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電腦15大分析2025!(小編貼心推薦)

一臺電腦的性能好不好,速度快不快,主要還是看CPU(中央處理器),但什麼樣才叫速度快? 這種問題其實是見人見智,每個人的主觀感受都不同,大原則是寧可效能過剩,也不要效能不足。 反觀 Intel 並沒有在 CES 發表 45W 以上的筆電 CPU,推出的是主打輕薄的 Tiger Lake-H 系列。

9月30日,Bulldozer(推土機)產品以全新架構問世,並採用全新插槽AM3+。 該架構其實自2003年就已經有研發計畫,唯因為經費不足,擱置到2011年發佈。 這篇帶你瞭解 CPU 該如何選擇,如果你懶得看也懶得比較,那本篇也都有附上對應每種需求的 CPU 選購懶人包和連結,點進去就能直接選購。

amd電腦: 【微星平臺】動如脫兔 GT-730 顯卡 AMD R3 四核心 文書 輕遊戲 電腦主機(R3-4100/B550/8G/256G/GT

當然也是世代愈新,性能愈強,不過像是 AMD 中最頂級的線程撕裂者只有出到 3000 系列,但是性能卻比 Ryzen 系列最強的 R9 5950X 還要強很多。 跟 Intel 一樣,CPU 有分很多種定位,上面舉例的「Ryzen(銳龍)」就是目前最常見的定位,其他還有比較低階的「Althlon(速龍)」、「A系列」和最高等級的「Threadripper(線程撕裂者)」。 但每個系列的性能數字不是隻會有一種,通常會有多個型號,例如第 11 代 i5 有「i 」、「i 」、「i 」這三種型號,後面的性能數字有多種。 不過人家有品質的背後就是昂貴的價格,而且越來越貴,不過這很正常,畢竟也要考慮通貨膨脹和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種種相關問題。 而另一派說 AMD YES 的就是看準 AMD 的超高 CP 值而紛紛入坑,但也是因為 AMD 一系列的推出超佛產品急起直追,才能在短時間就累積了一羣無 AMD 不歡的信徒,這幾年也在擂臺上給了 Intel 一記連續組合重拳。 果不其然,Intel 在 10 月 28 日終於正式發表最新的第 12 代「Alder Lake」微架構處理器,雖然在發表前就已經傳出許多風聲,包括全新外觀以及效能極限測試,大家心裡都有個底了。

最簡單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從設定中的關於查看,但這邊只會顯示 CPU 的基本型號跟時脈等等,不會列出太詳細的狀況,另一種則是透過工作管理員查看,這裡就可以看到比較多東西,CPU 即時的使用率跟核心、執行緒都能一覽無遺。 通常是給工業級的主機使用,對於專業領域或是設計需求的工作者,甚至企業用戶才會用到的等級,一般人不太會用到。 不過這在很多真正專業的超頻玩家眼中,可能就會覺得這就失去超頻的樂趣了,但不用管別人怎麼說,自己花的錢,自己開心就好。 所以大部分會組 AMD 的人要馬是因為性價比高,要馬是 DIY 超頻玩家,因為 AMD 對於超頻新手比較友善,即使不太會,CPU 也會自帶超頻技術,不用手動操作就能超頻,這也太方便了。 世代後面三位數就是代表這顆 CPU 的性能高低,數字越高代表越強,上面說到系列是區分 CPU 性能的最好指標,但每一個系列還有在細分等級,這個三位數就是代表這個細分的性能。

amd電腦: 在〈【選購】CPU 選購懶人包,Intel 與 AMD 到底哪個好?〉中有 2 則留言

由於使用與Intel處理器不同的Slot A介面,所以AMD製造了自家的晶片組配合之。 第一款晶片組是AMD-750,支援SDRAM和AGP介面。 在AMD收購ATI後,AMD得到了ATI的晶片組技術。 像是最新的 X 版本則是在 2019 年推出的第十代 i X,腳位是 LGA2066,同期世代的其他 CPU 型號腳位則是 LGA1200,因此要使用 amd電腦 X 版本的話,主機板還要買專屬的版本才能裝。 AMD 的超高性價比直接突破天際,製程技術也領先 Intel,超頻技術也抓對玩家口味,實在很難讓人不為之瘋狂,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大眾也越來越多買單,價格其實也越來越高,只是依照性價比來看,還是贏 Intel。

而由於兩家廠商目前都已以多核心繫統作為新產品的開發主軸,使得AMD的Athlon 64 FX-57 2.8GHz成為當時世界上效能最高的零售單核心中央處理器。 2010年底,AMD推出繪圖晶片與處理晶片合二為一的AMD Fusion晶片,亦即是「加速處理器」(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簡稱「APU」),獲得PC業界不少生產廠家採用,包括惠普、宏碁及Sony等等。 K10.5階段,AMD在2007年5月已完成45奈米的SRAM晶圓生產,10月宣佈45nm的處理器開始試產。 AMD的45nm處理器在德國德勒斯登300mm晶圓廠Fab 36生產,生產製程由AMD與IBM合作開發。 譬如沉浸平版印刷術、AMD第四代SOI、Ultra-Low-K等,與Intel的有所不同。 AMD認為,即使沒有High-K、金屬柵極技術也能順利步入45nm時代,並不是必要的,不過到了32nm就是必需的了。

amd電腦: 微星MAG Infinite S3 12SA【604TW】電競主機

1.擺脫手機電量不足,電腦、手機兩邊來回看的煩惱,想看就看,想刷就刷。 但是透過雷電模擬器在電腦玩VCube, 能有更好的遊戲體驗。 投資均有風險,任何投資商品過去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且有可能受市場波動導致本金損失;若申購以外幣計價的投資商品應瞭解匯率變動風險亦有可能導致本金之損失。 增加良率:從晶圓切割下來的一片片小方塊即是晶片,而近年來越來越多功能要集成在晶片上,如果要將這麼多功能都做在單一晶片,那就會需要非常大規模的晶片。

amd電腦

如果客戶很在意cpu散熱器的風切聲,建議一律換成塔扇,真的會安靜很多,就算是I3或I5一樣是加裝塔扇,降噪的效果會比你用靜音機殼更好。 答:一般都是先CPU,CPU不能太差,再來纔是顯卡,例如有人會問I5+RTX3070會不會有推不動的問題? 這個問題不是問題,你這樣組也一定能玩,只是大部份人不會這樣組。 代理貨就是有代理商正式進口,有問題可以找代理商退換貨,平行輸入就是水貨,水貨有問題原廠也保固,但要自行寄回原廠退換貨。 一般來說你當然是要選「代理」,但代理貨比較貴,平行貨比較便宜。

amd電腦: 價格範圍

雖然有些零件可能不同間店賣比較便宜,例如某網路平臺特價剛好POWER很便宜,而A店的CPU又比B店便宜,這是自己組裝的購買模式,如果是新手的話建議都在同間店購買,可以享有比較多的售後服務,出了問題纔不會成為孤兒不知道該怎麼解決。 amd電腦2025 AMD於2006年7月24日併購ATi後,獲得圖形處理器的技術。 收購ATI前的AMD,其主要產品是中央處理器,在其K7處理器中期之後,CPU特點是以較低的核心時脈頻率產生相對上較高的運算效率,也開始使用PR值來標定產品效能。

  • 由於使用與Intel處理器不同的Slot A介面,所以AMD製造了自家的晶片組配合之。
  • 硬碟一定要配 SSD,速度真的跟傳統硬碟差很多,至於 SSD 要 M2 PCI 還是 SATA,這兩者使用上體驗其實沒太大差異。
  • 但在此期間,官方則提供了幾種建議方案,幫助使用者解決 USB 間歇性斷線的問題。

日前 AMD 睽違 4 年再度於桌電 CPU 市佔率超前 Intel,現在高階電競筆電領域 AMD 也要大展身手,於 CES 消費電子展搶下多家品牌訂單,威脅 Intel 的筆電市場。 請注意:產品顏色和外觀與網站上的視覺表現可能會有所不同。 雖然所有努力都是檢查定價,產品規格和其他錯誤,但偶爾會發生無意的錯誤,惠普保留拒絕由此類錯誤引起的訂單的權利。 AMD 證實升級 Windows 11 有兩大災情 AMD 電腦用戶注意了! 近期微軟正式開放升級 Windows 11,若是注重效能穩定性,建議先別升級! 依照習俗只要你電腦菜單上的零件都是在同一間店購買,或「大部分」都在同間店購買的情況下,店家會提供免費組裝的服務!

amd電腦: 組裝電腦的配單步驟

其中最為人知的產品有Athlon系列、Phenom系列、APU系列、FX系列、Opteron系列以及目前最新的Ryzen系列等中央處理器,收購自國家半導體的Geode嵌入式x86中央處理器,以及收購自ATi的Radeon系列圖形處理器。 ),簡稱超威或超微,是美國一家專注於微處理器及相關技術設計的跨國公司,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灣區矽谷內的森尼韋爾市。 AMD創立於1969年,最初擁有晶圓廠來製造其設計的晶片,自2009年AMD將自家晶圓廠拆分為現今的格羅方德以後,成為無廠半導體公司,僅負責硬體積體電路設計及產品銷售業務。 現時,AMD的主要產品是中央處理器(包括嵌入式平臺)、圖形處理器、主機板晶片組以及電腦記憶體。

amd電腦

GPU 顯示卡顯卡是電腦中價差最大的零件,最直接影響遊戲效能,因此遊戲玩家可能會花大錢購買高階顯卡,但對文書電腦卻無甚作用,甚至不需顯示卡,直接使用 CPU 內建的顯示晶片即可(有些 CPU 無內顯晶片,則一定需要搭配顯示卡)。 要注意的是,如果不玩遊戲但需要做剪輯、繪圖處理用途,顯卡也一樣很重要! MB 主機板上述所有零件都會裝設在主機板上,主機板負責各零件間的傳輸與溝通,影響效能較小。 不過玩家們認為高階主機板所帶來的穩定性較佳,供電模組更為強力穩定,而供電又跟超頻穩定度息息相關,因此玩超頻的電腦玩家會選擇更高階的主機板。

amd電腦: AMD 為 USB 斷線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把 PCIe 4.0 功能關掉

如果您追求CP值的極大化,那麼就用AMD吧,同等級的產品AMD CP值會比較高一點。 第13代一樣是1700腳位,有支援DDR4或DDR5,支援最新700系列主機板,但也可以裝在上一代600系列主機板。 如果《SoftBlockPuzzle》有對應的PC版本,當然也是可以的。 但是透過雷電模擬器在電腦玩SoftBlockPuzzle, 能有更好的遊戲體驗。

多人買的機種可能配的比較剛好、在 CP 值、品牌之間取得一定的平衡,所以大家才愛買。 硬碟一定要配 SSD,速度真的跟傳統硬碟差很多,至於 SSD 要 M2 PCI 還是 SATA,這兩者使用上體驗其實沒太大差異。 但是讀寫數據上是 M2 PCIE 的 SSD 大勝 SATA 規格的大約 3~6 倍不等。 11400、10400 都有所謂 F 版,11400F、10400F,價格更加便宜! F 版意思為不帶內顯的 CPU,如果有確定要額外選購顯卡時,可購買 F 版,比較划算。

amd電腦: 【微星平臺】動如脫兔II GT-730 顯卡 AMD R3 四核心 文書 輕遊戲 電腦主機(R3-4100/B550/8G/512G/GT

這就已經超過一般使用者的範疇了,通常只有電腦 DIY 領域比較資深的玩家才會接觸超頻,不然超頻對於一般人來說不需要也用不到,一般使用者只是要好好的、穩穩的用個電腦,沒必要搞得那麼複雜。 答:文書需求,就是I3+8G+SSD就夠了,如果擔心8G 記憶體不夠,那就升級到16G。 文書機要搭有內顯的cpu,這樣你纔不用另外加獨顯,至於遊戲或繪圖機有沒有內顯其實沒差,因為通常會另外加獨顯。 本文的目的是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您瞭解CPU的專有名詞與如何選購一顆合適的CPU,不過有一些比較冷門的規格,例如伺服器用的CPU,我這邊就先跳過了,本文主要還是以常用的電腦組裝CPU為主。 然而近年來Intel在垂直整合模式下,晶片製程陷入卡關,從 2016 年開始Intel的 14 奈米開始延後推出,原因為晶片製程的微縮相當逼近物理極限。 而當時晶片製程已達 10 奈米,Intel的產品推出速度明顯放緩,因而產生市場空窗期給AMD發展的機會。

amd電腦: Furk.net BT代抓網站 邀請碼 需要的自行取用 2020 9月更新

由於相對於Intel,AMD對於CPU的倍頻鎖定限制較鬆,因此廣受許多超頻使用者的歡迎。 但也由於缺乏過熱保護,超頻過度的K7系列CPU有較高的燒毀風險,導致部分消費者對其穩定度的信心偏低。 AMD 還有一種技術,就是 Ryzen 系列其實都可以超頻,但後綴為 X 的代表有「XFR 自動超頻技術」,可以擁有更高的超頻幅度。 代表嵌入式處理器(Embedded),是工業用的主機才會用到,一般想買也買不到,這種通常是嵌入在主機板裡的,也無法單獨販賣,只有企業有特殊用途才會需要。 極致性能的處理器,是同世代裡性能最好,規格最頂尖的型號,後綴 X 算是比較特別的存在,一般人不會買到這種。

答:如果您追求效能,肯定是i7比I5快,但I7也比I5貴很多,所以還是要回到您的需求與預算上來看。 如果預算OK的話,那就直接組到I7吧,這是奇摩子的問題。 如果是一般的文書、上網、看影片,那麼隨便組一臺i3+8G記憶體+SSD,基本上就嚇嚇叫了,沒有什麼問題,速度包你滿意。 Ryzen 3000、4000、5000系列可搭所有AM4主機板,但必需先把BIOS更到最新,如果沒有更到最新可能會抓不到CPU。

而 i3 就算是低階等級,雖然比較便宜,但性能都反映在價格上,不過對於一般的文書處理、平常上上網那些都足以應付。 I5 則是最普遍的系列,中階效能,算是 CP 值較高的位階,也是一般人比較合適的等級,如果沒有特殊需求,i5 絕對是第一優先考量。 只是因為 Intel 稱霸 CPU 市場太久,已經累積的廣大擁護者,其實與其說是累積,不如說是長期習慣養成了用戶對 Intel 的市場既定印象,認為 CPU 就是 Intel 比較好、比較厲害,所以也就有了 Intel 比較穩的說法。 大家都知道 CPU 是電腦中最核心的零件,沒有 CPU 一臺電腦就無法運作,一臺電腦效能好不好的關鍵因素也是取決於 CPU。 答:很多時候不是你的電腦有問題,而是你的電腦效能不夠 (說明),但升級CPU的結果有可能跟你整臺換新差不多。 總之以遊戲機來說CPU裝到I5是一定要的,以3A大作來說,顯卡裝到GTX1660-6G是一定要的,主要還是看您的需求與預算。

amd電腦: 【微星平臺】動如脫兔IV GT-730 顯卡 AMD R3 四核心 文書 輕遊戲 電腦主機(R3-4100/B550/16G/256G/GT

外媒《DigitalTrends》分析,隨著 Nvidia 推出更高規格的筆電 GPU,Intel 未能端出相對應的高階 CPU,讓筆電品牌傾向選用 AMD,或說明 Intel 在製程技術落後的問題,將逐漸被放大。 以前自己組裝電腦的原因是因為「品牌套裝電腦」,同樣的規格比自己組裝貴了至少一半! 但現在其實如果你購買「原價屋」或是「欣亞」之類「電腦 DIY 出身」的店家幫你配好的整臺電腦,其實跟你零件分開買已經沒什麼價差。 主機板價差也是很大,對於沒有要超頻的玩家,選便宜到中價位的就好。 有些主機板會有內建 Wifi 和 藍牙功能(通常有 wifi 就有藍牙),可依需求選購。

amd電腦: WordPress 架站全攻略 網站從無到有 完整教學清單指南

每個後綴字母都代表不同的含意,用來分辨每顆 CPU 的功能,這個很重要,所以一定要看,因為這會影響到使用上很直接的關係。 上面講到系列決定性能的定位,但其實也不能完全看系列來決定一顆 CPU 的好壞,因為還有世代這個變數。 綜合來看,兩家都好,Intel 幾乎每年都會推出一代,世代汰換率很快,但這不影響我們使用,只是會有種「我不是才買沒多久嗎?怎麼已經變成舊世代的了?」的感覺。

2003年,AMD推出面向伺服器Opteron(皓龍)處理器,同年9月,推出第一款桌上型的64位元微處理器。 2000年,AMD在第一季度的銷售額首次超過10億美元,打破公司的銷售記錄,同年Fab amd電腦 30開始投入生產。 1987年,索尼公司合作生產CMOS晶片,4月向INTEL提起訴訟,這場官司持續5年,以AMD勝訴告終。

以 AMD 裏 CP 值最高的 3600 來說,我認為目前 CP 值比不過同樣 6 核心 12 緒的 10400、11400 ,主要原因為後者價格較低。 如果只是玩英雄聯盟、新楓之谷、RO 等網路遊戲,配置就不需太高,甚至內顯就可以執行。 但如果想玩 3A大作如:GTA5 amd電腦2025 或是注重流暢的 FPS 遊戲如:APEX、CS 等射擊遊戲,那就可以選購中等至高階的顯卡,會得到比較好的遊戲體驗。 也是要先看主機板是支援 DDR3 或 DDR4,但 DDR3 已經是舊時代產物,沒特別寫都是支援 DDR4! 選足夠大小即可,文書機 8 GB大小就挺夠用的、16 GB amd電腦 也不嫌多,如果電腦需做影像處理,暫存在記憶體處理的檔案就會很大可考慮裝到 32 GB。 如果你拉到 AMD 的部分,會發現沒什麼主機板支援性的標示,因為 AMD 較少換腳位,常常一個主機板可以用好幾代的 CPU,也因此很多玩家覺得 AMD 比起 Intel 對用戶更友善。

amd電腦: Intel CPU 型號怎麼看?

I7 在以前還沒有推出 i9 系列的時候是最強性能的代表,但在現在依然是高階性能的等級,也是很多玩家的首選。 答:I3與I5的價格差了快一倍,但對於文書上網用途來說,其實I3肯定就夠了,您組到I5不會比較快,為何? 也就是說I3已經可以百分百完成您的文書上網需求,您就算組到I5,其實也不會感覺比較快。

amd電腦: 微星 CUBI 5 12M 迷你小主機(i3/i5/i

AMD早期以自家的晶圓廠生產處理器,每間晶圓廠均以「FAB x」命名(x為數字,代表生產設施啟用與AMD創立的相隔年份),例如FAB 36是一座位於德國德勒斯登的AMD晶圓廠,於2005年開幕。 2009年,AMD與阿布達比的Advanced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mpany(ATIC)合組GlobalFoundries,接管德勒斯登的兩座晶圓廠。 現時AMD為無廠半導體公司,由GlobalFoundries接手生產處理器晶片,而併購ATi後,則繼續由TSMC代工生產圖形處理器。 由於原生四核心的設計複雜,加上電路設計Bug,導致AMD初期B2核心步進的Opteron(Barcelona)和Phenom(Agena)效能不彰,時脈提升困難。

POWER 電源供應器提供電腦電源,要選購多少瓦數的 POWER 要看你上述的零件規格而定,特別是顯示卡、同世代效能越高一定越耗電,就需要越大瓦特數的電源供應器! CASE 機殼就算沒機殼電腦一樣可以運作,但大多數人都會買一個機殼來裝這全部的零件,除了防塵外、也較容易置放與開關機,成為你印象中的 PC 模樣,可以挑一個喜歡、順眼的機殼。 鍵盤、滑鼠、LCD 螢幕除了上述組成桌機之外,記得要買鍵盤、滑鼠來操控電腦,以及一個可以顯示電腦畫面的螢幕。 螢幕的部分如果有預算,建議選購 2K、甚至 4K 解析度的螢幕,能得到更細緻的畫面顯示。 2003年時AMD搶先於Intel之前發表具有64位元的Athlon 64,可見AMD的技術已經與Intel相當,或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領先於Intel。 2005年4月22日,AMD發布Opteron處理器,領先於Intel率先發布擁有兩個處理器核心的x86中央處理器(當然還是遠遠落後於IBM於2001年發布的POWER4雙核處理器),隨後又推出面向主流消費市場的Athlon 64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