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作為小型開放經濟體,在RCEP中扮演關鍵地位的中國與東協,又分別是臺灣前二大主要出口國家或地區,不可否認臺灣被排除在RCEP之外,確實會受到嚴重的衝擊。 歷經八年的談判,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11月15日簽署,15個成員國將進一步整合亞太區域經濟。 透過此協定,位居要角的中國大陸經濟更受激勵,缺席的臺灣、美國則面臨在亞太地區邊緣化風險及更多競爭考驗。 海峽時報報導,為期4天的東協系列峯會12日起線上召開。 經歷8年磋商的RCEP旨在降低關稅,以共同原產地規則加強供應鏈,並編纂新電子商務規則。
2020年11月15日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第一章指出,RCEP各締約方的目標是「共同建立一個現代、全面、高質量以及互惠共贏的經濟夥伴關係合作框架,以促進區域貿易和投資增長,並為全球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2012年8月底,在第四十四屆東協經濟部長會議及相關會議上,10個東協國家和6個夥伴國的經濟部長一致同意在2012年底之前開始16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談判工作。 2012年11月,在第21屆東協峯會上,各國領導簽署了RCEP框架並且宣佈談判開始。 美國媒體報導,包括中國、日本、澳洲、紐西蘭和印尼等國在內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預定本週末在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峯會簽署。 RCEP自貿區經濟總量將達26兆美元,並涵蓋約22億人口。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指出,作為全球最具潛力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之一,RCEP的簽署將向一些有保護主義傾向的國家發出強烈信號,讓全球看到亞太區域仍有許多國家相信貿易與投資自由化,並且願意以實際行動促進經濟融合。
rcep簽署: RCEP簽署在即 美國於亞太自貿區邊緣化考驗拜登
時值中美在亞太地區競爭加劇,中國成功牽頭打造並不包括美國的RCEP,反映其在經濟上的重要地位仍令各國難以忽視。 美國特朗普政府退出不包括中國的亞太另一自貿協定TPP後,可能上臺的拜登礙於國內壓力,並未表明會否重新加入,意味美國今後在亞太的經濟影響力可能落於下風。 儘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是以東協為主要發起者,但此次協議影響到中日韓的經貿關係。
-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
- 企業首先應檢視適用RCEP好處(包括分階段優惠稅率、文件和直接運送的要求等),一旦RCEP實施可以取代現正使用的多邊和雙邊貿易協定。
- 它涵蓋的自貿區橫跨15個國家21億人口,經濟規模達超過26萬億美元,佔全球GDP約30%,貿易額也佔全球約28%。
- 2012年11月,在第21屆東協峯會上,各國領導簽署了RCEP框架並且宣佈談判開始。
- 澳門同香港一樣本身是自由港,且經濟並不仰賴出口貿易。
- 2019年4月,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第15輪談判上,三方一致同意打造「RCEP+」自貿協定,體現在貨物貿易領域、服務貿易和投資、規劃領域等方面進行進一步磋商。
首批生效的國家包括東盟6國和中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等非東盟4國。 英國路透社報道,RCEP的簽署對於東亞地區出口貿易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報道援引業內專家觀點指出,RCEP的簽署表明亞洲正在進一步推進貿易自由化,這或將加快近幾十年來全球經濟中心和重心不斷向東方轉移的趨勢。 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世界經濟,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暗流湧動的當下,RCEP成員致力於推動自由貿易、多邊主義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為全球經濟復蘇帶來了新希望。 東盟在同年11月正式通過RCEP,並於2012年8月成功「組羣」。 東盟10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洲和新西蘭共16國經濟部長同意共同組建RCEP。
rcep簽署: RCEP今簽署 國民黨批:民進黨讓臺灣成亞太「經濟邊緣人」
據NHK報導,日本首相菅義偉在峯會上呼籲與會有關國家展開合作,以擴大自由和公平的經濟貿易區。 自然人臨時移動方面,為促進各類貿易投資活動,各方承諾對於區域內各國的投資者、公司內部流動人員、合同服務提供者、隨行配偶及家屬等各類商業人員,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獲得一定居留期限,享受簽證便利。 與以往協定相比,RCEP將承諾適用範圍擴展至所有可能跨境流動的自然人類別,總體水平均基本超過各成員國在現有自貿協定中的承諾水平,具有很高的政策透明度。 建立一個現代的,綜合的,高質量的和共同利益經濟夥伴合作關係,在本區域建成一個開放型貿易和投資的環境以加快區域貿易和投資的擴展並且有利於全球經濟增長和發展。 2020年11月15日,已15個RCEP締約方正式簽署協定。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涵蓋中國等亞太地區15個國家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協議,即將在本週日正式簽署,此協議若簽署,將成為參與國GDP佔全球GDP的1/3、全球最大規模的貿易協議。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RCEP的評價引發國際輿論共鳴。 分析認為,RCEP經過8年談判得以簽署,各成員承諾降低關稅、開放市場、減少標準壁壘,向世界表明開放合作是各國互利共贏的必由之路,體現出地區國家追求自由貿易、維護多邊體系、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廣泛共識。 rcep簽署2025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1月15日正式簽署,一個涵蓋15個國家的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就此誕生。 這是中國第一份多邊自由貿易協議,此外還有哪些國家有份簽RCEP?
rcep簽署: 拼11月簽署協定 日本外務大臣:RCEP談判進入最後階段
截至2018年的統計數據,協定15個成員國將涵蓋全球約23億人口,佔全球人口的30%;GDP總和超過25萬億美元,所包括的區域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儘管政治的微妙使得拜登加入TPP後繼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有一定難度,但分析家認為,這仍是美國深化與亞太經濟關係的最佳管道。 RCEP的簽署進一步凸顯美國總統川普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決策失當,削弱美國反制中國透過經濟影響鄰邦的能力,這項挑戰很快會轉到新任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頭上。
rcep簽署: 親友、舊部紛紛被抓 中國反腐沙皇王岐山慘了?
由於先前以簽署的貿易協定的原產地規則並不統一,例如:一家印尼企業生產的自行車,能在與日本的自貿協定下享有關稅優惠,卻可能由於有些零部件的進口源不符合與韓國的自貿協定的標準,而無法在出口韓國時享受關稅優惠。 rcep簽署 而未來貿易的中間產品可以來自RCEP的任一個國家,因此有助區域內的產業鏈分工。 rcep簽署 根據規定,RCEP需15個成員中至少9個成員批准後方可生效,其中要至少包括6個東盟成員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中至少3個國家。
rcep簽署: 印度退出RCEP
就國內生產總值(GDP)而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簡稱:RCEP)是世上最大的貿易協定。 橫跨自貿區橫跨15個國家21億人口,經濟規模達超過26萬億美元,佔全球GDP約30%,貿易額也佔全球約28%。 協議簽署後,中國財政部指出,RCEP協定貨物貿易自由化成果豐碩。 各成員之間關稅減讓以立即降至零關稅、10年內降至零關稅的承諾為主,自貿區有望在較短時間內取得重大階段性建設成果。 中國和日本首次達成了雙邊關稅減讓安排,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rcep簽署: 經濟被習清零?斯里蘭卡哭訴 外匯存底30分鐘就花光
相較傳統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RCEP的範圍更廣: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金融服務、電信及專業服務等)、投資、智慧財產權、電子商務、政府採購和競爭等。 「白紙運動」讓北京政府的防疫政策開始軟化,而美國總統拜登對中國「白紙運動」的回應過於謹慎,立時招來共和黨羣起攻之,包括「… 此外,RCEP內部也存在許多問題,不少參與國皆擔心經濟將過於依賴中國,如日本也正在進行在中國供應鏈的重新調整;而澳洲與中國進行在出口商品、武漢肺炎來源調查等議題上的衝擊,也都反映了RCEP內部的不確定性。 據澎湃新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6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則說,RCEP得以簽署,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里程碑。 分析指出,中國要實現「一帶一路」戰略,也有重新構建全球貿易體系的必要。
rcep簽署: 香港
成員國為東協十國(汶萊、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及越南)與其他夥伴國(澳洲、中國、日本、紐西蘭及南韓)。 ”陳鳳英指出,當前,WTO爭端解決機制陷入停擺,多邊貿易體制和經濟全球化陷入危機。 而RCEP在此時簽署,其倡導的區域一體化正是全球化的有益補充,這是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勝利,將有力沖擊單邊主義逆潮。 它告訴人們,區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是不可人為阻擋的。
rcep簽署: 區域整合「東協加五」,臺灣又被邊緣化
經批准生效後,「各成員之間關稅減讓以立即降至零關稅、10年內降至零關稅的承諾為主」。 新華社時評報指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東亞地區疫情防控形勢總體趨穩向好,各國正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有序復工復產,經濟社會發展穩定恢復。 在東亞努力走出新冠疫情影響的關鍵節點,RCEP的簽署給區域經濟復蘇注入了新動能。 RCEP將進一步促進東亞地區的貿易投資往來,加強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實現地區國家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RCEP全稱《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英文為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陳鳳英指出,過去,這些自貿協定和自貿關系是隔離的、分散的,無法共享的。 RCEP將推動各成員形成一個整體,有利於降低交易成本及商品價格,增加投資便利性,拉動經濟增長,所有成員及區域內消費者都將從中受益。 呼籲日本和韓國不要顧慮與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鼓勵日韓雙方在民族宗教、涉及香港和臺灣的問題上積極地反對中國大陸。 另據11月17日的報導,美國商會歡迎新簽署的(RCEP)帶來的貿易自由化好處,但認為其有缺點,不建議美國政府加入這個新的貿易同盟。
“RCEP釋放出一個清晰信號,那就是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依舊活力十足。 ”亞洲願景研究院院長強萬納裡表示,RCEP重申對開放、包容和基於規則的多邊貿易體系的共同承諾,將提升經濟信心、增強區域供應鏈,進一步促進區域和全球經濟復蘇。 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目前不是RCEP及《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成員國,沒參與這2個涉及經濟增長最快地區的貿易集團。 2022年2月23日,據中國中央電視臺報導,香港工業貿易署署長盧世雄稱,香港特區政府已在2022年1月中旬正式申請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如果一切順利,約在18個月後加入。 2013年5月,RCEP16個參與國的政府官員在汶萊開始基於細節的談判並且致力於在2015年底之前結束談判。 2013年9月23日至27日,在澳洲舉行的第二輪RCEP談判進展順利。
2011年11月第十九屆東協峯會上,亞洲已經開始計劃另外一個區域型合作。 這個區域型合作被稱作為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因韓國在2021年12月2日才批准該協定,該協定在韓國的生效日期為2022年2月1日;因馬來西亞在2022年1月17日交存覈准書,該協定在馬來西亞的生效日期為2022年3月18日。 袁偉基進一步指出,協議生效後將可以取消不少國與國之間在貿易上的繁文縟節,有助促進成員國之間貿易。 香港一直為區內交通樞紐,相信未來不少貿易會取道香港進行。 他又指出香港為區內其中一個主要金融中心,預料日後亦可以進一步發揮相關角色。
rcep簽署: 日本
因此,RCEP將成為中國爭取制定貿易規則主動權的重要基礎。 基於本地區已有的經濟紐帶,促進經濟增長以及經濟均衡發展,加強先進的經濟合作,通過RCEP擴大並且深化本區域的經濟整合。 rcep簽署 中國今後透過RCEP,除了可在既有基礎上深化與東協在經貿、外交的合作關係,進而延伸其「一帶一路」戰略,更可藉此鞏固在亞洲的區域龍頭地位。
rcep簽署: 印度拒返RCEP 再封殺中電力設備
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長陳振聲說,RCEP是成員國對更廣泛的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承諾,也表明了分享彼此繁榮發展成果的共同願望。 RCEP明確表達該地區對多邊貿易體系的堅定支持和承諾。 16個成員國由2013年5月起展開多次談判,但一直到未有最終定案。 直至2020年11月4日,東盟第35屆峯會在泰國曼谷舉行期間,東盟發表聲明宣佈,除印度外,15個RCEP參與國完成談判。 另外,BBC中文網也提到,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任內的亞太戰略重要部分,被認為旨在強化亞太地區美國盟友與華盛頓的連結,藉此抗衡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