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舉辦追思讚頌法會,靈體下午送至臺南白河大仙寺舉行荼毘大典,骨灰晚間9時送回埔里地藏寶塔禪寺,並進行安座法會,寺方指出,在火化後的骨灰中發現少許不規則形狀的「舍利花」,每顆不超過一個指節大小,後將骨灰供奉在地藏寶塔。 修源精舍2025 歲末年關之際,各地慈濟分會舉行發放圍爐,提供物資發放和義剪義診等貼心服務,讓照顧戶歡喜過年。 早會時間,上人欣言,人間菩薩隨處應現,給予殘疾孤苦的弱勢者一分溫柔關懷;而受關懷照顧者也以愛心響應「竹筒歲月」,點滴累積助人的力量。 釋證嚴語錄:「從生的那一刻開始,直到死的那一刻,這生死之間能夠將生命宗旨對準、沒有毫釐偏差,人生就能解脫。」「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在慈濟宗門中見證無量法門。」世界佛教發展協會會長釋蓮海表示:樂觀其成。 佛光山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表示:對慈濟宗成立樂見其成。
醫院建院完成後,醫院有硬體而無軟體──即醫療人員,便逐步推展教育工作,建立慈濟護專、慈濟醫學院。 而護專、醫學院後來相繼改名為慈濟技術學院(2015年改制為慈濟科技大學)、慈濟大學。 而除臺灣本土社會救濟外,進而從事資源回收的環保工作,推展中國大陸賑災、國際賑災等工作。 於海外建立慈濟人據點、分會,要求慈濟人能懷著「取之於當地,用之於當地」、「頭頂別人的天,就要回饋當地」等理念,在全球各地推動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也得到許多當地人的肯定。 慈濟功德會創立初期,與幾位信徒在普明寺做手工,發放救濟品。
修源精舍: 關懷士培訓_社會福利與災害救助(二)
心往這一條路,沒有散亂,分寸都不會脫隊;大家同修、同道、同精進,這就是菩薩道。 你起一念善心,把握時間、把握這樣的因緣,身體力行之後,這件事就成為永恆的故事。 因此我們要時時刻刻用好心、說好話、做好事、行好路。 孩子從小就有良好的家教,日後走入社會接受社會的教育,他們的人格、品行才會圓滿。
- 以人生哲學為核心, 輕鬆跟著時代的腳步前進!
- 本寺在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的悲願帶領下,致力於保存傳統中華文化及佛法藝術化的推動,歷二十餘載。
- 隨後,並陸續舉辦海峽兩岸藝術文化交流研討會 、大陸佛教學術參訪團座談會 ,以及中臺禪寺宗教藝術文化參訪團等交流活動。
假如人心慾念很多,過度開發的結果,造成氣候不調和,可能就會變成水災或旱災。 早期除擔任佛學院教務主任外,平時尚受邀多次至國內外(美國、大陸、馬來西亞,大專院校等)各地演講、辦學;近幾年則主要以僧伽之自我教育工作為主。 乘雲宗是唐代天寶年間由禪宗上師範化和尚在衡陽回雁峯乘雲寺立派,傳承一千多年,至今在湖南、江西、廣西乃至臺灣仍有弟子,但佛教史上各種典籍鮮有記載。 《重修乘雲宗譜》成為瞭解和認識這一流派的重要史料。 智諭老和尚帶領四眾弟子歷26年退位,於1998(民國87)年浴佛節,本苑舉行晉山陞座典禮,由惠敏和尚接任第二代住持,秉持師承,弘揚正法。
修源精舍: 關懷士培訓_志願服務法規之認識(上)
在靈泉寺期間,除了禪七之外,也常應各界之邀請,開示佛法。 每年的無遮法會、弘法大會 ,吸引成千上萬的社會人士前來聽聞佛法。 修源精舍 其弟子在臺灣各大都市設立七十餘家精舍,使社會大眾皆能就近學習佛法、禪修靜坐。 1992年3月,靈泉寺即將落成之際,於臺中德基關房閉關二個月。
結合香光志願服務隊,推展生命教育及終身教育,二十餘年成效備受各界關注與肯定。 寶殿上層為念佛堂,堂內主尊為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立姿協侍左右。 念佛堂之上為藏經樓,以開架式提供信眾閱讀各類佛教經典書籍。 香光尼僧團開山方丈悟因法師以教育為使志,教育機構的拓展,是紫竹林精舍創建的緣起。
修源精舍: 關懷士培訓_喪親家屬的悲傷關懷與靈性陪伴
對於惟覺老和尚點名批評民進黨立委邱太三推動「宗教法」,邱太三則用「無知」回敬惟覺對宗教法的批評。 原因在於惟覺老和尚痛罵的「條文」,卻幾乎都已經被擱置或刪除,尤其是要寺廟繳稅、主管機關派任住持的說法,經過查證沒有一個版本這樣主張,就連邱太三提出的「宗教人士犯罪加重其刑」,也已經在政黨協商中放棄。 1994年,創立「中華民國大專青年禪學會」 ,定期舉辦大專青年禪修活動,每年專為大專青年舉辦星燈營,引領大專青年體驗清涼自在的禪風。
修源精舍: 精進日及營隊課程_歲末祝福與弘法利生
本課程講師將帶領大眾聆聽常啟法師_維摩結經旨略四講,並研讀聖嚴師父的著作_修行在紅塵,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佛法,得身心的自在、福慧雙修。 2012年1月3日,親民黨副總統候選人林瑞雄到中臺禪寺拈香禮佛,但開山方丈惟覺老和尚、住持見燈和尚均「不在寺內」,由副住持見尊法師、見允法師接待。 林瑞雄原希望惟覺老和尚能為他的田黃石佛像加持,二人無法見面只好做罷。 見允法師則安慰他誠心、恭敬心就是最大的加持,林瑞雄則說是自己的「誠意不足」。
修源精舍: 教育中心影錄
中臺禪寺的惟覺老和尚則是早於大會之前,就已表態支持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連戰並期待信眾一體挺連,惟覺在李登輝談話過程中,每逢提到連戰的優點就立刻帶頭鼓掌。 惟覺和尚對此事件則表示,對弟子出家受到家屬反對引起風波感到「很遺憾」,並且提出理由解釋他們在當天剃度後「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可能將送到臺灣一共四十多個精舍中的一個禪修,所以不一定會留在中臺襌寺,因此寺方無法讓他們見到人,「不是寺方不讓他們見面」。 惟覺也強調他「絕未躲避媒體」,中臺禪寺更沒有如外傳的把人藏起來,他認為部分家屬不同意子女剃度,這是「個人問題」卻被鬧成社會問題是「大罪過」,有人對子女入佛門的事一開始會不自然,但時間久了「一切都會瞭解」。 惟覺希望家屬之間自己溝通,中臺禪寺沒有破壞社會或任何一個家庭,「自然不需對社會有任何交代」。 微妙高深的禪法,不離行住坐臥的踐履,為落實佛法生活化,開出實踐佛法的具體準則 ――「中臺四箴行: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作為四眾弟子日常行持之圭臬。
修源精舍: 修源精舍的留言板
我當時非常難過,知道先生的條件不錯,非常有機會被錄取,但如此一來我的經文還沒誦完就沒機會彌補過去的過錯了。 因此跪在 佛菩薩面前懺悔,承認自己過去世的錯誤,懇求能有機會再修補與先生的關係,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口中亦不斷唸著〈藥師灌頂真言〉,祈求 藥師佛能慈悲幫幫信女。 為接引大眾前來薰習佛法,精舍除開設各級禪修班、研經班及兒童禪修班外,並定期舉辦法會、共修、禮懺,以種種善巧方便帶領護法善信深入佛智,邁向光明的菩提之路。 惠敏和尚為弘揚佛法、推展教育活動,設立「財團法人西蓮教育基金會」、「智諭老和尚教育紀念基金會」。 並因應社區化時代的需求,成立「西蓮學苑」及「社區淨土推廣教育委員會」,配合西蓮淨苑相關活動,推展「社區淨土」、「三願六行」、身心健康「五戒」、終身學習「五戒」等各項弘法利生工作。 1973(民國62)年,惠生法師依止智諭老和尚出家,68年惠敏法師出家。
修源精舍: 佛法五化
鄰近於高雄市立美術館的普糧精舍,於民國九十四年成立,緣起於臺北的居士,感念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於各地廣設精舍,開演禪宗心法的慈心悲願,發心護持尋得弘法場地,令高雄鼓山地區的有緣大眾,得以就近聽經聞法、禪修靜心。 紫竹林精舍為一座弘傳佛教文化,且具有現代功能的佛教建築物,曾榮獲第十九屆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獎。 這一座兼具宗教信仰、文教功能的法華道場,透過空間景觀、視覺造型,具象地傳遞佛陀教法及菩薩的慈悲莊嚴。 在車馬塵囂的都市中,創造空山靈雨的意境,提供人們燻習佛教的機緣。 紫竹林精舍是香光尼僧團高屏地區佛法教育推廣中心,始建於民國七十六年三月,七十八年取得高雄縣寺廟登記。
修源精舍: 關懷士培訓_心理急救核心行動實務
於1992年7月30日,成立「中臺禪寺籌建委員會」,開始籌建工作。 落成後隨即舉辦「世界宗教文化交流研討會」 及傳授如來三壇大戒暨在家菩薩戒會 。 隨後,並陸續舉辦海峽兩岸藝術文化交流研討會 、大陸佛教學術參訪團座談會 ,以及中臺禪寺宗教藝術文化參訪團等交流活動。 1991年11月17日至1992年1月5日,於靈泉寺舉辦七期精進禪七,共49日。
千古文物無言說法,啟迪人心,不但是佛法傳承的歷史見證,更是移風化俗、淨化心靈的妙方。 本寺在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的悲願帶領下,致力於保存傳統中華文化及佛法藝術化的推動,歷二十餘載。 民國九十八年,中臺山博物館正式落成啟用,舉辦多次特展及兩岸文化交流活動,獲得學界、教界與十方信眾廣大的回響。 修源精舍 九十九年,西安碑林博物館贈予本寺一千二百七十三種碑拓,包含名家書藝刻石、儒家典籍石經、佛教寺碑、祖師碑記、祠廟家訓碑、墓誌銘、線刻圖畫等。
她時常往來寺院,萌生出家之意,經當地慈雲寺出家師父引薦,前往新北市汐止靜修院,準備出家,三天後被養母王沈月桂尋回。 王錦雲隨著慈雲寺修道法師再度離家,由臺中前往高雄,再轉臺東縣鹿野鄉王母廟。 幾經波折,在臺東縣鹿野鄉王母廟之後,先後移居知本清覺寺、玉里玉泉寺、花蓮東淨寺、臺東佛教蓮社。 後寄住在臺東佛教蓮社時,至信徒家中做客,在其府中見日文版《法華經大講座》,才發現法華三部中的《無量義經》及《觀普賢經》。 閱讀無量義經時,看見「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三十二字,對《無量義經》產生濃厚興趣。
修源精舍: 修源精舍的簡介
至 2008年止,中臺禪寺於海內外設立精舍分院達一百零八家,遍佈美國、澳洲、義大利、奧地利、日本、香港、泰國、菲律賓等地 。 1993年5月2日,創辦中臺佛教學院 ,培育僧才,成就法門龍象。 並親擬「教理、福德、禪定」三環一體教育旨綱,在學院中深入經藏,解行並重,培育出「外現聲聞身,內密無上印,身行菩薩道,廣度諸有情」的菩薩僧才,荷擔如來家業。 修源精舍 佛教學院所培育的僧才,或於中臺禪寺各分院精舍弘揚佛法,或於常住執事,或於佛學院致力於僧伽教育,秉持菩薩之願行,學以致用,廣行六度弘法利生。 指導中臺禪寺各分院精舍禪修班教材,擬定初級、中級、高級禪修教本,於精舍禪修班課程中教導社會大眾禪修及佛法正確知見,精舍學員除了每年固定的禪七用功,更有不定期的半日禪、一日禪共修,以及中臺禪寺終年不斷的「中臺一支香」,期透過種種禪修教育,令大眾皆能契自心源,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為推動「佛法藝術化」的理念,成立「財團法人中臺文化藝術基金會」,創辦 中臺山博物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於 2009年10 月3日落成開館。
現任第二任住持見竺法師稟承師志,推動弘化文教志業,始終如一。 以人生哲學為核心, 輕鬆跟著時代的腳步前進! 內容包含佛教英語 、動禪、講座、經典朗讀;禪藝課程、體能動一動 ,心靈茶會。 將四季的自然風景融入靜心花藝,以植物來說法,透過花草植栽,練習身心安定。 課程中帶領大眾體驗「禪宗庭園」的佛法世界, 凝視生命的寂然澄澈,閑靜淡然。 傳統寺院是藝術集大成的展示空間,包含建築、彩繪、雕刻、書畫等不同形式的綜合藝術,淨業院百年建築結合民俗彩藝與佛教故事,使寺院與大眾生活更加趨近,雖然寺中已經沒有法事活動,但傳統建築的優雅形式不僅是歷史見證,更寫下寺院建築動人心扉的頁章。
修源精舍: 菩薩舉足步步生蓮:莫三比克伊代氣旋中長期彙整報告
「晨鐘暮鼓,悠傳衲子家風;靜思精舍,結來法華因緣。」證嚴上人常期勉精舍的常住師父們,涵養宗教情操、守住清淨心,進而帶動全球慈濟人力行「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之志業,使慈濟法脈源遠流長。 2012年2月12日,總統馬英九與副總統當選人吳敦義聯袂拜會中臺禪寺惟覺老和尚,受到惟覺盛讚是「最好」的總統、副總統。 惟覺老和尚也特別讚揚總統夫人周美青,是「最好」的第一夫人,「瞭解民間疾苦,樸實勤勞,會犧牲自己成全大眾」,真正是第一夫人的典範,「不像過去的第一夫人『珠光寶氣』」。 中臺禪寺副住持見允法師表示,提告是她個人的權利,寺方會委託法律顧問進一步處理,並強調這純屬地主「個人」的開發行為,自然與寺方無關。 2009年的南投縣長李朝卿則重申,縣府也在調查有無違規開發等行為,因此對其提告不再予以回應。 2008年3月22日,南投縣埔里鎮「中臺禪寺」惟覺老和尚,率領三百多名僧眾「投票部隊」到埔里鎮一新裏投開票所投票,並配合國民黨的選戰,全體只投總統票拒領公投票,以表態支持國民黨。
2004年,普臺國小正式開學;2006 年,國中部招收一年級學生; 2009年8 月,普臺高中也落成開學 ,在「中學為體、佛法為根、世學為用」十二年一貫的全人教育下,實現以教育安定社會、淨化人心的目標。 惟覺老和尚,深諳教化之重要,藉由僧眾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三大領域,將佛法落實於各階層中,令大眾皆能獲得佛法薰陶,以達安定人心之效。 1949年,隨中華民國國軍來到臺灣,年21歲。
禪坐共修內容:八式動禪、禪坐、瑜珈、經行、法師開示。 於新竹法源講寺禮覺心法師出家,覺心法師為斌宗法師徒弟,也是與楊英風大師相識三十多年的摯友,承襲著恩師及父親雙方的善緣促成之下,寬謙法師踏上了弘揚佛教藝術之路。 法師雖然沒有接任淨業院,因惦念師恩且淨業院並無常住寺眾,先後在淨業院旁成立「永修精舍」與「慈心幼稚園」以紀念兩位恩師,並就近協助看顧淨業院內事務,維護百年老寺的基業。 勝光法師於民國96年(公元2007年)安祥示寂,並將永修精舍傳給寬謙法師,由寬謙法師繼其遺志,繼續講道與辦學教育之願。 靜思精舍是慈濟精神的搖籃,常住二眾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小細節見大智慧,恆與與天地共生息。
修源精舍: 關懷士培訓_志願服務的經驗分享(上)
1963年至臺北臨濟護國禪寺,希望受具足戒,但因為沒有正式出家無法報名。 後至慧日講堂購買《太虛大師全書》,遇見印順長老,請求出家,以獲得報名資格。 因開壇傳戒時間緊迫,印順導師開示:「我們因緣很特別,我看時間來不及了;但既然出家了,妳要時時刻刻為佛教、為眾生啊!」。 印順導師簡單行皈依禮,為她完成出家儀式,成為她的出家依止師,為其取法名叫「證嚴」,字慧璋。
2010年,赴美弘法,於舊金山矽谷分院太谷精舍、德州休士頓分院普德精舍開示、於佛門寺傳授八關齋戒、為位於休士頓的中臺禪寺世界禪修中心第一期工程德州寶塔禪寺主持落成大典,以及為洛杉磯分院中洲禪寺主持落成開光灑淨法會。 為弘揚佛陀「覺的教育」,讓下一代擁有最好的學習環境,創辦了普臺國民小學、普臺高級中學暨附設國中部。 普臺教育創辦之初,惟覺老和尚親自擘畫「國小、國中、高中 ――三學一貫」的教育理念,以及「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的校訓,以「長程教育、永續經營、教學成果、走向國際」為校政旨綱,提供優質的學習環境,以培養才德兼備的社會棟樑,樹立教育新典範,開創宏大的教育願景。
修源精舍: 關懷士培訓_災難因應與生活重建實務工作
1982(民國71)年起老和尚開始著疏經典,筆耕不輟,流佈法寶逾60本。 修源精舍 同年成立「西蓮印經會」,現名為「西蓮淨苑出版社」,並出版現任住持惠敏和尚的著作「蓮風集」系列叢書,諸法師共同著作之淨土藏、般若藏,南山律學辭典及有聲圖書等。 造訪精舍,映入眼簾的是與娑婆世間最有緣的金漆木雕觀音聖像,手持楊枝淨瓶、慈眼視眾生,莊嚴寧靜,讓人不禁駐足瞻禮。 大雄寶殿則供奉著三寶佛,亦是舉辦各種法會的主壇區;二樓為齋堂、大寮及兒童圖書室,三樓則是禪堂,禪修班學員們在此禪坐用功、薰習佛法、誦經禮懺,領會佛法妙義,更進一步將佛法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後漢書包鹹傳中,有這樣的記載:“鹹往東海,立精舍講授”。 修源精舍 因此,精舍又是學舍的另一名稱了,在漢代又以學舍名爲精廬的,但其精舍精廬,都是精研學術的處所。 修源精舍2025 中國佛教道場,以精舍爲名的,是從晉代開始,晉書孝武帝紀:“帝初奉佛法,立精舍於殿內,引諸沙門以居之。 ”另以學林新編則說:“晉孝武幼奉佛法,立靜舍於殿門,引沙門居之,因此俗謂佛寺曰靜舍。 ”考其原因,乃以沙門皆以翻譯經論爲要務,故此凡爲沙門所居之處,必能羣賢畢集,儒士接踵,所以佛寺也就成了精研學術的處所了。 舉辦樂齡學堂,關懷長者共學、共餐,健康到活,落實社區關懷。
修源精舍: 精進日課程_勤耕福田 誠情相待
除了展示館藏文物之外,中臺山博物館亦與友館進行多次交流,如展出浙江省博物館所藏雷峯塔遺址出土文物及浙江省各博物館所藏之阿育王塔,以及西安碑林博物館致贈之歷代名碑拓本等。 期透過佛教文物作為歷史見證,讓有緣大眾領略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實現淨化人心、安定社會的利生本懷。 開山以來近三十年,智諭老和尚捍勞忍苦,講經不輟,攝化之四眾弟子逐漸增加,於是大雄寶殿、法堂、僧寮等相繼擴建。 在修學佛法上,法師以身作則,帶領大眾解行並重,深入「緣起性空」二諦之理,依般若法理會通諸經,闡揚唸佛求生淨土的深義。
2001年4月2日至10日,組成「中臺禪寺宗教藝術文化參訪團」至四川成都,進行宗教文化參訪交流。 提出「兩岸未通,宗教先通;宗教未通,佛教先通;佛教未通,中臺先通。」揭開兩岸宗教文化交流的序幕。 此後,無論是藝術、宗教、學術、文化等方面,都有良好而友善的互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