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注意的是,雖然Keychron C系列與Keychron K系列都使用USB Type-C介面,如果你像我一樣是Keychron的既有用戶,先前K系列的轉角線材因為接頭體積較大會卡位,無法直接插上Keychron C系列的鍵盤,這點是比較可惜的部分。 延續先前Keychron K系列鍵盤的傳統,這次Keychron C系列一樣有多種版本可選,除了Keychron C1與C2在鍵數配置上的差異外,RGB是與熱插拔綁定的選擇,RGB版本搭配的是熱插拔軸體,白光版本則是標準軸體。 至於機械軸的種類方面,雖然不如先前K系列誇張的軸種選擇,但仍提供了最常見的Gateron紅軸、青軸與茶軸,這次測試的版本是Keychron C2熱插拔茶軸版本。 此外,RGB版本的光軸版支援熱插拔設計,可以把軸體更換為你偏好的樣式,不過插拔時也得注意一下力道,測試時也曾發生用力過猛導致軸體分離的狀況。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支援熱插拔,但僅能相容Keychron光學矮軸,不相容任何MX機械軸。 Keychron K3共有2種大版本,分別是白光的Gateron軸包括青、紅、茶軸可選,以及可支援熱插拔的光軸軸體,共有白、紅、黑、茶、青、橙軸可挑。
這次K4入手的價格大約是US$ 80左右(含運),約臺幣2400左右。 最近有看到Keychron Taiwan也準備要開賣K4了,以同規格來說,臺灣的售價稍微再高一點,但還在可接受範圍,目前Keychron Taiwan粉專也有推出許多優惠活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Follow一下。 keychron 鍵盤2025 黃軸的手感很難形容,用食物來形容有點像是小熊軟糖,很Q彈的手感,回饋感也還不錯,我個人還蠻喜歡的。 除了提供蘋果相關的新聞與詳盡的達人教學之外,也涵蓋了 3C 產品開箱、App 評測及觀點分享…等內容。
keychron 鍵盤: 【iPhone 密技】iPhone 健康分享 功能教學,即時掌握家中長輩健康資訊!
相較於Keychron K8,新推出的Keychron K8 Pro不只更換了鍵帽讓外型有別於過往,不透光的PBT鍵帽使得背光也改採南向設計,光源會從鍵帽四周反射出來,視覺上較為不刺眼。 至於在機械軸的選擇上,使用的是Gateron G Pro軸體,共有紅軸、青軸、茶軸版本可選,並且支援熱插拔設計,可以自行更換偏好的軸體,萬一損壞也能自行更換。 Keychron鍵盤大多採用極簡窄框設計,這次搭配SA球型鍵帽讓過往有現代感的鍵盤換上不同的面貌。 最近不少鍵盤也採用復古鍵帽做為賣點,但大多還會搭配比較傳統的鍵盤機身造型,完全復古造型適合收藏的玩家,不過多數人還是會想要以實用性為主,窄框設計視覺上或是使用上還是有其優點。
- 對於有些進階玩家來在購買軸體後還會自行潤軸,而現在這過程 Keychron 幫大家省下來就能體驗到潤軸的手感。
- 鍵盤採用的是 75%、84 鍵的佈局,移除了九宮格數字鍵,整體而言跟 Macbook 的配置類似,按鍵之間的間距也有大一點點,比較不容易誤觸旁邊的其他按鍵。
- 對於有些早期的鍵帽開發來說,是針對軸體正向擺放的方式設計,因此搭配使用沒有問題,但此時若是將軸體 180 度改以朝下方式擺放,反而在內部的軸體塑膠外框就有可能卡到鍵帽內部設計。
- 以阿祥使用一段時間的經驗來說,Keychron K4 一般使用上與有線鍵盤基本上無異,初次連線之後,鍵盤開機時就會自動連結,只有鍵盤一段時間不用時進入待機,才會需要再按一下鍵盤來喚醒,大約需要兩三秒時間,不像有線鍵盤一樣隨時待命,這可能會是使用上唯一需要習慣的。
- Keychron鍵盤大多採用極簡窄框設計,這次搭配SA球型鍵帽讓過往有現代感的鍵盤換上不同的面貌。
▲透過官網就能下載VIA軟體,並且下載Keychron K8 Pro對應的JSON檔後就能修改按鍵功能。 ▲Keychron包裝還是一貫的簡潔,黑色包裝封面有著鍵盤的線稿,這次評測的版本是RGB背光茶軸版本。 加了三百買了熱插拔,想說這種排列的鍵盤比較少見,之後如果要換軸體口味的話,還能用這個排列就買了,想說才三百買了也不虧。 鍵軸部分採用原廠花了一年時間加以改良的大型軸體,讓 Shift、空白鍵等大鍵位在下壓時受力更平均,穩定性高,讓你打字時更舒適。 退去塑膠套後,終於見到鍵盤的本體了,但是你還碰不到它,因為他上面還有一層塑膠蓋保護著,之後也可以拿來使用防止灰塵落在鍵盤表面。 此外,為了節省電力消耗,只要 10 分鐘沒有敲擊鍵盤,Keychron K2 就會進入休眠狀態,只要點擊任一個按鈕就可以恢復連線,不必再重新配對;若不想進入休眠狀態,只要按住 Fn + S + O 即可,基本上不用擔心續航力問題。
keychron 鍵盤: 打字手感回饋力度舒適,聲音清脆
K2 Pro邊框設計有點特別,K2 keychron 鍵盤 Pro有塑料和鋁殼兩個版本,不過K2 Pro的鋁殼並不是全部鋁製外殼,而是在塑料外殼上附加了四條鋁製邊框,用附贈的工具拆下幾顆內六角,就能把鋁邊抽出,可以看到鋁邊框像套子一樣套在內部的塑料框架上。 K2 Pro這個配色或者說keychron這個經典配色也完全符合我的審美,因為keychron的全系鍵盤基本都是這個配色,就感覺很有獨特的堅持。 圖:鍵盤右方有完整的九宮數字鍵與方向鍵,右上角有四個燈號顯示數字鍵區鎖定、大寫鎖定與 Mac / Windows 模式燈號。
▲出廠預設的是Mac按鍵配置,並有Windows鍵帽可供替換,此外,本鍵盤為英文刻印,注音鍵帽需要另外購買。 RGB 炫彩版本的軸體為熱插拔的配置,也就是說即便你一開始買了特定軸體配置的款式,還是可以另外自行添購鍵軸來更換,只需利用隨附的拔軸器即可輕鬆拆下鍵軸並安裝喜愛的鍵軸。 原本的 F1 至 F12 以及媒體功能鍵與上排數字鍵整合在一起,可以搭配 Fn1 與 Fn2 切換使用。 整個鍵軸配置上非常緊湊,相比於 100% 全尺寸鍵盤,拿掉上方的 F1 至 F12 按鈕、獨立數字鍵以及其他不常用的按鍵,算是將鍵盤中常用的凝縮萃取出來,保留下 65%、68 個常用按鍵,以最不佔用桌面的樣貌,釋放更多工作空間。 光軸是並不是真正的軸體,而是一種運作方式,光軸因為使用紅外線光線觸發,可以避免彈簧等構件的損耗,所以比一般的機械式鍵盤還要耐用,使用次數可達億次。 這款 Keychron K8 總共可以設定三組藍芽連線的設備,可以利用 fn + 數字鍵1~3 來進行切換,切換速度也相當快,這功能很方便。
keychron 鍵盤: Keychron Q3 80% 採用 OSA 高度 PBT 二色成形鍵帽,並使用完美字型
整體而言,Keychron K3仍維持系列作的特色:機械軸、光軸、熱插拔等元素,並透過矮軸讓75%鍵盤有點不同的樣貌,外型上也十分俐落適合偏好簡潔設計的用戶。 在使用上支援藍牙與有線模式,且藍牙模式有3組快捷切換設計,可快速在裝置間切換。 軸種選擇上,光軸版選擇多達6種軸體可選,應該能滿足用戶的習慣需求,唯獨矮軸的特性略有別於傳統機械軸,需要花點時間適應。 最後在價格方面,白光版、RGB版本早鳥價分別為2490元與2790元,算是維持Keychron一貫的價格策略。 Keychron Q3 的鍵帽配置尺寸,主要會看主鍵位區最下方一排是屬於常見的 1.25x 功能鍵,如 Ctrl、Alt 鍵等再 配上 6.25x 的空白鍵,因此如果想要替換成其他購買的鍵帽也都沒有問題。
keychron 鍵盤: Keychron K2 機械式鍵盤心得
雖然我們這次是測試完整的全組裝版本,不過我認為其Barebone版本會更適合DIY玩家選擇,畢竟能自己挑選適合的軸體與鍵帽,更容易打造出適合自己手感並且展現自我風格的產品。 不過就算是完整的全組裝版本完成度也很高,買來就能直接用而且手感、外型都有其特色,對於不熟悉組裝或是隻要做按鍵設定的用戶而言,全組裝版會比較適合。 Keychron Q3共有多種版本,另外也有區分是否具備旋鈕的版本,截稿時全組裝版Keychron Q3售價為5530元起,Barebone版Keychron Q3為4930元起。
keychron 鍵盤: OSA Profile Double-shot PBT Keycaps
新設計的鍵帽樣式不僅能穩穩承接下你的每一次敲擊,而且更不容易使手腕感到疲勞;更多元的軸體選擇,滿足每一雙挑剔的手。 Keychron K3 的模式與連接切換開關改配在整個鍵盤的上側,並且用品牌經典螢光橘色來呈現,非常鮮明。 筆者認為這次用白色字體來呈現特別清晰,目光一掃就可以看出該切換到哪一邊,比起之前用無色刻印的方式更簡單明瞭。 雖然採用質感相當棒的鋁合金底架來提升整體的穩定兼韌,即便隨身攜帶也不易彎折變形,但重量極輕盈,實際測量下來只有約 397 公克,又輕又薄,喜歡俐落感的桌面陳設,或是常常有外出攜帶需求的人一定要來一把。
keychron 鍵盤: Keychron K2 無線機械式鍵盤 開箱
再更簡單一些的,還有直接推出整把完整鍵盤版,也就是不用像以往找人代組,直接原廠就幫忙組裝好所有的 DIY 套件內容。 在以下內容中,老貓就有分享到 Keychron Q3 提供了許多種版本,可以讓使用者選擇套件版本或者是完整組裝版,省去取多功夫,讓想進入這一塊領域的輕鬆入門。 這款 Keychron K3 機械式鍵盤,不只極度輕薄適合放進包包,更是全球首款將矮軸熱插拔與 Keychron 特色設計結合的機械鍵盤。 使用了 MX 軸體,針對想要體驗不同手感、又希望使用輕薄機械鍵盤的使用者提供了多元的鍵軸,除了青、紅、茶軸之外,也新增了黑、白、橙三種鍵軸讓使用者選擇。
keychron 鍵盤: Keychron K3 熱插拔 MX 矮軸與穩定軸
圖:Keychron K 鍵無線機械鍵盤雖然是偏傳統的框架式,但窄框設計還是讓鍵盤的體積得以縮小許多。 圖:開啟電源,可以看到 RGB 的炫炮燈效,但相較於一般的電競鍵盤,Keychron K 鍵無線機械鍵盤的燈光亮度相較比較「收斂」一些。 這可以通過關閉和打開設備來確定,鼓勵用戶嘗試通過以下一種或多種措施來糾正幹擾:重新調整或擺放接收天線。 備註: 在 Windows 計算機上,新的藍牙連接有時需要額外的軟件更新 – 在出現指示成功完成的消息後,該過程可能仍在進行中。
keychron 鍵盤: 快速出貨
在此 Keychron Q3 稱這樣的擺放為「朝南 RGB 燈光」,其實就是軸體正放讓 RGB 燈光從下方來透出。 Keychron Q3 的鍵帽設計為非透過設計,因此 RGB 燈光會從鍵帽周圍以氣氛燈的方式透出,因此軸體朝上或朝下也都沒有問題。 Keychron Q3 內部軸體方面,提供有預潤過軸體的 Gateron G pro 軸體,分為紅軸、茶軸、青軸版本,不過因為有支援熱插拔設計,因此如果日後想要更換成其他軸也不是問題。 而本篇老貓的版本為 Keychron Q3 80% 旋鈕 Knob 版本,海軍藍搭配 Gateron G pro 青軸。 相較於大眾市場使用的一般鍵盤來說,DIY 客製化鍵盤都是屬於比較小眾的市場,主要可以將內部的零組件整個拆開來客製化調整,從 PCB、軸體、假軸、外觀等,就能靜音棉、矽膠墊、定位板等都有許多種可以選擇。
keychron 鍵盤: Keychron K10 100% 無線機械式鍵盤開箱:外觀簡潔耐看,Gateron 鍵軸好上手且手感優!
多年前我有買一把ROCCAT的機械式鍵盤,那是 Microsoft layout的鍵盤,紅軸的優雅相當適合打程式。 Keychron K2 保有鍵盤中最常用到的方向鍵,提供正常尺寸的方向鍵按鍵輸入,讓你利用 Keychron K2 操作筆電的時候,不再覺得狹小,順暢好按不誤觸。 備註:在 Windows 計算機上,新的藍牙連接有時需要額外的軟件更新——在顯示成功完成的消息後,該過程可能仍在進行中。 配對後至少等待 20 分鐘以確保所有更新都已完成,然後再重新啟動計算機。 C系列從規格上來看,算是K系列的有線平價版,但仍保留K系列的賣點像是熱插拔、USB Type-C介面、豐富的RGB燈號、雙傾斜腳座等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Keychron C系列使用USB Type-C介面,且附贈的傳輸線材是雙頭USB Type-C,另附贈1個USB Type-A轉接頭給你選用,使用彈性較大且合乎未來傳輸介面的主流設計。
keychron 鍵盤: Keychron Q3 80% 客製化機械鍵盤 老貓問答集 FAQ
至在鍵盤使用上最為重要的打字手感,阿祥所選擇的是 Keychron K4 的茶軸版,採用的是 Gateron 軸,按壓的反應速度與回饋表現不錯,按壓有段落感但卻更安靜。 阿祥個人覺得還蠻值得的,以 keychron 鍵盤 3000 元新臺幣左右的價位來說,Keychron K4 具備大容量電池與 RGB 燈效,且鍵帽的配色與印刷字樣也有很好的視覺感,再加上可跨電腦與手機平臺使用,泛用性真的很高,對於有無線鍵盤需求的使用者來說,是很不錯的選擇。 也因此後來希望再為桌機搭配一把帶九宮數字鍵佈局的無線鍵盤時,就再次選擇了 Keychron 的 K4 96% 版本的茶軸無線機械式鍵盤,成為工作時的主力。 除了同樣 CP 值極高,藍牙無線連結在使用上也讓桌面簡化,且穩定性也挺不錯,而且 Keychron 採用的 Gateron 軸在使用上相當好上手,我所選擇的茶軸也兼具觸發速度與恰到好處的段落手感,且預先配置的鍵帽在色彩搭配上簡約中不失變化性,可說是十分耐看。
在 Keychron Q3 的鋁金屬下蓋來說,會發現上方會先黏上一片塑膠片,主要是避免鍵盤模組的針腳去接觸到金屬底蓋導致短路,這在許多金屬鍵盤外殼上都會看到類似的設計。 在塑膠片的上方可以看到有加入一片減震吸音棉,填補鍵盤模組與金屬下蓋之間的空間,在打起來的感受就比較不會有空腔音。 ▼ 當實際很用力壓按按鍵時,會看到鍵盤內部整體會下陷,這是 Gasket 結構的特色。 ▼ Keychron Q3 相關背光功能,如果沒有開啟軟體來查看的話,可以直接透過說明書來瞭解內容。 ▼ 以垂直的方式插入 Kailh 水母軸 後就能正常使用,也代表著 Keychron Q3 的熱插拔客製化功能,可以讓使用者隨時更換成任何軸體來使用。 ▼ Keychron Q3 每一層作業系統都有 2 層,分別為基本層與 Fn 層使用;下方則是有鍵盤背光的開啟與切換模式的快擷鍵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