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 ssd外接盒2025全攻略!(持續更新)

最終還是選了佳翼的這款,因爲相對來說算便宜的了,外觀也比較搭mbp的深空灰。 沒錯,下面這個就是我爆料的,我就是770入手,今天去看發現多了種減50的券,只要740就能買到了,第三方店鋪不能保價,瞬虧30 搭配nvme固態硬盤理論上能跑滿現在市面上主流nvme固態的速度。 按照網上的資料,本來是準備使用command+R使用恢復功能安裝新的macos,但是可能是網絡原因等等,一直提示失敗。 研究了一下蘋果官網,發現直接可以通過系統自帶的app store下載系統,直接安裝

  • 你得知道替檔案做備份是一件事關重大的要緊事,尤其在你發現在家或在工作時存放影片,音樂及照片的硬盤發生故障的時候。
  • 它幫助我們方便地儲存和轉移數據,使得我們的移動辦公體驗進一步地提升。
  • 而除了 USB 外,Apple 旗下產品幾乎都有採用「Thunderbolt」高速傳輸技術,以第四代來說讀寫速度是一般 USB3.0的8倍,如果硬碟有支援此連接埠的話,則可進一步檔案開啟及儲存的效率。
  • 不過,眾多格式中亦有像 FAT32和 exFAT 這種通用於雙系統的類型,尤其後者沒有單一檔案4GB的容量限制,若有需要將硬碟共用於 Mac 和 Windows 的話,購買時便可留意產品是否能支援。
  • JetDrive SSD不僅能提供超越筆電原有的SSD傳輸速度,更承襲固態硬碟的穩定度,無論是載入高階遊戲,或是同時播放多媒體檔案,皆能零時差地快速執行,全面進化Mac系統效能。
  • 這種盒子一百多兩百多的都有,很多牌子都在做,選擇範圍比較廣。

甚至還有可輕鬆扣上的防水塞蓋能防止灰塵入侵,是需要時常攜帶硬碟上山下海的影像創作者的最佳夥伴。 造型部份,其三側皆有凹槽設計能將 USB傳輸線完整嵌進外殼,不用再擔心忘記攜帶或不慎遺失的狀況發生。 攜帶硬碟時最怕在移動過程中,因碰撞等問題而導致損壞、無法讀取。 這款便採用特殊矽膠抗撞材質與避震結構,並搭配高彈力吸震系統,優異的防撞能力讓它通過了軍規測試標準,就算移動時不小心摔落也不擔心。 不僅如此,它還配有震動感知保護技術,當傳輸中出現巨大震動時,便會自動閃爍警示燈並啟動硬碟防震來降低傷害。 而且只要搭配專屬安全防盜軟體便能簡單設置密碼,提供手中商務資料最安心的保護。

mac ssd外接盒: 【CyberSLIM】CyberSLIM M2 固態硬碟外接盒USB3.1 Type-C(M2 固態硬碟外接盒)

舉例來說,若只是單純留存文書檔案或照片,1TB的產品就已相當足夠;而想要作為電腦備份用的硬碟,挑選2TB的款式即綽綽有餘。 但如果有影像剪輯、專案保存等需求,則可能要有4TB以上才裝得下大量高畫質影像。 mac ssd外接盒2025 我們知道,驅動超大容量的硬盤陣列是需要外接供電電源的,普通的數據接口提供不了那麼大的功率需求。 而普通的移動硬盤往往不需要,但是,最近我發現MacBook Pro16英寸外接4TB的希捷機械移動硬盤就是需要外接電源供電的。

又以iMac 2015 SSD USB 雷電 硬盤盒等關鍵字搜索了一下,出來的結果不多,可還是有不少人嘗試用這種方法升級。 如產品需要送修,請至創見官方網站填寫線上維修申請單,將商品寄回創見,創見於收件內7個工作天內(若有特殊情形,不在此限)完成維修並以掛號寄回。 註2:若無法與購物網於3天內約定時間前往取件,請自行將產品寄回創見購物網。

mac ssd外接盒: 【AITC 艾格】SP500 M.2 PCIe NVMe SSD 固態硬碟外接盒(空盒)

這很容易找到,因爲在左側欄中是一條分割線,在這下面是插入 Mac 的所有外部硬盤及各個硬盤的相關分區的列表。 由於您的 Crucial 英睿達 SSD 是通過 SATA 轉 USB 數據線插入的,所以也應在這部分顯示,它旁邊還有一個橙色圖標。 軟件的操作十分簡單,在Source選擇iMac本身的機械硬盤,Destination選擇SSD硬盤即可,還可以選擇源硬盤的文件,選擇性地備份,我懶得選了,想着全部數據也不多才100多G,就直接開始拷貝了。 最終,在硬件上,趁着雙十一奶茶東搞活動特價,弄了OCZ ARÇ 100固態硬盤240G和世特力 CSS25U3BK6G-7mm特薄移動硬盤盒的組合方案。 拆機升級是別想了,之前在V2EX上看到過有人推薦外接硬盤盒的方案。

外接式SSD 固態硬碟是為您的電腦增加儲存空間的簡單方式,無須插拔內接硬碟或是刪除珍貴資料。 創作者、遊戲玩家和休閒使用者全都能從額外的儲存容量中獲益。 一般來說,SSD 更能應付這些危害情況,比HDD傳統硬碟更可靠、散熱能力更強、速度更快,而且產生的噪音更小。 將我另外一塊寫入理論值500MB/s的移動固態硬盤測試,寫入速度最多也就500MB/s冒頭,還算及格。 如果電腦本身只有USB 3.1接口或者有移動辦公需求,只能用便攜的USB C的轉接器,才用這樣的移動固態硬盤吧。 4、【高速】本方案也是硬盤盒子+固態硬盤,不過盒子用的是支持雷電3的盒子,買之前我找遍了某寶某東,發現雷電3的硬盤盒實在是少得可憐,估計是沒什麼用戶羣體,也沒什麼性價比吧。

mac ssd外接盒: 容量:備份用需有2TB,影像編輯最少4TB

佳翼雷電3硬盤盒:金屬外殼,質感不錯,整體質量我個人感覺還算可以。 搭配我這塊black 3d速度應該是沒有跑滿的,但是也還算可以接受了。 缺點的話就是太特麼貴了,一個盒子七百多,下單的時候我當真有些肉疼。 接下來設定到帳號的部分,要輸入使用者名稱時,如果我們沒有外接的鍵盤也沒關係,我們可以利用Windows內建輔助工具的「螢幕小鍵盤」來輸入,可以在設定左下角的地方將它開啟,輸入完成後按「下一步」。 首先我們先將 Mac 關機並連接外接硬碟,接著按下開機鍵將 Mac 打開,按下開機鍵的同時記得按住「option」不要放開,直到Mac上出現開機硬碟的選單(Touch Bar機型沒有開機鍵,請按下Touch ID鍵來開機)。

mac ssd外接盒: 推薦產品

移至「磁碟公用程式」時,應該會顯示一個訊息,表示電腦無法讀取您的 SSD。 按一下畫面中顯示的「初始化」按鈕,您的 Crucial SSD 現在應該就會出現在「磁碟公用程式」中。 從這裡開始,依照以下與您 OS X 版本相對應的步驟進行操作。 不過,眾多格式中亦有像 FAT32和 exFAT 這種通用於雙系統的類型,尤其後者沒有單一檔案4GB的容量限制,若有需要將硬碟共用於 Mac 和 Windows 的話,購買時便可留意產品是否能支援。 只是需要注意的是,若想要使用 Mac系統專屬的 Time Machine 做備份,則必須得使用 HFS+纔可以。 Mac電腦的系統名稱為「macOS」,而目前最新的則是「macOS Monterey」(2021年10月發佈)。

mac ssd外接盒: [MAC SSD USB 3.0 硬碟外接盒] 2012年MAC A1465 / A1466 (17+7 Pin)

我從桌面硬盤到移動固態硬盤再到桌面固態硬盤直到現用的雷電3固態硬盤,折騰了一圈還是選擇了最貴的方案。 擁有大容量的 HDD,除了主要的電腦備份用途之外,如果還能支援其他功能將會更加便利。 這款HM800系列中的容量選擇有三種,最低的4GB對儲存文書資料、圖片來說已綽綽有餘。 如果不知道其他剩餘空間要存放甚麼,本品由於相容於 XBox、PS4等電玩主機,讓玩家能將暫時不玩的遊戲存放於其中;此外還具備電視錄製的功能,想要收藏重要體育賽事比賽便不再是難事。 以大容量著稱的 HDD 之中有許多不同容量的款式可選,由於其大小和價格亦呈正比,而會建議配合自身主要需求挑選最適合的容量。

mac ssd外接盒: 最新文章

通常對以 iMac、MacBookPro 等來從事剪輯影片、修圖等,而需要使用大量記憶體的創意工作者而言,手邊若無具備一個存放工作檔案的硬碟,電腦的記憶體很快就會被佔滿。 因此比起重視輕巧易攜,大容量的 HDD 更適合用以在職場或家中電腦存放大量資料。 2016年以前販售的各款 Mac 中,部分機種只能對應 USB Type-A接頭,或是會在說明書標示支援 USB2.0或 USB3.0規格。 而由於 USB3.0擁有較高的傳輸速度且大多能向下相容,針對舊電腦機種的使用者便推薦支援 USB3.0的外接硬碟。

mac ssd外接盒: ③ 【archgon 亞齊慷】M.2 SATA 2280 NGFF SSD 固態硬碟外接盒 USB3.1 GEN2(MSD-

此外也建議選擇對應 USB 3.2 Gen1的款式,來節省備份資料的時間;甚至是將進行中的案件存放在 SDD 方便隨時讀取,而需要歸檔的資料置於大容量的 HDD 中,分成兩種硬碟存放的作法也是參考之一。 暴風雪專爲那些需要簡單而且可靠的儲存解決方案的人所設計的產品。 如果硬盤溫度太高(超過50度),可能引發硬盤運作不穩定的問題,將減少最高到50%工作效能;更重要的是,還會引發硬盤故障。

mac ssd外接盒: 注意事項

提到儲存檔案用的裝置,便不能不提到在地品牌創見,他們除了不斷推陳出新許多效能更進步的產品,也針對用戶需求開發了實用的周邊軟體。 而這款商品則考量到長時間與電腦為伍的工作形式,桌面常常會凌亂不堪而放不下桌上型硬碟,故特別將身形做得又高又窄,相對來說較便於應用環境的空間。 許多人購買硬碟時,最擔心的就是突然故障而得維修或搶救資料。 SEAGATE 考量到這點,便為旗下產品提供了3年的標準保固期,且一旦出現資料毀損或無法使用的狀況,只要至官網申請就有專人至指定地取件,不僅可更換新品,還能夠修復原先無法讀取的檔案,讓消費更加安心有保障。 而除了 USB 外,Apple 旗下產品幾乎都有採用「Thunderbolt」高速傳輸技術,以第四代來說讀寫速度是一般 USB3.0的8倍,如果硬碟有支援此連接埠的話,則可進一步檔案開啟及儲存的效率。 但因為 Thunderbolt 第三代開始的連接埠形狀與 USB Type-C 相同,此時可注意其上是否有閃電符號,以認明產品是否為可支援的款式。

mac ssd外接盒: 推薦品牌

自從用了蘋果電腦之後,多年以來再也沒幹過重啓、裝機、殺毒和修復藍屏這種活了。 但2013年買的iMac,現在運行起來… 重裝系統後需要配置各種環境,正好把我工作這兩年學到一些東西複習了一遍。 以前花了很久時間才配置好的東西,這次幾分鐘就配置好了,算是給了自己很大鼓勵吧。 用支持10gbps的硬盤盒完全夠用了,能達到九百多m/s左右,我也是衝動消費了 而且雷電3的硬盤盒都不能向下兼容usb2、3.0、3.1 只能在支持雷電三的設備上用。

值友爆料原文:雷電3接口外接固態硬盤盒,支持各種PCI-E協議m.2NVME固態硬盤,理論上能達到40Gbps帶寬。 市面上類似產品實在少的可憐,現在京東890,滿 ,配合plus會員領券中心領的滿500-20全品券770到手,價格尚可。 但是考慮到新款macbook pro硬盤集成在了主板上,萬一主板上哪一塊出問題,數據恢復難度極大,所以還是搞一個移動硬盤定期用時間機器備份一下,並且還可以存一下其他的較大的文件和資料,減輕系統盤壓力。

mac ssd外接盒: 創見 500G 1TB 外接式 SSD 固態硬碟 ESD370C 行動 固態硬碟 M.2 PCle 適用Win/Mac

最後還是要吐槽一下公司,爲什麼不給開發配頂配的電腦,這是生產力工具,不是娛樂工具,多一分投入,多十分產出的工具,爲什麼要在生產力工具上省錢。 我要是老闆我肯定會給開發配頂配電腦,畢竟節約出來的開發的時間比低配和頂配之間的差價值錢多了。 將系統裝到外置硬盤後,還可以將外置硬盤設爲默認啓動盤。 這樣就不用每次開機的時候按住option鍵去選擇從那個磁盤啓動。 步驟:系統偏好設置-啓動磁盤-選擇你想要的默認啓動磁盤。 要選Samsung Protable…,而不是SAMSUNG,這樣再去抹掉的時候就可以選色分區方案了。

mac ssd外接盒: ORICO 經典透明款 M.2 NVME ssd 行動 外接硬碟盒 Typec 10Gbps 相容筆電 Macbook

Crucial X8的讀取速度高達 1050MB/s,比絕大多數 SSD 行動硬碟快上高達 1.8 倍,比起傳統硬碟最多快上 7.5 倍。 包裝盒內有硬盤盒本體,一根50cm的雷電3數據線,一顆固定硬盤的螺絲和四顆固定底蓋的螺絲,螺絲刀以及防滑墊。 Realtek RTL9210主控晶片,最高可支持2TB容量的SSD,且有睡眠模式功能,就是在10分鐘內不使用時它將自動進入睡眠模式,這有助於延長壽命 。

mac ssd外接盒: 【外接盒組】【Kingston 金士頓】KC2500 NVMe PCIe SSD 500G 固態硬碟+【華碩】ROG Strix Arion Lite外接盒

如果您看到此核取方塊,請依照上面指示操作、進行勾選,就能繼續執行。 輸入新分割區的名稱(這是您會在 mac ssd外接盒2025 磁碟機上儲存資料的位置,而且會是 SSD 的名稱)。在功能表設定上,確認 分割區已經設定為「GUID 分割區資料表」。 A:點選螢幕左上方的蘋果圖示後,再選擇「關於這臺Mac」便會跳出的對話視窗,而在標題字樣「macOS」下方,即有標名該 MacBook 的系統版本。 看完以上介紹後,是否對於如何挑選硬碟已有相當的概念了呢? 文章最後也要再提供一些常見問題,並邀請了專家解答,歡迎大家作為購買前的參考。

此外,還建議選擇1TB以上的容量,便無需擔心容量立刻被耗盡的問題。 且因新款 Mac 配備的接孔為 Type-C,適用於新款電腦的硬碟可能無法直接用於舊機型;而即便使用轉接頭,也並不代表就會適用高速傳輸規格,務必多加註意。 創見M.2 2280固態硬碟MTE720T以112層3D NAND快閃記憶體打造,搭載高速PCIe Gen 4 x4介面,符合最新NVMe 1.4規範,內建8通道控制器,帶來前所未有的傳輸效能。

第一次使用Windows開機時,因為Windows還是全新未啟用的狀態會自動做一些基本設定,過程中會自動重新啟動,重新啟動的時候記得一樣要按住「option」不要放開,並選擇「EFI Boot」磁碟來開機。 如果你是用實體Windows PC完成上一段,這邊先插入我們預先準備好的隨身碟,並將下載位置設定為隨身碟。 安裝流程因您的 Mac 系統類型而異,因此,請按照我們系統特定 Mac 安裝指南中適用於您的 Mac 的分步流程來操作。

mac ssd外接盒: 購買理由

2018款maccbook pro更新後,首發購入15英寸低配版,什麼配置都沒加,電腦用來做開發,256g的硬盤實際上也夠我用(主要還是qiong )。 使用之後的感受,卡頓,慢,開機1分鐘+,硬盤讀寫80MB+/s,日常打開軟件-轉圈-打開菜單-轉圈,不是在轉圈就是在轉圈的路上。 重新開機時也要按住「option」來選擇「EFI Boot」磁碟開機。 此時 MacBook 內建的鍵盤還有軌跡板就可以使用了。

mac ssd外接盒: 支援TimeMachine將能順利備份資料

此外,該硬碟提供2TB〜8TB等多種儲存容量可選擇,配合 USB 3.2 Gen 1高速傳輸介面,能更快速地將檔案傳輸備份。 而且它還具備巧妙的提把設計,能便利地移動擺放位置,加上未設置風扇故不會帶來噪音,很適合作為多人辦公室電腦的備份用硬碟購入。 而若搭配使用其支援的備份管理軟體,還能夠簡單進行排程、鏡像等不同模式的備份系統,可謂十分便利。 特別的是還設計有 USB接頭的充電站,在備份之餘也能幫手邊的行動裝置進行充電,因此非常適合時常有大量檔案備份需求,同時也需要隨時補充手邊工具電源的影音工作者使用。 除此之外,只要搭配使用廠商提供的免費 Transcend Elite軟體,就可以使用單鍵備份功能即時儲存,也能將雲端空間上的檔案輕鬆保存至硬碟,更可以透過 RecoveRx 救回不小心誤刪的檔案。 諸多貼心設計使其獲得2020年臺灣精品獎的肯定,十分推薦給需要大量傳輸以及備份多樣資料的朋友。

mac ssd外接盒: 【外接盒組】SAMSUNG 三星 970 EVO Plus 500GB NVMe M.2 2280 PCIe 固態硬碟 MZ-V7S500BW(MZ-V7S500BW)

最後選擇了奧睿科m.2轉type-c mac ssd外接盒 mac ssd外接盒2025 usb3.1(168)+ 樓主同款ssd西數黑盤(694)總計862。 傳輸速度受制於usb3.1的10gbps大概是1250M/s的速度,不過比樓主的方案便宜600,單純在盒子上(窮) 。 我timemachine用機械硬盤了,放在家裏不動希望數據安全吧,雖然慢但是便宜,現在就是虛擬機不夠放了,考慮大容量的type3.1,不知道實際體驗差多少。

以上就是這次「將Windows安裝到外接硬碟上給Mac使用」的教學,安裝好的外接硬碟現在無論是接到Windows PC上或者Mac上都可以直接用來開機,Mac的驅動也不需要再重新安裝。 如果有需要用到Windows的朋友可以考慮我們今天的教學來製作一顆Windows的開機硬碟,這樣一來不但不會佔用Mac的儲存空間,而且無論到哪裡我們都可以用這顆硬碟開機,就像在使用自己的電腦一樣,可說是相當方便的一個方法。 前面所說的工具都準備好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將Windows安裝到外接硬碟上提供給Mac使用,這邊我會用虛擬機示範該如何操作,如果在直接用Windows的電腦有什麼不一樣,我會再另外附註給大家知道。 在可以使用 SSD 之前,需要將其初始化、分區和格式化。 爲此,您需要進入 Mac 系統免費隨附的磁盤實用程序。 要訪問此磁盤實用程序,請單擊桌面上的存儲硬盤,然後依次單擊應用程序文件夾、實用程序文件夾和磁盤實用程序。

若手邊同時持有 Mac 以及 Windows 兩種系統的電腦,在硬碟進行格式化時可以考慮設定為 exFAT 格式,如此一來便能兩系統皆相容,檔案的傳輸也將變得便利許多。 但是在設定成此格式後,Mac 專屬的 TimeMachine 功能將無法啟動,還必須將手邊硬碟重新格式化為專門對應 Mac 的 HFS+格式,才能開始進行 TimeMachine 的檔案備份。 當硬碟讀取失敗的狀況發生時,建議從連接方式以及軟體版本開始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