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主流容量傳統硬碟單價居高不下,1TB徘徊在2,400元多時,儼然只剩下容量優勢。 可見這2種類型儲存裝置,主流容量價格即將劃過交叉點,市佔率消長有機會大轉變,也許正式決戰時刻就在不久之後。 ssd推薦 還記得3年前年尾的這個時候,隨便抓個固態硬碟來換算成本,每GB經常動輒超過100元。 就算挑容量最小的30GB機種,單價3,000元起跳或許不算太貴,但是可用容量很肯定喫緊。
- 除此之外,其進階加密與錯誤校正機制等各種安全防護機制也一應俱全,能避免資料因突如其來的意外而損毀。
- 最近數個月開始轉移到其他焦點,4KB成了新的訴求,而且改以IOPS表現來強調。
- 瞭解該怎麼選購、以及市面上有哪些商品以後,各位是否還有一些其他的疑惑呢?
- 容量也是挑選 SSD固態硬碟時很重要的一環,請依照自身用途以及需求挑選適合的容量,以免因裝不下大量資料而後悔莫及。
- 為了節省您的時間,本列表整理每個產品重點資訊,讓您可以快速瀏覽這文章所提供的產品是否是您所需要的,點選您有興趣產品的「名稱」或「圖示」可以進一步跳到文章所屬的介紹區塊瞭解更多細節。
最佳者依然是Vertex 4和M5 Pro,尤其在64佇列項目中,跑出SandForce控制器的倍數成績。 此外,9系同樣提供5年質保與售後,在目前PCle4.0 SSD市場,可謂是性價比天花板了,推薦想嚐鮮PCle4.0新體系但預算有限的小夥伴入手,用於PS5遊戲盤擴容也是不錯的選擇。 980PRO 順序讀寫速度高達驚人的7000MB/S 5000MB/S,4K隨機讀寫都在1000K,採用三星的第六代V-NAND TLC閃存顆粒。 唯一的遺憾就是顆粒採用的是TLC,沒有像970PRO那樣採用MLC顆粒,不過也正因如此成本下滑了很多,整體售價比970PRO還要略低些。 三星980固態硬盤是970EVO plus的升級款,相對970做了主控與功率能效上的優化和升級。 這款SSD順序讀3500MB/s,寫3000MB/s,1T版本的4K隨機讀寫在480K~500K IOPS,雖4K讀寫速度比起上版本的970EVO plus要低些,但980在電路結構元件上進行了全新的設計與升級。
ssd推薦: 什麼是大資料讀寫的使用情境呢?
此外,這款商品在相關商品中擁有極高的傳輸速度,且能藉由程式開啟「遊戲模式」提昇加載速度,對於需要頻繁讀取、寫入資料的遊戲玩家、以及追求最大化效能的 DIY 使用者來說,使用這款固態硬碟便足以發揮出電腦的最大潛能喔。 此外,此產品的容量選擇相當多元,並採用目前較為罕見、但各項表現都十分優秀的記憶體顆粒;還能透過專屬軟體來升級韌體與進行健康度檢查,讓使用者能輕鬆掌握硬體狀況,各種需求都能一次滿足,很適合想要掌握硬碟壽命並適時更換的人選購。 這款由老牌記憶體大廠推出的 SSD固態硬碟,在效能跟耐用度部分都十分有保障,即使並未附加散熱片,運作時的溫度也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想更保險的話也能自行加裝散熱裝置。 其最大特色在於內建的 XTS-AES 256位元加密技術,除了支援微軟的硬碟加密模式以外,想使用其他廠商的安全性管理方案也沒問題,很適合想要保護電腦資料以防外流的使用者。
NCache 2.0技術給您更快的爆發速度,在傳輸至快閃陣列前,透過將所有資料鮮血入磁碟機的高速緩衝中,來最佳化效能。 讓您保有升級快感之外,導入璀讚鑽石環切邊框設計,以極細緻噴沙菱格,讓您配備質感更加提升。 採用SATA III 6GB/s高速傳輸介面,以及內建SLC caching技術,展現每秒高達550MB/s、480MB/s的讀寫速度,提供比傳統硬碟快上6倍的開機時間,秒開程式,讓設備煥然一新。 無論是個人或公司,大部份的組裝電腦還是以家用型硬碟為主,簡單講就是CP值比較高啦。 主要還是價格貴上一倍的關係,再來還有一點要注意,硬碟五年保是指硬碟本身五年保,硬碟裡面的資料是沒有保固的啊。 隨著SSD的價格下降以及容量的不斷提升,價格不貴而且還有五年保,有不少使用者已經開始放棄用HDD,只裝SSD,這樣也行,但有一點要注意就是備份的問題,例如可以直接備份在雲端硬碟。
- 由於各自的端子形狀不同,原先在早期的主機板上無法混用,但自從廠商調整相關規格以後,能支援這兩種類型的 M.2插槽逐年增加。
- 順利安裝SSD後,從此就不需要擔心在遊戲當中lag被秒殺, 或是冗長的載入過程了;但是,如果你也想增加影像輸出的效能,可以試著安裝高效能顯示卡或執行CPU升級。
- 高階系列最不同的地方,是選用5000P/E週期規格快閃記憶體,成本會反映在價格上。
- 過去的 NAND Flash 都是屬於 2D 平面設計的快閃記憶體,頂多在製程技術上區分成 SLC、MLC、TLC、QLC 而已,經過多年來的演進,2D 平面設計也達到了容量的瓶頸。
答:要速度快建議直接裝SSD會比較簡單一點 請參考:Intel Optane Memory,可以裝嗎? 補充:2021年1月 intel Optane SSD 要從消費性市場撤退.。 現在除了少數數有「大容量」硬碟,例如4TB以上,那你還是要選擇HDD纔行,如果是2TB 以內,很多人就寧可選擇SSD了,速度明顯變快,但價格並沒有貴很多,而且SSD通常有5年保。 簡單講您在買SSD的時候,主控晶片並不是選購重點,重點通常是廠牌與容量,另外還有一點就是你要什麼介面(接口)的,請繼續往下看。
ssd推薦: 【Kingston 金士頓】A2000 PCIe 固態硬碟
一般來說,硬碟的傳輸速度會以「○○○MB/s」的方式標註在規格上,數字越大代表處理檔案的速度越快。 市面上有許多不同規格的 SSD硬碟,由於各款式的安裝方式有所不一,挑選時請記得先考慮它的使用目的,以確保購買的 SSD 具備對應的連接方式。 幾年前,在固態硬碟發展之初,它們的售價非常昂貴,只能提供約60GB~128GB的容量來控制成本。 隨著SSD市場的發展,SSD的容量不再是成本瓶頸,因此不少128GB的固態硬碟實際上都是廠商早年的庫存貨。
好消息是,你可以從相同數量的閃存中獲得更多的容量,從而產生更加便宜的SSD —— 這是每個人都想得到的。 2位MLC(多級單元)是目前消費類固態硬碟中最常用的一種,每個單元都有兩個位,有四種二進制狀態:00、01、10、11,所以單元需要識別出四種電壓。 對於相同數量的閃存,它可以提供比SLC多一倍的空間,因此MLC驅動器更加實惠。 你需要花多少錢才能保持一個健康的Steam遊戲庫,以便隨時玩耍? 如果你不喜歡前面介紹的Crucial MX500,那麼三星860 Evo可能是另一個最好的選項,它擁有更好的性能,以及更高的價格。
ssd推薦: 【Intel 英特爾】545s 2.5吋 SATA SSD 固態硬碟
另外,構造中不含任何會位偏的零組件,在日常使用時就算受到震動或搖晃也不容易損壞,延長壽命的同時亦能保護資料安全。 加上硬碟要有可以相互配合的裝置硬體,才能達到規格上標註的最快速度。 因此若非特別要求效能的話,則建議依照預算及耐用度為前提,挑選有口碑的品牌即可。
ssd推薦: 推薦清單總整
但是,NAND Flash ssd推薦2025 的不僅技術門檻相當高,對於資金的需求也相當龐大、製程翻新週期相當短,所以很難想像 SSD 模組廠,為何還要做 NAND Flash Remark 的動作,來凸顯自身技術能力,這無疑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在市場上,偶而會看到 SSD 模組廠會把 NAND Flash 表面改成自己公司 Logo 與型號。 2017年01月,Avexir(宇帷國際),驚傳產品大量退貨,週轉不靈爆發財務危機,市場傳出已經破產,倒閉傳聞四起。 執行結束後,#of Outstanding I/Os的值會往上增加。
ssd推薦: 【AGI】AI218 2TB M.2 2280 PCIe 固態硬碟(讀:3499M/寫:3075M)
固態硬碟由於沒有馬達和風扇的關係運作起來相當安靜無噪音,相對來說發熱量也低,而可以工作的溫度範圍能從零下10度到70度左右進行。 當您打算把SSD作為電腦惟一的儲存設備時,比如一些英特爾的超極本電腦等無法掛載額外的硬碟作為資料盤時,這時您就應該更加仔細地評估您的存儲需求,雖然無法精確地預測未來的存儲需求,但根據預算往更大的容量選擇總是沒有壞處的。 對於外接式硬碟如何選擇,與對外接式硬碟使用上的一些正確觀念與資訊,凌威科技資料救援公司提供一些建議給各位參考。 檔案系統有「NTFS」、「FAT32」以及「exFAT」等選項,這三種檔案系統的差異是什麼? 該怎麼選擇需格式化的檔案系統類型,建議你可以參考《隨身碟格式化》文章,幫助你詳細瞭解檔案系統的差異。 M.2 SATA是SSD固態硬碟小型化的介面,效能和SATA SSD差不多,主要差別在於支援主機板上不同接頭,M.2具有短插針連接器,適用較舊款的主機板。
ssd推薦: 【Kingston 金士頓】1TB NV2 M.2 2280 PCIe 4.0 NVMe SSD 固態硬碟(SNV2S/1000G)
答:HDD有這樣分(家用3年保、企業5年保),但SSD沒有特別這樣分,但建議你可以優先選擇五年保的SSD。 其實目前已經有速度更快的M.2 PCIe 4.0 SSD,Gen4的速度最少是3500MB/s起跳,目前常見Gen4速度約在5000MB/s~7000MB/s之間。 熱愛研究電腦組裝零件的 Leo Ho,在各大社交平臺上都有經營個人專頁,不但提供電腦新手完善的入門小訣竅,還是電腦同好們互動交流的好去處。 稍微回憶一下前面數據,其實可以預期接下來的結果,變化走向會是如何。 不意外的,4K和4K-64Thrd依舊是Marvell技高一籌,連m4都足以和SandForce大軍抗衡,也難怪會成為長紅產品。
ssd推薦: 購買前,去哪裡查詢 SSD 規格呢?
鎧俠的前身是日本鼎鼎大名的三大存儲巨頭東芝存儲器,所以質量和售後完全不必擔心,5年質保。 RD20是RD10的升級款,也是今年主打的旗艦款,順序讀寫速度達到滿速3400MB/S 3200MB/S,4K隨機讀寫高達620~680K IOPS,性能非常強悍。 建議購買1T或2T版本,500G版本的4K隨機讀寫會稍微弱一些,大約在600K~650K IOPS。 3系GT是京造22年下半年推出的新品,在原3系基礎上做了性能升級與成本優化,大幅升級了讀寫速度,顆粒也從QLC升級爲TLC,售價卻不漲反降,可謂是非常良心了。
ssd推薦: NAND flash 技術名詞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尺寸是2280,幾乎所有主機板都會支援,如果沒有特殊要求的話,只要挑選這類款式即可。 此係列可選擇附有散熱片的款式,就算主機板上沒有提供類似機能,也能有效降低硬碟運作時的溫度。 只是相較於同類型商品來說,這款 SSD固態硬碟的價格高於平均,而且 M.2規格在安裝上需要注意的細節比較多,如果是比較沒有經驗的新手,建議事先詢問相關資訊。
ssd推薦: 【SAMSUNG 三星】970 EVO Plus M.2 PCIe 固態硬碟
所以除了觀察固態硬盤是否搭載DRAM緩存芯片之外,大家還應通過芯片表面的編號查詢它的具體容量,確保買到的是按照1GB:1MB完整配備DRAM緩存的高性能產品。 結論:從性能來看SLC>MLC>TLC>QLC,但日常使用無論是辦公還是遊戲,TLC一般都足夠了,追求極致性價比的可考慮入QLC,同容量M.2接口QLC固態價格比SATA固態反而更便宜,但速度卻快了2倍以上,非常划算。 ssd推薦 同場加映:PS4玩家,轉用外置SSD存取遊戲速度大為提升,加幾百蚊就可以為主機升級,何樂而不為。 今次記者就教大家如何為PS5/PS4加裝外置SSD硬碟,簡單幾步就可以完成。 而小資料讀寫有以下幾種使用情境,假使符合這些狀況的話,也許在 SATA SSD 推薦下,也不會讓你太失望。 簡單講,挑選 SSD 最輕鬆又有保障的方法就是從擁有 NAND flash 工廠或提供豐富 SSD 專業文章的廠商來挑選。
極高的通用性及穩定度,讓這款 SSD固態硬碟受到不少專業玩家們的推薦,除了能夠應用在電腦上,也很適合安裝在 PS4加快下載以及讀取遊戲的速度,可說是款無可挑剔的優質產品。 除了堅固耐用的特色以外,此係列還有高達4TB的容量可以選擇,一顆就能容納裝載所有的資料與遊戲檔案,對於需要大量素材儲存空間的業餘或專業影音創作者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而容量選擇亦十分多元,且每一種的讀寫速度都具相同水準;再搭配內建的平均抹寫等技術,而能提供相當穩定的效能,如果預算有限的話不妨列為參考之一。
ssd推薦: 【Team 十銓】Ultra L3 EVO 120G 2.5吋 SATA3 固態硬碟
三星的970EVO Plus算是PCle3.0時代教科書般的經典款型了,無論是主控、閃存顆粒、緩存、性價比、順序還是4K隨機讀寫速度均表現優異,屬於PCle3.0時代SSD的標杆產品。 以至於後來很多品牌在做產品開發時,都會以這款產品的參數作爲標準來設計。 三星是全球目前唯一一家所有SSD組件均由內部自主設計生產的廠商,憑藉原廠主控、閃存、緩存、固件的四位一體優勢,加上其品牌效應與優秀品控加持,坐穩了SSD一哥的位置。 以上,如果不是對性能要求較高且預算充足,建議還是首選PCle3.0的M.2 SSD。 當然如果預算充足,又對性能有發燒需求,可以直接上一整套支持PCle4.0的主板、CPU和SSD,一步到位。
對一般人而言,20GB就足以應付Windows容量要求,分頁置換檔和休眠檔全包括在內。 安裝Office、PhotoShop、工具與防毒等軟體,也不容易超過20GB。 1T容量的4K隨機讀寫在90K~95K,與三星的860EVO屬於同級,略低於870EVO。 ssd推薦2025 主控採用慧榮的SM2258芯片,搭自家64層3D TLC NAND閃存顆粒,能效可達普通SSD的45倍。 由於品牌知名度不如三星等大牌,所以價格不高,但在同性能產品裏價位屬於無人能及了,非常適合給老電腦升級,且預算有限的同學入手。 此外,與大部分高端SSD一樣,京造9系還使用了1G獨立DRAM芯片緩存,在今年全球半導體產業成本高漲的大環境下,京造在用料與定價方面均體現了充足的誠意。
ssd推薦: 建議將新安裝SSD分割為GPT的情況:
若對電腦規格較不熟悉卻又想使用 SSD 的話,則可以選擇方便、好攜帶的 USB式外接硬碟。 其不僅只需接上 USB連接埠即可運作,甚至在電腦及家用遊戲機上都能使用。 但為了發揮 SSD 的高速傳輸實力,請記得確認電腦是否支援 USB3.0以上的連接埠。 SSD硬碟(Solid-State Drive)跟同樣用來儲存資料的傳統 HDD(Hard Disk Drive)有很大的不同,不但耐衝擊、耗電量低,運作時也幾乎不會發出聲音。
ssd推薦: 讀取快速、便捷的「SSD」
相較於一味追高,我們這次選定比較的機種,只鎖定在128GB容量。 ssd推薦 接續前面提到的儲存成本因素來分析,64GB平均單價在1,900元左右,不需要精算也知道每GB比較貴,而且容量只能算是勉強剛好。 至於256GB就不用多說了,多數人用不完這容量,無論儲存成本是高還低,一下子要掏出6,000元肯定會遲疑。 Elpis主控無論是從設計思路,還是產品性能,都是爲PCle4.0而生的。
因為每一次的資料寫入/抹除,都會造成 NAND Flash 儲存單元的耗損,直到 SSD 的使用壽命用盡。 遊戲用的最佳 SSD 是與您系統相容、至少 525GB、且符合您預算的硬碟。 若您原先是使用傳統硬碟,應該能立刻感受到在讀取遊戲與開機時的好處。 另外最常被提及的還有磁區對齊問題,它和NCQ一樣,對存取效能有莫大影響。
現在想入手固態硬碟,市場品牌多到讓人眼花撩亂,不過還是可以從中整理歸納出一些邏輯。 如果你是隻認招牌的人,那麼有90%以上都是出自品牌大廠之手,總能挑到滿意的產品。 特定使用者則是有特定挑選條件,好比投注比較多心力在開發工作這種,品牌技術印象與韌體更新支援服務等,是為普遍的參考依據。 在原始規格中,Adata聲稱SX7000擁有高達1800MB/s的讀取速度和850MB/s的寫入速度,以及130K/140K的4K隨機每秒讀寫次數。
再加上最高可以達到3,000MB/s 的讀寫速度,並符合 NVMe1.3標準,在各種平臺上都能擁有最佳表現。 除此之外,其進階加密與錯誤校正機制等各種安全防護機制也一應俱全,能避免資料因突如其來的意外而損毀。 在本文中將介紹挑選 M.2介面SSD硬碟時需要注意的細節,並且精選10款各有特色的商品推薦給大家,而其中也不乏 Western Digital、GIGABYTE、Intel、SAMSUNG、KINGSTON 等知名廠牌。 市面上同系列的 SSD固態硬碟通常容量越小,傳輸速度也會隨之變慢。 但這系列商品的不同容量款式間,讀取跟寫入速度僅有10MB左右的微小差異,就算小容量也能享有不打折扣的高速傳輸體驗。
ssd推薦: 安裝M.2 PCIe / NVMe SSD
為了進一步複雜化,一些SSD(大多數使用SandForce控制器的舊型號)處理未壓縮的數據比壓縮數據要好得多。 因此,雖然更快的連續速度看起來似乎很美好,但最好不要僅僅根據這個指標來判斷SSD,因為你不會一直看到這種速度。 ssd推薦2025 每個單元只存儲一位的驅動器稱為SLC(單級單元),每個單元只能處於兩種狀態之一:開或者關,並且只需要對兩種電壓敏感。 這種驅動器擁有難以置信的壽命和性能,但需要大量的閃存來提供給定的容量大小,因此SLC硬盤通常用於昂貴的服務器和工作站。 從技術上講,它比三星的860 Pro、860 Evo和850 Pro稍慢,但在整體指標性能上超過了850 Evo。 強大的連續吞吐量是其優勢的一部分,而且它在隨機工作負載方面也不乏力。
外置便攜式SSD市場上選擇愈來愈多,比較出名的WD及SanDisk近來都推出不少新款式。 今次就為實試這兩個品牌最新款式,以及分享4大選購便攜式SSD硬碟的重點。 綜合評估性能表現與價格條件,這一仗可說是Marvell陣營大豐收,但是考量使用者控制器喜好問題,我們分別遴選出雙方陣營的首選產品。 Marvell新控制器表現亮眼,SandForce持平儲存裝置效能測試軟體相當多,跑完一輪將所有數據呈現出來,很容易讓人看得頭昏腦脹。 這些零零總總的數字,有時候可能不容易看出背後代表意義,也很難和實際使用感受關連在一塊。
實際情況是,大多數人很難分辨出任何更好的SATA SSD之間的差異 —— 對於以遊戲為主要目的的玩家而言,尤其如此。 A:首先,可以在 M.2 SSD 產品外包裝上,看到官方標註的讀寫速度,像是 UP TO 3470MB/s READ 這類的字眼,而讀取速度,就是上面所寫的 3470MB/s (理論值)。 除了硬體在各方面的表現都十分突出以外,其專屬軟體上特別設計了遊戲模式功能,用於解除 SSD 的低電壓模式,讓硬碟可以全速運轉以享受毫無延遲且不冷場的絕佳體驗,對重度遊戲玩家來說想必吸引力十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