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客邦由臺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媒體控股集團 / PChome電腦家庭集團」所經營,致力提供好懂、容易理解的科技資訊,幫助讀者掌握複雜的科技動向。 因為我們這個無作為鳥膽大小的工業局,居然也被唬住了-龜縮了公規,又錯了一個可以集合眾力打國際規格的機會。 此外,Kymco 售後與保修上也做出不少的承諾,給出了核心電池保固五年、馬達保固十年、全省 1,500 家銷售據點皆可提供維修服務,反之 Gogoro 則是提供全車系保固二年的服務,並可加價添購第三年保固。
- 續航里程 170 公里:係指於晴朗微風之情況下,車輛胎壓為出廠設定值,使用滿電狀態電池,由一位 63 kg 之騎士,於無車輛且目測坡度為零度之一般平面柏油道路上進行測試,並由 Gogoro 人員以市售 GPS 測速器測量時速及秒數。
- 臺灣電動機車大廠 Gogoro,繼先前 1、2、3 Series 之後,這一回推出的第 4 款作品,是綠牌的輕型電動機車「Viva」,主攻都市短程代步之用,在 54,980 元的定價下,若加上政府補助與汰舊換新等方案,能以 3 萬元左右的價格入手。
- 或許是要減少補助衰退的衝擊,也可能睿能想趁勝一統綠牌市場,所以明天決定端出一部比 viva 更低價的新車。
- 從車身側面觀之,Gogoro Viva 在車頭連接到腳踏板的地方,設計師阿水錶示,其實要能讓細長錐體狀的龍頭實現並不容易,難度就在於機車的龍骨可能會強度不夠,因此 Gogoro Viva 的一體式車臺設計,前端上翹讓腳踏板回歸一般速克達的概念,而龍骨強度透過鋼管與喇叭狀的沖壓鋼板焊接實現。
- 在頭燈造型,則是繼續以膠囊作為設計概念,配備僅有全時亮起的 LED 近光燈,無遠光燈功能,特別是位置一改過往 Gogoro 頭燈都設計在車體,首度改為裝設在龍頭,一大原因就是車頭下方也已經沒有空間可以再安裝頭燈。
舉例來說,在買早餐的時候要停車,你就可以看到一名 153 公分的女子,透過輔助牽車的方式,突然可以很優雅的把車子停進去停車格中。 先前壹哥在臺南初步體驗了Gogoro Delight 女性電動機車,親身體驗這部圍繞在輕巧感、儀式感、安全感的女性需求,以「讓女生『感覺好好』」的角度出發的電動機車,最後下了一個標題「她的不一樣,試過了才知道」。 當時我的想法就是:「如果我老婆試過了之後,是不是就願意接受騎摩托車了呢?」這一篇要來分享老婆 Jenny 的真實體驗,究竟是怎樣的體驗,能讓她一次就愛上。 鎖定年輕族羣,標榜騎乘容易、色彩繽紛的活力車種,1235mm 短軸距、10 吋輪胎能靈活鑽巷弄四處逛,高度 745mm 座墊下有兩顆電池,續航力 150km 也很不錯。
gogoro 50cc: 配備一覽表
Gogoro 去年大豐收,無論自家品牌或 PBGN 換電聯盟的電動機車都飛躍成長,但在購車補助金額減少的 2020 年開始,Gogoro 會端出什麼樣的菜色來維持成長動能? 基本費用 (月繳:$319)不含安培小時,電池使用費依使用者每帳單計費週期所使用之安培小時計算。使用者應依帳單所載之繳款期限及方式支付基本費用及電池使用費至 Gogoro Network 指定之帳戶。 基本費用 (月繳:多顆電池$1,269/ 單顆電池 $529)不含安培小時,電池使用費依使用者每帳單計費週期所使用之安培小時計算。使用者應依帳單所載之繳款期限及方式支付基本費用及電池使用費至 Gogoro Network 指定之帳戶。 電動機車跟普通機車的分級其實一樣,都分成小型輕型、普通輕型、普通重型、大型重型-黃牌、大型重型-紅牌這 5 種。 通常要分類機車,我們會看它的汽缸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125cc、250cc,但電動機車並沒有汽缸,所以分類標準是看最大馬力。 每個月只有上下班騎用,加油約100元,大概9~10個月保養一次約450元,平均一個月花145元,一年約1800元的消費。
- Gogoro VIVA 車款中最特別的就是「Gogoro VIVA Plus 無印白」,是 Gogoro 目前唯一一臺跨界合作的車款,與無印良品 MUJI 聯名推出。
- Gogoro 在 Viva 上也帶來了不少可以由選擇的配件,包括車底飾蓋、防滑墊、後扶手、置物籃、甚至還有衣服車身保護套可供選購。
- 特色配備:740mm低座高、智慧車聯網APP、Smart key智慧鑰匙卡、e-mu智慧儀表、前置USB充電座、全車LED燈具、前後碟煞、200mm前碟盤、21.6L車廂空間、80kg輕量化車體。
- 綜上所述,最後令這位資深車主忍痛賣掉 Gogoro,但也強調,若未來品牌推出更好的車型或方案,仍會考慮回頭支持。
- 選購單電池方案綁約 18 個月者,違約金以 $1,800 x (綁約期間剩餘天數 / 540 天) 計算,選購多顆電池方案綁約 18 個月者,違約金以 $5,400 x (綁約期間剩餘天數 / 540 天)。
- 但可以確定的是,M3 自帶有一個支架,能讓它實現幾乎貼牆的懸掛效果。
- Kymco 新車款 Nice 100 EV 雖然給出了補助後不到三萬元的超低價,但其動力上的表現卻也相對貧乏。
- 全臺最高 GoStation 為位居海拔 2,200 公尺的「中油阿里山新站」,次高為武嶺的「中油清境娜嚕灣站」。
Gogoro Viva 在設計造型上依舊是從 HEX 六角形車體概念出發,進行簡化。 從車身側面觀之,Gogoro Viva 在車頭連接到腳踏板的地方,有如滑板車一般,一體式車臺前端上翹讓腳踏板回歸一般速克達的概念,而龍骨強度透過鋼管與喇叭狀的沖壓鋼板焊接實現。 一如從最開始的 Gogoro 1,完全跳脫大家對於速克達的想像,到 Gogoro 2 車尾燈被形容為香腸嘴等等,這一回 Gogoro Viva 在設計造型上依舊是從 HEX 六角形車體概念出發,進行簡化。 欲參加「Gogoro VIVA 系列限時降價 $29,980起,再加碼最高 $3,000 購車金」(下稱「本專案」)之消費者(下稱「參加人」)於參加之同時,即視為同意接受本注意事項之規範;如不同意本注意事項之全部或一部份,請勿參加本專案。 尾燈的部分設計相當特別,一樣是橢圓形長條的設計,不過整體設計是一塊凸出的燈罩,搭配車尾內凹的燈槽設計並不會顯得突兀,反而相當好看。 Gogoro VIVA MIX 在車殼的部分採用了 100% 環保可回收的 PP 材質,耐刮、顏色多變,讓車輛兼具美觀、實用和耐用等特性。
gogoro 50cc: Gogoro V.S. Kymco 電動車大比拼,一張圖表比一比兩大品牌規格差在哪?
不談論品質、調教等因素,通常卡鉗數越多會比卡鉗數少的煞車距離來的短;碟盤大會比小的好; 普通重型機車之煞車系統目前則以ABS、CBS為主。 本專案不得與其他車價折扣(例如遠傳專案、臺灣大哥大專案、中華專案)、優惠或活動併同使用。 Gogoro 享有決定本專案是否得與 Gogoro 之其他活動併同使用之權利。 再往車身兩側看,Gogoro VIVA MIX 這次採用了飛旋踏板的設計,而非 Gogoro VIVA 及 Gogoro 3 系列的飛機踏板設計,不需要用到時可以輕鬆的收起來不怕一直撞到。 打開坐墊後,可以看到兩顆 Gogoro Network 智慧電池,這次 Gogoro VIVA MIX 車型都是採用雙電池的配置,而且還具有 23.9 公升大的置物空間,放下兩頂安全帽絕不是問題,單獨放一整頂的全罩安全帽也放得下。 看到左邊的把手上,Gogoro VIVA MIX 這次也 MIX 了一個不少車主喜愛的「電子倒車」功能,只要輕輕按下,車輛就會開始倒車,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力氣用腳將車子倒退(Gogoro VIVA MIX Basic 則無此功能)。
掉到第二格,車就會比較容易進入溫度保護模式,出力會下降變得慢上加慢。 而且也可能是因為電量低比較容易過熱的關係,最後三格掉的速度會比前面兩格要快上許多 — 估計掉了兩格電的狀態,電量應該是剩下 50% 左右的狀態 。 以單程不換電來回的話,這意味著看到只剩下三格電,其實就該考慮是否要折返了。 VIVA 的馬達動力為 3kW,最大馬力僅有 4.02HP,扭力為 gogoro 50cc2025 96Nm,爬坡能力則是 20% 的時候有 25kph(Gogoro S2 為 40kph)。 Gogoro 在動力上的研發再次挑戰自我,推出全新 GH1 整合式鋁合金輪轂馬達,透過模組化馬達和控制器,細微調控硬體及軟體的整合與優化。 馬達動態溫控管理,依溫度升降,動態調配動力輸出,優化馬達效率,增加耐用性;精細微調的馬達驅動波型,帶動直覺的電門控制,確保起步穩定且平順;只需一顆智慧電池便能發動啟程,換電更快且更輕鬆,隨時滿電出發,續航里程可達 85 公里。
gogoro 50cc: 全新 Gogoro Delight 風格配件 好感騎乘
方案包括經濟部的電動機車補助、環保署的汰舊換新機車補助,和地方政府環保局的加碼補助(和環保署方案綁在一起)。 Ur2 Plus是PGO第一臺PBGN聯盟綠牌輕量級距的電動機車。 採科技簡約風格設計,外表小巧精緻實際上卻大有內涵,以PGO的原創車架設計為核心,施以輕量化、高強度等特性,並提升騎乘舒適性。
gogoro 50cc: gogoro 50cc價格 相關文章
或許是要減少補助衰退的衝擊,也可能睿能想趁勝一統綠牌市場,所以明天決定端出一部比 viva 更低價的新車。 不過,價格要低,車子本身也就要有更動,但以 viva 超極簡化的設計來說,可以再減去的項目看來已經沒剩下幾個。 簽訂智慧電池服務合約前,應詳細閱讀並充分了解且同意本資費方案之內容等規定,並確認已審閱達 3 天以上。
gogoro 50cc: 保養與維修費用
使用者不得要求 Gogoro Network 將電池使用費折抵金折現、替換為其他物品、或減免任何其他費用。 如 Gogoro® / Gogoro Network App 或 GoStation® 電池交換站所顯示之安培小時數,與 Gogoro Network 內部之紀錄或認定不一致時,電池使用費之計算以 Gogoro Network 內部之紀錄或認定為準。 至於車身設計除了外型之外,她最滿意的地方包括車身高度、杯架、護墊,以及車廂帶來的香氣。
gogoro 50cc: gogoro 50cc價格
Gogoro 稱其為「第一臺羽量級智慧雙輪」,它和 Gogoro 3 一樣,採用的是 PP 材質的機身,在基本設計上似乎是比 Gogoro 3 又再更進了一步,龍頭只剩下一根細細的桿子。 電池使用費之計算係以使用者 於 GoStation® 電池交換站進行電池交換,或 使用 GoCharger® Mobile 隨車電池充電器進行充電之帳單週期為準。 Gogoro Network 之內部紀錄係於 Gogoro Network® 智慧電池 在 GoStation® 電池交換站進行交換,或 使用 GoCharger® Mobile 隨車電池充電器進行充電後更新。 如 Gogoro® / Gogoro Network App® 或 GoStation® 電池交換站所顯示之安培小時數,與 Gogoro Network 內部之紀錄或認定不一致時,電池使用費之計算以 Gogoro Network 內部之紀錄或認定為準。 使用者於每帳單計費週期第一次電池交換後得獲贈至高等值於新臺幣200元之電池使用費折抵金(約 87.0 安時)。 如帳單計費週期未滿 1 個月,則優惠內容依實際使用天數比例計算。
gogoro 50cc: 全新Gogoro Delight 女性電動機車的貼心看得見!她只試一次就愛上
產品(包括但不限於車型及手機APP)可能隨時更新,因此本頁面的訊息、圖片及功能等,可能在外觀(包括車色、外型等)、配備、技術參數及各項條件上有與實際產品所不同。 國內電動機車業中,除Gogoro聯盟成員主要銷售的白牌車外,其餘包括中華eMOVING、光陽Ionex等對手,產品主要聚焦於綠牌車,Gogoro跨入綠牌產品,被市場解讀為將與競品正面對決,其他業者高度戒備。 這裡一方面是輕度使用且不太常爬山的用戶,在耗電量方面可以省到錢,另外則是超低的維護保養成本,就可以讓你省上加省。 再加上 PP 材質的外殼與環繞前輪的車架可以充當保險桿,其實這車一般使用上的耐用度表現應該是會不錯纔是。
gogoro 50cc: 軛式方向盤很酷但不好用!特斯拉提供新選擇 臺灣已跟進
考慮到坐墊大小、與車箱空間與馬力,Gogoro Viva 真的是比較偏向個人的交通工具,要載人會有一定的難度囉。 Gogoro 2全車系導入FLO Drive傳動的汽車等級規格,材質與精密測試的特殊斜齒設計,同時搭配國際大廠 Gates碳纖維皮帶,讓騎乘感受更滑順、運轉噪音更低、動力傳輸更耐用、保養更輕鬆。 Gogoro 2 車系全面搭載同級唯一 7kW水冷馬達數位動力系統 (Premium / Delight),全車款皆配備「方格旗」競速模式,每次起步、加速更加有感;除了更高的動力標準外,Gogoro 2 也裝配輕量化鋁合金輪圈減低 15%-28% 重量,讓操控能更精準、靈活,騎乘體感也更輕盈。 乍看之下是如此,但其實 Kymco 還是有一些表列上沒有的優勢,例如 Kymco 擁有比較便宜的月租費,299 元可以騎乘 1,000 公里,超過每一公里加收一元,反之 Gogoro 若支付 299 元的月租費則只能騎乘 100km,若是新購車款最少也要 899 元才能每月騎到飽。 我們拿 Gogoro 與 Kymco 兩大品牌的頂級款與入門款分別來比較:Gogoro 2 系列頂級款是 Gogoro S2,入門款則為 Gogoro 2,光陽 Kymco 今天發表的車款當中,頂級款是 Many 110 EV 導航版,入門款則是 Nice 100 EV。
而對小編而言,以往二行程綠牌 50 cc 車種給我的感覺,就是輕巧好鑽車,但是爬山基本上不太行的概念(真的去「ㄍㄧㄥ」上坡,真的很怕噴煙過熱到縮掉)。 Viva承襲品牌一貫的創新基因,設計核心是車身輕巧、空間靈活、造型獨特、色彩搶眼。 其他「規格」方面,Viva 的輪框為 10 吋大小,讓座高僅有 74 公分,全車重為 80kg,單一顆的電池可以有約 84 公里的續航力。 Viva 的 GH1 馬達最大功率僅有 3kW、最大馬力 4HP,兩者皆差不多為 Gogoro 3 的一半。 因此 Gogoro 在 Viva 上並不強調性能,而是轉而強調效率 ——「剛好」就在上週 Gogoro Network 才推出了以電力用量計價的「自由省」資費方案,特別適合 gogoro 50cc2025 Viva 的短距離、低用量使用模式。 以小編實際在記者會後稍微在上面坐了一下的體驗,即使是 180 公分高的身材,坐在上面也不會覺得憋屈,其實和騎一般 125 的姿勢差不多。
gogoro 50cc: c 電動車
Viva 大量運用 100% 環保可回收 PP 材質,獨家的調色技術、獨到的咬花工藝、耐刮的材質特性,兼具美觀、實用和耐用。 大膽應用繽紛的三色撞色設計風格,讓 GogoroViva 更加潮流時尚且有個性,讓你玩心闖蕩街頭,一躍成為目光焦點。 GogoroViva 提供「海鹽白、萊姆灰、石榴紅、芥末黃、薄荷藍」等五種繽紛且時尚的色彩搭配,供消費者選擇。 雖然 Gogoro Viva 在車身與腳踏板設計,讓乘坐舒適性提升,不過礙於其避震器不可調,對於像是臺北市市民大道一些路面凹凸落差較大的狀況,加上車速提高,震盪幾乎傳遞至騎乘者,讓長時間騎乘的疲憊感增加。 Gogoro Viva 的解鎖與上鎖是與 Gogoro 3 一樣的 NFC 感應式系統,然而感應的位置卻是設計在車廂左側(中間圖),使用上較不直覺。
gogoro 50cc: 功能擴充
有點像 S2 Adv 一樣,感覺官方數據的左 36 度 / 右 41 度標示上的「不含中駐架」應該是寫開心的。 因為試乘車在山路上我真的除了遇到大坑洞以外,一路下坡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撞到中柱過(當然,可能是小編騎車太溫馴的關係啦),基本上都可以還算穩定的順利以一定的彎速過彎 — 以最高約 60kph 多的車速來講,這樣在山路上也算是已經很為所欲為了。 但很可惜的,心臟不夠強大的小編,這次並沒有測試到傾角的真正極限。 因為快到換電站前也已經進入了時速只剩 30km 左右的限速模式(靠邊邊騎還被後面油車按喇叭,O勒,是沒遇過綠牌車膩?)。 這樣的動力表現基本要跟上市區的車流還算 OK,不過騎習慣 S2 的小編,會認為要正常在臺灣騎車,應該至少要有錶速 70-80kph 的速度才比較好就是了。 能想到的好處就跟以往的 50cc 綠牌車很像,就是基本上不要是那種 40kph 的限速路段,都真的很難超速 — 真安心,買了(大誤)。
gogoro 50cc: 電動機車缺點|維修貴,換電充電哪種好?
臺灣電動機車龍頭Gogoro再出招,首度推出採用單顆電池的「綠牌」小功率電動機車Gogoro VIVA,打出2.6萬有找的超低價,瞄準50cc燃油機車停產後的空白市場,並將與國內其他電動機車業者正面對決。 簡單來說,如果不考慮價格的話,光陽在動力與電子功能上略勝半籌,但若論輕巧與周邊配備來說,Gogoro VIVA 又佔上風。 而如果再考量到實際價格的話,這就看消費者如何選擇了。 同時 Gogoro VIVA 的推出也令人想到了臺灣機車第一大品牌光陽 Kymco 所推出的 New Many 110 EV,這臺搭載了 iONEX 系統、預料拿下 2019 年電動車市佔第一的車款之一,也有不凡的規格表現。 在騎乘時,因為使用輪轂馬達直接帶動後輪驅動,不需要使用鏈條,因此沒有鍊條聲,聲音會更加的安靜,彷彿世界都停止了一下,能夠更加註意周遭環境,講真的,能夠多加體驗環境的感覺真的很美好,沒了『碰碰碰』就算夏天等紅綠燈比較少有心浮氣躁的心情。 因應這個特性,小編在加速出彎時,刻意短暫以動力加速,然後馬上放掉滑行,因此得到了超越 63kph 極限的 69kph 錶速。
gogoro 50cc: S Performance 性能改裝套件
至於如果有爬小坡需求,類似東海大學、臺中榮總那類的斜坡,三臺機車皆可以應付,畢竟電動車優點即是扭力大、聲音小。 想要白天郊區爬爬山,個人認為一定要三臺車選一臺的話,Plus會是個比較好的選擇,畢竟扭力大了點。 配備單顆電池,車身極輕,車體含電池車重約80公斤,國中生可以輕鬆駕馭,成年男性可單手移車,老年人更可輕鬆騎乘,考量到老年人喜歡輕鬆,不會太常時間洗車,所以材質部分也安裝與3系列相同,耐刮耐髒材質,腳踏空間也較為寬敞。 這邊特別的點是,Gogoro 3 是第三代車款中唯一使用機械式中控鎖的車款,無法透過藍芽連線使用手機 APP 或 Apple Watch 來控制車子解鎖或上鎖。 此外,Gogoro 3/S3 gogoro 50cc Plus 沒有配備電子倒車鍵,且,只有 S3(+ ABS)車款有競速模式(方格旗)。
對低使用的人來說,電動機車的月租概念反而要多花錢,又要擔心沒電。 不過我要吐槽,該篇報導說「一臺 Gogoro 一天耗電量為 0.562 度」,一般一度電就是1000W使用1個小時,現在GOGORO行動充電的最高瓦數是400W,充電一小時可跑15公里。 換算成0.562度,等於平均所有GOGORO車主一天只騎21.075公里。 明顯不算多,但如果每天上下班代步而言也不算少(不過速度騎得快的人,相對騎的里程數就會縮短),但是燃油車買來也不用付月租費,少騎一些里程也沒差。 補充上次沒分享到的就是全新 Gogoro Delight 配備了 SSmartCore 電控核心,這代表它跟旗艦車款一樣能夠付費升級 TCS 循跡控制或是定速巡航功能,而多了一些升級空間。
下面再幫大家做個簡單小整理,總而言之就是看完這篇文章的介紹,再去了解地方政府加碼補貼詳細的規定、進行舊車報廢和購買新車、透過經銷商來申請,最後靜靜等待補助款匯到你的戶頭裡。 gogoro 50cc 目前沒有小型輕型的普通機車,市面上也還沒有大型重型的電動機車。 因此補助方案裡只有針對小型輕型、普通輕型、普通重型來規定。 現在市面上較受歡迎的車款以普通重型居多(包括像是 Gogoro、宏佳騰等熱門電動機車廠牌),但也存在一些馬力較小、重量也較輕的輕型電動機車,屬於小型輕型的電動機車則是最少的。 中央政府釋出了 2023 年的電動機車補助方案,環保署及經濟部的補助都與去年持平、維持原狀,希望能持續刺激電動機車銷量。 現在市面上一共有三個補助方案,而且是可以同時申請的,不會互相排斥。
gogoro 50cc: 服務專區
不會說買了之後,因為沒有升級空間,過沒幾年就覺得想要換車了。 全新Gogoro Delight 採用了G2.2鋁合金水冷永磁同步馬達,並且採用 VIVA MIX等車款的 FLO DRIVE皮帶傳動系統,輪胎大小也是 10 吋的,至於煞車系統選用的是 SBS gogoro 50cc2025 同步前後雙碟煞。 這些規格,Jenny 自然是不懂,不過根據她的分享,在加速的過程中,可以快、也可以慢,煞車也很穩,這些增加了她對於用車的安全感。 PPT 討論度最高就是這款 eMoving,因為和多數使用換電站換電的車款不同,eMoving 標榜可以自家充電,在家就可以慢慢充電,或是戶外充電站,但換電和充電這兩種方式各有優缺點,可以多比較看看哪種較適合你!
▲圖:膽子小輪胎沒用滿,但個人覺得 VIVA 的傾角已經非常夠用,甚至可能有點超過 10 吋胎可以正常負荷的穩定度了。 ▲圖:因應操控簡化,Gogoro gogoro 50cc VIVA 的藍牙配對按鈕改成了左方向燈長按。 方格旗按鈕與車廂開關都配置在左手邊,沒有配置回充開關與倒車按鈕(車真的很輕,應該需求不大?)。 唯獨柱狀龍頭可能會讓一些消費者不習慣,甚至擔心女生裙裝曝光等等;另外一旁外凸一塊黑色物體則是電磁閥龍頭鎖,就整體視覺感受顯得有些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