vivo 125評價2025詳細懶人包!專家建議咁做…

礦泉水,在左側仍有較大的置物空間可放入手機、布質短手套等物品,不過瓶身的傾斜角度較大,在騎乘時有可能因震動而導致礦泉水彈出。 儀表部分採用指針式設計,除了能提供基本的時速、油耗判讀外,最重要的 ABS 指示燈也能讓騎士輕易分辨。 本次的活力 125 ABS 是搭載單迴路的 BOSCH 10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並配置前碟後鼓的煞車系統,不少網友都好奇單迴路的 ABS 能發揮它的效用嗎? 排除成本考量的因素下,為什麼大多數車廠都是選擇在前輪搭載 ABS 系統? 坐墊下方車箱空間不小,這次試車組出門正好遇上了大太陽,將一件7件式護具的防摔衣放入車箱還是輕輕鬆鬆,甚至還可以再塞下一個側背的隨身包,便利性十足,甚至在坐墊開關的部分,這次活力125只要將鑰匙逆時針旋轉就能開啟。

再將場景轉換到山路上騎乘,活力125輕巧的車體在刁鑽的彎道中相當靈活敏銳,在連續彎道中的重心轉換十分輕鬆,單槍後避震的路感反應不差,該有的支撐性讓人放心,雖然受限於10吋胎圈的限制,傾角表現平平,不若12吋運動車款,但活力125仍能稱職地順暢過彎,算是一輛令人滿意的都會用車。 在市區單乘的情況下,可以明顯感受到 VIVO 125 的坐墊舒適性較高,支撐性也更好,騎姿也比 GP 125 更挺立,長時間騎乘對於屁股、腰部的壓力較小,整體而言沒有大缺點,屬於中規中矩且舒適性更好的設計,而零後仰系統也讓起步加速快人一等,在起步慢一秒就得多等 99 秒紅燈的市區來說,確實相當受用。 機車對多數人來說只是平日的代步工具,有著移動與乘載的使命而已。

vivo 125評價: SYM 迪爵Duke 125 CBS與SYM 活力Vivo 125 CBS之家用機車對決

其中,碰撞得分為58.211分(滿分60分),鞭打得分為7分(滿分7分),兒童乘員保護得分為3分(滿分3分),另外因為配備了側氣簾以及E-CALL裝置獲得了4分的加分(滿分5分)。 在主動安全方面,海豹也因為各項功能的出色表現,獲得了92.97%的得分率。 vivo 125評價 1月16日,「中汽中心」發布了最新批次的C-NCAP安全碰撞測試成績,比亞迪海豹以88.6 %的綜合得分率榮膺五星安全評價,並通過了「電安全」評價。 這是海洋「豹」款上市以來,以美學、安全、操控和高效優勢,首個來自第三方權威機構的硬核背書。

二、為維護民眾居住生活品質及環境安寧,請配備有「運動/競技模式等車輛(含跑車、大型重型機車)之車主,勿於市區及住宅區使用或行使急加速、拉轉速行為,而高輸出功率會製造噪音之車輛,亦請車主盡量避免於市區夜間21時至上午7時間行駛。 景氣復甦,就業市場充滿變化,春節過後,職場又將掀起一波轉換工作熱潮,只要你是在公司架構模式之下的上班族,未來都有可能遇到職位異動、調整,甚至消失,專精於個人領域,只會依照主管口令而動的執行者,將越來越難在職場上與其他人競爭。 vivo 125評價 該如何在本身的專業發展、自行接案或轉換工作跑道時,擁有較高的「絕對選擇權」呢? 培養新世代工作者的綜合思維,成為多工型人才,是跨出成功的第一步。 因為每個人的個性、價值觀、個人特質和軟實力,都是無法複製的,我們必須在生活和工作中思考,如何提升自己,學習從不同體驗中建立自信心,累積不同思維模式經驗值。

vivo 125評價: 小改款 Honda Fit 登陸歐洲!新增運動化車型 e:HEV 動力同步升級

臺股今(17)日農曆年封關日以小跌開出,陷14900保衛戰,此後將休市12天,直到1月30日才開紅盤,創史上最長休市時間。 豈料就在收盤之前,《TVBS新聞網》卻接獲消息指出,中國信託證券電子系統發生異常,導致證券期貨帳號無法帶出。 在 Z1 Attila 125 車上頗受好評, 中低速扭力表現與油耗均佳的進氣共振腔, 當然也用在 活力125 車上。

  • 稱讚活力125體貼一點也不為過,光是它的總重量僅109公斤,對於力氣比較小,不擅於立中柱的女車主來說,完全是一大福音。
  • 一般的煞車拉桿設計是直接牽動煞車鋼索,拉多少就煞多少,而 SYM 在前碟後鼓車款上用的 CBS 2.0 則是所謂的「三點共線」專利拉桿,透過一組類似天秤的機構來調配煞車力道。
  • 新推出的活力125 , 則是將Z1 Attila 125的引擎系統再度優化, 不僅油耗表現提升到每公升54.3公里, 馬力表現也更出色, 成為兼顧環保與性能的車種。
  • 時常一起上下班的Eason與Wendy,對於車輛雙載的表現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 圖/2020 SYM迪爵Duke 125 CBS(左)與2020 SYM活力Vivo 125 CBS,皆採用SOHC 2V空冷單缸引擎、排氣量也皆為124.6cc,兩者無論是性能或價位都很接近。
  • 因為每個人的個性、價值觀、個人特質和軟實力,都是無法複製的,我們必須在生活和工作中思考,如何提升自己,學習從不同體驗中建立自信心,累積不同思維模式經驗值。

市場,僅有一輛突破 2 萬輛大關,另外還有一款今年上市的電動機車擠進前十名。 稱讚活力125體貼一點也不為過,光是它的總重量僅109公斤,對於力氣比較小,不擅於立中柱的女車主來說,完全是一大福音。 外觀部分既然被定位在「國民機車」角色,造型上走一種低調百搭的親民風格,無論今天看到誰坐在車位上,比如:趕打卡的上班族,或酷愛夜衝的大學生,甚至是菜籃族媽媽來騎,都不會有違和感! 座椅採流線型設計,在車尾部分完美收攏,保留了國民機車的時尚感。

vivo 125評價: 用轉子引擎解決里程焦慮!Mazda 電動休旅續航力提升逾 2 倍

出門上班時困擾許多機車族的,便是狹小、路面又不平整的停車格,將車輛移出的過程往往令人費心。 以GP 125與VIVO 125來說,移出車輛得依靠雙腳支撐車身重量向後施力,有時帶點斜度的停車格,在向後移車上確實會比較困難,但對於機車族Eason而言倒也不是難題;而VIVA MIX承襲GOGORO車系家族的倒車輔助按鍵,只需輕按左把手食指處的按鈕,在倒車時便會提供輔助動力,雖然仍需要依靠雙腳支撐,但也替Eason減輕了一些負擔。 CTB電池系統還能夠與白車身形成更完整、更高效的碰撞應力傳遞路徑,當車輛發生碰撞時,可以更好地吸收動能。 相比常見的CTP結構,海豹的CTB電池系統縱向傳力性能提升了83%,車內結構安全提升了50%;側向傳力性能提升了125%,車內結構安全提升了45%;整車側柱碰侵入量減少45%,堪稱撞不斷的電動車。 此外,海豹的全框式副車架也有助於分散應力,其特殊的潰縮結構設計可以更為高效地吸收碰撞能量,保護車內乘員的安全。

vivo 125評價: 上半年 125 機車銷售 Top10:「它」唯一賣破 2 萬輛、新上市電動機車衝進榜單

其他方面的配置,也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大體積X軸線性馬達、立體聲雙揚聲器、NFC功能以及紅外遙控等等。 這款手機就是VIVO X80系列,該系列機型在市場上非常熱銷。 57萬臺,作為更高配的VIVO X80 Pro銷量達到了9873臺。 這是機車的腳踏墊,這張原廠的腳踏墊非常輕,感覺很容易被吹走的樣子,老闆說可以用螺絲鎖死在上面,不過我想如果鎖死了,要清洗就很麻煩,所以暫時先這樣用,以後有問題再說。

vivo 125評價: 最新商品評價

雙腳置於踏板上的舒適度還有另一項關鍵,就是斜處的轉折方式與空間,下方第一張圖為活力 125 ABS 的踏板,轉折處能讓雙腳腳尖很自然的抵住前方,踩在踏板時顯得相當輕鬆,而 GP 125 則是做了一處凹槽讓雙腳擺放,不過這項設計並非適用每一個人,再加上左右兩側還有些許的阻礙,導置雙腳置放的舒適度不如活力 125 ABS。 對於精打細算的消費者,車廠必須絞盡腦汁來推出更具有吸引力的機種,本次要介紹的活力 125 ABS (又稱 Vivo 125 ABS),除了兼顧原有的 1 級能源效率、輕巧車身…等優點外,最大的亮點就是加入了 BOSCH 10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讓整體的價值與安全性又更上一層樓。 能源局公佈今年 1 月送測的國產機車油耗數據,其中有 2 款都在 2 月上市,分別為 Yamaha Limi 125,與即將上市的 Suzuki Saluto 125,都搭載自家最新引擎後,省油表現上都相當驚人。

vivo 125評價: 時尚生活 > 汽車與機車 >

VIVO活力125寬敞的車廂置物空間可放下一頂標準3/4安全帽以及中型包包等隨身物品,算是相當方便實用的應用空間。 比起車頭的簡潔,Vivo 125在車尾則顯得更為中庸切實,同樣在多處採用碳纖維咬花點綴,整體線條不若自家運動車款那樣、以幾何帶出運動感,走的仍是較為圓潤的風格,只是藉由坐墊曲線、後扶手以及車側適中的切線轉折,適度帶出外觀上的層次,加上全車採用傳統鹵素燈泡為主的設定。 是的,無可否認它就是一臺預算先決的通勤車款,但在多數人追求小資及更高CP值的環境中,Vivo 125在外型上確實做得可圈可點。

vivo 125評價: 尚省油 擱有力 日本京濱 一級油耗

在每日通勤的路途中,上下班時段龐大的車流量與複雜的交通情境,加上今天又遇到下雨路面濕滑,騎車得格外小心。 至於2020 SYM 活力Vivo 125 CBS,車身設計經過SYM研發單位長期的大數據分析,依消費者騎乘習慣與人體工學重新調整,擁有同級車最低750mm座高、最寬256mm前置腳空間,以及最長650 mm座墊,讓各種身材的騎士,無論自己騎或載人都能感到舒適。 雖然車身輕巧,但卻擁有超大坐墊下置物空間、超深的前置物空間,以及超寬前置腳空間,甚至要放下行李箱也沒問題,輕量化車重搭配省力的駐車架,讓騎士能靈活騎乘與輕鬆停車。 緊接著要來看看 GP 125 在車廂空間的表現,同樣是以 Astone MJS、M2R J-5、SOL SF-2 三款安全帽進行測試,首先是 Astone MJS,雖然後半部看起來還有空間可以放入雨衣或手套,但是連蓋上椅墊的機會也沒有。

vivo 125評價: 汽車工具

如圖所示,我們將四罐大瓶水放在底部,上方放三罐小瓶水,放置完畢後發現水瓶稍微高過車廂邊界,但實際將座墊蓋下發現並沒有壓迫的問題,可以輕鬆關上。 由於 GP 125 懸吊設定較軟的緣故,雙載騎乘的時候操縱性會略為下降,尤其是轉向時會感受到車輛反應變遲鈍,舒適性部分表現普通,但對後座乘客來說,GP 125 的座墊寬度更寬,後扶手也更好抓握,這兩點替 GP 125 加分不少。 測試前先打將測試車輛胎壓設定到指定數值,並根據兩車的車主手冊中規定的雙載胎壓來設定,VIVO 125 前後胎壓分別 26psi、33psi,GP 125 前後胎壓分別 25psi、32psi。 接著是 VCS 測試,同樣由卡普大叔以時速 40km/h 抵達測試起點後全力扣下後煞車拉桿,車輛穩定煞停,單獨操作 vivo 125評價 VCS 測試結果為14.035公尺,耗時 2.159 秒,測試完單獨操作後煞車後,接著將前煞車也一起加進來,最後測得前加後煞車同時操作測試結果 7.826 公尺,耗時 1.397 秒。 如下圖示意,其中一條鋼索會直接連接到前煞車拉桿的機構,因為機構設計的關係,騎士較容易掌握煞車力道,而且就算騎士在單獨操作後煞車的過程中突然加入前煞車,也不會有蹺蹺板效應。

vivo 125評價: 騎士四視圖

VIVO活力125的推出,主打市場以阿公阿嬤、小資女都能駕馭的輕盈、省油車輛! 省油關鍵當然是搭載了日本最新京濱四代噴油供油系統,新一代Clean Power引擎技術,搭載日本最新京濱四代噴油供油系統、環保排氣觸媒、低阻抗油封和智慧型整流器,並導入SYM最新豪華科技車款FNX 125同等級的低阻抗滾子搖臂汽缸頭,讓Clean Power引擎效能再提升,領先同級車達到同時兼顧性能和油耗的理想目標,讓VIVO活力125輕巧、省油又舒適! 同級車中配備最低750mm座高、大腳踏乘載空間、省力駐車架與價格親民,讓使用者更容易入手,挑戰市場國民車最大性價比。 雖然活力 125 ABS 在車輛等級與配備屬於較為入門的設定,不過搭載了德國 BOSCH 10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後,也能和 SYM 旗下搭載 ABS 的 125c.c.

vivo 125評價: 品牌旗艦

動力版本,並且也在 vivo 125評價2025 1 月的送測名單裡,繳出平均油耗每公升 42.3 公里的成績,不過三陽官網目前仍只看得到 Vivo 125 相關介紹,Vivo 150 或許會在 3 月時推出,然目前並無 Vivo 150 其他配備資訊。 由義大利設計師操刀的 Suzuki Saluto 125,是一款日義混血的速克達,找來義大利潮牌設計師操刀,也比照 Suzuki 旗下的 Swish 125,換上同一顆 SEP 高效能引擎,預計 2 月 20 日發表的 Saluto 125,繳出平均油耗每公升 51.7 公里的表現,也算是相當出色的油耗成績。 在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升溫,臺灣在 5 月中就進入三級警戒至今,各行各業提前進入寒冬,就連民生必需品的機車產業也大受打擊,上半年總銷售 33.3 萬輛,比去年同期減少 7 萬輛,衰退近 18%。

提供 SYM三陽機車、KYMCO光陽機車、YAMAHA山葉機車、SUZUKI臺鈴機車、臺鈴eReady智慧電動車、PGO摩特動力機車、電動自行車、電動車、電動機車、機車價格報價、機車介紹與機車分期付款價格。 若是記性很好的讀者會發現,在先前所介紹的活力 125 前碟後鼓版本中,前煞車為單向單活塞煞車卡鉗,並搭配 180mm 的浪花碟盤,不過本回所介紹的活力 125 ABS,前煞車系統升級為單向雙活塞煞車卡鉗與 205mm 浪花碟盤,與另一篇介紹過的 Z1 Attila CBS 同規格,懸吊同樣採用 31mm 正立式前叉。 圖/2020 SYM 活力Vivo 125 CBS採用SYM新一代Clean Power引擎技術,導入與SYM最新豪華科技車款FNX 125同等級的低阻抗滾子搖臂汽缸頭,能同時兼顧性能與油耗表現。 比較可惜的是,活力125並沒有配置時下相當受歡迎的USB充電座,不過這也反映在售價上,鼓煞版的建議售價是61500,在目前同級車當中非常有競爭力,如果符合補助資格,最低價格只要45200更是讓人動心。

vivo 125評價: 最新文章

VIVO X80的螢幕也很優質,採用三星AMOLED曲屏,6。 在手機續航以及快充,內建4500毫安時的電池容量,支援雙電芯80W的閃充,不僅有強續航,手機充電速度也快。 把車子牽回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先去加油,這臺光陽 KYMCO GP 125 依照說明書的描述是加 92 以上的無鉛汽油,老闆說 92 與 95 的差別除了油價之外,就是加 95 會感覺比較有力,我想機車的油錢也差不了幾塊錢,所以就直接加 95 了。 除了耐看的造型之外,活力 125 ABS 在車身不少地方都放了點小心機,像是黑色椅墊搭配白色車縫線,以及後方的 SYM 烙印,都是以堆疊的方式襯託更佳的視覺感受。

vivo 125評價: 環保節能又超值! SYM 活力 125深度測試報導

圖/2020 SYM迪爵Duke 125 CBS(左)與2020 SYM活力Vivo 125 CBS,皆採用SOHC 2V空冷單缸引擎、排氣量也皆為124.6cc,兩者無論是性能或價位都很接近。 2 月才推出的 Gogoro Viva mix,上市之後獲得市場好評,甚至在 4 月與 5 月都拿下臺灣單一車款銷售冠軍,也幫助 Gogoro 在今年上半年拉抬買氣,7 月才剛推出的 Viva XL,也可望繼續替 Gogoro 銷售加持。 馬力圖也很有意思,可以看到帶傳測試中,到達馬力峯值的轉速,大約7400rpm時就有非常明顯的衰退,這是SYM為了讓活力125省油在電控上設下了限制,而且這時的轉速攀升也較慢,就算全油門時間略長也不必太擔心引擎會超轉。

vivo 125評價: 【單車試駕】活力滿載  SYM 活力125

先看看2020 SYM迪爵Duke 125 CBS,雖然以家庭用車為主要訴求,不過整體展現出隨傳隨到的即動力,採用全新clean power淨耐引擎,導入SYM高階車款的A.L.E.H.「零後仰懸吊系統」(Anti-Lift Engine Hanger system),讓起步加速更穩更快,搭配靈活輕巧的車身設定,無論在市區或山道之間,都能暢快展現自我風格。 為了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提供多種車型編成,消費者可多加錢升級至採用德國BOSCH ABS10防鎖死剎車系統&輪速感知器的ABS版,至於平均油耗為55.4km/L(市區油耗49.7km/ltr、高速油耗66.95km/ltr)。 憑藉迪爵125的零後仰懸吊系統穩定車身,使迪爵在走停之間更加安穩,讓小雯的路途上格外輕鬆,來到巷弄路口,迪爵配備CBS煞車連動系統能有效縮短煞車距離39%,即便遇到緊急狀況任何人都能安全穩定的煞停車輛,而林太太騎乘著碟煞版的新名流,沒有CBS的設計使得林太太通過巷口時,為了避免突發狀況,只能提前煞車小心翼翼操作,避免發生危險。 而空車價格相差不多兩臺車,迪爵卻配有價值1,500元的CBS 2.0與零後仰懸吊系統。 有著較高的安全與舒適性卻有著更低的價格,同時享有政府1,000元的CBS補助,整體較高的C/P值是精打細算的小雯聰明購車的一大重點。

vivo 125評價: 通勤路上:煞車行不行?

圖/2020 SYM迪爵Duke 125 CBS外型跳脫當代車款繁瑣的運動化元素,改以寬大俐落的線條建構成,散發出經簡耐看的風格,當然也導入許多貼心的實用設計。 前十名主要都還是入門、省油車款,另一款運動款,則是經典的 Yamaha CYGNUS GRYPHUS 勁戰,以 12,041 臺排在第八名。 前五名當中,清一色皆為入門強調省油路線的 125 機車,像是三陽 Vivo、山葉 Jog 與光陽新名流,僅有第四名的 SYM JET 是以運動訴求的車款。

vivo 125評價: 車廂滿載的心意

速克達機車,幾乎都是取決於節流閥與引擎本體位置的設計,最終決定車廂的平整度與置物空間。 雖然 GP 125 的椅墊前端至塑膠內裝的距離,較活力 125 ABS 來得寬,不過仍無法由上方將桶裝瓦斯擺放於踏板上,以圓柱體的物品測試下,桶裝瓦斯距離後方塑膠的縫隙較大,但這樣的狀態下就無法在第二組掛勾勾上任何物品,兩者在腳踏空間擺放桶裝瓦斯的置物能力不分上下。 本次所借測的 GP 125 實際上為無 ABS 版本,不過經過我們觀察與比對下,GP 125 ABS 無論前置物空間、腳踏空間、車廂空間與騎乘姿勢,都與過往的 GP 125 沒有差異。 國民級的車款是主打著較高的泛用性,因此在置物空間往往會是車廠較為著墨的部分,而在這個級距中,活力 125 ABS 要競爭的對手是素有「國民神車」稱號的 GP 125 ABS,接下來的單元中將會以前置物空間、腳踏空間、車廂空間、騎乘姿勢、雙載姿勢作為評比,來看看兩部車在各方面的表現。 活力 125 ABS 的引擎是以 Z1 Attila 125 為基礎,同樣保留了強化中低速扭力的共振回壓腔,並且將氣門閥尺寸縮小,同時採用低阻抗的滾子搖臂,在動力與耗能間取得平衡,達到每公升 54.3 公里的優異油耗。 除了這 2 款 125 速克達,SYM 三陽工業也針對旗下 Vivo 活力車系,推出 150c.c.

另外,iQ System® 6還有雨天智慧模式,當使用手機解鎖時,系統會判斷所在地可能下雨,將主動切換較溫和的動力模式以對應濕地騎乘,提升行車安全。 得益於這一靈感,比亞迪的工程師開發出了由電池包上蓋集成車身底板、「刀片電池」、電池託盤構成的整車三明治結構。 要放入 3/4 vivo 125評價 形式的安全帽,幾乎都難不倒活力 125 ABS 的車廂空間,那就要來試試看全罩安全帽能不能也輕鬆放進,以 SOL SF-2 放入車廂,後半部仍有空間可放入雨衣或手套,同時也可以蓋上椅墊,不過相較於前面測試的結果下,在蓋上椅墊時要花更大的力氣,打開坐墊時鎖扣與鎖頭繃緊的程度也最強。 從上圖的 SG — Chubby 糖,坐在活力 125 ABS 車廂內,就可以判斷它的車廂比較大了…嗎?

vivo 125評價: 配備介紹

針對亞馬遜胡亂封號,引發了很多商家的不滿,所以近期亞馬遜首次確認了“封號標準”並推出了一個賬戶狀況保障(AHA)計劃,但這是適當的糾正還是無意義的表面功夫呢? 2022年全球仍未擺脫疫情的影響,許多行業在風雨中飄搖不定,即便經濟條件下行,全球卻有一個行業在飛速成長,這個行業就是新能源汽車。 汽車銷售研究機構LMC Automotive和網站EV-Volumes調查結果顯示,2022年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為780萬輛,同比增長68%,份額首次超過10%。

根據原廠表示, 是利用電盤帶動曲軸的風扇來進行坐墊下置物箱的降溫, 經原廠內部測試結果顯示, vivo 125評價2025 置物箱約可降低7度。 Gogoro® App能透過藍芽使手機與VIAVA MIX連結,可以查看當前車輛電池電量,以及操作車輛解鎖、椅墊開啟等功能。 VIVO 125則是前後皆為鼓煞,煞車力道比起前碟的GP 125與雙碟的VIVA MIX就弱了一些。 三款車在茫茫車叢之中,GOGORO VIVA MIX 毫無懸唸的被Eason與Wendy一致認為在設計與色彩搭配上相當突出顯眼。

vivo 125評價: 設定為「已售完」

Mercedes-Benz在2022年10月時發表小改款A-Class,接下來應該要登場的應該就是CLA。 就在稍早之前,原廠在社羣平臺上釋出了小改CLA預告,確認將在1月18日發表,同時也公佈了一張隱藏在微光裡面的剪影圖像。 然而,不論是ABS或是哪種形式的連動煞車皆僅是輔助系統,用路人仍須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及觀念,纔是安全騎乘的根本之道。 LED的尾燈與方向燈則是以圓潤的長方形外型呈現,這也是近年來電動車款較常見的設計,同時為此次評比車款中配備最佳的。

細究其原因,主要是車廂底部為了將空間留給引擎的進氣管路等配置而設計成不平整的狀態,騎士要將私物放進車廂時可能要多想一下該怎麼擺放才能將空間運用得最有效率,隨便丟的話車廂容量會被無端浪費掉。 在轉向與煞車回饋方面,由於 GP 125 的重心更低,在高速、低速兩種狀況下騎乘感有較大的落差,且懸吊設定也偏向舒適取向,因此在車陣中快速穿梭時會覺得前端的轉向感較為沉重且模糊,在煞車表現方面,一如前面所敘,由於 VCS 的設計關係,單獨操作後煞車時比較不容易掌握煞車力道,且前煞車是由鋼索連接總泵的緣故,操作煞車時的手感並不如直接按壓煞車總泵般直接。 當兩車逼近終點時已經幾乎是並行的狀態,並且持續保持直到最後以並駛的狀態下通過終點,由此可看出兩車在動力輸出區段的設定差異,VIVO 125 在前段有更好的加速表現,並持續維持同樣的動力曲線直到最後,而 GP 125 在中速域開始有著更好的加速性能,但來到末速附近的時候就失去加速能力,最終與 VIVO 125 以差不多的末速通過終點。 GP 125 配備前單向雙活塞卡鉗,後制動為鼓煞,測試車手同樣由卡普大叔擔任,車手以時速 40km/h 抵達測試起點後全力扣下前煞車,可以看到後輪翹起的幅度相當高,車手需要用力控制車輛才能避免失控,而單獨操作前煞車的測試結果為 8.992 公尺,耗時 1.524 秒。

而座墊前端的下方也設有附防脫設計的置物掛勾,前後雙掛鉤的設計讓 GP 125 在採買時的空間運用的靈活度更好一些。 儀表採用雙區設計,左邊為液晶多功能螢幕,可以顯示包含時速與里程等各種行車資訊,右邊則是引擎轉速錶,指示燈號等全部放在右側。 GP 125 在頭燈與方向燈都採用了傳統的鹵素燈泡,且同樣在方向燈前緣設有一組小燈,隨著車輛發動會常時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