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613曾經在我的考慮名單當中,不過在看了這麼多反推跟災情文章之後真的是怕爆,現在羅技的出保也遠不及我當年(十二年前)從某款鍵鼠組換到WAVE這麼乾脆有效率了。 K270遠不及WAVE好用,主要是它在連續按好幾個按鍵之後會有很詭異的延遲,甚至有時候無預警在某個不特定按鍵不會響應,用它打字毫無爽感,而且沒有手託,之後我純用桌機工作後它就備而不用的一直放在旁邊。 mac機械鍵盤2025 目前持續服役的依然是羅技WAVE無線鍵鼠組,說是鍵鼠組,滑鼠那顆LX8早就不知道壞到哪去了,當初用了一年多就連點掛掉,只有鍵盤用到現在。 冰雨織星剛剛看了一下KBtalKing Pro,有多媒體鍵,數字鍵和大小寫鎖定都還有燈,很不錯的設計,不像filco,什麼都沒有… 幸好經過兩個多星期的測試,G613的表現非常良好,藍牙模式下的延遲基本跟Lightspeed一樣,都是我這個肥宅感受不出的水平,這讓我對Filco藍牙信心大增,不過也讓我錢包銳減……。
- 外接鍵盤可謂桌上型電腦不可或缺的夥伴,而對鍵盤設計以及使用的便利性皆有所要求的 Mac 愛用者來說,品質及功能性顯然更為重要。
- 支援Mac、Windows雙系統,Keychron的鍵盤在網路上相當熱銷,它不僅是少有支援雙系統的機械鍵盤,而且擁有超強續航力、以及熱插拔設計可以讓使用者自行替換喜愛的軸心,不用再煩惱焊接相關的問題。
- 除了提供蘋果相關的新聞與詳盡的達人教學之外,也涵蓋了 3C 產品開箱、App 評測及觀點分享…等內容。
- 再配合其搭載的 RGB燈光效果,使鍵盤擁有相當迷人的流光溢彩,展現出內斂又不失格調的個人風格。
- 需要注意的是VLC的設置就只會在VLC生效,如果你想讓這幾個快速鍵同時也能在iTunes、Movist使用,那麼都得再額外個別設定。
- 因此,如果屬於經常玩遊戲的族羣,或是無法容忍短時間延遲的使用者,則建議優先選擇有線鍵盤。
- 手感不錯,且MAC跟WIN兩臺電腦同時使用切換也很方便快速,小缺點就是MAC顯示電量都是-100%…
適用於 Mac 的 MX Mechanical Mini 一次完整充電最多可提供 15 天使用電力,或在關閉背光下使用 10 個月電池壽命視使用者及運算條件而異。 使用隨附的 USB-C 到 USB-C 連接線只需快速充電 15 分鐘,就能獲得一整天不間斷的高效使用時間電池壽命視使用者及運算條件而異。 隆重介紹專為 Mac 設計,與 macOS、iPadOS在 Windows 和 macOS 以外的系統上無須軟體即可支援裝置基本功能。 、和 iOS 完全相容的低平外觀機械式鍵盤在 Windows 和 macOS 以外的系統上無須軟體即可支援裝置基本功能。。
mac機械鍵盤: 滑鼠與鍵盤
值得注意的是,機械軸體大致分為兩種:三腳軸體、五腳軸體;支援熱插拔的鍵盤,更換軸體的時候,要額外的注意,要先看一下自己鍵盤是否支援五腳軸,不然到手不能用就很尷尬了。 很多沒有接觸過機械鍵盤的朋友,對於機械鍵盤的印象應該是:按下按鍵那一刻的“咔噠”聲帶來的那種確認感和段落感;這也是機械鍵盤最重要的一個部件,也是影響手感的核心所在。 按住 Option 鍵並按一下收合三角形:開啟所選檔案夾內的所有檔案夾。 好不容易挑選到喜愛的 mac機械鍵盤2025 Mac 鍵盤,但在使用上仍有些需要留意的要點及應對方法,為此,下方也準備了由專家解答的常見問題集,相信能一併幫助各位讀者解開疑惑,讓日後的使用更順暢。 除了電腦的硬體之外,軟體介紹文以及實體開箱文也沒有少,甚至製作多支教學影片,只為了方便大家快速掌握電腦實用技巧。
- 另外,依照使用習慣不同,使用者也可以選擇是否搭配注音、或是想要純英文鍵盤,許多品牌也有推出一系列100%、80%、或是60%鍵盤等同款商品,若有需求也可以前往官方網站多方比較。
- 另外,它的鍵盤傾斜角度較低,讓雙手得以在毫無阻礙的情況下置於鍵盤上,顯著減輕腕部負擔而能長時間使用。
- 除非有特別選配,不然Mac mini出貨是不含滑鼠鍵盤的,兩者加起來額外要再花四千多塊新臺幣才買得到全新品,其實如果你覺得Mac的鼠鍵太貴了買不下去,那麼標準PC鍵盤也是可以用得很開心的。
- 單鍵盤,重量就達到 1,369g,跟 MacBook Pro 13 差不多重量。
例如“沒有電了怎麼辦”,這樣的疑慮也需要廠商們花更大的力氣去消除。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早前還獲得了一項摺疊屏相關的專利,這樣看來,MacBook或許會成為蘋果首款設計“過於激進”的產品。 從高中時代開始撰寫部落格的多尼,在2016年大學畢業後即出版了「免送修! 免花錢! Windows 10升級、優化、疑難雜症、效能全面進化一本通」電腦相關工具書,深受使用者的一致好評。 ,雖然不影響使用但對於專注完美的MAC使用者來說,確實是會有一點點在意的,不知會不會有人一一拔下來磨平(笑)。
mac機械鍵盤: MacBook 蘋果電腦機械鍵盤不知道怎麼選?一篇文章告訴你!
一把好用的機械鍵盤確實可以讓生產品提高,但是前提是你明白自己的需求;現在很流行剋制化鍵盤,獨一無二為特點,但是價格往往是很高的,而且基本沒有售後,不是有一定動手基礎的,不建議入手剋制化;因為你一旦入坑可能就無法自撥了。。 蘋果公司不論是硬體或軟體的設計都有其獨到的堅持,其產品的高度一致性以及完成度受到全世界認可。 雖然蘋果原廠出產的正品仍舊優質,但經過上述的商品比較後可以發現,其他廠牌製造的鍵盤也各有其優點。
機械式鍵盤的優點,就是每一顆按鍵都有獨立的「軸」因此打字的手感非常清晰明確,當你敲下每一顆按鍵的時候,可以從「咖啦」聲、按鈕確實被壓下去的感受,明確的知道自己打得每一個字。 Taptek 背後有一個開關鈕,可以切換到線材傳輸或是藍牙連線,中間的 USB 孔可以拿來接電腦或是充電,最右邊是調整「iOS/Mac 或 Android/Win」的鍵盤模式。 跟原廠的 Magic Keyboard 一比就很明顯了,因為鍵盤是平的,所以底部比較高,但最高的地方還是比 Magic Keyboard 還矮,基本上想要放在包包裡帶著走也是沒有問題的。
mac機械鍵盤: macOS 使用手冊
如果需要長時間利用電腦工作或玩遊戲的話,機械鍵盤便是耐用的優良選擇。 在挑選鍵盤時,需要注意系統版本支援,例如部分鍵盤支援macOS 10以上的版本,太舊的系統可能會有不相容的情況發生。 此外,如果是想要初次嘗試機械式鍵盤的使用者,需注意機械鍵盤的按鍵位置較高,或許需要搭配手託避免腕部懸空,當然也建議使用者在購買前事先前往店面試用,尋找最喜愛的打擊手感。 同樣在PTT上獲得許多網友推薦的機械式鍵盤品牌還有Leopold,雖然和FILCO一樣屬於價位較高的商品,以精細的做工和美好的打擊感聞名,不過因為非常熱銷,因此部分熱門的顏色或款式往往要等上好一陣子纔有機會入手。
mac機械鍵盤: DeLUX Designer 設計師鍵盤
其中純英字的鍵盤在視覺上較為整潔,不僅適合主要以英文進行作業的使用者,也由於其鍵位多半與注音互通,因此對已熟悉中文輸入的人來說,也可考慮利用純英字鍵盤提升整體的風格。 整個鍵盤的正面也是全金屬的,與底部相同的橫向的髮絲紋,質地比較粗,類似 AKiTiO Thunderbolt 3 Pro Dock。 MD870 敲擊的鍵程比蘋果慣用的薄膜鍵盤鍵程還深,回饋感不若蘋果筆電鍵盤這麼強硬,但爽快的上下來回過程和敲擊聲,令人著迷。 側邊則是金屬霧面處理,縫隙比較明顯,但整把金屬鍵盤沉沉地捧在手上相當有存在感。 簡易的紙卡說明書,上面有列出在 Mac、Windows 的不同快速鍵組合,以及按 Fn + Space,就可以在兩個作業系統間切換。 當時開箱時,馬上感受到這個鍵盤真的重,大概是平常用 Apple 輕巧的鍵盤習慣了。
mac機械鍵盤: 鍵盤 黑爵K610T藍牙機械鍵盤無線61鍵便攜式辦公筆記本家用MAC電競遊戲【快速出貨】新年禮物
USB C to USB A 連接線還有附上鍵帽拆換工具,如果鍵帽舊了或是想換成注音版,都可以自己買來更換。 建立多元管道,協助新創品牌鎖定本地用戶、組織喜好社羣,不單以性價比認定市場潛力,我們相信這讓創新成長的更穩健更長遠。 商品從國外下單進口需經過以下程序:進出口報關、空運/海運、當地物流出貨、各國節假日、天氣與人為等各方面不可預期之變數產生。 因突發不可抗拒之因素,致使預購商品無法如預計時間出貨,本公司將保留取消您訂單的權利,取消後也將主動辦理退款事宜。
mac機械鍵盤: K400 PLUS 無線觸控鍵盤
實際使用上,銀軸鍵盤的「鍵程」很短很短、靈敏度也高於其他軸體甚多,輕輕一碰就會有反應。 如果你習慣打字很快的節奏,銀軸鍵盤可以讓你更得心應手,不過如果你偶爾會把手放在鍵盤上休息,則可能很容易誤觸其他按鍵,使用時要改一下靠在鍵盤上休息的習慣。 而又以 Mac 的機械鍵盤來講,MD870 已經是非常簡約、潔白的設計,也展示 Mistel 的品牌精神。 有時長時間打稿就是需要強一點回饋,想睡覺時用 MD870 觸覺和聽覺的反饋來刺激精神,挺有效的。 而蘋果早年也出過機械鍵盤,現在有能在二手找到,有機會再來跟 MD870 做個手感比較。 最不像機械式鍵盤的軸體就是「紅軸」,因為紅軸觸發行程短、觸發壓力克數小、機械感差,總是給人一種還沒按下去,按鍵就已經彈上來了的感覺,跟一般的薄膜鍵盤的手感很像,所以威力並沒有很喜歡。
mac機械鍵盤: Mac 用戶的最佳機械鍵盤 三種鍵軸任你換的 Logitech G PRO X 鍵盤評測
,使來自舊消費電子產品的報廢塑膠可再次利用,並有助於減少碳排放。 再看看首批搭載 MX 鷗翼式機械鍵盤的外星人 m15 R4,整機厚度為 17.9 公釐,與許多輕薄筆電相比毫不遜色,以後恐怕沒法吐槽電競筆電的厚度了。 橫向彈簧式軸體讓鍵盤有 1.8 公釐的段落式鍵程,觸發壓力為 45cN,與舊式蝶式結構相比有更好手感,與垂直軸體相較又更薄,算是一款不偏不倚的機械軸體。 2018 年,Cherry 在拉斯維加斯 mac機械鍵盤 CES 發表新 MX Low Profile 矮軸軸體,也是一款筆電等產品專用機械鍵盤軸體,改變傳統十字軸結構,大幅壓縮軸體高度。 今年 3 月美國本土 MacBook 用戶對蘋果集體訴訟案勝訴後,短期內應該不會再看到蘋果推蝶式鍵盤的產品了。 薄膜鍵盤為筆電帶來「瘦身」效果,但敲擊手感大打折扣,更有甚者為了追求極致薄而誤入歧途,懂的人都懂,說的便是 MacBook。
mac機械鍵盤: 推薦39款Mac鍵盤人氣排行【2022年最新版】
外盒側面標籤外盒是以上掀的方式打開,打開後可以看到一張 mac機械鍵盤2025 84 鍵的按鍵說明,可以將按鍵自行改成 Mac 版或是 Windows 版。 外盒背面標籤機械軸體則是可以自由選擇,有輕脆響亮的「青軸 Blue」、中庸樸實的「茶軸 Brown」及安靜低調的「紅軸 Red」,這次開箱的是鋁合金底座的「青軸」款,也就是傳說中最吵的款式。 外盒正面分別是「白光」和「RGB 彩光」兩種顏色,搭配「輕量版」和「鋁合金版」的底座來做選擇,皆是 84 鍵的短鍵盤。 創意不分大小、不分地區,創意團隊從香港出發,結合全球合作夥伴,保證每天都有最新的好東西與故事介紹給你。 “ FN” +“ OPT” +“ L”可以將數字鍵轉換為功能鍵。 Ctrl42羅技現在好像也都用 Cherry軸了,倒是不用這麼悲觀,羅技的薄膜鍵盤還是鍵盤中的佼佼者。
「鍵程」指的是按下鍵盤到觸發指令的按鍵深度,大部分機械鍵盤的鍵程都在2mm左右,較長的鍵程能夠增加操作手感,較短則可以節省輸入時間。 如果本來就有用得順手的鍵盤,可以直接參考其鍵程挑選相近的商品;至於對鍵程較沒有概念的新手,建議先從常見的1.9mm鍵程開始嘗試即可。 此外還有 19 種背光模式、支援 iOS/Android/Mac/Win 平臺,還可以同時連接三臺裝置並快速切換…感覺真的非常不錯。 這邊為大家介紹一款募資中的「Taptek 極簡機械鍵盤」,特色是相容於 Mac/iOS/Win/Android、19 種背光模式,採用的是特別選用的 Tek矮軸,雖然是機械式鍵盤,但機身輕薄短小,還能保有機械式鍵盤爽快的手感。 同樣是羅技的商品,不過這款K380以輕巧為主打,它的外型亮眼、體型輕巧,而且保留了羅技多功能鍵盤的特色,可以相容於Mac、Windows、iOS、Android系統,以及可以在3個裝置之間輕鬆切換。 這款K380跨平臺鍵盤具有藍牙功能,在PTT上也是獲得許多網友推薦的商品,尤其符合現代人追求輕便與簡約的公務需求。
mac機械鍵盤: 【老實開箱】外媒公認最棒的MAC機械鍵盤♥AZIO MK MAC BT 藍牙機械式鍵盤
不如藉著本篇文章嘗試從「非蘋果產品不可」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放開眼界評估其他產品,尋找對自己來說最不可或缺的鍵盤吧。 此外,鍵盤為追求輕薄而多半不設有外接的 USB插槽,然而這款商品雖然以薄型設計,卻也內建了規格2.0 的接口,而能再另外連接滑鼠等輔助用具,有效擴增鍵盤的實用性並減少電腦運行的負擔。 mac機械鍵盤2025 加上字鍵結構為可帶來穩定手感的剪刀腳式,可說是各方面表現均優的理想鍵盤。 不過由於其不含中文按鍵標示,因此購買時得考慮使用者是否熟悉鍵盤操作,或是其工作性質會否用到中文輸入法,否則的話就需另外購入按鍵貼紙來調整。
mac機械鍵盤: 按鍵打擊感最關鍵
另外,它同時擁有無線藍牙配對與有線連接兩種模式,可視環境與場合隨時切換不同的連接方式,應用彈性相當地大,對想要將多裝置共用同一個鍵盤的使用者來說十分方便。 mac機械鍵盤2025 即使是全尺寸的機械鍵盤,但因為縮減了空白區域的體積,使整體看起來顯得十分輕巧。 同時也擁有獨立的 ARM處理器與記憶體,能夠降低輸入延遲並且記憶巨集指令,讓所有按鍵都能自訂編程。 除此之外也採用由自家設計的超薄軸體,搭配方正的巧克力鍵帽以及薄型化基座,整體厚度僅僅只有24mm,而且完全不影響其手感,很適合喜歡薄型鍵盤的使用者。
mac機械鍵盤: 支援
採用鋁鎂合金材質外蓋並搭配髮絲紋,並且整體以暗色系為主,為的就是強調不刺眼的多彩背光;再經過雙色注塑成形的鍵帽可完整呈現出燈光效果,並且不會從旁邊溢出光線,能夠盡量避免幹擾到周遭其他人的視線。 獨家的線性軸與觸感軸也分別針對不同特性進行強化,再加上頂端附加的 USB連接埠,可說是實用度與獨特性滿點的商品。 挑選機械鍵盤時最重要的就是了解每個「軸體」的特性,並且找到最符合自己需求的類型,以下介紹四大常見的軸體。 需要注意的是VLC的設置就只會在VLC生效,如果你想讓這幾個快速鍵同時也能在iTunes、Movist使用,那麼都得再額外個別設定。 透過 G Hub 軟件,用戶可以自由地對鍵盤進行巨集或指令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