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以前苗栗縣銅鑼鄉九湖村十六鄰),創建者為福慧尼師,福慧尼師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自從遁入空門後,即施行不倒單、禁語等頭陀苦行,即使傳授弟子也是用筆談。 尼師專修大悲法門,大悲水遠近馳名,若虔心祈求,則可治百病。 殿裡供奉南無觀世音菩薩,廟宇雖然簡陋樸拙,但香火鼎盛,信徒廣披全省各地,假日來此進香的車輛大排長龍,每次都造成嚴重塞車。
- 在成長階段,法師一直是聰慧過人,早年就讀臺北市第三女子高中(即今北一女中)。
- 畢竟故人已遠,原先據說比丘尼交代不準收受功德金、不準修寺建廟的規定,這幾年已經打破,變成同時在三義交流道附近另有別院的道場。
- 大興善寺的比丘尼的事蹟,成為樸實卻鮮明的對比,也難怪至今仍是佛教界各長老大師山頭們,普遍迴避談論的話題。
- 生活極為簡單,一襲百納,千瘡百孔,未穿鞋;赤足行化,不知寒暑,常年如是。
- 佛茶是救世師父以願力加持的水,全年除了春節初一暫停供應一天,每天清晨五點至下午六點都有,在寺內喝佛茶必須在大殿跪求並虔心祝禱,帶回飲用也應面向大興善寺的方位跪求祝禱。
據當地人告知,傳說法師出生當時,祥光滿堂,身胞白膜,異於常嬰,而這種瑞相要登地菩薩才能 擁有,堪稱異數。 「福慧法師」又稱「無名法師」,現在大家都稱呼為「救世師父」,師父俗姓陳,俗名彩鸞, 苗栗縣苑裡鎮望族之女,陳家在苑裡鎮之所以為望族乃因其為李慈勤之後代,「無名法師」為李慈勤所攜之五子當中老四陳志城一系。 九華山大興善寺位於苗栗縣銅鑼鄉九湖村十六鄰,四周環境幽靜,翠竹林木環繞,寺中供奉觀世音,廟宇雖然簡陋樸拙,但香火十分鼎盛,如遇諸佛菩薩聖誕,寺廟為了歡迎大家回寺,會提供平安齋食,與大家共沾法喜,此外,九華山佛茶,也是遠近馳名。 九華山大興善寺,民國五十年左右源起於苗栗縣苑裡鎮成功巷的民宅舊屋,五十四年搬到苑裡鎮天下路的民宅,正式有了大興善寺名稱;七十四年再搬到銅鑼鄉九湖村,雖然只是兩層樓的鐵皮屋,但已名聞遐邇,九十四年底又遷往三義鄉西湖村,弘法道場寬敞,信眾更多。 民國四十二年農曆十二月十五日,法師22歲,自覺因緣成熟,剃髮出家,獨自在深山潛修禪定十餘年。
九華山大興善寺: 銅鑼九華山大興善寺
大興和尚,是由舉止中修行之人,不是非常聞名高僧大德,亦無著作等身,一投足,一揚眉,無非是道,平凡中的不平凡,可見平凡、真實、善良,無非是道! 1984年秋,大興和尚開始唸佛,1985四月六日零時六分,大笑唸佛數聲,安然而逝,時壽91歲,寺僧將其裝缸,1988年12月23日開缸,見面色如生,即裝金供奉,現雙溪寺建有大興和尚肉身堂。 九華山大興善寺 1958入九華山後山雙溪寺為佛教生產隊放牛20多年,於放牧期間,裝瘋賣傻,屢現神跡,勸人行善。 例如有次挑柴進城售賣,行經村莊看見年邁老婦拔菜園圍籬當柴火燒,知老人體弱無法砍柴,即將所挑柴夥贈交老婦,如之無法交待,回寺後即於寺僧羣中喊道:我今天認了乾娘了,我有母親了! 安徽九華山近代肉身坐化,尚有「大興和尚」(1894~1985),俗姓朱毛和,又名朱萬全。
- 民國二十年,苑裡鎮的陳家望族生了一位女嬰,那就是大士。
- 她的小房,沒有牀、桌,只有同樣的兩三套「千補百衲」 布殼,用來換洗。
- 令人驚異的是,這位「師父」告訴過訪問他的教內外人士說,「不倒單」並不代表道力的高深,道,還是在另一種情境上顯現。
- 大興善寺有「四寶」,遠近馳名,分別為佛茶、平安素麵、湯圓及平安糖果,均免費供應。
- 苗栗九華山是臺灣著名的宗教朝山景點,在2005年九華山大興善寺分家,目前有「銅鑼九華山」與「三義九華山」共兩座,這回要介紹給大家的就是銅鑼九華山大興善寺。
- 她的小房,沒有牀、桌,只有同樣的兩三套「千補百衲」布殼,用來換洗。
遷徙事宜安頓之後,寺院仍秉持一貫宗風,佈施與濟世救貧,樸實、勤儉和低調;沒有華麗設計和金碧輝煌的廟宇,僅僅只有以鐵皮及石棉瓦搭建的房舍,而全寺十名,也沒有自己的房間,入夜之後就在白天信眾往來穿梭的穿堂,以一張張的榻榻米舖地為蓆。 經過二十寒暑,大士一生行持,刻苦高潔,人天共讚,衣食之簡,令人驚歎。 初時每三、五日僅食少量水果,及創大興善寺後,完全絕食,僅飲佛茶。 一襲百衲,千瘡百孔,縫縫補補,出家後及未穿鞋,赤足行化,冬夏如一,常年如是。
九華山大興善寺: 銅鑼九華山大興善寺 (喫平安麵/平安油飯、佛茶、求大悲水)
大興善寺在法師示寂後不久,據說「救世師父」曾親自現身, 指示弟子和信眾前往銅鑼鄉重新開闢九華山叢林,建立道場,繼續廣度眾生,傳佛慧燈。 於是苑裡大興善寺便於同年(七十四年)農曆六月二十二日遷移至苗栗縣銅 鑼鄉九湖村十六鄰的茄苳峴頂,而寺廟所在地乃九湖村地理位置的最高處,即世人所稱之九華山。 值得一提的是,在寺廟遷徙前,這一帶統稱為「九湖村」,直到大 興善寺遷移至此,此一山頭,也就是寺廟所在地即被冠以「九華山」名號,至於寺廟以外的地方,仍延續「九湖村」舊稱。
不設功德箱是大興善寺的一大特色,每位師父除了唸佛,每天均需不斷從事出坡勞務,恭身實踐佛法。 由於行動神祕,苗栗地方各界對此也相當關切,但寺方和知情信眾普遍不願回應遷廟原因,有人只說佛祖的意思,時間符合良辰吉時,但據瞭解應與積極申請合法立案有關。 寺廟外移後,銅鑼鄉長黃芳椿坦言會衝擊地方產業,希望舊址仍妥為管理利用。 九華山大興善寺 1985年,銅鑼九華山大興善寺建立,規模擴大為十餘公頃,用地、建物證照取得卻一波三折,多年未合法立案。
九華山大興善寺: 苗栗好精彩 客家粄仔節、杭菊生活節接連登場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第一次知道有這步道時,也是從跑山獸Petr的分享得知。 但近年因疫情,寺廟暫不開放,使得一直沒能前往,直到最近疫情逐漸趨緩。 選了一個藍天白雲的好天氣,驅車前往,預計走一圈2-3小時。 不過我每次回到臺灣,仍然喜歡定期造訪過去的院址。
九華山大興善寺: 南莊老街-桂花巷
若業障深重,病苦墮入惡道,請菩薩助我,勿忘學佛。 母親的心一向柔軟慈悲,她不忍兒子要費力揹她,由狹窄樓梯走上二樓。 九華山大興善寺 九華山大興善寺 其佛堂僅以彩鋼板蓋覆,非常簡單莊嚴,信眾佈施物質,原封不動,佈施於外,出家師父居陋室自得! 慈明和尚金身,當膜拜時,尚置於大悲樓內,大悲樓殿堂中央供奉觀世音菩薩,我參拜之時,主殿大雄寶殿及地藏殿尚施工階段,四周磚土一片狼籍,經四年有餘應已峻工了。 正月十一日搓平安湯圓,數千名信眾合力搓湯圓的場面壯觀;正月十二日當天,平安湯圓從清晨五點免費供應,喫完為止,最好提早抵達品嚐。
九華山大興善寺: 苗栗縣卓蘭鄉佛教
三義九華山大興善寺下山後,右叉往車亭及西湖渡假村方向,冷不防出現的髮夾彎超陡,差點中箭落馬(陡坡路段長約400公尺,平均坡度14%,最大坡度沒看清楚,推估20%上下),前行從三義交流道重新接回臺13線,經三義市區往銅鑼。 對照著如今絕大部分以建寺塑佛為名,或者推出慈善救濟為詞,但卻實質上只大量強調金錢佈施為主,吸納資源貢獻,並在組織運作中劃分階層;而主其事者自身除 了多方擴大名聲與影響力,甚或做不到自己勸慰人們的弘法道理,更遑論生活的種種戒行。 大興善寺的比丘尼的事蹟,成為樸實卻鮮明的對比,也難怪至今仍是佛教 界各長老大師山頭們,普遍迴避談論的話題。 「救世師父」在世時一年到頭赤足,一年到頭就那一身「布殼」,冬也是,夏也是。
九華山大興善寺: 苗栗縣宗教團體
大興善寺的創建者,為福慧大士,關於大士有一段鮮少人知的傳奇故事。 九華山大興善寺 民國二十年,苑裡鎮的陳家望族生了一位女嬰,那就是大士。 據說大士出生時祥光滿堂,身胞白膜,異於常嬰,這種瑞相要登地菩薩才能擁有,堪稱異數。
九華山大興善寺: 苗栗某裏長老公不戴口罩趴趴走 里民「告狀」後他派出所自首
而且時常將自己的米糧佈施予貧病民眾,卻終身不受供養,以大悲心修習苦行,替人治病。 九華山大興善寺 法師時常於板凳上打坐,一連數日,練就「不倒單」,二十 餘年未曾沾著牀蓆。 「慧福法師」又稱「無名法師」,現在大家都稱呼為「救世師父」,師父俗姓陳,俗名綵鸞,苗栗縣苑裡鎮望族之女,陳家在苑裡鎮之所以為望族乃因其為李慈勤之後代,「無名法師」為李慈勤所攜之五子當中老四陳志城一系。 聲名遠傳的「大興善寺」沒有宏偉的佛寺廟體,也沒有莊嚴的大殿,只有鐵皮水泥搭建的樸實建築,一樓供奉三寶佛,二樓奉祀釋迦牟尼佛、西方三聖、無名尼師塑像及舍利子等佛像佛物;庭園內散置著涼亭、石椅、老樹,入園的道路旁則林立著佛言偈語。
九華山大興善寺: 【九華山 大興善寺 救世師父的傳奇 】
在2000年報導時,寺方表示志工有二、三千人,會不定期到寺院幫忙,張羅素齋、打掃環境、接待香客、指揮交通,大部分負責供膳,分組挑菜、切菜、煮菜、分菜、洗碗,假日供膳義工動輒百人。 信徒們曾說,大興善寺除了農曆十二月十五開基紀念日外,農曆一月十二、二月十九,六月十九日與四月初八日都相當熱鬧,朝山信徒至少都會高達上萬人。 九二一大地震後,大興善寺與信徒將準備建大殿的六千萬元全捐出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