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電機9大分析2025!專家建議咁做…

老師上課速度不快,一張投影片有時候會講很久,上課風格的部份,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有些人覺得很Ok,有些人覺得步調太慢不喜歡。 我C++寫的真是世界爛,所以偶爾還是會向別人請教該怎麼寫,但基本上還是可以順利完成作業。 老師最有名的話,應該就是”You can cut my class, but u can’t cut my lab hour”,意思就是你上課不去沒關係,但你一定要乖乖上機。 上機的話,每個禮拜會有大約4~5題,寫完就找TA Demo,如果有問題也可以直接向他們請教。

  • 程式作業沒有限定語言,肥宅如我當然是用我比較熟悉的Python來寫;必須承認,這門課我沒有花很多心力,最後也能賽到一個A,碩班的課給分比較甜真的不是都市傳說。
  • 再強調一次,王老師真的很厲害,有一次我有個電路學的概念弄不太懂,所以就去找老師求救,老師聽完我的問題以後,立刻點出我的盲點所在,讓我相當佩服,所以如果有不懂的問題,可以盡量問老師,相信老師一定可以給你解答的。
  • 我自己認為,如果想要讓CV看起來更豐富的話,修這門課然後實際動手做出一些成品,是個不錯的選擇。
  • 交大電機系陳科宏主任表示,電子系長期深耕於晶片設計與半導體製程,若與電機系的軟、硬體整合,未來發展將更為全面,從最小元件到產品整體系統,大電機系都能涵蓋。
  • 本系運用智慧和資源,發展電子相關科技,以解決人類生活問題為目標,改善生活環境品質為職志。
  • 年,與電信工程學系學士班合併,成立「電機工程學系」;原碩博士班部分,則成立為「電控工程研究所」,並沿用迄今。
  • 其後有感於自動控制技術日新月異,人才需求孔急,故於民國54年成立本系,初時命名為「自動控制學系」,兩年後旋即改名為「控制工程學系」。
  • 我跟我組員一開始想說做點輕鬆的就好,就提了一個滿鳥的題目,結果老師一聽之後就馬上打槍了(想混水摸魚被抓到XD)。

在「電機資訊」這個領城中,電機通訊(即電信),從上世紀末開始就再度躍上龍頭中的龍頭寶座。 電信的快速、大量、多樣、精準(失真度小)、成本經濟、使用方便、不受時空限制等要求大大促進了資訊(電腦)、材料、電子工程等領域的進步;另一方面,舉凡資訊、材料及積體電路的進展,都使得電信技術與應用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與動力,也帶動電信技術之發展一日千里。 例如,大部分民眾尚在使用第二代及第三代無線行動通訊系統(如GSM、PHS、WCDMA)時,大學或研究機構已在研發或設計第四代無線行動通訊系統或技術,這也造就許多的研發空間並吸引全球許多資金與優秀人才投入電信相關行業。 光電工程學系是國內第一個成立培育光電科技研發人才的系所,由光電研究所開始創立於1980年,並於2004年成立光電工程學系,坐落於新竹光復校區的田家炳光電大樓與交映樓。 本系所教學與研究領域為先進光電工程技術在多元跨領域的基礎與應用研究,以「光電」為核心並泛涵電機、電子、物理、資訊、材料、化學、機械、生物及醫學等課題,偕同田家炳光電中心與顯示聯合研究中心,培育出上千名國內及國際頂尖的專業人才。

交大電機: 陽明交通大學與Google合作簽約儀式

電信系成立於1966年,不論是大學部或研究所碩、博士班都是國內電信(通訊)領域歷史最悠久,教學、研究最受肯定的學術單位。 教育部第一、二期的追求卓越計畫,由本系教授主持或參與的就有五個,即「前瞻性電信科技發展計畫」、「下一世代網際網路技術與應用」、「建構兆位元紀元的光電科技」、「智慧型運輸系統」以及「前曕電信微波科技發展計畫」等,居全國之冠。 不但如此,不久前CHEERS雜誌的「研究所專刊」所做的調查顯示,交大電信畢業生在業界展現之專業能力,經國內前1000大企業界之評鑑,結果也是全國第一,遙遙領先其他系所,交大電信作為國內電信領域的學術龍頭,實當之無愧。 因應人工智慧等未來科技需要跨域整合,大學傳統分系已跟不上瞬息萬變的科技領域。 交大電機學院打破過去注重單一學科的型態,朝向整合性的系統規劃;例如物聯網牽涉雲端運算、大數據、晶片、通信、感測技術,課程規劃須培養學生跨領域學習的能力,並以「大電機系」的角度進行系所課程整合,規劃十二大特色領域學程,包括人工智慧、機器人、晶片設計、通訊科學、資訊通訊、無線科技、半導體元件、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電力電子、系統控制、生醫工程與多媒體訊號處理。

彼時正值國內電腦技術萌芽時期,本系亦肩負培育國內資訊人才之重任,故於民國59年更名為「計算與控制工程系」,下轄計算機與控制兩組。 民國61年,計算機組獨立為「計算機科學系」,即今日之交大資訊工程系前身,本系即復名為「控制工程學系」。 在研發方面,由於兩系現有師資的研究專才足以涵蓋通訊電子、電機、資訊、機械、材料、微機電、光電、生醫等重要科技,所以多年來已在電機相關科技取得多項重大的研究成果,預期在兩系整合的架構下,將更有助於研究實力與成果的分享,進一步共同規劃跨領域的研究,開發具前瞻性的計畫,朝向世界一流頂尖電機系所的目標邁進。 交大電機系陳科宏主任表示,電子系長期深耕於晶片設計與半導體製程,若與電機系的軟、硬體整合,未來發展將更為全面,從最小元件到產品整體系統,大電機系都能涵蓋。 交大電機2025 且整合後之十二個電機資訊相關學程,供大一、大二學生探索,專業養成教育的廣度及深度將大幅提昇。

交大電機: 大碩研究所補習班部落格 研究所考試、研究所甄試、研究所在職專班、EMBA專業輔考第一品牌

年,與電信工程學系學士班合併,成立「電機工程學系」;原碩博士班部分,則成立為「電控工程研究所」,並沿用迄今。 在這考研的路上,我真的超超超感謝電路學的張鼎老師一開始電路學完全不會,但老師會從很根本的觀念開始講起,一步一步引導我們,打通我們所有觀念,張老師的教課品質絕對有保證;電機機械老師的授課也講得非常清楚,板書寫的精美,重點跟觀念都會提醒很多次,題目量也很充足,比較需要注意的是,考研究所的電機機械相對考得較少,挑重點章節看即可。 周易老師在微分方程以及線性代數上實力絕對是首居一指,雖然有人會說補習班的老師差異不大,但只有在大碩,纔可以有完整的師資陣容,與完善的輔考機制。 交大也強調,未來的菁英培訓計畫將以電機學院為核心,輔以全校性資源共享的「跨域學程」以及「創新創業工坊」,依高科技產業趨勢全面推動「做中學」的多元模組課程。 其他:學期初,老師會稍微帶過線性代數(幹,又是你)以及機率的一些基本概念,算是幫大家做點複習,讓大家可以比較快進入狀況。

講課部分,老師口頭表達能力還不錯,前半學期主要在講Sensor,因為老師認為瞭解Sensor的特性對於未來處理實際Data會有幫助;但是到了後半學期,因為老師想教的東西很多,所以很多章節都只有很快地帶過High-Level的概念,細節的推導,可能要自己看”Probabilistic Robotics”這本書。 Final Project的話,老師在學期剩下一個月左右時要求每組提出Proposal,確定方向後,每週上課都要報告進度。 我跟我組員一開始想說做點輕鬆的就好,就提了一個滿鳥的題目,結果老師一聽之後就馬上打槍了(想混水摸魚被抓到XD)。 上完了這門課,對於Self-Driving這產業的確多了些瞭解,但比較可惜的部分應該是到了後半學期,有些內容(如各種Filters)沒有相對應的作業可以做練習,光是看完數學推導,我覺得還是不足以理解在實務面上要如何運用。

交大電機: 交通大學 電機系 張持綸

期中考的部份會有考古題,所以甭擔心;期末考的部份,我那時候把講義內容全部都弄懂、教其他同學的時候又把概念理解地更深刻,最後好像考了108吧(滿分120),所以沒有考古題也不用太驚慌。 我覺得這門課還滿有趣的,因為有很多邏輯推導、並且能夠開始對一些電路有初步的認識與瞭解。 我認為,如果可以確實理解這門課的內容、扎穩基礎,對於未來不管是數位電路實驗、計算機組織,還是VLSI,都會有不錯的幫助。 分別由光電工程系所(含顯示科技研究所)、電控工程研究所及電信工程研究所師資支援。 交大電機 系統控制學程 – 與控制系統有關 像如何控制及設計機器人的系統 機器人與仿生科技學程 – 機器人著重子系統的整合,包含機構、感測器、馬達 、電力電子、通訊、微處理器等 電力電子與能源科技學程 – 電力系統、電力調控等 基本上除了固態製程之外,交大電機涵蓋所有電機領域的專業。 科技業本身就是工程技術和商業管理所構成的一個產業,往往工程師不瞭解的是 產品的市場價值,在交大提供很多跟科技有相關的商管課程,如果對於電機領域 有興趣的,在交大可以給你很多對未來有幫助的軟實力,當然是你要自己去爭取 這些資源。

交大電機: 課程介紹

10日當天除了畢展外,下午更將舉辦「系友短講:畢製和我的職涯發展」與「圓桌分享會:與學長姐有約」,邀請傳科系畢業 … 2020年國立交通大學接收西田社基金會捐贈的二千多件文物,展開「西田社布袋戲文物典藏與研究發展計畫」。 經過二年整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完成專書《掌藝人:西田社的布袋戲風華》和紀錄片《傳世彩樓: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紀錄片》,8日舉辦「掌藝人:西田 …

交大電機: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修了以後,才真的體會到線代真的是世界重要,「線代不學好,老大徒傷悲」真的是最佳寫照。 教授的Office Hour也可以多加利用,我都會利用Office Hour去瞻仰聖智大師的風采,很多你自己要看很久才能明白的數學式,老師都能用相當精闢的解釋讓你明白箇中原由。 其他:微分方程主要運用是各種模型的建構,講白話點就是各種方程式飛來飛去,然後想辦法搞出一個解,每次看課本真的是看的頭很痛,而且坦白講,我現在已經忘得差不多了。 交大電機2025 我修的那學期總共有十一次小考,取九次高的,小考的題目只要每週有固定複習的話,應該可以輕鬆寫;沒記錯的話,幾乎都是星期三考小考,所以那天的出席率總會特別高,我通常也只有那天會去…。 至於考試的準備,我是把課本啃過一遍、算算老師指定的作業、跟考古題打個照面就上場秀下限了,每次考試都只有5題,也就是說如果複習的時候稍稍偷懶跳過一些章節,很有可能20分就飛了,雖然很可惜,但也不用太擔心期末成績,因為期中期末考班平均大概都落在40分左右,所以老師最後會調不少分,只要不是班上倒數15%,應該就不會被當掉。 其他:據說現在資結已經跟OOP合併成一門課了吧,那這個心得大家就隨便看看就好。

交大電機: 記録的円安「研究への影響も懸念」千葉大學は

其他:當初看上一屆的學長修這門課,玩了不少炫泡的器材、參加不少場黑克松、爆了不少肝、也弄了不少作品,這些都讓我很心動,因為我覺得能把自己的想法動手實踐出來,是件很酷的事,加上有修這門課的電資學長都有女友,所以我隔年就選了(事實證明女友的部份是我想多了)。 小專題的部分,第一個是用Arduino做一個小車,跑完有各種關卡的軌道,還算有趣;第二個Raspberry Pi的小專題,則是透過網路連線,在手機上面可以看到影像並進行遠端遙控。 至於原本期待的黑克松,我修的那學期老師決定改變做法:參加工作坊學習相關的開發技術,然後大家回去各自發想Idea,隔兩周之後上臺做Presentation(把Demo影片也放在PPT裡面)。 另外,這門課會要求學生去參加比賽(通訊大賽、創新創業激勵計畫或是其他相關競賽),期末的時候也會有一個電梯簡報大賽,每一組要輪流上臺報告準備拿去參加比賽的內容,並由班上同學票選前幾名,老師會自掏腰包提供獎品,而最重要的是,可以藉由上臺報告的機會,得到班上同學和老師寶貴的建議。 我自己認為,如果想要讓CV看起來更豐富的話,修這門課然後實際動手做出一些成品,是個不錯的選擇。

交大電機: 交大電機V.S.清大電機

電機的課程大部分是以這三個概念組成,微積分、工程數學等就是數學概念; 電子學、電路學、電磁學等就包含數學和物理的概念;程式設計、數位電路、 交大電機2025 邏輯設計等就包含邏輯概念,如果自己本身數學和物理理解的能力夠快、邏輯 也好,那麼電機的課程就很適合你。 電機系碩博士班與產業密切合作,藉由產學接軌,共同培育產業界需要的研發人才。 在人才教育上,我們強調創新、團隊合作以及多元學習,期待能為國家社會培育頂尖的科技人才。 丙組:生醫工程研究除仰賴醫學背景人才提供臨牀需專業學能,更需結合生科、理、工背景人才之專業技術,才能開發出有破壞性建設的生醫產品,期以培育跨領域生醫工程專業及領導人才。

交大電機: 陽明交通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碩博士班

但也在這邊先承認,我大一大二時蹺了不少課,所以有部分的上課心得,我能提供的資訊有限,但我會把我自修的方式也寫出來供參考,希望對看到這篇文章的學弟妹能有所幫助。 電信所按照其專業領域分設兩組: 甲組 (系統組):專注於電信領域的無線訊號處理、網路協定、資源最佳化配置等領域,結合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提供對通訊網路全方位且深入的研究。 本系運用智慧和資源,發展電子相關科技,以解決人類生活問題為目標,改善生活環境品質為職志。 理念為配合國家科技與經濟發展,順應世界潮流,培養優秀電子工程領導人才,以科學「知新致遠」的態度為本,著重「崇實篤行」之工程精神。 此外,交大電機學院今年初審核通過加入美國國家工程院的全球工程領袖培育計畫(GCSP-Grand Challenges Scholars Program),成為臺灣第一所、亞洲第六所(另有新加坡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馬來西亞泰萊大學)參與大學。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112級畢業成果展《尾芽》,校內場於12月10日星期六,在陽明交大光復校區浩然圖書館地下一樓登場。

其他:抱歉我真的很混…這個我真的講不出啥心得了,老師上課滿認真的,可是有時候推導過程滿冗長的,一恍神之後再回來就跟不太上了,所以我常常都在偷偷注意坐在旁邊別系的可愛妹子…嚴格來講,我上課的時候沒有太認真。 準備期中期末考的話,我都聽OCW陳振芳教授的電子學(三)(順帶一提,陳教授人很好,我還有寄信去問他問題,他回了好長一封信給我幫助我釐清觀念),搭配考古題使用,這樣大概就沒什麼問題了,不過因為是英文班,修的人數不是太多,所以如果想拿A+,大概要班上前幾高才有機會。 這門課好像也有要求缺席堂數不能少於多少比例,實際數字我忘記了,不過老師第一堂課應該會提就是了。 受完整電機系統科技訓練之交大電機系畢業生可從事包括通訊產業自動化產業半導體產業及資訊產業等電機資訊相關研發其中通訊產業是被看好為下一個明星產業其通訊設備及服務之產值可望於2008突破2兆元繼半導體及光電產業成為新的兩兆產業另外自動化產業加入機器人自動車電機整合生醫電資等也是未來極具潛力的明星產業。 本系所研究領域:生醫電子系統、綠色能源、資訊與多媒體、通訊及訊號處理、電子設計自動化、智慧晶片與系統、電子電路、前瞻記憶體、電子材料、量子電子光電、邏輯元件、特色領域。

交大電機: 陽明交通大學 電控工程研究所

在複習完後,會開始更深入地去討論Joint Gaussian,上完這部分之後應該差不多就會有第一次期中考了。 第二次考試的範圍大概是Detection, Estimation以及一點點Random Sequence,期末考就看老師教到哪決定考到哪了。 老師講課相當仔細,速度還滿慢的,大部分的人應該都可以跟的上,但也因為講課速度較慢,所以接近學期末時,沒有辦法順利講完原本預定的最後一章”Prediction & Kalman Filtering”,滿可惜的。 作業的部份算是有些難度,真的要仔細思考以後、並抱抱同學大腿,才比較能順利解出題目。 期中考期末考只要把作業重新複習過,搭配老師提供的考古題,應該就不會太荒腔走板。

交大電機: 電機工程學系

程式作業沒有限定語言,肥宅如我當然是用我比較熟悉的Python來寫;必須承認,這門課我沒有花很多心力,最後也能賽到一個A,碩班的課給分比較甜真的不是都市傳說。 我覺得老師上課其實上的很不錯,老師不會完全照著電子學課本的順序去講,而是自己做一些投影片來講解他認為重要的概念。 最印象深刻的是有一週可能因為大家都很忙,加上老師從不點名,所以那天整間教室只有一個人在教室右後方睡覺,而且那個人好像是上一堂課的…老師還在FB上發了文留念(我也是看別人轉貼到班網才知道事情大條了),在這邊跟老師說聲抱歉了QQ 小考的部分,把作業都算過,分數應該可以全拿;期中期末考就看看考古題跟小考吧! 在啃電子學課本時,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搭配這份講義,相信你會有所收穫的。 再強調一次,王老師真的很厲害,有一次我有個電路學的概念弄不太懂,所以就去找老師求救,老師聽完我的問題以後,立刻點出我的盲點所在,讓我相當佩服,所以如果有不懂的問題,可以盡量問老師,相信老師一定可以給你解答的。

交大電機: 報名課程還可享2,000元折扣

老師那時在推動翻轉式教學,也就是說上課前要先聽完老師自己錄製的教學影片並消化吸收,小弟我那時候都自作聰明的不聽老師講解,只把影片裡面的公式推導抄一抄、想一想就去上課了。 現在想起來其實有點後悔,很多觀念並不是看看公式推導就能明白箇中原由,有時候還是得靠老師講解,才能真正抓到觀念。 其他:物理實驗通常是兩個禮拜做一次;這門課其實我覺得還滿…不重要的,預報就抄一抄那本實驗講義,小考把講義看一看去考就行了(我都前一天才看…),結報的部份,我分數好像都滿高的,可能是因為以前高中做化學實驗時,化學老師對於結報有著滿高標準的要求,在經過這樣的訓練後,寫結報也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我的結報已經傳給直屬了,所以也沒檔案可以提供,真要說技巧的話,大概就是多打點嘴砲吧(喂)。

這門課也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在討論如何去增加指令平行度(從硬體或是從Compiler的角度切入,討論如何去做Scheduling以及相關的演算法如Tomasulo),也會介紹Thread-Level Parallelism(Centralized/Distributed Shared Memory),Data-Level Parallelism的部份因為這學期進度比較慢,所以最後一堂課才快速帶過。 到了接近學期末的時候,會有大約三週的時間,讓每組(2~3人)上臺報Paper(從幾個跟計算機架構有關的大Conference挑選),不需實作,只要理解Paper的內容上臺報告即可,整體而言還算輕鬆寫意。 老師第一門課的時候就有列出一些建議的課程,像是Random Processes以及Detection & Estimation (或稱Statistical Signal Processing),老師建議有這部分的基礎再來修ML,會有比較好的效果(不過其實班上很多同學都沒修過這兩門課)。

交大電機: 陽明交通大學 電信工程研究所

授課內容:一開始會從DC Circuits講起,會帶過基本電路元件(電阻、電容、電感)的特性以及RLC電路,之後就會進入AC Circuits,會讓你瞭解弦波的特性、交流電路如何分析、Frequency Response,學期末大概會講完Laplace Transform以及要如何將其運用在電路分析上。 程式作業主要是在跑模擬,要用Matlab,不過我那時候覺得Matlab太大包了,實在是不想裝在自己容量有限的SSD上,而且開個Matlab都要等世界久…所以我都直接用Octave(開源軟體),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他跟Win 10好像有些相容性的問題,但是你可以使用線上版(直接打”octave online”應該就可以找到了)。 交大電機2025 我寫完作業以後,都會把程式碼丟給同學,叫他們幫我開Matlab測一下,印象中都沒什麼問題。 本校112碩士在職專班招生考試簡章於111年11月11日(週五)起開放下載,歡迎各方學友踴躍報名,詳情請至本校綜合組網頁查詢。 六、 報名資訊:111年12月5日~111年12月13日報名,111年12月14日公告正取名單,111年12月14日~111年12月17日繳費。 二、實踐多元學習,教育學生具備深廣知識、溝通技巧與團隊精神,以迎接不同生涯發展階段之挑戰。

其他:電資班預設英文授課,那班的操我早有所耳聞,所以就換掉了,事後看來還真是個正確的決定,每週四晚上是他們的實驗時間,每當我凌晨一點多要睡覺的時候,房間總是隻有我一人,因為室友們都還在ED320奮鬥…,電工系/電機系的電子實驗平時大約晚上8點半就能做完實驗,最晚了不起到晚上9點半,絕對沒有挑燈夜戰的情形。 其他:各位應該已經沒有辦法上到這門課了,因為老師已經退休了,所以這個心得大家就當笑話看看就好。 離散數學對當時的我們來說,就是門玄學,很多觀念聽了、看了以後都不怎麼懂,一堆證明在紙上飛來飛去的,真的是讓人頭很痛。 一、 為培養高中生探索自己的選系方向,本校電機系特別舉辦免費「陽明交大電機一日體驗營」,讓學生從理論和動手做的經驗中,獲得電機資訊相關領域之實作經驗,瞭解電機多元化又豐富的訓練,歡迎高中學生一起體驗這場科技的饗宴。 乙組 (電波組):專注於電信領域的電磁波理論、雷達系統、天線設計等研究領域,針對未來網路高頻寬的無線訊號接取,建立通訊的基石。

此外由兩系共同規劃人力與各類資源,除可保有各自原有的優勢外,在研究上還可共同開發跨領域與具前瞻性的科技,在教學上亦可提供更多結合理論與實務應用的課程,對交大及兩系之師生之學習都將有所幫助。 其他:這門課雖然只有2學分,但是修起來卻像8學分…平心而論,我花在電子學、電路學加起來的時間都還沒有這門多,每個週末常常都要待在工程三館2樓那間討厭的實驗室燒電路板(可以理解成燒程式到板子上,或是字面上的意思:有一次我什麼都沒做,電路板上的排線就直接在我眼前起火燃燒…真的是嚇尿)。 期中考是上機考五題,跟Lab比起來我覺得還滿有難度的,我那時候寫個兩題,覺得剩下的大概是寫不出來了,所以就找助教來Demo提早閃人,之後公佈期中考成績時,發現大部分的人也都只有寫出兩題。 Final Project的部分,我們那屆的題目是Study of an FPU,老師會給一包Code(內有FPU的各個Component,總共有將近2000行),要自己去Trace,試著去做Simulation,並按照特定格式完成Final 交大電機 Report。

交大電機: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其他:這是門我很喜歡的課(網路上也有老師幾年前錄的OCW),吳炳飛教授的名聲大家都知道,課程的workload真的不是太輕,每個禮拜都花了不少時間在唸這門課;我那時候還滿認真的,都是先預習過OCW(開2倍速)再去聽老師上課,真的是獲益良多。 老師對於訊號處理、系統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並且可以用相當平易近人的方式讓學生理解重要概念。 這門課有10次小考(每學期的次數可能不一樣),小考不會事先預告,如果有兩次小考0分的話,佔學期成績40%的小考部分就直接算0分(但是隻要你有到現場,考卷上面寫個名字,就至少會有1分同情分XD),所以大家都不太會蹺課,我認為,老師的課堂堂精彩,蹺課真的很可惜。 其他:不調分,也不會點名,但不去上課滿可惜的,因為老師講解講的還不賴。

第三部分是未來,提供 Alan 從交大畢業之後個人的經歷和發展為其他莘莘學子們能夠進一步想像畢業後未來的生活與挑戰。 本校醫學系因疫情停辦一年的「行醫醫定行」見習課程,在今年暑假恢復實體課程,並擴大與全國15間醫療院所攜手合作。 今年總共有60名本校醫學系、護理系與藥學系學生及義守大學醫學系公費醫學生參加。

交大電機: 陽明交通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碩博士班

電機系的學生在大一大二須修基礎科目(電路學、電子學、電磁學等),並在大三 選修至少兩個學程,作為未來選擇領域使用。 電機系提供的課程資源很多,除了上述的課程之外,暑假時還會舉辦SUMMARY CAMP ,由交大校友的公司協助授課,將產業界的技術資訊帶來學界,今年就舉辦了雲端 科技(由電信博畢業,在IBM研究的學長授課)、嵌入式系統(聯傑科技)、天線系統( 智易科技)、CUDA Programming四個研習課程,這些都是在選擇領域時可以去深入學 習的課程。 在大四也可以申請出國交換,比起臺大,交大申請機會大很多,基本上成績達到標 準、修過3門以上英文授課課程、託福達到交換學校標準,就有機會申請成功,電機 學院的交換學校都是世界上有名的學校;美國伊利諾大學、美國卡內基大學、德國 慕尼黑工業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等。 每個時代,都有「龍頭產業」,其他的產業因其與龍頭的關係或疏或近而有較緩慢或快速的進步。 就我國而言,「電機資訊」無疑就是近十餘年來的「龍頭產業」,其他相關的如電機資訊產品的模具開發、積體電路所需要的化工製程,與半導體關連的電子材料,甚至最近甚囂塵上的奈米材料等之發展也因而得到重視。

交大電機: 陽明交通大學與Google合作簽約儀式

乙組:主要以人工智慧與計算機科學為主,針對語音辨識、通訊網路以及大數據分析等前瞻技術進行研發。 我們的研究團隊從系統晶片設計至人工智慧整合皆有專精的師資陣容與創新的研發團隊。 首先在教學方面,由於兩系原有的師資、空間與行政資源都能夠有效地應用在教學上,可安排更多的實驗課程,在學習上有利於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又可開授更多的英語授課課程,有助於提升學生英語能力,並爭取優異的國際學生;還可進一步規劃五年學碩士學程,以拔擢學業表現優異的學生及早從事研究。 此外亦將推動創意專題與企業專題,積極培養學生之實作能力且讓學生能早日與企業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