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照片回憶都來了,但水果軟糖真的是少數編輯私心覺得好喫的,跟兄弟姊妹還會互相搶說要喫什麼顏色! 編輯小時候最記得媽媽總是會買一大袋各式各樣的糖果,有時侯隨便拿就像是抽籤,好喫的糖果就會非常開心! 但如果抽中「苦茶糖」可就笑不出來了,苦甘的味道,只能一邊催眠自己一邊喫完。 配色就像是西瓜,但味道喫起來蠻像是以前藥品健素糖,被評為「小時候最惡夢的糖果」。 運用芋頭粉和糯米粉,搓揉、發酵並油炸過,外面裹上杏仁片、花生、芝麻或米等,只要喫一口就會停不下來。 「廍」(臺灣閩南語:phōo)指臺灣早期的製糖所,非中文古有用字,而是閩粵移民來到臺灣後發展出的語詞。
- 由一對可愛的阿公阿嬤經營的老雜貨店,老店貓也是當地知名的角色。
- 如今兒童的玩物多了,糖人不再是單純哄孩子的東西了,已經被作為一項民間藝術受到重視。
- 在地兄弟各自闖出天工,天工,天王,天一等名號,家喻戶曉。
- 歷經海安路的海安路地下街政策,「榮義行」經歷了經濟蕭條的臺南,用古早味的鹹酸甜、懷舊童玩,守護了大家的童年回憶。
- 糖料由蔗糖和麥芽糖加熱調製而成,本色為棕黃色,也有的加入顏料或色素使之呈紅色或綠色。
新營糖廠可說是觀光資源最為豐富的臺糖糖廠之一,廠區內不只軌道多、五分車多、文物多,在這裡還有獨特且傳統的鉛字印刷技術能體驗。 在我讀小學那個時候,學校門口,有時會遇見吹糖人的手藝人,這種糖人的製作方法很獨特,它是用嘴吹出來的。 當時我對這種技藝非常好奇,總喜歡站在旁邊看,偶爾也買來喫,也不貴,幾分錢就可換一個糖人。 八九十年代還在上中小學的人們,你們的學生時代記憶裏是否有一種可以畫成各種形狀的糖,現在在城市裡越來越難找到這種糖了。 那時候,放學路過校門口的小攤,看到別人正在畫糖畫,就會纏著大人給自己買一個。
傳統糖: 時間
這款特選黑糖粉來自新竹寶山鄉,當地乃是歷史悠久的臺灣重要製糖地之一,甚至被譽為「糖的故鄉」,出產的黑糖品質更位居全國之冠,非常值得品嚐一番。 日本沖繩的多良間島因土壤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加上多日照及豐沛的雨量,讓此處所栽培的甘蔗也擁有豐富的微量元素與維生素。 以其製造的黑糖更是風味獨特,品質也受到極大的肯定與當地居民、觀光客的喜愛,作為貼心的伴手禮再適合不過。 精選臺灣在地檢驗合格的無毒老薑,加入濃醇香黑糖及甘甜的甘蔗汁,以手工翻炒而成,紮實的薑片纖維融合了黑糖的香與甘蔗的甜,讓人一片接一片喫得意猶未盡。 且可直接當口含片喫之外,也能沖泡熱水飲用;而冷藏後消暑效果更好。
臺南後壁的菁寮老街,因電視劇《俗女養成記》取景又再次引起大家的注意,古樸的老社區中,老房子裡的這家小小的柑仔店非常可愛,一包包、一桶桶的糖果、蜜餞,每一種都是童年的滋味啊。 有機會來這裡,一定要來玩一下抽獎,不管是用戳的還是用抽的,獎品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個氣氛啊。 經營四代近六十年的老店,但感覺卻和一般老老的柑仔店很不一樣,糖果區、餅乾區、蜜餞區、玩具區分得清清楚楚,想找什麼都很容易方便,標價還是用標籤機印製的貼紙呢。 老闆娘說,這家店是她的婆婆開的,現在老闆孃的孫子也會來幫忙看店,可說是乘載了一家四代的記憶。 這裡販售的物品以生活雜貨居多,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有,臺中有名的東泉辣椒醬當然也沒少。 有趣的是,米、麵粉、地瓜粉、冰糖還有雞蛋等都是秤重賣,保留了昔日雜貨店的交易習慣。
傳統糖: 過年拜拜零食必備寸棗、紅龜粿、蔴荖!古早味糖果有喫有保佑!
取一小塊糖,粗粗幾刀修剪出水滴形後再固定在一根小木棒上。 在糖塊的尖處剪開,捏出四瓣魚尾,並用刻刀在魚尾上刻畫出紋路,之後是魚鰭、魚頭、魚鰓、魚嘴、魚眼,這一過程必須在3-4分鐘之內完成。 此時糖果的外表已經開始冷卻,用刻刀輕輕敲打糖果的表面,可以聽到如鈴鐺般清脆悅耳的響聲。 為了最大限度呈現出金魚真實的形態,他自己也養金魚,瞭解金魚的生活習性,觀察金魚的各種動作與神態。 在作糖畫每筆之間不能間斷,所以必須先在腦中設計好筆順的草稿,纔可以開始繪製想要的圖形;然後再趁糖液還沒硬化定型時,用鏟子慢慢鏟離銅板,再用竹筷黏在背面,充滿兒時回憶的畫糖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小世界周報》是世新大學新聞學系所學生的實習刊物,創刊至今,《小世界》從傳統平面的採訪、編輯、排版至印刷,逐步走向數位化的線上新聞產出,全程都由繫上教師指導學生動手完成。
不論是那一種的小時零嘴,都是陪伴許多人成長的童年回憶。 除了增加年輕一輩喜歡的喫法,也包括進駐在傳統藝文中心,不再像父親那輩只自己在外擺攤,集合所有傳統民俗變成一個有特色的觀光景點,不管是本地學生抑或是國外觀光客,看到在門口拉糖的模樣,自然就圍成一圈。 對呂水誠而言,目前沒有想過放棄或轉換跑道,因為決定接下糖蔥事業不僅僅只是不捨爺爺爸爸的一生的心血可能付諸流水,更是對於文化、民俗技藝傳承的一份心力。 常聽阿公阿嬤說:過年喫馬荖,喫到老老老~原來就是指長壽的意思。 將新鮮現炸的蔴荖,裹上一層甜香花生粉,再用手掌輕輕按壓,就形成了現今令人討喜的蔴荖。 隨著現代人口味多變,蔴荖口味也越來越豐富,除了傳統的椰子荖、花生荖之外,現在也有紫米荖、南瓜荖等各式各樣的口味。
傳統糖: 青年自造: 臺灣青年政策推廣設計
就在上週末,小編出去溜達的時候,看見路邊有位中年男子在擺弄著糖人。 什麼小鹿、金魚、耗子等等,好久都沒再嘗過糖人了,好有小時候的感覺,雖然和小時候的味道還是有差別,但是滿滿的回憶還在。 手塚真理小的時候,想玩什麼,他的父母不是給買現成的玩具,而是買工具,讓他動手製作。 所以他從小就沉浸在手工製作的樂趣裡,小小年紀就種下要當手工職人的夢想。 【大紀元2017年08月29日訊】(特約記者張卉、小栗子日本東京報導)糖藝,這項中國人並不陌生的傳統工藝,在平安時期流傳到日本,被稱為「飴細工」。
傳統糖: 日本必買糖果推薦11款大集合!便利商店、職人手作專門店各種糖果一次介紹!
除了小汽車、陀螺、紙娃娃等玩具,最吸引人的當然是麵茶粉、大豬公、牙膏巧克力等古早味零食,糖果、餅乾、蜜餞,還有洞洞戳戳樂、尪仔標和「抽當紙」。 《食尚玩家》集合駐站部落客「童心」推薦全臺17家柑仔店,帶大家來回味美好童年。 裝滿糖果罐子裡可以喫到草莓、葡萄、巧克力等共8種水果糖,糖果外表色彩鮮豔,且口味眾多,下一顆會拿到什麼口味的糖果,真是叫人期待! 由於鐵罐蓋子很緊,建議可使用硬幣鈎在蓋子邊緣處向上扳開。
傳統糖: 選擇偏好的口味
期待這些珍貴的影像,能喚起大家對傳統的重視,希望它也能像感動我們一樣,感動您的心。 每個行業都有它獨特的地方,「堅持」是這些傳統手工藝師傅都具有的特質。 這羣師傅們在這個年代需要克服的,是經濟與客源上的壓力,必須花費跟其他行業比起來更多的心力。
傳統糖: 臺灣糖業史
這些傳統工藝就是透過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來維繫,見證著這塊土地的變遷,以及它背後的故事。 經過我們的簡介及畫糖影片的實際操作我們相信會讓大家更認識畫糖,但是你知道嗎? 「畫糖」、「吹糖」這兩種是不一樣的東西,畫糖是平面的造型,而吹糖卻是一種立體造型的糖食是吹糖,一樣受到小孩子們喜愛。 傳統糖 傳統糖 吹糖以麥芽糖為主要材料,在鍋裡溶化呈半膠狀時取起捏成中空的球狀,並抽出一條細長的管子,管子就冷卻成為固體,捏在手中的糖糰仍是高溫軟軟地捏出成立體圖騰。
傳統糖: 商品分類
畫糖人,是民間用食糖來造型的藝術樣式,多流傳於四川各地,以自貢地區的品種最多、內容最為豐富,其造型亦最為趣味。 過去的藝人多打著銅鑼沿街叫賣,有的還帶著一個畫著花鳥獸蟲的圓盤,交過錢後可以轉動盤上指針,指在哪兒就做什麼,以此來吸引孩子。 如今兒童的玩物多了,糖人不再是單純哄孩子的東西了,已經被作為一項民間藝術受到重視。
傳統糖: 人氣王
聽老人講,早些年有走街串巷吹糖人的,為了讓生意好做,糖人可以不必用錢來買,而是用牙膏皮來換。 這一著頗受兒童歡迎,常常有小孩子把家裡沒有用完的牙膏擠出來,用牙膏皮去換糖人喫,即便捱打也覺著甜滋滋的。 想來這是計劃經濟難得一見的好處之一,只可惜現在經濟發展了,牙膏皮也就不那麼緊缺了。 現在,恐怕不少老人只能對扔到垃圾堆裏的牙膏皮報以苦澀的一笑了。
傳統糖: 選擇原料為甘蔗100%的商品
煮糖過程必須隨時除去鍋上的浮渣,並加入石灰中和酸化,當糖漿淨化濃縮後,冷卻所得的結晶就是赤糖。 清初臺灣官員曾因糖價高漲,蔗作面積大幅擴張,擔心米穀生產不足,引發社會動亂,而採取限制蔗作、鼓勵種植水稻的措施。 蔗糖作為臺灣重要的出口商品,即使到了 19 世紀末日本領臺之後,依然沒有改變。 除了傳統大型槺榔帚之外,阿姨現在也逐漸的轉型,開始利用中國結以及迷你槺榔帚做成小吊飾,讓外地來觀光的客人,對槺榔帚的產品多了新的選擇。 雖然迷你槺榔帚的製作比大型的還耗時間跟眼力,但阿姨也樂此不疲,因為傳統產業的轉型就是一個契機,可以讓更多的人,透過有別於以往的方式,認識並且瞭解到傳統槺榔帚所帶來的好處。 白糖蔥,是臺灣農業時代物質缺乏時期,利用甘蔗糖製成的甜點。
傳統糖: 日本沖繩自由行:便宜機票…
而命名為笑口棗是有原因的,因為在炸笑口棗時,粉團自己會裂開,代表喫過之後就會全年笑口常開,是農曆新年的好意頭傳統食物。 傳統糖2025 如果要數在農曆新年最重要的一款傳統食物,就非紅瓜子莫屬。 紅瓜子的重要性,看它在全盒中的位置就知道,紅色在華人傳統之中,是吉祥的顏色,於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慶農曆新年喫紅瓜子,就更是喜上加喜。 人們大多會將紅瓜子放置在全盒最中間的位置,當打開全盒的時候,紅瓜子總是能夠最先抓住人們的眼球,是農曆新年不可缺少的食品。
介紹完畫糖這可玩可看可喫的玩意兒之後,希望能延伸的閱讀及認識臺灣糖業發展的背景,同時讓大家動動腦,猜猜看畫糖是用什麼做的,作畫糖的原理是什麼? 臺灣民俗畫糖的認識與糖業的發展歷史背景值得我們去認識與探討。 臺灣經濟發展之初期,糖業促進臺灣農村的繁榮,也帶動工業的發展,臺灣糖業更是臺灣經濟的火車頭。 看那店門口琳瑯滿目的玩具、零食,就知道這裡是小孩的天堂! 還有一袋一袋各式各樣的糖果和餅乾,開復古趴踢或小朋友學校同樂會,來這裡尋寶就對了。
製作糖塔需要經驗老道的師傅,製作前得先將糖加熱融解,且不斷攪拌、避免燒焦或凝固,再將滾燙的糖倒入雕有寶塔、動物形狀(如龍、鳳、獅)的木模,待糖四周冷卻後再脫模;脫模的時間或技術拿捏不好,整座糖塔就容易缺角或損毀。 店裡每到年節就會製作小塊圓形的糕餅,以象徵財富的「糕仔粒」最常見;其他如元寶糕、花形糕,也都是先將米磨成乾粉,再加糖、以壓模印製、蒸熟。 「十字軒」近幾年也將糕餅製成烏龜造型,是許多人的年節必買品項。 「甜粿過年,發粿發錢,包仔包金,菜頭粿喫點心。」這是年節常聽見的俗諺,這幾樣在早期是年節纔可見的粿類,一般日子可不是想喫就能喫到,足見其珍貴性。 傳統糖2025 ※關於本篇文章所記載之情報(價格與時間等)為發表當下的資訊,並且可能無預警變動,規劃行程時請於官方網站等再次進行確認。
畫糖的人通稱為「畫糖人」,挑著一頭高一頭矮的擔子,矮的當做坐椅,高的一角放個火爐,其他部分是銅板檯面,停在廟口或大多的大樹下或是在廟會的時候看到,小孩子自就自動湊上來,於是畫糖人就開始作畫。 讓我畫一支讓妳捨不得喫的畫糖,決非您所看到用模具印製的,一份巧思,信手捻來,百分百的純手工畫糖! 糖蔥這個名詞,對於新世代來說是越來越不熟悉,不少年輕人會指著糖蔥說龍鬚糖,又甚至只以陌生的眼神迅速瞥過,身為年輕一輩的糖蔥師傅,除了遵守基本糖蔥的製作方式,要面臨的還有創新。
傳統糖: 使用沖繩縣黑糖以火熬煮製成的「黑糖」糖果
「古法黑糖」會因甘蔗品質、師傅熬煮的時間長短而有所差異,「還原黑糖」也會因糖蜜成分、廠商添加的量而有所不同。 傳統糖2025 但「古法黑糖」的製作方式,要花很多的人力、耗費很久的時間、產出的量又很少,現代業者為了提高效率、節省成本,以白糖(蔗糖)和糖蜜為原料,以機械化的方式快速生產,這也就是「還原黑糖」。 日本文化在臺灣十分盛行,不僅是偶像劇、電影、動漫上,在飲食文化中,日本料理也佔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而日本料理在臺的3大代表為:壽司、拉麵與懷石料理。 1943年忠興糖廠起家於日治時代的大稻埕,1999年更名為十倍速食品科技行,75年來推出金甘糖、涼菸糖、嘿嘿口香糖等懷舊經典零食,許多柑仔店的懷念記憶都有他。 一接近冬天,傳統市場就會出現販售薑糖磚的攤位,但是一直喫不到記憶中的古早味薑母糖,那是在學生時期,因為經期不適,媽媽在某家老店買到的古早味薑母糖粒,直接泡熱水就能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