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印度政府一直拒絕邊界談判,西藏軍區決定保留419部隊建制,隨時準備應付邊界有事,後改編爲某步兵師。 中印邊界衝突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主動停戰並提出談判請求後,並沒有得到印度政府的積極回應。 於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便開始了中印戰爭第二階段的作戰。
則從7月3日開始要求印度企業必須得到政府許可才能從中國進口電力設備和部件。 7月23日,印度政府宣佈來自接壤國的企業要向主管部門登記後才能投標政府項目,此舉被德國之聲認為是針對中國。 9月2日,印度信息技術部宣佈禁止118個中國手機應用程式在印度使用。 11月24日,印度禁用了43款中國手機應用,印度累計禁止170多款中國應用。 另據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宣佈,印度將在2021年6月永久禁止包括TikTok、百度、Wechat和UC瀏覽器等在內的59款中國手機應用程式。
中印邊界衝突: 印度觀點
9月8日,印方釋放的影片顯示當日雙方在Mukhpari Peak和熱欽山口區域展開羣架打鬥,並再次出現如關刀、魚叉和木棍等冷兵器,還互扯紅布條警告標語。 中華人民共和國便不斷往青藏高原增兵,其中包括瞭解放軍的適應高原作戰的輕量化主戰坦克15式輕型坦克、直20通用直升機、翼龍-II無人機和PCL-181車載155毫米加榴炮。 2020年5月乃堆拉山口衝突以後,擴建的阿里昆莎機場也發現瞭解放軍重型戰機殲-16與殲-11的身影,該機場距離班公錯200公里。 今日,康寧跨足光學通訊、行動消費性電子、顯示器科技及車用和生命科學和等產業市場。 報導指出,不少網友將辣筆小球的本尊「人肉」出來,發現他在《經濟觀察報》任職。 對此,《經濟觀察報》官方發文澄清,強調他已於2015年離職,現在的行為和公司無關。
第11輪中印軍方指揮官會談並沒有取得突破,會談後雙方沒有發表聯合聲明。 印度媒體說,中國拒絶在拉達克東部的高格拉地區和溫泉地區脫離接觸,拒絶從那裏的哨所撤走軍人和車輛。 今年6月15日在拉達克加勒萬河谷(Ladakh’s Galwan Valley)發生的軍事衝突,引發人們擔憂。 中印兩國從未就這條長達3500公里邊界的確切劃分達成過共識。 而他們的軍隊,皆是世界上數一數二規模最大的部隊,當時就在崎嶇荒涼的地形上,面對面地發生肢體衝突。
中印邊界衝突: 中印衝突:時隔八個月後中國公佈四名官兵死亡的背後考量
2017年,美國在中印洞朗邊界事件中就向印度提供了情報。 如果邊境再次發生類似洞朗的長期事件或意外升級事件,印度將會再次希望美國提供外交和情報支持。 2020年9月,中印兩國的外長和防長分別進行了會面,兩國發佈了聯合聲明,表示雙方邊防部隊應繼續對話,迅速脫離接觸,保持適當距離,以緩和緊張局勢。 中國政府和軍方在當時的聲明中均未透露中國是否有軍人死亡的情況,發言人僅籠統地表示有人員傷亡。
- 中國紅十字會分五批將所有印俘名單、通信處和健康狀況通知印度政府和印度紅十字會,並協助印俘同家人建立通訊聯繫,傳遞印方送給他們的包裹。
- 據解放軍西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水利稱,印軍非法越線進入中印邊境西段班公湖南岸神炮山地域,並在行動中對前出交涉的中國邊防部隊巡邏人員鳴槍威脅,中方被迫採取應對措施穩控現地局勢。
- 不過一名網路上的KOL發文質疑,死亡人數可能不只4人,被指詆毀烈士,帳號被封鎖一年。
- 50歲的嘉爾松(Gyalson)與家人居住在拉達克鄰近邊界的楚舒勒(Chushul),家族世世代代住在這裡,不過因為中印仍持續對峙,他現在考慮搬到其他地方,村民們普遍擔心兩國可能全面爆發衝突。
- 印度執政黨印度人民黨一直宣揚民族主義,很早就宣稱已經控制新冠疫情。
- 1955年,中國繼續增兵西線,組建南疆軍區公安邊防第四十九團;1961年改組爲步兵第2團;1962年1月11日分組爲步兵第2、3團,第2團負責新疆段邊境,第2團負責塔什庫爾幹防區。
- 1947年印度獨立以後,尼赫魯政府率領印度發動第一次印巴戰爭,並和鄰近的尼泊爾、不丹以及錫金締結軍事保護條約,全力爭取英國撤離南亞次大陸帶來的權力真空,擴大印度在南亞的戰略優勢。
俄國分析人士認為,印度2019年軍費支出為711億美元,超過了俄國。 考慮到預算赤字,如果沒有迫切國防需要,印度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被迫減少軍費支出。 因此,印度軍方通過不斷製造邊境衝突,避免軍費被削減,同時也方便擴大國外採購,特別是增加對美製武器的採購。 一、在西太平洋,中國和美國摩擦不斷增多,朝鮮、臺海、南海緊張形勢不斷,一直對中國意圖和實力有猜測和疑慮的印度乘機「發難」,判斷解放軍或無力西顧,或無力陷入兩線作戰困局。
中印邊界衝突: 國際因素
中方早前指控印度軍隊越過實際控制線,又對正在執行巡邏任務的中方人員「具挑釁性」地嗚槍示警。 印度否認指控,反指中方人員向天嗚槍,「明顯違反雙方協議」。 根據印度陸軍發出最初的聲明,雙方在加萬谷(Galwan Valley)發生暴力對峙事件,印度方面有1名軍官和2名士兵喪生。 印中雙方在加勒萬谷地發生衝突後都在實際控制線加強了兵力部署,但是美國學者馬基認為中國並不想同印度開戰,印度方面也認為中印仍然在經濟和發展方面存在依賴。
中印邊界衝突: 觀點:武漢「習莫會」突顯恢復原狀 中印洞朗對峙「已成過去」
中國和印度於2月11日宣佈從班公湖地區撤軍,雙方於週六(2月20日)舉行了第十輪軍長級會談評估行動進展情況。 雙方均表示將管控部分衝突地區或實際控制線周邊的衝突。 7月5日晚,經過三輪中印軍長級談判和其他外交談判,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同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通電話,就緩和兩國邊界事態達成積極共識,雙方一線部隊隨即開始脫離接觸。 在脫離接觸的過程中的緩衝區設置在實際控制線的印度一側,協議規定印方不能跨過什約克河(位於印度實際控制區),而中方不跨過實際控制線。 而在協議達成那天早些時候,中國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在節目《今日關注》中,首次公佈了多張印度越線挑釁中方的證據。 其中顯示印方在中方實控線一側進行包括行車道路、便橋等基礎設施的修建,還試圖在相關地區設置哨所。
中印邊界衝突: 衝突後降溫
此照片為印度陸軍提供,顯示中國解放軍部隊今年2月正在從班公湖地區撤軍。 《中央社》報導,對於解放軍報在事發超過半年後才透露衝突詳情,有分析指出,這符合中方或解放軍的一貫做法,待事情結束後才予以公佈。 分析也指出,報導雖然指衝突中有4名解放軍死亡,但通篇沒有點名印度,只以「有關外軍」稱呼。 《環球時報》今日社評稱,中印邊境地區保持了40多年的大體平靜,雖發生過兩軍對峙,但沒有釀成嚴重戰鬥,就是因為雙方都遵循不在衝突中開槍的規約。
中印邊界衝突: 中國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公佈傷亡數字?
中方「已對印方仁至義盡,會用行動糾正印方一些勢力對中國國家意志的誤讀」。 在那次山地衝突中,中印雙方軍隊使用了棍棒,匕首等武器,許多人掉下山崖,至少20名印度軍人死亡。 有報道引述美國的情報報告說,多名中國軍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高級軍官。 中國外交部表示,加勒萬河谷「位於中印邊界西段實際控制線中方一側」,這意味著中國認為其屬於新疆自治區的和田地區管轄。 但印度外交部駁斥中國的說法「誇大其詞,站不住腳」;在印度眼中,這一地區毫無爭議地屬於該國西北部的拉達克中央直轄區。
中印邊界衝突: 中印衝突:兩國外長滅火但堅持領土主張,「狼牙棒」武器曝光
中國國防部昨日下午以新聞部發言人任國強名義發布新聞稿,指出2020年6月印軍非法越線、率先挑釁、暴力攻擊中方前出交涉人員,蓄意製造了加萬谷衝突,造成雙方人員傷亡,責任完全在印方。 《央視》稱駐守前線的「新疆軍區某邊防團長」祁發寶,受命帶著誠意與對方談判撤軍,卻遭到對方蓄謀暴力反擊,在渡河途中卻遭到外軍「惡意設伏」,意圖憑數百部隊的壓倒性數量生俘帶隊指揮官。 過程中,祁發寶遭敵軍重傷,營長陳紅軍與士兵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等4人則陣亡。 報導指出,後來增援隊伍及時趕到,一舉將外軍擊潰驅離,並稱中方「取得重大勝利」,而外軍則「潰不成軍、抱頭逃竄,丟下大量越線和傷亡人員,付出了慘重代價」。 中共《解放軍報》與《央視》19日發布報導與影片,詳述4名解放軍在去年6月中印邊境軍事衝突中陣亡的過程。 據說中國在談判中提出一起解決各段邊界爭議的一攬子建議,即中國願意放棄在東段爭議邊界對藏南(基本上是印度後來建立的阿魯納恰爾邦)的要求,換取印度在西段爭議邊界承認中國對阿卡賽欽的控制。
堅持印中兩國有足夠的雙邊機制循外交途徑解決邊境衝突。 然而部分時事評論員認為雙方簽訂的五項邊境協定有「嚴重缺陷」。 根據《彭博社》引述印度官員說法,印度失去了250平方公里的德普桑平原以及50平方公里的班公湖地區的控制權,但中印雙方官方皆未此做出評論。 雙方同意繼續透過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機制保持溝通,繼續開展中印邊境事務磋商與協調工作機制磋商。 央視播放的視頻解說中指出,四名中國解放軍官兵「英勇犧牲」,營長陳紅軍被追授為「衛國戍邊英雄」,另外三名士兵被追記一等功。 中印邊界衝突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中印邊界衝突: 中印邊境戰爭
中國與印度部隊5月初在拉達克、錫金(Sikkim)因巡邏糾紛演變為鬥毆、投擲石塊衝突事件後,雙方部隊持續在拉達克對峙,但迄今經過至少5輪的上將層級會談後,中印部分部隊已從對峙地點後撤,緊張局勢似乎有紓緩跡象。 印度1947年獨立後,認為自己繼承了英國在印度的遺產,自稱「約翰遜線」以西和「麥克馬洪線」以南中國控制地區都「屬於印度」。 1954年,印度政府全面修改官方地圖邊境,並在中印邊界東段、中段、西段都不斷蠶食爭議地區,甚至越過麥克馬洪線向北推進,中印兩國之間的邊境衝突日漸增多。 迄今為止,僅半年時間裏,中印邊境線上的軍隊摩擦、對峙、肉搏的消息不斷,甚至出現了1962年邊境戰爭以來最嚴重的傷亡事件。 中國、印度以及一些第三國的分析與觀察人士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雙方發生衝突的可能動機。 Bhārat-Chīn Yuddh)是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共和國之間的一場邊境戰爭。
中印邊界衝突: 中印邊境衝突:中、印、國際主要觀點匯總
西方武器出口商也有同樣需求,2017年中印洞朗邊界事件期間和之後,美國幫助印度軍隊採購了美國製造的攻擊直升機、偵察機、重型運輸機和火炮。 2020年原本是北京與德里正式建立外交關係70週年紀念。 在這種兩國關係重大年份裏,中國方面慣例要開展的友好促進活動,但眼下不斷見諸媒體的卻是雙方邊境衝突的消息。 埃及、伊拉克、錫蘭、尼泊爾、蒙古、阿富汗、柬埔寨等國雖然表態不支持任何一方,但在進行調和時偏袒印度。 印度受到美英蘇等強權不同程度的支持,因此中國需要控制戰爭規模,且須防止其他國家等擁有介入戰爭的理由,例如美國當時曾警告若中國再不停火則會派遣軍隊支援印度。
中印邊界衝突: 「拜登總統」國際舞臺首秀:宣示美國重返領導地位,誓言反制中國「經濟濫權與脅迫」
康西瓦指揮部:爲了反蠶食鬥爭的需要,1962年5月18日成立康西瓦指揮部。 爲了靠前指揮,反擊作戰開始時又成立了康西瓦前線指揮所(簡稱康前指), 進駐天文點我十二號哨所,主要成員基本同康西瓦指揮所。 新疆軍區向軍委報告:康前指編爲相當軍一級的固定指揮機構,受新疆軍區直接領導,掌握中印邊境西、中段的邊防鬥爭,統一指揮建築工程某團、建築工程某團、四師(欠十二團)、騎三團和其他上山參戰的部隊及蘭空和田指揮所等。
中印邊界衝突: 中印邊界衝突再升級:雙方就「鳴槍」問題各執一詞
世界第二大虛擬貨幣交易所FTX於今(2022)年11月向美國法院聲請破產,逾百萬人血本無歸,更導致虛擬貨幣市場陷入熊市,… 九合一選舉結束,民進黨寫下慘烈的敗績,國民黨在沒有「X(韓)流」的情況下,紮紮實實打了一個大勝仗;奇特的是,… 印度宣佈禁用118箇中國手機應用程序 商務部:堅決反對-中新網. 12月18日,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公開批評印度被西方國家操縱加入「反華遊戲」之中,充當西方國家堅定的「排頭兵」。
中印邊界衝突: 中印乃堆拉山口肢體衝突
在1960年代,解放軍需要一整個夏季的時間,來準備隔年在拉達克發動軍事行動的計畫,但現在他們只需要幾週便能完成。 6月20日,印度媒體報導稱,總理莫迪稱中國軍隊在加勒萬河谷衝突中並沒有越界,印度的領土一寸都沒被侵犯的表態,被視為他正在為衝突而高漲的民族主義滅火。 在此輪會談中,印度再次強調要求中方撤走包括班公錯、加勒萬河谷和達普桑盆地在內所有關鍵地區的所有軍事力量並恢復2020年4月時的狀態,而中國則要求印度減少相關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 不過,今年2月11日,印度國防部長辛赫(Rajnath Singh)在印度國會上院發表聲明說,印度與中國已達成協議,以分階段、協調和查覈的方式,自拉達克東部班公湖南北岸地區撤軍,恢復到去年對峙之初。 任國強表示,中方對解決中印邊境問題的立場是清晰的、一貫的、真誠的,始終致力於通過對話談判解決爭端,始終致力於維護中印兩國兩軍關係大局,始終致力於盡快推動局勢降溫緩和,盡快恢復中印邊境地區和平安寧。 不過兩方緊張局勢仍舊未能趨緩,10日第13輪軍長級會談甚至傳出破裂,讓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預言,中印邊界可能會先失控,比臺海情勢早一步爆發衝突。
不過網名為「辣筆小球」的前《經濟觀察報》記者仇子明在新浪微博上認為中方隱瞞真實死亡數字並諷刺詆毀最大級別的團長存活而下屬陣亡,引發網民的眾怒。 仇子明的微博帳號因歪曲事實、詆毀貶損衛國戍邊官兵而被新浪微博管理員禁言一年;當晚20時,微博管理員再發通告,表示帳號「辣筆小球」與該帳號使用人持有的另一個帳號「球夜行」依據法律法規要求予以關閉。 北京同樣有一男子在微信羣被指涉嫌侮辱中方陣亡士兵而被刑拘,四川綿陽亦有一名男子在微博發表侮辱中方陣亡士兵的言論,其後主動到公安機關自首。 截至2021年2月22日晚,共有7名網民因發表詆毀戍邊英雄言論,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或拘留,其中1人系旅居境外的重慶籍男子,已被公安機關列為逃犯。 中印邊界衝突2025 2020年6月加勒萬谷地發生衝突後印度和中國軍方舉行談判,之後雙方在班公措湖東部後撤了部隊,以緩和邊界緊張局勢。
中印邊界衝突: 中方
康前指於10月26日開設,徐國賢到康前指後協助恢復工作的何家產指揮作戰。 新疆軍區1964年3月18日《關於撤銷軍區前指的報告》,南疆、阿里地區的邊防任務轉由南疆軍區接管;前指所屬步兵第某、第某團,阿里支隊、某醫院,轉隸南疆軍區領導。 1964年3月18日,總參批覆同意新疆軍區所報撤銷前指的方案,隨即開始整編,於1964年4月30日交接完畢。 從喀喇崑崙山口至6132高地,有印軍入境據點18個。 天指指揮部設在5243水準點,由步兵第二團政委劉少稚、副團長賀景福統一指揮。 繪製了一條“約翰遜線”,將包括阿克賽欽在內的近三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入英屬印度,使阿克賽欽變成英印克什米爾的一部分,但英國政府並未知會當時的清政府。
中印邊界衝突: 國際反應
簡單反向搜索發現,這張照片顯示的其實是尼日利亞,事件發生在2015年,尼日利亞士兵在與「博科聖地」組織武裝分子衝突中喪生。 中印邊界衝突2025 推特上,一則顯示中國和印度士兵打嘴仗的視頻吸引大批網民圍觀。 中印邊界衝突2025 社交媒體上廣泛流傳的另外一段視頻極富感情色彩,顯示一些印度士兵痛哭、互相擁抱安慰,另一些士兵抬著的看上去像是屍體。
中印邊界衝突: 中印邊境衝突:如何看待立場強硬的印度國內輿論
新德里在同美國,澳大利亞,法國,韓國,新加坡和日本簽訂了軍事合作協議後,最近又和英國簽訂了防務合作協議。 中印邊界衝突 儘管近年來情況有所改善,但印度的道路建造工程仍因崎嶇地形以及徵地問題,加上官僚主義的拖延和預算限制而受到種種阻礙。 這段視頻還出現在抖音中文網站上,收獲點讚3萬多;印度反對黨「印度國民大會黨」(INC)發言人也曾分享。 1952年3月第二軍教導團三營改編爲邊卡營,擔負賽圖拉、蒲犁防區防務。 1953年初,整編爲步兵四師十一團三營仍執行守防任務。 1955年奉命組建公安邊防第四十九團,該團於1957年6月13日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南疆軍區公安邊防團, 1959年4月改稱爲新疆軍區騎兵第六團,1961年改編爲新疆軍區步兵第二團。
中印邊界衝突: Tags: 中印衝突 中印邊境 中國 印度 解放軍 加勒萬河谷 加萬谷 印度軍方 辣筆小球 班公湖 拉達克 More…
藏字419部隊於1962年6月11日在拉薩西郊正式成立,轄3個步兵團(154團、155團、157團),總兵力約8,000人。 司令員柴洪泉(山南軍分區司令員)、政委陰法唐(江孜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副司令員姜松(江孜軍分區副司令員),參謀長曹宗奎(山南軍分區參謀長),政治部主任魏克(西藏軍區政治部青年部部長)。 實際參戰兵力還配屬了第11師第32團第2營、山南軍分區一部、炮兵、工兵各一部,共10300人。 加強營和第114步兵旅(因爲後勤不能全部部署到前線),並且和解放軍據點保持較大距離。 1960年印度方面認爲解放軍在邊界幾乎增加兩倍以上兵力(解放軍戰史沒有提及),因此增派第8廓爾喀步槍兵團第1營至溫泉到楚舒勒一線中段,然而這些部隊都難以獲得有效的後勤支援。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昨起連四天出訪沙烏地阿拉伯,除將主持「中國—阿拉伯國家峯會」、「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峯會」外…
「印度」似乎是一個大家聽了就難免緊張起來的國家,在認識這個不可思議的南亞國度之前,就將其拒之千里,恐怕會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YaoIndia 就是要印度 立志成為華人世界連結印度的第一道橋樑,Yao取音自中文的「要」,音似印地語中的 Yahan Aao,意思則是「來這裡」。 對於澳洲國會議員訪問臺灣,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6日接受《衛報》訪問時稱,該訪團確實已在臺灣,「但他們想與我們有安靜的會面」。 今年美國期中選舉11月8日投票,但喬治亞州聯邦參議員選舉因無人得票過半,因此由得票最高兩名候選人於本月6日進行第二輪決選。
中印邊界衝突: 內容—
西藏軍區前線指揮所(簡稱西藏軍區前指):1961年6月成立,位於錯那縣的麻麻溝,統一指揮克節朗、達旺方向作戰,爲全線反擊作戰的主要方向。 其成員有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副司令員鄧少東、陳明義、趙文進,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呂義山,副參謀長石伴樵,後勤部副部長於一星。 第二階段作戰,西藏軍區前線指揮所位於達旺以北的邦岡共,統一指揮西山口—邦迪拉方向作戰,爲全線反擊作戰的主要方向。
中印邊界衝突: 中印軍方繼續對話
10人被俘各大媒體對傷亡的估計及報導有顯著差異,參見§ 雙方損傷及§ 中印邊界衝突 後續2020年中印邊境衝突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印度共和國之間於2020年起在邊境發生的軍事對峙與衝突事件。 自2020年5月5日以來,中印兩國部隊據稱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多地進行侵略性行動、發生數起對峙和小衝突,並造成雙方人員傷亡。 事發地位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的班公錯及日喀則市的乃堆拉山口。 另外,阿克賽欽西部實際控制線附近也出現了對峙,其中雙方大多數參與對峙的士兵聚集在加勒萬河谷,中方反對印度在此地方修築公路。 儘管衝突不斷升溫,印度和中國均堅持有足夠的雙方機制循外交途徑解決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