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按壓耳機上的按鍵時,耳朵會感覺到按壓的力道,久了會不太舒服,不過Airpods Pro 2就透過將按鍵移到收音桿上來解決這個問題。 真無線藍牙耳機常見的操作有二種,分別是實體按鍵和觸控按鍵,各有優缺點,沒有哪一個比較好,就看個人喜好。 不過,必須釐清的一點是,IP等級高不代表耳機就能一直承受嚴重的侵害,防水防塵性能是會隨著使用和保存方式而改變,保存不當是會喪失防水性能的。 目前最普遍的無線充電方式是Qi無線充電規格,APPLE的Airpods從第二代也開始有無線充電的功能,讓充電更加方便,減少線材相互打結的窘境。 sony 耳機評價 APPLE的Airpods系列目前都還是使用Lightning充電線,但因為歐盟宣佈所有3C產品將於2024年統一使用Type C充電線,到時應該也會改成Type-C。 優點缺點耳道式/入耳式密封性好、隔音較佳異物感可能導致不適耳塞式/半入耳式舒服、適合久戴隔音差、容易掉沒有哪一種造型一定最好,但耳塞式較喫耳型,而耳道式可能會有聽診器效應,因此建議購買前最好要親自試戴才準。
從不同的角度檢視 WF-1000XM4 耳機本體,相信熟知 1000X 系列真無線耳機歷代機種的人,一定能發現 WF-1000XM4 的瘦身成效相當顯著。 至於人聲和電子低音的表現方面,人聲延續中頻勁而不亂的表現,可以聽到歌手結實的演唱,但不會跟背景配樂中的其他樂音混淆在一塊變得雜亂無章;電子低音則是 sony 耳機評價 WH-CH710N 強項,夠重、夠深、夠穩也夠力,所以聽起來讓人格外的爽快。 在進入各別歌曲的聽感分析前,小編先為大家歸納出 WH-CH710N 聲音重點:中音勁而不亂、高音亮而不尖、低音厚而不糊。
- 另一方面,Xperia 1 IV 也移除了上一代的側邊 Google 助理鍵,改為預設長按電源鍵啟動 Google 助理(可重新設定為傳統電源鍵),當然特色的專屬快門鍵也沒有缺少,手機依舊搭載側邊指紋辨識器(與電源鍵整合)以及支援 IP65/68 防水防塵。
- 儘管 Fidelio T1 真的是一顆不算小的藍牙耳機,但在聽過他的音質以後,種種的特點都會讓我聯想到Sony 的 WF-1000 XM4。
- 接下來就要介紹10款推薦的 SONY 藍牙入耳式耳機,其中包括擁有防水、降噪等額外功能的商品,請依照自身需求挑選適合的商品。
- 在2022年底,新推出的旗艦機種 Liberty 4 在外觀上與 Liberty 3 Pro 有明顯差異,除了改採更好拿的棒狀設計,Liberty 4 的雙層結構耳塞能更貼合使用者耳型,以達到更舒適的穿戴體驗,和更出色的噪音隔絕效果。
- 第一首歌曲一開場就是吉他撥奏,偏中高音域響亮音色描繪著音樂空間感,而歌手的聲音不久就進場,這時候會聽到同樣為明亮走向的人聲與吉他聲合唱著,但高音延伸溫和,完全不會出現過於尖銳的聲音,這正是 WH-CH710N 的亮點之一,能帶給你明確的錄音或演唱空間,卻沒有分毫刺耳的過度高頻;那低音效果又如何呢?
+配戴體驗極好1MORE EVO是1MORE最新推出的旗艦耳機,共有黑白兩色可選,觸控區域看上去有點像貓眼石,典雅有質感。 耳機本身採用了短導管的入耳式設計,雖然感覺耳機偏大,但實際配戴體驗很好,幾乎沒有耳朵被侵入的異物感,但又完全緊貼耳道,表現是我目前戴過的入耳式耳機中的前段班。 音質跟前一代一樣是走三頻均衡的路線,並且Run in過後並且開aptX會有更好的音色,Run in 前我自己體驗的缺點在於解析跟分離度不夠好,大家記得拿到耳機時要Run in,小鳥家的耳機我覺得有Run後會有差。 如果你是要配戴體驗、質感非常棒的藍牙耳機,Air+ 2就很適合。 綜合以上,Philips TAT2236可稱是平價藍牙耳機中的一時之選了,推薦給不需要主動降噪、預算有限的同時需要較好通話品質的朋友們。
sony 耳機評價: 日本象印電子鍋NW-VA10-TA和VA18 特色評價徹底分析!日本直送教學
再把預算抬升到4K左右,基本上已經有很多音質不錯的真無線藍牙耳機了,外形的選擇會比較多元,在功能面也會更加的完整。 如果把預算拉到2K以內,這個價位帶已有許多不錯的選擇,可以滿足部分的功能性、配戴舒適度和連線穩定度,很適合一般學生、小資族。 不過在損壞的部分,只要使用到電池的物品,就必定會是一種消耗品,用久了續航力一定會有比較明顯的降低。 然目前市面上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幾乎都不能換電池,所以電池如果壞掉,基本上就是要換耳機了。
其他功能麪包含強勁的降噪效果、清晰自然的通透模式;跟蘋果的生態系完美融合,不管是在連線速度、連線穩定度,跨裝置的切換上都有著絕佳的體驗。 而空間音訊更是一大主打的亮點,增加了聲音的立體度及環繞感,對於喜歡追劇、看電影的用戶來說相當的實用,能讓人更身歷其境。 電池續航力單次使用為7小時,搭配充電盒可達28小時,這代也終於支援無線充電了,也支援快充,只要充電10分鐘即可播放音樂1小時;而之前為人詬病的降噪也得到改善,三代的降噪是有感的,耳壓感也不會過重,只不過目前臺灣還沒上市,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再關注一下。 Life Note 3S維持了Soundcore的調音特色,於中低頻的部分,下潛深度足夠的,不過在回彈力度的表現上就比較普通。 不過在高頻的細節抓取很不錯,聽較大編制的歌曲時,也還能聽出樂器的分離度。
sony 耳機評價: 推薦十大SONY藍牙耳機人氣排行榜
聲音表現上人聲稍微靠前,氣音、脣齒音都能聽得到,整體的聲音明顯靠前,與背景音樂有相當的的分離度,調音上是以重低音為主;中音的表現不錯,走一個圓潤溫和的路線。 高音舒服不會刺耳,整體而言是偏重、耐聽的聽感,推薦使用Samsung手機的朋友可以參考這款耳機,享有完整的三星生態圈。 Philips TAT5506搭載了自家ANC Pro主動降噪技術,開啟後在音量方面約能隔絕掉70%的外界噪音,降噪效果有感。
- 其實他們除了賺手續費,還會賺10%消費稅,樂天/亞馬遜點數,還有日本郵局運費優惠價錢。
- 不僅如此,Xperia 1 IV 也新增「Music Pro 行動錄音室」的功能,將在後續透過軟體更新提供。
- 採用摺疊式的設計更是易於攜帶,即使是無線耳機也擁有無可挑剔的音質。
- 然而其耳機線採用扁線的設計,相對圓線較容易損壞,且有線的構造在外出時動作較受到阻礙,是相當可惜的一點。
- 音質方面,對比其他同價位耳機來說算是出人意想的好,尤其是在重低音的部分。
- 現在鋰電池的壽命一般為300~500個充電週期,實際使用上大約2~3年續航力就會有比較明顯的降低。
因為 V1 處理器的關係,成為了市場上首款支援 LDAC 高解析度音訊傳輸編碼的已開賣真・無線耳機,同時首見於耳罩機 WH-1000XM4 的 DSEE Extreme 音效提升技術也有引入。 雖然聲音都不乏震撼力,但在臨場感上,鐵三角更勝一籌,樂器演奏的表現力更是令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但附贈的智慧手機用麥克風線控的位置太低,在通話時需要手持,不太方便。 索尼的優點是配備麥克風線控的款式在通話時可以解放雙手,而且採用了耳機線不易打結的表面加工。 WH-XB910N 使用「雙重雜訊感應器技術」,有兩組麥克風捕捉環境音,並搭配演算法進行降躁。
sony 耳機評價: 性價比值最高的SONY 藍牙入耳式耳機商品推薦給你
記得 M3 的體型偏大,沒辦法貼合耳朵,常常帶一下就會開始鬆動,但這次 M4 設計整體配戴感比前代更舒適! WF-XB700 真藍牙無線耳機屬於 EXTRA BASS 產品線之下,價格平一截之外,更著重於重低音的表現。 先看看機身,為輸出更大的音壓,它用上了 12mm 特大驅動器,令主機體積顯得較為大。 但 WF-XB700 用上了 Sony 一貫的人體工學 3 點結構設計,緊貼耳廓上最重要的 3 個支點。 從外觀上我們看到跟兩部師兄耳機不同,緊貼耳廓的人體工學設計,小編實際佩戴後覺得相當貼服,甚至要比最近推出的兩款師兄機還要舒服一點點。
sony 耳機評價: 【評測】Sony WF-XB700 無線耳機 重低音強勁 + 價格吸引 + 中高頻比想像中好
主編蔡承融先拿IER-Z1R給我試聽,然後再把NW-WM1Z金磚拿給我,隔天我要去臺南出差,於是把金磚帶著,預先替IER-Z1R換上4.4mm平衡端子線,準備來趟高鐵音樂之旅。 sony 耳機評價 為了更好的聲道分離度,這一點不需要試聽比較,3.5mm耳機線因為共用地線,一定會有些許串音產生聲道飄移,搭配NW-WM1Z這種同時擁有3.5mm與4.4mm耳機端子的數位隨身聽,絕對是4.4mm比較好。 與一般耳道耳機比較起來,IER-Z1R的尺寸較大,配戴時要倒掛式配戴,但是耳機殼的設計巧妙,只要配對耳塞,戴上並不會覺得重。 既然是旗艦耳機,Sony大方地送上完整的耳塞配件,總共給了6對三倍舒適材質耳塞,外加7對複合式矽膠材質耳塞。 三倍舒適材質耳塞戴起來的質地比較軟,聲音聽起來厚一點,矽膠材質的耳塞也滿舒服的,音色聽起來比較鮮明一些,這細微的音色差異,應該是耳塞材料所帶來的影響。 主導IER-Z1R設計的Sony工程師桑原英二當我拿到IER-Z1R的時候,先在辦公室座位試聽,我先搭配iPhone聽,這耳機不難推,不用耳擴也有平衡輕鬆的音質音色。
sony 耳機評價: 【SONY 索尼】WI-C310 無線藍牙入耳式耳機 續航力15H(神腦保固)
當然,這邊的前提是你購買的真無線藍牙耳機,是有一定品牌或受到多數消費者使用認證過的。 Sony WH-1000XM4 沿用 40mm 動圈單元,繼續帶來動聽的音色,非常立體的定位,豐富的細節、平均的三頻表現,LDAC 的高解析度藍牙連接,繼續可以把手機端的高清音源如實還原過來。 做為手機的配件,這回 M4 的通話表現也很不錯,也是受惠於左耳機上的三麥陣列,能夠好好的接收到使用者的說話,所以大家不管在視訊會議、免提通話也可以直接交給 M4 sony 耳機評價2025 了。
sony 耳機評價: 最新文章
耳機續航力則從原本的4.5小時提升至6小時,搭配充電盒的總續航力有30小時。 雖然進步了33%,但還是比現在真無線平均續航力(約7、8小時)少了一些。 按鍵類型使用方式優點缺點實體按鍵按壓按鍵來完成指令不會誤觸按鍵按壓時會將耳機推入耳道觸控按鍵觸碰或滑動按鍵表面耳朵不會因按壓的力道而感到不適有誤觸的可能性皮膚控制輕敲在耳朵前方的皮膚區域不會因耳機太小而不易找到按鍵位置目前尚未發現,推測也有有誤觸的可能性因此,實體按鍵、觸控按鍵孰好孰壞,並沒有定論。
sony 耳機評價: ⑥ 【SONY 索尼】MDR-XB55AP 重低音入耳式 支援智慧型手機(5色)
能夠透過Sound+ App來調整EQ,可依不同的音樂型態調整不同的音場,整體聽起來算是比較適合聽流行音樂的。 綜上來說,音質在 Jabra 大廠加持下,整體的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 環境音模式透過麥克風擷取周遭的環境聲音,然後在耳機中播出,讓我們在聽音樂的同時,也能清楚地聽到外在的聲音,這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除了提升使用耳機時的安全性,也讓我們不會錯過重要的通知。 市場上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真無線藍牙耳機,讓許多消費者都有選擇障礙。
sony 耳機評價: ▊ANC 主動降噪技術三大種類
如果您的主要用途是在辦公室的環境中使用,那麼除了降噪之外,還需要確保藍牙耳機具有適合用於通話或視訊會議的麥克風。 如果打算在長途飛行或平日通勤中使用藍牙耳機,降噪和電池續航力非常重要。 前者可以隔絕交通工具的引擎聲,後者則是確保真無線藍牙耳機不會在外面沒電而找不到地方充電。
sony 耳機評價: 【SONY 索尼】WI-1000XM2 主動降噪頸掛入耳式耳機(2色)
雖然帶著IER-Z1R與金磚NW-WM1Z搭高鐵,是一趟低調奢華音樂之旅,不過認真聽IER-Z1R,還是要在安靜的環境當中,把高解析音樂檔案傳輸到NW-WM1Z,在辦公桌前仔細品味IER-Z1R與NW-WM1Z。 再來,IER-Z1R使用鋯合金(Zirconium Alloy)製作耳機外殼,尺寸比一般耳道式耳機還大,更大的空間賦予IER-Z1R重現音場空間感的物理條件。 此外,厚實的鋯合金耳機外殼,看起來非常耐用,也不會生鏽,Sony並沒有加上鍍膜或烤漆,而是直接拋光,密閉上蓋還加上魚鱗紋裝飾,相當漂亮。 IER-Z1R採用複雜的混合式單體設計,5mm動圈單體負責超高音,中高頻使用平衡電樞單體,再加上12mm大尺寸動圈單體,建構強勁的中低頻音樂能量。
除了沒有矽膠耳塞和降噪功能,Airpods 3幾乎就是AirPods Pro的複製品,具有許多相同的功能,同時也引入了新功能。 其中包括MagSafe無線充電和皮膚檢測傳感器,可準確偵測耳機何時進入耳朵以啟用自動暫停/播放。 Airpods Pro 2在耳機外觀上沒有太大的改變,但內建了全新的H2晶片、低失真揚聲器和訂製擴大器,使得連線和音質有所提升。 充電盒則多了內建揚聲器,可在使用尋找功能時發出聲音,以便使用者定位。
sony 耳機評價: 使用100多款耳機後的小小心得~挑耳機&評價方法!!!
不管是聽音樂、看電影都非常合適,而且有些開放式耳機還能搭配空間環繞結構享有多聲道的效果,打造身歷其境般的觀影體驗。 H.ear 系列就是特別推出給對千篇一律的耳機造型感到無趣的使用者,不但外觀的設計感十足且每款都有五種顏色可選擇。 不過 SONY 頭戴式(耳罩式)耳機種類眾多,除了有線、無線以及藍牙等不同連接方式以外,價格差距也十分大,往往不知道應該如何去選擇,所以這次將要介紹選購 SONY 頭戴式耳機的小技巧,並精選10款不同特色的商品推薦給各位,如果最近想要購買一副 SONY 的耳機,千萬不要錯過接下來的內容喔。 WF-H800是 SONY 系列作中最小巧的真無線耳機,但效能可一點都不貧弱,不但透過最佳化天線來強化連線穩定度,而且具備低延遲的連線能力,觀看影片時不會出現影音不同步的狀況。 雙邊耳機都能偵測目前的使用狀態,只要拿下單邊耳機就會自動停止播放,直到耳機重新戴上,不需要手動暫停,是極為人性化的設計。 可惜續航力是其一大罩門,最高連續播放時間只有6.5小時,跟其他耳機相比稍嫌不足,若是開啟降噪功能的話可能會更消耗電力,對需要長時間使用的人來說不太友善。
sony 耳機評價: ⑨ 【SONY 索尼】無線藍牙耳道式耳麥(WI-XB
要提醒各位的是,每個人對於音質的體驗感受是相當主觀的,無論是任何的評測,建議都只當作參考來看就好,實際上還是建議到店裡去試聽一下,看耳機調音是不是你的菜。 石墨烯振膜的特性是輕、保真度高,讓音頻的失真更小,中低音頻更沉穩有力;類鑽碳振膜的特性是提供強力、有彈性十足的低音表現;金屬震膜較常見的是鋁合金材質,解析力強,更能聽出音樂的細節;木質震膜單價較高,音色偏溫暖,中高頻解析較強。 終於完成這有點長度的評測,先感謝您花時間讀完,會有這豐富的內容除了是 WF-1000XM4 具備實實在在的多種升級外,更重要的是 sony 耳機評價 Sony 並沒有手軟,在這款真・無線耳機上投放了讓人值得注意的新功能,可說是質、量兼備。
如果有搭載這個功能的話,不管是風扇的風切聲、街上呼嘯而過的汽機車等的噪音都會消失不見,能沉浸在音樂中不受到任何影響。 密閉式耳機會將驅動單體發出的聲音全部封鎖在耳罩裡,能有效避免漏音的狀況發生,就算在通勤中也可以放心聆聽音樂而不影響到周遭的人。 如果常在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聽音樂的話,建議選擇密閉式耳機會比較好。 尤其是頭戴式耳機系列,除了有線或藍牙無線耳機都能享有極佳的音質以外,還針對不同族羣開發出各種獨特功能,既能盡情享受音樂也可以兼顧各式情境及需求,難怪受到眾多使用者的歡迎。
覺得智慧手機和音樂播放器原配耳機的效果不盡如人意,選購1萬日元〈約新臺幣3180元〉以上產品的音樂發燒友越來越多。 耳機支援藍牙 5.2 以外,能夠同時連接兩臺設備,還能透過左側的 3.5mm 耳機孔插線使用,並採用 USB-C 充電。 官方表示,續行最長可以來到 50 小時,可以降躁則能使用 30 小時。 面對公車內的引擎聲浪,AirPods Pro 的優勢與劣勢一如前面幾個場景,在中低頻段的噪音抑制效果與 WF-1000XM4 不相上下,但只要中高頻環境聲響一出現,就會突破 AirPods Pro 的降噪防線,雖然兩支耳機之間的差異不至於大到很離譜,但 WF-1000XM4 毫無疑問擁有更出色的降噪表現。 一如在十字路口場景的表現,AirPods Pro 與 WF-1000XM4 之間的差距,其實都表現在「小範圍中高頻率環境聲的抑制程度」上,部分可被 WF-1000XM4 有效削減的環境聲,AirPods Pro 無法達到妥善的降噪效果,使得聽音樂時需要再加大少許音量,才能成功遮蔽環境聲響。
但是每個人對聲音的認知與喜好都有所不同,產品也有訴求方向與等級高低的差異,所以材質不全然代表音質的好壞,但如果你是比較講究木質樂器聽感的用家,一定要嘗試看看此類耳機。 除了透過藍牙配對連接智慧型手機等播放裝置以外,耳機本體還內建4GB儲存容量,可存放接近1,000首的音樂檔案,在不方便隨身攜帶其他物品時,一樣能夠享受自己喜愛的音樂,是替代隨身聽的便利方案。 結合上述兩者技術的優點,複合式主動降噪在降噪的效果會是最好的,但通常複合式降噪耳機價格會偏高,如 Airpods Pro 就是最經典的例子。 耳機本體提供了 3h 的續航力,只需放入收納充電盒裡面就會自行充電,充電收納盒本身就是一臺耳機專屬的行動電源,收納盒同時也含 6h 的補充電力 (只需 1.5h 即可充飽),所以滿電狀態下的收納盒可以幫耳機充電兩次,電力足以應付一天的日常生活使用,以及各種運動或健身訓練。
sony 耳機評價: 無線電競耳機 外觀
閱讀完 SONY頭戴式耳機的選購要點並看過以上推薦之後,若尚未掌握明確方向且想再進一步瞭解,不妨繼續參考以下由專家解答的常見問題。 然而其耳機線採用扁線的設計,相對圓線較容易損壞,且有線的構造在外出時動作較受到阻礙,是相當可惜的一點。 接下來就要推薦10款高人氣的 SONY 頭戴式耳機,不妨參考以上選購要點,配合自身需求挑選一款最合適的商品。 另外,耳機線也可以依照需求來替換成失真率更低的專用纜線,不管是用於連接擴大機或單獨使用都可得到堪稱完美的體驗。 Sony Mobile 上週正式對外發表了 2022 上半年的 2 款智慧手機:Xperia 1 IV 以及 Xperia 10 IV,其中 Xperia 1 IV 很快已經展開預購、Xperia 10 IV 則會在 6 月與臺灣消費者見面。
這是款較優異的耳道式耳機,他擁有十分優異的(響應)頻率,配合多單體特質,因此它可以被稱為全音域的耳機,大致上他無論在低音樂器或者高音女聲都相對比較能自然呈現,其中靈敏度高且歐姆低,這款耳機能在較多的常見音源(例如MP3或手機)表現出一定水平的音質,當然建議使用較專業的音源,纔不會浪費這款耳機的價值。 最大特點在於導入了專為飛航而生的降噪技術,特別是搭乘飛機或火車等外部噪音特別大的環境時,戴上此款耳機就能輕鬆把這些雜音消除。 而其降噪效果甚至能依頭型進行最佳化,讓你徹底融入在音樂世界中。 在音質部份支援 LDAC 無線音訊技術,即便透過藍牙無線聆聽也能享受逼近原音的出色音效。
WH-1000XM4他們聽起來與前代沒有明顯不同,使用與 WH-1000XM3 相同的 40 毫米液晶聚合物驅動器,以其清脆的高音和有形的低音而著稱,低頻有力但不誇張,而中頻則如天鵝絨般順滑,不僅適用於音樂,而且在播客中聽起來也很棒。 Sony WH-1000XM4頭帶上的緩衝更纖薄,而耳墊經過重新設計,表面積增加了 10%,以便與你的頭部接觸更多,索尼還聲稱頭帶的曲線已經“微調”,運動傳感器已集成到左耳罩中,以實現智能控制功能。 WH-1000XM4 具有柔軟的橡膠塗層,與上一代的塑料底盤相比,這使耳機具有更耐用和更優質的感覺,這也意味著不會那麼容易沾上污漬或劃痕。 不過小弟個人覺得7506/CD900ST調整EQ後,聲音其實滿平衡好聽的,雖然少了些"調味",但中性的聲音很適合當作參考耳機用。
sony 耳機評價: Sony 新推限量的「靜寂白」配色 WH-1000XM4 降噪耳機
作為一款定價 6,990 元的中階降躁耳機,WH-XB910N 在各方面可以說是「恰到好處」,提供居家、辦公室十分好用的降噪體驗,EXTRA BASS 調音相信會十分符合重低音愛好者的胃口。 即便 Sony 仍將最好的音樂、降噪留給了旗艦款的 WH-1000XM4,但在約 4,000元左右的價差下,若喜歡重低音、且不常於車站或是飛機等公共場合使用耳機,無須頂級的降噪技術,WH-XB910N 會是一款具有相當性價比的產品。 評測過的真無線降噪耳機已多不勝數,但這次測試 Sony WF-1000XM4 的過程中,小編卻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原因無他,WF-1000XM4 在各項表現上可說是既均衡又無懈可擊! 對還未聆聽過這款耳機的人來說,或許會覺得小編誇大了,但小編必須誠實的說,不管是主動降噪功能、音質、音色,智慧操控以及通話降噪,WF-1000XM4 無一不展現出輾壓對手的實力,而這一切皆源自 Sony 長年積累下的優越技術力。 為了達到更好的貼合度及舒適性,WF-1000XM4 使用了 Sony 全新開發的耳塞 EP-NI1000,材質為聚氨酯泡棉,具備柔軟並富有彈性的特質,搭配上笠型的外觀,因此當放入耳道時,充分的貼合也順勢帶來更好的隔音表現,縱使未開啟降噪功能,WF-1000XM4 都還是有一定程度的環境噪音抑制效果。
sony 耳機評價: 僅 223 克的輕量時尚機身搭配獨門降噪技術,35 小時音樂熱播不間斷
FiiO第一代會得到好評價是無庸置疑的,因為是真得還不錯,不過第二代以後,雖然號稱走向HiRes,不過某種程度調性沒有第一代這麼好而穩定,經常能聽到處理不完整的聲音缺陷,因此個人反而比較推薦第一代的X3,第三代還沒聽過。 測試方法不難,就是聽音樂,選擇音質比較差的選項,答對就往下一層,當聲音越來越好時,你就越不容易聽到缺陷,一般來說,按照網路上測試的統計,大部分的人都在-21dB,而一般低價耳機(300元那種)約-24dB,換句話說你聽得到低於-21dB時,你的耳機與耳朵都還算不錯的…平均之上這樣子… 音效卡是電腦在用的用詞,現在的音效卡大半都黏在主機板上面,音效卡本身就是具備數位轉類比的功能,將數位的數據調節並且放大成類比的音波,送給耳機聽。
還有,IER-Z1R配戴起來的隔音效果非常好,當我在辦公室裡面戴著IER-Z1R,同仁在室內走動的聲音,幾乎都聽不見,甚至有編輯叫我也恍然不知,優秀的隔音效果讓音樂的細節更容易呈現。 此外,App內也有健身語音指導功能,結合心率等各項數據可以讓訓練更有效率。 而這次AirPods Pro 2 用上了最新的H2晶片,在音質上對比過去可以說是有不小的躍進,尤其是在中低音的表現更加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