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聲音表現方面,雖然WH-1000XM4同樣不支援AptX高清音質傳輸制式,不過卻提供了SBC、AAC和LDAC傳輸方式,LDAC比傳統藍牙音效傳輸的數據多約三倍,音質效果可足以媲美有線連接。 加上40mm動圈配合液晶聚合物振膜、DSEE 數碼音質提升技術,令低音飽滿清晰之餘亦強而有力。 且為了呈現功能上的區別,其特別強化了通話的聲音表現,包括內建4個 cVc 8.0降噪技術麥克風,能接收到清晰不失真的人聲,更不會參雜環境音,若因為工作或其他因素需要頻繁接聽電話的話,這款商品或許可以滿足需求。
每個人喜歡的音場都是不一樣的,多數喜歡流行音樂的,在中音跟低音比較注重,所以市面上的許多耳機會比較強調低音,因為大眾的口味比較接近,所以會獲得比較多的喜愛受重。 常見使用在藍牙耳機振膜的材質有石墨烯、紙質、木質、塑料、金屬、生物振膜和複合式振膜等幾種,不同材質的振膜有著不同的特性,因此帶給使用者不同的聽感。 但是,這樣多單體的方式,同時也造成了耳機結構變得複雜,造成電力使用提升、底噪增加、容易交互幹擾等現象。 如果已經對真無線藍牙耳機暸若指掌,或是懶得懂這麼多,也可以從目錄直接查看我們推薦的10個真無線款式,還有多達20幾個備取名單可供參考。 @特南克斯: 2 Pro是使用圈鐵單元、Air 2是動圈,比較起來2 Pro在音質上比較好,細節跟音場都有著蠻不錯的表現。 2020藍牙耳機2025 只要是無線傳輸的藍牙裝置都會有延遲,如果不想要有明顯的體感延遲,就只能選擇有線3.5mm的傳輸方式了。
2020藍牙耳機: 藍牙耳機麥克風的選購要點
加上其金色的經典設計、單次14小時電力,我們將這款耳機評測推薦第一名,以不到3千出頭的價格,可以說是超高CP值。 一些無線耳機結合降低噪音與迴音的技術,消除有源噪聲,大大提升音質表現。 目前各大品牌間,採用的音頻標準不同,手機的相容性也會影響到耳機功能,高通的規格為AptX HD,索尼正在推動LDAC,而Apple則主張藍牙AAC編碼。 隨著藍牙5.0的功能強化,2020年推出的新耳機在連線速度與品質上有更好的表現。
- 10.6mm動圈單體的設計,讓低頻呈現的下潛與前推力十足,還有動鐵補足的高音區段,因此三頻間能夠產生很棒的空間分離度。
- 根據不同使用場合,藍牙耳機麥克風的配戴方式、連線能力與其他附加功能等需求都不盡相同。
- 發燒友最注重耳機的音質呈現,因此在挑選藍牙耳機時測試音質會是佔最大的部分,因此建議可以從耳機使用的驅動單體類型、是否支援高清音訊編碼或特殊音訊處理器(如Sony的DSEE數位音訊增強引擎)以及一定要親自試聽確認聲音特性符合自己喜好。
- 先天上的優勢讓耳罩式耳機可以配置更大體積的驅動單體,音質是三種耳機中最好的,缺點則是體積較大、重量較重,收納和攜帶上比較不方便,長時間配戴可能會比較沉重給頸部較大的負擔。
- 除了確保能帶來極舒適的配戴體驗,更讓結構十足穩固,而無須擔心會因激烈活動而脫落。
雖然該款耳機本身硬體並沒有內建降噪晶片,不過今年十月透過官方韌體釋出的升級版本後,已可讓耳機具備有主動降噪功能。 體積輕巧、不受線絆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從去年一路夯到今年持續爆紅,尤其是今年包括手機廠商與各大音響耳機品牌廠商,也不斷推出新款產品搶攻消費者的荷包。 WF-H800 耳機搭配 Headphones Connect App 後,還能透過應用程式進一步優化以 360 Reality Audio 技術製作的音訊,簡單來說,就是讓傳統的兩聲道耳機可以展現出 360 度環繞空間音場,為愛樂者帶來更真實的環場音效體驗。
2020藍牙耳機: 不同族羣購買藍牙耳機要注重什麼?
Jbuds Air ANC的智慧降噪技術能夠根據使用者所在環境調整降噪的強度,並具有JLab真無線藍芽耳機專有的3種EQ,可應付不同類性的聆聽內容。 2020藍牙耳機 此外,支援藍牙5.2也讓其連線更加穩定,延遲也變得無感,在追劇時不會被影音不同步破壞興致。 不論是主動降噪、通透模式、連線穩定度表現都很不錯,另外還有Soundcore App自定義EQ、低延遲模式、支援無線充電。
不只擁有獨特有稜有角的造型,ZE3000呈現出來的音質也相當出色,其內部構造原型來自上市以來廣受好評的 E3000,且針對無線類型進行精準調教,經由特殊的腔體設計平衡內部氣壓,並搭載獨家的超低失真驅動單體,造就自然不做作的高解析度聲音表現。 真無線藍牙耳機通常都會搭配專屬的充電盒一起販售,所以也須顧及整體的攜帶性。 此外有些商品還會搭載自動開關機、定位追蹤等便利的功能,請依照個人需求確認這些項目。 順帶一提,編解碼格式需要裝置與耳機同時支援才能發揮完整效能,因此購買時請以手上裝置擁有的類型為主,纔不會在選擇高階款式以後卻出現無法使用的窘境。 除了解析度之外,採用藍牙連接的真無線耳機,音質也會受到藍牙的編碼和版本影響,以下就來看看有何項目得注意。
2020藍牙耳機: 續航
真無線藍牙耳機配戴方式有分為入耳機、耳塞式、耳掛式等三個分類,因為配戴方式不同,所以使用族羣也不同,可以滿足不同的需求。 所以如果你想要使用無線耳機,又想要避開延遲的影響,可以參考目前市面上的有支援 AptX-LL的產品,像是 Creative 的 bt w3 + trio;Sennheiser CX 350BT ;FiiO LC-BT2 等藍牙耳機。 參照上面兩個表來看,假設你聽 CD,然後 AAC 的無線藍牙耳機聽,那麼 CD的1411.2 kbps 的音源訊號量就會被壓縮到 320 kbps 傳輸,音質就被破壞了。
BGVP 的 Q2S 卻突發奇想,不但內建高通藍牙通訊晶片,享有穩定且低功耗的無線聆聽體驗,還能透過 2020藍牙耳機 MMCX 端子連接耳機升級線,設計上也以提升音質、捨棄附加功能為主,造就極佳聆聽體驗。 不只有各種精細的技術加持,就連藍牙配對也支援最高 aptX Adaptive 低延遲編解碼格式,不僅連線穩定,也能維持整體音質,搭配最為人津津樂道的 Type-E 專用耳塞,不管是配戴感、聆聽感受等各方面都接近完美。 Marshall 一向都以獨特風格的外觀造型與聲學調教聞名,Minor III 依然具備其一貫的作風,透過內建12mm 的超大尺寸驅動單體來提供強大推力,將招牌重低音發揮得淋漓盡致。
2020藍牙耳機: 藍牙耳機延遲問題
Aonic Free是Shure旗下首款真正的真無線藍牙耳機,雖然沒有主動降噪功能,但隔音效果不錯,音質比大部分同價位的真無線藍牙耳機還要出色,而且還有環境音模式,在需要的時候可以聽到周遭環境的聲音。 此外,新版新增的降噪功能能有效地過濾發動機噪音或風扇聲,操作指令和專屬的App都非常好用,藍牙5.2連線則可確保與手機穩定連接,並且還有出色的電池續航力和高質量的藍牙轉碼器,以及CX-400BT所沒有的IPX4防水等級,成為更具競爭力的中階款真無線藍芽耳機。 Elite 4 Active比價格較貴的Elite 7 Active還要更值得購買,是一款出色的中階款真無線藍牙耳機,除了IP67高防護適合運動使用,還具有不錯的降噪效果、出色的通話質量、豐富的聲音。 Elite 3是Jabra於2021年9月針對平價市場推出的真無線藍牙耳機,雖然沒有主動降噪功能,但保有Jabra的優良傳統,具備環境音模式。 原廠聲音平衡良好,既不偏向高音也不偏向低音,並能夠從Sound+ App中選擇8種模式或自行設定,自由度相當高。
A:多數的真無線藍牙耳機都可以單耳使用,若是具備麥克風收音的型號也因兩耳皆有配置,而可以僅用單耳接聽電話。 隨著藉由左右聲道營造立體感、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出現的「ASMR」實況與影片,這款真無線耳機就是為此而生。 採用 final E500當作基底,專注於讓人聲顯得更加細膩清晰,並且加入包括 aptX 編解碼格式、自動開機配對等先進的功能與技術,在針對特定用途強化之餘也不忘實用性。 除了極具性價比的規格以外,耳機名稱也直接表明是專門針對日趨流行的 ASMR 影片而生,能還原出細膩清晰且立體化的人聲;當然以歌手聲線為主的音樂類型同樣能精準呈現細節,在特定用途上的表現遠超其他同類型商品。 至於運用軟性材質打造的耳翼,雖然可提升配戴時的穩定感,但對不習慣的使用者來說可能會覺得有異物感,耳廓較為敏感的話甚至會感到疼痛,建議在購買前先試戴看看會比較好。
2020藍牙耳機: 無線藍牙耳機市場新紀元 平價好用新趨勢
JBuds Air Sport 擁有IP66的防水防塵等級,已經可以阻擋高壓水柱,也可以完全阻絕灰塵,單次續航時間為4.5小時,雖然不算是續航力頂尖的運動耳機,但應付短程的運動已經很充足,充電盒支援快速充電,充電15分鐘,就能多聽一小時的音樂。 Elite 5 在通話品質上也有所提升,相比 Elite4,多出了兩個麥克風,搭載6麥通話降噪技術,可以大幅度消除在戶外通話時的風噪聲,另外也支援ANC主動降噪技術,讓你可以更加專注於運動當中,不會聽到背景環境噪音。 Jabra 這個品牌在運動藍牙耳機的市場打滾多年,今年9月又帶著最新的Elite 5回歸啦! Elite 5 擁有IP55防塵防水等級,運動時可以安心配戴,除了SBC、AAC,也有搭載更高音質的aptX編碼,聽感上更加飽滿,人聲更加渾厚立體。
也因為專注於調教出符合品牌風格的聲音表現,耳機本身沒有搭載降噪等相關功能,而且沒有用於 Apple 等裝置上的 AAC 編解碼格式,導致用途稍稍受到限制。 真無線藍牙耳機在近幾年大受歡迎,沒有線材的設計增添了使用時的便利性,然而在本體空間有限的情況下,無論是續電量或是通話品質多少讓人不盡滿意。 另外,市面上還有另外一種被稱為「頸掛式耳機」的商品,同樣利用藍牙無線連接,跟真無線藍牙耳機相比,雖然在輕便性上略為遜色,但卻擁有相對便宜、單次續航力較高等優點。 以下提供頸掛式耳機的選購要點,以及實際開箱測試的內容,有興趣的話不妨前往觀看。
2020藍牙耳機: 無線藍牙耳機 CES創新大獎 | Marley Liberat…
前幾年,在真無線藍芽耳機還沒有這麼發達時,各廠多著重在硬體的調教比拼。 如今,在藍牙耳機百家爭鳴的情況下,真無線藍牙耳機支援的App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App支援在過去多是高階旗艦款纔有的功能,不過現在也下放到許多中低階的耳機上。 除了從人聲收音、環境噪音等方面去作評判,也可以留意是否有支援通話降噪技術,現在常見的降噪技術有Qualcomm® cVc™8.0、ENC、大象聲科Elevoc Vocplus™三種,而這三種通話降噪技術的目的都是為了增進對方聽到的人聲收音品質、降低環境噪音幹擾。 當然,建議可以在試戴試聽時到處走動,看看會不會有斷斷續續、或是耳機一邊沒有聲音的情況發生,去試試藍牙耳機與裝置的連線狀況如何。
主動降噪部分則搭載 HD 降噪處理器 QN1 ,運用兩個雜訊感應器自動偵測環境音,維持純淨而且無幹擾的聲音表現。 另外,因具備氣壓優化功能,在高海拔區域聆聽音樂像在平地一般舒適,無論是登山還是搭乘飛機都能享有極佳體驗。 Elite 4 Active非常符合人體工學,使用了短耳傘的耳塞式設計,不需要再另外購入耳翼或鯊魚鰭,也能夠在運動時保有配戴牢固性,很推薦給注重耳機輕巧程度與配戴舒適度的你。 相比最新推出的Elite 5搭載6組麥克風通話降噪技術,Elite 4 Active只搭載了4組麥克風,但是Elite 4 Active的防塵防水等級來到IP57,比Elite 5多出兩個等級,如果短時間內不慎將耳機浸到1m的水中,是可以獲得保護的,運動時也能更加安心。 有線耳機的高音質表現,與無線耳機的強大攜帶性,以往一直都是無法兼顧的天秤兩端。
2020藍牙耳機: 運動耳機推薦排行榜! 三招式挑選安全舒適真無線藍牙運動耳機推薦…
因此,當你在選購藍牙耳機時,可以看看你的訴求是什麼,如果是聲音還是主要考慮的話,那邊晶片問題可以暫時不用考慮。 對於一般使用玩家來說,其實延遲的感受比音質來影響的更大,目前基本的SBC編碼通常會有超過100毫秒的延遲,這樣的延遲在看影片上,尚可接受,但是如果在打遊戲的話,那麼就很難讓人接受了。 盒裝內容物包含耳機使用手冊、保固資訊書、Beats 貼紙一張、Lightning 充電線、多尺吋耳塞套、Powerbeats Pro 耳機一副與充電盒。
2020藍牙耳機: 真無線藍牙耳機推薦 2020 – 耳機開箱文章懶人包,精選幾款網路評價CP值極高的耳機
此外,還具有出色的降噪功能,聲音則具有恰到好處的低音和大鼓,可以讓人保持動力。 Go Air Sport基本上就是多了耳掛的Go Air Pop,音質、續航力、通話和操作控制的表現都一樣好。 但因為多了耳掛設計,耳機在運動時更加穩定、不會掉落,而且芒水等級也提升至IPX5,有著更強的抗水功能。
2020藍牙耳機: 牙耳機推薦11.MASTER & DYNAMIC MW75 主動降噪頭戴式耳機
有些耳機在出廠後,可能原始的版本有些小災情或是需要新增功能,這時廠商就會更新韌體去解決。 這時用戶便可以透過App更新耳機的韌體,去提升運作穩定度或是新增功能。 如:Soundcore Liberty Air 2 Pro透過韌體更新,追加支援了LDAC音頻編碼。 優點是比較不會誤觸,但缺點是在按壓實體按鍵時,很容易將耳機一併往耳道內擠壓,進而造成不適、脹痛,這點是需要留意的地方。
雖然沒有主動降噪有點可惜,但Technics為其添加了環境音模式,在需要注意周遭環境時就能派上用場。 降噪方面,則配備了全新的V1降噪晶片和噪音隔離耳塞,在被動和主動降噪的雙重加持之下,其降噪效果僅輸Bose最近剛推出的QC Earbuds 2消噪耳塞一點點。 另一方面,通話品質跟前一代相比也有所提升,透過風噪抑制技術來大幅減少風聲對麥克風收音的幹擾。 Airpods Pro 2在耳機外觀上沒有太大的改變,但內建了全新的H2晶片、低失真揚聲器和訂製擴大器,使得連線和音質有所提升。 另外,也新增了掛繩孔,還有跟耳機一樣的IPX4等級,提升便攜性和抗水性。
藍牙多點連線的技術類型藍牙多點連線能讓常常需要在不同設備上多功處理的人受益,當在電腦上聽音樂遇到來電時,一接起手機的電話就會自動將聲音切換到手機上。 因此,本篇文章從網路上的資料和團隊的專業經驗中提煉出最簡單又好懂的方式,解答大家在購買真無線藍牙耳機時會有的疑問,包含音質、延遲、舒適度、預算、降噪以及最新技術規格。 耳機做工維持了一貫的質感,在配戴上,過去圓潤的造型對某些人來說其實會壓迫到耳廓,這次的方正外型可以說是更貼近大多數人的耳型,此次也新增小小的耳鰭設計,能夠幫助使用者在配戴、拿取上更趨穩固。 其他規格,擁有專屬App可以自定義EQ、支援主動降噪與通透模式、IPX4的生活防水,值得一提的是,大改過後的聲海App,在操作上的豐富程度我自己是相當滿意的。
2020藍牙耳機: 外觀上都一樣的 USB-C 充電線,充電時裝置是怎麼判斷它適合快充還是慢充?
Urbanista Lisbon使用和Airpods 3一樣的半開放式設計,但令小編驚訝的是,其低音卻具有足夠的厚度和衝擊力,完全顛覆原本對這種類型真無線的印象。 在延遲方面,不論追劇還是打遊戲,再也不用擔心影音不同步的困擾;續航力方面,這款晶片讓其耗電量降低很多,可以使用的更久。 優點缺點耳道式/入耳式密封性好、隔音較佳異物感可能導致不適耳塞式/半入耳式舒服、適合久戴隔音差、容易掉沒有哪一種造型一定最好,但耳塞式較喫耳型,而耳道式可能會有聽診器效應,因此建議購買前最好要親自試戴才準。 有些真無線藍牙耳機會使用耳翼或耳掛來增加耳機的穩定度,通常來說,耳掛式在跳動時最不容易掉落,耳翼式居中,兩種皆無的掉落機率較大。
例如,Sony在2022年推出的Linkbuds就率先使用這種操作方式;而Google也已經通過專利申請,未來可望在新款Pixel Buds上看到此功能。 但按壓耳機上的按鍵時,耳朵會感覺到按壓的力道,久了會不太舒服,不過Airpods Pro 2就透過將按鍵移到收音桿上來解決這個問題。 目前最普遍的無線充電方式是Qi無線充電規格,APPLE的Airpods從第二代也開始有無線充電的功能,讓充電更加方便,減少線材相互打結的窘境。
真無線藍芽耳機內建的麥克風越多,越能夠有效的分工,藉由一些麥克風負責過濾環境噪音,另一些則負責收音,來達到清晰的通話語音。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為單耳雙麥的配置,甚至有越來越多真無線藍牙耳機單耳內建3個麥克風。 2020藍牙耳機 目前真無線藍牙耳機最常見的有線充電規格是Type C,充電速度變快、變穩定,有些甚至支援快速充電的功能,充電5至10分鐘就有1~2個小時的電量,便利性大幅提升。 SBC為藍牙傳輸協議A2DP要求的必須支援編碼,所有的藍牙設備都一定可以透過SBC傳輸。 目前,最新的版本為藍牙5.2,不僅可以同時完成來自兩個或多個應用程式的任務,減少了整體的延遲時間,還能管理兩個都已連接藍牙5.2版設備之間的電源傳輸,大幅降低耗電量。
如果說我們以前開箱過的Soundcore Liberty 3 Pro是保留中高頻與人聲細節的佼佼者,那麼 Fidelio T1 就是在低頻與樂器背景聲呈現的強者。 Philips 過去在 Fidelio 系列推出的多為耳罩式耳機,因此也能比較好理解Fidelio T1 在空間感呈現的優異程度,適中的殘響也加深了聽感的厚度。 而這次AirPods Pro 2 用上了最新的H2晶片,在音質上對比過去可以說是有不小的躍進,尤其是在中低音的表現更加強勁。 操作手勢上,滑動耳機桿的設計也讓調整音量更加方便,且不會一下子就調整了太多。
由於構造相對簡單,技術也十分成熟,有許多既便宜效能又強的款式,而且大多具有防塵防水效果,不用擔心因汗水和雨水導致故障,對想要在運動、體能訓練期間配戴耳機麥克風的使用者來說是極佳選擇。 ATH-CKS50TW 搭載特地針對真無線耳機研發出來的9mm 大尺寸驅動單體,並且在外殼部分以通氣導管的方式讓低音延伸性更好,營造出自家招牌的 SOLID BASS 超重低音表現。 內硬外軟的矽膠耳塞在維持穩定度的同時,也盡量讓配戴感相對舒適,單次可連續播放長達20小時的超高續航力更是傲視羣雄,是由知名聲學品牌研發出的誠意之作。 與利用傳輸線連接裝置的有線耳機不同,真無線耳機只能透過藍牙配對來無線傳輸音訊檔案,在火車車廂內或是人潮眾多的街上等場合,可能會因為電波幹擾導致訊號不穩定,在挑選時建議以連線較穩定的商品為主。 通常來說藍牙版本越高,省電效率、傳輸距離與穩定度等表現都較為出色,延遲也較低,若具備5.1以上的藍牙版本,相信可獲得較為舒適的聆聽體驗。
即使整體規格相當吸引人,但還是有些小缺憾,包括採用較舊的藍牙5.0版本、沒有內建環境音功能等;LHDC 編解碼格式目前也只有少數手機支援,購買前請先確認手上裝置的相關規格。 Beoplay EQ取代了Bang & Olufsen 早期的 Beoplay E8,成為市場上最新的旗艦款真無線藍芽耳機之一。 Sony Linkbuds使用目前市場上獨一無二的開環式設計,由一實、一虛的兩個圓連接而成,有開孔的甜甜圈部分為12毫米環型驅動單體,音樂將由此處傳遞至使用者的耳朵。 整體來說,配戴起來很舒適,也能聽到很自然的環境音,音場很開闊、但低音容易被環境音蓋過。
2020藍牙耳機: 耳機設計形狀
控制方面,保留了原先超方便的力道感應器,並加入滑動調整音量的指令,解決以往音量只能透過Siri或手機手動調整的不便。 而新的皮膚感應器讓自動播放/暫停功能更加準確、靈敏,執行過程非常順暢。 至於主動降噪的效果,則和前一代差不多,但之前很明顯的耳壓感卻不見,使用起來有比較舒服,不會有壓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