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ssd10大著數2025!專家建議咁做…

Kingston 固態硬碟提供兩年、三年或五年產品保固、免費技術支援及 Kingston® 可靠的品質保證,擁有經得起考驗的卓越效能並具備資料安全性,讓您安心無虞。 為您的伺服器選擇適合的 SSD 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伺服器 SSD 是為了能在可預測的延遲級別下運作而進行優化,而消費級 (桌上型電腦 / 筆記型電腦) SSD m.2ssd2025 則不是。 這些差異讓重要的應用程式與服務有更長的正常運作時間與更低的延遲。 安裝能夠容納較多檔案數目的高容量磁碟機,以更換較低容量的 NVMe SSD 固態硬碟,是簡單的升級方式。 PCIe 世代 – PCIe 匯流排已經推出過好幾代,每代產品的效能等級各有不同。

  • 至於挑選時有哪些規格看點需要注意,這邊就來簡單介紹一下。
  • NVMe SSD 固態硬碟可直接與使用 PCIe 插槽的系統 CPU 通訊。
  • 根據我的建議,您可以嘗試第一部分的解決方案1和第二部分的解決方案1和解決方案2。
  • 我們快速在同樣的測試平臺下進行檔案傳輸的測試,發現其實在3.3GB大小的檔案測試中,兩項檔案傳輸動作和Gen 3 SSD的時間大抵來說是相同的、都是2秒左右搞定。
  • 這個問題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因為沒有任何系統會相同,其效能可能受到作業系統、安裝的驅動程式、使用中的應用程式、處理器的速度與設定,以及其他多種因素所影響。
  • 筆者的電腦有些年代,CPU是舊款的AMD系列,主機板版的的晶片是A88X晶片,CPU與主機板資訊如下圖。
  • 所以在這裡我們推薦一款方便的工具 — EaseUS Partition Master,簡單步驟即可將您的SSD從MBR轉換為GPT。

由於使用最新的技術規格,在價格上自然也比較突出,不過目前除了 AMD Ryzen 3代、5代之外,像 Intel 最新的第11代處理器,也開始能完整支援原生 PCIe Gen4,想獲得更高速體驗的話不妨嘗試看看。 至於因為工作或其他因素,導致需要安裝大量軟體或遊戲的話,則可以購買500GB 甚至1TB 的 SSD 來安裝。 當然,容量越大的 M.2 SSD 價格也隨之高漲,因此在購買前釐清用途與預算纔有助於挑選到合適款式。 跟一般硬碟一樣,M.2 SSD 也有容量大小之分,可以依照個人需求挑選適合的類型。

m.2ssd: 安裝 M.2 PCIe NVMe SSD 固態硬碟的方法

SSD 固態硬碟的效能等級取決於通訊驅動程式屬於 SATA 架構或是 NVMe 架構。 註:筆記型電腦之實際 M.2 SSD 硬體介面相容性,將依各原廠之設計而有所差異,建議先與原廠取得技術支援後,再行選購安裝。 而在 M key 插槽之前提下,無論是 B+M key 或 M key 之 SSD,皆可順利安裝。 但許多消費者此時會遭遇到第二道關卡:不是裝上去了就可以正常使用。

筆者購買的是WD_Black SN750 SE SSD 1TB ,型號為WDS100T1B0E,採用單儲存顆粒設計,顆粒與控制器之間為標籤貼紙,左邊是NAND(靠固定孔),右邊是控制器晶片。 因為現在作業系統的運行速度實在是非常非常慢,所以我買了一顆三星EVO 960 M.2 SSD來更換這顆安裝了Windows 10作業系統的舊硬碟。我可以在M.2 SSD上安裝Windows 10嗎?過程複雜嗎?如何在我的新M.2 SSD上安裝Windows? 搭配 B 型接腳邊緣連接器的 M.2 固態硬碟能夠支援 SATA 和/或 PCIe 通訊協定 (視您的裝置而定),但在 PCIe 匯流排上,最高僅能支援達 PCIe x2 的效能 (1000MB/s)。 不用,SATA 和 PCIe M.2 固態硬碟都只使用作業系統內建的標準 AHCI 驅動程式。

m.2ssd: 磁碟管理中未檢測到M.2 SSD

相較於Gen 3 SSD平均價格落在5,000元以內(少數近萬),多數Gen 4 SSD在相同的1TB容量下就至少6,000元左右起跳,2TB版本更是破萬。 而儘管它屬於系列中最基礎的款式,但也應當足以應付日常需求了。 再加上其兼具優良品質及親民價格,如果想要幫家中電腦添購 M.2 SSD 預算卻不太充裕,可靠且超值的藍標將會是個好選擇。 為什麼您的M.2 SSD在Windows 10/11電腦中找不到?

  • 所有的 M.2 固態硬碟皆可以裝入系統主機板上的 M.2 插槽中。
  • 您應該時常查看主機板/系統製造商的資訊,以確定所支援的長度為何,不過許多主機板能夠支援 2260、2280 和 22110。
  • Kingston SSD 固態硬碟提供各種型號及容量,能夠延長電腦的使用壽命,且和傳統的硬碟相比擁有更高的速度、效能及可靠性。
  • 雖然其插槽外型與 PCIe 相同(部分主機板甚至同時支援兩者),但 PCIe® 專用插槽/主機板無法支援任何 Crucial 的 mSATA 硬碟。
  • 請注意,如果您需要將傳統硬碟 的資料複製到新的 SSD 固態硬碟,須選購含安裝套件的型號。
  • 防塵防水的堅固保護、高儲存容量,以及高達12小時的錄影時間專為軍警消專業人士所設計。
  • 並非花大錢就不好,畢竟很多時候這也是一分錢一分貨的世界,價格較貴的SSD往往也有可能會提供更多的額外功能給玩家使用,也因此玩家在選購前仍需要考量不少,但希望玩家能夠減少買錯的可能。

此外,有少部分 PCIex2 之 M.2 SSD(包含 Optane™ Memory)其腳位因依循 M.2/NGFF 之設計規範,而以 B+M key 之型式現世。 目前普及在市的各類 3C 產品中,支援 M.2 SSD 之插槽共計有兩種類型:B key(另稱socket 2)以及 M key(另稱socket 3)。 如下圖所示,B key 之防呆鍵位位於面對插槽方面之左方,M key 則偏於右方。 不同類型之插槽其短邊接腳數量有所差異(B key 短邊為 6 pin,M key 為 5 pin),以此若使用者翻面插入時,將會有所阻礙。 創見microSDXC 460T記憶卡搭載高品質3D堆疊快閃記憶體,打造優異的連續寫入速度,並具備3K次抹寫週期,提供相當於MLC顆粒的耐用度,展現更高穩定性和使用壽命。 開啟您的筆記型電腦,如果您的電腦正常開機,您看到畫面上所有程式和設定都會像以前一樣(只是現在速度更快了),那麼一切都順利了。

m.2ssd: 我們可以如何幫您?

注意:如果您遇到錯誤消息“Windows 無法安裝到此磁碟,所選磁碟為 GPT 分割區樣式”,請參閱此給定頁面。 步驟 8.在“您要在哪裏安裝 Windows”熒幕中,選擇M.2 SSD,然後點擊“下一步”開始Windows 10安裝過程。 m.2ssd 步驟 1.在另一臺電腦下載(這裡)製作Windows開機光碟或隨身碟工具(連接到 Internet)並運行此工具。

m.2ssd: SATA M.2 SSD 固態硬碟

小型的 M.2 外觀尺寸適用於許多擴充卡類型,例如 Wi-Fi、藍牙、衛星導航、近距離無線通訊 、數位無線電、無線千兆聯盟 、無線廣域網路 和固態硬碟 。 若您有任何關於 Kingston 固態硬碟的問題,請繼續閱讀以獲得解答。 若此處並未包含您的問題,請參閱以下所列的產品頁面或聯絡 Kingston 代表。 我們會說明 NVMe 傳輸協定是什麼,它暨不是 M.2 這樣的尺寸,也不是 SATA 或 PCIe 這樣的介面。

m.2ssd: 方法1. 使用 隨身碟在M.2 SSD重灌系統

提供散熱鰭片降低PCIe SSD操作溫度,基板上提供多個散熱用的固定鎖孔方便你調整最佳位置,由於筆者尚未過鑑賞期,暫時不撕下貼紙與鎖上散熱鰭片。 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採用最新新的96層TLC 3D NAND,,讀3600M/寫2830M,TBF(平均無故障間隔)高達600萬小時。 M.2 是由 PCI-SIG 和 SATA-IO 標準組織所開發,PCI-SIG M.2 m.2ssd 和 SATA Rev. 3.2 規格中皆有其定義。 原本稱為 NGFF ,隨後於 2013 年正式重新命名為 M.2。

m.2ssd: 推薦品牌

我們在此整理出市面上流通之 M.2 PCIe SSD 以及 M.2 SATA SSD,來加以歸納探討。 伴隨著固態硬碟的逐漸普及,以及初代 M.2 m.2ssd2025 PCIe SSD 曾因價格定位到達甜蜜點,得以其高性能價格比而襲捲市場之故,傳統 SATA 介面於頻寬上逐漸顯露其捉襟見肘之態勢。在各種因素之交互作用之下,M.2 SSD 遂成為市場之新風潮。 然而關於 M.2 SSD 其規格型式(至少有兩種主流介面型式,以及與其相關的兩種不同插槽類型,而其中一種插槽尚有三種不同之 介面/協定 相容性),卻成為令消費者困擾不已之難題。 在此我們特別以專文來介紹 M.2 SSD 其規格與相容性之相關知識,如此讓消費者於採買時,可擁有更明確之選購資訊。

m.2ssd: 關於 M.2 SSD 無法讀取的常見問題

前鏡頭搭配高感光元件及超大視野,以每秒60張的解析度,清楚實錄Full HD 1080p高畫質影片;車內鏡頭則是180度可旋轉式設計,搭配四個紅外線LED燈,在夜間或是低光源下依舊可以清楚錄下車內影像。 正確的螺絲尺寸為 2.0 x 3mm(CM2x3-3.3)。 如果您在美國,那麼通常可以在Ace五金店找到這種螺絲。 從圖中可以發現,Gen 3 SSD從點擊遊戲圖示開始至畫面出現遊戲選單所耗費的時間約為1分17秒、而實際再點擊新遊戲開始至過場動畫首次出現時則是額外花了10秒左右,總計從開啟遊戲到實際看到遊戲動畫總共花費時間來到1分28秒。

m.2ssd: 在 PlayStation®5 中安裝 M.2 SSD 固態硬碟

2230 和 2242 的長度支援 1-3 個 NAND 快閃晶片,而 2280 和 則最多可支援 8 個 NAND 快閃晶片,而最大的 M.2 外觀尺寸則可支援 2TB 的固態硬碟。 如果您已經設定系統自動執行磁碟重組,請您在使用 SSD 時,應該將該功能取消、停用或關閉。 部分作業系統會自動執行重組磁碟功能,因此您應該在使用 Kingston SSD 固態硬碟時停用此功能。 Kingston SSD 固態硬碟可以在 USB、e-SATA、Thunderbolt 及 Firewire 外接盒中使用。 請注意,若使用者選擇透過 ATA 安全性指令來啟用密碼,該硬碟將無法透過外接盒來進行讀取。 為了增加效能及耐用性,部分 SSD 固態硬碟製造商會從使用者區域中保留部分硬碟空間用於控制器上。

SAMSUNG 身為國際知名的品牌,旗下的 M.2介面SSD硬碟的表現當然不會令人失望。 它除了有250GB~2TB 多種容量可以選擇以外,從顆粒到主控晶片全部採用原廠設計,在相容性上面遠勝同類型款式;而且為了加快傳輸速度特別簡化晶片的工作流程,大幅縮短各零組件間的溝通時間,創造出毫無延遲的高效能體驗,可說是具有絕佳效能的傑出商品。 KINGSTON 所推出的 M.2介面SSD 在包裝內附上了複製軟體,可以將硬碟內的資料原封不動轉移,如此一來在重灌系統時也不需要再重新安裝各種軟體,輕鬆節省了時間與精力。 並且因其主要採用 NVMe協定,不管是桌上型、筆記型電腦或伺服器都能輕鬆安裝,大幅提高讀寫檔案的效率。 即使 SATA規格在短時間內尚難以被取代,但由於 M.2介面是直接內建在主機板上,有許多筆記型電腦或超小型電腦主機為了縮減體積,幾乎都已內建這類型的 SSD。 雖然 M.2 SSD 推出的時間不算久,但在效能表現上可說是數一數二,如果對系統載入速度不太滿意的話,不妨購買來安裝看看。

m.2ssd: M.2 SATA SSD 固態硬碟與 M.2 PCIe SSD 固態硬碟的比較

稱為超容量快取 ,能夠提升 SSD 固態硬碟的效能並延長其使用壽命。 目前所有的 Kingston SSD 固態硬碟都具備超容量快取空間,容量分別是 120GB、240GB、480GB、960GB、1.92TB 及 3.84TB。 有用的小技巧:請記住,M.2 只是一種尺寸,並不會使 SSD 固態硬碟變得更快。

以實例來說,我們因為防呆鍵位的限制,而無法將 M.2 Wi-Fi 網卡硬塞到 M.2 SSD 的插槽之中。 首先最直接的數據差異,就是所謂的「循序讀寫速度」,使用的單位是MB/s,這部分會直接影響到玩家日常使用時開啟程式的速度表現,尤其是較複雜的環境(如開啟大型遊戲)更是明顯。 而每條SSD如果架構和容量相同的話,其讀寫速度在各家廠商官方可說是大同小異了。 另外玩家在市面上也可以找到採用M.2 SATA介面的版本型式,和同樣是M.2規格的PCIe介面來說,因為仍是以SATA 6Gbps規格作為傳輸介面,因此傳輸速度基本上和前面提到的SATA SSD是相同的,只是在安裝上有些微不同。 以目前的趨勢和主流來說,仍是前兩者為主要規格,因此本文也會著重在這兩者(尤其是採PCIe NVMe介面)為主。 擁有富有質感的外包裝再加上純銅全包覆式的散熱片,GIGABYTE 技嘉推出的 M.2介面SSD硬碟看起來誠意滿滿。

其他諸如 Wi-Fi/Bluetooth、GPS 或 NFC 介面卡等,目前皆已有 M.2 格式之產品。 而這些裝置原先多屬於 USB 介面,若依循 M.2/NGFF 之設計規範,其金手指防呆鍵位與 M.2 SSD 將會有著顯著之不同(彼等主要採用 A/E key)。 整體而言,不同的金手指防呆位置,可讓消費者於安裝使用 M.2 裝置時,可獲得最低程度之依循法則。

而在外觀之外,它最驚人的便屬效能表現,除了可以透過「超額配置技術」在讀寫時預留空間、增加傳輸的穩定度與速度以外,也是少數支援 PCIe Gen4的商品,再加上最高可達超過4,000MB/s 的讀寫速度,很值得追求最新技術與規格的電腦玩家嘗試。 假如你要複製的SSD容量大於或等於原先的SSD,那會較方便,以下就是在系統上安裝AOMEI Backupper工具,啟動程式將目前系統轉移到另一個 M.2 SSD 固態硬碟上,以解決重新安裝應用程式造成的困擾,筆者選擇整個磁碟複製。 您應該時常查看主機板/系統製造商的資訊,以確定所支援的長度為何,不過許多主機板能夠支援 2260、2280 和 22110。 許多主機板提供了多種變位固定螺絲,讓使用者能夠固定 2242、2260、2280 或甚至高達 的 M.2 固態硬碟。 主機板的空間量會限制可固定於插槽中和所使用的 M.2 固態硬碟之尺寸。 M.2 外觀尺寸是為了讓小型的擴充卡有多種選擇所設計的,包含 SSD 固態硬碟。

m.2ssd: 將內建 M.2 安裝至外接式外接盒。

希望大家在參考這些資訊以後,都能順利找到中意的款式型號。 M.2 SSD 固態硬碟僅可與支援 M.2 插槽的主機板相容。 ,如筆者的主機板很特別,M.2的插槽會被辨識為磁碟1,SATA SSD與USB外接碟會是磁碟0、2、3…等,建議複製前請先備份資料,以免造成資料一去不復返。

m.2ssd: 商品分類

對於 B key 插槽而言,B+M key 之 SSD 可以順利插入,而 M key 腳位之 SSD 則無法順利安裝。 走的通道不一樣,速度自然有差別,就好比同一輛車,在高速公路和在崎嶇山路上的速度有巨大差別一樣。 下圖是PCI-E SSD影馳鎧甲戰將M.2 256GB和SATA SSD影馳鐵甲戰將M.2 128GB的性能情況。 主控決定了接入M.2接口的SSD是走PCI-E通道還是SATA通道。

將Windows 10安裝在M.2 SSD

一向以儲存媒體為主力商品的 WD,將硬碟系列以顏色區分出不同用途,這款俗稱藍標的 M.2介面SSD 不僅在讀寫檔案時非常穩定,而且消耗的電力也很低,主要提供給沒有特殊需求的一般電腦用戶。 雖說它的最高傳輸速度跟其他款式相比並不突出,但其實以正常使用來說幾乎感覺不出差異,因此受到不少電腦DIY玩家的青睞。 至於較小型的 M.2 SSD,除了一般主機板會向下相容以外,還能提供給有特殊需求的電腦使用。 由於其比較偏向商業用途,不但生產的廠商較少,整體價格也居高不下,因此在購買時記得確認相關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