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玩家自製的DLC實在是太過強大,使得這些遊戲光靠玩家的DLC就能亙古長存,無論是廠商還是玩家都互蒙其利,可謂雙贏的局面。 2002年,微軟推出收費的Xbox Live服務,讓玩家可以藉此連線對戰,還可以順便推廣各式的DLC。 在微軟的宣傳下,以《縱橫諜海》《最後一戰2》《忍者外傳》等作品為首的DLC不斷推陳出新,玩家們也得以享受到另類的樂趣。 雖然微軟的DLC大部分都是免費的,不過其他開發商趁機推出付費DLC,替之後的DLC市場揭開序幕。
- 一般指在遊戲發售後,廠商又推出的下載包,對遊戲內容進行擴展,如增加新地圖,新遊戲模式,新的地圖、人物、劇情擴展等。
- T客邦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採用網站分析技術,若您點選「我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 因為玩家自製的DLC實在是太過強大,使得這些遊戲光靠玩家的DLC就能亙古長存,無論是廠商還是玩家都互蒙其利,可謂雙贏的局面。
- DLC為Downloadable content的縮寫,指的是遊戲藉由網路取得的額外內容,可以視為小規模的資料片。
- 1996年,id Software的《雷神之鎚》藉由網路的幫助,讓玩家得以和世界的其他玩家切磋對戰,形成一波新的射擊風潮。
- 1994年,SEGA 在北美地區啟用了Sega Channel,讓玩家可以利用cable的網路線將遊戲下載到Sega Genesis裡面。
2006年,為了不讓微軟獨佔鰲頭,Sony趁著PS3問世的機會,推出自家的線上商城「PlayStation Network」與其抗衡。 老牌大廠任天堂沒有參與DLC的銷售戰爭,因為老任的DLC大部分是免費的,缺點就是DLC的份量和變化性略顯貧乏,有一利必有一弊。 1998年,SEGA的新主機Dreamcast搭上了網路的風潮,提供一些簡單的DLC,讓玩家存放到記憶卡內使用。 可惜Dreamcast並沒有太大的佔有率,加上SEGA因為新主機的推出導致財務困難,使得DLC的服務並沒有產生太大的迴響,真可惜。 dlc 一般指在遊戲發售後,廠商又推出的下載包,對遊戲內容進行擴展,如增加新地圖,新遊戲模式,新的地圖、人物、劇情擴展等。 而且許多神祕遊戲體驗都會以DLC形式持續不斷地開放給玩家下載,在一些特定節日,也會有一些不同尋常的物品道具讓玩家下載,以在遊戲中盡享節日樂趣。
dlc: 資訊月「智慧城鄉應用」直擊!一次瞭解 6 組新創團隊如何打造智慧、便捷的城市應用與生活服務
至於PC平臺方面,由於盜版的管道猖獗,加上大廠商將經營重心放在家用主機上,所以收費的DLC並不普遍。 相對地,玩家自製的DLC大興其道,各種充滿創意和想像力的DLC令人目不暇給。 尤其是Bethesda dlc Softworks旗下的開放性遊戲,簡直就是靈感的集散地(上古少女真是妙不可言)。
最早的DLC是Atari於1980年設立的遊戲下載服務「GameLine」,讓玩家可以利用電話線來下載Atari 2600的遊戲。 GameLine於1983年宣告停止服務,不過這份概念對後世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T客邦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採用網站分析技術,若您點選「我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dlc: 使用 Facebook 留言
DLC一般以補丁的形式更新到玩家的遊戲中,請隨時關注遊戲最新的更新,玩家可以直接從官方網站下載,或是使用遊戲自帶的啓動程序進行自動更新,還可以在相應的遊戲論壇下載轉載來的DLC。 2000年,Sony的新主機PS2獲得了市場的壓倒性優勢,卻沒有把太多心思放在線上機制和DLC上面,使得DLC無法登陸PS2,連帶將線上商機拱手讓給隔年微軟的Xbox。 T客邦由臺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媒體控股集團 / dlc PChome電腦家庭集團」所經營,致力提供好懂、容易理解的科技資訊,幫助讀者掌握複雜的科技動向。
- 根據微軟的說法,如果玩家曾經替遊戲購買DLC,遊戲留在手上的機率會提升16%。
- DLC 是遊戲的附加內容,可以增加遊戲變化,品味作者的創作智慧,以及延續遊戲的壽命。
- 最早的DLC是Atari於1980年設立的遊戲下載服務「GameLine」,讓玩家可以利用電話線來下載Atari 2600的遊戲。
- 由於id Software將遊戲的編輯器「QuakeC」毫無保留地釋出,熱心的玩家便利用QuakeC開發出許多樂趣無窮的DLC供其他玩家下載,使得雷神之鎚在網路上更為熱門。
- 老牌大廠任天堂沒有參與DLC的銷售戰爭,因為老任的DLC大部分是免費的,缺點就是DLC的份量和變化性略顯貧乏,有一利必有一弊。
- 這邊會回顧 DLC 從舊時代演變至今的各種風貌,並指出哪些 DLC 讓玩家抱怨連連,又有哪些 DLC 能夠獲得好評。
- 相對地,玩家自製的DLC大興其道,各種充滿創意和想像力的DLC令人目不暇給。
DLC為Downloadable content的縮寫,指的是遊戲藉由網路取得的額外內容,可以視為小規模的資料片。 在網際網路的普及下,DLC讓玩家可以獲得額外的樂趣,開發商也有機會從中獲取利潤,算是互利共長的制度。 由於DLC的價格和份量沒有標準可以參考,完全靠開發商的自由心證,使得市場上的DLC內容參差不齊,價格也有天壤之別。 1994年,SEGA 在北美地區啟用了Sega Channel,讓玩家可以利用cable的網路線將遊戲下載到Sega Genesis裡面。 DLC 是遊戲的附加內容,可以增加遊戲變化,品味作者的創作智慧,以及延續遊戲的壽命。 這邊會回顧 DLC 從舊時代演變至今的各種風貌,並指出哪些 DLC 讓玩家抱怨連連,又有哪些 dlc2025 DLC 能夠獲得好評。
dlc: DLC的歷史回顧
1996年,id Software的《雷神之鎚》藉由網路的幫助,讓玩家得以和世界的其他玩家切磋對戰,形成一波新的射擊風潮。 由於id Software將遊戲的編輯器「QuakeC」毫無保留地釋出,熱心的玩家便利用QuakeC開發出許多樂趣無窮的DLC供其他玩家下載,使得雷神之鎚在網路上更為熱門。 dlc 無論是虛擬裝備、額外關卡、特別服裝和武器、額外的遊戲機制或挑戰,都可以藉由DLC來取得,音樂遊戲的DLC還可能包含新曲目或是新舞步。 根據微軟的說法,如果玩家曾經替遊戲購買DLC,遊戲留在手上的機率會提升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