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Synology NAS 為例,在最基本的帳號登入方面,DSM 7.0 就加入了「Secure SignIn」的機制,提供使用者除了密碼之外的其他安全登入方式,包括透過手機裝置綁定二步驗證,甚至還能整合手機上的生物辨識機制,達到兼具安全與效率的使用體驗。 市面上最常見的消費級 NAS 多半採上圖的直立式設計,可以像電腦主機一樣放在桌面上使用,一般在外觀上比較大的區別在於可安裝硬碟數量多寡。 而目前市面上常見的 NAS 普遍都具備友善的圖像化作業系統,也可隨需安裝多種應用程式,讓使用者可以打造一個可以全盤掌控、功能客製化的私人雲端主機。 NAS 的硬碟不具備任何 CP 值,因為你是拿現在白花花的錢,超前購買未來註定要貶值的硬碟容量。 nas 壽命2025 而且只要你一直使用 NAS,這個問題就會無限循環。 而公有雲則反過來,你有更多的機會,在未來用相同的費用買到更大的容量。
對一般用戶來說,雲端檔案儲存確實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因為只要把常用的檔案存到 NAS 裡,以後無論是在家裡、辦公室,或是出外旅行、拜訪客戶,都可以透過網路連回家中的 NAS nas 壽命2025 ,下載或上傳檔案,等於是有個不離身的虛擬行動硬碟。 但是假設儲存需求來到 2TB 的話,Google 雲端硬碟的月費就要 660 元,一年總費用高達 7920 元,已經比單買 2TB 硬碟還貴,以一般人 NAS 使用5年來計算,雲端硬碟將近4萬元的總月費比購買NAS主機與硬碟的費用還貴,更遑論 10TB 的月費更是高達 3300 元,光是一年就需要支付 元的費用。 此外,手機端也能透選對應的 Synology Photos App 遠端連結至 NAS 上的服務,即時瀏覽已上傳的照片,或是開啟自動上傳功能,即時完成新增照片的同步備份,甚至也能支援多人多帳號的分類,讓每位使用者都能保有私人的相片空間。 一般而言,NAS 內建的 BAY 數就決定了可安裝磁碟的數量與最大儲存容量,當然也有部份機種可透過擴充儲存設備提升 NAS 的最大硬碟槽,這都會是在選購當下要特別考慮清楚的重點。
nas 壽命: NAS 硬體規格怎麼看?一次就搞懂!
從長遠的眼光來看,要認真經營一項服務的穩定,NAS 從來都不會是最好的選擇! 專用的主機或是 VPS 纔是更加穩定的環境。 這讓 NAS 的套件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從網路儲存設備延伸出去的附加服務,而非主要功能。 在伺服器的領域有一個守則,如果你希望系統穩定,安裝的功能就要越單純,例如只提供 Mail Server 的機器一定比同時提供 WEB、Mail、FTP等多樣服務的機器要更容易維護。
只是這種便利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在當下你不會感覺到,往往等到你有感的時候,已是十萬火急。 nas 壽命2025 但是小編還是要再三提醒,NAS 只是所有儲存、備份方案的其中一項,而不應該是唯一一項,我們還是要將風險分散開來最有保障。 由於現在 NAS nas 壽命2025 都採用抽取式硬碟安裝方式,只要將 NAS 的抽取匣取出、裝上硬碟,再插回 NAS,就大功告成可以插電使用了,整個安裝過程甚至不需要用到螺絲起子,你說簡單不簡單。
nas 壽命: 迷思 2:從組裝、安裝到實際操作好難上手?
想想當年 Gmail 剛推出的時候免費的容量是多少? 每種儲存方式當然都有彼此的優劣,至於價格是否合理,當然還是端看消費者的使用需求而定,如果你的資料不超過 15GB 的話,那麼使用 Google 雲端硬碟的免費空間就綽綽有餘,但是隨著資料的增加,就要仔細算算。 對於絕大多數的使用者來說,對於 NAS 的主要需求之一就是「資料的妥善保存」,也因此選用的 NAS 是否擁有更完善的資料備份與還原機制,也會是重要的考量依據。
- 隨著 SSD 成本持續下探,據 TechNews 的報導指出,到 2022 年時,SSD 將與 HDD 總體持有成本 相比會達到黃金交叉,如果這項報導的情況發生,也意味著以 HDD 為主要儲存媒介的 NAS 也將迎來改變的時刻,在這一兩年購買 NAS 並選用傳統硬碟的使用者,都將面臨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處境。
- 家庭用的NAS在設定上,主要都為Mirror(RAID1)居多,雖說本身具備鏡像的功能,但平時還是要養成習慣,定期抽空確認NAS狀態是否還健康,也定期將存放在NAS的重要資料另外保存到一臺外接硬碟上。
- 此外如果現有資料量較少或是確定未來幾年不會有額外儲存需求,在選擇容量上可以考慮 1 Bay 或 2 Bay 的產品為主,計畫建 RAID 提高資料安全性的人,選購時則需要留意 NAS bay 數是否符合長期需求。
- 我們以 Synology DS920+ 外加上四顆 Seagate 那嘶狼 4TB 硬碟做為計算的基準點。
隨著 SSD 成本持續下探,據 TechNews 的報導指出,到 2022 年時,SSD 將與 HDD 總體持有成本 相比會達到黃金交叉,如果這項報導的情況發生,也意味著以 HDD 為主要儲存媒介的 NAS 也將迎來改變的時刻,在這一兩年購買 NAS 並選用傳統硬碟的使用者,都將面臨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處境。 我們以 Synology DS920+ 外加上四顆 Seagate 那嘶狼 4TB 硬碟做為計算的基準點。 DS920+公司貨目前在 PChome 的價格約在 17,999 元,那嘶狼 4TB 一顆約 3,500 元左右,也就是說,這組 NAS 組裝起來的成本價約在三萬二上下。 Synology 約以兩年的速度更新自家的產品,我們以三代產品共六年來攤平,得出一年的持有成本約莫五千出頭。 家庭用的NAS在設定上,主要都為Mirror(RAID1)居多,雖說本身具備鏡像的功能,但平時還是要養成習慣,定期抽空確認NAS狀態是否還健康,也定期將存放在NAS的重要資料另外保存到一臺外接硬碟上。 幾十年前,IBM一開始研發製造最主要的產品是大型電腦(Mainframe),而Mainframe是採『Client / Server 架構』,所以其實 Server的歷史非常悠久。
nas 壽命: NAS 透過網路為儲存加值
幾場星戰下來,如果順利解決問題也就罷,就怕是有時候連原廠的工程師也無法幫你找到答案,這時,你該怎麼辦? 事實上,沒有一家 NAS 廠商可以保證問題發生時一定能解決。 但網路上推薦使用 NAS 的影片及文章都不約而同迴避這個問題。 反之,這些煩心的事恰恰是公有雲的優點,你只要有條穩定的網路及學會使用的方式即可,剩下的就交給蘋果或谷歌的工程師。 想要提升 NAS 的存取速度,除了前面提到的網路埠速度之外,另一個息息相關的就是硬碟本身的存取效能,以一般常見的機械硬碟來說,存取速度約莫在 120~150 MB/s 左右,若是要再進一步提升,就需要靠額外的「快取」機制來升級,而具備擴充性的 NAS 通常會保留 M.2 SSD 規格的插槽,讓使用者可選購 SSD 安裝作為系統快取,來提升資料隨機存取效能。
nas 壽命: 迷思 4:檔案存在 NAS 中就一定永久安全?NAS硬碟都不會壞嗎?
所以今天如果你的NAS只是要存取一般資料,那我們非常建議您可以使用SSD,因為資料並無絕對的重要性,或可從其他管道重新取得;但如果NAS今天要存取的是重要資料,建議還是使用傳統硬碟比較保險一點。 此外如果現有資料量較少或是確定未來幾年不會有額外儲存需求,在選擇容量上可以考慮 1 Bay 或 2 Bay 的產品為主,計畫建 RAID 提高資料安全性的人,選購時則需要留意 NAS bay 數是否符合長期需求。 一般人可能覺得 NAS 就是個可以連接到網路的行動硬碟,好像沒有必要特別買一臺 NAS 。 其實儲存檔案只是 NAS 的基本功能,只要搭配豐富的軟體套件,NAS 甚至還能變成私有的 Spotify 、個人的追劇神器或是家庭雲端相簿。
nas 壽命: 藍光光碟不死!新一代藍光 1TB 容量只要3美元,目標是在 7 年內突破 10TB
近幾年無論是大家的生活或是工作,都已經邁向「數位化」的趨勢,每個人每天使用的數位裝置非常多,因此從中產出需要保存的檔案量也相當可觀,如何妥善儲存與管理這些「數位資產」也會是大家所關注的課題。 NAS 的可擴充性也是一種限制,學會面對這些限制,我們才能更有效的分配資源,NAS 只是眾多儲存方式的一種,檔案也需要斷捨離。 買 NAS 的成本並非固定不變,它會隨著你的使用狀況,以不同的形式侵蝕你的荷包,如設備損壞、周邊的搭配、硬碟容量的升級等。 NAS 的廠商為了讓套件更容易使用,往往將架設的問題簡化成幾個按鈕的設定,其背後的思維無非是讓你可以更快速的上手。
nas 壽命: 硬碟摔到時,你該知道的5件事(2023年)
所以消費者在決定要購買雲端服務或 NAS 的時候,不妨反問自己的需求有多少,再簡單試算一下使用 4~5 年的費用何者划算,就可以將錢花在刀口上。 駭客與惡意程式總是藏在暗處伺機而動,NAS 品牌是否備有專業的資安團隊也會是確保 NAS 足夠安全可靠的關鍵;以 Synology 為例,就編制了專屬的「產品事件安全小組(SIRT)」,可以在接收零時差攻擊回報的 8 小時內完成初步判斷,並在一日內解決漏洞,在短期之內就會有更新程式可供使用者下載,防堵駭客利用系統漏洞或弱點入侵 NAS。 Synology Photos 的主介面可透過資料夾或時間軸的方式快速瀏覽照片,也能使用相簿分類功能查找。 「預算」多少會是最終決定我們可買哪些機種的主要因素,但筆者會建議大家不要因為「預算先決」而錯估了實際的需求,有可能會讓你買到不是最符合需求的選擇。 偏向專業工作、多人使用需求的環境,可以考慮規格與效能都更好的 Plus 系列,像是 DS920+ 就兼具大容量與擴充性。 定位主流規格的 NAS 機種,記憶體配置多半在 2GB 左右,比較高階的機種也會提供額外的記憶體的插槽提供擴充升級的空間。
nas 壽命: 重點 1:軟體功能是否滿足需求?
Synology 可以說是 NAS 品牌中最早發展網頁圖像化介面的品牌,搭配旗下 NAS nas 壽命 產品的 DSM 系統也已經更新至 7.0 版本。 對於還未曾使用過 NAS 系統的使用者來說,也可以透過像是 Synology 官網所提供免費線上體驗的功能,感受一下 DSM 作業系統的人性化設計。 Value 系列:可滿足重視 CP 值、經常使用多媒體功能的影音愛好者,功能主打專為輕鬆管理資料、安全共享等而設計的私有雲解決方案,也能進行 4K 超高畫質影片串流與多版本備份功能,如:DS418。 NAS 提供的套件只是方便你去嘗試一些服務,僅適合使用在一些規模相對小很多的環境下有限的使用。
nas 壽命: 四、NAS 不會提供無限容量,也和公有雲一樣需要節制,學會檔案的斷、捨、離纔是成長的開始。
首先要澄清一點,這篇文章並非要反對 NAS,事實上我們也很喜歡 NAS 的方便,所以在寫這篇文章時將正反兩種觀點分成兩篇文章,首篇先討論為什麼你不需要買 NAS? 希望可以透過這兩篇文章,方便你在評估 NAS 的時候有個審思自己需要的範本,不要因為網路上的文章或影片一頭熱,糊裏糊塗買了一個讓自己頭痛又用不太到的設備。 另外這邊做個小提醒,很多使用者想著假設壞了1臺硬碟,那我重新換上新硬碟做『rebuild(資料重建)』就萬無一失,大家都忘了硬碟是消耗品,一次買3臺同型號硬碟,假設第1臺壞掉,其他2臺時間也就差不多,這時候優先要做的是複製檔案出來,而不是『rebuild』, rebuild要花時間做,假使第2臺硬碟也在rebuild時故障,檔案就真的損毀了。
由於題主打算使用 5 年,存在 3 年左右的時間差,看起來這 3 年會缺乏軟件方面的保障,實際上,仍然是不必擔心的。 因爲,2017 年以來爆出的一系列硬件和固件漏洞,涉及 CPU 指令預取和分支預測、AMT / ISM 的遠程管理等等,雖然數量驚人,大體上都是利用了「現代」硬件的「高級」特性;而 DS411 搭載的 Marvell 88F6282 只是一款 ARMv5 指令集的「遠古」方案,不涉及以上高級特性,也就免受相關漏洞的威脅。 近年許多廠商陸續推出平價、簡易型的家用NAS,不需要花費到多昂貴的金額便可購入,畢竟存放一般資料不需要到多高的規格,對於不熟悉NAS的消費者來說,擁有一臺淺顯易懂的NAS,方便資料備存再好不過。 ▲良好的 UI 介面往往能帶給消費者更好的使用者體驗,現在的 NAS 操作其實跟 MAC 、PC 大同小異。 一般人都會對自己陌生的事物感到排斥,甚至先入為主認為很困難,這是人之常情,當然也會發生在 NAS 上。
nas 壽命: NAS 迷思終結者:破解最常見的 6 大 NAS 選購迷思
但NAS還是有一個共通致命的缺點,就是『資安問題』的風險,相信大家對於「為什麼勒索病毒會一直發生?」的問題仍然抱持疑問,即便現在有些NAS機種有推出針對勒索病毒有效防護的功能,但勒索病毒的問題並不可能根絕,在未來的NAS使用上都需要特別留意。 不過公有雲還是有個小風險,就是它可能哪一天突然把免費服務改成收費制,就像時光小屋或 Flickr 這樣,必須額外搬移照片或改成付費會員,如果資料量不大不用太擔心,但資料量比較大的話 NAS 反而會成為比較合適的儲存方案。 相較於外接硬碟,NAS nas 壽命 有著 2 個安全性上的優勢,第一就是大多數 NAS 系統都具有硬碟狀態警示功能,可以自動監控硬碟的健康狀態,當運作異常或可能要故障時提前發出警報,這樣就可以在出問題前先將資料讀出並更換硬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