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殿上「大雄寶殿」匾額則出自臺灣着名書法家張大千(公元1899年-1983年)之手,大雄寶殿前丹墀(指宮殿的臺階)提名成佛大道,舖設方型水泥塊,刻有優美線條,可容納上萬人同時聚會。 1967年,釋星雲將高雄佛教文化服務處房屋變賣,購得今高雄市大樹區麻竹園二十餘甲的山坡地作為建寺用地。 佛光大佛 ( 釋迦牟尼佛 ) 位在佛陀紀念館中軸線的最高處,本館後方、佛光樓上方,地基加佛身共有108公尺,等於一般建築的36層樓,為亞洲著名地標之一;由星雲大師發起鑄造,共用1800多公噸銅鐵建造,費時一年半完成,為世界最高的銅鑄坐佛,屬傲世之作。 玉佛殿供奉佛陀真身舍利,緬甸白玉雕成的臥佛象徵佛陀的涅槃像。
- 其功能為「三好兒童館」,有三好劇院、三好學園,是以釋星雲提倡的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為中心思想,專為兒童設計互動、科技與遊戲的場所。
- 拱眼壁是兩個柱頭斗拱之間的空檔,繪有壁畫的拱眼壁長450釐米,高66釐米。
- 上世紀80年代初期,人們在大殿門板後面發現了唐朝人遊覽佛光寺的留言,這具門板,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大門了。
- 佛光山其實就是天桂山的後山,因經常出現佛光而得名,古有佛光寺,現已損毀,仍存舊址。
- 創建於北魏,“會昌滅法”遭毀,後世多次重修重建,現僅存東大殿及殿內塑像、拱眼壁畫、墨書題記,寺內石幢、墓塔爲唐代原物。
佛院地處風水寶地,青山環抱,綠水環繞,佛像莊嚴祥和,氣勢宏大,前所未有。 據資料顯示,景區佔地11700畝,佛像身高108米,蓮花寶座高20米,金剛座高25米,須彌座高15米,計總高168米。 其中金剛座內分三層,每層有九個展殿,三個拜佛臺,每個拜佛臺有300平方米。 其外層上部是飛天造型,中部爲萬佛龕,下部正南爲巨門三個。
佛光山大佛: 佛光山開山宗長
建於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鳳凰山的丘陵地帶,距保定市45公里。 鳳凰山坐落於順平縣城北部太行山與華北平原交界處的古鎮康關。 村北便是綿延秀麗、起伏平緩的丘陵之地—-鳳凰山。 大佛光寺建築爲仿唐建築,此建築風格在大氣、簡潔、莊重、沉穩下完美體現了佛教的開放性和包容性。 佛光山設立了佛教大學,以弘揚星雲法師倡導的“人間佛教”學說,已發展成爲臺灣信衆最多、最富盛名的佛教聖地。 建於民國64年(公元1975年),爲佛光山寺早期的地標,以480尊接引佛環繞着一尊高達40公尺的接引大佛,塑造一佛出世,千佛護持的意象。
景區主要包括攔道石、西大地、塔上、天花梁四個分景區。 佛光教團提倡人間佛教,致力宣揚佛法與生活的融和,今日的佛光教團,是由許多默默耕耘的佛光人所凝而成,上承佛陀的真理妙諦,中循歷代祖師的遺風德範,下啟萬代子孫的幸福安樂。 佛光教團以悲智願行的菩薩精神,為佛光人組織的架構;以慈悲濟世的願心從事文化教育,為佛光人實踐的內容;以羣的關係的調和,為佛光人思想的基礎;以散播人間歡喜,為佛光人修持的法門。
佛光山大佛: 佛光會動員幫丁找證人!網:可上萬人
現爲國家4A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和中國最佳生態旅遊景區。 該景區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紅色旅遊於一體,品味高雅、特色鮮明、風情濃郁、倍受遊客青睞。 早在明清時代,即爲平山“八大勝景”之一,素享“沕水瀑布天上降”的盛譽。 「八卦山」一名,源自山形與中國古書《易傳》的「八卦」一詞形容的樣貌相近而來。 大佛原址為清乾隆60年(公元1795年)陳周全事件毀於戰火中的「鎮番亭」,傳聞日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公元1895年臺灣乙未戰爭時死於炮擊,日本人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殿下紀念碑」。 民國43年(公元1954年) 由善化堂堂主溪松等人發起籌建黑色如來大佛,由「阿堯師」林慶堯(生卒年不詳)設計監造,至民國50年(公元1961年)竣工,落成後成為彰化地標,大佛全身以鋼筋水泥塑造,在當時為東南亞第一大佛,並被列為全臺八大風景區之一。
佛光山,是一座集中外古今佛教文化、教育、弘法、慈善、朝聖、觀光爲一體的僧信平等的道場勝地,同時又具有學校化、大衆化、國際化、福利化的性格,各項建築的出發點,處處顯示著開山大師建設“人間淨土”的理想與精神。 佛光山位於高雄市大樹區東北區,高屏溪的西側,由星雲法師帶領弟子披荊斬棘,一沙一石、一磚一瓦歷經艱辛所建設起來的,是一座大乘佛教的寺廟;目前佛光山不僅是著名的佛教聖地,也是南臺灣的佛教重心,寺廟建築,格局恢宏,並且創立佛教大學,推廣佛法不餘遺力。 為實踐大師提倡「人間佛教」的理念,佛光山於海內外創辦了十多所佛教學院,延聘優良師資授以優質教育,培育出無數僧俗二眾弘法人才。
佛光山大佛: 臺灣地區
彰化人以太陽投射大佛在市區內產生的陰影,取宗教「庇蔭」之意,可見其地位在彰化人心中無可取代。 現寺內存有唐代木結構建築東大殿和唐代彩塑,壁畫,墨書題記,以及建於金代的文殊殿,北魏時期的僧人墓塔,唐代石經幢。 感謝星雲大師慈悲,成就佛弟子的祈願,讓我有機會透過大佛分香接引全家人學佛行佛、發揚人間佛教精神,萬分感動與開心。
佛光山大佛: 到日本交換震驚「臺灣男生真好」 臺妹揭潛規則
“1937年6月,我同中國營造學社調查隊莫宗江、林徽因、紀玉堂四人,到山西這座名山,探索古剎。 ”“到了黃昏時分,我們到達豆村附近的佛光真容禪寺,瞻仰大殿;諮嗟驚喜,我們一向所抱着的國內殿宇必有唐構的信念,一旦在此得到一個實證了。 安徽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大銅像,位於安徽池州市九華山下柯村景區,爲比丘立相,右手執錫杖,左手託摩尼寶珠,儀態安詳,妙相莊嚴。 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上湯趙村佛泉寺內,總高168米(大佛身高108米,蓮花寶座高20米,金剛座高25米,須彌座高15米),是全世界最大的佛像,稱爲“佛山金佛”。 佛光山大佛2025 太原蒙山大佛,釋迦牟尼座像,石料,位於山西太原晉源區金勝鄉寺底村西北,是我國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比已炸燬的西方公認的“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揚大佛高10米,比中外馳名的四川樂山大佛早162年。
佛光山大佛: 佛光山
梁思成、劉敦楨這兩位傑出的留學生學成歸國後成爲學社研究工作的實際主持者。 朱啓鈐放棄了宦途生涯,梁、劉也暫別大學教職和開創建築事務所的優厚回報,他們全身心地建設起這個緊密而高效的小團隊,自籌資源、自訂規劃,以私人社團的名義開展了古建築調查研究。 景區平時遊客並不多,但是每逢節假日前來敬香祈福的遊客會非常多,如果條件允許,建議錯峯前往,敬香拜佛不用趕時節。
佛光山大佛: 佛光山改革創新
2012年2月9日,民主進步黨兩位高雄市議員鄭新助、林芳如在高雄市議會對於佛光山周邊交通問題的改善,要求高雄市政府處理,並質詢部分建物的合法性。 佛光山大佛2025 對此,高雄市政府工務局表示,佛陀紀念館區因尚未開發完成,已要求佛光山儘速補申請合法執照,並修正佛陀紀念館區的開發計畫。 佛光山大佛2025 若由南向北上,可從高雄中山、中正、九如交流道上國道1號,於鼎金交流道上國道10號往旗山方向,在大樹交流道下高速公路,右轉臺29線,即達佛光山。
佛光山大佛: 臺灣宗教文化地圖
為擴大對信眾的服務,2010年於九龍灣億京中心設立香港佛光道場,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如:大雄寶殿、齋堂、美術館、滴水坊、會議室、圖書館、錄音室、兒童室、教室、禪堂等,讓身處於紛擾社會的香港大眾,能有一處具文化、休閒、學習、靜心等多元安心之處。 目前所發現既有圖像記載又有實物存在的唐代建築還是有的,那麼,我們是如何發現它,如何判定它的建築年代的呢? 在敦煌壁畫中有一幅很有名的圖,叫《五臺山圖》,在這幅圖中描繪了五臺山上的各種寺院建築,其中有一座大寺院叫大佛光寺,這個大佛光寺在歷史上是很有名的,史書中都有記載。 中國建築史家在《五臺山圖》上發現了大佛光寺後,便去山西的五臺山尋找,竟然找到了大佛光寺,他們在寺院的大梁上發現了唐代的題記,證實了這是一座唐代建築。 佛法本無國界之分,爲使“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佛光山在全世界五大洲創建百餘所寺院道場,佛光會則遍佈一百三十餘個國家地區。
佛光山大佛: 佛光寺東大殿概況
東大殿中的35尊唐代彩塑佔到了全國80餘尊唐代彩塑的近半壁江山,殿中保存着我國僅存的唐代寺觀壁畫。 東大殿是我國最大、最重要的唐代木結構建築,佛光寺塔林是我國現存最古的塔林。 佛光山大佛 在東大殿,保存着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極高的“四絕”:唐代建築、雕塑、壁畫、題記。
五和塔是「喜慶之家」,以「家庭」出發,從男女結婚的「佛化婚禮」,到喜獲麟兒的「毓麟之禮」,至孩子的「成年之禮」、長輩生日的「壽誕之禮」,或學生「畢業典禮」,舉凡喜慶大事,皆可在此禮堂以佛教儀式祝賀祈福,洋溢的幸福氛圍隨處可見,且可溫馨拍照留念。 臺北市長國民黨籍候選人丁守中以3254票之差輸給現任市長柯文哲,26日早上撤回聲請重新計票起訴狀,改提「選舉無效訴訟」。 對此,有PTT網友在八卦版上爆卦表示,因為丁守中是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佛光山的佛光分會已經開始動員,尋找「想投票給丁守中,因各原因未能完成投票」的選民當證人。 佛光山大佛 佛陀紀念館佔地100公頃,主館4000坪,地下1層,地上5層,地下有48間地宮;四周有4座代表「四聖諦」的正覺塔;主館前有菩提廣場,前方成佛大道到禮敬大廳兩旁有8座代表「八正道」的寶塔。 繪製柱網,外圍與東大殿相同,同樣包砌在厚厚的土坯牆內(背面中央有板門、正面中間五間開板門,盡間爲實牆),內圈需記憶柱網位置。
北齊天保二年(公元551年),高洋帝將東魏大莊嚴寺擴建爲開化寺,開鑿了高達200尺的摩崖大佛,稱爲西山大佛。 太原蒙山大佛作爲山西乃至世界佛教建築、雕刻史上的一大奇蹟,已引起國內外有關學界的關注。 之後,飽經歷史滄桑與天災、戰火,佛光寺現存兩個大殿,東大殿和文殊殿。 寺院的北側文殊殿(與文殊殿對應的普賢殿已毀)是座著名的金代建築,坐北朝南,是五臺山各寺中最大的配殿。
大佛光寺保存下來的唐代建築、唐代雕塑、唐代壁畫以及唐代題記,被人們稱爲“四絕”,它在中國藝術史上有着獨一無二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它形如蓮花瓣狀,在地利上,先天即已具備了佛國淨土的條件;在設計上,是仿效大陸四大名山而建設的,同時亦蒐集參照了世界各國佛教聖地建築之精華融合建造而成的。 在意義功能設計的構想上,是期能將抽象之佛法,以具體、巧妙的方式表現出來,例如:淨土洞窟即是以利用天然的地形,藉著現代的雕刻、繪畫等藝術,把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情形,表現介紹給社會大衆。 另一方面,在整體規劃設計的動機上,亦處處表現爲他人而設想,例如:信徒遊客在參觀巡山時,走累了需要休息、喝茶,就近即有供應佛光茶的場所,讓大衆略事休息一番,又且安排法師解答有關日常生活切身等疑難問題,以佛法和大衆結緣。 佛光山建築主要由大雄寶殿、大悲殿、大智殿和大碩殿四座寺廟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