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腳踏有點震,轉波要大力一點,但整體表現仍然是優異的。 頂級配件- 編織形鋼管車架比鋁合金雙翼樑式設計的車架更輕巧。 高剛性之餘更有適量柔韌度,使車輛在高速入彎時的穩定度提高,不會有死硬的感覺。 RC8的另一項指定動作是Brembo掣動系統,頭碟320mm大碟,放射式對四卡鉗配合19mm直泵 ,效果好得令人無話可說。 WP全功能調較頭尾避震和中置釘把隨車送上。
- 八道阻擋耀光增強對比的遮光環內建於鏡筒內,而主鏡遮光管內壁也具有遮光環,能再提升對比以利獲得深空影像的黑暗背景。
- 起初我不知道,所以用力「過度」而令轉向過多。
- 處處流露尊貴 – RC8 R的波箱經過改良,提升轉波的順滑程度。
- 易用,好用,慳力,舒適,好力,好彎,好收,靚仔。
- 儀表有着科幻的設計,多功能顯示屏一目瞭然。
- 重出江湖第一臺電單車是上一款Z1000,車很好,但和朋友跑山路時感受到街車始終不敵真正跑車。
雖然是超過一公升的oversize V2跑車,但我相信大部份騎士都有能力駕馭它。 RC8的整體表現,介乎在跑車和巡航跑車之間。 rc8 如果要為RC8打分數的話,我會給打一個A+。 易用,好用,慳力,舒適,好力,好彎,好收,靚仔。
rc8: THE FORGOTTEN MASTERPIECE: THE RISE & FALL OF KTM’S RC8 SPORTSBIKE – PART 1
說到RC8 R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前身KTM RC8。 隨後,在2008年,KTM RC8高調上市。
- RC8的另一項指定動作是Brembo掣動系統,頭碟320mm大碟,放射式對四卡鉗配合19mm直泵 ,效果好得令人無話可說。
- 於是廠方便推出了RC8R這個賽車化型號,來滿足那些速度狂。
- 子斌說特快空運的費用也很合理,可以早一日拿車,這份空運費用絕對值得俾。
- 頂級配件- 編織形鋼管車架比鋁合金雙翼樑式設計的車架更輕巧。
- KTM的研發部高層在一個訪問中指出,RC8的設計方向是針對道路上的運動化騎行爲主,而不是純爲賽道而生的。
- 雖然腳踏有點震,轉波要大力一點,但整體表現仍然是優異的。
原本想買另一款意大利街車,但因交貨期一再延誤,令到子斌非常苦惱。 八道阻擋耀光增強對比的遮光環內建於鏡筒內,而主鏡遮光管內壁也具有遮光環,能再提升對比以利獲得深空影像的黑暗背景。 追求再大一點的馬力 -除了擴缸和增加壓縮比之外,還有全新凸輪軸和點火時間的配合,令RC8R升級後的得益,主力都集中放在馬力而不是扭力。
rc8: KTM 1190 RC8誕生之路
Sport頭避震主要是應付急煞的俯衝力度。 RC8設置了坐高調較器,可以把坐高調較成Low。 rc82025 但當你習慣了1190那龐大進取的馬力輸出、想要把圈速縮短時,便可以再次調高坐高設定為High,把前傾角度縮小。
事實上我騎在RC8R在西班牙阿爾梅里亞賽車場上所做出的極速是超越240km/h,CBR1000RR是260 km/h,ZX-10R是270km/h。 我能提供的解釋是,Kawasaki ZX-10R的Ram-air效果實在做得出色,在尾段的確能為風盒增壓而爆出額外的12匹馬力,進一步拉開了差距。 這具全新設計的RC8 DOHC引擎,103mm缸徑 x 69mm行程,總容積為1,148c.c.,活塞行程頗長,是一臺較為著重扭力輸出的引擎。
rc8: GSO MICROTECH RC8 純正碳纖RC望遠鏡 尖端科技,臺灣製造
留意RC8R的WP轉向釘把,慢車時的油壓阻力不受鬆緊調較的影響。 只有當把手急速擺動時,釘把才會發揮油壓作用。 原來子斌放低超過十年,最近才重拾電單車樂趣。 重出江湖第一臺電單車是上一款Z1000,車很好,但和朋友跑山路時感受到街車始終不敵真正跑車。
rc8: KTM 1190 RC8
但只有車主才知道,RC8R更是一臺操控輕鬆的高性能玩具。 rc82025 rc8 坐姿方面,RC8R外表雖然最偏激,但其實最舒服。 騎在RC8R身上,感覺上和巡航跑車差不多。 如果把RC8R作為道路上使用的跑車,它的劃時代外型、舒適性和彎向性能,再加上KTM品牌效應,都是令人自豪的階級之選。 處處流露尊貴 – RC8 R的波箱經過改良,提升轉波的順滑程度。 還有提升了30%工作效率的散熱水泵、和重新設計的死氣喉隔熱措施,減低車主受到熱氣打擾的程度。
rc8: Responses to THE FORGOTTEN MASTERPIECE: THE RISE & FALL OF KTM’S RC8 SPORTSBIKE – PART 1
車身線條較爲硬朗,油缸用上多邊形的線條,延續了KTM的肌肉感。 rc8 儀表有着科幻的設計,多功能顯示屏一目瞭然。 爲保持這個窄身的感覺,車身燈組的設計也採用了直線發展。
rc8: KTM 1190 RC8車型介紹
相反,RC8的馬力雖然強,但不會太牛,出彎開油反而更暢快,顧慮較少。 RC8只比日本跑車多花三萬元,便可站在另一層次上,這筆交易絕對化算。 RC8的引擎表現非常成熟,線性十足,power band又寬闊,實在令人感到意外。 最佳的轉波時機,約在轉波提示燈亮起前的500rpm。 強化配套 – 新車的波箱設計經過改良,改善了轉波反應和暢順程度。
rc8: Responses to THE FORGOTTEN MASTERPIECE: THE RISE & FALL OF KTM’S RC8 SPORTSBIKE – PART 1
鏡筒以輕量、高強度且低熱膨脹係數的強化編織碳纖製成。 能大幅減少鏡筒因溫度變化產生形變所造成的影像焦點偏移,銜接在鑄造後經CNC車削的前後鋁體結構。 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不但降低了重量;且與鋁管相比,在強度或剛性上並沒有損失。 不過RC8R售價接近港幣二十二萬,而且所有R車主都馬上為愛駒進行改裝,多花五至八萬元視為必然閒事。
rc8: THE FORGOTTEN MASTERPIECE: THE RISE & FALL OF KTM’S RC8 SPORTSBIKE – PART 1
RC8R採用的是一臺水冷75度V2引擎,跟RC8的最大分別其實也在於引擎。 RC8的排量是1148cc,而R版則是1195cc的。 rc8 雖然排量大了,但R版的車重卻比普通版輕2kg。 而且RC8R的最大馬力,也較普通版多出十多匹。 不過由於衝程不變而加大了缸徑的關係,峯值馬力也要在10000rpm推後多250rpm纔到手。
rc8: KTM 1190 RC8誕生之路
拖曳距也輕微加長,令新車在直路表現更穩定。 頭尾WP避震都有高低速獨立調校,隨車更隨送兩種油門選擇,分別是正常行街用的油門把手,和競賽用的大扭油把手。 以同一角度扭動把手,競賽級的大扭油把手會有較大的油門反應,以減少開油所需時間。 但如果放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油門反應會變得過敏和較難作出細緻操控。
rc8: GSO MICROTECH RC8 純正碳纖RC望遠鏡 尖端科技,臺灣製造
爲保持低矮的車身重心,RC8採用了底置式尾喉。 除了可以將重量放到較低位置,在過彎時重心的擺幅也會較少。 尾燈的設計也以纖巧爲主,直排而上的尾燈採用了六對LED,感覺上殺氣騰騰。
rc8: KTM 1190 RC8車型介紹
行街為主的話,RC8 R可以調高把手,讓你開得更舒服。 在香港的名勝山林之間,子斌和 iBike攝製隊一起以彎道沐滌身心,用速度為個人充電。 趁此機會,我們一起比較了RC8和RC8R兩者的駕駛分別。 後避震還有28段壓縮及回彈調校,還可以高低速獨立設定。 輪圈屬Marchesini鍛造款式,原廠配上的是倍耐力 Diablo Supercorsa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