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收支結餘5.91億元,年末滾存結餘372.87億元。 中央社會保險基金收支預算執行率較低,主要是部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實施準備期清算工作尚未完成。 中央調劑基金收支存在9.5億元差額,主要是收支列入中央預算的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參與地方調劑,以及分配以前年度中央調劑基金利息。 2000年代後,中國經濟持續發展,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經濟高速增長。 2000到2010年GDP增速為11%,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10年,2010年GDP換算成美元後超過日本,又因房地產泡沫的出現,伴隨著官僚主義、貧富差距、城鎮居民收入低,農民工戶籍福利等矛盾顯現。
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4777.82億元,為預算的131.3%,增長20.3%,主要是加大國有企業利潤上繳力度。 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2544.06億元,完成預算的97.3%,增長10.8%。 按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有關規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主要根據國有企業上年實現凈利潤一定比例收取,同時按照收支平衡原則安排相關支出。 2020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超收收入和支出結餘1040.21億元,全部轉入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 中央預備費預算500億元,實際支出146.41億元,主要用於洪澇災害災後恢復重建等方面,剩餘353.59億元(已包含在上述結餘1040.21億元中)全部轉入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
中國預算: 世界第3大擁核國 中國核武庫成長速度多快?
房屋施工面積7264.82平方公里,其中住宅5150.96平方公里。 2014年房屋新開工面積1795.92平方公里,其中住宅面積1248.77平方公里;房屋竣工面積1074.59平方公里,其中住宅面積808.68平方公里。 2014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住房511萬套,新開工740萬套。
- 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根據形勢變化靈活調整赤字率、政府債務規模,集成發揮各項財稅政策工具作用,引導和改善市場預期,統籌好發展和安全。
- 中國財政部近日公佈今年中央財政預算,中央本級支出預算數超過2.7兆人民幣(約合新臺幣13.4兆元),其中教育、住房保障、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等民生領域支出增加幅度較大。
- 1970年代,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之初,在缺少對外經濟交往經驗、國內法律體系不健全的形勢下,設立經濟特區為國內的進一步改革和開放以及擴大對外經濟交流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 2012年國內零售市場超過20兆元,自2013年年成長率超過12%;奢侈品市場也大大擴張,佔全球27.5%。
- 經濟在1963年到1965年國家主席劉少奇領導下短暫恢復後,後來又受到文化大革命等運動衝擊。
- 2019年,中國大陸新設外商投資企業4.1萬家,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412.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規模居全球第二。
按照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有關規定,地方政府專項債務收支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 根據抗疫特別國債資金管理辦法規定,抗疫特別國債收支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 美國《華爾街日報》8日獨家報導,中國政府日前宣佈大幅鬆綁飽受詬病的「清零」防疫政策,臺灣鴻海科技集團(富士康)創辦人郭臺銘扮演重要角色,… 《彭博》調查的28位經濟學家分析,之前出臺的減稅政策預計將使中國經濟成長0.1%至0.3%,不過若美國真在明年1月對中國2000億美元的出口品課25%的關稅,則有22位經濟學家認為減稅的經濟成長將被抵消,代表減稅政策很有可能是不夠的。
中國預算: 中國公佈中央財政預算 民生領域支出大幅增長
該法案也將授權為臺灣建立區域應變軍備庫(regional contingency stockpile),並要求加速處理對臺軍售,未來也將優先處理與通過。 同時建議美國政府邀請臺灣參加2024年環太平洋軍演。 對此國防部回應,各項武器與裝備的籌獲都是根據敵情威脅、作戰需求,並考量最佳成本效益與促進經濟發展等面向評估最佳獲得方式。
2005年6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地區協調發展的戰略和政策》報告提出,「十一五」期間內地經濟劃分為東部、東北、中部和西部四大板塊。 資料顯示,中國去年國防預算為1兆2680億元,比2019年成長6.6%。 今天公佈的預算草案報告稱,中國去年度國防預算完成率為100%。 施孝瑋認為,雖然中國與我方的國防預算投資天差地遠,但我方也不盡然要把中國軍事預算擴充認為是在危害世界,在現代化壓力下,軍事花費高漲並不是一件奇怪事情,國軍對此應該依照自身防衛計畫與需求持續強化自我防衛能力。 至於在邊境上與解放軍有著零星衝突的印度,雖然日前已和大陸達成雙邊軍事力量後撤的協議,在2021年年度國防預算仍編列496億美元(約1.43兆新臺幣),武器採購經費更達到184.8億美元(約5359.2億元新臺幣)。 即便印度有著和巴基斯坦等鄰國之間的紛爭,但不可否認其軍事最大威脅仍來自於中國大陸。
中國預算: 日本通過28.9萬億日元的2次補充預算
對新冠肺炎患者實行財政兜底免費救治,不惜一切代價救治生命。 對參加疫情防控的一線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給予臨時性工作補助,疫情防控期間湖北省(含援鄂醫療隊)補助標準再提高一倍。 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給予稅費減免,通過優惠貸款貼息等方式提供資金支持。 積極支持疫情防控科研攻關,推進藥物和疫苗研發等。 同時,大力支持公共衛生體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提升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和救治、應急物資生産動員能力。
中國預算: 不受武肺疫情影響 中國軍費連年增長達新臺幣5.8兆
優化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政策,繼續實施新材料首批次保險補償試點。 中國預算 發揮政府投資基金引導作用,帶動社會資本加大投入,推動集成電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産業加快發展。 對新增財政赤字和抗疫特別國債2萬億元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確保新增中央財政資金“一竿子插到底”,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
中國預算: 中國軍費年年躍進 蘇紫雲:我國防預算應增至4千億
三是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促進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根據形勢變化靈活調整赤字率、政府債務規模,集成發揮各項財稅政策工具作用,引導和改善市場預期,統籌好發展和安全。 四是減稅降費力度空前,有效促進市場主體和實體經濟發展。 五是民生投入只增不減,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五年來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年均增長25.9%。 中國預算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比例保持不低於4%。
中國預算: 中國軍改中的解放軍 ─軍費增長背後的玄妙
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肩負著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使命和職責。 需要説明的是,地方預算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編制,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准,目前尚在匯總中,本報告中地方收入預計數和支出安排數均為中央財政初步匯總數。 匯總中央和地方預算,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7650億元,增長8.1%。 加上調入資金及使用結轉結餘16770億元,收入總量為214420億元。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50120億元(含中央預備費500億元),增長1.8%。 赤字35700億元,比2020年減少1900億元。
中國預算: 軍事教育訓練
2020年一季度受COVID-19疫情波及,同比下降6.8%。 是1992開始公佈季GDP以來,首度季度同比數據出現負增長。 2020年5月28日,李克強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結束後,按慣例出席了總理記者會。 在記者會上,李克強表示保就業是頭等大事,他讚揚中國西部有城市通過流動商販的攤位解決了大量就業。。 在記者會上,李克強討論了疫情對今年脫貧攻堅戰的影響,並強調中國當前有6億人口的每個月收入只有1000元人民幣左右。
中國預算: 中國2017軍費破兆人民幣 為臺灣國防預算14倍
支持24個試點城市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支持各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4.03萬個。 強化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支持5萬餘家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 中國預算2025 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階段性加大價格臨時補貼力度,擴大低保、臨時救助政策範圍,保障困難羣眾基本生活。
中國預算: 美國史外商投資最高!臺積電宣佈蓋第2廠產3奈米
軍費高達5.3兆臺幣 中國防部稱堅走和平道路、不忘威脅臺灣 臺美關係日漸升溫,美國近期對臺軍售等一系列舉動觸動中國的敏感神經。 22日中國20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報吿出爐,國防預算總額為人民幣1兆2680億元(約新臺幣5兆3400億元),相比2019年增長6… 軍費增長6.8%引關切 中國國防部嗆:天下不太平 跟臺海也有關 中國財政部日前在全國人大會議上發布預算報告,其中國防支出達1兆3553億人民幣(約5.8兆臺幣),較去年增加6.8%,在疫情下特別引發外界關切。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8日回應時,直指「天下並不太平、國防…
中國石油產量則位居世界第四,2014年每天產量達4,189,000桶。 但因石油生產不能滿足經濟需求,有近半石油要從俄羅斯、中東、中亞和非洲進口,並在2013年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的石油進口國。 2015年,中國天然氣產量1350億立方米,消費量達到1932億立方米。
中國預算: 國防政策
將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作為預算編制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推進黨政機關過緊日子。 下更大力氣優化支出結構,把嚴把緊預算支出關口,進一步壓減一般性支出,嚴格審核新增財政支出,大力削減或取消低效無效支出,深入挖掘節支潛力。 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增加資金有效供給,促進財政資源優化配置。 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啟,做好預算編制和財政工作意義重大。 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合理研判財政收支形勢,做好財政預算編制工作,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主要是住房公積金計提基數提高相應增加支出,以及增加部分一次性購房補貼支出。 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預算數為124.29億元,比去年執行數增加39.87億元,增長47.2%。 2010年,中國外匯儲備達2.85兆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7%,為世界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家。
中國預算: 國際合作
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資金安排277億元,增長7.7%,重點支持改善辦學條件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 分類推進“雙一流”建設,支持高校特別是中西部高校改革發展。 學生資助補助經費安排660億元,增長16.3%。 中央財政在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的同時,督促地方加大教育投入,落實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比例一般不低於4%的要求。 推動健全教師工資待遇保障長效機制,改善鄉村教師待遇。
中國預算: 救經濟! 中國預算赤字率明年恐飆破3%
分析人士稱,3.5%將是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水準。 新華網2014年2月14日發文,稱「湖南基層統計造假透視:數據虛漲百倍 造假觸目驚心」,人民日報對此事評論是《基層統計造假實為得了GDP職業病》。 中國旅遊業在過去30年內高速成長,逐漸形成一個大產業 ,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2015年,世界經濟論壇旅遊業競爭力報告顯示,中國排名從上次報告中的第45位升至第17位。 2014年,入境遊客達1.285億人次(含港澳臺遊客),入境過夜遊客5,562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569億美元;國內遊客36.1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3.312萬億元人民幣。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實行單一的計劃經濟體制,中國銀行成為僅經營外匯業務的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其他商業銀行成立之後又被取消,在此期間中國人民銀行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央銀行又是商業銀行。
中國預算: 國防預算不到GDP3% 遠低於星韓兩國
支持地方公辦民辦並舉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鞏固完善幼兒資助制度。 加快推進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大對中西部高校的支持力度。 居民醫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550元、74元。
1970年代,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之初,在缺少對外經濟交往經驗、國內法律體系不健全的形勢下,設立經濟特區為國內的進一步改革和開放以及擴大對外經濟交流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隨著國際社會對人民幣的需求上升,2013年4月10日,人民幣與澳元開始直接兌換。 2014年3月19日,人民幣和紐西蘭元實行直接兌換。 9月30日,人民幣與歐元開始直接兌換,截至到2016年5月底,人民幣繼續保持全球第六大支付貨幣,曾經一度在2015年8月成為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此為人民幣的最佳成績。。
中國預算: 內容
開發建設聯通中央、省、市、縣各級財政的直達資金監控系統,建立資金臺賬,實現對每筆資金從源頭到末端的全鏈條、全過程跟蹤。 直達機制運行有序有效,為基層落實“六保”任務及時補充了財力,為市場主體克服困難及時提供了支持。 從財政部公佈的預算資料顯示,今年中央本級支出預算數為2兆7355億元,較去年執行數增加1800.34億元,增長7%。 中央本級支出具體分為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外交支出、國防支出 、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等22類。 中國軍事武力持續增加,中國公佈今年度國防預算大約人民幣1兆4504億,比去年成長7.1%。
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785.61億元,為預算的105.6%,增長9.1%。 中國預算2025 加上2019年結轉收入144.09億元,收入總量為1929.7億元。 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939.06億元,完成預算的74.6%,下降15.3%,其中,本級支出873.69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65.37億元。 中國財政部近日公佈今年中央財政預算,中央本級支出預算數超過2.7兆人民幣(約合新臺幣13.4兆元),其中教育、住房保障、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等民生領域支出增加幅度較大。 此外,消息人士透露,中國政府還打算祭出兆元人民幣規模的財政刺激措施,最高額達人民幣2.8兆元(約新臺幣11.9兆元)地方政府特別債券作為支持,刺激基礎設施投資,包括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供應、5G網絡和數據中心等。 消息人士也說,中國全國預算赤字和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可能升至創紀錄水準,2020年恐升至3.5%,高於2019年的2.8%。
中國預算: 臺海情勢 國防部:共軍未異常調動
中國部隊雖與巴基斯坦等國有密切軍事合作,建立了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但只有與朝鮮的約定下,纔是唯一有約束力的軍事同盟(僅限防禦性)。 中國自身具備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21世紀的中國是武器進口大國,亦是武器出口大國。 中國共產黨在建國之前,就開始創建自己的軍工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