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苯胺爲原料,與甲醛反應,在酸性溶液中縮合,用鹼中和,然後蒸餾,可製得二氨基二苯甲烷,然後與碳酰氯反應可製得,再精餾精製。 mdi2025 反應物隨後進入有機物/溶液分離器,分出絕大部分H2SO4催化劑循環使用。 苯胺先與一氧化碳,乙醇和氧氣反應生成苯胺基甲酸乙酯(EPC)。
- 採用的催化劑爲新羰基化物,反應液快速排出送往下部的轉鼓。
- 過量的一氧化碳和副產二氧化碳送往攪拌反應器內促進溶液和有機物混合,反應採用電感應線圈加熱,在甲醛液/硫酸層和EPC/有機層界面反應,控制反應溫度75℃,在常壓下生成中間產物MDV/PMDV。
- 據報道,德國BASF公司在比利時和美國建有氨基甲酸酯法的工業生產裝置。
- 光氣化法是目前國內外普遍採用的工業生產方法,但缺點是需使用劇毒的光氣,且反應過程中生成氯化氫,對設備腐蝕嚴重,而且純MDI的收率和質量也較低。
- 從整個反應來看,今後的主導方向是催化羰基合成氨基甲酸酯後再熱解成MDI。
作爲合成聚氨酯材料的主要原料一異氰酸酯,於20世紀30年代末,由德國化學家o. mdi2025 Bayer及其同事首次開發出二異氰酸酯的合成方法及加工工藝。 反應混合物中包含未反應的EPC、MCV/PMDV、有機溶劑和反應中間體、從有機/溶液分離器流出物與液體催休劑,進入第二濃縮反應器內於75℃和在常壓下用大約20min時間轉換成MDV/PMDV。 MDI的價格略低一些, 且毒性比TDI低,但是在生產泡沫時密度比TDI體系大,MDI形成的聚氨酯產品的模塑性相對較好。
mdi: MDI其他
然後EPC與甲醛液進行濃縮生成雙核甲撐二苯二氨基甲酸乙酯(MDV),產物再經熱解生成MDI及乙醇,再循環進行羰基化反應。 光氣化法是目前國內外普遍採用的工業生產方法,但缺點是需使用劇毒的光氣,且反應過程中生成氯化氫,對設備腐蝕嚴重,而且純MDI的收率和質量也較低。 mdi MDI是由異氰酸酯與多元醇及其配合助劑合成的聚氨酯材料,以其優異的性能、繁多的品種、廣闊的用途,在衆多的合成材料中獨樹一幟,成爲當今發展速度最快的材料之一。
- MDI是由異氰酸酯與多元醇及其配合助劑合成的聚氨酯材料,以其優異的性能、繁多的品種、廣闊的用途,在衆多的合成材料中獨樹一幟,成爲當今發展速度最快的材料之一。
- 反應混合物中包含未反應的EPC、MCV/PMDV、有機溶劑和反應中間體、從有機/溶液分離器流出物與液體催休劑,進入第二濃縮反應器內於75℃和在常壓下用大約20min時間轉換成MDV/PMDV。
- 氨基甲酸酯法是將苯胺與氨基甲酸酯先製成苯胺基甲酸酯,再與硝基苯在硫酸存在下生成MDI的混合物,再經蒸餾得成品。
- 底部產物送往MDI萃取塔,分出MDI和副產物聚異氰酸酯。
- 生成的MDV/PMDV經提純進入降解器內,在惰性溶劑存在下,控制反應溼度250℃,壓力20Pa,滯留時間1h,連續通入氮氣,從反應器中脫除過量甲醇。
MDI是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純MDI)、含有一定比例純MDI與多苯基多亞甲基多異氰酸酯的混合物(聚合MDI)以及純MDI與聚合MDI的改性物的總稱,是生產聚氨酯最重要的原料,少量MDI應用於除聚氨酯外的其它方面。 mdi2025 mdi2025 採用胺、二氧化碳和脫水劑等非光氣法生產TDI和MDI。 反應在近乎常壓和較低的壓力下先生成氨基甲酸酯,再用五氧化二磷和三乙胺做脫水劑脫水生成異氰酸酯。 從整個反應來看,今後的主導方向是催化羰基合成氨基甲酸酯後再熱解成MDI。
mdi: MDI應用領域
據報道,德國BASF公司在比利時和美國建有氨基甲酸酯法的工業生產裝置。 朝日公司報導的數據顯示,非光氣法較光氣法生產成本降低20%。 生成的MDV/PMDV經提純進入降解器內,在惰性溶劑存在下,控制反應溼度250℃,壓力20Pa,滯留時間1h,連續通入氮氣,從反應器中脫除過量甲醇。 底部產物送往MDI萃取塔,分出MDI和副產物聚異氰酸酯。 氨基甲酸酯法是將苯胺與氨基甲酸酯先製成苯胺基甲酸酯,再與硝基苯在硫酸存在下生成MDI的混合物,再經蒸餾得成品。 過量的一氧化碳和副產二氧化碳送往攪拌反應器內促進溶液和有機物混合,反應採用電感應線圈加熱,在甲醛液/硫酸層和EPC/有機層界面反應,控制反應溫度75℃,在常壓下生成中間產物MDV/PMDV。
在反應過程中,苯胺的存在可減少硝基苯的羰基化反應使生成氨基甲酸酯的產量增加。 原料投料比爲:甲醇:苯胺:硝基苯:催化劑13.5:1.0:1.0:0.002,在CO壓力爲6.87Mpa和160℃下反應3.5h,生成EPC。 採用的催化劑爲新羰基化物,反應液快速排出送往下部的轉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