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峒保安宮,位於臺北市大同區哈密街六十一號,俗稱「大浪泵宮」或「大道公廟」,為國定古蹟。 臺南和平街上的西羅殿,全稱臺南南勢街西羅殿,由郭姓族人建於清朝康熙年間(1718年)主祀廣澤尊王、配祀十三太保。 民視新聞/李世宸、嚴文謙 臺北報導臺灣疫情進入第三波持續升溫,今天本土確診仍破2.7萬例,指揮中心提醒,二度染疫比例從1~2%攀升到5%,呼籲大家過年前接種次世代疫苗,跨年等人多活動務必戴好口罩。 因應中國疫情竄燒不透明,春節即將迎來大規模返臺潮,指揮中心坦言,實施唾液PCR目的就是為了防範中國可能出現的變異病毒株。 鄉公所表示,安岐社區活動中心為地上2層建築物,面積大約400平方公尺面積,許嘉旺捐地就佔了一半;一樓規畫多功能活動空間、村辦公處、廚房及廁所,2樓有2間辦公室、1處多功能空間、廁所及陽臺。
- 乾隆年代之前興建的臺灣寺廟,石材多用中國大陸所產白色花崗石,此廟卻使用同安所產青石與北臺灣開採的觀音山石,因此整體建物呈現深沉穩重而古樸的色調,為起用臺灣石材的最早寺廟之一,象徵廟宇建築的本土化。
- 保安宮的殺豬公與放水燈可說是地方上的一大盛事,每年都會吸引大批人潮前來參觀,不過到「皇民化運動」後便漸歇止。
- 保安宮創建相傳自清乾隆7年(公元1742年)福建同安人渡海來臺,因民眾普生瘴癘(受到瘴氣襲擊的疾病),遂返鄉至白礁鄉慈濟宮,乞求分靈保生大帝香火到大龍峒。
- 經過多年的努力,在傳統藝術的傳承與推動確有相當的成效,同時,也使本宮在宗教之外得與民眾有更深入的接觸與更頻繁的交流,使本宮和地方發展出更密切的關係。
- 2018年3月14日,保安宮代表團由董事長廖武治率領至梵蒂岡會見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創下教宗第一次接見道教團體的歷史性紀錄。
- 正殿外牆迴廊壁畫為潘麗水所作,題材包括木蘭代父從軍、鍾馗迎妹回孃家、八仙大鬧東海及三英戰呂布等。
- 保安宮現存多處交趾陶均出自其手,正殿內牆龍虎堵交阯陶為其代表作。
- 昌黎祠的外觀很特別,緊鄰內埔天后宮,內部相通,中間還有觀音廟,者連結合為同一廟體,為全臺罕見的儒、釋、道三大國教合一的廟體。
民國一0七年三月十四日,天主教教宗方濟各特別接見董事長廖武治及代表團一行人,此次會面創下天主教教宗第一次接見道教團體的歷史性紀錄。 這次的歷史性會晤,不僅是跨宗教和文化的交流,行前也備受國內各界矚目。 玉湖殿始建於宋代,吳真人辭世後石門村先民為紀念這位終身為民的神醫,在吳真人家鄉建造。 現今的石門玉湖殿,建於清康熙年間,但文革期間曾被毀,石門村民集資在一九八四年時於舊址依原樣重建。 二○○七年十二月玉湖殿重修落成,本宮董事長廖武治由廈門慈濟東宮前董事長周學輝等,陪同參訪保生大帝的故鄉安溪石門玉湖殿參拜。
保安殿: 保安殿
保安宮位於池上鄉錦園村,正面對新武呂溪出口,視野極佳,可俯瞰池上、海端、關山等聚落。 廟前廣場左側建有戲臺,右側則有新建完成、美侖美奐的老人會館,廟埕內花木扶疏,設有石桌石椅,不僅是村民信仰中心,也是休閒、聯誼之場所。 黑住教副教主夫人,同時也是黑住教婦人會會長的黑住昭子女士,曾經在民國一○一年十二月及一0二年六月陪同岡山醫療福祉及岡山婦女團體訪問臺灣,兩度皆至本宮參訪,廖武治董事長也因此與黑住女士結緣,促成此次的宗教交流。 近幾年來,日本與保安宮的交流密切,除了感恩保安宮對日本賑災的關懷,前來本宮進行藝文表演之外;保安宮也受邀前往日本黑住教進行參訪。 日本黑住教與保安宮看似毫無交集,卻因著奇妙的機緣,此次參訪也讓本宮對臺、日宗教相關活動的方式,進行多方學習與反思,是極為正面的宗教交流。
庭園內有亭臺樓閣,東為紫薇閣,西為春秋亭,平常有社區老人在此集會、下棋、唱戲、品茗。 保安殿2025 此外,苑內還有保生大帝「醫虎喉」、「點龍眼」、「絲線診脈」等傳說的雕塑,生動活潑,讓人在賞景之時,瞭解到保生大帝慈悲濟世之神蹟,充分發揮寓教於樂的作用。 金寧鄉公所表示,安岐社區為多姓聚落,以周、蔡、許、吳姓居民最多,其次有陳、林、洪、薛、錢等姓氏居民;2001年成立安岐社區發展協會,2018年獲衛生福利部金卓越社區選拔全國甲等獎。 保安殿2025 由於社區沒有活動中心,各項活動都借用保安殿廂房或安美村辦公處場地辦理;2019年底在保安殿協助下,地方仕紳許嘉旺捐贈土地,公所申請撥用安岐村土地,合併作為安岐社區活動中心暨安美村辦公處大樓興建使用。
保安殿: 臺灣宗教文化地圖
乾隆年代之前興建的臺灣寺廟,石材多用中國大陸所產白色花崗石,此廟卻使用同安所產青石與北臺灣開採的觀音山石,因此整體建物呈現深沉穩重而古樸的色調,為起用臺灣石材的最早寺廟之一,象徵廟宇建築的本土化。 由於資金無法一次備足,即使寺廟的重要門面,窗子、門與樑柱可能都分屬不同時期建造,例如大門的窗戶與樑柱建造年代就相差三年。 對場時,匠師在樑柱上留下「好工手不補接」、「假獅破真獅」,意思是老師傅的工藝不見得比年輕師傅的工藝優秀。 廟內也保有不少清代將軍餽贈的匾額,因過去軍官若被派駐來臺,渡海多災、又需適應島國氣候,離開時感念神恩庇佑,常饋贈匾額致意。 登錄種類:寺廟評定時間2018年11月12日詳細登錄資料大龍峒保安宮,又稱大浪泵宮,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同區大龍峒、鄰近臺北孔子廟的大道公廟,為泉州同安人所信仰的廟宇,建築曾獲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榮譽獎,2018年則被指定為國定古蹟。 昭和六年(西元1931年)重修,民國三十五年重建,民國六十一年重修,民國七十五年舊廟拆除 重建,民國八十一年竣工落成,擇卲入火安座。
寺廟的裝飾藝術包括木雕、石刻、彩繪、泥塑、交趾陶、剪黏等,都有其深層的含意,並富有教化的意義,其題材內容以人物圖像呈現,可分為歷史、文學典故、神話、傳說故事為主,如《三國演義》、《封神演義》…,正史如《漢書》、《史記》…等等。 其它以諧音或以象徵表示,如四隻蝙蝠代表「賜福」,元寶象徵「財」,花瓶表示「平安」,蟹有甲殼「登科甲」之意,葫蘆取其諧音表示「福祿」,以旗、球、戢、磬之音代表「祈求吉慶」,琴、棋、書、畫象徵「詩禮傳家」等等。 中國古代社會除以禮來制約各類建築的形制之外,也因禮的要求而產生符合禮制建築的壇、廟、祠建築類型,隨著人們對神明的崇敬,對其建築規制的形式與發展有相當的影響。 禮制建築包括自然神祇壇廟與人文神祇廟宇兩大類,因祭祀對象不同,其配享也有差異,在建築形制及規模上,亦視其神格而有相當大的差別。
保安殿: 保安宮
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為大帝聖誔建醮,過去在這兩天本殿都會在廟前邀請戲班來演戲謝神,相當熱鬧,但隨著時代演變,目前僅由師公辦理天公醮。 經過天井來到正殿,可看到主奉神明保生大帝列祖神尊,保生大帝是福建省同安縣人吳本,精通醫術,除了救治世人外,還曾經有「點龍眼、醫虎喉」的傳說。 所以宋高宗在西元1151年為祂建廟,宋孝宗在西元1171年封祂為「大道真人」,因此保生大帝又稱「大道公」,另外,兩邊奉祀的是36宮將神像,是西元1829年,聘請泉州名師許嚴來臺,前後費時5年才完成的雕作,雕藝精湛,神像逼真。 2002年初,三川殿、東護室、西護室、後殿、正殿工程已完工,原先拜埕上方雨棚拆除,使得正殿屋宇剪黏翹脊重現於蒼穹之下,煥然一新。 耗費兩億六千萬元以在「整舊如舊」原則下重建工程完工後,於2003年6月30日舉行安龍謝土儀式。
保安殿: 參拜流程 :
↳西羅殿有著「臺灣首廟」的尊稱,是五條港區域內非常重要的廟宇。 民視新聞/鄭博暉、林俊明、易俐廷、黃啓豪 臺南報導護國神山臺積電罕見在南科晶圓18廠,公開舉行3奈米擴廠典禮,市場認為,是想粉碎去臺化疑慮,也要跟在今年(2022年)6月底宣佈3奈米量產的對手三星較勁,董事長劉德音更親自宣佈,臺積研發中心明年第二季將在竹科開幕,預計進駐8千名研發人員。 縣長楊鎮浯、議長洪允典、縣議員石永城、楊永立、金寧鄉長楊忠俊、金寧鄉代會主席莊振源、安美村長許三進、安岐社區理事長吳神佑、保安殿主委蔡輝進等人,均出席揭牌儀式。
保安殿: 臺北孔廟
安定保安宮創建於清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主祀保生大帝、天上聖母,卻祀城隇爺、謝府元帥、註生娘娘、田府元帥、中壇太子、福德正神、虎爺將軍等神祇。 鄭治時期因求統治安定 而禒「永定裏」,清初改名「安定裏」。 清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保安宮舊廟原本 坐落於大道公營(即本宮東方一公里於「宮九堀」附近)。 由於大帝神威顯赫,化及萬方,香火鼎盛,故參拜信徒絡繹不絕。 戰後,民國35年、民國61年重修,至民國75年因廟地所有權順利取回,加上廟宇老舊,遂拆除重建,民國81年竣工落成,入火安座,成今日之廟貌。 有著「臺灣首廟」尊稱的西羅殿,是五條港區域內非常重要的廟宇。
保安殿: 保安殿 · 892金門縣金寧鄉
保安殿的始建年代當在清代土樓居民較多時期,供奉池王爺、包王爺、李王爺和蕭千歲、程千歲。 建築形式為單簷硬山造型,呈九開間,木結構則採用三通五瓜式,與三川殿、正殿相同,以渾厚的通樑及瓜筒來展現木結構之力學美感。 後殿的特色為殿內雀替雕有飛鳳的木雕,造型優美,而用來接榫的花草座與獅座的木雕,工法也極為細緻。
保安殿: 臺北兒童育樂中心
從此大龍峒地區的街市以保安宮為中心更有系統的發展,成為臺北盆地極具發展規模的聚落之一。 保安殿 保安宮又稱大浪泵宮,於1830年落成完工,在清朝的時候,大龍峒保安宮、艋舺龍山寺、清水巖祖師廟有臺北三大寺廟之稱。 保安宮包括前殿、正殿、後殿,佔地面積3000多坪,建築風格偏向漳州風格,可以看到保安宮外牆上有很多剪黏藝術,非常有特色風格。
保安殿: 廟宇資訊
三川殿又稱前殿,面寬五開間(兩柱之間的空間為一開間);中央三開間闢三門,以左門為龍門、右門為虎門,門口擺放仁獸一對;左右並各有一山門,共十一開間,建築木結構採二通三瓜式,以歇山重簷、假四垂屋頂及硬山等,構成了保安宮屋宇高低錯落、屋簷翼角飛揚的視覺效果。 保安殿2025 大楣上雕有雙龍雙鳳,四角雀替雕有飛龍與鰲魚,中樑則設計辟邪的太極及後天八卦圖案,另外在「看架斗栱」上刻有神情各異的八仙、賜福天官與騎鶴仙翁。
保安殿: 臺北故事館
民國六十六年十月,通過財團法人組織暨捐助章程,並於民國六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選出第一屆董監事,其中董事二十五名,監事七名。 壁畫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唐代壁畫風行,宮殿寺觀多有名家筆繪,到了宋代文人畫興起,卷軸畫替代壁畫,壁畫流為民間藝師的專業。 保安宮正殿四周走廊牆面上的彩繪壁畫,主題分為:「韓信跨下受辱」、「朱仙鎮八槌大戰陸文龍」、「鍾馗迎妹回孃家」、「八仙大鬧東海」、「花木蘭代父從軍」、「虎牢關三戰呂布」、「賢哉徐母」等七幅,係已故國寶級大師潘麗水於民國六十二年在保安宮留下曠世鉅作。
保安殿: 金門家扶寒冬送暖籌助學金 鄉親再憶陳福海「領福利、做愛心」
民國九十六年七月,廈門後山尾慈濟南宮因處在工業區範圍內即將被廢,亦請求臺灣保生大帝信仰總會協助,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隨即赴大陸邀請海滄區政府前往關切,並與當地村民溝通後,海滄區政府初步決定慈濟南宮將隨村民一起遷離,覓地重建。 二○○六至二○一二年,大陸廈門海滄青礁慈濟宮舉辦第一屆至第六屆「保生慈濟文化節」,及漳州白礁慈濟宮舉辦「首屆海峽兩岸保生大帝文化節」,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皆率領全國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委員宮廟代表參加,除在開幕式致詞,亦於保生頌典擔任兩岸主祭人。 二○○七年青礁慈濟宮舉辦保生慈濟文化節時,本宮與廖瓊枝文教基金會接受廈門市政府文化局之邀,由廖瓊枝率領歌仔戲團參加保生慈濟文化節,在青礁慈濟宮、白礁慈濟宮演出,成功促進兩岸文化交流。 二○○九年青礁慈濟宮舉辦文化節首次以「海峽兩岸」為名,象徵保生慈濟文化節已經跨越原有的格局,將兩岸的信仰活動合一。 民國九十三年本宮以「全臺大道宮廟臺北大會師」為名,承辦「全國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第五屆第三次會員大會。 此次大會,約有五千多位來自全臺各地保生大帝宮廟領導人及信徒參加,為迎接大道公廟臺北大會師活動,保安宮特別於活動前一個月,以烹飪大賽方式選出晚宴總舖師,晚宴則於中山足球場席開500桌。
四張犂文昌廟又稱北屯文昌廟、文祠,是臺中市著名的文昌廟,主要供奉文昌帝君,想要祈求學業進步、升學、求職、考試順利的信眾們都會來參拜,創建於1863年,廟內有提供文昌燈、光明燈、元辰燈點燈服務。 新莊文昌祠落成於1729年,偏殿配祀「文昌公」神像,這是臺北地區文昌祠 中,規模最大者,現為為內政部覈定之國家三級古蹟。 臺北市文昌宮主殿供奉文昌帝君,二側偏殿供奉文魁夫子、朱衣神君、關聖帝君,都是執掌與功名利祿相關的神明。
龍堵雕刻天龍與水龍搶珠的圖案,上有雲朵下有海浪;虎堵則雕刻雌虎和小虎嬉戲的景象,樹枝搖曳生風,契合《周易‧乾‧文言》:「雲從龍,風從虎」之意。 在中門兩側的石堵上,左右頭板各雕有「恩隆民物」與「德同乾坤」;身堵安置方形螭虎窗,雕成上下左右四條螭虎圍繞,中間雕有「麻姑獻瑞」,裙堵則雕瑞獸麒麟,下方安置櫃臺腳,形制相當完整。 東西護室位於正殿兩側,紅色素燒屋瓦與白色山牆,素而無華,益顯特色。
農曆三月初五到三月廿八間,同安裔的張、陳、黃、蔡、杜家族大姓,以及眾莊中的連、鄭、王、周、林、李、楊、葉、許、吳,每天輪一姓氏,請戲班演字姓戲。 因張姓是地區第一大家族,所以每演必以張姓為首,而吳姓和保安大帝同姓,以吳殿後,亦有尊崇之意。 正殿外牆迴廊壁畫為潘麗水所作,題材包括木蘭代父從軍、鍾馗迎妹回孃家、八仙大鬧東海及三英戰呂布等。 屋簷間,原本設計在八仙浮雕刻寫「八仙大鬧東海」,對場先完成的郭塔先刻「鬧東海」,後完工的陳應彬卻認為人物雕刻已經傳達故事情節,不需要另外刻字,故成了今日徒留「鬧東海」三字。 鎮殿神像因排行第三,俗稱「三帝」、亦曰「三祖」,為軟身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