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很多保險業務員都會推薦一定要買實支實付醫療險,但賴柏翰認為,保險最重要的是,要轉嫁我們無法承擔的風險,若以買保險的重要性來看,應該先從最無法承擔的風險來評估,一般較為小額的醫療費用,若有能力自行承擔,不一定要列在投保首選,所以實支實付醫療險,可以等有多的預算再買。 磊山保經諾億特許事業部執行長賴柏翰建議,民眾在買保險之前一定要「做足功課」,現今網路上資訊多元,只要上網搜尋想買的險種,都可以查到非常多細節和資訊。 他認為,買保險前必須先對投保的險種,有一定基礎的認識,才能針對自身需求,買到真正適合的保險商品。 儲蓄險推薦 A:除了經由業務處理之外,大家亦可參考線上投保;目前絕大多數的保險公司都提供此選項,消費者不僅無需步出家門即可完成手續,且部分產品甚至提供網路專屬的優惠價格。 現代人平均壽命到81歲,而開始需要長照的年紀大多落在70~75歲左右。
- 一位網友在臉書理財社團《存錢公社》指出「為什麼業務很愛推薦美元儲蓄險?」,並困惑美元儲蓄險是否為投資工具的一種,這樣的觀念吸引不少網友協助釐清,強調「保單並非投資工具」,但可以做為資產配置的一環。
- 目前主流的年金保險,是一種「利率變動型年金保險」,運作方式通常是保戶在繳費期間(年金累積期)把保費繳給保險公司,外加一筆行政費用(附加費用),然後每年給一個預估報酬率(宣告利率),替你慢慢累積這筆金錢(保單價值準備金),最後在約定時間(年金給付期)讓保戶領回。
- 大部分有購買儲蓄險的納稅義務人,在每年5月所需申報的綜合所得稅中,可以有免稅或者是成為列舉扣除額的繳稅優惠。
- 除了利用其他投資工具,還有多餘資金,你可以投保儲蓄險,儲蓄險相較於股票、基金等更為保守,這筆錢可以做為未來資金的規劃。
- 特色:「遠雄人壽 DZ3」適合沒有出國、外幣需求的族羣,宣告利率 2.25% 也較其他臺幣儲蓄險高。
- 擁有足夠的癌症保障,未來不用擔心無法負擔高額的癌症治療費用,而選擇降低治療的品質。
- 儲蓄險,又稱作儲蓄型保險,由保險公司內部的保險精算師精算後推出,是一種可以一次性繳費(躉繳)或者定期定額繳費的生死合險。
如果你有足夠投資能力,通常儲蓄險就不會作為主要投資標的,即使有比例也很低,因為有其他太多替代品。 當然如果投資能力不足,或者極端的風險趨避,儲蓄險依然還是可以考慮。 2020年7月1日新制上路後,壽險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 (新臺幣降1碼、美元降2碼、人民幣降2~3碼、澳幣降4碼),若以終身壽險的保單來看,每調降1碼保費約漲10%。
儲蓄險推薦: 儲蓄險的優點
為最常見也最簡單的儲蓄險,以累績金額為主要目的,可單筆或分多筆存入,按照合約上所載明的預定利率/宣告利率來累積帳戶內的金額。 儲蓄險最主要的目的為以穩定、低風險的方式來增加資產,而近年來超夯的股票投資則屬於風險較高的理財方式,雖然網友們常拿兩者來做比較但其實兩者並不衝突,民眾可依自身需求分配資金,並以風險分散的方式來規畫你的財務配置。 不少網友針對原PO的想法給予回饋,首先建議他若想儲蓄險、醫療險同時規劃,別將儲蓄險與其他附約綁在一起,否則若主約停止繳費,或是未來期滿要解約,附約保障也會隨之失效。
- 《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上路後,95 年元月後簽訂的保險契約,若受益人與要保人非屬同一人的人壽保險,受益人受領之身故保險金在每一申報戶全年合計數在新臺幣 3,330 萬元以下,免予計入個人基本所得稅額;換言之,若超過 3,330 萬,超過部分會計入當年個人基本所得稅額計算。
- A:除了經由業務處理之外,大家亦可參考線上投保;目前絕大多數的保險公司都提供此選項,消費者不僅無需步出家門即可完成手續,且部分產品甚至提供網路專屬的優惠價格。
- MY83也要再次強調真正的投資報酬率請看IRR,別再只看單利、複利了。
- 通常只有基本的身故、殘廢等壽險保障,雖然可以附加豁免保費附約條款,也就是當發生或免保費附約裡的情況時,保戶不需要再繳保費,而是由保險公司幫你繳,並且保戶仍然有儲蓄險的保障內容與保險金可以領。
- 有一派網友不建議購買儲蓄險,認為利率仍較投資操作低,且匯差損失也是一大痛點。
一名網友在臉書理財社團《存錢人生》發問「現在投資美金儲蓄險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引起超過百則留言討論。 有一派網友不建議購買儲蓄險,認為利率仍較投資操作低,且匯差損失也是一大痛點。 保險是保守穩健的理財工具,保本與保障獲利,保證一定有,終期一生獲利是固定的,雖然沒有高獲利,但是基本的利率保障是固定的,拿出多餘的錢來做長期理財是很好的規劃。 父母親很愛孩子但是父母購買的不一定是自己需要的,另外隨者時代的進步過去適合的商品不一定適合現在。
儲蓄險推薦: 熱門文章排行
「儲蓄險」的部分保費會由保險公司另外儲存,並在解約或期滿時予以返還,因此不但能為將來做好萬全的準備,亦可透過保費來建構個人資產;而考量到臨時急需照護或是因病身故的狀況,也另有與年金或壽險等搭配而成的組合式保險。 投保儲蓄險要留意,若未滿期解約本金會有損失,須規劃合適的保單年期、有紀律地繳完保費;同時,選擇美元保單要留意匯損風險,但可把握匯率低點多換美元存著,或是少量多次換匯分散風險,都可以減少損失。 至於匯率風險,現階段美元匯率已位於20多年來難得低點,接下來市場多看升美元,民眾趁此際規劃起來即可降低匯損,又或是將美元分批、少量換起來,就可以分散買在高點的損失。 未來要將保單轉換為現金資產的時候也可以注意,領取保險金或是解約領回保價金(皆以美元給付)後,選擇在美元匯率高點時換回臺幣,也可以降低匯率損失。 還有許多儲蓄險,利率會變動的利變型、有匯兌風險的外幣保單,還有投資基金的變額萬能壽險,這些保單因為無法掌控風險,所以就不在討論範圍內。 新臺幣目前仍偏強勢,透過美元儲蓄險理財正是時候,除了美元保單利率較臺幣保單來得高之外,民眾趁現在低點分批換匯,就能用較便宜的價格入手美元保單,待日後美元走強後再換回,等於一次賺到利差、匯差。
另名網友則分享親身經歷,「我最大的安全資金來自於儲蓄險」,不需要時利息2趴多,有需求時馬上解約不求人,再來慢慢的做理財規劃,直呼「最適合自己的就是好投資」。 原po在臉書社團「存錢人生」發文寫道,不會理財的她為了強迫儲蓄,每年都會買幾張儲蓄險,「對於懶人其實是很好的方式」,到期又可繼續買下一張;不過,她也提到,「最好6年短期不要解約,而且金額不要太大付得起」,到現在不知不覺也累積30多張保單。 就有網友留言表示,「如果6年到期要解約,損失很大。要隔一年才能解約不損失。」「當年的利率雖然也是比當年的定存高 但我要是當時學習買基金 早就超過6年後領回的這些錢了」也有人直言,與其投保儲蓄險,不如直接存美元,待美元反彈時再換回臺幣,或是購買美元計價基金。 宣告利率平準機制,金管會刪除現行「以過去24個月移動平均投報率加2碼」,作為宣告利率的參考依據,增列公司訂定宣告利率應考量區隔資產帳戶固定收益債券利息收益率,並反映必要利潤率及費用率後決定。 舉例來說,壽險公司主要把保戶的資金用於購買高評價等級的投資級公司債,以美國投資級公司債的殖利率來看,目前約在2.5%~3.0%之間,扣掉成本後,宣告利率則不能超過3%。 當被保險人到達約定保險年齡(有時候是約定第幾個保單週年)時,被保險人可以獲得一筆一次性的保險金;這個保險年齡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而不斷提高,目前普遍的新壽險保單為110歲。
儲蓄險推薦: 儲蓄險到期「每3年領18萬」跪求理財 過來人曝2優點狂推美元保單
A:雖然許多臺灣本地業者不比國際連鎖的保險公司名聲響亮,但凡是經過政府合法立案的公司,皆具備一定程度的保障與穩定性,消費者可一併加以評選。 在比較長期照顧保險項目的時候,便會發現每一家保險業者所根據的標準各有不一;而臺灣人壽設身處地站在被保人的角度,設計出多數長者在老後會遭遇的狀況。 儲蓄險推薦 當因身體狀況急轉直下而頓失收入時,即可活用免繳保費的特約條款。 舉例來說,如果擔憂失智症所帶來的負擔,則應尋找因應此症狀提高補償的「失智症特約條款」。
儲蓄險推薦: 儲蓄險什麼時候解約比較划算?
以6年期共繳1000萬和6年只繳100萬相比,每年投報率以2%來計算,前者是20萬,後者才2萬而已,這就是本金大小的差別。
儲蓄險推薦: 儲蓄險 6年繳費到期,推薦這時候解約儲蓄險嗎? 儲蓄險利率IRR計算機【免費下載】
一名24歲男孩在Dcard保險業版指出,自己剛出社會想投保儲蓄險,他的理財目標相當明確,說明此次投保「想要為退休做準備」,但自己是小資族、金額不多,想透過長年期保單讓每月負擔不會太重,且同時希望規畫其他醫療保障。 買六年的儲蓄險,合約到期馬上拿回本金+利息,報酬率大約只有4.15%,而妮娜投資定期定額基金,報酬率都至少有5.28%~14.86%,其實比儲蓄險好很多,而且大多都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獲利,錢不會被卡在那。 總之,以風險承受程度來考量保險規劃的話,最需要轉嫁的是,生前可能遇到不可承擔的持續性風險,至於高儲蓄型商品,等到保障都足夠了,再來考慮也不遲。 與定期型的保單相同,終身型產品大多有設定投保年齡的上限,故只要符合規定範圍,想趁年輕時做好終身準備的人之外,擔憂自身健康的高齡人士也能自由購買。
儲蓄險推薦: 投資型保單是什麼?適合哪些人?購買前先…
雖然銀行利率升息的機率與空間不大,但是如果未來央行升息,儲蓄險簽下的合約利率有可能會低於銀行定存利率。 風險極低,幾乎沒有風險,就算保險公司倒閉,金管會仍然會保障保戶合約權益,並幫忙尋找下家承接的保險公司。 儲蓄險是臺灣人每個人身上幾乎都會有或曾經買過的保險商品,除了是因為低薪、高房價的夾攻之下,國人養成了很喜歡存錢的習慣。 但是在法律規定上,儲蓄險並不是正式的名詞,而是將所有提供儲蓄跟保險兩項功能的保險商品都認為是「儲蓄險」。 生死合險是一種給合「生存險」與「死亡險」的保險商品,指的是如果保險人在合約規定的特定日期或期滿時生存,可以領取生存滿期保險金;如果合約期間不幸身故、殘廢或死亡,則可以領取身故、殘廢等壽險保險金。
儲蓄險推薦: 商品分類
有網友在PTT發文指出,媽媽最近有筆大約1千萬元的儲蓄險到期,他打算拿媽媽的這筆退休金去投資,如果不考慮賺價差只賺股息,目前想到的投資標的只有0056元大高股息。 文章一出掀起網友熱烈討論,多數網友建議不要一次單壓,可以多買其他標的分散風險。 有網友則分析投資0056確實最穩,配息個5年,如果成本降到18元以下就穩賺不賠。 在確定規劃儲蓄險作為你的理財、存錢工具後,該挑選外幣保單還是臺幣保單,也是一般民眾常苦惱的。
儲蓄險推薦: 預定利率的調降
與定期壽險相較之下,此類產品的保費雖略顯高昂,但對於不幸身故的保障更加完善;唯獨若在期滿前中途逕行解約,返還的金額恐會少於所支付的保費,此點還需多加註意。 不過,投資型保單會有危險保費、保管費、經理費…等成本,投保前最好先做功課、瞭解比較之後再決定,且投資型保單必須自負盈虧,適合稍有風險承受能力的人。 儲蓄險的重點在於理財,因為提供的保障真的很少,同樣都是100萬的壽險額度,35歲男,遠雄人壽美滿鴻福要繳6年972,084,纔有100萬左右的壽險保障;而同樣100萬保障的定期壽險卻只需年繳幾千元。
如果您用假設的”未來宣告利率”來跟確定的養老險領回來比較並算IRR,那就跟一般保險業務的行銷手法一樣了。 所謂的個人責任保險,簡單來說,就是自己不小心造成他人受傷或是財物損失時,例如不小心弄壞店家商品,可由保險公司代為理賠的一種保險;而家庭責任保險,則是指家庭成員〈例如配偶、子女等〉因事故造成第三人體傷、死亡或損失時,保險公司依契約負擔賠償責任,理賠方式採實支實付。 以上就是本次的長照險介紹,大家是否對於此類保險有了更深的認識呢? 不管現在幾歲、身體健康與否,都可將文中的內容作為的參考,預先做好萬無一失的準備,藉此減少生命中的負擔與壓力,並增添生活裡的舒適與歡樂,打造自給自足的老後生活。
由於特約條款的種類極其繁多,對於保單的影響也甚是巨大,大家可考量未來生活的安定感,以及定期支付所帶來的財務靈活性,進而選出最符合需求的款式。 為瞭解決這樣的問題,本次便將說明長照險的選購要點,並實際介紹現今市面上最具人氣的產品,其中囊括了擁有最多長照險的南山人壽、唯一國營的臺銀人壽,以及全球連鎖的英國保誠人壽等等;大家不妨將本文作為有力的參考,藉此選出最適合自己的一款,為老後帶來更有尊嚴的生活。 將每一塊錢進出帳戶的時間點以及實際存在於帳上的時間納入考量後,所得到的報酬率,我們稱之為內部報酬率,這也代表了一個投資方案的真正報酬率。 天氣風險公司天氣分析師吳聖宇表示,這幾日天氣穩定,下波較強的冷空氣要到15日才會影響臺灣,…
,如果繳完10年不續繳才能回本,繳滿20年,可以一次領回193.4萬元,繼續放到第30年,一次領回可以領回272萬元,在不然就是放到60歲後,每年可以用年金的方式年領12萬元,領到110歲… 儲蓄險推薦2025 在未來某天我依然會為自己和家庭規劃儲蓄險,但並不是做為投資,也不會佔太高比例,單純就是做為財富傳承的規劃用。 但是要記得保險都是做「規劃」,意思是如果你有需求就要盡早準備,通常等到臨時有需要才買保險處理,那都很難有好的效果。 另外本篇也會提到於2020年7月臺灣儲蓄險法規的更動,導致一部分儲蓄險保單走入歷史,新保單報酬大幅下降。 臺股ETF元祖級投資人黃柏仁則說,根據美國統計資料,持續投資ETF達20年,勝率可以來到97%,年化報酬率落在5%至7%間。 他認為買ETF是存退休金最簡單的方法,要長期且定期定額投資,股價來到谷底時更要加碼,不要認賠出場。
雖然相較之下,其他投資商品的報酬率比較好,但如果你無法接受投資基金、股票等商品產生的風險,那你可以考慮購買儲蓄險。 「儲蓄險」穩定保本,同時可獲得人身保障,現階段以可享受「增值回饋分享金」的利率變動型保單為主流,追求保單資產穩定增值。 網友主要推薦2大類保單,一是「美元儲蓄險」,二是「投資型保單」。
儲蓄險推薦: 身故
小芬在繳費期間,從第二年開始就能年領保險金額對應之保險金 10,000 元。 六年期滿後,小芬在本金不變為 751,752 元時,亦能每期領取 10,000 元之生存金。 而在小芳 30 歲時,可領每期生存金為 12,500 元,而此時終止保單,連本帶利就可取出現金 873,226 元。
儲蓄險推薦: Python 機器學習: 距離導向聚類法(k-Means 演算法); 使用 scikit-learn
儘管做足了萬全的準備,仍有可能遭遇突發的意外狀況,此時一次性的大額給付莫過於雪中送炭;例如這款保險,便將特定傷病與完全失能的條件加以結合,只要符合條件即會給付高達6倍的保費,以紓解驟降的沈重壓力。 大家在比較終身與定期兩類保險時,難免擔憂前者會因未來的通貨膨脹而逐漸貶值;有鑒於此,這款產品便以近年來的市場指數為標準,讓每次的給付金額都以單利2% 的額度逐次增加,且最多能夠請領15次,讓自身的權益不受外在波動所影響。 儲蓄險推薦2025 順道一提,此長照險的契約較為特殊,雖非終身型產品,卻也不以1年、10年等期間為限,而是直至被保人達86歲的週年日為止;且其投保金額的額度為1~10萬元,提供一個長度適中、費用實惠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