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掛載硬碟2025詳細懶人包!(小編貼心推薦)

這樣並非是完全不好,因為ext3分割區並沒有不同於ext2檔案系統,因此如ext3損毀要回到ext2檔案系統卻是非常的簡單。 另一個解決方法是設定 Linux 掛載 Windows 10 系統分割區時, 自動刪除 hiberfil.sys linux掛載硬碟 檔案, 這樣 Windows 只會在下一次開機慢一點 (跟 Windows 7 差不多)。 相比第一個方法的優點, 是下次在 Windows 10 關機時會再自動產生 hiberfil.sys 檔案, Linux 沒有掛載的情況下又可以用快速啟動。 由上述的圖示可以發現就是 /home 的設定有問題,因此管理員可以: 進入 /etc/fstab 暫時註解 /home 所在行或者是 自行找到正確的方案來解決。 因為本案例可以查詢到裝置設定錯誤,因此請修改正確的裝置名稱,然後透過 reboot 來重新開機。

情境模擬題二:由於我的系統原本分割的不夠好,我的用戶希望能夠獨立一個 filesystem 附掛在 /srv/myproject 目錄下。 那你該如何建立新的 filesystem ,並且讓這個 filesystem 每次開機都能夠自動的掛載到 /srv/myproject , 且該目錄是給 project 這個羣組共用的,其他人不可具有任何權限。 且該 filesystem 具有 1GB 的容量。 分割:先使用 gdisk 在你的磁碟中分割出一個分割槽給系統作為 swap 。 由於 Linux 的 gdisk 預設會將分割槽的 ID 設定為 Linux 的檔案系統,所以你可能還得要設定一下 system ID 就是了。 不過,這樣的檢查真的是很費時~因為要針對 metadata 區域與實際資料存放區來進行比對, 呵呵~得要搜尋整個 filesystem 呢~如果你的檔案系統有 100GB 以上,而且裡面的檔案數量又多時, 哇!

linux掛載硬碟: 本文章掛載硬碟是通用,因為作者是在 GCP 操作所以會多一個新增硬碟步驟

可用在類似網路檔案系統 無法讀取到的情況下;
-l :立刻卸載檔案系統,比 -f linux掛載硬碟 還強! 選項與參數:
-b :設定 block 的大小,有 1K, 2K, 4K 的容量,
-L :後面接這個裝置的標頭名稱。 稍微瞭解了檔案系統後,再來我們得要知道如何查詢整體檔案系統的總容量與每個目錄所佔用的容量囉! 此外,前兩章談到的檔案類型中尚未講的很清楚的連結檔 也會在這一小節當中介紹的。 在登錄區這個區域主要被用來紀錄檔案系統的變化,其實有點像是日誌區啦! 檔案的變化會在這裡紀錄下來,直到該變化完整的寫入到資料區後, 該筆紀錄才會被終結。

  • 常見的磁碟磁區有 512bytes 與 4K 容量,為了相容於所有的磁碟,因此在磁區的定義上面, 大多會使用所謂的邏輯區塊位址來處理。
  • ( 要看答案請將滑鼠移動到『答:』底下的空白處,按下左鍵圈選空白處即可察看 )情境模擬題一:復原本章的各例題練習,本章新增非常多 partition ,請將這些 partition 刪除,恢復到原本剛安裝好時的狀態。
  • 傳統的 BIOS 因開機時會先讀取硬碟 MBR 的 parititon 記錄,而受限 MBR 定圵的關係 partition 不能超過 2 TB 而逐漸不符合現代的需求。
  • 如果儲存磁碟區無法掛載或格式不正確、而您繼續下一步、則磁碟區和磁碟區上的任何資料都會被刪除。

操作硬碟分割、格式化及掛載是 Linux 的基本功,熟悉方式就是不斷的練習纔是不二法門,透過練習才能掌握這個必備的技術。 使用手動 mount 掛載雖然快速 ,不過每次開機都要重複執行 mount ,只要將內容寫至 /etc/fstab 就可以讓系統自動處理。 分割硬碟並不是物理上的分割,而是透過程式在磁區上標記要如何做分割,透過分割硬碟可以有效管理空間及創建 SWAP 分區以減緩記憶體空間不足的問題。 如果儲存節點使用的是RSM服務、則當節點服務重新啟動時、指令碼可能會停滯5分鐘。

linux掛載硬碟: 「lsusb」指令檢視 USB 裝置硬體資訊

這個程式將ext2檔案系統狀態輸出到標準的設備上。 它對於分析問題以及存取一般關於 檔案系統用法的資訊是有幫助的。 對於這情況有一點技巧,假如我們選擇了一個較大的區塊,則對於小的檔案而言會有一些磁 碟空間被浪費掉。

  • 我們約略來分析一下 EXT2 的 inode / block 與檔案大小的關係好了。
  • 所以檔案系統攸關檔案的處理能力,例如把 Linux 檔案系統內的檔案複製到 USB 隨身碟 (預設為 FAT32 檔案系統)會流失權限等資訊。
  • 且該 filesystem 具有 1GB 的容量。
  • 輸入結束的 cylinder,若是要用最大的容量,就直接按 Enter,若是要指定分割區的大小,就用 +size 的形式指定,例如指定為 100G 的大小就輸入 +100G 再按 Enter。
  • 此時我們知道當檔案系統將 block 格式化為 1K 大小時,能夠容納的最大檔案為 16GB,比較一下檔案系統限制表的結果可發現是一致的!
  • 關於掛載的一些特性我們在第二章稍微提過, 重點是:掛載點一定是目錄,該目錄為進入該檔案系統的入口。

如果檔案系統因為某些緣故 (例如最常見的停電) 而損毀時,系統會拿這個登錄區塊來進行檢驗,看看系統掛掉之前, 檔案系統正在運作些啥動作,藉以快速的修復檔案系統。 Tips 總之, xfs 的這個資料區的儲存區羣組 ,你就將它想成是 ext 家族的 block 羣組 就對了! 只是 inode 與 block 是動態產生,並非一開始於格式化就完成配置的。 較新的作業系統的檔案資料除了檔案實際內容外, 通常含有非常多的屬性,例如 Linux 作業系統的檔案權限與檔案屬性(擁有者、羣組、時間參數等)。 」指令為「list block device」縮寫,可以檢視 Linux 系統下所有儲存裝置及磁碟分割資訊。 若是在光碟機裡放一張DVD,光碟片的檔案也會被掛載到「/media/光碟片標籤/」這個地方。

linux掛載硬碟: 目前趨勢

而〝tmpfs〞(/dev/shm)並不是真正的硬碟,而是有點類似 RAM Disk(用記憶體虛擬的硬碟),大部份的Linux 發行版皆會預設有一〝tmpfs〞。 由於是 RAM linux掛載硬碟 模擬的故速度快如電,如果有某個檔案很大讀寫很慢時可複製到〝/dev/shm〞下來操作。 但記得處理完要複製到實體的硬碟因〝/dev/shm〞內的檔案如露亦如電,重開機後就會揮發掉。

linux掛載硬碟: 開機自動掛載

在Linux的資料結構底下,有一個與Windows很類似的「捷徑」功能! 我們可以透過 mount 這個指令來設定我們要將某個資料夾掛載到另外一個資料夾底下,就相當於是一個捷徑的功能。 更多的時後是當我們掛載了新的硬碟或是新的共享資料夾時,我們可以將原本很深入的路徑透過 mount 的方式將他掛載到一個我們更容易使用的路徑上。 有一些服務會將某些功能限定在一定的路徑之下,這個時候我們也可以透過 mount 這個指令將存放於其他地方的目錄掛載到這些限定的區域之中,來達到想要的特定目的。

linux掛載硬碟: 程式扎記

Block 是 ext2 真正存放檔案內容的地方,block 的大小可以是 1k 、2k、4k、8k 其大小是格式化時決定的,中間不能再變更,如一個檔案超過 block 的大小就用好幾個 block 來儲存。 Ext2 檔案系統記錄的檔案主要由〝inode〞和〝block〞組成, inode linux掛載硬碟 記錄檔案內容外的其他資料, block 纔是真正的記錄檔案的內容,功能各如下。 Linux 的檔案系統還不錯用,特別是 xfs 與 btrfs 都有些不錯的特性。 我一直想把自己的大容量外接式硬碟格式化成 btrfs 之類的東西,然後爽用 snapshot 與 compress 等檔案系統功能。

linux掛載硬碟: 2 檔案系統的簡單操作

主要有 /sbin、/bin、/dev、/lib、/etc (上圖綠色的目錄)等存放開機必要的檔案。 原因為開機過程中會先掛載根目錄,所以這些開機必要的目錄和檔案一定要在根目錄。 當我們讀寫一個檔案到,不用去管檔案到底是存在硬碟的那個磁區和磁軌或磁柱,也不用管檔案存取在何種媒體如硬碟/USB Flash drive/CD-ROM 等,因檔案系統幫我們在背後處理好了。 這個指令的功能其實很廣泛啦~上面鳥哥僅列出很簡單的一些參數而已,更多的用法請自行參考 man tune2fs 。 不過,螢幕並不能告訴你『 按鈕其實不是按下 enter』的結果, 如上所示,同學拼命的按下 mkfs 之後,卻沒有辦法得到底下出現的眾多指令,就開始舉手…老師! 所以簡單的說:hard link 只是在某個目錄下新增一筆檔名連結到某 inode linux掛載硬碟2025 號碼的關連記錄而已。

linux掛載硬碟: 2: 磁碟分割

但是,我們可在建帳號時指定這個uid linux掛載硬碟2025 的數字,比如從 1050 開始….另一臺建帳號也從1050開始,這樣就沒問題。 硬碟拿到兩臺電腦上都有 1050 的帳號,權限都一樣。 不過有個問題,Linux 的檔案系統中會紀錄檔案與資料夾權限。 因此當我在電腦A用a帳戶,將檔案成功複製到外接硬碟後,再將硬碟拿到電腦B用b帳戶插上使用,就會發生一些檔案存取權限方面的問題,比方說不能刪檔案等等。

linux掛載硬碟: Linux 硬碟無法掛載

〝mklable〞是建立不同的硬碟分割表(如 MBR 或 GPT 等),〝mklabel〞 用法為後面接支援的分割表,如下。 傳統的 BIOS 因開機時會先讀取硬碟 MBR 的 parititon 記錄,而受限 MBR 定圵的關係 partition 不能超過 2 TB 而逐漸不符合現代的需求。 延伸分割因只是指標不能直接拿來用,要再分割為 Logical Partition 才能使用,而所分割的 Logical Partition 數字是由 5 開始。 延伸分割規劃的硬碟分割表只是指標不能直接拿來用,而是用其地址找到的額外規劃的硬碟分割表,此額外規劃的硬碟分割表所分割的磁碟叫〝邏輯分割〞。 有一好就沒兩好因 block 愈大可能愈浪費硬碟空間,因 block 是放資料的最小單位,填不滿就浪費掉了,例如 block 設 4K 但只寫入 1K 的資料剩下的 3 K 是不能利用的。 Tips 其實鳥哥有幾組虛擬電腦教室伺服器系統,裡面跑的確實是 EXT4 檔案系統,老實說,並不覺得比 xfs 慢!

在 Linux 作業系統中,若是我們想要使用 USB 隨身碟儲存資料,那麼我們想必就需要將 USB 裝置插上主機的 USB 接口,並且打開我們的資料夾,然後點擊系統所偵測到的 USB 裝置,並順利打開 USB 裝置的資料夾。 指令式操作就是把交談式會做的步驟一氣呵成的輸入,在 shell script 腳本是很常見來使用的方式,選擇 vdc 設備並以 GPT 格式為分割,並切割出約末 150 Mib 空間。 如果儲存磁碟區未通過XFS檔案系統一致性檢查或無法掛載、請仔細檢閱輸出中的錯誤訊息。 您必須瞭解執行的影響 sn-recovery-postinstall.sh 在這些磁碟區上執行指令碼。 /dev/sde 通過XFS檔案系統一致性檢查、並具有有效的Volume結構;不過、volID檔案中的LDR節點ID與此儲存節點( configured LDR noid 顯示於頂端)。 /dev/sdb 通過XFS檔案系統一致性檢查並具有有效的磁碟區結構、因此已成功重新掛載。

linux掛載硬碟: One thought on “ fstab – 自動掛載磁碟 (etc/fstab)”

系統真忙碌~而且在對 Internet 提供服務的伺服器主機上面, 這樣的檢查真的會造成主機復原時間的拉長~真是麻煩~這也就造成後來所謂日誌式檔案系統的興起了。 系統讀取檔案時需要先找到 inode,並分析 inode 所記錄的權限與使用者是否符合,若符合纔能夠開始實際讀取 block 的內容。 」中可檢視作業系統版本、Linux Kernel 版本、CPU 相關資訊、記憶體資訊、硬碟、顯示器與顯示卡資訊、音效卡、電池、PCI 介面資訊、USB 介面裝置資訊、輸入輸出裝置、印表機、網路卡及網路配置及效能檢測等相關硬體資訊。 格式化硬碟只要做一次就好,format 完,先手動掛載一次,看看有沒有什麼問題。 若沒問題,再使用下面介紹的永久掛載方式,以使每次開機自動掛成某個資料夾(本文以 /home2 為例)。

linux掛載硬碟: 檢視硬體資訊指令教學

Volume Group, VG, 捲軸羣組:將許多的 PV 整合成為一個捲軸羣組 ,這就是所謂的最大的主要大磁碟。 讀者應該知道磁碟的最小儲存單位為 sector,目前主流 sector 為 512bytes 或 4K。 而 LVM 也有最小儲存單位, 那就是 Physical Extent ,所有的資料都是透過 PE 在 VG 當中進行交換的。 在前面建立完分割槽後有一步是要對分割槽進行格式化,其實在Windows系統中也是一樣,在建立好一個分割槽後也需要將分割槽格式化,只有格式化成具體的檔案型別才能使用。 摘要: 在Linux系統中所有的裝置都會以檔案的形式儲存。 裝置一般儲存在/dev目錄下面,以sda、sda1、sda2 …,sdb、sdb1…,hda,hdb。

已經安裝好的系統安裝新硬碟,便需要手動設定,以下記錄在 Linux 加裝新硬碟的方法,並以 CentOS 7 作為安裝環境,及將新硬碟安裝連接好。 最近在練習 quota 用來配置每一個使用者的目錄用量, quota 是以分割區為單位,發現自己連硬碟掛載都不太熟悉,可以是平常都用遠端機器的緣故,較少掛載經驗,此篇文章記錄一下掛載過程。 輸入結束的 cylinder,若是要用最大的容量,就直接按 Enter,若是要指定分割區的大小,就用 +size 的形式指定,例如指定為 100G 的大小就輸入 +100G 再按 Enter。 在工作階段結束以後,我們最好再另外使用 “unmount” 指令完成『卸載』的動作,這樣對 USB 裝置也比較好。 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在路徑 “/mnt/usb/” 底下看到我們 USB 裝置的內容了! 但這不是唯一的作法,今天我就遇到了一個這樣的問題:我的 USB 隨身碟已經裝在電腦上了,但是我在平常 USB 裝置掛載的 “/media/” 路徑底下沒有找到這個裝置。

linux掛載硬碟: 磁碟檢驗

Reiser檔案系統: 依照Hans Reiser的名字而取。 Reiser是眾所皆知的一種新式快速記錄硬碟內容的檔案系統,它曾經被廣泛的使用超過一年,且這個檔案系統被推薦安裝在 SuSE7.1版及7.2版上。 在此,我們可以設定在兩個檔案系統檢查間之最大 掛載總數、容量標記、錯誤行為、變更保留的資訊和許多其他參數。

可執行/不可執行限制在此檔案系統內是否可以進行『執行』的工作? 如果是純粹用來儲存資料的目錄, 那麼可以設定為 noexec 會比較安全。 不過,這個參數也不能隨便使用,因為你不知道該目錄下是否預設會有執行檔。 執行前、請勿在恢復期間重新開機儲存節點 sn-recovery-postinstall.sh (請參閱的步驟 安裝後指令碼)重新格式化故障的儲存磁碟區並還原物件中繼資料。 重新啟動儲存節點 sn-recovery-postinstall.sh 完成會導致嘗試啟動服務時發生錯誤、並導致StorageGRID 不支援的應用裝置節點離開維護模式。

每當首次啟動RSM服務時、預期會有5分鐘的延遲時間。 修復或更換所有無法掛載的裝置之後、請執行 sn-remount-volumes 再次執行指令碼、確認所有可重新掛載的儲存磁碟區均已重新掛載。 重新格式化所有的儲存磁碟區 sn-remount-volumes 指令碼無法掛載或被發現格式不正確。 如果有多個儲存節點離線、或是此網格中的儲存節點在過去15天內已重建、請聯絡技術支援部門。 請勿執行 sn-recovery-postinstall.sh 指令碼:在兩個或多個儲存節點上重建Cassandra、彼此之間的時間不超過15天、可能會導致資料遺失。 5.輸入結束的 cylinder,若是要用最大的容量,就直接按 Enter,若是要指定分割區的大小,就用 +size 的形式指定,例如指定為 100G 的大小就輸入 +100G 再按 Enter。

同樣的,如果你刪除某些檔案時,那麼那些檔案原本佔用的 block 號碼就得要釋放出來, 此時在 block bitmap 當中相對應到該 block 號碼的標誌就得要修改成為『未使用中』囉! 」指令為「list cpu」縮寫,可以檢視目前電腦的 CPU(中央處理器) 硬體資訊,包含 CPU 型號、製造商、時脈、核心數、線呈數、L1 快取、L2 快取等相關資訊。 您好,我是原文作者,這是一篇老舊的 Ubuntu 教學文(如沒有記錯,系統是 Ubuntu 11.04),使用平臺與作業系統在這幾年間已有不小進步,當初的 15 GB linux掛載硬碟2025 只是一個參考的數值,無法適用於現今的系統。

linux掛載硬碟: 第七章、Linux 磁碟與檔案系統管理

第二行:掛載 /dev/cdrom 到 /mnt/cdrom 。 這邊前面使用的參數 -t 代表的是 types的意思(亦可使用 –types),而 iso9660 就是指定使用光碟機的檔案系統形式來進行讀取。 以 Widnows 來說硬碟格式化後會自動掛載馬上可使用,但 Unix/Linux 可能要手動的操作來掛載才能使用(視 Linux 發行版而定)。 Ext3 為 ext2 的改良,主要加入〝日誌〞功能而成為〝日誌檔案系統〞 ,日誌檔案系統原理為某檔案的改變都會在日誌上記錄。 如檔案寫入期間斷電或檔案損壞時可根據日誌上的記錄來增加檔案自動修復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