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ard 生2025懶人包!(持續更新)

老師您好,就在前一陣子我收到十年前在外國的異性朋友的回信。 經過十年的時間雙方都不知道改變的怎麼樣了,所以我都是一個很客氣的方式跟他回信。 dcard 生 雖然每一次回信都有一點長,但是逐漸地他有時候就會已讀不回。 因為我怕如果回信回的太一般(像朋友)會給予人一個沒禮貌的感覺。

  • 一名網友表示,婚前付了200萬頭期款,送一間房子給老婆,讓對方可以當包租婆收租,婚後大多數的支出也都是他負責。
  • 養育下一代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其中金錢更是關鍵因素,從孩子出生到長大的學費,都必須經過謹慎評估再決定。
  • 解封後許多民眾會安排假期出國旅遊,不少網友也打算趁著年假出國,不過該選「跟團或是自由行」也讓許多網友十分猶豫,有網友好奇「出國自由行容易吵架嗎?」掀起許多討論。
  • 我們鼓勵各部門舉辦讀書會、每月舉辦一次 Developer Session,不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工作坊等。
  • 2016年底,Dcard更是已經發展成一個每月不重複訪客800萬以上、註冊用戶數超過上百萬人的社羣平臺,用戶累計抽出超過1.5億張卡、每10秒就有一篇新文章誕生。

「網路產業還是比較難找到人才。有些人很年輕、還沒有工作經驗,需要的是機會。」也因此,Dcard希望藉由實習機制,進一步找到有技術也有熱情的人。 儘管政府一直想解決臺灣少子化的問題,但是還是有些女性表態不想生小孩。 在 dcard上就有一位臺大女表示,不想生小孩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怕會生出太笨、相貌不佳的孩子,這樣不管是她或是孩子都會很痛苦。 相關的論點在 dcard 女孩板上引發許多網友的討論。 夥伴們充滿熱情,專注在不同領域,用成長型思維打造快速成長的團隊,提供社羣、廣告、電商、跨國等不同服務給使用者。

dcard 生: 只因「送禮不用心」想換男友 留言逆風:心態不可取 |Dcard熱門事件

除了抽卡外,Dcard最主要的就是社羣功能,使用者可以藉由Dcard的網站或是App來透過瀏覽、發文、回應他人文章,論壇也依照內容不同分作不同討論版,每個學校也有自己的校版,只有該校學生可以在上面發文及留言。 2011年,由臺灣大學資訊管理系學生林裕欽、簡勤佑所推出的Dcard,一開始的概念很簡單,它是大學生的線上聯誼平臺,讓各校學生在午夜12點抽卡配對,並融入一些浪漫元素,只要用戶當天沒有送出邀請、就會擦身而過永遠錯過彼此。 隔年,Dcard加進校園聊天室功能,接著一路演變到現在的綜合性論壇。 2016年底,Dcard更是已經發展成一個每月不重複訪客800萬以上、註冊用戶數超過上百萬人的社羣平臺,用戶累計抽出超過1.5億張卡、每10秒就有一篇新文章誕生。 今年也是Dcard第三年開出實習職缺,祭出月薪35K的優渥薪資,開出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資料工程師(Data Engineer)、網頁工程師(Web Developer)三項職缺。 林懷宇認為,最主要的目標,是想為臺灣網路、新創產業培育更多人才,像是團隊平均年齡不到26歲的Dcard,有許多核心成員都是從實習生一路留到現在。

一名女網友表示,她的奶奶很會理財,退休後仍每天看股市變動,先前還想買一間房子出租給別人,爸媽得知後非常不贊同這個決定,但奶奶還是毅然決然買了。 一名人妻透露,最近公婆送房子給老公,讓他們省下一筆買房費用,只需負擔其餘裝潢雜支。 可是她擔心若日後婚姻出狀況,裝潢的費用可能白出了,因此PO文詢問眾人意見。 不少人看到後紛紛勸阻,還有過來人說「別收下這間房,還是搬出去吧」。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dcard 生: 熱門遊戲

我以拖延症為共鳴點的發揮,人類普遍都有輕重不一的犯懶習慣。 大學生常有報告拖到最後一週、書拖到大考才讀的經驗。 拖延症自古至今對人類來說,是個想解決卻無法改變的事實。

  • 大學生常有報告拖到最後一週、書拖到大考才讀的經驗。
  • 我會不定期更新照片,讓卡友知道我的交友檔案還活著,有特色的照片能凸顯自己生活豐富。
  • 人壽命有限,在終點前,要學習如何與自己相處,回答那最困難的問題「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一生的意義又是什麼?」有限白紙裡每個人多采多姿的作答,讓世界變得更美麗。
  • 我們會把優質的文章以貼文形式轉發到ig帳號上,除了曝光使用者的內容外,也鼓勵卡友多在版上發表文章。
  • 以高質感豐富內容,帶領讀者進入令人嚮往的高端奢華世界;並藉此凝聚各領域傑出人才的正面力量,為世界帶來更具啟發性的未來影響力。

瀏覽Dcrad版面,不論事業、感情還是學業等,每天都有非常多網友分享各種疑難雜症。 為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包正豪時不時就會上Dcard爬文,也從中發現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對我們來說,FB 的各項數據都很重要,也是判斷工作成效的指標之一。 因此我們會透過 excel 和 Google Analytics 分析數據,並每週固定開會,檢討自己的發文成果,同時也和同事主管分享自己成效佳和不佳的案例,還有成敗的背後原因。 除了基本的小互動外,偶爾我們也會有大型的站內活動。 舉例來說,聖誕節時我們邀請到 Julia 吳卓源和 J.Sheon 來幫卡友告白,這就是需要跨 team 間的合作,每個人負責發想的部分也會更廣更多元;還有和其他品牌異業合作的時候,有時也會需要發想活動來包裝,幫忙導到活動頁面。

dcard 生: 為什麼用逍遙玩Dcard – 年輕人都在 Dcard 上討論

根據日前資策會FIND一份臺灣民眾社羣網站行為調查,在12歲至24歲的使用者之中,有48%的人都造訪過Dcard,僅次於社羣前輩Facebook、LINE、Youtube、Instagram、PTT。 作為一個極具發展潛力的社羣新星,林懷宇僅透露「成績絕對比調查的數字好」。 這樣的風格,或許也是為什麼Dcard上的男女比例,會從2012年的6:4,轉變成2016年的4:6,熱門看板也多是女生感興趣的美妝、穿搭等類別,這對於一個以交友起家的社羣平臺來說頗為特殊。

dcard 生: 臺灣VTuber推廣交流會

而在更早之前,2015年Dcard上的熱門愛情故事「我喫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同學我不是故意看你學生證的」等系列文章更是一發表就獲得廣大迴響,甚至讓出版社、影音平臺看上這些IP,接連推出改編漫畫與小說、網路劇集作品。 原PO羅列出她不想生的原因表示,首先月薪大概12萬左右,但要存錢、房貸、車貸、保險、養爸媽、生活費,根本養不起,再加上工作很忙碌,也沒有太多時間可以陪伴孩子的童年,怕會疏於教育讓孩子走偏。 不定期和企業顧問合作、舉辦講師內訓,提供國內外 Conference 補助,如 WWDC、Google I/O ⋯,且邀請業界高手來到 Dcard 分享,不定期拜訪其他公司互相交流。 我們鼓勵各部門舉辦讀書會、每月舉辦一次 Developer Session,不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工作坊等。 出身清寒家庭的原PO表示,父母認為他們省喫儉用才讓小孩補習、考上國立大學,「現在卻只顧自己爽讀外文」,甚至舉原PO堂姊為例,稱她還知道要讀電機,將來多賺一點補貼家裡,痛批「身為男生比女生還不如」。 Dcard的使用者若多日不抽卡,系統就不會分配卡友,所以抽到的都是短時間內會繼續使用的人。

dcard 生: 小學國語「浪花真好看」找錯字 爸媽找不到

林懷宇提到,2016年是Dcard成長很快的一年,「整體成長幅度蠻大的,至少有5到10倍。」像是Dcard去年開放更多學校信箱註冊,目前全臺已有169所大學加入。 dcard 生 未來在論壇的經營方向上,下一個看好的趨勢是影音,思考如何在文字的基礎下,增加平臺的內容豐富度。 而越來越多的用戶、文章數,也意味著Dcard必須投注更多心力在數據的應用上,例如優化熱門文章的即時排序,以及讓用戶在抽卡時更容易配對到有共同興趣的對象等等。 但正因為匿名,Dcard同樣得面臨平臺管理上的難題。 作為一個平臺角色,Dcard會有客服定時巡版,處理用戶反應的問題,但除非是涉及違法事項,Dcard多數時間並不會主動介入。

dcard 生: 參加閨蜜婚禮怕小孩失控 網友意見一面倒|Dcard熱門事件

「只有在有人惡意揭露其他人的真實資訊時,會被我們判斷成最嚴重的違規情形。」而即便平臺上的文章虛虛實實,有些更常被人調侃成創作文、幻想文,但也因此保有更多想像空間,「有時候你覺得別人的故事很誇張,但現實生活中,比這更誇張的事其實更多。」他說。 Dcard 產品從抽卡延伸至社羣、廣告、電商、跨國市場等、服務對象從大學生到所有年輕人。 我們正在以成長型思維打造一個快速成長、持續擴展影響力的組織。 Dcard 致力於打造讓人放心分享自己故事的場域,讓平凡人分享不平凡故事的新世代服務。 2022年2月,Dcard推出實名制,要求使用者必須上傳身分證正本相片,纔可以擁有在Dcard全站討論的權限。 這個政策引發不少使用者不滿,認為使用者註冊時都有填寫信箱,官方也能查到IP位置,質疑「為何還要身分證?」,認為自己的言論自由受到平臺限制。

dcard 生: 網友教路人小孩「使用衛生棉」 善心義舉備受網友贊許 |Dcard熱門事件

看到這裡,不知道大家對於「生不生小孩」又是怎麼想的呢? 雖然每次看到可愛小寶寶們,都會有種想要生一個的衝動(?)但在臺灣人口和薪水呈現負成長、離婚率和房價物價一年比一年還高的如今,結婚? dcard 生2025 一般來說,房客都會備基本傢俱給房客,像是桌椅、牀、衣櫃等等。 有網友就表示,他在找房子的時候,卻發現很多物件都不附某樣傢俱了,「找房子都沒附書桌,這樣怎麼用電腦?」讓他不解的還有,很多房東都會附電視,「住外面的人,真的很多人看電視嗎?」發起討論引來其他人熱議。 不少人會透過買股票、投資房地產,增加自己的被動收入。

dcard 生: 重機騎士插入賓士身亡 網友曝「車速是關鍵」|Dcard熱門事件

我們需要把Dcard內有話題性、或是值得曝光的好文章,埋址後轉發到Facebook和IG這兩個平臺,將粉絲導流到站內,並用這些內容在社羣上進行品牌曝光。 林裕欽回憶,2015年Dcard要招收實習生時,他與一名有意參與實習的人約在一家咖啡廳,當討論到公司的話題,還在打趣問對方為什麼沒有把Dcard網站加入書籤列時,結果在一旁的咖啡廳老闆聽到,開玩笑的說自己有加入,能不能也來應徵實習職位? 當時讓他意識到,Dcard已經成長成一個具有影響力的社羣平臺。 例如,2017年3月,一篇名為「阿嬤這是Lv」的文章,敘述一位阿嬤收到孫子送的名牌包,拿來裝魚還稱讚包包防水的逗趣故事,連英國媒體BBC也轉載,成了另類的國際曝光。

這段話引起許多女生們共鳴,紛紛留言感嘆:「沒錯,要我們生,可是又要我們工作,又不給我們工作,根本不知道想怎樣!」、「生孩子要靠我們,然後等我們懷孕,又在那邊嫌麻煩!」直指臺灣整體工作和社會的環境氛圍,其實並不適合生兒育女。 原PO在「Dcard」發文表示,婚前有和老公討論,等到存夠錢就要搬出去住。 但公婆不希望他們離開,最近就把自家透天厝改建成一層一戶獨立出來,分別贈給老公、大伯和小姑。 改建費用將會由老公貸款,負責處理老屋主結構更動費用,剩下的錢平均分配給裝潢做使用,其餘額外支出由個人負擔。 文、理組未來出路、薪水常被大眾拿來比較,不少學生因而苦惱該如何選擇未來科系。

人類學家Yuval Noah Harari在《人類大歷史》一書問到:「究竟是人類馴化了小麥,還是小麥馴化了人類?」看似我們掌握了科技,科技也驅使我們改變以適應。 在時間長河裡,我們突然意識到,會不會科技的發展其實毫無意義? 每當新發明出現時,人類擔心它的高效率而被其取代,會是墮落的開始。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每項創造總是伴隨創新與破壞、利與弊。

還有許多其他的任務,基本上待得越久,可以碰到的東西越多。 包正豪今(5)日在臉書以「Dcard這檔事」為題發文,透露自己想要知道現在學生在想什麼,所以時不時會瀏覽Dcard的貼文。 包正豪自嘲這個行為本身就是「接受事實」,承認Dcard等網路媒體是學生溝通的主要管道。

dcard 生: 公司福利

可以在Facebook、Instagram 及 YouTube等各大社羣媒體上關注我們,獲取最新最熱的文章、專欄及影片。 許多人都有過青春期的叛逆,就像拒絕父母給予的名字,堅持以「淑女鳥」稱呼自己的克莉絲汀。 在「成長」這個習題裡,急於長大的她可以和媽媽一起挑舞會的禮服、一起聊私密性事,但轉過身,就又可以跟媽媽翻臉吵到跳車⋯急著逃脫的她直到離家獨立、獲得自由,才重拾自己並思念媽媽、想念家鄉,她的成長才正要開始。 無論單身/非單身、結婚/不結婚,年紀到了一個門檻,似乎都會面臨到這個問題,但隨著社會高壓、雙薪家庭越來越普遍的情況下,生不生小孩? —似乎變成一項壓力山大的考題,而大部分人不想生、不敢生的原因是哪些?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在另一個臺灣論壇PTT上,網友也將Dcard與中國網站對比,諷刺說「還以為是在辦貸款」。 dcard 生 Dcard是大學生羣族使用的社羣論壇,必須有大學信箱才能註冊,其交友功能保證實名制,設計更有別於其他交友軟體。 Dcard的交友設計是一日一抽,每日午夜0時系統會隨機分配一位卡友,雙方僅能看見彼此的照片、學校科系與自我介紹內容,互相送出邀請即可成為好友。

dcard 生: 女控公司同事性侵 網友:趕快去報警|Dcard熱門事件

Social Lab社羣實驗室使用全臺最大社羣口碑聆聽工具《OpView社羣口碑資料庫》,分析全臺鄉民網路話語文本,研究各種爆紅事件的數據指標,並經過資訊清洗、統計整理,產出趨勢、行銷見解。 我喜歡諾曼地大空降裡溫特斯上尉講的一句話:「我們是傘兵,天生就是被人包圍的。」創業家就是傘兵,有困難我們纔有機會。 我認為任何公司長遠的挑戰都來自於人才,從臺灣出發的公司如何吸引全世界的人才,是我們長期的課題。 努力讓「臺灣」這品牌有朝一日能在國際上有良好僱主的品牌聲譽。 國內就有一名21歲「少年董ㄟ」楊崇立,12歲開始進行代購從百元賺起,現在已經賺進了10桶金,去年開始自創潮牌服飾,一推出就成了年輕人喜愛的品牌,光是單月就能賣出萬件,現在他還進軍百貨公司設專櫃,就是要挑戰國內外知名品牌。

科技發展是中性的,科學家因好奇而發明瞭事物,市場與人性選擇了適合的保留下來,是人賦予了科技意義。 我相信人性不一定完美,但如果人性能隨著知識傳播而越來越好,那麼科技一定也會越來越好,只要我們能跑在壞處顛覆人類前做出調整與改變。 林裕欽在19歲時創立了Dcard,期間帶領團隊不斷努力成長,現今已是臺灣年輕族羣間最有影響力的社羣平臺之一。 今年四月,Dcard 正式在日本上線,名字取名 Dtto,代表找到有共鳴的人與事物,也呼應了Dcard 「讓每個人找到共鳴」的使命。 以年輕人為主的Dcard旗下的電商品牌「好物研究室」就統計出2022年上升最快為居家香氛、3C 商品還有美妝保養都是大熱門。 dcard 生 且其日起到12/31期間與AFTEE合作,推出年末三重限時優惠,最高可折200元。

在戲劇興趣的描述是沒問題的,然而在社會議題就顯得空洞,可添加近來的社會議題,顯示最近有更新過檔案。 在音樂上,樂團的風格特色,並舉例臺灣有哪些歌手類似,用「類比」讓女生能瞭解,否則女生沒有共鳴是不會去查的。 但如果是結婚生小孩就沒有政府的補貼,離婚後,要自己找律師告前夫拿贍養費,這就是為何烏克蘭女生不喜歡結婚,但喜歡當單親媽媽的原因。 變化 – 好奇心: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不斷學習新事物。

dcard 生: 工作探索

我們致力於打造讓人放心分享自己故事的場域,讓平凡人分享不平凡故事的新世代服務。 Dcard 是全臺最大的匿名社羣,在年輕族羣有極高滲透率與影響力。 不止步於臺灣社羣取得極大影響力,我們正全力擴張版圖,強力發展廣告、電商、IP 新型業務及跨國市場,持續往世界級網路公司的目標努力。

日本大學生專屬社羣,不管是學業、戀愛的煩惱,或是未來求職⋯ Dtto dcard 生 讓日本大學生可以在這個場域放心分享自己故事。 2021年7月,網友「警專姐」用PPT做圖整理出民進黨疫情以來爭議言行,並上傳到Dcard,但文章卻遭檢舉下架,連發文帳號都遭停權,論壇管理單位回覆「當事人覺得妨礙名譽,故審議後刪除」,引發譁然。 此網站的使用者在每個午夜12時,會收到一張系統配對的匿名邀請卡(也就是Dcard),若有興趣與對方認識的話就可以送出交友邀請,收到交友邀請的人在當天午夜之前必須同意邀請,雙方纔能成為朋友,一旦錯過之後,這兩位使用者便不會再收到或是抽到彼此的D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