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旅行車就是要有大行李箱空間,後座座椅未傾倒,可放530L,若後座座椅傾倒則可放1395L,若有載多件行李的需求時,將是一大優勢。 這功能一開始覺得沒什麼,但只要是常要進出地下停車場、隧道、地下道、或是天色漸暗,都不用自行切換,少了一個動作,也增加了行車安全性。 1991年ŠKODA成為福斯集團一員,在歐洲ŠKODA為很受歡迎的汽車品牌,而現今ŠKODA以創新造車科技,在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展現百年工藝。 盡管早在Fabia上就已配有此配備,但依舊看不膩,不得不說,此一做法大多數年輕人都會買單,說真的年輕人要的就是要具有新潮設計感的東西,材質用的在高檔若是沒有新潮元素在裡面也只有被打槍的份,小編私心很喜歡Skoda Fabia Combi內裝這樣的設計風格。 車室部份與掀背車型可說是如出一轍,中控臺以大面積白色烤漆飾板做為主視覺,搭配中控臺內嵌的5吋液晶觸控螢幕以及MIB多媒體資訊娛樂系統。
- 最後繞著車子一週看了看,外型設計保持車系初始設計的 Fabia Combi,也許沒有太多的突出的特色,不過在實用機能表現可說是扳回一城,這時我對它的外型設計已不會有太多挑剔。
- 就帳面上看來,Fabia combi是實用性不錯的小車;再往規配表看,車廠不但將ACC+AEB列為標配,同時追加車側盲點警示及後方倒車警示系統,這對此類車型最多的家庭用戶而言,不但可以大幅降低事故的風險,也能減輕駕駛者的負擔,安全指數大加分。
- Fabia Combi 的車身比例頗為恰當,在加上旅行車的尾巴以後,Fabia 原本小巧靈活的掀背車模樣有些改變,變的更為成熟、穩重了一些。
- 一開始以為後座有,但實際發現是沒有的,4 個喇叭都配置在前座,所以有時後座要聽音樂就得要轉大聲一些,不然聽不到。
- 試車報告 國內小型掀背車選擇頗多,SKODA 2019 Fabia combi在原廠定位屬於入門小型家用車,車身較同家族五門掀背車Fabia長265mm,行李廂連帶增加200L,裝載容量可達530L,1.0L直列3缸TSI渦輪增壓引擎,搭配7速雙離合器變速箱,有平均油耗19.8km/L與極速195km/h的水準。
ŠKODA的前身為1895年在捷克共和國Mladá Boleslav的品牌L&K,原本L&K以製造單車為主,但後來參與汽車工業,發展巴士、卡車、多汽缸引擎。 如果報導屬實,那麼Fabia Combi將是B-Segment級距同類產品中的最後一輛旅行車。 往後,Skoda買家可能只能往上選擇Scala或Kamiq等車款了。 如今,全球各車廠幾乎放棄了B-Segment級距的旅行車,消費者通常更願意將錢花在掀背車和SUV上。
skodafabiacombi評價: 編輯觀點
開啟運動模式時,引擎室傳來的聲音還蠻大的,雖然有「引擎室隔音棉」可以加裝,但「DSG」對於散熱很要求,加裝隔音綿多少會引響到散熱,所以就沒加裝。 雖然有超大行李箱空間,但實際上覺得ŠKODA Fabia Combi還是適合小家庭,後座坐兩個大人算舒適,若坐到三個大人就稍嫌壅擠。 Skoda最受歡迎的小車Fabia在2021年5月迎來了第四代大改款車型,不過旅行車的Combi版本卻遲遲未發表,雖然去年12月時Skoda首席執行長Thomas Schäfe表示第四代Fabia會保有旅行車,但實際上最近在公司內部已經決定取消Fabia skodafabiacombi評價2025 Combi車型,讓Skoda品牌能夠通過歐洲嚴格的排放標準。 身為一臺旅行車,行李廂空間算是最大的賣點,視載物需求可從一般狀態下的530 L到配合後座打平後的1395 L,物品放置空間也略微加寬至960mm,盡管沒有特別亮眼不過也屬及格了,應付一般日常需求以及假日出遊皆綽綽有餘。 後座由於前言所提到的沒有刻意使車尾線條做下滑流線設計,保持住了一定的乘坐空間,以身高170的小編實際乘坐,頭部離車頂還算有一些距離,但在車寬維持與Fabia掀背款相同的前提下,硬擠進三個人還是會稍嫌有點喫力。
至於中控臺上的空調與音響介面,設計或是用料皆沒有什麼過於突出的表現,不過仔細想想其實保持簡單就是其一貫特色,讓駕駛一目瞭然、即便是稍微年長的駕駛人也用不著擔心該如何去控制車上的各式設備。 4 張織布座椅雖然看似不起眼,不過其軟硬適中、包覆性對筆者來說也算足夠,同時用料也不會讓然有種廉價的感受,另外試駕過程中發現方向盤與駕駛踏板的角度有點偏向高駕駛重心設定,讓駕駛擁有寬廣良好的視野,不會讓人想起自己是置身於一臺不大的旅行車當中。 打開車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其橫跨駕駛座與副駕駛座的白色鋼琴烤漆飾板,包括方向盤上也都有由飾板延伸而來的白色做點綴,甚至還出現了國內VW車系都沒有配備的Key less系統,不過很可惜的以上兩項配備僅在1.2渦輪版本上才配有,整體舖陳帶出簡潔的歐洲質感,雖然大多數料件皆使用塑料材質,不過在原廠創意的設計下走出了有別於Golf的一條另類質感路線。 或許你對於空間數據沒概念,舉例而言,此次試車組的三天兩夜行程,滿滿的兩人行李,加上必備的攝影器材,連常規的後廂容積一半都沒用盡,Fabia Combi 1.2TSI肚量之能耐,或許你從車身尺碼數據與外觀難以察覺,但實際接觸,你就會知道有多驚人。 旅行車,或許近年來臺灣市場能見度提高,但對於廣大消費者而論,始終不是主流的選擇,沒辦法,除了房車在臺有了根深蒂固的消費印象外,那早已於歐洲昇華成個人品味、生活型態等意象的旅行車,總是無法順利導入臺灣消費者的腦海中。
skodafabiacombi評價: MAZDA「全新7人座休旅」現身!省油新動力曝光了 明年1月見
Fabia Combi 雖然車室稍嫌簡潔,但安全配備可是一樣不缺,像是六具 SRS 輔助氣囊、ESC 電子行車穩定系統、MKB 二次碰撞預煞系統、XDS+ 主動式電子限滑差速器、MSR 引擎循跡控制系統、ASR 加速防滑控制系統、DSR 駕駛轉向穩定輔助、Hill Hold Control 斜坡起步輔助與胎壓偵測系統均為標準配備。 接著進到車室部份,內裝佈局與掀背車型可說是如出一轍,中控臺以大面積白色烤漆飾板做為主視覺,搭配中控臺內嵌的 5 吋液晶觸控螢幕以及 MIB 多媒體資訊娛樂系統;不過可惜的是,Fabia Combi 僅配備傳統空調系統,而車室內也均採用硬質塑料鋪陳,質感表現算是一般。 為了提供更充沛的性能及更好的省油性,Škoda 多年前就已開始採用渦輪科技,推出一系列不同排氣量的 TSI 汽油渦輪及 TDI 柴油渦輪引擎,引擎排氣量涵蓋 1.0 升至 2.0 升,並依車型不同,搭配換檔快速、傳輸高效的 6 速與 7 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
Škoda 擁有超過 120 年的悠久建廠歷史,孕育出一輛輛美型、實用、又安全的車款,如同文前所列,Škoda 不僅在國外獲得許多專業媒體獎項的好評,在國內同樣備受車線記者推崇,除了文章的讚許,更有多位記者選擇Škoda 做為日常坐駕,其中又以 Octavia Combi 為最多數。 至於 Octavia Combi 及 Superb Combi 則進一步升級為 9 具氣囊,其中 Octavia Combi 1.4 TSI 精英版以上車型更標配具 AFS 主動轉向功能的 LED 頭燈。 旗艦地位的 Superb Combi,則是採用操作優雅的電子手煞車,而頂級的尊榮動力版 TSI 車型再加入倒車顯影系統,增進後方視野來提升安全表現。
skodafabiacombi評價: 設計真本事
趁著這次小改款Skoda Fabia在臺上市,就再次回顧Combi旅行車的產品特色。 但是,對於家庭使用的年輕小家庭來說,或者本來就瞄準小型跨界休旅的買家來說,逢彎殺彎本來就非最主要的用車習慣。 在這點上,Fabia Combi不但可在能源局的耗能測試中,繳出19.8km/L的平均油耗,在加上Škoda Taiwan提供的All4You承諾,具有4年3次免費定期保養,降低車主的養車成本。 而且,比起底盤更高的小型跨界休旅,Fabia Combi還有重心更低的操控優勢,相較之下Fabia Combi可以兼顧的,是更多面向。 以雙離合器變速箱作為搭配的Fabia Combi,其實可以讓動力相當直接的傳遞至驅動輪上,也能帶來相對來說頗具勁道的感受,就算面對長上坡,其實也不會顯的欲振乏力。 再加上Fabia Combi靈巧的體型,無論是都會內的巷弄穿梭,或者行駛在彎延的山道上,也能顯得靈活。
skodafabiacombi評價: 物品細節
可以在引擎蓋與車側門板上看到十分豐富的運動線條,尤其車側線條以大幅度的摺線來修飾車側視覺,這纔是年輕人所會喜愛的設計,從車側也可以明顯看出拉長後的身段,標配的銀色車頂架除了實用性高之外,完全符合旅行車視覺調性也因此在外觀也有加分的作用。 若你對於那低轉速的空窗還是介意,將排檔切換至S檔位,透過刻意維持的低檔高轉邏輯,讓扭力峯值時時維持在充沛的階段,此般檔位設定也讓油門反應更為充足,如果你可以持續忍受的引擎高轉聲浪,S檔位會讓你更樂趣橫生,且別擔心,引擎聲浪不至於聲嘶力竭,動力系統的精緻度,Fabia Combi沒有太令人失望。 多了個後廂,就如同筆者一樣,在接觸之前,其實也多少對其搭載的1.2TSI動力系統質疑了點;不到1.2升的汽油引擎,足以對應這旅行車的乘載機能? 但在出發前查閱了規格數據,僅較一般掀背車型多出的20kg車重,還不至於有太多額外負擔,且當歷經了高速公路與充滿上下陡坡的蘇花公路後,原先暫存於腦海中的質疑,更早就煙消雲散。 透過拉高的車頂,讓Fabia Combi 1.2TSI的座艙空間表現與掀背車型完全相同,但可惜的是後座並無空調出風口,也多少降低了後排乘客的乘坐舒適性。
skodafabiacombi評價: 暢快舒適新境界 豪華電動車標竿 Mercedes-EQE 300試駕體驗
週間認真的工作,假日就開著 Combi 旅行車,把一切用得到的「行頭」通通放進寬敞行李廂,載全家人奔向大自然的懷抱,去從事各種戶外運動,不管是野餐、滑雪或是自行車,Combi 旅行車的高度實用性,都能滿足這些戶外活動的需求。 當然對我這種已經步入而立之年中段班的輕熟男來說,Fabia Combi很明顯地就已經告訴你,它並非血氣方剛的熱血車款;它能做的,就是在完善的配備編成以及優異的空間承載表現上,讓你心甘情願地走入家庭,稱職當個體貼的丈夫或是爸爸。 但倘若你一時玩興大發,想要突然重溫兒時追風快感,很抱歉Fabia Combi絕非能從容以對的大玩具;雖說懸吊及底盤仍有歐系車一貫的紮實特性,但光就四隻大腳隨之而來的哀嚎痛哭,就逼得你不得不鬆開油門,收起那些許熱血;也許你會考慮換組胎圈,但這樣勢必得犧牲原有優異的油耗表現,如何取捨? 我還是會建議你,你已不是風流倜儻的單身男子,還是多為坐在車內的乘客想想吧。 值得一提的是,Fabia Combi採用前麥花臣、後扭力樑懸吊配置,並搭配四輪碟煞設定;即便多了一截車尾,但在過彎表現上,倘若中規中矩地順著標線慢慢享受山林美景,基本上你不會有太大困擾(除了行經坑洞時略顯頻繁的小碎震)。 估計送達日期 — 會在新視窗或分頁中開啟考慮到賣家的處理時間、寄出地郵遞區碼、目的地郵遞區碼、接收包裹時間,並取決於所選的運送方式以及收到款項的時間。
skodafabiacombi評價: 旅行-日本
Fabia Combi 車頭上舉凡家族經典的直瀑水箱護罩,甫以亮眼的鍍鉻飾板搭配,接著再將兩側大型類橢圓型的頭燈組置入小巧的車頭當中,與 Fabia 掀背車型沒有什麼不同,也許設計特色並不是非常突出,但活靈活現的神氣樣貌卻越看越耐看。 相反的,Fabia Combi 平順乖巧的動力輸出以及變速箱銜接,絕對可以滿足一般日常使用,但是卻也不足以激發腎上腺素大量分泌。 尤其是面對比較陡峭的斜坡或者是中高速的再加速,都有些許力不從心的感嘆。 Fabia combi雖為5座設定,但實際只能讓4名身高175cm成人輕鬆乘座,再加1人就會太擠,不過以一般小家庭用途來說,通常是夫妻加上小孩,或是加載長輩,寬敞舒適也許不足,但還是能完成全家出遊的任務。
skodafabiacombi評價: 豪華動能版 / 豪華菁英版
基礎530公升的行李廂容積,不但較Fabia的330公升多出200公升之多,更是較臺灣小型跨界休旅市場中強調空間機能的Honda HR-V之473公升更為出色。 而且,Fabia Combi還可以透過可6/4分離傾倒的後座椅背,讓行李廂容積一舉擴充為1,395公升的水準。 而且,若是加上後座椅面前翻的機能,還可以帶來平整化的行李廂底板,另外還搭配可以兩段式調整的行李廂底板,創造更高的使用機能。 對這個等級的車輛而言,Fabia Combi 的內裝質感絕對合格,雖然用料不是頂級,不過塑料以及布紋的處理得宜,再加上組裝的品質優良,讓車輛的內裝完全沒有便宜廉價的感覺。 深黑色主調的內裝,散發出沈穩簡單的風格,這一點與 Volkswagen 旗下產品的調性接近。 skodafabiacombi評價2025 畢竟礙於價格,這一輛車並沒有眾多的豪華配備,就連電動窗都只有前座有。
skodafabiacombi評價: 臺灣進口「Nissan X-Trail飆破150萬」!3款預售價搶先流出
假使從斜後的角度來觀察,更可以感受到 Fabia Combi 的獨特車尾,較 5 門掀背車型還要流線的尾門,將原本的輕快俐落轉成帶有優雅的背影,同時尾窗上緣加入了一小片擾流尾翼以增添些許運動氣魄,與掀背車型相同的尾燈樣式,即使沒有改變就套用至 Fabia Combi 身上卻也不失和諧。 在週遭遊走一圈之後,Fabia Combi 不但沒有給人彆扭的感覺,反而還認為比 5 門掀背車型還要耐看。 Fabia skodafabiacombi評價 Combi 的特色在車側之處完全展現出來,其實從這樣的角度實際來看它時,並沒有如原本想像一般會因為多一截車尾而顯得沉湎笨拙,向後延伸 247mm 的車尾,反而帶來一股沉穩優雅的姿態。 生活中的意外總是難以預料,但ŠKODA 總是超前佈署;全新FABIA搭載同級最佳安全防護,協助你在道路上從容面對各種路況。
skodafabiacombi評價: MAZDA「全新7人座休旅」現身2022-12-14
後座沒有冷氣孔在天熱的時侯比較麻煩,冷氣就得開比較大一些,而冷氣開大出風的聲音就大,就會覺得車內有點吵。 因為上一臺開的是中古March,在經歷開車遇強風會飄、爬坡速度上不去、車體抖動等問題,一換到ŠKODA Fabia Combi,開起車來覺得踏實許多。 自從買了ŠKODA Fabia Combi(2016版)至今也開了半年以上了,這輛來自捷克的歐洲車,讓我開起車來除了安全,也多了些駕馭的快感。 從小就對有「輪子」的事物抱持極大興趣,其中又以汽車最為著迷,熱愛將車輛駕馭在極限邊緣,並定期參與國內賽車運動,賽事資歷7年,擁有豐富的操駕經驗,現為Car Stuff採訪編輯,不喜在文中放入太過複雜無趣的專有名詞,以最口語化的寫稿風格帶領讀者一起駕馭車輛。 如同Fabia一樣,Fabia Combi旅行車同樣承接Volkwagen集團MQB模組化底盤,從車廠的角度出發來看是一個降低成本的考量,但也因此拜MQB所賜讓許多高階車才配有的配備可下放到平價車中,不僅對車廠,對消費者來說也算是個有好無壞的選擇。 從開放至今就已湧入高達90部的訂單這點來看,已可解釋一半的原因了。
只是,Škoda將懸吊的設定調校的較偏舒適取向,雖然不會過分犧牲路感,但若以稍高的速度入彎,在彎中還是會感受到相對明顯的側傾,對於舒適度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影響。 動力心臟則維持與小改款前相同,以1.0 TSI直列3缸設計的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作為動力來源,具有110匹的最大馬力與20.4公斤米的最高扭力。 搭配7速DSG雙離合器變速箱作為動力傳輸的媒介,前輪驅動的Fabia Combi的0-100km/h加速成績與極速表現,在原廠提供的數據中,分別為10.2秒與195km/h。 但是,對於以家庭使用為主的客層來說,這樣的性能數據並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skodafabiacombi評價: 物品編號 195505887081 的銷售稅
就帳面上看來,Fabia combi是實用性不錯的小車;再往規配表看,車廠不但將ACC+AEB列為標配,同時追加車側盲點警示及後方倒車警示系統,這對此類車型最多的家庭用戶而言,不但可以大幅降低事故的風險,也能減輕駕駛者的負擔,安全指數大加分。 ŠKODA Fabia Combi雖然車身略小、後座沒有音響與冷氣,且DSG的毀譽參半,但整體而言他是一臺好車。 這個白色鋼琴烤漆飾板為Fabia Combi 1.2 TSI的標配,讓內裝看起來年輕的許多,但其實許多人看到車子內裝的第一個感覺都是說「這裡為何是白色的」,所以這個新潮的設計,反而有一種違和感。 雙離合器的換檔流暢、沒有頓挫感,讓乘坐的舒適程度增加許多,但網路上的文章太多DSG的良率問題(又稱:DSG死亡閃光),所以變成很多人買配備DSG車種的一大罩門,因此若害怕出問題的話,就選1.6MPI吧。
不過Škoda 卻將這些使用最新科技的車款,以平易近人的價格提供給消費者,帶來充沛的性能與傑出的環保省油性。 其中 Fabia Combi 就是最好的例子,以 1.6 MPI 車型為例,只需 72.8 萬元(優惠價 71.9 萬)就能坐擁,價格與國產車掀背小車相當,是國內入手門檻最低的歐系轎式旅行車。 而 Octavia Combi 的 1.0 TSI 豪華動能版,更是隻需 99.8 萬元就能享有,百萬內的價格設定,讓國內消費者能用更輕鬆的方式,享受到中階歐系旅行車的魅力。 在車室空間內,Skoda也具備不少收納巧思,除了前後置杯架、前座椅背置物袋之外,同時前座椅側也設有可置放手機的小型置物空間;再加上受惠於旅行車尾廂大開口設定,也讓Fabia Combi能透過64分離後座椅背,讓基本容積達530公升的後行李廂空間,擁有相對從容的使用機能。 Fabia Combi 即便是在後座椅未傾倒的情況之下,已能提供 505 公升的基礎承載容積,若將後座椅背傾倒之後,承載能耐更可一舉擴充至 1,485 公升,對於車長僅只有 4,247mm 的 Fabia Combi 來說,工程師已算是為車內盡可能的保留空間,置放 1 家 4 口出遊的輕便行李或是運送簡單的小型櫃子,相信對 Fabia Combi 來說都不會是件難事。 或許,當前市場主流的汽車產品,是各種級距的SUV或者CUV跨界休旅產品。
skodafabiacombi評價: Lexus 全新 7 人座 TX 預測外型出爐!填補 RX L 市場空缺
也許,源自於《Škoda Fabia》,透過加長車長、延伸尾廂而來的《Fabia Combi》,會是符合年輕小家庭需求的另一種選擇。 skodafabiacombi評價2025 方向盤掌握手感良好,大小適中,而且有四向調整,不管是何種身材的駕駛,都可以輕易找到最適合自己身材的位置。 中控臺的設計也同樣簡單,沒有繁多複雜的按鍵,好處是簡單方便,壞處就是看起來單薄了一些。
踏進全新 skodafabiacombi評價2025 FABIA 將讓你有全新升級的感受,舒適車室空間裡盡是高級質感, 匠心獨具設計中蘊含豐富科技。 踏進全新FABIA 將讓你有全新升級的感受,舒適車室空間裡盡是高級質感, 匠心獨具設計中蘊含豐富科技。 時間來到了 2006 年初,地點則在臺灣,雖然與捷克一樣,不過同樣的車卻給了我截然不同的感受。 或許是因為周遭的人事物不一樣了吧,對於時間流逝的感嘆,忽然讓我多愁善感了起來。
更讓人興奮的是,Škoda skodafabiacombi評價2025 對於營造跑車氛圍也很拿手,Superb Combi Sportline 擁有令人一見傾心的俐落外型,跑車尾翼、19 吋拋光鋁圈及降低 1.4 公分的運動化懸吊,讓豪華與動感完美融合。 至於 Octavia Combi 則具備廣受好評的 RS 性能化車型,於外觀與內裝注入運動化裝備,並在水箱罩及尾門上嵌入 RS 徽飾,是一款實用與性能兼具的熱血 Combi 旅行車。 Fabia Combi 即便是在後座椅未傾倒的情況之下,已能提供 505 公升的基礎承載容積,若將後座椅背傾倒之後,承載能耐更可一舉擴充至 1,485 公升,置放 1 家 4 口出遊的輕便行李或是運送簡單的小型櫃子,相信對 Fabia Combi 來說都不會是件難事。 至於中控臺上的空調與音響介面,設計或是用料皆沒有什麼過於突出的表現,不過仔細想想其實保持簡單就是其一貫特色,讓駕駛一目瞭然,另外其音響系統亦可支援 AUX-IN 輸入,而在手套箱下方額外附有多媒體連接孔,若是購買專屬傳輸線將可支援 iPod 音源傳輸。
skodafabiacombi評價: 理由 7:得獎無數,是Škoda Combi 旅行車的最好背書
那麼真正上路之後,Fabia Combi 1.2TSI skodafabiacombi評價2025 的表現如何,下篇將帶來介紹。 而且,這次原廠提供的試駕車,還加選了可以讓Fabia Combi在外觀與內裝都相對升級的選配套件。 包括外觀上的光感應自動頭燈、LED頭燈、LED轉向輔助照明燈、頭燈清洗器、前霧燈、16吋鋁合金輪圈、感應式雨刷,與碳纖維後視鏡、行李廂開口黑色金屬飾板,還有內裝部分的鈦金屬飾板、前座中央扶手、後座中央頭枕、麂皮包覆布紋座椅與前乘客座高低可調等配備,更是讓Fabia Combi的配備水準更為豐富。 如果,向剛成家的年輕小家庭拋出:要挑選一款繼經濟,又可以兼顧空間機能,同時車身尺碼不能太大的車? 確實,在休旅風氣盛行的現在,視野更高、造型更具休閒個性,而且還有著比掀背與房車更出色的機能,讓小型跨界休旅緊緊抓住消費者的目光。
84.8萬的身價,對於許多消費者而言,首先想到的,或許不會是Fabia Combi 1.2TSI,而是一票中型、甚至中大型國產房車,但在徹徹底底的試駕了三天兩夜之後,Fabia Combi 1.2TSI的硬底子說明瞭自身的特性,將花在外表爭奇鬥艷的資源,全數運用在實際的用車機能與防護表現,且同時兼具了掀背車與旅行車的雙重好處。 將掀背車結合旅行車概念,這兩種自身最愛的車型組合,沒有道理不是心中目中愛車的首選,但平心而論,上世代Skoda Fabia Combi那「獨特」的造型與車身比例,再多的喜愛,其實都過不了審美觀這道防線。 終於,新世代的Fabia,透過品牌嶄新設計手法的導入,有了較為新潮與摩登的展現,在此基礎所衍生出的Combi旅行車,自是有了更為順眼與均衡的造型與比例,但更重要的是,無論從較廣義的環境角度,或是較為自私的個人荷包角度,引進臺灣的新世代Fabia Combi,搭載的動力系統,相對的更可口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