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儲蓄險12大優點2025!專家建議咁做…

買儲蓄險前,必須先了解:儲蓄險如果在繳費期間內,臨時要解約,通常會損失三 – 九成以上的總繳保費,因此,儲蓄險適合理財方式較保守、且有一筆錢在一段期間內完全用不到的人。 不過,蘇文斌提醒,今年二月三日兒童保險新法上路前投保的一年期壽險及傷害險,雖然在保單年度內權益不變,隔年要辦理續約時,不論主約或附約都必須準用保險法第一○七條修正後的規定。 新光人壽商品開發部協理曾崇育指出,雖然一○七條限制的是人壽保險及傷害險,但實際上,保險公司大多採取更嚴謹的做法,只要是包含死亡給付的險種,包括傳統壽險、傷害險、變額壽險,甚至有死亡給付的健康險,業者都將未滿十五歲被保險人的理賠規定同步做了調整。 就申辦門檻來說,玉山的預約幸福與臺新的 YBO 兒童帳戶門檻高,玉山銀的「玉約幸福親子帳戶」入會資格為玉山銀登峯、菁英、新富會員的未成年 20 歲以下子女,三種會員皆採邀請制。

其次,因為兒子為要保人,所以保費的繳納也必須從兒子的銀行帳戶扣款,若保費仍是從陳媽媽的銀行帳戶扣款,仍舊會被視為贈與,這是必須注意的關鍵。 首先,在保單6年期間每年贈與50萬元的現金給兒子,並到國稅局做贈與稅的申報(建議從媽媽銀行帳戶匯款50萬元到兒子銀行帳戶,並提示雙方銀行存摺,較無爭議)。 拿到贈與稅的免稅證明書後,即可證明兒子的資金來源,且因每年未超過220萬元,也無須繳納贈與稅。 林心瀠認為,如果要保人及受益人為同一人,也就是買保險的時候,要保人及受益人都是兒子,就比較有可能。 陳媽媽在兒子就讀國小一年級時,聽從鄰居保險業務員的建議,買了一張6年期的儲蓄險,要保人是陳媽媽、被保險人及受益人是兒子,年繳50萬元。

兒童儲蓄險: 兒童戶口以外有更好選擇?

而B保險公司一單位是5,000 元,如果購買兩單位,因癌症住院治療,一天同樣可以拿到10,000 元的保險金。 以上的規劃建議可考量預算來做選擇,如果單一保險公司無法完全符合各險種的搭配,可以尋求保險經紀人這種擁有各家商品平臺來規劃。 新生兒是最容易使用到醫療資源的時候,正好就是剛出生至5歲這段時間,時常因為一些感冒發燒、腸胃不適的症狀,嚴重到肺炎、上吐下瀉,需要住院觀察,而住院一般的健保三人房,不但環境吵雜、生病的孩童又無法好好休息,大人小孩都百般折騰。

  •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 兒童帳戶的優惠多以基金收購為主,這部分推薦用基金平臺會更省手續費,仍有部分銀行針對兒童理財設計專屬優惠。
  • 由於儲蓄險是壽險的一種,全名為「增額型壽險」或「還本型壽險」, 15 歲以下孩子買儲蓄險,不會理賠任何身故金,加上投資效益不高,王大包建議:「與其為孩子買,不如為自己買!」大人買不但可儲蓄,還可領身故保險金,比幫孩子買更有價值。
  • 王大包強調,搭配方式沒有標準答案或原則,可依據自身需求和坊間產品現況,通常會建議用保費較低或是保險槓桿較高的主約去搭配。
  • 存過定存的人都知道,就算定存單未到期而提早解約,最多也是利息被打個8 折折扣,本金肯定是絲毫不受損。

針對修法前已為小朋友買保險的家長,蘇文斌表示,由於法律不溯及既往,因此,今年二月二 日前生效的長年期或終身型保單,只要保險契約持續有效,將來續繳保費時都不會受到兒童保險新法的影響,已為家中寶貝買好這些保單的家長們不必擔心失去原有的保險權益。 這樣的規劃可以讓小朋友可以在需要住院時,可以選擇雙人病房甚至單人病房,避免小朋友最常發生的交叉傳染問題。 兒童帳戶的優惠多以基金收購為主,這部分推薦用基金平臺會更省手續費,仍有部分銀行針對兒童理財設計專屬優惠。 兒童帳戶的專屬優惠,當然主要還是包含金融商品的申購優惠,或是兒童理財營隊的優惠資訊,像是聯邦銀行的幸福存摺也有5折優惠。 市場先生這就幫你整理 2023 年各家 銀行兒童儲蓄帳戶的優惠,讓你能帶著家中的孩子一起慢慢學習理財。 但並非每間銀行都有申辦兒童帳戶的服務,而最常被使用的郵局兒童帳戶,其實沒有提供額外的而兒童專屬優惠。

兒童儲蓄險: 文章分類

畢竟不要為了保險而錯失了黃金治療期,上述建議的是在孩子健健康康出生時,趕快先做投保再做篩檢,以避免後續的糾紛。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癌症及癱瘓等7項重大疾病,主管機關為釐清疑義同時避免爭端,自去(105)年開始將這7項重大疾病分為「輕度」和「重度」,重新修正定義。 上述的複雜情況好像在拆定時炸彈,只要其中有一個步驟,如兄弟姊妹或者兄弟姊妹的配偶有意見,就會卡住、行程彼此不愉快的情況。 例如被保險人的妹妹覺得,這張保單是她一個人的,但是要保人媽媽過世,其他兄弟姊妹有人不同意簽名、把要保人變更為妹妹,那麼這張保單就「卡住」,所有人都不能動用這張保單的解約金。 重點來了:如果當初被保險人是媽媽,指定受益人為兄弟姊妹3人均分。

  • 其實這些「6年期繳費」的終身壽險保單,不論是還本或增額,都隱含一些誤導保戶的模糊空間。
  • 孩子出生報完戶口後,就可以前往戶籍地的銀行或郵局辦理,部分金融機構會限制在戶籍地開戶,無法跨區辦理,文件也是是準備雙證件與印章,由父母代理開立兒童帳戶。
  • 保險法第一○七條修正案上路前,曾引起許多家長質疑孩子將會買不到保險保障。
  • 也就是說這輩子動10次的肛門重建手術或是6次的胃部切除手術,也能把你的保費拿回來,多動幾次才開始有賺。
  • 疫情期間建議可透過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24小時「線上申辦出生登記」,防疫更安心。

金管會規定,15歲以下兒童雖然可以理賠身故金,但目的是為瞭解決喪葬費的問題,合併上限是61.5萬,超過的金額不予理賠,因此為孩子規劃壽險,對整個家庭的保障較少。 一般儲蓄險指的是「儲蓄型保險」,具有簡單的壽險保障內容,屬於壽險保單(不是單純的金融商品),但主要還是著重在儲蓄而非保險,建議要再另外購買純保障型的保險才夠完善。 由於儲蓄險是壽險的一種,全名為「增額型壽險」或「還本型壽險」,15歲以下孩子買儲蓄險,不會理賠任何身故金,加上投資效益不高,王大包建議:「與其為孩子買,不如為自己買!」大人買不但可儲蓄,還可領身故保險金,比幫孩子買更有價值。

兒童儲蓄險: 熱門快報

聲明﹕MoneyHero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網站所顯示的資訊或與金融機構或服務供應商之網站有所出入。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兒童儲蓄險: 終身醫療保障終生?

不過,並非每家保險公司都有此一限制,建議保戶在投保前需先看清楚保單條款。 小花平臺保險顧問建議,不論目前是否已有幫孩子購買保單,不妨參考以下4個步驟,循序漸進地一步步思考如何為孩子建置完整、齊全的保單。 特別是兒童重大疾病,一旦發病,未來想買任何保險,都會比較困難! 即便錯過了出生10天的黃金投保期,也務必於出生6個月內完成投保,纔能有效降低寶寶成長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醫療風險。 投保時,因自己的身體狀況無法買保險,便情商配偶當「被保險人」。 又因保單滿期時能領回一筆錢,又把「受益人」寫給兒子,正好可以當作兒子的第一桶金。

兒童儲蓄險: 有亮點的 兒童帳戶

像這種「要保人」為自己,「被保險人」與「受益人」分別為不同人的隨性安排,未來要特別留意贈與稅的問題。 如果這4種超實用的兒童保單,父母都已經幫小孩買齊,保額也買夠的話,那麼,不妨再幫小孩規劃第5種超實用保單,那就是資產累積型保險,提早累積教育金。 全球人壽認為,比較適合用來做教育金準備的保單為利變型保單,不論是美元利變保單,或是新臺幣利變保單,都具備鎖利增值的特性。 兒童儲蓄險2025 若家有小孩今年剛好年滿15歲或超過15歲,父母最好要再幫小孩提高壽險與意外險保障,因為壽險與意外險除了有身故理賠金,還有全殘理賠金,其中意外險更多了殘廢保險金,殘廢給付範圍囊括11級79項,保障範圍相當大。 兒童儲蓄險 這份保險規劃著重在小孩的重大傷病與意外事故,包含癌症、醫療以及小孩最容易發生的燒燙傷,不用因為高額的醫療費用,降低治療的品質,全心陪伴小孩走過最艱辛的時期。

兒童儲蓄險: 定期壽險

有些家長因為手頭資金不夠寬裕,未按時繳交保費,導致子女的保單遭到停效。 像這種情形,蘇文斌表示,由於保單復效是保戶的權益,因此,只要是在今年二月二日前投保,且保險公司同意復效的兒童保單,仍可適用舊法,保有最高二○○萬元的身故保障。 孩子出生報完戶口後,就可以前往戶籍地的銀行或郵局辦理,部分金融機構會限制在戶籍地開戶,無法跨區辦理,文件也是是準備雙證件與印章,由父母代理開立兒童帳戶。 如父母離婚,依照協議或法院酌定由一方行使親權者,或是單一監護者,提供新式戶口名簿/戶籍謄本前往辦理。

兒童儲蓄險: 11-22 | 兒童保險要怎麼保?最好是「保障」與「儲蓄」並重,「一舉數得」,讓孩子不會輸在起跑點上!

現在雙薪小家庭的結構下,有一方必須請假照顧小孩,住院醫藥費的支出、工作收入的中斷、家庭的生活支出⋯⋯等,這些都是可能侵蝕生活資產的問題,所以一份全方面的規劃就很重要。 MoneySmart 建議小資爸媽去銀行前先打個電話,先跟銀行確認需要準備的文件項目,確保開戶過程順暢愉快。 兒童儲蓄險2025 反之,如果今天孩子發生了失能等等的狀況,首當其衝的肯定是父母的經濟問題,也有可能會有一方需要辭職專心照顧孩子,以需要雙薪的家庭來說,將會產生極大的經濟窘境。

兒童儲蓄險: 創興銀行 I-KID 儲蓄戶口

因此緊急找業者開會討論,最後要求業者必須在去年12月1日之前,重新設計提供未滿15歲身故喪葬費用保障的傷害險與旅平險。 每當天災人禍發生,只要牽涉到兒童死亡,保險如何給付就會被拿出來討論;萬一發生虐童事件,兒童保險的身故給付,更常引發是否會誘發道德危險的爭議。 也因此,兒童保險死亡給付的法源《保險法》一○七條,過去三十年就反覆修了六次,即使法條修來修去,業者作業改來改去,相關問題仍層出不窮,談到孩子的保險,很多爸爸媽媽更是霧裡看花。 再者,利變壽險有些是可以部分解約,不用整張保單終止,領出一部分後,剩下的可以繼續複利。

兒童儲蓄險: 骨折意外多 保險顧問說一定要注意這三件事

大部分6年期儲蓄險,第6年繳完費就解約,報酬率通常不會比定存高太多,而且不同期間解約的儲蓄險保單,IRR完全不同。 「儲蓄險過了繳費期後,放愈久不解約,IRR才愈能快速增長。」鄭為之建議,保戶投保前,最好先精算,不同解約年期的IRR數字高低,纔能夠讓保單在數值最高那年獲利了結。 兒童儲蓄險2025 這個問題一出,大多數人腦中浮現的就是儲蓄險,尤其6年期儲蓄險因年限短,又常被強調「保本、保息」,不僅「投資報酬率比銀行定存高」,還常伴隨著「第7年開始,每年2.25%複利增值」、「終身可領回還本金」等未來成長效益的想像。 過完農曆新年,小朋友一定收到好多利是錢,荷包滿滿!

繳費別指的是每期保費收取的時間點,有躉繳(一次繳)、年繳、半年繳、季繳、月繳之分。 從下面表格可以看出,以月繳方式繳費最不划算,不管什麼繳費別最後拿到的解約金都是相同的,但若不選擇躉繳或年繳,就要再多繳納一些保費。 在前面儲蓄險與定存的比較中有提到,若是購買6年期的儲蓄險,同樣的金額6年內放在定存的利息還比儲蓄險來的多,而且還不會有資金不流動的問題。 如同上圖,每年給付相同金額230,794元為期6年,左邊是儲蓄型保單,右邊是整存整付的定存,相信比較之下不難發現,在6年內(含)儲蓄險的報酬率是比定存還少的,甚至前5年是負的報酬率。 例如,一次性的投資10萬經過10年後變成20萬,年化報酬率很容易計算為7.2%。

兒童儲蓄險: 父母借子女名字買保單 小心落得一場空

總之,保險公司本來就不是慈善團體,終身險以後可能解決不了問題,定期險以後保費會很貴,這我都知道,但是這就是保險商品啊~它不是福利機構啊。 假設定期險的商品也沒有被替換掉好了,大約20~30年後,保險的主約也滿期了,屆時也只需要負擔附約保費即可,且費率至30歲前沒什麼變化,所以可以確保小朋友在有經濟能力以前,這份保單不會有什麼保費變動。 兒童儲蓄險2025 此外,教育部規定,今年二月一日起高中職以下學校及幼稚園須投保公共意外責任保險,保障範圍包含校園內及參加校外教學或活動期間發生意外事故,每人最高二○○萬元的體傷及身故保障。 蘇文斌表示,這部分的身故保障也不受保險法第一○七條的規範。

兒童儲蓄險: 兒童帳戶常見問題

有很多父母為了孩子未來的教育基金、或成年後有「第一桶金」可以運用,會考慮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購買儲蓄險,保單的受益人為兒女。 也有些人在買保險的同時,可能有保險業務人員會告訴你,保險目前有3,330萬元的免稅額,可以合法節稅,導致許多民眾誤以為所有保險都是免稅的。 買保險除了替子女存錢,林麗銖認為,規劃孩子的醫療保障更為重要。 現代人大多晚婚,高齡孕婦會增加胎兒罹患疾病的風險。 趁著孩子還小的時候及早為他們投保醫療、重大疾病及癌症等健康險,假如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發現身體有異狀,至少不必擔心將來的醫療費用沒有著落。 就是年複利報酬率、內部報酬率,例如,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是1.1%,IRR就是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