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英特爾第11代處理器(Intel Tiger Lake),該處理器採用最新的Intel VMD(Intel Volume Management Device技術)技術,需要安裝了18.0版本以上的英特爾快速存儲技術(Intel RST)驅動才能識別到。 不知道自己的電腦是不是採用了VMD技術的可以到設備管理器的存儲控制器上看看有沒有VMD字樣。 一般來說用了第11代cpu的,改了硬盤模式後還是進PE看不到硬盤的基本就是採用了新技術的了。 我們可以用最簡單有些筆記本直接可以關閉intel vmd或採用小兵u盤pe才能正常安裝win10,下面小編就教大家詳細的方法。
而 Ryzen X 可謂 CPU 界的黑馬,除了全面拉高處理器的極限於 Zen3架構,還以 StoreMI 技術為儲存體加速,更在單核性能上獲得了巨大的飛耀。 I K 在同為第10代的 i5處理器當中,不僅拉高執行緒的數量,更大幅提高了時鐘頻率至4.10GHz,讓系統的運作速度更快、更有效率。 另外,其支援4K UHD 影片,比傳統高畫質多4倍以上的像素,得以驚艷追求高畫質影片和逼真視覺效果的遊戲玩家。 對於有剪輯動畫、和需同時處理多項高負荷軟體的工作者來說,推薦搭載6核心的 Corei5和 Ryzen5系列。 6核心的 CPU 可以說是目前市場的主流,除了能減少系統卡頓的情況外,更可支援大部分的遊戲和作業內容,讓有任何需要的消費者使用起來都能得心應手。
intelcpu11代: Intel第12代Core i3 CPU 單核效能直逼11代旗艦i9
A:若您有購買正版作業系統時,客服人員會主動詢問分割方式,除此之外不提供無系統分割服務,一來是在您自行安裝作業系統時,安裝過程便會主動要求,二來是為免跟新版的作業系統分割方式不同導致反效果,所以我們建議分割動作留給系統安裝執行。 遊戲表現的話,玩些較不喫效能的像是英雄聯盟,4K特效全開平均FPS62張,1080P特效全開可獲得127張,而虹彩六號雖然顯示不支援,不過實際測效能最低FPS約59張,而古墓奇兵效能最低32張,若不是很喫效能的遊戲,內顯效能還能夠應付的了。 底部則是有NUC型號和製造日期以及產品序號等資訊,四個邊角螺絲還有橡膠設計,能夠止滑抗震,要擴充記憶體和硬碟必須將這四根螺絲拆卸纔有辦法安裝喔。 知名的國外 YouTuber「Game Nexus」更直批,用在製造十一代 Core 桌上型處理器的沙子,「放在海灘都更好」,整體只是前代產品的「更名」,完全無法滿足專業玩家需求。 在命名上,第 11 代處理器延續以往的名稱規則,即具備帶有 K 後輟不鎖倍頻的版本,以及帶有 F 後輟沒有內建顯示晶片的版本,還有市場上較少見的 T 後輟電源最佳化版本,排列組合後共有 10 多款 CPU。
不鎖頻的第 11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型號賦予遊戲玩家與創作者更多掌控力,將 CPU 的效能推向全新極限。 搭載 Intel® Iris® Xe 顯示晶片的25 瓦第 11 代 Intel® Core™ U 系列筆記型電腦處理器,提供獨立層級的整合式顯示晶片以及 Intel® Wi-Fi 6 ,以在輕薄筆記型電腦中突破效能界限,提供日常使用。 功率更高的 35 瓦第 11 代 Intel® Core™ H 系列筆記型處理器,為電競與創作引進超方便攜帶的強大效能。
intelcpu11代: 第 11 代 Intel® Core™ U 系列處理器效能特色
4它革新了創作工作流程,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支援令人驚豔的全新相片和影片編輯功能。 不久之前 Intel 推出 Project Athena 筆電創新計劃,聯合 OEM 廠商為裝置進行設計與驗證,想讓消費者認明通過 Project Athena 測試的產品,可同時獲得高效能與超長續航力的滿足。 而在 Intel 第11代 Core 系列處理器發表會上,Intel 則推出第二版 Project Athena 規格和關鍵體驗指標(KEI)的筆電產品,納入至全新的平臺品牌「Intel Evo」。 第 11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重新定義 Intel® CPU 在筆記型電腦和桌上型電腦的效能。 全新核心與顯示晶片架構、人工智慧支援的效能提升、同級最佳無線和有線連線能力1,以及進階調校功能2,提供更強大的威力與更順暢的流程,支援您達成目標。 【2023最新】十大Wi-Fi分享器推薦排行榜 Wi-Fi分享器 網路時代興起,越來越多3C 及家電商品都需透過有線或無線網路,才能享受到最完整的功能。
- 針對進階的電腦遊戲,第 11 代 Intel Core 桌上型處理器家族(S 處理器系列)提供更高層次的遊戲、FPS、身歷其境的真實感,以及順暢的多工處理能力。
- 《極客灣》指出,十一代 Core 桌上型處理器除了 IPC 及遊戲平均幀率不如 AMD 的 R7 5800X,在部份遊戲如《CS:GO》的評測結果,也出現不及自家前代 i K、i K 的現象,整體來說,較依賴單核、而非多核效能的遊戲,是本次十一代 Core 桌上型處理器的弱項。
- 如果你只是要應付這些日常基本需求,沒有要打遊戲、剪片等等的需求,那麼其實選擇 Intel 的 i3 系列或是 AMD 的 R3 就足矣。
- 一般來說,Intel 的 CPU 大多內建 UHD Graphics 內建顯示,但很多人買電腦都會搭配顯示卡,根本不會用到 CPU 內建的顯示技術,因此為了這類族羣,才推出了沒有內顯的型號,這種版本的好處就是如果有搭顯卡,能減少花在 CPU 上的預算。
- 而且還有內附VESA壁掛支架,能夠安裝在螢幕後方,機身還有兩個Thunderbolt 3介面,可搭配顯卡外接盒來加強顯卡效能,整體來說已經沒有什麼好挑剔的了!
針對進階的電腦遊戲,第 11 代 Intel Core 桌上型處理器家族(S 處理器系列)提供更高層次的遊戲、FPS、身歷其境的真實感,以及順暢的多工處理能力。 全新的處理器核心架構、增強型超頻10、高達 DDR 的記憶體速度、進階的調校與擴充性、整合式 USB 3.2 Gen 2×2 、高達 20 條 CPU PCIe 4.0 通道等功能,遊戲效能更上層樓。 第 11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全新的核心與顯示晶片架構,可為各種類型玩家提升筆記型電腦與桌上型電腦的遊戲效能。 另外,英特爾針對遊戲玩家與效能型玩家展示下一世代桌上型電腦技術,即將問世的第 11 代Intel Core S 系列桌上型處理器(Rocket Lake-S)。
intelcpu11代: 使用 Facebook 留言
除了 i9 版本的功耗來到幾乎是 7 奈米製程的 AMD 5800X 的兩倍,其功耗及溫度管理,也全面不如 Intel 自家第十代、同時採用 14 奈米的同級產品,幾近用 1.5 倍起跳的功耗,換來僅 10% 左右的效能提升。 Intel 在上月 30 日正式推出自家第十一代 Core 桌上型處理器,並有 i 、i K、i K 三種版本。 不過,儘管今年是 Intel 睽違近 6 年後,再次更新桌上型處理器至新的 Rocket-Lake 架構,但隨著新品推出,相關評測卻顯示這款處理器的效能表現,似乎有些不盡人意。 最後,Intel 也為 Pentium 與 i3 產品線進行更新,不過官方並沒有特地更換架構,僅是一次單純的 Refresh,產品世代仍維持於 10 代,名稱最後一碼則改成 5 做出區隔,CPU 平均基礎時脈與超頻時脈都多出 100MHz 左右,就連內建繪圖晶片亦沒有升級。 無論 Z590、H570 或 B560 晶片組,只要搭配第 11 代處理器,主機板都能解放記憶體超頻功能。
intelcpu11代: 全新核心架構
所以大部分會組 AMD 的人要馬是因為性價比高,要馬是 DIY 超頻玩家,因為 AMD 對於超頻新手比較友善,即使不太會,CPU 也會自帶超頻技術,不用手動操作就能超頻,這也太方便了。 AMD 的 CPU 不同於 Intel,AMD 大部分的 CPU 是沒有內顯的,必須是後綴有 G 字母的型號纔有內顯,不然一般的型號都得要搭配顯示卡才能顯示畫面。 S 代表為 65W 低功耗電壓版,而 T 則是代表 45W 更低功耗電壓版,說好聽一點是節能版,說難聽一點是低性能版,正常來說,這種低功耗版的價格通常會比較便宜,但缺點是性能不會比一般沒有後綴的一般版本來的好。 像是最新的 X 版本則是在 2019 年推出的第十代 i X,腳位是 LGA2066,同期世代的其他 CPU 型號腳位則是 LGA1200,因此要使用 X 版本的話,主機板還要買專屬的版本才能裝。 通常 X 版本只會出在高階的 i9 系列上,而且腳位也與其他型號的 CPU 不同,無法使用同一張主機板。 超頻雖然能提高效能,但隨之而來的就是那嚇死人的溫度,這種通常不能傻傻的用原廠的散熱器(風扇),通常必須搭配另外購入的塔散或水冷來降溫,不然 CPU 過熱無法有效降溫,電腦就容易當給你看,所以這不是一般人使用的 CPU 版本。
intelcpu11代: Intel 推出第 11 代 Core H 系列行動處理器,主導定義超可攜電競筆電
瞬態可以測三維圓柱繞流,穩態可以測三維臺階,最好是幾百萬網格,大渦模擬案例,純結構化網格。 我記得東嶽流體的論壇有一些測試案例,他們專門用來測試工作站性能的,fluent的和openfoam的都有。 因此,樓主希望具有專業技能的看官,特別是用上了13代intel,7000amd的。 能夠分享你們的知識和測試案例,然後,其他人可以根據你分享的測試案例,也再個人pc上進行測試。 其實,你用的如果是12代,或者5000銳龍,或者是epyc,縣城撕裂者等,都可以分享。 Chiphell – 分享與交流用戶體驗»社區 › 討論區-技術與經驗的討論 › 電腦討論(新) › 13代intel和7000銳龍生產力(科學計算和編譯能力)測試 …
intelcpu11代: 提升企業生產力
當時英特爾高層說明,未來英特爾CPU都將使用新的安全技術,包括全記憶體加密(Total Memory Encryption,TME)及多金鑰全記憶體加密(Multi-Key Total Memory Encryption,MKTME)。 A:因為筆電這項產品是整組套件非零件並同時包含作業系統,因此諸多原廠皆有其規定,如遇上新品故障我們一律依照各品牌原廠規定來辦理,過程絕非刁難敬請見諒。 網拍有人強調是全新不拆封,好處是不會有拆開的行為,但是壞處也不是沒有,如果有任何配件短缺或是新機刮傷的情況產生,賣家會認帳嗎?
日前荷蘭電商搶先上架了Acer新款Swift 5,搭載的正是Tiger Lake平臺,其中處理器可選Core i7-1165G7、i5-1135G7兩款型號。 現在,知名爆料者又曝光了Core intelcpu11代 i7-1165G7的跑分,並與AMD Ryzen U做了對比,後者為八核心處理器,時脈最高可達4.1GHz(圖中顯示加速可達4.2GHz),整合Vega 7 GPU,時脈1.6GHz,處理器TDP為10-25W,預設15W。 效能結果係依配置中所示日期的測試為準,且可能無法反映所有公開可用的安全性更新。
intelcpu11代: 第 11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的 Intel® 技術優勢
但每個系列的性能數字不是隻會有一種,通常會有多個型號,例如第 11 代 i5 有「i 」、「i 」、「i 」這三種型號,後面的性能數字有多種。 而 i3 就算是低階等級,雖然比較便宜,但性能都反映在價格上,不過對於一般的文書處理、平常上上網那些都足以應付。 綜合來看,兩家都好,Intel 幾乎每年都會推出一代,世代汰換率很快,但這不影響我們使用,只是會有種「我不是才買沒多久嗎?怎麼已經變成舊世代的了?」的感覺。 而另一派說 AMD YES 的就是看準 AMD 的超高 CP 值而紛紛入坑,但也是因為 AMD 一系列的推出超佛產品急起直追,才能在短時間就累積了一羣無 AMD 不歡的信徒,這幾年也在擂臺上給了 Intel 一記連續組合重拳。 而這次發表的六款桌上型處理器,另一大亮點就是升級支援到 DDR5 和 PCIe 5.0 連接性,也是,DDR4 都用這個多年了,也該升級了。
intelcpu11代: IPC 大勝!AMD Ryzen 9 5900X、Ryzen 5 5600X 處理器評測開箱
Intel® Evo™ 徽章代表著功能與技術的完美結合,並在日常條件下進行測試,以獲得符合其期望的出色體驗。 5採用 Intel® Evo™ 平臺的設計來自 Project Athena 創新計畫,將使您對筆記型電腦的期望有所改觀。 第 11 代 Intel® Core™處理器可為輕薄筆記型電腦提供史上最高執行效能的人工智慧加速。 人工智慧透過神經網路抑噪功能助力更身歷其境的協作,並使用視訊會議的最新低頻寬編碼和最佳的 Wi-Fi 技術,甚至在任何環境下都可以實現專業視訊通話的視訊超高解析度。
第 11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可讓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隨時隨地進行製作、創作、連線與協作。 這款最新一代的處理器搭載 Intel 的全新 SuperFin 電晶體,結合領先業界與同級最佳全新技術2,如 Intel® Wi-Fi 6 (Gig+)、Thunderbolt™ 4、AV1 媒體解碼、連接 CPU 的 PCIe Gen 4 介面,以及硬體強化的安全功能。 透過支援最高可達 5.0 GHz 渦輪時脈速度的處理器,以及整合真正通用的單一纜線連接 Thunderbolt™ 4(可支援最多達 4 部同時執行的 4K HDR 顯示器)的首款處理器,來實現更強大的生產力。 結合第 11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與 Intel® Optane™ Memory H20 搭配固態硬碟儲存裝置,以提升您的儲存效能與系統回應能力。 代號 Tiger Lake 的第11代 Core 系列處理器,其實已先於8月所舉辦 Intel Architecture 2020活動中曝光,且由 Intel 發布的資料顯示,Tiger Lake 是採用增強的10nm製程,並首次導入全新的 SuperFin 技術,能為效能帶來升級。
intelcpu11代: 英特爾介紹第十一代 CPU 四大處理器瞄準遊戲、教育、商務、行動等族羣
」,後面三位數是「900」,而 i7 有個型號是「i 」,後面三位數是「700」,i5 有「i 」,後面三位數是「600」,每個系列都有自己的數字範圍。 世代後面三位數就是代表這顆 CPU 的性能高低,數字越高代表越強,上面說到系列是區分 CPU 性能的最好指標,但每一個系列還有在細分等級,這個三位數就是代表這個細分的性能。 直到這幾年 AMD 瘋狂追趕,Intel 到現在推出第 12 代才一次提升非常多的進步,你說是不是它犯賤 XD。
intelcpu11代: 元處理器: P6 架構
所以本篇文章將從 CPU散熱膏的選購方式開始說明,並以人氣排行榜的形式推薦十款最受歡迎的產品,無論想找用在筆電或 intelcpu11代2025 AMD製處理器的款式皆有。 只要詳細閱讀,便能迅速掌握挑選散熱膏的方式及其使用方法,藉此維護個人電腦的高效能。 憑藉著 PCIe 4.0的技術支持、7nm製程的晶片與 Zen2架構帶來的出色的能效、自動超頻工具以及強大的散熱器等等優勢,Ryzen X 不論從遊戲到高負載工作等各類型的應用程序,均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速度體驗,也因此吸引電腦市場的目光而十分暢銷。 此處理器儘管時鐘頻率比同系列的10700K 稍微降低,但其全核 Turbo(渦輪加速技術,主要提高核心 CPU 的時鐘頻率來加快處理速度)速度僅比可超頻版本低了100MHz。
intelcpu11代: ② 根據電腦的使用習慣選擇 CPU 的核心數
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次 Intel 推出的十一代桌上處理器,仍有明顯的過渡性質,亦有 Intel 因技術限制,被迫在 14 奈米製程「榨取」效能的痕跡。 Intel 並預估會在今年底,推出第十二代「Alder Lake」架構的 Core 處理器,加上筆電版處理器也將迎來十核心的新世代,預估在 2021 年底,才能見到 Intel 拿出真正展現實力的新品。 值得注意的是,Tiger Lake 處理器支援 Dynamic Tuning 技術,可以根據工作負載的不同,動態調配處理器、顯示晶片的功耗上限,達到最佳化整體效能表現的效果。
Intel 在 CES 2021 線上展覽期間,其中一項重點佈局產品是行動平臺,新發表代號 Tiger Lake-H 處理器也屬於第 11 代成員,擁有比先前代號 Tiger Lake-U 產品更高的性能。 另外,與前一代相同,第 11 代 Core i9 / Core i7 支援 Turbo Boost Max Technology 3.0(極致渦輪加速技術 3.0),可評估工作負載和處理器用電/溫度等狀況,辨識出最快的核心進行加速。 Core i9 額外支援 Thermal Velocity Boost,在溫度低於一定程度下,Boost 時脈進一步推升 100 MHz。 由於多數玩家在遊戲時並不需要多核心效能,且單核效能跑分也贏過競廠AMD的旗艦級CPU,外界推測Core i 的售價約略落在100美元以內(約新臺幣2780元),認為會是有史以來最具性價比的CPU。 近期流出的資料顯示,12代i3共有2款型號,Core i 以及Core i ,兩者皆為單一Golden Cove核心架構,採4核8緒配置,而最入門款的Core i 最高運行時脈達到4.3GHz、TDP功耗為60W,最高功耗也僅77W。 [週刊王CTWANT] 被外界詬病「牙膏廠」的CPU大廠INTEL,日前發布第12代Alder Lake晶片,效能、核心數都顯著提升,其中Core i3 的單核心效能竟然直逼第11代i9單核心,有望成為最具性價比的CPU。
intelcpu11代: 筆電改朝換代!第11代Intel Core輕薄筆電 5品牌大集合
桌上型電腦用戶敲碗許久的第 11 代「Rocket Lake」即將問世,正式名稱 Intel Core S 系列處理器以旗艦 i K 為首,IPC 提高 19%,內顯效能提高 50%,另外也首度將 AI 運算能力導入主流 PC 平臺中。 雖說已預計在 3 月份推出,但此次並沒有透漏太多新的細節,也並未完全展示整個第 11 代 Rocket Lake-S 陣容,僅簡單講述全新核心架構、14nm 製程,以及處理器可提供 20 條 PCIe 4.0 通道,可容納 x16 顯卡與 x4 SSD。 第 12 代 Alder Lake 處理器將採用在第 11 代 Tiger Lake 中已經存在的 10nm SuperFin 設計強化版本,並結合了新的大功率核心 Golden Lake 和新的 Gracemont 核心來提高效率。 在發表會中更直接展示了搭載 Alder Lake 的電腦開啟狀態(上圖),讓大家先睹為快。 針對筆記型電腦遊戲玩家,35 瓦第 11 代 Intel Core 筆記型處理器(H 處理器系列)提供超方便攜帶的遊戲效能。
這款處理器為新一代的獨立顯示卡提供高達 5GHz 的 PCIe 4.0,採用 Intel® Killer™ Wi-Fi 6/6E (Gig+) 技術,大幅縮短延遲,在可攜性與高超的遊戲技能之間,締造了最優異的平衡。 針對日常玩家,採用 Intel® Iris® Xe 整合式顯示晶片的 25 瓦 Intel Core 處理器(U 處理器系列),提供優異的遊戲畫面播放速率、超級生動的視覺效果,以及 Intel® Wi-Fi 6 或 Intel® Wi-Fi 6E 連線能力。 搭載 U 處理器系列的輕薄型筆記型電腦,為不追求專業級裝備的遊戲愛好者,提供了卓越的效能。
Intel 強調和第 10 代產品相較下,第 11 代多核心性能提升多達 19%,同時也具有極佳的單核心性能表現。 H570、B560 晶片組首次提供記憶體超頻功能,主流玩家也能夠享有超頻樂趣;新一代處理器內建全新的記憶體控制器,提供 Gear 2 和更寬廣的時序調整範圍,Windows 作業系統環境能夠透過 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 即時調整運作記憶體時脈。 這次 H45 遊戲筆電處理器由 Intel Core i HK領軍,配備高達 8 核心、16 執行緒,單核心最高時脈可以達到 5 GHz 的超高水準,已經超過大部分的電腦主機。 這邊也可以注意到,這顆 Core i HK 帶有 K 字尾,代表他是可超頻的「老 K 處理器」,玩家可以再把處理器的速度拉得更高,來增加效能表現,充分發揮每一滴效能。
如果這時候 CPU 內含的執行緒(tread,又譯線程)數值高,就有助於同時進行多項作業。 在選擇 CPU 時根據使用需求,比如文書處理、動畫編輯、進行網路遊戲等,其所需的規格都不盡相同。 製作過程會因為商品及服務不同,由廠商無償提供試用,或與品牌合作安排相關廣告版位,但無論有無皆不影響商品排名。 性能提升對於內容創作的效益,也是 Tiger Lake-H 產品訴求重點,尤其搭配 Adobe、Nero、Autodesk 等相容軟體,新指令集發揮作用時會更為顯著。 Intel 表示,和自家第 10 代產品相較下,影片剪輯可提升達 20%、影像處理 22%、辦公室生產力 14%。
160 MHz 通道與 Wi-Fi 6/6E 的技術優勢能提供比標準 Wi-Fi 5 產品高出許多的電腦客戶端最大理論速度。 第 11 intelcpu11代2025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率先採用 Intel® Iris® Xe 顯示晶片。 這款處理器還有高達 20 條 PCIe 4.0 通道,可供最新的獨立 GPU 使用。
intelcpu11代: 第 11 代 Intel® Core™ U 系列處理器功能/優勢
根據之前資料,Tiger Lake將會採用增強版10nm+製程,整合全新的Willow Cove CPU架構、Xe架構的Gen12 GPU內顯,並大大強化AI能力,最高加速時脈可達5GHz。 最新跑分顯示,11代Core i7-1165G7效能不俗,四核心效能領先八核心的Ryzen U。 每個位片式處理器可以實現單個2位處理器的功能並且可以相互連接,從而構建具有任何所需位元組長度的處理器。
此平臺包含最高 5GHz、具備 20 條通道的 PCIe Gen 4 架構可銜接最快儲存與獨立顯示卡,以及 Intel Killer Wi-Fi 6E (Gig+)。 第11代 intel Core 桌上型處理器系列最高擁有 8 核心 16 執行緒,擁有三大特色,第一個是 IPC 的提升、第二是顯示效能的提升,再來就是超頻變得更穩定而且便利。 【音樂製作人監製】2023最新7款監聽耳機推薦排行榜 監聽耳機 在演唱會、夜店 DJ 表演或是錄音室、電視臺等講求專業聲音表現的場所,便需要一款「監聽耳機」。 監聽耳機的設計與一般耳機相異,因此能聆聽出細微的樂音變化,而其不僅受到專業人士青睞,也有不少對音質講究的玩家入手此類商品。 但市面上如 SONY、鐵三角Audio-Technica、AKG 等大廠都有推出監聽耳機,音質表現和特色也各有不同,在挑選時究竟該注意哪些事項呢? intelcpu11代2025 為此本文將列出封閉式和開放式監聽耳機的特徵,並介紹搖滾樂、流行樂和古典樂適合什麼類型的商品,以協助各位選出合適耳機。
以擁有最高頻率核心的 Intel Core i K 作為主角,強調對比前一世代具備 19% 的每時脈週期指令數量(IPC)改進,這些處理器將在 2021 年第一季推出。 【專家監製】2023最新十大攜帶式螢幕推薦排行榜 攜帶式螢幕 只要準備另外一臺的攜帶式螢幕,不論是身在何處皆可以雙螢幕作業,於外出時使用電腦工作或是進行會議發表時也相當方便。 intelcpu11代2025 但是市面上諸多大廠牌都有推出攜帶式的商品,再加上每款產品的規格有所差異,款式眾多實在令人難以下手,不知道該以什麼基準作為購買時的條件纔好。 因此本文除了說明選購時所要留意的部分外,還集結了 ViewSonic、IS、ASUS華碩、MSI微星、GeChic 等品牌所推出的人氣商品,同時亦會推薦擁有高解析度、附有腳架,觸控或是能用來連接 Switch 等各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