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40機槍9大好處2025!專家建議咁做…

美國軍械公司推出的最新改良型,以Mk 43作基礎,並降低了重量。 據稱,這批機槍是用來全面取代他們使用了數十年的MG3通用機槍。 M60E4通用機槍是M60通用機槍在1994年的改進型號,改良到M60E4的時候,其實重量已經很接近Mk 48輕量化機槍,也比12.29公斤重量的M240B通用機槍更輕,事實上M60E4通用機槍已經可以當輕機槍使用。 1957年,T161E3在改進後正式命名為M60通用機槍,用以取代當年韓戰時期老舊的M1917重機槍及M1919中型機槍。 至越戰初期,M14A1機槍作戰效果欠佳,美軍以M60通用機槍作完全替代。

尤其是在阿富汗戰場,美軍常常需要由低處往高處射擊,M240射程更力有未逮,故美軍需要不需什麼特別改裝或不需加裝三腳架,有效射程就超過1200m的機槍。 在陸地使用時米尼崗M134機槍還可以用於地面火力壓制和地面防空。 美國陸軍型號稱為米尼崗M134機槍,美國空軍型號稱為GAU-2B/A 型,美國海軍型號稱為GAU-17/A型。 在特種任務作戰中米尼崗M134機槍被安裝在直升機門窗上,主要作用是進行自衛和著陸區的火力壓制。 M2機槍總重量 38.2千克(空槍)、58.2千克(連三腳架),全長 1653毫米,槍管長度 1,143毫米,彈藥 12.7×99毫米(.50BMG),口徑 12.7毫米。

m240機槍: 美軍為何選擇比利時機槍作為制式武器?只因其性能太優秀完爆M60

2013年—《菲利普斯船長》(Captain Phillips):型號為M240B,安裝在RHIB硬式充氣艇上並且被美國海軍所使用。 2013年—《殭屍世界大戰》(World War Z):型號為M240G,安裝在以色列國防軍直升機上並且被以色列國防軍所使用。 這種脫殼彈的試驗最初是用7.62口徑的彈託包裹一枚5.56口徑的軟尖彈進行試驗的,槍口初速提高到約4000fps(每秒超過1200米),脫殼彈精度差是肯定的,不過由於速度大大提高,所以終點效能也大大提高。 試驗成功後,研究人員便改用鎢鋼合金彈芯繼續試驗,除了M948外,還有同樣是次口徑脫殼的M959穿甲曳光彈。

  • 很多讀者應該沒有聽過這個名詞「錐膛槍管」(Tapered-bore barrel 或 Squeeze bore barrel),這是指槍膛從尾部到槍口不斷變細的槍管(或砲管),內膛口徑不是固定值。
  • M240L——這是 M240 系列最新的改進型,最初稱為 M240E6 ,然後改稱 M240LW ,即「輕型 M240 」,在2010年又改稱 M240L。
  • M240機槍最初作為並列機槍(炮塔同軸機槍)安裝在M60坦克和M1主戰坦克上,定名為M240。
  • 士兵的武器上面有一個特殊的熱成像瞄準鏡,通過藍牙信號將目標位置投放到佩戴者的視野中。
  • 加特林是不可能直接用於步兵的,不僅僅是重量,更重要的是每分鐘幾千發的後坐力疊加在一起,人力肯定是承受不起的。

M240C安裝在LAV-25(替代武器)、M1128(替代武器)、AAV-7A1 AMTRAC(乘客替代武器)和M1A2艾布蘭主力戰車(同軸機槍)上。 2005年—《真實計劃》:型號為M240C,安裝在LAV III裝步戰車、LAV-25兩棲裝甲偵察車、M1A2艾布蘭主力戰車和M2A2佈雷德利裝步戰車上;命名為「L37A1」的M240則安裝上彎刀輕戰車上。 2009年—《魔鬼終結者:未來救贖》:型號為M240B,安裝在拖吊車駕駛室頂部的砲塔上並由人類反抗軍所使用。

m240機槍: M240 機槍

由於之前美國的軍事研究缺乏實踐的指導,導致美軍一直沒有裝備足夠的機槍,直到美國參戰後才發現自己嚴重缺乏在塹壕戰中重要的機槍火力。 軍事網(military.com)報導,喬治州班寧堡的機動戰鬥實驗室,於10月下旬開始進行「2021年美國陸軍遠徵戰士實驗」(AEWE),測試稱為Maxim Maxim的槍口抑制器(gun-suppressor),也就是俗稱的消音器。 M240LW——在2012年1月位於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舉辦的SHOT m240機槍 SHOW(美國著名槍展)上,巴雷特槍械公司展出了他們的原型改進型M240版本,並命名為M240LW(LW,全稱:Lightweight,意為:輕量化)。 摘要:機槍是步兵重要的壓制武器,不過機槍的名目還不少,輕機槍、重機槍、通用機槍、班用機槍…圖1:戰爭影視片中的機槍總給人深刻印象在戰爭影視片裡,噴吐著火舌的機槍總是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其射程與威力甚至足以取代部分單位使用的M2型12.7mm重機槍。
  • 蘇聯原本使用的機槍是前面講的RPD,不過也因為前面講的問題所以被請下臺了,於是由設計出AK步槍的卡拉希尼科夫設計,並在1959年裝備了新的RPK輕機槍。
  • 陸軍武器部門官員11月宣佈,陸軍致力於在較長遠的時期內為步兵班組配備一種精準的反遮蔽武器系統,用於摧毀躲藏起來的敵人。
  • 操作者也可以嘗試將武器射擊選擇桿設置移離安全並且扣動扳機,然後拉動其槍機拉柄以將子彈取回。
  • 航空器型M240D重11.6公斤(25.6磅),長42.3英寸(1,074.42毫米),地面型則是重26.2磅(11.9千克),長49英寸(1,244.6毫米)。

跟現在機槍不一樣,馬克沁用水冷卻槍管,這方法比空氣冷卻有效得多,可是水卻很難攜帶。 2014年—《國定殺戮日:無法無天》:型號為M240B,安裝在全地形車上作為副駕駛機槍並且由殺戮者所使用。 2012年—《海豹神兵:英勇行動》:雙聯及單裝M240G安裝在海豹部隊河流型特種作戰船隻和Mark V型特種作戰船隻(連M145機槍用光學瞄準鏡)的甲板上;M240D安裝在賽考斯基SH-60海鷹直升機上。

m240機槍: 俄羅斯 PK/PKM系列通用機槍(61、 (組圖)

在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堅決要求並追加了資金的情況下,加裝了肩託及其它配件而成爲通用機槍,在1991年正式定型爲M240G,並於1994~1996年完成全海軍陸戰隊的裝備工作。 後來M240G又經過改進,成爲M240E4,1995年被陸軍定型爲M240B並開始裝備部隊。 美國陸軍在1999年繼續改進M240B,採用一種液壓緩衝器,使彈着散佈面減小約40%。 2010年—《榮譽勳章2010》:型號為M240B,單人模式之中安裝在CH-47直升機上;聯機模式時可以使用數位迷彩槍身,只能通過數位預訂PC版取得。 2011年—《UN-GO》:機槍型號為M240C和M240D,安裝在M1A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上作為同軸機槍。 2010年—《榮譽勳章2010》(Medal of Honor 2010):型號為M240B,故事模式之中安裝在CH-47直升機上;在線上模式時可以使用數碼迷彩槍身,只能通過數位預訂PC版取得。

m240機槍: 美國次世代班用輕武器的開發難度在哪?

槍管上經過加工,具有多條凹槽;頂部亦沒有裝上槍管隔熱罩,而是隻在槍管下裝上槍管隔熱罩,利用兩邊安裝MIL-STD-1913戰術導軌的方式以便安裝各種型號的戰術燈和/或雷射瞄準器。 這槍減輕現有的M240B重量2.72千克(6磅),比M204L的重量更輕0.23千克(0.5磅)。 M240C是由同樣作為同軸機槍(與主武器一同安裝、指向相同的副武器)的M240改進而成,彈鏈供彈方向由左側改為右側,裝上M2及M3布萊德利步兵坦克及輕型裝甲車作為主要武器裝備的同軸機槍。 而安裝在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和其他衍生型(M1A1、M1A2、M1A2 SEP)主戰坦克上的M240C則從左側供彈。 M240C使用拉機纜繩,而非拉機柄,具有切短式手槍握把,並具有一個特殊的槳葉式組件,意味著它可以使用電子控制擊發系統。 但亦由於意味著機槍在使用過程中無法作任何的處理,因此槍管是完全暴露的,而在更換槍管的時候必須作戴上石棉連指手套的處理以解決槍管過熱的問題。

m240機槍: 美軍M249接替者使用30發彈匣,單發精準連發猛烈

M240G——美國海軍陸戰隊裝備的步兵型機槍,而在美國陸軍決定裝備M240B之前,第75遊騎兵團也在1990年代初率先購買M240G取代M60。 M240在600米射擊距離上的彈道相當平直,彈頭飛行穩定,據說彈道最高點從來沒有超過1.2米。 雖然射速可調,但一般使用中是用最低射速使用,用低射速主要是爲防止槍管太快過熱而設定的,但實戰中有時不能考慮那麼多。 M240機槍最初作爲並列機槍(炮塔同軸機槍)安裝在M60坦克和M1主戰坦克上,定名爲M240。 後來又將左側供彈的M240改爲右側供彈,安裝在“佈雷德利”戰車上,被稱爲M240C。

m240機槍: 【雅蘭閣】2皇冠 ZYTOYS – 1/6 M240機槍模型 兵人用兩款 (#ZY16-9/

槍管與槍管節套是以螺紋連接的,節套外表面有與機匣結合的斷隔螺。 槍管固定栓(兼作為槍管釋放按鈕)位於武器機匣左側,其作用是防止槍管節套鬆動。 在武器退彈完成以後,按住其槍管固定栓,以後便可把提把從右側向左轉動至中間,使槍管鎖扣與機匣節套的凸緣解脫。

m240機槍: 【山地師R.U】MBC 75發 彈鏈袋 子彈袋 機槍彈匣袋 雜物袋 PKP PKM M249 M240 LMG RPD

這也導致在1990年代後期的採購合同當中,指定所有M240B為新型M240B。 M240E1在1987年設計,是用於車輛的原始M240同軸/樞軸搭載機槍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版本。 最先在LAV系列輪式裝甲戰鬥車輛以上使用,目前已經可於各種裝甲車輛、直升機的槍架上廣泛使用。 m240機槍 擁有Mk-60未來風格改裝版本,強化威力與射程,並且增加對生化殭屍的傷害。

m240機槍: 美國六代機已首飛半年,殲20怎麼辦?或只是個五代改而已

M134還在美國陸軍和美國空軍的廣泛範圍多種輕型固定翼飛機和一定數目的美國陸軍特種部隊飛機上使用。 T74和Mk48都是使用7.62x51mm機槍彈的全自動武器,但T74的槍管較Mk48略長(T74為546mm,Mk48為501.65mm),因此有效射程也較Mk48增加50% (1200公尺 V.S 800公尺)。 雖然Mk 48的有效射程短於T74,但800公尺依接戰距離來說已足夠,至於800公尺以外之目標,應以上一級火力50機槍來對付。

現代防空作戰之中機槍幾乎沒什麼地位可言,然而在近年的地區衝突中,各種機槍突然間大受歡迎,成為巷戰及陣地戰為主要武器,對火力的追求讓交戰雙方開始喜歡上原本為防空設計的大口徑機槍,目標:射程越遠越好,威力越大越好。 這款武器是美國海軍為解決軍艦近程防空問題專門設計製造的六管20毫米口徑自動旋轉式火砲系統,編號MK15“火神”,該系統不但應用在美國大多數軍艦上,在美國盟國的大多數軍艦上也有使用。 【星島網訊】在使用M2勃朗寧機槍75年之後,美國陸軍開始尋找新型機槍來武裝步兵部隊,讓它與M2並肩作戰。 擁有良好的科技集成的LW50機槍如今走進了美國陸軍的視野。

m240機槍: M240機槍

巴雷特公司的M240LW機槍的改進方式與M240L採用昂貴的技術和材料不同,而是提高了槍機等部件的剛性,並且在外殼上加裝加強筋。 其作用原理如下,在子彈射出的同時,彈殼拋出,同時利用火藥燃氣經過導氣管推動子彈上膛。 在槍管下方導氣管也裝有一個調節裝置,便於射手維持武器的性能。

m240機槍: M240 系列7.62毫米通用機槍——高清相片

所以許多美軍特種部隊在其車輛、快艇等載具上用M240系列換下M60時,卻仍然把M60用作步兵機槍,他們寧願忍受M60的故障率,因爲只有M60是可以扛着作無依託射擊。 而在阿富汗,需要雙腳“機動”的陸軍士兵也抱怨M240B太重,在他們的意見下,由PEO辦公室主持研製採用鈦合金等輕型材料來大幅度減重的M240L,不過在M240L正式裝備之前,美國陸軍正在阿富汗使用特種部隊的Mk48。 m240機槍 雖然Mk48的機匣壽命只有M240B的一半左右,有效射程和精度也比M240B要低一些,但卻受到駐阿富汗美軍的歡迎。

該型榴彈發射器具有初速高、精度高、重量輕、具備火控能力等特點。 作為一款以滿足600米以上精確打擊作戰要求的武器,被下放到了步兵連火力分隊。 二戰後的高速小口徑設計,直到現階段對於常規的自動步槍、班用機槍、沒有消聲要求的手槍和衝鋒槍、乃至於水下槍械都是合適的;但是絕對不適合於通用機槍、狙擊步槍、專業消聲槍械等武器類型。 在盲目激進的投機心態驅使下,強行用小口徑統一所有不同用途的武器來彎道超車,決策思路違揹物理和數學規律,最後的結局必然是大面積翻車。 從側面看,國產7.62毫米雙管機槍與普通的改進型捷克式機槍沒有什麼區別;從正面看,就會發現該槍不僅有兩根槍管,更有兩支槍的厚度,彈匣是由彈匣底板連成一體的雙彈匣結構。

m240機槍: 美軍機槍

實際上美國軍方在十多年前就有更換班用武器彈藥口徑的呼聲,沒想到從2003年起擴大的伊拉克與阿富汗「反恐戰爭」,除了消耗大量軍費,反美遊擊隊與恐怖份子幾乎不會穿防彈背心,因此研發新班用武器與彈藥的需求被無限期擱置。 28日當天空軍兩架黑鷹直升機,在澎湖石礁靶場,進行M240機槍,對地進行掩護射擊,另一架進行滯空搜救配合,這也是空軍救護隊,成軍70年來的第一次。 只是跟陸軍不一樣,空軍救護機並沒有武裝,戰場上只能靠陸軍掩護,而平時救人第一的他們,也要正式操作武器。 基本上保彈板可以說是彈匣的前身,只不過它只有單排,也沒有推彈彈簧,只是個放彈匣的盒子。

主要用於M21、M24和M40A1等狙擊步槍,但也可在標準的M14上使用,一些比賽射手也在M14NM上使用該彈。 根據測試,在M14NM上發射10發一組,在600碼(550米)的散佈小於12英寸(305mm)。 這是訓練用的空包彈,自動武器在使用這種空包彈時,需要在槍口上安裝空包彈助退器,以獲得足夠大的膛壓,保證自動機構的正常運作。 當美國把7.62×51mm彈定型爲T65,便開始強制要求北約成員接受這種新彈作爲北約組織的標準口徑。

這都使LWMMG機槍組能攜帶的彈藥數量遠少於7.62毫米機槍組。 M60式7.62mm通用機槍是美國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研製的,設計工作起始於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經過T44式、T52式、T61式等多次改進, 於1957年正式定型爲M60式,並全面投産。 62mm勃朗寧M1917A1式、M1919A4式重機槍和M19 19A6式輕機槍。 據法國《防務宇航》2007年8月2日報道,近日,美國陸軍坦克車輛司令部授予通用動力武器與技術産品公司一份價值2600萬美元的採購合同,用於購買12.7毫米口徑M2HB機槍。 合同將於2008年4月開始執行,將在位於緬因州的通用動力武器與技術産品公司工廠內生産。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結束後,M1917式勃朗寧重機槍繼續改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