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cpu推薦5大好處2025!(小編推薦)

有鑑於此,以下整理出幾個選購的相關問題,並邀請了專家解答,還在猶豫的話敬請參考看看。 I K 在同為第10代的 i5處理器當中,不僅拉高執行緒的數量,更大幅提高了時鐘頻率至4.10GHz,讓系統的運作速度更快、更有效率。 另外,其支援4K UHD 影片,比傳統高畫質多4倍以上的像素,得以驚艷追求高畫質影片和逼真視覺效果的遊戲玩家。

  • 通常AMD芯片成本更低,性能稍差,但最新一代CPU的情況並非如此。
  • 然而,本品的價格也因此居高不下,若稍微再提高一點點預算又能升級更強大的處理器,且沒有附加散熱器與顯示晶片這點也需要考量。
  • Ryzen 5000系列行動處理器在不久前正式問世,連帶也有部分筆電廠商也紛紛推出了對應的產品,像是 ASUS ROG Flow X13 這臺同時具有內建獨立顯卡與外接顯卡功能的電競筆電,就在 CES 大會上吸引不少目光。
  • 比較高階(冷門)的腳位例如2066,我盡量不碰,一是比較貴,二是以後維修麻煩,為何?
  • 一般來說你當然是要選「代理」,但代理貨比較貴,平行貨比較便宜。
  • 高達16核心32執行續的強大多核效能搭配加倍 L3快取記憶體,更是帶來相當出色的使用體驗,不管單核心或多核心的應用,除了 Intel 12代以外幾乎沒有其他處理器可追上,尤其對需要執行3D 渲染等工作的使用者來說更是如虎添翼。

答:很多時候不是你的電腦有問題,而是你的電腦效能不夠 (說明),但升級CPU的結果有可能跟你整臺換新差不多。 總之以遊戲機來說CPU裝到I5是一定要的,以3A大作來說,顯卡裝到GTX1660-6G是一定要的,主要還是看您的需求與預算。 答:以文書上網來說,那肯定是I3就夠了,但如果是遊戲、繪圖、影片編輯來說,這真的就很難講,因為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有人遊戲只玩2D的LOL,有人遊戲是要玩3D遊戲大作如喫雞。 再加上每個人的主觀感受也不同,所以最後到底要I5或I7,還是會以個人的需求與預算而定。

amd cpu推薦: ③ 【Xigmatek 富鈞】Windpower WP964 RGB(RGB CPU散熱器)

其實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大家還是習慣看世代,而不是看製程,例如intel 2015年的第六代是14nm製程,然後呢? 有幾個人知道intel到2021年的第11代居然還是14nm製程。 答:換世代通常是提昇性能,降低功耗,而且還有製程上的改進,例如你常聽到的幾奈米製程,Intel第12代是intel 7 (10nm製程),AMD Ryzen 7000系列是5nm製程。 我個人是這樣建議的,你追求穩定耐用,那Intel會比較適合;你追求CP值,那AMD應該會比較適合。 再來如果你想要超頻,也是AMD比較適合(AMD的CPU幾乎每一顆都能超頻)。 CPU就兩家,Intel與AMD,領導品牌是Intel,市佔率也是intel較高,在同樣的等級下intel會比較貴,所以如果以CP值來考量,可能會是AMD比較高。

所有英特爾處理器都集成顯卡,但性能遠沒有達到獨立顯卡的水平。 但也並不是沒有,那些被稱為AMD APU,在同一個芯片上結合了Ryzen CPU核心和Radeon圖形核心。 它們往往具有比英特爾板載內核更好的圖形功能,但通用處理能力較弱。 升級 CPU 處理器時,雖然價格越貴效能絕對是越好,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預算無上限,而且需求也不一樣,有些人主要是為了玩遊戲、也有些人生產力居多,甚至是想要找各方面表現都不錯的處理器。 為此,近日知名硬體外媒就公佈目前最佳 CPU 處理器名單,從全能、遊戲、頂級、到生產力都有,應該可以提供你不錯參考。 對於平日只有上網瀏覽、觀看影片和收發信件的輕度電腦使用者來說,買太過高階的產品不僅價格不划算,還可能要加購其他配件,比如散熱器等額外支出。

amd cpu推薦: 選購指南5保固

通常 X 版本只會出在高階的 i9 系列上,而且腳位也與其他型號的 CPU 不同,無法使用同一張主機板。 一般來說,Intel 的 CPU 大多內建 UHD Graphics 內建顯示,但很多人買電腦都會搭配顯示卡,根本不會用到 CPU 內建的顯示技術,因此為了這類族羣,才推出了沒有內顯的型號,這種版本的好處就是如果有搭顯卡,能減少花在 CPU 上的預算。 超頻雖然能提高效能,但隨之而來的就是那嚇死人的溫度,這種通常不能傻傻的用原廠的散熱器(風扇),通常必須搭配另外購入的塔散或水冷來降溫,不然 CPU 過熱無法有效降溫,電腦就容易當給你看,所以這不是一般人使用的 CPU 版本。

amd cpu推薦

有一個常見的觀念是越貴的越好,因此明明是文書機或明明不超頻卻故意選用超頻Z系列的板子,認為Z系列可超頻板用料一定比較好,這樣可以嗎? 我不能說不行,但真的沒必要這樣,畢竟Z系列真的貴很多甚至貴上一倍,你等於花了很多錢,但真的看不出有什麼效果啊 (除非你擺明瞭要超頻)。 第11代CPU是1200腳位,但不一定相容於400系列主機板,也就是說,如果你是第11代CPU請插500系列主機板,不要插在400系列主機板上。 答:看不懂沒關係,你只要知道一件事:不同的CPU會搭配不同的主機板,不能混插。 全新AMD Ryzen 7045HX系列行動處理器比Ryzen 6900HX提供高達18%的單執行緒效能提升,以及高達78%的多執行緒效能提升,為行動玩家與創作者帶來大幅躍進的效能。 好棒的講解比喻方式,文章說明的很詳細,CPU真的更新好快,沒想到已經到研究所等級了,已改用mac系列多年,好久沒研究了。

amd cpu推薦: 最佳預算內 CPU 處理器

但這些都不是我們一般人會去玩到的等級,也不需要去比較這些,對我們來說沒什麼意義,反正我們也不會買,只是看爽的而已。 跟 Intel 一樣,CPU amd cpu推薦2025 有分很多種定位,上面舉例的「Ryzen(銳龍)」就是目前最常見的定位,其他還有比較低階的「Althlon(速龍)」、「A系列」和最高等級的「Threadripper(線程撕裂者)」。 但每個系列的性能數字不是隻會有一種,通常會有多個型號,例如第 11 代 i5 有「i 」、「i 」、「i 」這三種型號,後面的性能數字有多種。 上面講到系列決定性能的定位,但其實也不能完全看系列來決定一顆 CPU 的好壞,因為還有世代這個變數。 綜合來看,兩家都好,Intel 幾乎每年都會推出一代,世代汰換率很快,但這不影響我們使用,只是會有種「我不是才買沒多久嗎?怎麼已經變成舊世代的了?」的感覺。

amd cpu推薦

例如 R7-5800X 基本頻率是 3.8GHz,而 CPU 會視溫度、資源情況來動態超頻到 4.7GHz,但是還是要需要搭配可超頻的 X 系列主機板比較容易超。 看完以上的介紹和排名,希望讀者們都對於 CPU 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了。 當然廠商為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一定會持續推出比以往更高規格的產品,但當掌握使用需求,與各廠牌和各型號的特性以及優缺點後,就能順利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處理器了。 高達16核心32執行續的強大多核效能搭配加倍 L3快取記憶體,更是帶來相當出色的使用體驗,不管單核心或多核心的應用,除了 Intel 12代以外幾乎沒有其他處理器可追上,尤其對需要執行3D amd cpu推薦2025 渲染等工作的使用者來說更是如虎添翼。

amd cpu推薦: ⑧ 【組合套餐】Intel i5-13600K(無風扇) 處理器+技嘉 Z690 UD AX DDR4 主機板+美光 DDR4 3200 16G 記憶體

因此不僅是品牌一直以來的忠實消費者,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將目光移向此係列。 答:升級一定可以,但也要看是否划算;不要以為升級一定會比較省錢,看似省錢但實際上也沒有省多少,可能反而喫虧。 答:目前的組裝情況是I3、I5都是用原廠風扇,I7、I9則是會改裝塔扇,主要是為了安靜,I7如果不裝塔扇風切聲真的滿吵的,另一個優點就是改裝塔扇通常溫度可以在降個10度左右,舉例,原裝風扇燒機80度,改成塔扇後燒機約70度。 答:如果你同時執行很多不同的程式,那當然是多核心比較佔優,如果你通常執行單一執式,那就是高時脈佔優,因此你會發現越貴的CPU肯定是核心越多,時脈越高。 舉例,你去研究Ryzen amd cpu推薦2025 5000系列的ZEN3架構跟7000系列的Zen4架構有什麼不同,然後你研究了半天,結論就是ZEN4架構的7000系列比較快,對啊,我一開始就跟你講7000系列比較快了啊。

amd cpu推薦

以Intel來說,第13代搭配600系列或700系列晶片組主機板,當然你現在還搞不懂這個600或700系列是什麼意思,這其實不要緊,這只是一個晶片代號,等一下會說明。 通常,如果您正在尋找筆記本電腦中的良好,全面的功能,那麼最近幾代的英特爾酷睿i5處理器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Core i7和Core i9 CPU提供了更加通用的計算性能,但除非您執行一些繁重的工作負載,否則Core i5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綽綽有餘。 成本也是升級或購買PC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選擇合適的CPU往往歸結為找到能夠為您帶來最佳效果的CPU。 通常AMD芯片成本更低,性能稍差,但最新一代CPU的情況並非如此。 雖然AMD仍然代表價廉物美,但它也有一些昂貴的選擇,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比英特爾替代品更貴。

amd cpu推薦: CPU的基本規格介紹

網路上也有不少礦渣主機板低價出售,若另外選購主機板建議要慎選信用好的賣家,對多工有需求可改為10代i3與相對應主機板,價格差異並不大,且核心數倍增,對於未來可能有顯卡需求者,可以考慮增加預算將PSU提升至500W以上。 主機板由於4650G綁最入門A320,以至於Intel兩個平臺也搭配入門級主機板對比,若預算充足的話,還是建議多花幾百至上千元直上11代中階B560或12代B660較佳,若要再搭顯卡會因店家限制而有所不同,還需再依自身需求與預算來搭配。 憑藉著 PCIe 4.0的技術支持、7nm製程的晶片與 Zen2架構帶來的出色的能效、自動超頻工具以及強大的散熱器等等優勢,Ryzen X 不論從遊戲到高負載工作等各類型的應用程序,均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速度體驗,也因此吸引電腦市場的目光而十分暢銷。 如欲尋求一顆在售價和性能間取得絕妙平衡的中階處理器,本款應不容錯過。 在考慮更換處理器以前,請務必確認預定安裝的 CPU,與要搭配的主機板規格是否吻合,因為即使是出自於同個廠商,也有可能出現針腳數不同等問題,導致彼此無法相容。 如果是想從頭組裝電腦的話,也可以先決定處理器規格,再尋找相容的主機板。

嚴格來說,筆電的橫向比較很難真正的測出某個組件的效能高低。 PCWorld所找來的對照筆電未必都是同屬 ASUS 所出,記憶體及顯示晶片的等級也各有千秋。 因此他們並未針對筆電的遊戲性能進行評論,僅專注在 CPU 效能上。

amd cpu推薦: 【2022年】12款最夯熱門零組件 CPU推薦,值得你參考!

也就是說I3已經可以百分百完成您的文書上網需求,您就算組到I5,其實也不會感覺比較快。 答:如果您追求效能,肯定是i7比I5快,但I7也比I5貴很多,所以還是要回到您的需求與預算上來看。 如果是一般的文書、上網、看影片,那麼隨便組一臺i3+8G記憶體+SSD,基本上就嚇嚇叫了,沒有什麼問題,速度包你滿意。

amd cpu推薦

的,因為有代理的話,萬一故障或要送保固,會比較方便,通常各大通路(順發、聯強等等)都可以幫你送修、送保固等等。 這十幾年來親朋好友的裝機經驗,有碰過對方覺得Intel平臺較穩定只要組Intel的要求,畢竟大多數人電腦只是拿來使用,不會想花時間去試驗不熟悉的組合或新平臺,使用時會以穩定度或相容性高為主,也碰過幾次直接回應不要AMD的要求。 技嘉Z690 UD AX DDR4送AORUS Gen4 1TB SSD看起來很香,原本想選360水冷來壓制12900K,看到微星水冷MAG 240R正在特價不自覺點入,240水冷平常使用與CPU全速燒機時溫度會略高,沒搭配過但希望能有不錯的效能水準。 如果再用11代來估價一臺主機,那價格會與AMD amd cpu推薦 4650G落差不大,11代CPU效能表現也是很不錯,整體效能也多比4000G系列略高,不過以內顯GPU而論,3D效能AMD較高,Intel強在影像處理部分,各有優勢。

amd cpu推薦: Core i7-12700 中央處理器

AMD至從在2018年推出Ryzen系列CPU之後風評感覺也不錯,尤其是2019年Ryzen 第3代推出之後在銷售量也快要跟Intel 打平了,以CP值來說2019以後是AMD比較高。 如果客戶很在意cpu散熱器的風切聲,建議一律換成塔扇,真的會安靜很多,就算是I3或I5一樣是加裝塔扇,降噪的效果會比你用靜音機殼更好。 代理貨就是有代理商正式進口,有問題可以找代理商退換貨,平行輸入就是水貨,水貨有問題原廠也保固,但要自行寄回原廠退換貨。 一般來說你當然是要選「代理」,但代理貨比較貴,平行貨比較便宜。

amd cpu推薦: ⑮ 【Intel 英特爾】I5-11400 中央處理器 平行輸入(I5-

對於喜愛線上遊戲的玩家,在分秒必爭的遊戲世界裡速度就是一切,而時鐘頻率(clock rate,又譯時脈速度、主頻)的高低,便影響著 CPU amd cpu推薦 的運行速度。 通常3.5GHz的參數便已足夠,但為了提供玩家更佳的遊戲體驗,部分廠商甚至推出了帶有超頻的高規格電腦;例如 Intel 尾碼帶有 K字母的 Core系列、AMD 尾碼 X字母的 Ryzen系列。 AMD 非常推薦給本身有預算考量,抑或是喜歡自行組裝電腦的超頻玩家。 該品牌的強項為處理動畫編輯等影音作業,尤其在最新的 Ryzen系列上市後,更是將 CPU 性能提升至更高境界,無論是規格、效能、續航力和售價等都十分具有優勢,以整體表現來看,與 Intel 的差距可說是逐年減少。 為何說AMD比較適合超頻,因為Ryzen系列其實都可以超頻(自動超頻),尾碼X代表較高的自動超頻頻率,但建議搭X系列主機板會比較好超。 再加上從2018年4月以來,Intel八代Intel Core i3、i5等主流系列處理器大幅漲價,導致Intel 和 AMD 兩家處理器差價更明顯,性價比就更為突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