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的效果與運動所消耗的能量有關,為此,減肥運動的一大特色,即是能持續夠長的時間,而與運動持續時間有關的是運動強度的條件。 一般人絕不可能進行運動強度很高的運動太久的時間,何況是肥胖者。 所以,較好的減肥運動應該是那些肥胖者可以用合理舒適的強度去實施,並視自己的需要持續適當時間的運動。
但是職場的健康促進計畫是否能夠增加員工身體活動量或體適能? 健康體適能 這是值得探討的議題,本文介紹最近一篇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報告來回應相關議題,並由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和結果幾個層面加以敘述 (Prieske, et al., 2019)。 1.工作生產力: 評量是否減少請假天數和生病上班天數、或增加工作表現等。 2.健康照護費用:評估員工看病天數、醫療費用支付、健康服務品質等。 3.健康改善狀況:評量是否減少疾病和失能、減少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提升體適能和健康行為。
健康體適能: 參、 有效的職場健康促進計畫
羅元婷、羅慶微、林金定、呂學琳、朱明若、林雅雯、賴朝英、徐尚為、陳宏一 。 職場工作環境與醫院員工健康狀況之研究。 肌肉強化鍛練即是使肌肉超負荷訓練。 如果肌肉強化鍛練涉及中等到高強度,並且對身體的主要肌肉羣起作用,如腿部、臀部、背部、胸部、腹部、肩部和手臂,則可以視為肌肉強化鍛練。 阻力訓練(包括重量訓練)是肌肉強化鍛練訓練眾所周知的例子,它可以使用FITT框架來規定。
- 衰弱是指身體處在虛弱狀態,它與高齡、疾病和身體功能 等因素有關,年紀越大,身體虛弱的盛行率越大,如沒有加以注意和改善,虛弱情況將繼續惡化, 遇到內外在的壓力或挑戰情況時,就較容易發生跌倒、失能、臥牀、住院甚至死亡的情形。
- 身體活動包含從事家務、職業、休閒和通勤等。
- 在投入心肺耐力運動前,應有詳細的健康檢查。
- 在現今便利生活中,因為靜態工作、靜態娛樂和靜態通勤的時間大增,除非有固定熱忱從事體育活動,否則鮮少在你我生活中被提及(尤其在職場不被重視)。
- 肌力與肌耐力的訓練可以使肌肉纖維變粗,除了增加本身所能發出的力量外,也增強肌肉的耐久能力。
- 心肺耐力是指肺臟和心臟從空氣中攜帶氧氣並將氧氣輸送到組織細胞加以使用的能力,也就是身體氧氣供輸系統的能力。
- 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的定義,可視為身體適應生活、運動與環境(例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綜合能力。
肥胖不但影響儀態、破壞自信,笨拙的身軀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而且肥胖經常是引發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痛風和下背痛等疾病的殺手。 過去以體重做為肥胖的測定標準,較不客觀。 因為很多人誤認,減肥就是減重,其實這是錯誤的。 體脂肪測定是比體重更為精確、客觀的健康指標,當人體脂肪百分比過量時,謂之肥胖較為科學。
健康體適能: 什麼是「健康體能」?告訴你健康體能的重要性!
當參與者可以舒適地達到規定reps數的「上限」時(通常是12~15 reps),則可以增加訓練負載(約5%)。 利用較重的負載與較少的Reps數可以強化肌肉力量,而較輕的負載與較高的Reps數則可以用來增強肌肉耐力。 利用允許8至15 Reps數的負載,則通常有助於同時改善肌肉力量和耐力,如圖2所示。
- 有氧鍛練所需要的技巧很少,並且可以輕鬆修改以適應個人的身體適能水準。
- 何玉秀 主編出版全國研究生教材《健康體適能》和參編《高級運動生理學》 、《運動生理學導論》以及本科主幹課程等20餘本教材及專業著作。
- 如作五十個伏地挺身,大概只消耗很少能量,可是卻感覺得非常喫力。
- 全球不管是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幾乎每個政府都花九牛二虎之力在跟日益嚴重的慢性病問題對抗。
前虛弱 :指5個項目中有1或2個項目沒達到標準。 5.三分鐘臺階測試(適用於35歲以上人羣,35歲以下人羣採用男1500米,女800米跑步):測定心肺功能或有氧適能。 健康體適能 1.身體成分:即人體內各種組成成分的百分比,身體成分保持在一個正常百分比範圍對預防某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有重要意義。 全球不管是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幾乎每個政府都花九牛二虎之力在跟日益嚴重的慢性病問題對抗。 根據美國疾病管理局的報告,美國每年2.7兆美元的醫療保健支出中,有86%歸因於慢性疾病,包含心臟病、中風、癌症、第2類型糖尿病、肥胖症和關節炎等疾病。
健康體適能: 高齡者有氧運動健…
運動訓練組和動態遊戲組的參與者接受12週,每週三天,每天一小時,共36次的訓練,並於身體活動介入前後接受虛弱指標或身體功能的測驗或評量。 運動訓練組的介入訓練內容與方法依據美國運動醫學會 的指導原則設計,每次一小時的運動包括阻力運動、有氧運動和平衡運動各20分鐘。 動態遊戲組利用電腦動態遊戲系統 ,在電腦銀幕上引導高齡者移動身體或運動,內容包括太極拳20分、有氧運動與阻力運動20分鐘和平衡運動20分鐘。 結果兩個訓練組於訓練後皆顯著改善虛弱狀態 和虛弱表現指標,但兩個訓練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健康體適能: 運動生活化、樂齡健康促進
因此良好的體適能通常需要通過正確的均衡營養、運動、飲食管理,以及足夠的睡眠和休息纔能夠獲得。 健康體適能 有氧鍛練的進展是指隨著身體適應特定活動模式而增加活動量或鍛練的強度、持續時間、頻率的過程。 通常,全身性的運動如果運動強度合適的話,比較不會因運動出現明顯的局部疲勞,如此,運動纔可能持續得夠久(至少30~60分鐘為理想),消耗身體較多的能量。 此外,身體脂肪不可局部改變,亦即重點減肥(Spot Reducing)的理論不成立,肥胖者更沒有理由為減肥而實施局部性的運動。
健康體適能: 國民體適能檢測之實施方法:
注意氣候條件,心臟病患者避免在寒冷的氣候下運動,夏季裡,運動時間宜安排在早晨或下午,避免流汗過多而脫水或中暑。 健康體適能 由於跑步時腳與地面的撞擊力較大。 因此膝蓋或腳踝受力處應特別謹慎,肥胖者或下背痛患者最好避免跑步,改採其他有氧運動。
健康體適能: 檢測方法
6.健康評估與追蹤:機構辦理健康促進活動,需定期辦理員工的健康評估和體適能檢測,同時要有後續的追蹤輔導。 體適能檢測數據的回饋 (含個人前後期及與羣組之比較分析),配合相關獎勵機制,可增強員工持續參與活動的動機。 7.承上,體適能檢測的方法及數據的正確性及可用性,顯得格外重要。 教育部體育署正委託工研院開發與推動數位體適能檢測和評量系統,可以利用資訊科技來協助檢測、評估、追蹤,所測得之資料並可上傳雲端進行大數據分析,未來資料可和全民健保、私人健康保險等系統連結,作更廣泛之應用。
健康體適能: 運動
體適能良好的人能勝任日常工作,有餘力享受休閒娛樂生活,又可以應付突發的緊急情況的身體能力。 肌肉或肌羣的最大力量,後者為肌肉或肌羣能重複活動的次數。 良好的肌力和肌耐力對促進健康、預防傷害與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幫助,而增進肌力與肌耐力的訓練就是一般我們熟知的重量訓練。 本署委託學術單位調查的資料,已彙整製成七項健康體能測量值的等級評估參考標準,提供給30-50歲民眾參考使用。 第三:體適能運動是以鼓勵參與的方式,及為自己設立適切的目標,以「恆心」來進行自我挑戰。
健康體適能: 課程查詢
過去有關運動訓練或規律身體活動改善老年人虛弱症的研究並不多,茲將幾篇最近相關研究或文獻的結果和益處敘述如下。 身體活動介入受職業類別影響,白領工作人員的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有顯著進步 (效應值中等, 0.60)。 身體活動介入受年齡影響,年輕的員工 (小於 45 歲) 的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有顯著進步 (效應值中等, 0.71)。 國民健康署建議職場依啟動、整合、需求評估、優先順序、計畫、執行、評價及改善等八大步驟推動,並作滾動式檢討、改善,每個步驟的重點如下。
所以說,以現代體育科學理論,作為鍛煉活動的依據,可培養適當的體適能水平,優化生活,達至健康人生。 肌力表示肌肉一次所產生的最大力量;肌耐力則是肌肉承受某種適當的負荷後運動次數的多寡或持續運動時間的長短。 另外肌力為高齡者對於生活獨立性貢獻非常大,因為如果老年人有良好的肌力,日常活動都可以自己順利完成,肌力訓練亦可延緩因老化造成的肌力衰退。 有良好的肌力尚能降低傷害或跌倒的風險,亦能增加骨密度。 運動應依個人的身體狀況,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訂立個人合理的運動目標,每次記錄,勿擔心運動量太輕或進步太慢。 主要運動的方式,以耐力型運動為佳,如:快速步行、跑步、騎腳踏車、游泳、跳繩,有氧舞蹈….等。
健康體適能: 運動行為改變法理論與策略的新思維
伸展練習能有效提高柔軟度與靈活度,使人們更容易進行需要更大彈性的活動。 因此,伸展練習是鍛練計劃的一個重要的部分。 表7 列出了伸展鍛練的基本類型。 阻力鍛練的劑量是由所進行鍛練的頻率、強度和量來決定。 保健服務提供者應該能夠為患者開具阻力鍛練時所指定的劑量和類型。
目前臺灣已有部分縣市衛生局開始推動,如彰化縣衛生局在衛生所推動的「不老健身坊」,鼓勵社區高齡者到衛生所運動。 期盼這些預防衰弱的相關計畫,能夠融入有效的策略與方法,改善高齡者的虛弱症狀,造福民眾。 許多人對於虛弱者運動保健的知能瞭解不多,而失去運動動機或低估身體活動的重要性。 可利用社會資源來幫助虛弱者瞭解運動保健知能。 網路有許多國內外很好的高齡者運動指導影片,包括有氧運動 (如走路)、阻力運動、平衡運動或伸展操等,有站著也有坐著的運動方式,考量高齡者的狀況,可選擇較為簡單和緩和的運動方式。
健康體適能: 職場員工健康促進和體適能推廣策略
最新最完整的運動健身資訊,World Gym Taiwan 團隊,用心打造! 所有你想知道的內容,包含:運動教學、瘦身方法、食物營養、減肥迷思、健康資訊、烹飪食物。。。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想知道的資訊,也別忘了訂閱文章,讓我們用運動健身,開始對話。 肌力與肌耐力,其實還是有所不同的唷,肌力指的是對抗某種阻力時所發出力量,一般而言,是指肌肉在一次收縮時所能產生的最大力量;而肌耐力是指,肌肉維持使用某種肌力時,能持續用力的時間或反覆次數。 心肺耐力,是指心臟跟肺,從空氣中攜帶氧氣,並將氧氣運送到細胞加以使用的能力;而心肺耐力不好,不僅在日常生活容易感到喘,也因為送氧能力不足,腦部的攝氧量較差,容易在工作或是唸書時,注意力下降,腦袋也會比較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