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推薦全片幅的鏡頭,但依舊可以使用在 APS-C 機身上面喔! 這顆鏡頭剛推出時,在 sony微距鏡頭 A7R 身上的對焦速度實在說不上快,但直到 A7R II 乃至於 A9、A7R3 的推出,對焦速度也算進步到還不錯的水準,若善用「對焦距離選擇鈕」的話,對焦速度我認為已是可供工作使用的等級。 透過本書,除了讓您更加熟悉手中相機的操控技巧,更能活用各式攝影觀念,讓650D成為生活創意的核心! DSLR必殺技超值包《旅遊攝影+必殺技》 狂省150元! 不只可作為增進攝影技巧和觀唸的參考書,更是一本認識世界風光的旅遊指南/王傳老師暢銷工具書【Nikon D3200 完全活用】最佳入門手冊..
- 或是想要背景模糊增加速度感,也可以先鎖定對焦,等速地跟著被攝物移動,一樣在設定的對焦距離按下快門,就可營造背景流動、主體清晰的畫面。
- 50mm 2.8 macro在高光地方的對焦非常爽快(本文將有下集,集中研究以SEL50M28拍人像),在暗室內時則有一點遲延,會出現迷焦,未至於像A接環年代那種電鑽聲拉風琴大迷焦,但有時手動更快。
- SIGMA 針對全片幅及 APS-C 單眼相機推出眾多鏡頭,全片幅適用的商品代號為「DG」,APS-C 則是「DC」,全片幅鏡頭使用在 APS-C 相機是沒有問題的,但若是把 APS-C 的鏡頭接上全片幅的相機,會出現被稱為「成像圈」的明顯黑邊,,選購時請特別注意。
- 即使在光圈大小與成像上都沒有比較突出的表現,但換來極為輕巧的體積與重量,搭配全片幅的無反光鏡相機可說是如魚得水,攜帶上幾乎沒有任何負擔。
- ,體積相較於 A 環來說小上不少,搭配的 E 接環鏡頭 Sony 也很勤快更新,也有諸多品牌為 E 接環開發了各種鏡頭,像是 Samyang、Sigma、Tamron、Tokina、ZEISS、老蛙等等。
,體積相較於 A 環來說小上不少,搭配的 E 接環鏡頭 sony微距鏡頭2025 Sony 也很勤快更新,也有諸多品牌為 E 接環開發了各種鏡頭,像是 Samyang、Sigma、Tamron、Tokina、ZEISS、老蛙等等。 ▲金屬接環,後玉距離接環並不算遠,由此可看出這顆鏡頭並非沿用 A 接環的設計,而是全新設計的 FE 鏡頭。 我們不但承諾所提供的產品、服務和內容會傳遞有趣的體驗,同時也在各種業務活動中朝環境零負荷的目標邁進。
sony微距鏡頭: ◎相機專家◎ LAOWA 老蛙 60mm F2.8 V-DX Sony E 超級微距鏡頭 2:1倍 定焦 微距鏡 公司貨
這顆鏡頭就是有這樣的潛力,50mm焦段是一般人體單眼的視角,不管是街拍或人像都能信手拈來,絲毫不費功夫,若是想要拍攝物體特寫的話,鏡頭前端還有對焦尺可以精準計算放大倍率,非常方便。 sony微距鏡頭2025 受限於光學結構原理,幾乎每顆鏡頭都沒有辦法直接貼著物體來拍攝,會有一段沒有辦法合焦的區域。 從感光元件算起,一直到可以對焦的最短距離,被稱作「最短對焦距離」。
它同樣也是搭載 Snapdragon 8+ Gen 1 旗艦處理器的智慧手機,不過售價僅開出 19,999 元,而且甚至還是首發搭載 2 億畫素感光元件相機的款式,將小米擅長的性價比特色發揮到極致。 Vivo Y52 5G 主要採用 6.58 吋 FHD + 解析度水滴螢幕,處理器採用聯發科天璣 700,並配置 4GB RAM 與 128GB 儲存空間,可透過 microSD 擴充容量。 Vivo Y52 5G 搭載三鏡頭主相機,分別為 4800 萬畫素標準鏡頭以及 2 個 200 萬畫素雙寶的配置鏡頭,至於前置相機則為 800 萬畫素。 另外,vivo Y52 5G 內建 5000 mAh 容量電池,支援 18W 充電,並且具備 3.5mm 耳機孔以及 Android 12 系統。 Sony Mobile 的中階款式手機 Xperia 10 系列,每年都有不錯的銷售佳績,而今年的 Xperia 10 IV 也不例外,它開出 12,990 元的建議售價,但卻給了不錯的規格。
sony微距鏡頭: MACRO 105mm F2.8 EX DG OS HSM 微距鏡頭(公司貨)
雖然在臺灣只有少數用戶,但 PENTAX 的鏡頭素質在業界依然算是數一數二的優秀,尤其是玩家們津津樂道的「三公主鏡」,從鏡頭質感到畫質都足以成為品牌的代表。 這款微距鏡頭採用鋁合金外殼,並在鏡片上進行特殊的 HD 鍍膜加工,不但降低反射跟繞射的機率,而且防水、防刮及防汙,搭配上輕巧的體積及重量,是該品牌用戶絕對不可錯過的商品。 影響微距鏡頭實用與否的關鍵規格,就是大家常常聽到的「最近對焦距離」以及「最大放大倍率」。 接下來就會針對這2個項目進行說明,讓大家瞭解其中的奧妙之處。 對焦距離限制器主要是針對AF來使用,在鏡頭上切換為MF的話,對焦距離則不受限制。
另外畫質的部分在影像的邊邊角角就模糊一點了,畢竟一分錢一分貨。 真要追求好的畫質,請選擇變焦倍率較小的鏡頭,或者直接選擇上述推薦的定焦鏡 也可以。 而最常與 SEL70300G 鏡頭比較的還有另外一個兄弟 SEL70200G 鏡頭,這是一顆恆定光圈的鏡頭。 雖然 SEL70300G 可以拍攝的最遠焦距比較長,但從下圖看出來右邊的 SEL70300G 鏡頭長度反而比較短一點,算是犧牲恆定光圈而導致的後果,在收納空間上會比較容易。 布萊克自己相當喜歡使用廣角鏡頭,如果你也喜歡將壯麗的場景、風景或建築物一次收到相片中,那麼廣角鏡頭絕對是必備的,因此推薦給你這顆平價的廣角變焦鏡頭。 鏡頭體積較小,並且內建防手震機制,就算沒有攜帶腳架也可以手持拍攝夜景。
採用七片光圈葉片設計,在光圈全收時可看到明顯的七邊型,但可惜的是最小光圈僅 f/16 沒有到 f/22,這對需要景深的微距鏡來說其實不太方便。 從這張照片也可以看到前玉其實是很深的,好處是即使不加保護鏡前玉仍然不易受到外力碰撞、刮傷損壞,筆者在使用這顆鏡頭時後來帶出門都不蓋鏡頭蓋了,鏡頭本身就提供很好的保護效果。 除了文章中介紹的品之外,也可以參考以下其他熱門主題文章。
sony微距鏡頭: 價格區間
雖然畫質跟各種性能都在水準之上,對焦距離短且放大率優秀,十分適合用來拍攝餐廳美食,但是鏡頭並沒有內建防手震,若是機身沒有防手震功能的話,在拍攝時很容易因為輕微抖動導致照片模糊,在使用上要特別小心。 做為 OPPO 的拍照旗艦手機,Find X5 Pro 也在相機規格上大玩堆料。 除了強大的光學性能以外,廣角端的最近自動對焦距離僅僅只有18cm,幾乎可以將鏡頭前端貼在拍攝主題上,捕捉花卉或日常小物的特寫時相當方便,可說是在眾多同規格商品中,走出屬於自己的獨特風采。 說到85mm 這類中距離焦段,大部分都會搭配大光圈來拍攝半身人像,但這對數位相機與鏡頭本身的解像力也是極大考驗。 這款鏡頭將「Art」之名發揮的淋漓盡致,不但透過精心調教的光學結構,帶來接近完美的極佳畫質,安裝在5,000萬畫素以上的數位相機時,也可保有極為強大的解像能力,就算與同系列比較,畫質表現依舊名列前茅。
sony微距鏡頭: 【SONY】FE PZ 28-135mm F4 G OSS(公司貨 SELP28135G)
從鏡頭的整體設計來看,它大致延續了平價 FE 鏡頭的共通特色:金屬鏡身、細鋸齒對焦環、金屬接環,甚至還有防塵防滴的設計,鏡頭表面採用霧面陽極鋁合金處理,質感不錯也不會留指紋。 T客邦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採用網站分析技術,若您點選「我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找美食餐廳的時候,很常看到網美或是部落客都會拍大量的相片介紹店家,而且都拍得非常好。
sony微距鏡頭: 【SONY 索尼】E 30mm F3.5 Macro 微距定焦鏡頭(原廠公司貨)
取而代之,定焦鏡頭可以拍出非常細緻的影像,並搭載常令人印象深刻的大光圈。 例如今年推出的 Huawei Mate 50 系列,主攝鏡頭最大光圈值已達到 f/1.4。 早前筆者在一昏暗環境在樹蔭下用 Mate 50 Pro 試拍,只需要 ISO 80 完成拍攝,在同一位置以感光元件面積更大的 Samsung Galaxy S22 Ulta 及 iPhone 14 Pro Max ,由於光圈較細,拍攝就需要用上較高感光度 ISO 值。
sony微距鏡頭: NIKKOR Z MC 105mm F2.8 VR S(公司貨 標準大光圈定焦鏡頭 1:1 Macro 微距鏡頭 防手震)
Contemporary 便是為了防止這種狀況,在畫質與體積之間取得一個較好的平衡,輕便而且拍照成果還不錯的特性,對各領域人士來說都十分有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與其他系列相比,Contemporary 相對便宜,建議初學者可以先從這類型鏡頭入手。 其鏡頭以細緻的畫質著稱,只要拍攝的主題物體有合焦,呈現出來的成品既銳利而且色彩層次豐富。
sony微距鏡頭: 送拭鏡筆 老蛙 LAOWA 24mm F14 2X Macro Probe 微距鏡頭 相機版 公司貨 Canon SONY Nikon 適用
喜歡拍小東西的朋友,這種微距鏡頭纔是最實用的鏡頭,若是一般鏡頭,在有限的放大倍率與對焦距離下,大概只能拍到這麼遠的距離。 sony微距鏡頭2025 35mm 是非常基本的定焦焦段,在眾多競爭者中,SIGMA 當然也拿出渾身解數讓這顆鏡頭充滿獨特性。 sony微距鏡頭2025 包括佔用鏡身三分之一體積的對焦環,在手動對焦時可擁有極佳手感;鏡片也有防水與防油塗層,搭配整體的防塵防濺結構,可大幅增加耐用度。 由於冠以「Sports」之名,其在追焦性能與光學品質上自然相當傑出,搭配恆定大光圈,就算拍攝遠處物體也能提供足夠進光量,不管是用來拍攝鳥類等野生動物,或者捕捉運動員的細微動作都完全沒有問題。
sony微距鏡頭: SONY FE 90mm F2.8 G Macro OSS 望遠微距定焦鏡 SEL90M28G-公司貨
筆者選在無風的清晨去拍攝蜜蜂,一來光線較柔和,再者蜜蜂忙著採蜜,無暇他顧,拍攝較容易。 為了獲得足夠的景深,同時凝結蜜蜂的動作,我將感光度提升至ISO200,方能使用F11光圈,搭配1/250秒以上的快門速度,好獲得足夠的景深,以及凝結蜜蜂的動作。 在每個攝影玩家心目中,總是會有一顆常駐在相機機身上充當相機蓋的鏡頭,不但體積小重量輕,還能符合所有常用的拍攝主題,讓人捨不得拔下來替換掉。
A3:不會,我覺得每一顆鏡頭的表現都是獨樹一幟的,沒有原廠副廠孰優孰劣的問題,只有鏡頭適不適合自己的使用情境而已。 Sony FE 90mm F2.8 Macro G OSS:代表全片幅機身用、微距、高階鏡頭、具備光學防手震。 Sony E 16-70mm F4 ZA OSS:代表 APSC 機身使用、有蔡司認證、具備光學防手震。 因為都是 E 接環鏡頭,因此全片幅鏡頭和 APSC 鏡頭是可以相互裝在全片幅機身或是 APSC 機身上的。
sony微距鏡頭: 【SONY 索尼】FE 90mm F2.8 G Macro OSS 微距鏡頭(平行輸入)
要注意的是,由於結構設計的關係,這款鏡頭只能使用在 APS-C 片幅的機身上,若裝在全片幅相機上的話,四邊會有俗稱「成像圈」的暗角出現,加上畫質較差,在購買前一定要考慮清楚。 如果希望微距鏡頭能拍攝更多題材的話,不妨挑選微距、日常生活、活動記錄和風景都適用的50mm 標準焦段,想要利用長焦段的壓縮感以及散景來拍攝人像的話,90mm 左右焦段的商品也是好選擇。 超微距通常擁有1倍以上的放大倍率,不用靠得太近也能得到足夠大小的物體特寫,而兼具其他類型的鏡頭,放大倍率會在0.5倍左右,不但兼顧拍攝特寫的需求,也可以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較方便的選擇。
雖然最近對焦距離只有 16 公分,但是那麼近拍昆蟲的話,多數都會嚇跑牠們,所以才會出現另外一顆 90mm 的微距鏡,但價格並不親民,以後有機會再介紹。 這顆鏡頭是 Sony 與德國蔡司合作推出的產品,加上這顆鏡頭是恆定光圈,不管廣角端或是望遠端皆能保持相同光圈(f/4),價格也會再高一點。 而這顆為微距鏡頭,價錢上更容易入手,鏡頭組成也很有誠意,大大感善了對焦速度跟畫質。 在最大光圈下,焦外柔柔的漸層失焦,對於人像攝影、靜物攝影都都會帶來非常好的效果。 新開發的超音波馬達(USD)提供安靜快速的自動對焦體驗,加上在攝影圈享有好口碑的 VC防手震技術,各種實用功能加上極佳的畫質表現,絕對是帶有滿滿誠意而且性價比超高的商品,榮登排行榜第1名也理所當然。 50mm的焦段是近似於眼睛的焦距,可謂進可攻退可守的安全焦段。
高感光元件讀出速度可執行每秒120次自動對焦/自動曝光計算,即使在30fps連拍時,也能透過精準的自動對焦,追蹤快速移動飄忽不定的主題。 品牌名稱Sigma重量601g~800g保固期3年適用於SonyE-mountL-MountSigmaSA-MountLeica功能中望遠定焦微距來源公司貨保固期3年配件鏡頭前蓋、鏡頭後蓋、鏡頭袋、遮光罩(LH653-01)。 然而,淺景深亦可以是一個優點,可強調重要的合焦細節,並散焦及忽略強調分散的背景。
sony微距鏡頭: SONY FE 90mm F2.8 G Macro OSS 望遠微距鏡頭(公司貨)@#@ SONY FE 90 mm F 2 . 8 G Macro OSS 望遠微距鏡頭(公司貨)
全片幅相機機身和鏡頭的成像範圍都必須滿足紅框畫面那麼大,而 APSC 片幅的相機和機身只要滿足紫色小框就好了,而紅框和紫框長寬各差 1.5 倍,這也是為什麼焦距要 sony微距鏡頭 x 1.5 倍。 不過因為前面提到的,全片幅鏡頭通常體積會稍微大一點,如果裝在 APSC 機身上手感可能會稍微頭重腳輕,建議先去展示店試裝看看。 目前 Sony E 接環原廠鏡頭共有 49 顆,日前 Sony 相機部門高層接受專訪時有提到這一兩年內 E 接環鏡頭會提高到 60 顆的數量,因此鏡頭羣會越來越齊全(對於像我們這樣的器材控來說,想買的鏡頭就越來越多了XDD)。
sony微距鏡頭: 產品資訊詳細資訊
,但不是說所有望遠鏡頭都不能安裝增距鏡,各位可以到 Sony 官方網站查看是否手邊的鏡頭可與增距鏡相容。 下面是關於 SEL50M28 的開箱影片,可以將這顆微距定焦鏡頭裝在 Sony A6300 這臺 APS-C 機身上。 不過這倒是可以透過「對焦範圍限制器」來限制,可以解決對焦緩慢的問題。 聽起來似乎是與微距鏡完全無關的題材,實際上在「只帶這顆鏡頭出門」的場合下卻能發揮還不錯的表現,90mm 的視角在街拍運用上相當接近 85mm,也很適合用長焦降低透視感的題材。 散景在近距離拍攝時仍算討喜,不過在光點的呈現上是屬於邊緣明顯銳利的類型,與奶油散景還沾不上邊,好不好看見仁見智,我個人倒是認為這樣的散景算是有個性,只是口徑蝕與二線性在拍攝人像時會較不討喜。 照慣例,以下實拍照片皆為機身 X.Fine Jpeg 直出,測試機身有 A9、A7R3,除縮圖之外未經任何後製軟體修圖。
舉例來說,如果一顆鏡頭的最短對焦距離是50cm,那被攝物就要跟感光元件距離50cm 以上,才能順利拍出主體清楚的照片,否則會因為焦距無法對準導致整張相片模糊不清。 即使同為微距鏡頭,根據鏡片排列方式以及結構不同,還是會有一些差異存在。 在介紹推薦商品前,先來說明一下挑選微距鏡頭時需要注意的一些規格,請大家務必要參考這些項目,並衡量自身需求,才能購買到最適合的款式型號。 最短對焦距離是測量主體到鏡頭後方對焦點的距離,鏡頭後方對焦點位於相機機身中的感光元件平面。 8G 的入門配置,60微的配置明顯變得豪華,它採用2個非球面鏡片和1枚ED(超低色散)鏡片,可有效地矯正像差同時,又能產生較高的解析度和較銳利的對比度,並透過奈米結晶塗層消除內部反射,同時充分地降低鬼影和眩光。 內建SWM超靜音驅動馬達,實現又快速又安靜的自動對焦動作。
Sony NEX-7,E 30mm F3.5 Macro,手動模式,F22,1/500秒,ISO100,JPEG,使用漸層減光鏡。 Sony NEX-7,E 30mm F3.5 Macro,手動模式,F13,1/125秒,+1.0EV,ISO100,JPEG。 雖然,蜜蜂雖然很忙,還是得放慢動作拍攝,耐心等待蜜蜂專心採蜜,再將鏡頭慢慢靠近,才能將蜜蜂拍的大大的。
sony微距鏡頭: m F2.8 EX DG MACRO OS HSM(公司貨)
鏡頭由多達11羣17片鏡片組成,其中還有1片LD低色散鏡片以及2片XLD超低色散鏡片,搭配奈米鍍膜,不但有效消除光斑以及鬼影,還能降低影像傳遞到感光元件後失真的狀況,得到銳利又色彩豐富的拍攝成果。 就規格來說並不算是正統的微距鏡頭,但約0.34的最大放大倍率還是比一般鏡頭稍高,從廣角涵蓋到望遠的焦段也可以有效彌補放大率不夠的缺點,只要將距離拉遠,一樣可以拍攝到物體特寫。 除了微距攝影以外,還可當作旅遊鏡使用,一鏡到底非常方便,加上價格親民,又有多種品牌接環可以選擇,非常適合想要一鏡打天下的使用者。 除了最近對焦距離以外,「放大倍率」對微距攝影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規格之一。 所謂放大倍率,是在最近對焦距離之下被攝物投射在感光元件上的比例,在規格上會以「1:1」或直接利用計算出來的比值來標示。 一般鏡頭放大倍率大概在0.2左右,微距鏡頭則大部分擁有1倍的放大倍率,如果在最近對焦距離拍攝5cm 的物體,呈現在感光元件上的影像也同樣是5cm。
為了節省您的時間,本列表整理每個產品重點資訊,讓您可以快速瀏覽這文章所提供的產品是否是您所需要的,點選您有興趣產品的「名稱」或「圖示」可以進一步跳到文章所屬的介紹區塊瞭解更多細節。 與標準鏡頭的多邊形光圈不同,這款鏡頭採用 7 葉片圓形光圈,能營造更自然、更柔和的散焦效果 (或稱「散景」)。 此外,Xiaomi 12 Pro 相機也支援 Xiaomi ProFocus 技術,可做到即時追焦、人物辨識對焦以及眼部辨識對焦等功能,甚至是連好動的貓狗等寵物也能輕鬆追蹤對焦;另外它的夜景模式實測也能拍出明亮照片,前置相機也給了 3200 萬畫素,相當有誠意。 最後勸世一下,相機真的很貴,拍完還要經歷修圖,輸出完才能上傳至網路,現代人大部分都看手機,第一眼看得順眼纔有人點開你的文章,與其花大錢去買個微距鏡頭,卻沒半個人看,不如用手機學IG網紅是怎麼博人眼球的……以上純屬個人想法,如有出入以你的為主。 Vivo 的 Y 系列一直以來都是臺灣手機市場的寵兒,原因不外乎就是它擁有相對低廉的售價;而 vivo 也在今年 9 月推出 Y52 5G 這款手機,以 7,990 元的價格搶攻入門 5G 手機市場。 華碩今年推出的 Zenfone 系列唯一旗艦 Zenfone 9,是匹很特別的黑馬,因為它同時入圍了年度風雲手機以及最佳 CP 值兩個獎項,一般來說旗艦手機通常都很貴,不過 Zenfone 9 是個例外。
圓形的光圈葉片在散焦狀態下會出現圓形光點,加上連原廠鏡頭都鮮少見到的 F1.2超大光圈,能夠營造出如夢似幻、極為柔順的散景效果,在拍攝帶背景的人像時可呈現出獨特氛圍。 但並不是所有鏡頭都適用更改接環的服務,也無法改成此款鏡頭原本沒有的接環類型,因此若將來有可能更換相機系統,建議可以詳細確認商品的相關說明與規格。 近年來為了滿足各類型攝影玩家,SIGMA 推出三種不同取向的鏡頭,分別為「Contemporar」、「Art」以及「Sports」,專門強化某些領域的特色以符合各種需求,可依照個人使用情境挑選適合的款式型號。
如果是使用棚燈拍攝商品的話,請記得要把機身設定調整為「Live View 顯示」改為「設定效果關」,如此機身就不會讓鏡頭在構圖時預縮光圈,也可以讓微距鏡發揮正常的對焦速度,這對商品攝影來說至關重要。 因為微距鏡頭拍攝的距離很近,景深本來就很淺,而小光圈形成的漸層式散景又能凸顯主體,故不妨嘗試縮小光圈,讓主體對焦處清晰,透過鏡頭的光學營造自然地散景。 金屬鏡身除了增加耐用度以外,操作的手感也非常好,而且還有可以調整對焦距離的開關,對同時重視鏡頭質感以及操作性的使用者而言,絕對是最適合的選擇。 想要在水下進行攝影的話也完全沒有問題,鏡頭大小相容原廠的水中拍攝系統,搭配合適的機身就可以享受水下微距攝影的樂趣,拍攝出來的成果也遠比運動相機還要好,對喜歡浮潛的使用者非常有吸引力。 100mm 左右焦段的微距鏡頭一直深受生態攝影玩家喜愛,俗稱「百微」,可以在一定距離下獲得昆蟲或是其他生物的特寫鏡頭,在使用上非常有彈性。
sony微距鏡頭: 【SONY 索尼】卡爾蔡司Vario-Tessar T* FE 24-70mm F4 ZA OSS(平輸)
文章會定時更新,產品的熱門排序也會隨時間有所不同,讓您隨時掌握到最新的產品資訊,如果微距鏡頭是您時常關注的商品,建議您將本頁加入書籤,將方便您日後更快速找到。 透過高質感的產品開箱、深入的器材剖析,以及機身直出的實拍照片,來介紹並探討 Sony E 接環全片幅系統中的每一顆鏡頭,包含定焦、變焦、ZA、G、GM 鏡頭都在其中,副廠鏡頭亦有涉獵。 在未來「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將以介紹完 Sony E 環全部的 24 顆原廠全幅鏡為目標,並持續分享關於 Sony 相機系統的所見所得。 可換鏡相機的特色就是能夠依照不同拍攝主題,更換適合焦段的鏡頭來達到最佳效果。 但除了這些種類之外,還有1種強調可以近距離拍攝物體特寫,被稱作「微距攝影」的手法,就算是極小的主題例如昆蟲、花卉等,都能順利對焦,拍下細節非常豐富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