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的化石》卻並非如此,只要閱讀僅有30頁左右的第一篇漫畫《CARVE》就能深刻體會,這真的是今敏遺留給我們的化石、遺書、他腦中殘留的一部分夢想。 在此過程中,因肝炎入院了一個月,他開始意識到漫畫這種工作並不適合自己,因為不喜歡一個人孤獨.創作的工作狀態。 雖自詡“艱辛落魄”,在泡沫經濟時代,漫畫生涯卻讓今敏開始憑借藝術才華自食其力、站穩腳跟,包括有錢去租海量的影碟徹夜做看片筆記,影響了日後的創作之路。 藍色恐懼對於今敏導演來說是一部再成功不過的出道作品,整部電影營造出的驚悚懸疑感以及動畫長鏡頭製作再加上日本早期動畫格數較多的手法,搭配上對應時代相對前衛的經典配樂,更奠定了日本動畫朝世界發展的穩定基底。 今敏1963年10月12日出生於北海道札幌市,高中時愛看的動畫是宮崎駿的《未來少年柯南》(1978)與富野由悠季的《機動戰士高達》(1979)等。
2006年,由其執導的最後一部動畫電影《紅辣椒》上映,該片由日本作家筒井康隆的小説改編,把犯罪和偵破案件延伸到人的夢境之中,延續了今敏一貫的驚悚、詭異的風格;同年9月,《紅辣椒》入圍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2003年,執導了動畫電影《東京教父》,該片講述了三位城市邊緣人的故事,並於同年獲得東京國際動畫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今敏(1963年10月12日-2010年8月24日),出生於北海道釧路市,日本動畫導演、編劇、漫畫家,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 今敏(漫畫家,導演) 今敏,男,日本人,漫畫家,動畫家,1963年10月12日出生於日本北海道札幌市,2010年8月24日上午6時20分因胰腺癌逝世於日本東京都,享年46歲。 2003年,第三部作品‘東京教父’發表,講述3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在聖誕節前夜的東京街頭撿到一個棄嬰,三人為棄嬰尋找親生父母的故事。
今敏漫畫: 閱讀最前線推薦
紀錄片導演作為這些訪談影像的仲裁者/剪裁者,也有其守門責任。 亞洛諾夫斯基曾否認《黑天鵝》與《藍色恐懼》有任何相關,強調故事靈感真的完全來自《天鵝湖》(Swan Lake),這堪稱是影史上最出名的睜眼說瞎話,擺明是為了規避版權問題。 今敏漫畫2025 要是亞洛諾夫斯基否認,起碼也是留下了紀錄,世人自有公斷。
- 有人說,創作者一輩子都在重複創作相同的故事,那麼,我們能認識動畫導演身分而非漫畫家身分的今敏,也是一種幸福,因為我們得以見到他創意最完美的呈現姿態。
- 2010年8月下旬,日本失去了兩位風格獨特、馳名世界、獲獎無數的動畫導演。
- 這本短篇集集結了今敏早年的漫畫作品,如果你自認是一位忠誠鐵粉,那麼似乎早就應該閉嘴打開荷包。
- 學生時代寫過幾年動漫畫評論,退伍後幹過幾本漫畫雜誌編輯。
- 我們失去的不是偉大的動畫導演、不是偉大的說故事大師,我們失去的就是「今敏」。
- 喜歡‘宇宙戰艦大和號’(1974年),‘阿爾卑斯山的少女’(1974年),‘未來少年柯南’(1978年),‘機動戰士高達’(1979年)等作品。
本片原預定於2020年做為紀念做上映,但因疫情及其他因素於2021年坎城影展首映。 在導演過世十年後訪問曾與今敏共事過的夥伴及友人,以作品發表順序帶領觀眾更深入的瞭解及剖析今敏的作品及其個人。 更進一步的藉由動畫史學者以及其他電影工作者的角度,如何看待今敏為動畫/電影界所留下的珍貴遺產。
今敏漫畫: 「漫畫家」今敏的初試啼聲之作 :《海歸線》
既然訪問者個個標上是專家,怎無人將今敏擺在電影史、動畫史的脈絡來說明他的可觀之處? 大師之所以是大師,別的不說,與眾不同是首要條件,好比人人在搞寫實,你生出了個抽象派,你就成了卓乎不羣。 這些流於空泛的描述,究竟是導演在挑選受訪者素材時的問題,還是受訪者本身描述的內容過於睏乏,身為觀眾的我們難以直接推論,但最終影片呈現的索然無味卻一目瞭然。 人人都知道1990年代起揚威國際的日本動畫公司是吉卜力工作室,當時的掌舵手宮﨑駿與高畑勳或許代表著更能迎合主流觀眾羣的動畫巨擘。 導演或許不會沒想過這些問題,但也許根本沒有相關素材可用(吉卜力以保護影像版權不遺餘力著稱),迴避是不得不然。 文森特(Pascal-Alex Vincent)或許是出於一番美意,希望帶領觀眾一覽日本動畫大師今敏之作的光彩。
- 他高明的匹配剪接,迅速讓同一角色出現在兩個不同世界,產生如夢似幻的效果。
- 但有一天,漫畫家回家時,發現原稿裡出現一個大洞,他很驚訝想知道發生什麼事,結果卻掉進那個洞裡,裡頭是他自己畫下的漫畫場景。
- 相對地,這些過往的創意草稿則更加令人懷念,讓我們知道,原來《盜夢偵探》等等這些立下動畫里程碑的名作,最初的發想起源為何。
- 等清醒過來後,馬上就要再開始面對分鏡稿的期限壓力……很愉快的生活對吧?
- 但也許導演深怕節外生枝,放過了「審判」他的機會(又或者放棄了這個段落的素材不用)。
林怡君說,臉譜出版取得OPUS臺灣出版的版權,與大塊文化出版的「海歸線」合作行銷,盼讓更多讀者欣賞今敏完整的漫畫作品。 今敏出生於1963年,最初以漫畫家身分出道,但因緣際會加入日本知名動畫導演大友克洋的工作團隊中,開始接觸動畫工作,也曾擔任電影編劇;他在日後也與知名動畫導演押井守共同合作「機動警察Patlabor 2 今敏漫畫 the Movie」。 共同創作,故事主軸講述三名無家可歸的露宿者在聖誕節前夕,於東京街頭發現一個棄嬰,三人隨後為了棄嬰而出發尋找她的親生父母。
今敏漫畫: 擔任導演
而從艾朗夫斯基《黑天鵝》(Black Swan, 2010)女主角 Nina 的心理變化中,彷彿都能看到未麻(Mima)的影子。 也許幸運的是,透過大友助手的身分,讓他更快地能在28歲時,就接觸了動畫製作。 在《夢的化石》的這些短篇,與其說是漫畫,倒不如說更像是動畫作品的分鏡表。 而短篇漫畫的篇幅限制,反而使這些故事的精華無法得到充分地詮釋。 日後,今敏那被讚譽為「過分精細」的分鏡表,正是今敏更適合成為動畫導演而非漫畫家的明證──沒人會嫌分鏡表太大本,但漫畫家得在少量且固定的頁數畫格裡發揮創意,想必今敏當時在創作漫畫時,一定備感苦惱。 我們失去的不是偉大的動畫導演、不是偉大的說故事大師,我們失去的就是「今敏」。
今敏漫畫: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或許不若一般創作者能言善道,但從高逸軍的言談中,隱約能感覺到,作品背後有著一股強而有力、本能似的意念驅動。 高逸軍認為,臺灣文化仍有許多可著墨之處,「只是我的功力還不足,也許畫得沒那麼好看、故事沒有那麼精彩,但就是慢慢累積。」刻意尋找臺灣文化符碼的高逸軍,對文化元素如何表現,也有自己的觀察。 上述的內容,雖然在早年大部份已經用文字的方式陸續散佈於網路上,但能夠以紀錄片方式有系統的重新梳理彙整,對於影迷或是文化研究者來說無疑是種福音。
今敏漫畫: 朝聖六人最幼齒也半百 導演扛22kg器材拍
片長僅僅七分鐘,就足以讓觀者理解今敏之作的魅力所在,以及欣賞的角度與方法。 今敏作品的確在歐美更受珍視,以這個角度延伸並無不妥,但當時力促今敏作品被海外認識的時空背景是什麼、當時又是哪些人引介今敏作品? 取而代之的,是幾位西方學者與影評人以近乎空泛的稱讚,指稱今敏作品模糊虛實云云,這些論調是每個今敏迷都能做出的評論。
今敏漫畫: 漫畫作品
他過世後,講談社集結他的短篇成為《夢的化石》,可以看見他是如何成為後來的今敏,那個要爆發的東西已經在蠢蠢欲動。 觀眾可以觀察到,今敏很著迷於故事的後設、破解、貫穿等等,他所有動畫都有這個元素。 你可以知道,他感興趣的就是這個,是現實或是夢境或是不同的世界,或者觀眾或角色要如何去穿過它,那是很跳躍卻又貫穿,他對此很著迷。 其實我算是比較晚的,好像2014或2015年,隔壁麥田出版的同事買了《東京教父》 DVD,他說很好看就借我,那是我第一次看今敏的動畫,看完真的太喜歡了,又去找他還有哪些動畫。 就這樣找找找,才發現他更早以前畫漫畫(驚),真的很想知道他畫過什麼漫畫,纔回頭再去問版權。
今敏漫畫: 執導作品
今敏,繼宮崎駿、大友克洋、押井守之後蕞享譽世界的日本動畫大師,在電影史上佔據一席之地的動畫導演,具有強烈作者色彩、先鋒探索精神的藝術家。 2010年8月24日,日本動畫大師今敏,留下一封長達4000餘字的遺書,一則列有178部摯愛電影的片單,一部籌備中的動畫長片《造夢機器》,溘然長逝。 如今,距離今敏導演去世已經快十週年,遺作《造夢機器》可能將永遠只能“在夢中相見”。
今敏漫畫: 喜歡那個追逐著什麼的自己
《東京教父》展現了今敏前所未見的喜劇風格,在聖誕夜裡一樁樁荒唐事件的串連下,同時道出了社會的險惡與人性的溫暖,是許多人心目中聖誕節的必看電影。 而今敏也認為本片是他創作生涯中品質最高、也最喜歡的一部作品。 《藍色恐懼》以突破性的形式以及題材,讓今敏一躍成為國際影壇矚目的新星,尤其片中充滿個人特色的構圖、分鏡、剪接過場,更是奠定日後今敏作者風格的正字標記,同時也影響無數後世影人。 在娜塔莉波曼的影后之作《黑天鵝》,以及諾蘭的《全面啟動》中,都可見到片中對《藍色恐懼》的「致敬」。 師匠實為遺憾,但或許誠如平澤 進於2013年出版的《今敏畫集 KON`S WORK 1982~2010》的書腰上的推薦序言「今敏並沒有死去,這些就是他活著的證明」,今敏的熱情、天賦與執著己對當代動畫及電影創作人產了巨大的影響。 就讓《今敏 :造夢魔術師 》 帶領你深潛進今敏虛實交錯的影像之海一探其中的奧祕。
今敏漫畫: Tags: OPUS 神的腳本 今敏 漫畫 動畫 藍色恐懼 千年女優 東京教父 盜夢偵探 More…
電影將焦點集中在無家可歸的露宿者、被拋棄的嬰兒等社會題材,並用喜劇的方式聯繫各主題的故事發展。 《東京教父》花費的製作成本相較於前兩部電影還要來得更多,總計花費約3億日圓的預算。 《東京教父》後來和《千年女優》同時入圍2003年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的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第一輪角逐名單,但並沒有獲選至最終入圍名單。 在《千年女優》製作過程中,今敏還首次邀請了他十分喜歡的作曲家平澤進參與音樂製作;後來平澤進持續參與今敏的後續作品,成為今敏的固定音樂製作人。 大體上《千年女優》和《藍色恐懼》同樣花費約1.2億日圓的低預算製作,然而前者除了獲得好萊塢知名公司夢工廠破例買下電影版權,由其負責全球總代理外,《千年女優》在電影評價和財務收入上也比前作《藍色恐懼》更為成功。 同時《千年女優》也獲得多項獎項,且因為與宮崎駿的《神隱少女》共同獲得2001年度第5屆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祭的動畫大賞,而讓今敏的名聲更加響亮。
今敏漫畫: 千年女優;東京教父,今敏導演的另類科幻詮釋
1950─1980風華絕代的臺語片年代並沒有真正結束,之後的臺灣電影新浪潮、2000年以後的臺片復興,臺語又是電影的焦點之一。 今敏漫畫2025 在臺灣的電影環境中,曾經有這樣的年代,在電影中說臺語是「主流商業」的作法,即使這部電影講的是「抗日諜報」的故事。 本週就讓經出版總經理陳芝宇小姐,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這部百年經典,深入認識我們所熟知的奇幻故事——《愛麗絲幻遊奇境與鏡中奇緣》。
從《七上八夏》一篇就看得出來,一場小混混開車追打騎車逃亡主角的段落,充滿了複雜的動線。 而他的思考是徹底的立體影像,畫格間缺乏清楚的指引讓讀者在腦中架構這場夏日混亂,使讀者需要來來回回比對相對位置,卻同時喪失了這一段本應讓讀者感受到的流暢速度感。 這本短篇集集結了今敏早年的漫畫作品,如果你自認是一位忠誠鐵粉,那麼似乎早就應該閉嘴打開荷包。 但不止如此,《夢的化石》不是讓你祭拜偶像的金紙,這塊化石訴說了更多。 而是同樣的概念甚至像喜愛故事致敬,例如日式SF很大部分都受到歐美科幻小說的影響,真要說起誰先開始反而沒完沒了。 其他可類比的相似題材、類型作品:《愛麗絲夢遊仙境》《楚門的世界》《法國中尉的女人》《黑客帝國》《改編劇本》《紐約提喻法》《危情十日》《閃靈》《童夢》《暗戀桃花源》。
當然,或許我們不需要知道太多這些背景資訊,但既然MADHOUSE被描述為非主流,那當時所謂的主流又是什麼? 由《藍色恐懼》到《盜夢探偵》,他從未停止探討社會議題,呈現個人被社會蠶食與吞噬的主題。 今敏漫畫 今敏以非凡的才華顛覆了既定的動畫概念,並模糊電影、電視、互聯網以及現實的界線。 他所有作品喚起現實和虛構之間的空隙,現實與想像,清醒世界與幻想之間的日常,乏味的生活和令人興奮的虛擬世界。
而且他真的有提案給雜誌社,但編輯長拒絕了,因為今敏最後一回畫的就是漫畫要被停刊。 今敏漫畫 我們現在聽會覺得:「哇,這不是超棒的嗎?」但週刊編輯長說:「我們不能放這個東西。」或許那個時代還很嚴肅,沒有這樣的幽默感吧。 看這本書時,我們才知道這是《藍色恐懼》之前的連載,等於他一邊畫連載,一邊做動畫,但兩邊做著做著的過程,忽然被通知說漫畫雜誌要停刊了,於是連載沒有完結,《OPUS》後面才會是草圖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