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單是因為它的變形控制做的好,而且擁有大光圈的成像景深也很迷人,運用於低光夜景拍攝時也能提高進光量,達成手持拍攝穩定畫面的目的,價格也很實惠。 手上的Sony微單來來去去,曾經擁有過Sony A7m2、Sony A7m3與Sony A6000三款機身,而Sony A7C是我入手的第四款,也算是現今最接近理想值的體積了。 除了原廠E環的SEL20F18G,以及副廠Tamron 28-75mm/f2.8兩鏡之外,目前其它大多轉接Canon EF鏡頭,但也試著用手動鏡Canonx/Yashica與Kamlan去拍攝。
不過,Sony 沒有在A7C 上引入像A7S III 的全新選單系統,選單操作也沒有觸控功能,對於這部利用講求反芒自拍體驗的,無疑是失色不少,似乎亦都引證早前 Sony 表示只有相機內置 BIONZ XR 影像處理器纔能夠支援新選單和操作介面的論調。 A7C修身成功,整個設計概念都是以輕巧為首要目標,雖然沒有專業機的軍艦部分,但是 Sony 就沒有因此而犧牲了電子觀景器,A7C 的電子觀景器被移至機背左方,與 Sony 自家的 A6XXX 系列 APS-C 片幅無反相機的做法非常相似。 可是,為了遷就機身的高度,A7C 的 236 萬像素電子觀景器為 0.39″,而非是A7 a7c開箱 III 的 0.5″,特別是配戴眼鏡的小編覺得A7C 電子觀景器的觀看體驗只屬一般,難以像A7 III 等高階機長時間使用,個人覺得大多會在光線猛烈而又難以檢視機背 LCD 才會用上A7C的電子觀景器。
a7c開箱: 對焦地圖顯示景深
A7 III在一般的縱向(往前往後移動)的拍攝,一整組下來約30-40張的連拍,大約會有5張左右的對焦失誤,不多,追焦的系統也很快可以對回來。 在ISO感光度來說,表現上是與A7 III類似的,我認為直到ISO 6400都還是蠻實用的感光度,即使在昏暗的環境下,暗處的雜點、偽色都不甚明顯。 既然提到在街上的隱匿性,以我來說,其實是很重視攜帶性的拍攝者,一臺願意帶出門的相機,在工作上、在日常裡都會幫助我拍下更多照片。 現如今的Sony 全片幅機身,在A1跟A9 II a7c開箱2025 這兩臺專業機身之外,快門聲響最輕微的就是A7C了。 這樣的聲響讓我在街上、咖啡廳的隱匿性高些,不論是我自己或者是環境裡的人們,都比較不容易被快門聲影響。 A7C主要調整選項的部分都在後方兩個滾輪:後滾輪與方向鍵滾輪。
另外A7M4還增加了焦點圖功能,可以在視頻拍攝時查看景深範圍。 3、A7M4的處理器是旗艦A1和A7S3上的那塊BIONZ XR處理器。 新的架構處理速度更快,開機快,相機界面的響應速度更快,官方號稱處理速度比BIONZ a7c開箱2025 X處理器的A7M3和A7C提升了約8倍。
a7c開箱: 影片拍攝支援 Real-time Eye AF/ Tracking
自從有在開始研究後,已經慢慢可以拍出我想要的畫面,不過有時候因為器材導致沒辦法拍出更好的照片。 前陣子在整理旅遊照的時候,也覺得如果能留下更清楚的相片紀錄那就好了。 您因委託代購所支付之款項,可能包含代購商品價金、各式運費、以及代購服務費等,詳細支付內容及各項費用明細以代購網頁上所顯示者為準。 您一旦依照代購服務網頁所定方式、條件及流程完成委託代購程序,就表示您提出要約、願意依照本約定條款及相關網頁上所載明的約定內容、交易條件或限制,委託代購業者在境外網站為您訂購您所選擇的代購商品。 而操作選單也支援觸控,雖然不是什麼新鮮事,但這是在 Sony A1 上纔有的功能,現在在比較平價的相機上也能看到這個功能了。
李函還發現,以往喜歡用手機隨手捕捉大自然稍縱即逝的美好畫面,諸如春天盛開的櫻花、隨風搖曳的蘆葦等,令人流連忘返的植物纖細輪廓對比全片幅相機畫面中奶油般的柔順散景,呈現超越文字所能形容的詩意──比眼睛看得見的景色更美,或許是人類自發明相機後,為何世世代代皆迷上攝影的原因。 假日和男友選了燈光美、氣氛佳的餐廳喫飯,等上菜前忍不住想拿起相機拍一拍周圍可愛的小東西。 在昏黃的燈光下,Sony α7C 依然可清晰捕捉,每個物件彷彿蒙上一層夢幻又華麗的色彩,搭配大光圈的FE 35mm F1.8鏡頭,讓影像擁有柔美的散景,拍著拍著就入了迷。 但如果你偏重「動態影片」為主,又或者是…,希望輕巧為主要訴求,那麼 Sony A7C 會更適合你選擇。 ,使用相同的感光元件、相同的影像處理器、畫素相同、ISO 範圍表現,甚至是測光系統,這二臺可說是完全一模一樣,預期這二臺的色彩、畫質表現上是完全相同,並不用擔心舊款 Sony A73 是否比 A7C 來的差,是完全不用多慮。
a7c開箱: 相關消息
這次 Sony A7M4 的相機外觀新增了一個全新的轉盤,它的位置就在 PASM 功能鈕的正下方。 這個新的轉盤上面有三個圖案,分別是靜態圖片、影片以及 S&Q 模式。 每顆鏡頭的呼吸效應都不同,比較優質的鏡頭能夠有效抑制這種伸縮的狀況。 想知道更多呼吸效應的解釋,可以參考這個 YouTube 影片。 在 Sony A1 中初次見到眼部追蹤對焦應用在鳥類上,當時布萊克就覺得 Sony 黑科技真的厲害,但那時只能運用在靜態的影像而已。 而 Sony A7M4 也提升了低光源環境的對焦能力,最低可以在 EV -4 的環境中追蹤到人眼,雖然不及 Sony A7S3,但可以看得到技術已經下放了。
- 另外 Sony 也公佈兩款新配件,包括新款 A 接環轉接環 LA-EA5 ,可支援包括 SSM 、 SAM 與無內建對焦馬達鏡頭等 A 接環鏡頭;此外還有一款小型的閃光燈 HVL-F28RM ,僅 219 克,具備 GN28 出力,並具備完整的 P-TTL 、高速同步、多重閃光等功能。
- 每顆鏡頭的呼吸效應都不同,比較優質的鏡頭能夠有效抑制這種伸縮的狀況。
- 如果您所購買的是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 但與大家所想不同的是,這臺相機並非僅只是A7系列的低階入門款,而是文青風格與輕影音取向、更為面向大眾的一臺相機。
- 它的體積與 a6600 十分相近,並且重量也只僅只比 a6600 要重上 6g 而已。
- 在瞬息萬變的時尚界工作的李函,這個季節喜歡穿這套衣服、這種妝容,下個季節開始,自己可能又是全然不同的樣貌,唯一確定的是還能隨時帶著輕巧的Sony α7C,用喜歡又舒服的方式記錄如書頁般匆匆翻過的每一天,這些精彩全片幅相片串連而成的回憶,是活過的證明,也是自己在這世界繞行過的軌跡。
這篇文章到這裡,我們可以理解2020年推出的A7C,在很多面向都與A7 a7c開箱 III互有勝負,堪稱一時瑜亮。 在城市遊走或者是旅行時,總是免不了在建築物裡穿梭,不論是抬頭仰望、或者是傾斜的特殊角度,這個翻轉螢幕比起過去增添了很多彈性。 此外A7C只要使用「追蹤開啟/AF開啟」,只要一開啟就會黏的牢牢的,也比過去使用的A7 III跟A7R III表現來得好。
a7c開箱: 等了那麼久,Sony 終於在 APS-C 機身裡塞進 FF CMOS。
不過,這類輕巧的仿旁軸相機設計的無反機大多有類似的問題,小編覺得這個電子觀景器純粹是方便在規格上與同級機種較勁而已。 另外,A7C 的電子觀景器不像A6400或A6600 提供大眼杯來提高舒適感,如比較A7C 和A6600 電子觀景器的視點,就會發現A6600 的電子觀景器之視點達 23mm,較A7C 的 20mm 長,故 A7C的用家需要將眼睛更加貼近觀景器纔可以檢視整個畫面。 一般人覺得相機片幅大,機身外型也會按比例的放大,不過事實上卻又因為產品的定位和級別而有所不同。 今次 SonyA7C 以相同的戰略搶攻市場,主要目標為仍是使用 APS-C 片幅和 Micro 4/3 系統無反的用家,不過以類近的機身尺寸和功能,簇新的A7C 自然較Canon EOS RP和Nikon Z5更加吸引。 在操作上面 A7C 比 A73簡化不少,首先是機身握把改得更為緊湊短小,取消前滾輪而僅只有後滾輪與 EV補償轉盤,對焦小搖桿以及C-~C4鈕也相應取消,使得操作自訂彈性降低不少,而因應其影音相機的需求,錄影鍵也移至機頂,並以顯眼的紅圈標註。 因應被消除的軍艦部,電子觀景窗改為與 a6600系列相同的埋入機身式設計,不過規格略降,改為0.59x放大率236萬點,同時因應縮小的機身,快門系統也重新設計,最高速度降為1/4000s。
觀景窗也小了點不過感覺還行,本來以為翻轉螢幕沒啥用,結果意外的好像挺好用的,至少下次開箱垂直拍攝時我看的到螢幕了。 a7c開箱 本來想說要不買個APSC機身+好點的鏡頭,看一看感覺現在有在認真搞APSC的廠商剩富士。 可是防塵防滴的機子要拿到XT4以上,價格已經可以買全幅機身了,所以最後就…
a7c開箱: = 攝影教學文章導讀 =
比起操作選單大改版的A7S III來說,A7C是我們熟悉的樣子,沒有太大的改變,但在選單裡面還是有很多讓我喜歡的細節。 這幾年間,或許是工作的關係,不管是測試也好、拍攝案也好,都跟「解析度」相關,因此最常使用的相機反倒是A7R II與A7R III。 自2013買下了第一臺Sony A7,幾年的時間,也歷經了這系統的起伏、演進。 現在,Sony A7已然有了完整的生態系,不止機身,諸多廠商們也帶來了許多鏡頭、配件,日漸龐大的使用者族羣,自然也有更多使用想法的交流。 另外 Sony 也公佈兩款新配件,包括新款 A 接環轉接環 LA-EA5 ,可支援包括 SSM 、 SAM 與無內建對焦馬達鏡頭等 A 接環鏡頭;此外還有一款小型的閃光燈 HVL-F28RM ,僅 219 克,具備 GN28 出力,並具備完整的 P-TTL 、高速同步、多重閃光等功能。 A7C 搭載一張 24.2MP 的 BSI CMOS ,支援 93% 成像範圍、 693 點對焦點之 4D DOCUS 對焦,具備 5 軸 5 級機身防手振,具 10fps 連續拍攝,具備可連續拍攝 223 張 JPEG 、 115 張壓縮 RAW 或 45 張無壓縮 RAW 的連拍緩衝。
加上它令我相當滿意的對焦速度,不管在拍照、錄影上,不會再有慢吞吞的手動對焦,或是對焦不準確的困擾,只要輕鬆一按,Sony A7C 就幫你對好焦了! 真要說缺點的話,大概就是機身小比較難握,觀景窗太小也很比較難看畫面,但是輕便的機身加上優越的性能,以上這些缺點基本上都可以忽視了XD,以上就是阿達這次使用 Sony A7C 的一些心得報告。 貴為全球最輕 FF 相機,A7C 機身重量僅 509g,只較 A6600 重了 6g。 手把部分因為同樣用上長續航的 Z 型電池,所以有著一定尺寸,帶來挺好的握持感。
a7c開箱: 快門下的幸福
S-Cinetone拍攝視頻截圖5、A7C的菜單還是上一代的索尼老菜單,觸摸操作也無法在菜單界面使用,比較難用,對新手很不友好。 A7M4這次使用了全新的菜單,三級目錄,更加直觀了,而且支持全觸摸操作。 功能模式功能轉盤下面新增了三個檔位,實現了拍照、視頻兩套設置分開存儲,無干擾快速調用。 右側的曝光補償轉盤變成了可自定義設置轉盤,可以設置ISO等。 A7C的操作就比較寒磣了,在操作上肯定是不如A7M4的,不但少了前撥輪,也少了C1-C3這幾個自定義按鈕,AEL按鈕和小搖桿也省略了。 阿達在很多手機評測中經常都表示「超廣角」非常的重要,因為景深可以用 AI 或雙鏡頭算、黑白可以模擬,但只有超廣角是無可取代的(用全景作弊拍攝人物景色會變形),在這邊也展示幾組使用 A7 所拍攝的樣張。
而且新處理器下的色彩科學也有所改善,像以前大家吐槽多的直出色彩差,這次在A7M4身上是有挺大進步的。 比如加入了9種創意外觀,直出效果更好了,甚至能和富士有的一拼。 1、首先A7M4是3300萬像素新傳感器,比A7C要多出一千萬像素。 更高的像素拍照細節會更加清晰,也可以做一定程度的裁切放大和二次構圖,這對於拍照來說提升是很大的。 下面這張圖就是A7M4拍攝的3300萬像素照片,局部一小部分裁切放大後,畫質依然能達到可用級別。 這邊先介紹A7相關系列,因為A7有分成一般、S、R等三種,以A7 II來說就是常看到的 A7 II、A7S II、A7R II。
a7c開箱: 相關創作
預售日期由 2020 年 9 月 16 日起至到 10 月 4 日,預計在十月初可取貨。 預售期間購買,可獲贈 SF-M64T 記憶卡(價值HK$309),以及可用HK $290 加配一年星級服務(價值HK$890)。 Sony A7C 主打全球最輕最細的全片幅無反相機機身,124 x 71.1 x 59.7mm 的機身大小與 509g 的機身重量,與一部 Sony a6600 無反相機接近相同,比其他品牌的 APS-C、M43 相機還要小。 如果同 Sony A7III 全片幅無反相機比較,A7C 的重量只有其 78%,體積亦只有其 81%。 Sony A7C 目標用戶是希望由 APS-C 機主心思思想玩 135 全片幅的用戶、首次使用可換鏡相機的用戶,還有希望有一部機仔作為副機的專業/高級業餘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