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又是臺灣第一款 NCC 認證的 5G 手機,在技術力與宣示性方面都可看出索尼的用心。 但他也並不是完全完美,如還是有高解析錄影容易過熱的問題,另外接近36000的定價並不算便宜,但如果你是索粉的話,個人覺得這款可以放心入手不會被嘴的好手機,尤其是現在市場 5G旗艦短時間類沒太多選擇性的狀況下,這款手機也可算的是上選了,以上是 Xperia 1 II 的開箱評測。 這邊小編先分開兩個部分來介紹,第一個是 Sony 終於給 Xperia 1 IV 可以跨相機的「連續」無縫縮放,意思是什麼? 不是有多顆主相機的手機都懂得在縮放畫面時,直接自動切換鏡頭嗎? 事實上並不是,起碼在 Xperia 1 III 的時候,Sony 希望要給使用者有「換鏡頭」的感覺,在廣角、 超廣角、遠攝相機之間的焦段都是要手動點按切換才能跳過去。
翻到機背,借測的 Xperia 1 III 是紫色版本,也是近年 Sony 手機的一個標誌配色。 值得一提的是來到第三世代,Sony 總算用上霧面機身,解決了過往兩代亮面機身都有指紋收集問題,不過霧面紫實在難而顯色,所以昏暗環境可能只會看到深色機身。 霧面處理可不光只有在機背的部分,Xperia 1 III 的中框也是同樣的設計,提升一體感。
sony 1評價: 鏡頭功能差異
具備4K錄影以及 Full HD sony 1評價 120fps 錄影功能,然而在靜態拍攝方面,畫質還是RX100系列較為優秀。 以拍照功能而言或許它說不上好用,缺少模式轉盤、觀景窗⋯⋯但對錄影功能特化的機身設計可說既簡潔又俐落。 而在 ISO 12800,我們才會看到明顯的噪點出現,不過配合較高快門之下仍能拍攝出較為清晰的夜景。 但以一貫 Sony 用戶的經驗來說,還是手動減低曝光拍攝 RAW,然後再於後製時調光,出到來的效果會更好。
Sony Xperia Pro-I 在這個場景暗部成像最細膩、細節最多、受到鬼影影響都較少。 備註:地標官網手機實拍照片皆已取得Phone & Photo 官方授權。 想看更多手機實拍照大檔請見Phone & Photo Flickr 相簿。 你應該有聽過眼鏡行說「非球面鏡片」會讓視覺更自然,看到的東西也更符合真實; 同樣道理應用在鏡頭上,「非球面玻璃」可以減少影像畸變、邊緣圖像失真更少、色差等狀況產生,這也是蔡司光學多年稱霸鏡頭界的一大主因。 Xperia 1 iii 同樣是 4500 mAh 電池容量、支援 30W 快充,並支援無線充電;iPhone 13 Pro 則是 3095 mAh 電池容量、支援 20W 以上快充,支援無線充電。 Xperia Pro-I 邊框設計採用波浪格紋設計,有更好的手感跟有更好的握拿穩定度。
sony 1評價: 六、5G 新世代:無比強悍 Alpha 拍照技術搭配影音盛宴
一部 Sony A1 的價格足以購買一部 6100 萬像素的 A7RIV 再加多一部晚間拍片強勁的 A7SIII。 不過對以相片攝影為主的朋友來說,Sony A1 使用體驗的優勢明顯比兩部機加在一起還要大。 它結合了超高連拍(包括相片寫入記憶卡速度)與高像素於一身,而且能輕鬆應付較暗場景以及晚間攝影。 能夠讓攝影師的專注力放於相片的構圖以及與模特兒、被攝者的溝通。 在色彩表現的通透度上,也給 Sony 用家一種清新的感覺。 部份 Sony 用家有想過好想要別廠的色彩哲學,而在 A1 上感覺到現在 Sony 也有了。
- 效能有 12GB RAM 撐腰,唯一的鍋要算在高通的 S888。
- Xperia 1 II 同時支援 Qi 無線充電,回家只要往無線充電盤上一擺,擺脫線材的感覺挺好的。
- 雖說小編覺得 ZV-1 的靜態拍攝實力也不俗,不過相信大家最關心的還是它動態記錄的表現有多讚吧?
- 然而也就如早前的動手玩中提到,Xperia 1 IV 這回的包裝是「買機得機」,僅是一個紙盒放著一臺手機,一般會有的充電器、線材統統都沒有,是環保包裝的極致吧。
- 還有另一個受到極端氣候影響,同樣暴發水患的地方,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 、金夏沙,多處出現土石流和山崩,有一條主要高速公路、因此受阻無法通行,另外死亡人數、也超過百人。
很簡單來在自動白平衡(設定注重白色表現)、關閉 Picture Profile、設定標準風格設定的情況下,與過往 Sony 相機有些微差別。 索尼通過一些尖端的視頻功能來彌補自己,支持高達 120fps 的 4K 視頻,並且由於一些不錯的穩定性,質量達到了與靜止圖像相同的標準,但是,手機在拍攝視頻時確實會變得很熱,這會極大地消耗電池壽命。 除了基於 Sony FS 電影攝影機的獨立 Cinema Pro sony 1評價 應用程序之外,照片應用程序中還有基本的視頻模式,這裡有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控制,很適合知識淵博的攝影師。 在智能手機領域,索尼 Xperia 1 II將自己定位為攝影師、電影製作人和遊戲玩家的手機選擇,這是索尼第三次推出針對創意類型的手機,擁有由可在兩個焦距之間切換的微型移動鏡頭,組成的最先進的遠攝鏡頭,對5G支援以及首創的 4K 高刷新率顯示螢幕。 Α1 全機含電池、記憶卡約 737g 重,搭配 GM 系列鏡頭稱不上輕巧,體積對比昔日頂規單反卻小了許多。
sony 1評價: 9 電影比例寬螢幕,在家也能享受劇院效果
Xperia 1 II 配備等同於 10 位元的顯示幕 (8 位元加上 2 位元平滑化),能夠呈現極多樣的色彩,而不出現帶狀色。 在 Sony 的某些自帶程序中也體現出了 Sony 對軟件設計的足夠「隨性」。 譬如「Sony 精選」內的界面設計,分辨不適配的 Banner、深沉的界面配色,不禁讓人想起了幾年前那些欠缺 UI 設計的 Android 手機。
sony 1評價: 【到底怎麼買?】 評價索尼手機Sony Xperia 1 II|開箱懶人包
尤其 Sony Xperia Pro-I 這個感光元件的像素間格大,可以避免各種像素之間彼此幹擾 (雜訊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Xperia 1型得黎好使好用,不過就止於好使好用而已,並未必能夠滿足使用者對於旗艦級手機既期望同體驗。 覺得規格型號讓你看得「霧煞煞」,看完還是不知道該怎麼選嗎? 沒關係,下面洋蔥網通將根據不同需求來推薦你4款Sony手機,還在考慮要入手哪一支的你,不妨跟著我們看下去。 對於喜歡日系品牌、用不習慣蘋果,或是有預算考量,但又想買到功能、設計一流的手機者,Sony手機就是你的最佳選擇。
sony 1評價: Sony Xperia Pro-I vs Sony Xperia 1 III vs iPhone 13 Pro 規格比較
此次Xperia 1 II亦在三顆鏡頭之外,新增了一顆3D iToF感測器,這顆測距感應器在低光與近距離的時候能帶來更準確,也更快速的對焦,也讓Xperia 1 II的對焦能力更上一層。 而 16mm 這顆鏡頭,能以更廣的視角來裝載更多美景,有時候我們在城市裡、日常中平凡無奇的角落,只要用上這顆超廣角鏡,更能呈現照片的張力。 Xperia 1 II 三顆鏡頭都採用了 Zeiss 鍍膜,可以減少反射光線並抑制暈光及眩光,在色彩上也相當飽和鮮豔,是很讓人喜歡的顏色傾向。 由於去年起,Xperia 1、Xperia 5 就已導入全新演算技術,變焦的焦段變化,畫質上比起以往大幅提升。 因此,此次 Xperia 1 II 在望遠端選用 70mm,不僅在中間焦段(24mm ~ 70mm)能夠維持足夠好的畫質,在望遠端也能捕捉到更遠的畫面,帶來更好的運用彈性。
sony 1評價: 【到底怎麼買?】 評價索尼手機Sony Xperia 1 III |開箱懶人包
使用與 Sony 電影攝影機工程師共同開發出來的功能,並運用與專業人士相同的參數和色彩設定錄製影片。 再往下一顆按鍵就是快門鍵,這自古以來就是 Sony Xperia 旗艦手機的特徵的一個設計。 來到 2021 年就有一點點的細節變化,就是表面加入了菱格花紋,面積也變大顆了點,按下快門時就會更加有感了。 機身上的其他部分也就是老樣子的,USB-C 埠在機底,機頂就是隻此一家的 3.5mm 耳機孔。 最後當然就是會有 IP68 的防水防塵等級機身,同時螢幕玻璃也是由康寧 Gorilla Glass Victus 所保護,機背就是 Gorilla Glass 6。 雖然臺灣官方尚未提供 Xperia 1 測試機給媒體,但 ePrice 香港站同仁日前已經取得了 Xperia 1 sony 1評價 測試進行體驗了;稍早他們也藉由前來參加 Computex 2019 的同時,在臺灣利用 Xperia 1 進行了一些 …
sony 1評價: 可當電腦 Webcam 使用:支援 Windows、Mac OSX
某一次聚會他沒帶單眼相機、而是帶著 RX100m7,再下次聚會他就帶回「單眼」了,於是我問他為何賣掉。 破 3 萬名三星粉絲連署盼 Note 旗艦回歸 三星即將於 8 月 11 日舉辦 Galaxy 新機發表會,官方先前搶先預告,重點將是摺疊手機 Galaxy Z 系列,…… Sony 集團本身的 Sony Picture 握有全球大量影音作品,Netflix 更取得其獨家串流轉播權,雙方在內容上的合作,未來有利放大 Xperia 1 III 的產品優勢。 可稱之為 Sony 在 Vlog 相機領域上所做的新一步嘗試,結合了恰到好處的功能以及更好的錄影配置,幾可稱之為一代 Vlog 神機。 A1 支援人以及動物眼部追焦,在人像攝影當中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都能非常緊貼模特兒的眼部,即使在較暗的地方,也能發揮出它的功用。
sony 1評價: 機身設計
Xperia 1 II 此次從 Alpha 相機帶來了更好的對焦演算,不僅擁有每秒 20 張的連拍,在高速連拍的同時,每一秒也都會重新進行對焦與曝光的演算。 此外,在 Raw 降噪的部分,也能確實的在低光源照片看出來,即使只是簡單的隨手拍攝,照片的純淨度也都相當理想。 初步使用 Xperia 1 II 的三顆鏡頭後,可以發現在顏色上的呈現相當飽和、豐富,除此之外,在許多照片中的明暗變化、細節處理也都相當好。 在電力續航來說,Xperia 1 II 內建 4,000mAh 的電池容量,整天下來包含影片與大量的相片拍攝,從出門到回家大致都還有 20%~30% 的存量。 您可以用最高 20fps 長達 30 秒的時間,在勝利時以連拍模式截圖螢幕,並立即在社交媒體上分享。
其他的按鍵佈局、相機模組的設計、位置都沒有變,然而前代突然復活的 Google Assistant 鍵卻又消失了,所以到底這個快捷鍵還有沒有存在的意義呢? 最後就是 SIM 卡槽的位置,Sony 也跟風其他廠商一樣把 SIM 卡槽放在 USB-C 充電孔的旁邊,這可以理解為騰空更多機身上半部的空間來置放散熱系統。 幸好就是 Sony 沿用了無工具拔除的卡盤設計,繼續是能夠徒手把卡盤拉出來;SIM 卡盤的另一面,更是現今 Android 旗艦機型罕見的支援外置 microSD 卡擴充呢。 Sony Xperia Pro-I 提供 4K HDR 120fps 高幀率影片的拍攝選擇, 使用者也可以自行在 24 fps fps 間調整。 結合防手震跟自動對焦功能,除了一般日常錄影外,高動態(如滑板、腳踏車等)的影像紀錄也是一把罩。 ZV-1大致延續了 RX100M5A 的各項機身配置,但卻又做出了不少針對影音功能強化的改變,例如側翻式螢幕、收音麥克風、熱靴座等等,同時在軟體部分如對焦方面亦加強不少,使之成為更適合動態錄影的輕便相機。
sony 1評價: 使用心得:推薦值得購買Xperia 1 II嗎?
搭載可用於低亮度拍攝的創新 3D iToF (間接飛時測距) 感光元件,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精準對焦。 所有技術集結於大型的 1/1.7 吋行動裝置專用 Exmor RS™ 感光元件和行動裝置專用 BIONZ X™ 引擎,能迅速拍出令人驚豔的相片。 Xperia 1 II 具備智慧型手機相機前所未有的攝影能力。
再視頻方面,可以在Sony Xperia 1 II上以各種分辨率和幀速率拍攝視頻,它能夠以每秒60幀的速度進行4K拍攝,而你可以在全高清模式下以高達120fps(慢動作)的速度拍攝。 空機保證都是全新未拆封的原廠公司貨,並能享有一年保固期與基本配件;我們也會現場讓客戶在門市進行拆機、測試和檢查等動作,不必擔心個人權益受損,手機日後若有任何異常情況,門市人員也會協助您送修,讓您可以買得安心有保障! 此外,我們也會協助您進行手機資料的移轉,不用擔心聯絡人資訊、LINE聊天紀錄會在換機後消失。 而在電池容量部分,「Xperia 1 III」、「 Xperia 5 III」和「Xperia 10 III」皆配置4,500mAh電池,前二者支援30W快充功能、Xperia 10 III則是支援18W快充功能;但可別忘了,擁有大螢幕的Xperia 1 III恐怕會是最耗電的。 Sony於2021年初公佈最新「真.旗艦」無反相機A1/Alpha 1,無論拍攝質素、性能都比去年A9 II更強大。 而A1/Alpha 1終於正式到港,記者立刻上手試玩實測,看看新機拍攝的質素是否如官方所指般出色。
sony 1評價: Sony Xperia 1 IV 256GB 規格特色介紹
不可否認,索尼在相機方面是專家,它的無反光鏡Alpha系列已經超越了佳能和尼康等長期的數碼單反相機巨頭,與之抗衡,該系列的命名約定也已應用於Xperia 1 II,像2019年的Xperia 1一樣,你會在手機背面找到三個12Mp傳感器和一個8Mp正面傳感器。 21:9的寬高比意味著,你也可以以與在劇院中看到的相同格式觀看大多數電影。 Xperia 1 II使用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密集面板,分辨率為3,840 x 1,644。
sony 1評價: Sony 旗艦 Xperia 1 III一個月使用體驗:整理 5 大優缺點告訴你
還有另一個受到極端氣候影響,同樣暴發水患的地方,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 sony 1評價 sony 1評價2025 、金夏沙,多處出現土石流和山崩,有一條主要高速公路、因此受阻無法通行,另外死亡人數、也超過百人。 北市立委補選戰,藍綠持續交鋒,針對吳怡農提出松機遷建,前一天交通部長王國材強調很多問題還須深思,王鴻薇趁機大酸是不是也要說王國材是他的發言人? 吳怡農反擊稱王國財是發言人、是政治口水,一點建設性都沒有! 更持續猛攻王鴻薇「烙跑參選」,今天(14日)王鴻薇上節目談到自己面對烙跑罪名,壓力很大,更忍不住哽咽落淚。
Sony A1 在 8K 解像度攝錄之下,最高只能提供 4:2:0 色彩取樣(4K 或以下則提供 4:2:2色彩取樣),相比起別牌子的 4:2:2 取樣在數值上有輕微劣勢。 實際看上去的分別是相當小,這要看你的工作內容是否對色彩特別敏感,否則在一般情況下都是沒問題的。 ▲可能大家會覺得 Xperia 1 機身會十分長,但筆者拿來 Samsung S10+(左)來與 Sony Xperia 1(右)比一比,發覺 Xperia 1 其實機身比 S10+ 窄一點,而長度亦沒有長很多。 ▲不過另一個讓筆者不解的地方又來了:既然 Xperia 1 沒有內建 3.5mm 耳機插孔,為何它附送的耳機是 3.5mm 耳機插頭,而非採用 USB-C 插頭? 即是如果要用有線耳機聽歌,就要同時使用剛才提及的 USB-C sony 1評價2025 轉 3.5mm 轉線,似乎有少許美中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Xperia 1 III 在成像部門取得了重大進展,其新的長焦系統可物理移動單個鏡頭內的光學元件,以提供兩種不同的焦距:70 毫米和 105 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