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總統 蔣公曾親臨獻香,並蒙賜匾額「凌宵寶殿」,為本寺帶來無上殊榮。 悟乘法師為剋期取證,特於民國八十二年底起正式閉關三年,於八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出關,出關之日由淨心法師主持,萬人空巷爭睹法師風采。 巖晃寺相當注重兒童佛學教育,每年都有舉辦兒童冬(夏)令營及佛七,並持續與國外(如韓國)有佛教文化上的交流,成果相當不錯。 巖晃寺一年至少有四次固定法會,即農曆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聖誕、四月八日佛陀聖誕、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薩聖誕,以及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聖誕。 中國時報【林宏聰╱高雄報導】 佛光山第八任住持心培和尚任期已滿,由慧濟心保法師接任第九任住持,十二日舉行晉山陞座法會;同時,寺方也在暌違廿八年後再度舉辦傳法大典,有七十二位青年出家眾成為臨濟宗第四十九代弟子、佛光第二代「法子」。 昨天佛光山舉辦第九任住持慧濟法師晉山陞座法會暨傳法大典,五大洲各分支別院共上萬人到場參加,法鼓山方丈果東法師、國際佛光會榮譽總會長吳伯雄、佛光會中華總會長趙麗雲、高雄市副市長劉世芳等人前往觀禮。
民國四十九年春改「明德堂」為「玉枕山華嚴禪寺」,並重建大雄寶殿基地,同年春永德居士往生,享年五十八歲。 保濟寺2025 民國三十七年國事不靖,白雲法師御下僧服轉入湖南師管區成為一名軍中的挑夫,後國共內戰輾轉來到臺灣高雄縣鳳山,軍中生活凡十年有餘,在民國四十八年除役。 後來短暫地在高雄甲仙鄉刀耕火種,並在全省四處行腳參訪,五十三年掛錫白河關仔嶺碧雲寺。
保濟寺: 保濟寺附近的宗教團體
殿高三層,一樓成為知客室或為講堂,二樓為大雄寶殿,殿內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阿難及大迦葉。 民國六十年左右聘請天直尼師前來住持,並更名為「善德禪寺」。 天直尼師俗名楊岸,民國三十一年生,十九歲禮屏東東山寺圓融尼師出家,民國五十二年受戒於臺北臨濟寺。
1、 宋景祐三年農曆五月初二午時,保生大帝在文圃山龍池巖,為了採草藥煉丹,救治瘟疫患者,不慎跌入坑巖之中,眾人急忙救起,扶回龍秋坑茅屋,因受傷過重,一代名醫就此羽化。 三、本宮於每年的正月十四日至十六日(農曆)以及十月十四日至 十六日(農曆)舉辦春季及秋季祈安禮鬥法會,祈求國泰 民安,風調雨順,眾善信都能萬事迪吉,家戶安寧,元辰光彩, 延壽延命。 本宮自每年農曆十一月份起開始接受信眾報名安太歲,並於正月由道士擇日進行啓奏疏文為信眾安太歲,歡迎信眾於正月新年期間至廟裡拜拜祈福。 濟安宮會持續的在我們的每一個活動過程中作完整的紀錄,用影像與影片帶給我們的朋友與家人們可以回溯的美好回憶。
保濟寺: 臺南市麻豆區寺廟/主祀神像/寺廟地址/電話
然而本堂信徒代表會主席楊家寶居士率領會員登府聘請吳榮全擔任本堂第六任住持法號釋善之(中略)。 固定法會有每月農曆初一、十五及週日共修會每月第二週六晚上大仙寺朝山佛菩薩聖誕慶祝法會。 另外有佛教教育功課,如梵唄教學佛學講座八關齋戒,修持指導佛經閩語讀誦等等。 民國56年再考入臺北太虛佛學院就讀,58年太虛佛學院校址遷至新竹福儼精舍,成立了福嚴佛學院,能超尼師28歲那年成為福嚴佛學院第一屆畢業高材生(當時是民國60年)。 保濟寺 曾受教於白聖長老、悟明長老、真華長老、印海長老、惟慈長老、常覺長老等,還承恩於法融法師、能走和尚尼、修定和尚尼、依止師父性寬、性海和尚尼。 民國五十三年六十八歲於臺南市安南區創建福國精舍(今福國寺),爾後行腳於嘉南、高屏、澎湖等地,設立佈教所、佛教蓮社、法輪話劇團、福國之聲、空中佈教,並領導青年經常與各地佛教界聯誼。
- 在我看來,人體只是諸多元素組成,一旦生命結束,燒成骨灰,像印度人一樣,任由河水沖走,了無痕跡,最是逍遙自在。
- 殿高三層,一樓成為知客室或為講堂,二樓為大雄寶殿,殿內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阿難及大迦葉。
- 目前善化禪寺住持登記為善慧尼師,管理人修慧尼師(但實際由本定尼師負責)。
- 噶瑪噶居寺的住持洛本仁波切(道本)現年三十六歲,民國七十七年以前和社會的年青人沒兩樣,在俗世紅塵中追求物慾,即使出家後還是覺得自己是平凡的僧侶。
- 後來新營唸佛會會長鐘石磐居士,在心揚尼師的應允之下,把唸佛會遷入妙法寺內,共同為佛教慧命而努力。
- 其時,村民再由南鯤鯓分請池王爺之香煙,返境彫塑大王、三王、四王等金身合祀,神威日漸顯赫。
- 琉璃寺原名稱「弘福禪寺」,約建於民國七十年代初期,民國七十四年臘月落成啟用。
興隆禪寺原建於民國十三年,是新營沈祖與山上鄉田水吉、王只等三位信徒合力鳩資創建,當時僅建佛祖殿及兩寮房,落成之後禮請六甲龍湖巖住持妙元和尚之高徒頌安法師前來主持。 保濟寺2025 頌安法師修持嚴謹,倍受讚譽,在法師多年苦心經營之下,寺務蒸蒸日上,遠近馳名,有成一名剎之勢。 噶瑪居寺是藏傳佛教(白教)在南臺灣的重要且唯一的道場,硬體建設的工程乃持續進行中,由於腹地廣大,寺院分佈著香光院、大寶法王殿、寶塔,以正在興建高六層約主體建築。 民國五十九年間,又按著興建古宮殿式三寶殿,不僅為本寺頻添壯麗,且為中南部觀光事業邁進一大步。 民國五十九年八月間宣佈撤消原有組織,重新改組為財團法人火山碧雲寺董事會,並報請臺南縣政府核備。
保濟寺: 建築
信和禪寺大殿前右廂是藏經樓,由原來約兩層加蓋至三層,大殿後右方是西歸堂,大殿內供奉華嚴三聖,整個大殿雖是從民國六十六年重建,但卻落成於民國七十年,為今信和寺之完整寺貌。 於八十三年一月,時值建寺百十週年特舉辦佛學講座暨全國詩人聯吟大會,並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法,復於同年一月七日(農曆八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舉行盛大落成慶典。 自鳩工興建以至寶殿巍峨矗立,其間綿歷七年,僧眾信眾孜孜矻矻,鼎力同濟,財施、法施、無畏施共同輸誠,是其莊嚴中之最上莊嚴。 及至民國七十六年,因鑑於信徒遽增,法務日益鼎盛,原先建置已不敷使用,屢受善信之敦促,乃決議拆除重建,受於是年農曆十月初六日動土興建,計有大雄寶殿、圓通寶殿上下二層一棟,僧寮三樓各兩棟,齋堂、講堂羅列其間,另有幼稚園校區、活動中心等。
保濟寺: 活動紀錄
定妙和尚首先增建南北兩側寮房,以開法緣,接納更多佛弟子,並定期或不定期在寺院內為民眾解決困難,開示佛法、濟貧、施棺是定妙和尚最具體的慈悲志業。 遷建中興的永錫法師,臺南縣人氏,學甲公學校畢業,日據明治三十一年(一八九八)生,臺南開元寺佛教講習結業,曾任竹崎德源禪寺、鹽水修德禪寺,以及法源禪寺的住持,民國五十六年二月圓寂。 保濟寺2025 民國三十六年五月聘請陳筆居士為副寺,民國三十七年七月二十四日開通法師卸任,由永靜尼師繼任住持三年,民國三十八年副寺陳筆居士卸任。
保濟寺: 臺南資訊
1996年,國家文物局批准了《保國寺總體維修保護方案》,這一工程至2003年結束,在保國寺引入消防用水,整治白蟻,增加避雷設施,減少了古建築的安全隱患。 同時,自2002年起,保國寺開始與專業機構合作,監測大殿動態數據,同時與清華大學等高校合作,對大殿進行雷射掃描,獲得全面的測繪數據。 濟安宮於昭和2年(1927年)東遷竣工,該年10月24日舉辦慶成祈安醮祭。 因臺灣慣習,醮祭多選於農閑之時,多以陰曆10月末至11月初,過早則忙於農稼,過遲則農曆新年將至。 1967年濟安宮為慶祝大修完工,舉行三朝祈安慶成醮,為籌辦醮祭工作特設「樹林濟安宮慶成福醮醮局」,設理事長一人副理事長2人,下設總務部、財務部、祭典部、修建部及慶祝活動部,祭典部轄祭典及設備兩組,慶祝活動部設體育、康樂、展覽及紀念事業組。 保濟寺2025 為遴聘道士團主持醮儀,特列道士團名單於神明面前當眾擲筊,由中壢市黃觀開道士當選。
保濟寺: 臺南市鹽水區佛教
1975年,保國寺採用南方建築工藝進行大修,替換屋瓦,替換部分朽毀構件,拆除了歷代所加的「螞蟥攀」、「支撐柱」等附加構件。 同時在中國內地首次採用環氧樹脂填充,使部分糟朽的宋代構件恢復了強度。 保濟寺 此次大修亦發現了墨書「甲子元豐七年」的下昂,為大殿年代提供了依據。 1976年2月,保國寺文物保護管理所成立,該機構於2006年改為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承擔保國寺的保護、研究、展示職能。
保濟寺: 臺北畫刊推薦
接天寺原本寺前有一天然湖,今已不復見,寺產在證如法師甫住持時有七甲餘田。 「……本寺之淵源,溯至佳里區域蚶寮,遷建於西港現址,號曰信和堂。初代堂主黃普崇公,第二代王普鐘公,第三代黃普進公。由民國丁卯年(一九二七)移建以來,歷經五十有餘年,從茲奉佛之信徒日逐增加,堂中之法務益見進展,迨普進公歸西後改稱信和禪寺。 就讀臺中市南普陀佛學院畢業,於學院期間,親近上廣下化老和尚學戒,鑽研佛經多年,隨後,經常於寶島南北弘法,辦水月道場,做幻化佛事。 追隨恩師上淳下皓上人學法,六十九年四月八日,於桃園市宏善寺剃度出家,同年年底在高雄市龍泉寺受三壇大戒。
保濟寺: 臺南市歸仁區佛教
八十年初有人告訴他是轉世活佛,前兩世都是西藏喇嘛,他如夢初醒,醒來時他成為在臺漢人第一位轉世活佛。 寺院的碑記雖然是說民國五十二年傳妙法師才接任住持,事實上,民國四十一年閏五月,距慧山寺落成半年餘,傳妙法師即接任慧山寺整頓寺務。 「座落本寺地址原為屠宰場,一片淒涼寂寞,常見血水漫流於四圍溝渠,歸納於上帝廟前大堀,諸多不潔影響衛生,髒亂不堪寒令人莫敢踏足感。時幸鄉中有志二十人,熱心佛教共襄發起,復將屠宰場遷移郊外,於民國四十年鳩資草創佛堂,以便信者參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