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 ssd規格2025詳細懶人包!(震驚真相)

M.2 硬碟可支援 SATA 與 PCIe 介面選擇,而 mSATA 僅可支援 SATA。 M.2模組的PCB板提供最多75個點位的連接器;取決於模組類型,部分針位被去除以存在一個或多個防呆鍵位。 主機上的M.2連接器(插槽)可能填充一個或多個匹配的介面,這取決於主機可接受的模組類型;截至2014年4月,主機側的連接器可以只填充一個防呆鍵位(無論B key或 M Key)。 較短的2230和2242通常用於內部空間有限的系統集成商的超薄筆記本電腦或平板電腦中。

  • 而若消費者於四代主機板上安裝較舊規格之 PCIe/AHCI 之 M.2 SSD 時,則因主機板皆已支援 AHCI 協定,以此不會遭遇到無法做為系統碟之問題。
  • 儘管有使用 AHCI 而非 AHCI 的 SATA、PCIe 插槽和 M.2 的 SSD,但 U.2 是專用於 NVMe 協定的外觀尺寸規格。
  • 不過,混淆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與其他消費型 SSD 固態硬碟的尺寸相比,M.2 SSD 固態硬碟相對而言是較新的技術。
  • 我們有專門的文章介紹PCIe,SATA和USB SSD的性能如何。
  • M.2 SSD 固態硬碟有兩種類型,分別是 SATA 架構和 NVMe 架構。

SATA M.2 SSD 固態硬碟使用資料傳輸速率為f 6Gbps 的 SATA 傳輸介面,與較新型傳輸介面相比速度較慢 (下面會有更詳盡的描述)。 就效能而言,SATA 架構的 SSD 固態硬碟是最低等級的 SSD 固態硬碟,且使用的介面與傳統硬碟相同。 然而,與旋轉磁盤硬碟相比,SATA 架構的 SSD 固態硬碟的頻寬是三到四倍。 SATA SSD 固態硬碟在使用上比 NVMe SSD 固態硬碟更加方便,價格也更實惠。

m2 ssd規格: M.2 PCIe SSD 之衍生問題:NVMe 與 AHCI 支援

NVMe (非揮發性記憶體通訊協定) 是一種驅動 PCIe 介面固態硬碟的通訊協定。 透過定義一套指令集和功能集,以提高各個企業和用戶端系統的效能和互通性。 每個硬碟模塊上總共有75隻金屬引腳的位置,其中一些引腳已經被刪除,用來造成12個可用的連接鍵。 例如,基於SATA的M.2固態硬碟會同時使用B和M鍵,而基於PCIe的固態硬碟只會是M鍵。

其他諸如 Wi-Fi/Bluetooth、GPS 或 NFC 介面卡等,目前皆已有 M.2 格式之產品。 而這些裝置原先多屬於 USB 介面,若依循 M.2/NGFF 之設計規範,其金手指防呆鍵位與 M.2 SSD 將會有著顯著之不同(彼等主要採用 A/E key)。 Socket 1主要針對無線網卡,對應的防呆鍵位為A Key。

m2 ssd規格: 選擇合適的固態硬碟 (SSD) 很重要

在最近幾年才推出的多數高端 M.2 SSD 固態硬碟可支援 NVMe (但是並非所有 M.2 皆為 NVMe;有些是 SATA)。 NVMe 的速度的顯著提升,歸因於它可提供比 SATA 更多的頻寬,進而在處理繁重的生產力應用時可發揮高效能。 如果您的日常任務包括較為繁重的工作負載 (例如影片編輯以及大型檔案傳輸),NVMe SSD 固態硬碟會是您理想的選擇。 最後則是 U.2,它的外觀像是略厚一些的 2.5 吋硬碟。

但因 PCIex2 之 M.2 SSD 並非主流,以此整體而言,絕大部分 B+M key 型式之 M.2 SSD 多為 SATA 介面。 近年來,更細小的M.2固態硬碟取代了傳統的3.5英寸硬碟,成為市場上的高性能存儲方法。 M.2 (以前被稱為NGFF )旨在替代舊的mSATA標準,以實現更好的讀/寫速度和兼容性。 安裝能夠容納較多檔案數目的高容量磁碟機,以更換較低容量的 NVMe SSD 固態硬碟,是簡單的升級方式。 註:由網路上可尋求之經驗文件可知,使用者亦可以透過特殊工具程式來 DIY 內含 NVMe 模組之 BIOS。 但此舉有其潛在風險,更新失敗可能會造成裝置故障並失去保固。

m2 ssd規格: 升級!

SATA 與 NVMe M.2 SSD 固態硬碟之間的主要差別在於介面技術以及效能等級。 SATA M.2 SSD 固態硬碟仍然使用 SATA 架構介面技術,除非是 NVMe M.2 SSD 固態硬碟,否則速度與效能並不會有所改善。 有用的小技巧:請記住,M.2 SSD 固態硬碟僅可與支援 M.2 插槽的主機板相容。 當然,若消費者所擁有之主機板為支援第六代以上 Core™ 處理器之晶片組,則其 BIOS 皆有包含 NVMe 模組,而不需要顧慮此一問題 。

m2 ssd規格: 您是否應該升級記憶體或是儲存裝置以獲得更好的 PC 效能?

它在儲存介面和搭載高速 PCIe 插槽的系統 CPU 之間進行傳輸,不受儲存裝置的外觀尺寸與規格限制。 與使用傳統AHCI (進階主機控制器介面) 協定的 SATA SSD 相比,採用 NVMe 協定可以縮短輸入/輸出作業的啟動時間、增加資料傳輸量,並加快完成速度。 NVMe 是專為 m2 ssd規格2025 SSD 所設計,因此它已成為資料中心伺服器,以及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甚至是次世代遊戲機等客戶端設備中的新產業標準。

m2 ssd規格: 尺寸

但請記住不要將M.2與完全不同的標準搞混,「PCIe」vs「SATA」(接口)和「NVMe」vs「AHCI」(協議)。

m2 ssd規格: 年 NVMe 儲存裝置解讀

它使用不同的接頭,並且透過 PCIe 介面傳送資料。U.2 SSD 技術一般是保留給高階工作站、伺服器以及企業應用程式使用,這些設備通常需要較大的儲存空間。 它可允許較高的作業溫度,並且利於在比 M.2 所能承受的更高溫度下進行傳輸。 在購買 SSD 固態硬碟時,您需要知道的第一件事情是自己系統適用的外觀尺寸。 舉例來說,2.5 吋是 SSD 固態硬碟最常見的類型,這個尺寸可以裝入大多數的筆記型和桌上型電腦。 它的形狀與傳統硬碟 類似,並且透過 SATA 電源線連接,因此可提供與目前使用習慣較為類似的體驗。

m2 ssd規格: 安裝 M.2 PCIe NVMe SSD 固態硬碟的方法

因此,M.2 固態硬碟被區分為 2230、2242、2260、2280 和 22110。 考慮哪種介面適合您時,最重要的方向在於,哪種介面可在您的電腦上運作。 如果只看主機板上的插槽,很難分辨 PCIe 和 SATA 連接的差異。

m2 ssd規格: 為何您應該採用 NVMe SSD 固態硬碟?

「HH」部分是一個編碼形式,表示模組是單側或者雙側,以及已安裝組件的最大厚度,可能的值已列在右上表中。 模組防呆鍵位指定在「K-K」部分,使用左上表中的key ID表示;它也可能指定為僅「K」,如果該模組只有一個缺口。 類似的防呆鍵位適用於提供USB 3.0連通性的M.2模組。 M.2連接器可使用PCI Express 3.0(最多4個通道)、SATA 3.0或USB 3.0電腦匯流排。 理論上M.2介面最多可提供PCI Express x4的頻寬 (電腦)。 m2 ssd規格 NVMe 是專為 SSD 等快閃儲存設備所設計的協定,我們從 SATA SSD 和機械式硬碟中所使用的傳統 AHCI 標準邁向 NVMe。

被分拆的PCI Express通道對主機與儲存裝置提供一個純PCI Express連接,且沒有額外的匯流排抽象層。 在2013年10月的PCI-SIG推出的M.2規範1.0版本中,則提供了詳細的M.2規範。 M.2連接器有幾種不同的插槽形式,代表著M.2主機和模組不同的目的和功能,避免使用者將M.2模組插入到功能不相容的主機連接器中。 M.2具有靈活的物理規範,允許更多種類的模組寬度與長度,並與更進階的介面相配,使M.2比mSATA更適合日常應用,尤其是用於超極致筆電或平板電腦等裝置的固態硬碟。 M.2是電腦內部擴充卡及相關連接器的外觀尺寸與針腳的電氣介面規範。採用了全新的物理佈局和連接器,以取代PCI Express及mSATA介面標準。

m2 ssd規格: 何謂 NVMe SSD 技術?

使用 SATA 電源線時,SATA 磁碟機需要兩條電源線才能運作。 其中一條用於將資料傳輸至主機板,另一條則是為 PSU (電源供應器) 供電。 m2 ssd規格 使用多臺 SATA 磁碟機時,電源線雜亂是影響電腦機殼效能的原因之一。 輕薄型筆記型電腦 (包括超輕薄筆電) 甚至沒有空間可以放置 SATA m2 ssd規格 電源線,這也是它們使用 M.2 尺寸的原因。 M.2 尺寸的 SATA SSD 固態硬碟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它未不像其他 SATA 架構型磁碟機使用兩條電源線。 共用連接 – 某些主機板沒有足夠的 PCIe 連接可支援多個 NVMe 磁碟機。

m2 ssd規格: 將內建 M.2 安裝至外接式外接盒。

整體而言,不同的金手指防呆位置,可讓消費者於安裝使用 M.2 裝置時,可獲得最低程度之依循法則。 以實例來說,我們因為防呆鍵位的限制,而無法將 M.2 Wi-Fi 網卡硬塞到 M.2 SSD 的插槽之中。 NVMe SSD 固態硬碟支援多種外觀尺寸,使其適用於從伺服器到全快閃儲存陣列等眾多儲存平臺。

m2 ssd規格: SATA M.2 SSD 固態硬碟

對於 B key 插槽而言,B+M key 之 SSD 可以順利插入,而 M key 腳位之 SSD 則無法順利安裝。 我們會說明 NVMe 傳輸協定是什麼,它暨不是 M.2 這樣的尺寸,也不是 SATA 或 PCIe 這樣的介面。 註:使用 NVMe 裝置作為主開機磁區時,主機板必須設定為 UEFI 開機,並關閉 legacy 開機模式。 當 M Key 插槽出現於轉接卡上時,囿於裝置之生產成本以及考量市場需求,極其大部分僅支援 PCIe 介面。

m2 ssd規格: 如何在筆記型電腦中安裝 M.2 SSD 固態硬碟

不過,混淆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與其他消費型 SSD 固態硬碟的尺寸相比,M.2 SSD 固態硬碟相對而言是較新的技術。 M.2 SSD 固態硬碟有兩種類型,分別是 SATA 架構和 NVMe 架構。 它們的儲存技術有所不同,且根據需要與預算的差別,它們各有優缺點。 由上表可以得知,所有的 PCIex4 SSD 其腳位型式皆為 M Key,我們可以反推得知 M key 型式之 M.2 SSD 其硬體介面必然為 PCIe,而不會有其他可能。 此外,有少部分 PCIex2 之 M.2 SSD(包含 Optane™ Memory)其腳位因依循 M.2/NGFF 之設計規範,而以 B+M key 之型式現世。 各種類型的M.2裝置使用「WWLL-HH-K-K」或「WWLL-HH-K」命名錶示方案,其中「WW」(width,寬度)和「LL」(length,長度)分別表示以毫米為單位的模組寬度和長度。

m2 ssd規格: NVMe 儲存空間是什麼?NVMe 儲存空間介紹

藉由利用 PCIe 匯流排,NVMe M.2 SSD 固態硬碟在理論上的傳輸速率最高可達 20Gbps,與 SATA M.2 SSD 固態硬碟 (速度為 6Gbps) 相比,速度已經更快。 PCIe 匯流排可支援 1x、4x、8x 以及 16x 通道。 PCIe 3.0 每個通道擁有高達 985 MB/s 的高效傳輸速率,這代表傳輸速率最高可達 16GB/s。 然而,在使用 M.2 尺寸的 PCIe 匯流排時,因為傳輸速率上限為 4GB/s,因此只有 x2 和 x4 通道可以使用。

然而關於 M.2 SSD 其規格型式(至少有兩種主流介面型式,以及與其相關的兩種不同插槽類型,而其中一種插槽尚有三種不同之 介面/協定 相容性),卻成為令消費者困擾不已之難題。 在此我們特別以專文來介紹 M.2 SSD 其規格與相容性之相關知識,如此讓消費者於採買時,可擁有更明確之選購資訊。 SATA 介面價格較為實惠,相當普及,並且可為常見應用程式提供良好效能。 PCIe 是 NVMe 的標準介面,執行速度是 SATA SSD 固態硬碟的 3 倍到 10 倍。

m2 ssd規格: 不同插槽類型所支援硬體介面之整理

快速啟動 – 想要讓電腦系統開機速度變得更快,最簡單的方法是將 OS (作業系統) 安裝在 SSD 固態硬碟上。 使用 NVMe SSD 固態硬碟之後,您會發現速度大幅提升。 固態硬碟的讀寫速度將主要在於其使用的存儲接口,而不是由外形尺寸決定。 我們有專門的文章介紹PCIe,SATA和USB SSD的性能如何。 M.2 m2 ssd規格 NVMe PCIe 3.0 SSD可以達到3500 MB/s的連續讀寫速度,而最新的PCIe 4.0固態硬碟硬可以達到超過5000 MB/s的速度。

製造商甚至可以通過不同的連接鍵位置將M.2 Wi-Fi和藍芽add-in卡增加到電腦中。 為您的伺服器選擇適合的 SSD 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伺服器 SSD 是為了能在可預測的延遲級別下運作而進行優化,而消費級 (桌上型電腦 / 筆記型電腦) SSD 則不是。 這些差異讓重要的應用程式與服務有更長的正常運作時間與更低的延遲。

m2 ssd規格: 瞭解 SSD 技術:NVMe、SATA、M.2

有用的小技巧:請記住,M.2 只是一種尺寸,並不會使 SSD 固態硬碟變得更快。 SSD 固態硬碟的效能等級取決於通訊驅動程式屬於 SATA 架構或是 NVMe 架構。 請查看主機板的需求以瞭解與您的電腦相容的 SSD 固態硬碟。 不過,M.2 SSD 固態硬碟並沒有改變它是 SATA SSD 固態硬碟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