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帶寬連USB 3.1 Gen 1都搞不定,難怪視頻輸出需要塞進一個「iPhone 4的SOC」,先壓縮再解碼…… 但是當Type C需要突破這兩個瓶頸的時候,E-Mark晶元迅速大規模鋪開不成問題,而且這貨一點都不貴,馬上又可以續命好幾年。 ▲ 你隨便買個華為、魅族、樂視之類的品牌原裝Type C數據線,單從短路、高溫等防護措施的數量上來看,比蘋果原裝Lightning就是大人和嬰兒的區別。 所以我並不覺得大部分山寨蘋果數據線的素質,就比弱雞USB 2.0+2A、動不動外皮爛掉的原裝Lightning差到哪裡去。
- USB Micro口線的寬度就是0.4(USB Micro規範,2007年),Micro Receptacle的觸點只有0.25,觸點大小根本不是設計的難點,老早的時候USB線就可以做的很小了。
- 在傳統手機發聲的結構之中,是由手機內負責將數位訊號轉換為類比的 DAC 先將數位檔案變成類比的訊號,然後再經過擴大晶片將訊號放大之後,輸出給 3.5mm 的端子,把已經轉換成類比的訊號傳遞到耳機的單體之後發出聲音。
- 除了 iPhone 12 系列包裝盒內含的 Type-C to Lightning 快充傳輸線,選購第三方配件商 Apple MFi 認證的 Lightning 傳輸線是更經濟實惠的選擇。
- 簡單的說,驅動耳機的程序不變,改變的只是結構放置的位置,把原本的數位類比晶片與擴大晶片藏到數位耳機的設計之中,簡言之相較原本的 3.5mm 耳機,數位耳機的成本會更高,尤其是 Lightning 與 USB Type-C 介面這兩種標榜正反皆可插入的設計。
「9. 蘋果採用了曲線的策略,六大常委中的因特爾與蘋果有著不錯的合作的關係,沒有直接的產品競爭,因此蘋果將E85交給了因特爾,由intel 以自身的名義在USB協會上提交此方案。 所謂蘋果開發這個新介面的過程,以及「johny拿出一條lightning,斬釘截鐵的講:今年的iphone用lightning,明年的iphone也用lightning。」這樣的細節,我無法證偽;或者說,除了蘋果高層,誰都無法證偽。 在未來,Type C標準會不斷提高數據傳輸能力,整合越來越多的消費類電子行業的標準介面,最終取代除了RJ-45網線口之外的所有介面。 不管你是QC/PE/FCP這樣的高電壓充電,還是VOOC和未來的PE 3.0/華為SCP等大電流快充;或者整合了高電壓、高電流,最正統的USB PD快充協議;Type C通過改變數據線,都可以輕鬆喫下來。
typeclightning: 【Snap-on】2M工業級充電線 傳輸線(TYPE-C to Lightning/USB to Lightning)
我相信蘋果內部的大量原型機中,肯定有一些設計是採用了 USB-C 接口的,但到了今天都沒有換上,最重要的是影響了數據傳輸和充電速度這兩個功能。 這幾年蘋果也並非沒有對以Lightning 接口為核心的MFi 認證進行更新過,在目前的R32 支持文檔中對於電源適配器等方面其實已經有了很多變化,包括推出C to L 的線纜等等,但一直沒有對最重要的Lightning 接口進行重新設計,也就導致其上限一直沒有提高。 typeclightning 市面上現在USB2.0還在大量用,3.0都還沒普及(是這樣的吧),要說USB3.1的普及,我看路還很遠(因為手邊很多的設備已經是定型了的,單反之類的也不可能年年換吧)。 不過,就純粹說這個介面,感覺還是不錯的,雙面可用設計,大小也精緻,線也可以做的很細,插的過程手感是否良好,插上去緊不緊,還不清楚。
- 同樣,國內一堆產商使用type-c,卻只支持usb2.0。
- 其彈性好、導電性強、耐磨損的特性,大大避免了從前韌性差、易變形的黃銅材料,造成的虛接、發熱、著火的安全風險。
- 不過由於 2018 款也支持巧控鍵盤,所以新款 iPad Pro 的必要性就變得更低了。
- 再看USB Type-C,如果設備和主機連接起來,那麼整個屏蔽線會在外面把數據線套住,有完善的保護功能,並且也不容易短路,做工要求也不高,企業容易山寨。
幹掉接口前,iPhone 能將 Lightning 換成更好的 USB-C 嗎? 購買前請以購買當時銷售頁面資料為準自行判斷,該等資訊亦不得作為向第三人為任何主張之依據,包括但不限於:主張市場上有其他更優惠價格之補償或其他請求。 另外,針對只是一般 iOS 裝置的充電需求, USB Type-A to Lightning 也同步推出全新配色的版本,建議售價為 NT$ 299 。 由於包裝相當類似,建議各位在選購時再三確認規格是自己所需的。 此外,米家恆溫電水壺1S 搭配高規格 STRIX typeclightning2025 溫度控制器,以超高靈敏度感應水溫,精緻控溫、水滾即停,更貼心設計三重用電保護,水完全沸騰後自動斷電、偵測到缺水乾燒時自動斷電以及底座連接器防觸電設計,使用更安心、放心。 售價方面,小米延長線黑色版將於 2020 年 8 月 17 日正式開賣,建議售價只要新臺幣 295 元。
typeclightning: 數位.相機.電玩
至於為什麼強推 MagSafe 而不是直接更換 USB-C,自然也很簡單,因為 USB-C 再怎麼說也是 USB-IF 家的標準,怎麼會比自己家的好呢。 蘋果需要的是在 Lightning 日漸式微之後,下一個能夠自己一手掌控的配件帝國,無線充電代表未來,而 MagSafe 磁吸的「復活」與無線充電結合不過是順勢而為。 今年MagSafe 磁吸充電可能是蘋果乾掉Lightning 接口的一個開始,只是15W 的峯值速度的確還是相當「讓人心痛」的,如果能做到已經市面上已經商用的50W,那我想支持MagSafe 磁吸充電幹掉Lightning 接口的人一定會多出不少。 然而這也讓我覺得蘋果更應該為今年的 typeclightning iPhone 更換 USB-C 接口,至少 Pro 系列應該更換。 在賣力的宣傳影像系統更新,支持4K HDR 杜比視界格式之後,iPhone 12 系列或許是唯一能夠從前期拍攝、後期編輯再到分享轉發都可以完成的設備,但是面對並不穩定的無線分享,這種大容量數據複雜的影片,更應該備有一條穩定高速的有線傳輸方式,因為iPhone Pro 系列同樣也是「專業設備」。
而且USB PD 2.0整個標準非常開放,提供了電能和數據、音視頻傳輸的完整協議框架,同時又留有VDM,即自定義數據包功能,讓企業可以進行私有協議處理,進行電池管理,固件升級,私有加密等。 不管什麼連接線,都是要有屏蔽線的,lightning介面的數據線在被插入端是在介面的上側或者下側。 這樣設計的一個問題就是數據線在這一段是裸露的,沒有屏蔽。 並且數據線和屏蔽線(其實就是接地的)距離太近,這種設計對做工有很高的要求,因為不小心會短路。 為什麼是 iPad Pro,而不是賣得更好,用戶量更大的 iPhone ? 除了老生常談的 MFI 認證配件背後的龐大利益之外,我認為是蘋果對產品功能的定義讓其不得不「忍痛割愛」。
typeclightning: ONPRO apple MFI 認證TypeC-Lightning 120cm 快充傳輸線
傳輸速度,目前Lighting都是USB2.0當然跟3.1沒法比,不過……拭目以待今年發布會會不會驗證上面的推測。 從產業鏈來看,蘋果也並沒有在PD和Type C做太多的產業佈局和規劃;要知道蘋果對供應鏈嗅覺極其敏銳,當年可是抓住手機DDR內存的需求,利用訂貨量優勢向三星下了一筆很大的訂單,然後轉手賣了這批期貨,活生生炒內存賺了數億美刀。 當年intel跟你果折騰Thunderbolt,業界也不過是用看傻逼的眼神看著你們,從來沒人BB:intel他媽的你居然敢推非USB標準介面。 這兩組CC介面是專用的通信線,進行USB PD通信信號的傳輸,用人話說,就是「快充識別信號的傳輸」。 Type C確實從Lightning上面汲取了不少經驗,但是這本來就是設計來取代所有繁雜介面的大一統標準,USB組織加上全世界產業鏈數以萬計人的智慧結晶,取代Lightning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typeclightning: 【小米】官方旗艦館 小米行動電源 20000 50W+Type-C to Lightning充電線
Type-C介面觸點寬度0.4(來自Type-C規範),這個線很細? USB Micro口線的寬度就是0.4(USB Micro規範,2007年),Micro Receptacle的觸點只有0.25,觸點大小根本不是設計的難點,老早的時候USB線就可以做的很小了。 typeclightning 影響傳輸性能最大的是屏蔽層,而USB口一直都有屏蔽層,小舌片一直都是USB的特性,反而是lightning口的屏蔽做的很爛(見 @時國懷 typeclightning2025 回答,有疑問的話評論寫這裡)。 匿名用戶的回答中,沒有任何可供參考的文獻資料,包括個人博客、技術文檔、規範中的某些細節等等,沒有這些論據的支持,讓人無法完全信服。 Type-C如果真是Apple設計的,至少在2012年的時候就應該有相當成熟的方案,交給Intel以後至少Intel也要花上半年以上的時間去研究,但這個時間節點恐怕跟匿名用戶的說法並不一致。
typeclightning: 小米10 至尊紀念版發表:120 倍超長焦相機 DXOMARK 排名第一、120Hz 10bit 螢幕、120W超級秒充(同場加映:Redmi K30 至尊紀念版搭載天璣1000+ 旗艦5G處理器)
目前已經廣泛流行使用的 USB-C(又稱USB Type-C)插頭則有單面12 個引腳,正反面共24 個引腳設計,而且是正反面都同時可用的,即便排除掉用於兼容USB 2.0 的4 個引腳,依然大大領先Lightning。 核心的原因在於 Lightning 接口在今天看來起設計已經過於陳舊,Lightning 接口誕生於 2012 年,最初在 iPod Touch 5 和 iPhone 5 上使用,已經是一個有段時間的設計。 但其實說穿了,無論是 Lightning 耳機,或是 USB Type-C 耳機,在意義上與現行市面上能買到的手機用 DAC 整合擴大機是類似的意思,差別只在於這些數位耳機是直接把耳機與數位擴大機整合,同時在電力與尺寸有較嚴苛的需求。 目前手機的做法有幾種,其一是直接透過處理器整合的數位類比轉換架構,把類比聲音輸出給擴大晶片,另外就是透過獨立的數位類比轉換晶片再輸出給擴大晶片,還有一種是輸出把數位類比轉換與擴大整合的晶片,然而無論哪一種架構,先經過數位類比轉換後擴大的過程都是必備的。 ※ 本服務提供之商品價格 、漲跌紀錄等資訊皆為自動化程式蒐集,可能因各種不可預期之狀況而影響正確性或完整性, 僅供使用者參考之用,本服務不負任何擔保責任。
typeclightning: 手機.平板
在傳統手機發聲的結構之中,是由手機內負責將數位訊號轉換為類比的 DAC 先將數位檔案變成類比的訊號,然後再經過擴大晶片將訊號放大之後,輸出給 3.5mm 的端子,把已經轉換成類比的訊號傳遞到耳機的單體之後發出聲音。 這些充電傳輸線存放位置都位在 IKEA 各分店「家飾品區」。 今(12)日小米臺灣也宣佈推出「小米Type-C轉Lightning傳輸線」,除擁有 Apple MFi 官方認證、支援 PD 快充,最重要的是價格只要 245 元相當超值! 此外,也同步推出小米延長線黑色、米家魔方延長線及米家恆溫電水壺1S。 速度提升不僅僅是一個線或者介面的問題,需要綜合水平的提高,比如移動硬碟來說,以往5400轉的筆記本硬碟,讀寫速度本來就慢,用上USB3.0又怎樣呢。 至於正反插的問題,我09年開始做USB的時候我就見過好幾種方案了,民間的或者企業的設計多得是,連Type-A口的方案都有(真當正反插的問題有多複雜?)。
typeclightning: Lightning 和 USB Type-C 設計上各有什麼優劣?
售價方面,小米Type-C轉Lightning傳輸線將於 2020 年 8 月 17 日正式開賣,建議售價只要新臺幣 245 元。 同樣,國內一堆產商使用type-c,卻只支持usb2.0。 除了水平和成本限制上不了3.1,usb3.0本身對手機是個坑也是一個原因。 然而,實際上是蘋果在ipad pro上加了usb3.0的主控,所以ipad pro可以讀取lightning介面的usb3.0設備,哪些設備呢? 充電恐怕(當前的)Lightning要甘拜下風,12W比不了100W,不過誰能弄出100W充電線我覺得最好還是觀望一下。
typeclightning: Apple Lightning to USB Type C 轉接頭(2件組)
把兩個USB Micro-A(某些手機上有)對扣起來就是一個可以不區分正反插入的介面。 USB-IF遲遲不推出類似的設計,完全是工控領域的阻礙導致的(工控領域一直強調區分正反面),Type-C是消費電子領域廠商推動的結果。 如果蘋果只是貢獻了插頭形狀的設計,那麼這種可能性也許有,但USB Type-C規範有上百頁,不僅僅是設計了一個介面形狀就完事了,況且如果只是給一個不需要考慮方向的插頭設計,做硬體的人能拿出無數種方案,給我幾天的時間我都能做出來,反正只是方案而已,又不需要具體實現,根本不需要搞上幾年。 而超乎蘋果預料的,可能是Android 廠商在充電功率方面的「瘋狂」。
前面說過了,現在已經量產USB 3.1 Gen 1的Type C數據線;未來通過加入E-Mark晶元,可以支持到USB 3.1 Gen 2。 ▲ 但是動輒3~4美刀的正版你果MFI認證晶元可就要了親命了,這個貴die的狗晶元其實在今天毫無卵用,這一點下面會講到。 再看USB Type-C,如果設備和主機連接起來,那麼整個屏蔽線會在外面把數據線套住,有完善的保護功能,並且也不容易短路,做工要求也不高,企業容易山寨。 如果各位手裡有iPhone之類的設備,看一下lightning介面,被插入端(iPhone/iPod)只有一側有線(我的iPod是下面有上面沒有),連接線上是上下都有介面。 配送商品經三次配送作業,期間物流以電話與 e-mail 均無法聯繫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全額退款【恕無法返還運費】。 訂購商品若經配送三次無法送達,並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全額退款。
typeclightning: 臺灣出貨 轉接頭 適用Type-C 轉 Lightning 手機轉接線 耳機轉接頭 耳機接手機 適用IOS安卓 奮奮
現貨商品於下單後兩個工作天內從臺灣發貨,約1~3個工作天內送達。 typeclightning2025 超過物流標準配送範圍(如:偏遠區、屋苑住宅區…等),貨到時物流將另加收運費。 3C/小家電/電器類之插座/電壓規格以「臺灣區」為主,海外購買請留意評估選購或自行添購轉接頭/變壓器。 ,故退回的商品必須是全新的狀態且完整包裝(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切勿缺漏任何配件、自行拆解商品、或損毀原廠外盒。 如有遺失、毀損或缺件,可能影響您退貨的權益,也將依照損毀程度扣除為復原所需之整新費用。 曾經嘗試讓 Lightning 接口支持 USB3.0,但最後或許還是覺得直接上 USB-C 會更簡單一些。
16年蘋果砍掉耳機口,推出Lightning耳機,還有新的iPad,進一步擴大了Lightning生態圈,那麼未來一到二代以內勢必不可能放棄Lightning介面。 兩年以後,市面上大多數智能手機不說都像微軟的continuum一樣連接顯示器桌面辦公了,至少4k無損輸出是毫無問題的,擠佔客廳主機市場都有可能。 而且大家到今天都在為PD協議撕逼不斷,Type 1.0標準居然「馬上痛快的放棄自己的提案,轉而支持這顆介面」,你這種侮辱USB組織成員智商的說法,恕我不再打臉,這他媽多敲一個字我都感覺自己的智商被侮辱了。 同時加強電流傳輸能力,配合雙向Type C數據線的普及,所有的設備終於可以做到數據、供電介面二合一,一邊交換數據一邊供電。 因為Lightning數據線本身只是USB 2.0+2A設計,跟普通的USB數據線沒啥兩樣,甚至就是一根線換插頭,所以其實耐操性都一樣;當然我也不知道蘋果怎麼設計的,原裝Lightning數據線接頭尾部特別容易爛。
真正用於數據傳輸的,其實只有裏面兩根引腳的通路,而且並非高速通道,這就導致 Lightning 的實際速率只有 USB 2.0 的水準,最高 480Mbps,功率最高也只有 36W(數據存疑)。 雖然插頭能正反插拔,但其實只有一面,也就是 8 根引腳能夠發揮作用,而且仔細用手電筒去看手機上的基座,可以看到裡面其實也只是單面有觸點。 [蘋科技] iPhone 7 一定要買新的 Lightning 耳機? 米家魔方延長線提供 3 個 USB 充電口、單口支援 5V 2.1A快充,以及四個電源插口能滿足多數人一般的充電需求。
因為Lightning線本身是個智能設備,要使用其進行攻擊就得首先對其逆向,然後通過iOS進行二重攻擊——而iOS本身內核開發簡直就要人命了。 目前Apple手機採用Lightning,而採用Type-C的手機很少。 除卻手機市場外,其他電子產品(比如電腦,電視和汽車)都可以採用Type-C的充電功能和其他協議(比如DisplayPort協議)的兼容功能。
typeclightning: 小米USB-C充電線
除了 iPhone 12 系列包裝盒內含的 Type-C to Lightning 快充傳輸線,選購第三方配件商 Apple MFi 認證的 Lightning 傳輸線是更經濟實惠的選擇。 除了小米Type-C轉Lightning傳輸線,這次小米臺灣也同步在小米10週年活動推出小米延長線黑色版、米家魔方延長線以及米家恆溫電水壺1S。 另外,新款 iPad Pro 採用 Type-C 介面,則是直接使用 USB Type-C轉C的傳輸線搭配 Type-C充電器即可。
typeclightning: 蘋果耳機轉接頭MFi認證音頻轉換器Lightning/Type-C轉3.5mm轉接線代購saintwynters
如果僅僅像是三星這樣峯值為 25W 的對手,哪怕個別機型 45W,這種差距仍然在大部分用戶可接受內,結果有 Android 直接把有線充電功率飆到了 120W 以上,無線充電功率也到了 50W。 而到了明年,有線加無線充電總功率達到 200W 的恐怕都不會只有一臺機型。 蘋果當然是故意採用了這種形態的 MagSafe 充電,為得就是在能盡量破壞用戶現有充電的習慣,比如有些用戶喜歡邊充邊玩,培養更多用戶習慣無線充電方式。 7.5W 與 15W 之間的兩倍差距,以及 1190 元新臺幣的配件售價,滿足了蘋果又賺錢又能讓用戶優先選擇 MagSafe 的需求。 IPad Pro 差不多也是在 2018 年那個時候才被真正定義為「專業設備」去面向專業用戶,而 USB-C 口就是其中必要的環節。 在向大量用戶宣傳了專業的視頻剪輯功能之後,再用 USB 2.0 速度來傳輸 4K 視頻可以說是無法忍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