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峽大壩變形爭議中,即有三峽大壩即將潰壩論。 2020年中國南方水災期間,兩岸三地的輿論中,「三壩大壩即將潰壩」論再起,引發擔憂和一定程度的恐慌。 三峽大壩即將潰壩論描述的潰壩後果中,2020年版本的描述也是傳播得最為誇張的。 除洪水以「每秒100至237萬立方米的流量、每小時100公里的流速」在數小時毀滅長江中游城市羣之外,加碼描述一天之內,長江下游城市羣的南京、上海亦被毀滅。 湖北省赤壁市境內的陸水水庫是三峽大壩和葛洲壩的試驗壩。
戰時三峽工程大壩的安全問題,從五十年代起就進行了大量試驗研究。 三峽水庫下游有20公里長的峽谷河段,對潰壩洪水起約束、緩衝和消減作用,有利於減輕洪災損失。 在大壩遭突然襲擊嚴重破壞的情況下,[據潰壩模型試驗,潰壩洪災對壩下游局部地區造成的損失是嚴重的],但由於狹長峽谷所產生的緩衝作用,可以減輕危害,[不致造成荊江兩岸發生毀滅性災害]。 另外三峽工程誘使庫區周邊的地震多發,據統計,自2003年蓄水以來,奉節發生地震14次,最大震級2.9級,其中五次為有明顯震感的地震。 截至2010年5月,自三峽工程175米試驗性蓄水以來,新生突發地質災害增多。 葛洲壩水電站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區,1971年開工,「邊設計、邊準備、邊施工」,但不久後就因為施工品質實在不合格而停工。
三峽大壩下游城市: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臺當局之所以處心積慮地「算計」三峽大壩,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一工程關係着幾千萬甚至幾億中國人的身家性命。 2004年1月30日,美國之音報道指,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張光鬥曾表示三峽工程品質不好,施工品質不好,原因是施工技術、施工水準、管理水準不如外國,但大壩是倒不了的。 2009年9月15日,利用秋汛漲水過程,2009年9月15日零點實驗性蓄水啟動,計劃首次蓄至175米最終水位。 三峽大壩下游城市2025 不過,不管是官方闢謠還是專家論證,似乎都無法動搖一些輿論對三峽大壩「遲早出事」的堅持和追逐。 這種無視事實而執拗於傳聞的背後,大多是因為抵制中共或者其代表的意識形態,甚至因此對整個中國大陸產生抵制情緒,而莫名更關注中共乃至大陸的負面消息。 臺當局之所以處心積慮地「算計」三峽大壩,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一工程關係著幾千萬甚至幾億中國人的身家性命。
- 並引用另一位學者(馬可安)的研究表明每立方米混凝土僅用了16.5公斤鋼筋,”比豆腐渣工程還豆腐渣工程”。
- 隨著三峽上游水電站的不斷興建,具有調節能力的水庫不斷增加。
- 2019年三峽大壩變形爭議中,即有三峽大壩即將潰壩論。
- 蓋的紅章也是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的「機要」發電專用章。
- 之後十多年裏,每度電加收價格慢慢上漲,甚至有局部達1.24分。
- 自10月1日起,實行《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安全保衛條例》,全面保衛三峽樞紐及其周邊特定地區的陸域、水域、空域安全。
- 但是,預料三峽水庫泄洪將給下游城市帶來巨大壓力,根據中國媒體報道,截至28日下午3時,武漢漢口的水位為24.25米,距離限汛水位25米只有0.75米。
- 三峽工程預測的靜態總投資為900億元人民幣(1993年5月末價格),其中工程投資500億元,移民安置400億元。
在多次修改設計和施工方案後,於1974年復工,1981年實現長江截流,1988年全部建成。 電站為無調節能力的徑流式水電站,共安裝19臺12.5萬千瓦和2臺17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271.5萬千瓦,一度是中國最大的發電廠。 1985年,第六屆全國政協經濟建設組組織的調查組(組長孫越崎)做出《三峽工程問題調查報告》,反對興建大壩,在諸多原因中,提出因戰爭潰壩而毀滅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擔憂。 1991年2月,中國力學、應用數學家錢偉長在《海灣戰爭點的啟示》一文中,再度提了這一擔憂。 三峽大壩完工、運行至今,對大壩可能潰壩的討論仍在持續。
三峽大壩下游城市: 三峽大壩一日遊攻略
如果能源結構進一步改進,用電需求會大大增加,三峽水電站利用率也將進一步提高。 此外,三峽水電站也是中國這個基建狂魔能力的生動底線。 流域內降水季節性變化不大,徑流量相對穩定,水庫水位消差只有一米,變化很小,而且巴納拉河上游建成23座水庫,庫存調節效能很好,所以伊泰普水電站基本上是在恆定淨流量下滿負荷執行,對徑流利用到了極致,而且他幾乎沒有洩洪壓力。 三峽大壩建成之後,每年能提供1000億千瓦時發電量,為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提供了動力;為無數家庭提供了照明,要不然,像以往那樣三天兩天停電。 氣象專家提醒,7月上旬,西南地區至長江中下游一帶降雨過程仍然頻繁,且與前期強降雨落區重疊度高,暴雨區恐有山洪暴發可能,中型、小型河流泛起洪水、城市淹水的風險較高。
- 葛洲壩水電站歷史悠久,是長江上第一座大型水電站、世界上最大的低水頭大流量、徑流式的水電站,還是是西陵峽上一顆璀璨的人造明珠,沒有三峽大壩時是它最大的,是很多老宜昌人的回憶。
- 加上三峽大壩洩洪,江西鄱陽湖水位快速上漲,下游慘淹,不過近期有民眾目擊,挖土機開挖堤壩,顯示地方當局似乎有意「犧牲農村保城市」。
- ¥188 【兩壩一峽】宜昌一天玩轉葛洲壩西陵峽三峽大壩_乘坐豪華…
- 1983年水利電力部提交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並着手進行前期準備。
- 由此三峽水庫的泄洪閘最大泄洪流量是按照1870年長江大洪水為設計依據,泄洪流量可達每秒10.25萬立方公尺,是世界上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閘。
- 除了對大壩壩體的攻擊外,有亦針對兩個船閘(升船機、五級船閘)、泄洪孔、導流孔進行特定攻擊的說法。
- 工程主體建築物的土石方挖填量約1.34億立方米,混凝土澆築量約2794萬立方米,耗用鋼材59.3萬噸。
目前三峽大壩船閘已近飽和,正在計劃第二船閘或乾式翻壩設施,待完成後庫區年貨運能力將大幅超出1億噸。 三峽大壩電廠年設計發電量882億瓩時,2018年已超過1000億瓩時,超過12座1千千瓩(電功率)級核反應爐的年發電量,相當於中國核電年發電量的1/2,法國核能年發電量的1/4,佔中國總年發電量的約2%。 三峽大壩下游城市2025 右岸17號機組裝機容量77.78萬瓩,2007年12月27日投產發電。
三峽大壩下游城市: 長江洪峯過鄱陽 江西潰堤破1百公尺
當年10月,原湖北宜昌市副市長、政協副主席、退休老幹部顏鍾一即撰寫《三峽工程強國利民、興工時機現在最佳——讀〈海灣戰爭的啟示〉有感,同錢偉長同志商榷》一文,反駁錢偉長的觀點。 有文章稱,有報紙發表署名金戈的文章《也談海灣戰爭的啟示—同錢偉長同志商榷》。 據測算,長江上游江水每立方米含沙1.2公斤左右,每年通過壩址的沙量在5億噸以上。 右岸20號機組裝機容量77.78萬千瓦,2007年12月18日投產發電,至此,三峽工程總裝機容量為1410萬千瓦,超過依泰普水電站,居世界第一位。 三峽電廠不是獨立法人,它是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屬單位。 三峽樞紐除通航建築以外的所有設備設施均由三峽電廠管理,包括左岸電站、右岸電站、地下電站、電源電站、泄洪設施、大壩水工建築等。
三峽大壩下游城市: 發電
潰壩試驗表明,採取提前降低庫區水位和分洪兩項措施後,受災損失將進一步減輕。 此種情況下,預估最大受災面積為3000平方千米左右,受災人口100多萬人。 淹沒範圍相當於1954年長江洪水中長江中下游淹沒範圍的4%左右。
三峽大壩下游城市: 袁弓夷:中共如納粹 逃到天涯海角都要將其繩之以法(視頻)
到了1980年代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中國國內關於三峽工程的爭論更加廣泛,涵蓋了政治、經濟、移民、環境、生態、文物、旅遊等各個方面。 早期的不同意見多偏重於經濟和技術因素,普遍認為經濟上無法支撐,技術上也無法也難以實現預定目標,並且移民的難度極大。 爭議還包括:三峽工程對當地地質的影響,對氣候的影響等。 建壩前三峽的天然航道水勢落差大水流急,滿載的貨船上行困難,因此主要以下行貨運為主,上行貨輪空載或輕載。
三峽大壩下游城市: 航拍三峽大壩24小時洩洪 長江中下游城市陷「絕境」(圖)
在三峽工程樞紐建築物設計中,已考慮戰時與平時運用相結合。 大壩有大泄量的底孔,降低水庫水位所需時間較短,由正常蓄水位175米降至135米最多隻需7天。 三峽水庫下游有20公里長的峽谷河段,對潰壩洪水將發揮緩衝和削減作用。 [潰壩模型試驗表明,在大壩遭突襲時],由於狹長峽谷所引起的約束作用,[下游荊江河段不致發生毀滅性災害]。 戰時水庫運用水位控制在145米,必要時短時降到135米甚至更低,是可以減少潰壩損失的。
三峽大壩下游城市: 防洪
在2009年長江汛期的防洪調度中,三峽電站增發5億多瓩時電量。 2010年,長江來水偏豐,汛期遭遇幾輪洪峯,最大峯值過7萬立方公尺/秒。 通過科學進行防洪調度,三峽電站2010年增發63億多瓩時電量。 即便是在來水偏少的2011年,通過多次對汛期中小洪水進行攔蓄,三峽電站當年也增發電量28億瓩時。
三峽大壩下游城市: 三峽大壩急洩洪?下游整座城市全淹…
但因壩址下游的峽谷式河道對潰壩洪水有很大的約束作用,洪水峯高而量小,洪峯衰減很快。 在庫區水位145米的試驗條件下,宜昌水文站實測潰壩洪水過程,流量大於6萬立方米/秒的時間僅兩天多,一般情況下三到五天潰壩洪水即全部退至原河槽內。 三峽大壩下游城市 同時,與1954年長江洪水對比,當年宜昌水文站測量的洪水水量超過1000億立方米。 三峽大壩下游城市 長江水利委員會對1870年長江洪水的調查,認為它是1153年至20世紀末最大的長江洪水。
很多移民和搬遷安置款項沒有到位,造成了重慶主城區與三峽庫區居民嚴重的對立情緒和衝突。 因歧義近年改稱5000噸級海輪,萬噸級船隊可從上海直達重慶;而武漢揚子江遊船有限公司的12000噸級「總統系列」遊輪則可由宜昌經三峽大壩船閘抵達重慶。 三峽庫區和船閘的年通航率已達95.9%,且不再如天然航道受枯水季影響。 三峽大壩下游城市 枯水季節,5000噸級船舶、萬噸級船隊,可從上海直達重慶港。 而且通過水庫的放水,還可改善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枯水季節的航運條件。 三峽工程在建設中全面實行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標投標制、建設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以確保工程品質。
習近平稱,當前中國多地區進入主汛期,一些地區汛情嚴峻,要加強防汛,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三峽大壩下游城市 2005年中國大陸學者黃理軍文章中,對中國是否能否防備軍事攻擊的正反觀點中,反方觀點認為中國大陸自身軍力無法阻止境內外敵對勢力的破壞,而「對攻擊三峽工程大壩的報復性打擊的威脅將不起任何作用」。 2004年5月,美國國防部在《中國軍力報告》中提出臺軍攻擊三峽大壩論。 6月9日,時任中華民國國防部副部長的蔡明憲在立法院回答立委質詢表示,「臺灣有能力做這類攻擊,但不會瞄準三峽大壩,也不會挑釁。」至今,這一觀點仍臺灣政客和民眾對兩岸軍事衝突的「典型假想形態」。
截至6月26日,中國共有26個省(區、市)遭受洪澇災害,受災人口1374萬人次,死亡失蹤81人,倒塌房屋1萬餘間,直接經濟損失278億元人民幣。 中國南方連日來暴雨成災,中國氣象臺29日發布暴雨預警,本週暴雨將襲擊中國東部沿海地區。 而六月以來,中國西南大部分地區,廣西、貴州、湖南、四川、江西等13省已有1216萬人受災,中國公安部表示,已確認78人死亡失蹤。 中共國家應急廣播在微博上傳的一段影片顯示,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的洪水災情慘重,混濁泥水整個淹沒路面,道路成為一條泥流大河,交通幾乎全部癱瘓,民眾想逃難都無處可逃。 2020年11月1日,發改委宣佈,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標誌着三峽工程建設任務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