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機身設置的C1及C2快捷鍵按鈕,基本設置亦都非常便利Youtuber或Blogger,如C1按鈕的「一鍵背景虛化」功能(轉大光圈等調節)及C2按鈕的「一鍵產品展示模式」(快速向展示在鏡頭前的物件對焦),當然C1及C2都可以自行再設定其他功能。 【Sony ZV-1實測】雖然現在用手機就可以拍片,但利用相機拍攝仍有一定的魅力,無論質素及功能上始終比手機稍為優勝。 我們就在正式發售前已經到手,立刻上手速評,試試拍攝影片是否如官方描述般出色。 除了鏡頭之外,在機身架構上我們也可看到些許 RX100的影子,同時也做了不少改變。
- 其實可提供許多自訂功能、S-Log 及搭配閃燈使用的它,也非常適合專業使用者當作日常隨身使用呢。
- 加上產品展示模式與景深切換等,對於希望從手機進階到更好拍攝效果的專用相機的使用者而言,其十分具有親和力且好上手的功能,搭配超親民的售價,可說是一整個讓 ZV- 1 完全可以駕馭輕影音拍攝的 Vlog 神器封號。
- 呢部機優點係佢的設計頗新穎方便輕巧,有反屏幕,攝影菜單功能多樣化多選擇很好,我認為最緊要輕巧,我雖然有時用單反無反去拍攝,就算用M50都略為笨重,有些位拍攝不太方便,呢部就頗合心意。
- 連攝影都是即時修圖小臉,雖然數位相機包括本文介紹的 ZV1 也都有內建一些美肌選項,但整體騙的程度是無法大過手機的。
- 或許你也看過這類畫面:美容 YouTuber 為展示一支小脣膏,即使將脣膏往鏡頭方向伸前,也未必能立即讓脣膏中焦,往往需要反手擋在脣膏後方,讓相機看不到背景的人與景物,這才能讓脣膏中焦。
ZV-1 隸屬 Sony 數碼相機的全新系列,「Z」代表 Z 世代,「V」就代表 Video,而「1」就是第一代的意思。 ZV-1 的外形和重量,與同廠 RX100 系列數碼相機相近,ZV-1 的機身塑膠感會比較重,欠缺 RX100 的金屬感,不過好處是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及機身重量,ZV-1 的本地售價為港幣六千多元,定價算是中規中矩。 Capture One Express(Sony 專用) 是免費的獲獎編輯軟件,可提供 RAW 轉換功能、簡單管理和強勁編輯工具。
zv1評價: 網站搜尋
最新Sony ZV-1配備瞭如RX100系列的2010萬像素1吋堆疊式CMOS,而且配合極速對焦系統(有幾快暫時手頭上未有資料),期待在影相及拍片上有上乘的表現。 它擁有RX100系列同樣的血脈,單睇外表還以為是RX100的後繼機。 但其實它不單擁有相同的CMOS感光元件,就連鏡頭都與RX100 V同級,24-70mm焦距、F1.8大光圈,而且更罕有地在輕便相機上配備3吋可扭動反轉的觸控式LCD屏幕,自拍就更為方便。
「產品展示設定」便是針對這個情況而來的功能,目的是省卻用家反手之類的不自然動作,只需將產品靠近鏡頭即能快速將之對焦。 個人認為除了等效最廣 24mm 搭配積極防手震用來自拍廣度還是有些喫緊以外,基本上無論是對焦、收音或者是車輛的特寫運鏡拍攝,以錄影拍攝並不算專業的自己來看,個人覺得 ZV-1 都表現得超乎個人預期,相當符合其輕影音的定位。 底下也附上這次測試期間的一些影片片段 — 影片最後還有手持走動的穩定效果測試(也不錯!)。 系統方面亦都加入不少強化拍片功能,首先比以往更強的光學及電子防震效能,在行走時拍攝影像比其他相機效果更出色,實測時行走一般平路幾乎沒有震動感,就如放在gimbal手持穩定器拍攝。 對焦亦加入了一般只會在大機上使用的Real-Time Eye眼睛對焦系統,利用AI來偵測眼睛訊息(亦有動物眼睛對焦系統),就算在4K拍攝時仍有極高準確性及速度,同樣對於常用來自拍的用家(如Youtuber或blogger)非常實用。
zv1評價: SONY ZV-1 購入一年心得,卡片相機 vs 手機畫質?
由於手機 CPU 強大、APP 軟體可以做到即時修圖、還有幾個女生用沒濾鏡的相機在拍照嗎? 連攝影都是即時修圖小臉,雖然數位相機包括本文介紹的 ZV1 也都有內建一些美肌選項,但整體騙的程度是無法大過手機的。 我買了2周,對我業餘拍Vlog很有用,近距主題對焦和美顏功能非常有用。
當您想對焦另一主體時,只要再觸碰螢幕一次,即可讓相機對焦。 T客邦由臺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媒體控股集團 / PChome電腦家庭集團」所經營,致力提供好懂、容易理解的科技資訊,幫助讀者掌握複雜的科技動向。 T客邦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採用網站分析技術,若您點選「我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其實現在會特別買相機的人大多都是有專業用途、像是拍 VLOG、食記、Youtuber、寫 BLOG 的族羣,而「特寫」正是一個可以明顯表現出 ZV-1 等卡片相機畫質特別好的地方。 由第一天拿到相機在手, 跟著拍攝 , 用低角度拍攝一隻蜥蜴, 非常簡單易用, 新手上路絕對沒有難度. 對我工作拍片好有用,片段也非常清晰高質,只是取片段出來過電腦時有小問題,現在已解決了。
zv1評價: 桌邊縫隙就夠安裝的 THRONMAX 麥克風架 直播錄影設備
ZV-1大致延續了 RX100M5A 的各項機身配置,但卻又做出了不少針對影音功能強化的改變,例如側翻式螢幕、收音麥克風、熱靴座等等,同時在軟體部分如對焦方面亦加強不少,使之成為更適合動態錄影的輕便相機。 使用 ZV-1錄製影片時,透過位於機身上方的「景深切換」鍵,可快速調整光圈大小,在維持對焦在主體的同時,一鍵切換清晰或模糊的背景(散景),即便自拍操作,也能輕易完成。 雖然硬體是與 RX100 V 相似,但畫面風格就大相徑庭。 ZV-1 的成像有針對人像優化,膚色會比較紅潤飽滿、更有自然的柔膚效果,總之就是能把你拍得美美了。 同時也有兩個一鍵達成的功能:「產品展示設定」和「散景開關」。 前者是針對展示產品的用途而來,會自動擴闊視角、保持焦點在前方物件,不會被後面主持的面孔影響對焦。
zv1評價: 使用 Facebook 留言
S-Log2 和 S-Log3 伽瑪控制可用於相機配對和靈活調色,具備一系列相片設定檔,讓你締造完美美學。 Imaging EdgeTM Mobile 是免費應用程式,適用於 iOS 和 Android zv1評價 平臺,讓您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輕鬆地將在 ZV-1 上拍攝的影像傳輸、編輯和上載至社交媒體平臺。 透過超慢動作拍攝影片,令一舉一動都更具電影感,捕捉轉瞬即逝的一刻,以比真實時間慢高達 40 倍的速度播放。
zv1評價: LPComment 科技生活雜談
除了硬體之外,在對焦速度上的改善以及對焦演算法的修正,筆者也給予高度肯定,尤其「產品展示功能」對許多 Vloger 來說更是相當實用的功能,至於「一鍵景深」功能對初入門或是沒有接觸過相機的新手來說,或許也是可以快速上手、幫助理解攝影概念的一項功能。 同時相機也有針對臉部曝光做最佳化,在大多數狀況下相機都會以臉部曝光為主,即使環境光源大幅度變化,相機亦會盡可能確保臉部曝光正確。 其他方面的改變也讓 ZV-1變得更加容易使用,機身正面額外加上突起的握把,方便使用者握持拍攝,同時機背螢幕也改成側翻式,這對 Sony 相機來說算是相當罕見。
zv1評價: UUrig 優瑞格 Sony ZV1 鋁合金 相機兔籠 木質握把 Vlog必備 R056(本商品不含相機)
雖說小編覺得 ZV-1 的靜態拍攝實力也不俗,不過相信大家最關心的還是它動態記錄的表現有多讚吧? 不瞞各位說,其實在測試期間我們也直接將它用在了工作用途。 下面這支實測影片基本上除了車載鏡頭畫面外,都是用 ZV-1 手持並且安裝著防風罩以內建麥克風拍攝(其實平面照片也是 — 有興趣可以看看)。 擁有Sony RX100拍攝水準的ZV-1,不單擁有同樣的拍攝質素,強化拍片功能、更合適單手的操作,亦都是ZV-1最大的賣點。 最重要是今代回歸hot shoe及3.5mm收音咪插口,令相機擴展性能大增。
zv1評價: 文章版權宣告
另一方面,它亦內置了「臉部優先曝光」系統,全天候偵測面部的光暗變化,如在室外走至室內時,因為曝光值不同而出現臉部過黑或過光的情況,系統會更快調節臉部的光暗。 記者在測試時,在行走於室外及室內交接時臉部曝光轉換非常快,只花1-2秒便完成調節,的確有驚喜。 本部落格文字、圖片皆有版權,歡迎引用文章內容,只需於文章附上連結即可。 並不是連線同一個 Wifi 就能彼此傳輸,而是相機本身會發出 Wifi 將你的手機包含進來,達成不論是家還是室外,都可以傳輸檔案給你的手機。 會產生「不如用手機拍」的感覺還有一個原因,常常觀景窗看起來都不錯,傳到電腦後卻「感覺差很大!」,不知道是螢幕太小、還是怎樣,這就照成很大的問題,就是現場覺得OK,沒再補拍,結果回去根本不OK,也無法補拍了。
zv1評價: 寫一篇 SEO 分數高!又易讀的 WordPress 文章
影音 Vlog 時代興起,「Vlog」也成為時下攝影一大需求之一,許多使用者購買相機並不一定是為了拍照,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錄影體驗以及品質,以期能在 YouTube 等影音平臺上呈現更好的作品。 為了因應這樣的態勢,各大相機廠近年都推出了取向不同的影音相機。 另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使用者的掌握度,相對於相機還得調整模式等⋯⋯,手機傻傻拍就好相對表現比較平均穩定。 唯一要挑剔的是 SteadyShot 防抖效果,雖然這是 zv1評價 Sony 拿手的技術,透過結合光學 + 電子防抖技術來穩定畫面,但因為手持的狀態會讓面孔和相機距離不足,所以即使在「積極」的模式也會覺得晃晃的。
此外,串流時還可透過定向 3 膠囊麥克風錄製清晰的語音。 只需按一下散景開關,即可打開和關閉背景散景效果,無需複雜的手動調整。 現在只需按一下按鈕,即可選擇以專業級散景背景抑或整個場景作為焦點。 有了人工智能技術,您就可以依靠自動對焦技術把焦點鎖定在臉孔和眼睛,而不必轉移到其他物件上。
最重要一點,便是官方指這部新機售價六千有找(官方售價為$5,990),比起RX100 VI或VII都平一截(因為沒有了長焦距鏡頭及電子觀景鏡,令成本減低),對於喜歡自拍影片的用家,的確是不錯的選擇。 針對 Vlog 最需要的監看螢幕方面,Sony 此次終於搭載了側翻式觸控螢幕,讓使用者可以邊自拍錄影邊從側面螢幕構圖,同時也可以藉著搭配 GV-VPT2BT 藍牙拍攝握把獲得更多功能,例如遙控、變焦等。 zv1評價 RX100 V 主要以靜態攝影為定位,內置了光學觀景器、彈出式閃光燈、模式轉盤、光圈環等進階輕便數碼相機常見的設計。 ZV-1 則以短片攝錄作定位,因此上述設計一律欠奉,相反會加入一系列針對拍片的設計,當中最大亮點首選位於機頂的三單元麥克風,此設計相信亦首見於數碼輕便相機,其功能主要有助突出人聲效果。
zv1評價: 可當電腦 Webcam 使用:支援 Windows、Mac OSX
多角度 LCD 觸控螢幕可水平翻轉,非常適合自拍和錄影影像網誌。 沒有連接埠、麥克風和熱靴的阻礙,即使在相機鏡頭前方亦可精確取景和流暢操作。 無需再為快速分享內容而使用智能手機相機拍攝,因而犧牲影像質素。 ZV-1 提供出色的影像質素,同時實現無縫連接,可以更輕易分享優質內容。 以上只是單純規格及外表上的改變,最大與RX100系列不同,或者說是對於拍片者改良位,便是機頂內置3單元收音咪,比起一般只有向前收音單一收音咪的RX100或其他相機,收音質素更出色,提供更高質量的聲音捕獲性能和全立體聲降噪效果,尤其人聲方面更為清晰。 而它更難得「hot shoe」回歸,令拍片人士更有彈性地加插其他外設裝置,如利用3.5mm收音咪插頭配上hot shoe來設置外置收音咪、又或者外插LED補光燈拍片。
若要將 ZV-1 作為外接相機,可透過 USB Type-C® 連接線將其連接至電腦或 Sony Xperia™ 智能手機。 可稱之為 Sony 在 Vlog 相機領域上所做的新一步嘗試,結合了恰到好處的功能以及更好的錄影配置,幾可稱之為一代 Vlog 神機。 我補充一下朋友的狀況,他不是專業攝影,但也算小愛好者,出遊聚會時常會帶著單眼。
zv1評價: SONY ZV-1F 影音部落格相機-兩色選 (公司貨) ZV1F
妙的是這個側揭螢幕還支援觸控,使用者可以單擊要追蹤對焦的一點。 不過控制介面卻還是按鍵式導覽,所以這觸控功能是「專一、專屬」的。 要更換模式的話,就要按下機頂的「模式」按鍵,再以機身轉盤選擇。 RX100 V 的 Custom(自訂)鍵只有一個,此即位於機背右下角(垃圾桶)的「C」鍵,拍攝時用作調校 ISO,播放模式時則用作刪除相片。
考慮到戶外拍攝的場合,ZV-1 更隨機附送了一個毛毛防風罩,通過安裝於熱靴位置,以固定於三單元麥克風上方。 記者曾於風扇旁實測過,發現防風罩確實可將背景的風聲顯著減少,但人聲則依然入咪,效果上明顯比起內置的「減少風噪音」功能來得好,因為後者會將風噪聲和人聲一起減少。 使用慢快門拍攝來增強景深,為流水、光影和動作帶來夢幻般的效果。
zv1評價: Lomography 推出 30 週年限量版 LC-A+、LC-Wide 和 LC-A 120 底片相機!
首先是ZV-1捨棄了 RX100M5A 引以為傲的收納式觀景窗設計,改將以往只出現在 RX100M2的熱靴座給加了回來,其原因是為了方便使用者加裝麥克風或是其他配件。 另一方面,機頂閃光燈也取消變成指向性三音頭麥克風,可針對相機前方方向進行收音,同時也附上了防風兔毛罩,以便讓使用者在戶外等環境中仍能獲得較清楚的收音效果。 「產品展示設定」則有「開」和「關」兩個設定,當設定為「開」時,畫面會有「拍攝影片時,使用三腳架來固定裝置」的拍攝提示。 或許你也看過這類畫面:美容 YouTuber 為展示一支小脣膏,即使將脣膏往鏡頭方向伸前,也未必能立即讓脣膏中焦,往往需要反手擋在脣膏後方,讓相機看不到背景的人與景物,這才能讓脣膏中焦。
ZV-1搭配拍攝握把 GP-VPT2可以獲得更多拍攝彈性,例如在手持握把自拍或是運鏡時可提供更好的穩定性,同時握把也可張開變為簡易型的三腳架,方便使用者架設相機定點錄影。 攝影能力卓越,最緊要係機身輕巧同易用,我有Nikon的單反無反, Canon M50, GoPro, Pocket 1 and 2. 甚至有 Sony 的 Handycam, 佢的電池剛好同呢部兼容,這個亦值得一讚。 要講真數佢缺點係電池消耗大,但是不少以上較先進的產品都有呢個問題。 另外就係即使開了steady shot,影相時較易走焦模糊,所以我會在同一個景影幾個shot.
zv1評價: 分享此文:
靜態相片的 SteadyShot 設定則只有「開」和「關」兩個選項。 使用 Imaging Edge Desktop 應用程式提升攝影質素。 使用「Remote」(遙控)即可在電腦螢幕實時控制及監控拍攝場景;「Viewer」(檢視器)可讓你快速檢視相片、為相片評分,以及從大型相片庫選擇相片;「Edit」(編輯)功能可讓你將 RAW 數據轉換成優質相片,以供傳輸。 充分利用 Sony RAW 檔案,即可更有效地管理你的作品。
機底的螺絲位不太理想,安裝手柄或腳架後,更換電池並不方便,需另配L架解決。 Sony ZV-1具有重新設計演算的色彩科學以優化膚色表現,尤其在強調主體臉部的自拍模式, ZV-1 打造了光滑卻不失嘴巴、眼睛等細膩細節的柔膚效果動靜態影像。 主要適用於 Vlog 的功能在於機身配置,首先 3.5mm 麥克風埠是必不可少的,Sony ZV-1 還加入了品質更好的機頂麥克風,並附上了一個麥克風防風罩(兔毛罩),同時也增加了一具更加方便穩定握持的小握把。 近年各類 YouTuber 及 Vlogger 興起,短片攝錄功能亦成為了數碼相機的發展新方向。 Sony 於 5 月 27 zv1評價 日發表的 ZV-1,便是一款專為 VLOG(影像網誌)攝錄而設的數碼輕便相機。
只需按下按鈕即可切換至產品展示設定,完美切合拍攝產品評論。 zv1評價 設定會將視角擴闊,立即將焦點轉移到物件上,讓您無需等待焦點轉移,或者需把手放到產品後方纔能將焦點轉移到物件上。 具備4K錄影以及 Full HD 120fps 錄影功能,然而在靜態拍攝方面,畫質還是RX100系列較為優秀。 總的來說,RX100 系列是以小機身、強效能而獲得市場好評,Sony 這次就是把這精神放到已成主流的影片拍攝之上,讓 ZV-1 成為另一個界別的「黑卡」,實在是叫人驚艷。
但呢部機我主力拍攝,而且俾起著名的單反無反,我可以接受。 呢部機優點係佢的設計頗新穎方便輕巧,有反屏幕,攝影菜單功能多樣化多選擇很好,我認為最緊要輕巧,我雖然有時用單反無反去拍攝,就算用M50都略為笨重,有些位拍攝不太方便,呢部就頗合心意。 另外呢部機外觀色彩吸引,我使用佢時有不少朋友問它的資訊,而且我個部白色很吸引,有人已問我在何處買,所以呢部Sony ZV-1整體缺點少可解決,表現優良。 「模糊背景」設有清楚和模糊兩個選項,按下後畫面原有顯示光圈值的位置,會變成模糊背景功能的圖示,按 C1 鍵會在「清楚」和「模糊」之間切換,意味由相機自動控制光圈,通過改變光圈來控制景深的深淺,以便用家自拍時因應實際情況,在「突出自己」或「人景合一」之間快速切換。 用家按下 MODE 鍵即可退出「模糊背景」功能,取回設定光圈的控制權。
ZV-1 的機身以同廠的 RX100 V 為設計基礎,但就配備了多個針對拍片而設的新設計。 相機能拍攝出震撼的 4K HDR 細節,同時配備強大的曝光元件,確保能拍出精彩內容。 較深兼貼合手型的手柄對一般拍攝使用來說更為舒適,能確保手持操作穩定,減少拍攝影像網誌或自拍照時所帶來的疲勞不適。 使用 Movie Edit 附加功能,針對特別不穩定的鏡頭應用加強穩定效果,亦可重新構圖及裁剪影片,以配合流行社交媒體所需的長寬比。 ※ 本服務提供之商品價格 、漲跌紀錄等資訊皆為自動化程式蒐集,可能因各種不可預期之狀況而影響正確性或完整性, 僅供使用者參考之用,本服務不負任何擔保責任。 以上這些功能其實都能在別的相機上實現,然而 Sony 就是要讓你無腦地一鍵完成的方式,帶來真正的景深和好畫質,而非濾鏡模擬的「偽物」。
ZV-1 的 Custom 鍵則有 C1 及 C2 兩個,分別對應兩個全新針對 VLOG 拍攝的功能:「模糊背景」及「產品展示設定」。 ZV-1 配備了 1 吋堆疊式 CMOS zv1評價2025 感光元件,有效像素為 2,010 萬,影像處理器為最新的 BIONZ X。 蔡司鏡頭提供了 24-70mm 的等效焦距,最大光圈範圍為 F1.8-F2.8,鏡頭規格跟 2016 年發表的 RX100 V 相同(現時新型號的 RX100 VI 及 VII 所配備的是 mm 等效焦距鏡頭)。 攝錄規格最高支援 UHD 4K@30p,提供 S-Log3 迦瑪方便後製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