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Force RTX 30系列將原本以背板支撐的結構設計,改變為使用一體成型的外框(圖中最下方的部分)承載顯示卡的重量,搭配千斤頂或高科技竹筷就能有效分散承重。 為了要達到貫通氣流的效果,顯示卡的電路板也經過重新設計,在尾端留下V字型切角,以利氣流通過。 受益於全新的散熱設計,GeForce RTX 3080、RTX 30系列 3090的運作溫度與噪音比GeForce RTX 2080、TITAN RTX都來得更低。 4 – 建議規格是以採用 Intel Core i K 處理器的 PC 為依據。 2 – 建議規格是以採用 Intel Core i K 處理器的 PC 為依據。
圖靈中每個SM都配有8個Tensor Core(每個子核有兩個Tensor Core),每個Clock(週期)可以執行512個FP16 Tensor操作。 而在安培架構,每個SM裡有4個Tensor Core(每個子核有一個Tensor Core),但是每個Tensor Core的處理能力倍增,因此每個SM也能執行512個FP16 Tensor操作。 附註:上方所列的 GPU 規格為 NVIDIA 創始版或參考顯示卡設計所採用的規格。 GeForce RTX GPU 的人工智慧專用 Tensor 核心能加快遊戲速度,且絲毫不影響畫質。
30系列: 查看所有 Geforce RTX 30 系列顯示卡
NVIDIA Reflex 是一個全新的技術套組,可以最佳化化與測量系統的延遲。 Reflex 延遲分析器已經整合至宏碁 、Alienware、華碩 與微星科技 今年秋天即將推出的全新 360Hz NVIDIA G-SYNC® 電競顯示器中,並獲得頂尖電競週邊設備品牌如華碩、羅技 、雷蛇 與 SteelSeries 的支持。 在此之前,遊戲玩家幾乎沒有辦法測量系統的延遲,因為這需要使用超過 7,000 美元的專用高速相機與設備。 GeForce RTX™ 30 系列 GPU 帶給玩家和創作者終極效能。 由 NVIDIA 第二代 RTX Ampere 架構支援,採用全新的 RT 核心、Tensor 核心以及串流多處理器,打造最逼真的光線追蹤繪圖技術和先進人工智慧功能。 RTX IO技術也可與微軟最新DirectStorage for Windows來做搭配,讓開發者能以RTX IO直接將超大已壓縮的地圖載至GPU記憶體,並進行解壓縮,使其得以快速部署完成,讓玩家玩得順暢又過癮。
RTX 3090是屬於 Titan RTX 定位的產品,不僅能負擔重度遊戲需求,在專業軟體的表現也是遠超前一代顯示卡1.5倍以上。 NVIDIA 以公版廠商的姿態換上12-Pin 電源接頭,確實是件耐人尋味的事情,雖然說官方的出發點僅為了節省主機板的可用空間,同時也讓卡型設計變得好看。 NVIDIA 在產品正式公開前,就詳細介紹過12-Pin 電源插座的設計理念,主要目的是為了減少顯示卡 PCB 遭到佔用的面積。
30系列: 資訊月「智慧城鄉應用」現場直擊,看新創如何應用 AI 與創新思維協助改善環境與日常生活體驗
GeForce Experience 是一款獲得數百萬玩家使用的寶貴工具,可將遊戲設定最佳化、記錄和上傳遊戲內容、串流遊戲影片、截圖,還能下載並安裝 Game Ready 驅動程式。 無論是在電競遊戲中尋找 360 FPS 效能的競技選手,還是想要以最高擬真程度獲得原汁原味體驗的玩家,GeForce RTX 30 系列顯示卡的表現都能超越你的期望。 若要解決此問題,可採用 GeForce RTX 30 系列,這是全球首款支援 HDMI 2.1 的 PC GPU,帶來最新顯示標準。 使用經認證的 HDMI 2.1 電視或是採用 DSC 的顯示器,就能以高更新率呈現 4K 畫質,且毫不打折,並讓 8K 單纜線電視成為可能。 串流多處理器是 NVIDIA GPU 的核心,我們最新的 NVIDIA Ampere 串流多處理器 也是我們迄今最佳作品。 與前一代採用 Turing 架構 GeForce RTX 2080 Ti 的 SM 相比,新的 SM 提升了 2 倍的 FP32 輸送量,帶來優異效能。
為配合規模有一定擴張的計算單元,安培SM的共享快取/L1數據快取容量從96KB增長到了128KB,同時其帶寬變為原來的兩倍。 享受由 GeForce RTX 30 系列 GPU 與採用 Reflex 的 NVIDIA® G-SYNC® 顯示器帶來的強大效能。 這款革命性套件匯聚了各種技術,專門用來降低和測量競技遊戲的系統延遲,讓您以更快的速度捕獲目標、做出反應、提高瞄準精度。 以NVIDIA官方的說法,DLSS能帶來比原生解析度更好的視覺體驗,舉例來說,繪製1080p畫面透過DLSS升頻至4K的效果,會比直接繪製4K好。 以下來看看這次RTX IO的功能與架構,這是一種可以透過GPU來解壓縮遊戲資料(地圖)的技術,由於當今遊戲都越來越龐大,在遊戲的開放世界裡,為了實現人物移動時無縫接軌,遊戲必須時常預先載入即將到達的地圖,以保持遊戲的流暢進行。
30系列: 全新的產品線規劃
仰賴晶片製程的進步,更強大的硬體規格、更聰明的系統架構隨著 GeForce RTX 30系列一同誕生,流暢的4K遊戲終於成為合理且可行的現實。 遊戲玩家在限定時間內購買全新的 GeForce RTX 30 系列GPU 或系統,將可獲贈《看門狗:自由軍團》 PC版遊戲。 AV1 解碼:首個支援全新 AV1 編解碼器的獨立 30系列2025 GPU,讓玩家可以僅用 50% 的頻寬,觀賞高達 8K 解析度的 HDR 網路影片。
且在不含光線追蹤技術和 DLSS 的光柵化遊戲中,GeForce 30系列 RTX 30 系列顯示卡具備一切所需效能,供你暢玩最高設定、高解析度,和高畫面播放速率遊戲,讓你盡情體驗極致遊戲體驗。 記憶體製造商 Micron 在 GeForce RTX 3090 和 GeForce RTX 3080 上首度推出全新的 GDDR6X 記憶體。 GDDR6X 採用創新的 PAM4 訊號傳輸技術,可加倍每時脈週期的資料速率,提供前所未有的顯示卡記憶體效能,以滿足遊戲、專業視覺化與人工智慧推論等超高資料需求的工作負載。
30系列: ROG Strix GeForce® RTX™ 30系列:決勝顯卡 效能全制霸
T客邦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採用網站分析技術,若您點選「我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全新串流多處理器:這是全球最快速、最高效率的 GPU 的基石,提供前一代 FP32 處理量的 2 倍,以及 30 Shader-TFLOPS 的處理能力。 機箱可能也需要換,目前各個廠商還沒有曝出顯卡的規格,但是光看直播和圖片,這次的顯卡又厚又大,很有可能中塔都喫力,可能要換高塔也說不定。
GeForce RTX 3070就是用來取代GeForce RTX 2070的升級版本,官方定價都設定在美金499元。 在電容門的發展過程中,華碩與 EVGA 都曾發出聲明表示,他們於自製卡開發過程中,的確發現電容材質會使 RTX 3080在超頻效果上出現差異,所以各自採取了不一樣的電容組合。 從拆解圖可以更容易理解 RTX 3080、RTX 3090公版卡的散熱機制,前端風扇將廢熱由機殼後方排出,尾端風扇則將廢熱吹至機殼上方。 目前在消費領域擁有 PCIe 4.0支援的 CPU 與主機板晶片組,僅有 AMD 陣營一種選擇,例如圖中的 ASUS X570 Crossh AI r VIII Hero。
30系列: 【線上課程】20 堂課成為 DIY 電腦王!自己組裝遊戲、創作、直播萬能機
近年來,全新顯示器和電視技術的開發已迅速超越 HDMI 的功能。 可支援 4K 和 8K 解析度的螢幕面板已問世一段時間,但前一代的單纜線連接和輸出卻仍限制為 98Hz 的 4K HDR。 若要提高更新率和解析度,就得採取折衷措施,必須啟用色度次取樣,或者著手使用多顯示器輸出和顯示纜線。
- 同時,第二代RT Core還增加了一個三角形位置內插模組,在允許BVH內的數據做少量更新的情況下,就能實現移動物體運動模糊效果的顯著效能提升。
- 享受由 GeForce RTX 30 系列 GPU 與採用 Reflex 的 NVIDIA® G-SYNC® 顯示器帶來的強大效能。
- 4 – 最低值是以採用 Ryzen X 處理器的 PC 為基礎。
- 光線追蹤方面,NVIDIA 為安培世代顯示卡換上了第二代 RT Core 硬體運算單元,透過硬體反覆迭代的方式取代多次軟體運算,藉以提升執行效率。
- 這提供了 GPU 支援的無損解壓縮,以及專為遊戲工作負載設計的低階超高效率 API。
- NVIDIA DLSS 為突破性的人工智慧渲染技術,能產生精美清晰的遊戲影像,同時提升畫面播放速率。
- 不過現代遊戲應用中最為常見的還是FP 32計算,INT 32 ALU的使用率比FP 32 ALU的低。
為了慶祝我們推出 GeForce RTX 30 系列 GPU,我們準備了精彩同捆包,包含《看門狗:自由軍團》。 :GeForce Experience 現在支援 GPU 30系列2025 調整功能。 新的自動調諧器使用先進的掃描演算法,會尋找適合顯示卡的最佳超頻功能,並維持你的 GPU 調整設定檔。
30系列: 光線追蹤核心倍增
GeForce RTX 3080以純軟體方式進行光線追蹤繪圖,需要花費37ms,若以RT Core進行硬體光線追蹤繪圖,則可縮短至11ms。 若再加入第二代協同運算,則可在DLSS的協助下再縮短至6.7ms。 30系列2025 這部份主要是NVIDIA針對開發者、創作者、遊戲狂熱者,所打造的Studio應用,讓數位創作更快速。 另外還有新的Broadcast則是針對直播主、玩家、YouTuber,以及當前疫情下經常需要開遠距會議、遠距上課的上班族與學生們,所打造的絕佳附帶功能。 第二代 RT Core 也導入「時域多邊型」偵測單元,能判斷在極小時間差之內的多個畫格中,多邊型是否被光源碰觸,藉此達成加速、同時開啟光線追蹤與動態模糊時的效能表現,相較於前代技術最大可提升達8倍光線追蹤運算效能。
為了方便消費者應用現有的電源供應器,NVIDIA 在公版卡銷售包裝內,都附上了傳統 PCIe 8-Pin 轉12-Pin 的連接線。 RTX 30系列的重點為4K遊戲體驗,從 CUDA、RT Core 到 Tensor Core 全面進化,而且不只是一次純粹的堆料如此簡單。 NVIDIA 指出 DLSS 2.0比起前一代更適合處理動態物件的效果,例如過去糊掉的風扇場景在技術升級後,可以達到如同原畫質一樣的清晰。 顯示記憶體選用上,NVIDIA 考量成本因素,RTX 30系列並未採用 HBM 記憶體,分別於 RTX 3070搭載 GDDR6、RTX 3080與 RTX 3090搭載 GDDR6X。 根據 TechSpot 的交叉比對,RTX 3080在 PCIe 3.0與 PCIe 4.0環境下,效能差距可以說是非常有限,相對之下不同 CPU 的差別可能還更大一些。 此外,NVIDIA 與美光共同研發的 GDDR6X 記憶體,這次也被放上了 RTX 3080與 RTX 3090系列產品,再為顯示記憶體世代向前推進。
30系列: HDR 遊戲
從數字上來看,受益於新架構所帶來的幫助,RTX 3080在多款不同的遊戲與程式中,都能夠擁有比 RTX 2080 Super 高出1.5至2倍不等的效能表現。 光線追蹤方面,NVIDIA 為安培世代顯示卡換上了第二代 RT Core 硬體運算單元,透過硬體反覆迭代的方式取代多次軟體運算,藉以提升執行效率。 一直以來,電腦玩家所追求的都是「如何穩定於幀率下取得最高品質的遊戲畫面」,過去的1080P、60FPS 早已滿足不了玩家,消費者紛紛朝向4K畫質邁進,但卻因為顯示卡等核心硬體的效能極限,始終無法具備足夠流暢的遊玩體驗。 如果你將顯示卡用於工作和遊戲,那麼 GeForce RTX 30 系列 GPU 可讓你在數十個主流應用程式之間,以更高的效率執行硬體加速工作流程。 若想瞭解能用多快的速度完成工作,請參閱我們的 NVIDIA Studio 部落格。
30系列: 資訊月「智慧城鄉應用」直擊!一次瞭解 6 組新創團隊如何打造智慧、便捷的城市應用與生活服務
Omniverse Machinima 透過提供路徑追蹤檢視器工具,以及為實際精準度、模擬光線、物理現象、材料與AI 所設計的引擎,來簡化上述的工作流程。 使用者可以從支援的遊戲取用素材,並使用他們的網路攝影機與 AI 來創造角色、增加高傳真物理、人臉及語音動畫,並使用RTX 30 系列 GPU 的渲染功能打造媲美電影等級的劇情動畫。 GeForce RTX 30 系列 GPU 也加入經人工智慧強化的直播工具,讓你能以更清晰且高效率的方式與身邊的人交流,不論他們身在何處。 這系列 GPU 也能為創作應用程式提供加速效能,如 Davinci Resolve、Blender 和 Adobe Premiere Pro,讓你可以花更多時間創作並減少等待時間。 這提供了 GPU 30系列2025 支援的無損解壓縮,以及專為遊戲工作負載設計的低階超高效率 API。
30系列: 使用 NVIDIA Broadcast 應用程式的人工智慧支援聲音和影片功能
全新 GeForce RTX 30 系列顯示卡結合尖端技術和超過二十年的遊戲顯示卡研發功力,為你帶來飛快效能享受。 如果想瞭解更多資訊,請在 9 月 17 日回來查看 GeForce RTX 30 系列白皮書,將深入說明全新顯示卡的各方面資訊。 Tensor Core(張量核心)是專門針對深度學習加速設計的矩陣運算單元,可以執行基於深度學習的應用,例如光線追蹤降噪和DLSS抗鋸齒彩現。
它為顯示卡應用提供每秒近 1TB 系統記憶體頻寬的數據速度,讓遊戲與應用的效能極大化。 打破效能紀錄的 GeForce RTX 3090、3080 及 3070 GPU,與上一代採用 Turing 架構的 GPU 相比,最高可達 2 倍效能提升與 1.9 倍能源效率改善。 RTX 30 系列 GPU 採用全球最強大的 PC 遊戲平臺第二代 NVIDIA RTX™,提供前所未見高水準的即時光線追蹤與人工智慧 遊戲。 :可在進行遊戲時,透過 GeForce Experience 的遊戲監控迷你窗查看畫面播放速率。 現在,我們正在加入新的資訊選項,可查看更詳細的效能統計資料、溫度和延遲指標,包含 NVIDIA Reflex 的延遲分析工具統計資料。 與前幾代顯示卡相比,在光線追蹤遊戲中的效能比前一代顯示卡快了多達 2 倍。
30系列: 購買RTX 30系列顯示卡前必先知道的兩三事:NVIDIA技術簡報 (上篇)
NVIDIA RTX IO:可以執行快速 GPU 架構的載入與遊戲資產的解壓縮,與硬碟機及傳統儲存 API 相比,輸入/輸出效能最高可達 100 倍。 與微軟全新的DirectStorage for Windows API 一併使用,RTX IO 將相當於數十個 CPU 核心的作業負載移至 RTX GPU,藉此改善畫面更新率並促成近乎即時的遊戲載入。 NVIDIA 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在線上發表會中推出 RTX 30 系列,同時宣佈席捲全球的熱門遊戲《要塞英雄 》將支援 RTX 即時光線追蹤,並增加四個光線追蹤功能以提供更沉浸的遊戲體驗,包括反射、陰影、全域照明與環境遮蔽。 輸入延遲 (也稱為系統延遲) 會讓遊戲反應變慢,增加動作在遊戲中呈現所需的時間。 隨著我們推出 GeForce RTX 30 系列 GPU,我們也將推出 NVIDIA Reflex,這是一個包含 GPU、G-SYNC 顯示器和軟體技術的革命性套件,可供玩家測量及最佳化系統延遲。 與前幾代相同,我們也提升了每瓦效能,讓玩家獲得更高的畫面播放速率。
ROG Strix顯示卡還具備實用功能,可檢測所搭配電源供應器是否足夠提供顯示卡所需的電力,讓玩家輕鬆排除因供電產生的問題,藉此得到更穩定的運作表現,於沉浸式3A大作中享受流暢不卡頓的遊戲饗宴。 同時為幫助玩家自行評測系統的延遲時間,NVIDIA也與各大電競品牌推出支援Reflex系統的螢幕與滑鼠,再搭配NVIDIA目前推出的LDAT 評測工具(目前優先少量供應媒體評測,日後也將會提供給玩家們採購),讓玩家可以知道自己的系統延遲率是多少。 光線追蹤與人工智慧技術正在革新我們玩遊戲和創作的方式,而 NVIDIA RTX 是支援這兩項技術最先進的平臺。 超過 150 種熱門遊戲和應用程式使用 RTX 展現快速到令人驚嘆的繪圖運算效能,或是提供 NVIDIA DLSS 和 NVIDIA Broadcast 等全新尖端人工智慧功能。 在電競遊戲中,玩家總是希望將延遲降至最低,因為它可以讓個人電腦針對玩家的指令做更快速地反應,這可以讓玩家以更高的精準度進行遊戲。
30系列: NVIDIA 宣佈推出 GeForce RTX 30 系列 GPU 有史以來最大的世代躍進
現在我們推出了一款全新的超高效能模式,可讓 DLSS 在 GeForce RTX 3090 上執行時最高可達 8K。 GeForce RTX 30 系列 GPU 採用我們的第 3 代 Tensor 核心,並搭載最高可達 2 倍的 Turing 架構 Tensor 核心,可用更快的速度執行人工智慧技術及迎接未來功能。 光線追蹤核心讓 NVIDIA 得以實現即時遊戲光線追蹤技術,這個 GPU 專用處理核心乃專為克服效能密集光線追蹤工作負載而設計。 我們在 GeForce RTX 30 系列 GPU 上,導入第 2 代的 RT 核心,將輸送量提升了兩倍。 在上一代圖靈架構,引入了分數據類型計算的理念,將整數型(INT32)和單精度浮點型(FP32)兩種不同的數據類型交給兩種不同的ALU進行計算,提高了SM單元的並行計算效率。 不過現代遊戲應用中最為常見的還是FP 32計算,INT 32 ALU的使用率比FP 32 ALU的低。
30系列: 架構改革核心加倍
為此,我們的工程師設計出尺寸更小的 PCB,縮小 30系列 NVLink 和電源接頭,並設法裝入 18 相供電以提升電源傳輸的效能。 別擔心,我們提供了轉接器,讓創始版顯示卡能與使用者現有的電源供應一起使用。 GeForce 30系列圖形處理器基於安培微架構,擁有第二代光線追蹤核心和第三代張量核心,Nvidia稱其運行效能和能效約為之前圖靈微架構圖形處理器的兩倍,使用三星電子的8奈米工藝製造。 NVIDIA Broadcast 應用程式透過雜音消除和虛擬背景等強大的人工智慧效果,讓任何空間搖身一變成為居家工作室,將直播、語音聊天和視訊會議通話提升至全新境界。 對於想要體驗8K遊戲的玩家而言,雖然GeForce RTX 3090並不能滿足所有遊戲的效能需求,但在搭配DLSS之後,已能提供一定的流暢體驗,另一方面現在也沒有更強大的遊戲顯示卡可以選用,因此可以說是當下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