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 總統大選2025必看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第二天早上統計最終的全國選舉結果時,布希贏得了246張選舉人票,高爾贏得了250張選舉人票,需要 270 張才能獲勝。 兩個票數較少的州——威斯康辛州(11票)和俄勒岡州(7票)——高爾的票數皆領先,但無論結果如何,佛羅裏達州的25票都將是決定性的。 由於佛羅裏達州的選票清點和重新計票需要時間,投票結束後的一個多月後才知道選舉結果。 共和黨人強烈譴責柯林頓的醜聞,布希承諾恢復白宮的“榮譽和尊嚴”,這是他競選的核心。 一些觀察家推測,戈爾選擇李伯曼是為了將自己與柯林頓過去的不當行為區分開來,並幫助削弱共和黨將他與柯林頓聯結起來的企圖。

2000年 總統大選

三立更是下午5點打出總得票數綠贏藍100多萬票,但隨即消失,之後恢復雙方各450萬票上下的得票數。 但中選會其實從5點起纔有數字,5點到6點之間中選會呈現的數據的確為連宋領先,6點鐘時不過是28萬票對27萬票,6點以後公佈的數據1號就一路領先到結束。 2000年 總統大選 泛藍因連宋民調高,主打傳統選戰:即鞏固外省票,透過軍公教系統團結淺藍票,經由農漁會地方派系樁腳拉攏中間票,故不打議題選戰,且也沒有進行任何大規模的造勢活動。 但由於民進黨的聲勢高漲,令連宋的支持度從剛剛宣佈聯合時的超過50%一路下滑,甚至在一些民調中已經落後民進黨1%。 另外泛綠也意識到必須團結、鞏固自己的基本選民,為此他們動員20萬人發動1025公投大遊行,再次展示自己在南部的實力。

2000年 總統大選: 電視網的選舉結果圖

而且國民黨高層也經常憂心,宋楚瑜一旦當選副總統將會對政府起主導作用,而非只當無實權的副總統。 此外國民黨亦擔心以王金平為首的本土勢力會和宋楚瑜合作控制國民黨主流,如同李登輝時期一樣。 而且,國親合作是因為2000年總統大選時,國親的票數超越時任總統陳水扁很多,所以他們期望合作贏回政權,以達到「1加1大於2」的效果,內部不團結是國親敗選的主要原因之一。 時任總統陳水扁在當選連任之後,提拔黨內的明星及為黨內派系進行權力分配,首先行政院院長遊錫堃大幅改組內閣,行政院祕書長由葉國興出任。 陳水扁也將任期過半的縣市長提拔,例如內政部長餘政憲以319槍擊事件下臺負責,由屏東縣縣長蘇嘉全接任。 外交部長簡又新則以「為美國在臺協會主席夏馨因賀電事件下臺負責」為由請辭,由民進黨臺南縣立委陳唐山接任。

2000年 總統大選

他還稱,時任總統陳水扁一共收受至少1400萬有記錄的政治獻金。 而臺灣的檢調機關也持續要求陳由豪回國說明,但陳由豪卻一直避不回應。 由於陳由豪只透過媒體提出指控,因此也受到泛綠陣營普遍懷疑可能是泛藍陣營在背後操縱。

2000年 總統大選: 臺灣九合一選舉:大麻合法化議題受到關注

民進黨時而指責國親是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黨,甚至暗示兩黨有「賣臺」意圖。 國親聯盟則反過來批評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會為臺灣帶來災難。 在兩岸直航的問題上,民進黨持保留態度,而國親則趨於贊同,認為有助經濟發展。 10月中旬,時任總統陳水扁在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專訪時稱,國親接受中國的「暗助」。

  • 他表態反對一國兩制,稱他若當選,一國兩制一定不會在臺灣實現,除非“Over my dead body”(跨過我的屍體)。
  • 1992年海基會與海峽會對談,主要共識為「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海基會提出「一中各表」,並以簽署時以中華民國為註記,藉此表示我方認為的「中國」是中華民國,以達到「一中各表」談判目的。
  • 但副手宋楚瑜所提出的「一中屋頂」主張,卻被認為有著更向一個中國立場靠攏的意味。
  • 馬英九表示看到那麼多人的參與,讓很多泛藍人士“喫了定心丸”;王金平則表示“選局已定”。
  • 九合一大選落幕,距離2024總統大選就剩下約1年時間。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月12日表示,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並表示“相信國際社會將繼續堅持一箇中國原則,理解和支持中國人民反對‘臺獨’分裂活動、爭取完成國家統一的‘正義事業’”。 2019年11月2日,僅中國紅色統一黨主席黃榮章繳交71份連署書,其餘7組被連署人均未送審連署書,最終確定8組被連署人全數連署失敗。 1873年美國經濟嚴重衰退,共和黨政府的民意支持率大跌,直接導致民主黨在1874年取得眾議院多數席位;這是內戰後第一次。

2000年 總統大選: 美國民主黨擬修改2024年總統選舉黨內預選日程表

但是學生們認為時任總統陳水扁誠意不夠,因為此前已經表明希望時任總統陳水扁在4月9日之前到絕食現場探望學生。 他們決定將不會與時任總統陳水扁會面,並在4月9日結束第一輪絕食活動,將發動第二輪的運動,他們自稱為「四月學運」。 但此時他們的中立性已受到其他大學生在網路上的質疑,不久後即草草收場。 3月27日當晚9點,時任總統陳水扁親自主持國際記者會,對示威事件發表強硬談話,稱總統府廣場必須在3月29日之前完全淨空,稱自己不是“軟腳蝦”。 2016年的美國總統選舉堪稱最具爭議的一次,狂人川普對上神力女超人希拉蕊,迸出無數狂言與口水交織的火花,像八點檔一樣高潮迭起的劇情,以及時不時爆發的醜聞、案內案,股民的心也隨著大選走勢不斷擺盪。 選舉人團制度是美國共和制、聯邦制和分權與制衡原則結合的產物,同時也是多種利益間妥協與協調的結果,因此必然存在著自身難以克服的缺陷與弊端。

2000年 總統大選

加臺國會友好協會會長史葛洛拍發賀電並在Twitter發文,恭喜蔡總統連任成功,期盼雙邊人民未來持續發展正向關係。 2019年11月13日,中選會公佈最後連署結果,僅有1組人送件,為黃榮章、柯振榮,共送71件連署書,當中僅有1件連署書合於規定,也宣告8組人全數連署失敗。 2000年大選,因為佛羅裏達州點票出現爭議,結果懸而未決,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由大法官們定奪,被稱為選後大戰。 抵制廢奴的南方州認為林肯率領的共和黨上臺必將危及奴隸制,因此大選結束後南方掀起脫離聯邦的浪潮,南北戰爭的陰雲開始積聚。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720號民事判決2005年9月16日,最高法院判決連宋陣營所提之陳、呂選舉無效之訴敗訴,選舉無效之訴宣告定讞。

2000年 總統大選: 美國大選:歷史上五位輸了選票卻入主白宮的總統

廢票認定:泛藍指責一些地區對廢票認定的標準不一,使得很多原本是投向泛藍的票都被認定廢票,不過民進黨也回應稱沒有發現認定標準不一的情況,而且提高廢票標準(蓋在圈選欄外即屬無效票)是泛藍自己在立法院提出並修法的。 作票傳言:傳聞有旅居海外僑民在臺灣的親人接到自稱是臺南扶輪社的電話,調查親屬是否會回臺投票。 [來源請求]泛藍也盛傳民進黨在南部有些地區有作票行為,許多不具投票資格的人,竟然在選舉名冊上。 年代灌爆的情形為1號有650多萬票(實際最終為647萬票),灌爆的時間持續了將近40分鐘。 東森在6點前2號贏1號40多萬票接近50萬票(實際差距不到3萬票)。 中天新聞下午4點43分的廣告時間中出現2號得票735萬(相當於2000年選舉連宋合計票數),可能是電腦程式作業問題。

2000年 總統大選

但是2月14日首場辯論結束後,卻令很多政治評論家和普通選民感到失望。 雙方在議題方面的辯論都避重就輕,兩人卻有多次針對對方的人身攻擊。 但是總體而言,大多數人認為陳水扁表現較好,但是連戰的支持度依舊領先。 長久以來,泛綠譴責臺灣媒體除民視及自由時報之外大多或明或暗的支持連宋配(三立電視臺是在大話新聞以後才被貼上泛綠標籤),並與泛藍合作助選連宋,泛綠屢次批評,認為泛藍「有媒體出政權」。 民進黨對於泛藍指控經濟狀況問題,採用以下方法應對:1.由於2003年底、2004年的臺灣經濟已經恢復許多、並強調經濟情況不佳主因不是執政無能。

2000年 總統大選: 政治背景

泛綠稱稱前總統李登輝為「黑金教父」,只是當時李進行本土化路線時,受到當時既得利益者攻擊的緣故。 時任總統陳水扁與前總統李登輝是為了維護臺灣主權獨立,和促進臺灣邁向正常國家的共同政治目標,才會進而結盟的。 若進一步抽絲剝繭分析,可發現黑金問題在蔣中正以及蔣經國執政時期雖然存在,但是卻是在李登輝時期有了明顯的惡化。

  • 臺商的回臺投票率是歷次選舉中最高的,非正式的統計,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公開場合都表態支持連宋。
  • 國民黨響選後進行一連串黨務改造希望重新攞到選民支持,臺灣政壇響呢次選舉之後,逐漸走向藍綠兩大政治勢力互相執政嘅局面。
  •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2004年3月20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11任總統、副總統選舉,由尋求連任的時任總統陳水扁與時任副總統呂秀蓮以不到3萬票的微小差距獲勝當選。
  • 時任總統李登輝宣佈在1996年12月舉辦國家發展會議,邀請民進黨一同協商。

3時20分在吹響號角後,現場羣眾高喊“換總統”、“320,連宋贏”等口號。 但是當天的第二個高潮則是在10多分鐘後,宋楚瑜夫婦在臺中率先跪下親吻臺灣土地,10分鐘後在臺北,連戰夫婦更以五體投地的方式親吻土地,顯示自己熱愛臺灣。 泛藍的動員超出預期,他們宣稱有300萬人參加,雖然大多數媒體認為參加人數在90萬人左右。 針對第一夫人吳淑珍事前諷刺活動只會是“小貓兩三隻”,泛藍還很有幽默感地鼓動支持者帶著自己的寵物貓參加活動。 馬英九表示看到那麼多人的參與,讓很多泛藍人士“喫了定心丸”;王金平則表示“選局已定”。 宋楚瑜一直一來就十分善於選舉造勢,而連戰卻一直被認為沒有領袖魅力。

2000年 總統大選: 選舉政見

臺灣地方九合一選舉民進黨以大敗收場,也牽動到2024年總統選戰的佈局。 國民黨並無舉行黨內初選,時任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堅持指定時任副總統兼國民黨副主席的連戰為總統參選人,前現中國臺灣省省長的宋楚瑜表示強烈不滿,最終公開宣佈退黨參選。 自時任總統李登輝連任以後,國民黨中生代的接班競爭日漸激烈。 但時任總統李登輝考量立法院的席次以及中生代搶位置的問題,決定由連戰續任行政院長,當然,傳有「極具代表性的中生代重量級人士」同意此說,有說是宋楚瑜。 2019年6月9日起,已實行一國兩制22年的香港因《逃犯條例》草案爆發了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接連的遊行和示威引發了臺灣人對「今日香港,明日臺灣」的擔憂。

2000年 總統大選

下午二時四十分至五十分,羣眾情緒失控,看到「黑頭車」入黨部側門就打,有人擲花盆、有人持榔頭敲毀車窗檔風玻璃,七、八輛黑頭車遭殃。 而立法院長王金平在抵達黨部也遭羣眾發現並拉扯,王金平的領帶遭拉扯扯落,最後在警方保護下才搭上座車離開現場。 四時三十分,中央黨部再爆另一波激烈衝突,民眾抬來一箱箱雞蛋砸向中央黨部門口,並推擠大門前的電動鐵捲門,鎮暴警察以盾牌阻擋民眾的旗竿及汽笛瓦斯罐。 2000年 總統大選2025 宋楚瑜之所以以30萬票之差敗選,部分看法認為一來是他的外省人身份,二來是興票案使他失去了大量中間選票,加上李遠哲臨門一腳,使中間選票流向陳水扁處。

2000年 總統大選: 候選人產生過程

法國外交部在其網站發表賀詞稱:「臺灣週六舉行的選舉在自由與民主的背景下舉行,選舉彰顯了臺灣人對地方民主法治以及人權的執着。法國對所有當選者表示祝賀,期待臺海兩岸以和平為主繼續對話與合作。」。 香港這次選舉正值香港《逃犯條例》爭議持續,被視為較支持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的蔡英文及民進黨亦得到不少香港公眾人物的支持。 州政府11月26日宣佈,布什以537票的微弱多數獲勝。 戈爾陣營不服,要求在部分縣繼續重新點票,訴諸佛羅裏達州最高法院,法庭支持戈爾。 這筆政治交易一方面避免了第二次內戰爆發,另一方面宣告「南方重建」終結,,而獲得自由不久的黑人的境遇再度惡化。 解放的黑奴曾經是共和黨在南方的鐵桿支持者,但種族隔離政策在南方大部分州捲土重來,白人至上主義得到法律保護,黑人選舉權利受到各種新規定的限制。

2000年 總統大選: 中國大陸的干涉與連戰陣營失策

時任中華民國(現中國臺灣省)總統的李登輝於1996年首次總統直選成功連任後,動念再進行政治改革。 在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中首次聯手締造三黨不過半局面的民進黨與新黨開始合流,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出面和新黨領袖趙少康喝「大和解咖啡」,達成在立法院及國民大會中聯手合作的共識。 在立法院長選舉中民進黨與新黨搭檔競選立法院長,但是原先被看好的施明德由於內部跑票,以一票之差敗給國民黨的候選人,跑掉的這一票更是黨內新興政治明星、時任臺北市長陳水扁的子弟兵民進黨立委張晉城,造成施明德和陳水扁日後的不和。 李登輝於是要新任副總統的連戰,繼續出任行政院院長,被民進黨等立委指責違憲。

凌晨一時,新黨臺北市議員鍾小平及臺北縣議員金介壽到達現場向民眾表達訴求。 中午時,國民黨決定召開臨時中常會,國民黨及宋張支持者聞訊又開始聚集中央黨部,要求利用臨時中常會向李登輝總統抗議。 國民黨黨產問題在每一次選舉時重複被民進黨提出,但因泛藍國會過半,法案無法成立,被稱為「吸票議題」。 泛藍指控民進黨每每都在選舉前才開始炒作平日卻沒有太大行動,這點已經成為臺灣人民心中的問號,黨產議題是否只是民進黨炒作選舉的議題;國民黨認為因親泛綠陣營媒體的密集報導,多少遭到損害。

2000年 總統大選: 候選人家產議題

在連宋離開後,羣眾持續聚集通宵,在高雄和臺中也有羣眾聚集,抗議選舉結果,甚至爆發警民衝突。 在臺中,泛藍羣眾聚集在臺中地檢署前,要求立即查封票箱,臺中市市長、國民黨中常委胡志強在凌晨3點30分到達現場靜坐抗議。 2000年 總統大選 親民黨立委邱毅率眾包圍衝撞高雄地方法院,後被判14個月有期徒刑,經時任總統陳水扁大赦,減刑為七個月。 尚有人揣測,此為總統選舉地下賭盤負責人差遣殺手前往狙擊。 而後的調查結果顯示,此事件應該是一名不滿時任總統陳水扁的政治狂熱者的個人行為,但是由於該嫌犯已經死亡,故調查結果只能說是最有可能的推測。

2000年 總統大選: 臺媒超前民調:2024臺總統大選三黨大戰 國民黨非靠這2人不可

再面向中國大陸的方向,高喊「Say No to China」。 2000年 總統大選 時任總統陳水扁、前總統李登輝等人在苗栗縣的主會場發表講話,再次重申反對飛彈、支持公投、維護臺灣主權獨立,並且鼓勵民眾投票支持時任總統陳水扁。 主辦者宣稱共有220萬人參加活動,不過一般媒體估計參與人數在150~170萬之間。 針對時任總統陳水扁的動作,國親表示反對,宣稱時任總統陳水扁的行為違法,因為他在國家主權沒有變更之虞的情況下就發動公投,而且兩個公投題目(是否支持要求中國大陸撤除對臺飛彈,和是否支持兩岸和談)本來就已經是臺灣人民的共識,沒有舉行公投的必要。 雖然在野黨表示反對,卻不願意發動拒領公投票等行為來抵制,擔心這樣做會影響到目前對泛藍有利的選情,且泛藍陣營內部,對於公投的意見也不一致。 2003年9月末,時任總統陳水扁在民進黨黨慶上首次提出“新憲說”,稱要在2006年“催生臺灣的新憲法”,並在民進黨內邀集學者專家,成立「九人制憲小組」,由臺灣大學名譽教授李鴻禧擔任召集人,初步研究新憲法的架構,但卻刻意對新憲法的內容保持模糊。

2000年 總統大選: 宋楚瑜領先

在整場選舉中,泛藍始終沒有能夠主導選舉主軸,將焦點轉移到民生經濟議題上來。 2000年 總統大選 他們猛烈批評執政黨沒有執政能力,而突顯自己擁有專業的行政團隊,豐富的行政經驗,還拉來5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為他們的經濟政策背書。 但是儘管如此,相較之下顯然泛綠提出的公投制憲等議題更為吸引人,而且媒體在經濟上對於泛綠的攻擊已經很有效果。 不過一些專家則認為,媒體所沒有興趣的並不等於公眾就一定沒有興趣,事實上大多數人對於公投的兩個題目都不清楚,他們或許更關注跟自己生活週遭的事情。 另外,泛藍的三通議題對於人民的吸引力也令人質疑,畢竟三通很可能加速產業外移、增加失業率,對於臺灣的農民、勞工及社會治安有負面影響。

選舉前一週國親召開記者會,稱根據內部民調顯示連宋可贏70萬票,而民進黨方面則稱陳呂可小贏16萬票。 泛藍普遍對公投與總統選舉一起舉行感到不滿,認為是時任總統陳水扁因為自己選情告急,故意用這種方法來“綁票”。 泛藍公開抵制公投,多名泛藍人士明確表示將不會領票,甚至有人說將會貼著“拒領公投票”的貼紙進投票站投票。 選舉前估計,由於泛藍的不合作,公投有可能無法達到50%的有效門檻。 民進黨以這次機會舉辦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羣眾集會活動「二二八手護臺灣」,參與的150萬羣眾從南到北手牽手,喊出「支持公投」、「反對飛彈」、「中國NO」、「臺灣YES」等口號。

戈爾對法庭的判決表示強烈不滿,但是“爲了我們人民的團結與民主的力量,我作出讓步”,接受有關裁決。 選舉結束後由美國多家媒體主辦的選票重點結果顯示,即使最高法庭決定重新點算選票,布什仍然會贏得佛羅里達州的勝利,但若採用人工方式點算選票,則戈爾有可能獲勝。 若鄭文燦對上侯友宜、柯文哲,則侯友宜取得39.7%支持度、柯文哲支持度25.1%,鄭文燦的支持度僅22.6%,落居第3,侯友宜領先柯文哲達14.6個百分點。 若換成郭臺銘,則郭臺銘取得支持度39.7%的支持度,柯文哲的支持度則來到24.5%,鄭文燦的支持度進一步下滑到20.6%,仍居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