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active規格2025必看攻略!(小編貼心推薦)

其餘部分就與一般 Focus 類似,不同於 ST-Line 黑頂篷的灰色頂篷帶來些許空間開闊感,3 輻式方向盤也改為一般真圓式搭配下方鋼琴烤漆點綴、相較 ST-Line 的平把式少了些握感與運動氣息。 第 4 代 Focus 車系 2019 年 2 月臺灣市場國產後,搭載 Co-Pilot360 系統等科技獲得肯定。 Focus Active擁有高科技含量內裝配備,全車系標配8吋懸浮式全綵LCD觸控螢幕,並支援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系統,以及緊急通訊救援系統…等便捷功能,讓用車人更便利安全地與娛樂通訊生活保持無縫接軌與全時連線,並提供Qi無線充電面板滿足智慧生活所需。 「臺灣製造,歐洲規格」是Ford Focus Active最大的優勢,這代表著具備歐洲車扎實的行路質感,並且又有國產車實惠的價格,並且更重點是福特六和特別加了許多超實用的好配備,但價格卻在90萬內! 福特六和共提供了兩種規格:EcoBoost 182好動版與EcoBoost 182任性版雙車型,建議售價分別為83.9萬與89.9萬。 看完三大回合分析,相信車迷們跟試車組一樣已有定見,而從各大論壇、車主俱樂部之類的口碑分享中,應該早就清楚HR-V是空間大、運動底子很不錯的跨界CUV,加上依然帥氣的外型,車廠不願為它導入Honda Sensing的原因不言可喻,就怕分食CR-V的訂單,同時也間接證明試車組所言不虛,國產車各個等級禁止以下犯上的傳統還在。

  • 整體在一般道路開起來,筆者認為相較自身使用的 ST-Line Lommel,Active 反倒多了些韌性與舒適 Q 彈的感受,就算坐在後座亦不會覺得路面衝擊感過大,對大多數臺灣用車族羣而言是更為適切的設定,若 Lommel 底盤帶來的感受是「熱血運動感」,Active 就則是有著略帶舒適的「律動感」。
  • 筆者分別以「防滑」、「簡陋路面」兩種模式各自體驗,一開始以「防滑」體驗時,會覺得車輛的 ESP 與煞車介入較多,即便經過傾斜坡、S 彎道,將油門踩深或方向盤轉打幅度大一點,動力仍會被車輛限制、ESP 夾煞車修正的力度也比較明顯,稍微「綁手綁腳」但也是較為平穩的設定。
  • 從這一代的福特FORD FOCUS ACTIVE外觀來看,不論前外觀或者後外觀,都具有極度流線的線條及造型,完美的詮釋了這個流線型的設計理念。
  • 至於在一般日常用車上,行路舒適性同樣有所兼顧,雖然乘車氛圍較偏重經濟務實,但整體而言是輕鬆好開又不失樂趣的動態本格。
  • SYNC 3 建議搭配原廠傳輸線使用:起初筆者使用 iPhone 副廠傳輸線,便出現過 2 次小當機(包含前 USB 失效),所幸以系統重置即解決。
  •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儘管Focus Active在懸吊行程拉長後,底盤離地高增加到跟Corolla Cross差不多的163mm,但由於車身形式沒變,整體車高也只從1,465mm稍微上升到1,513mm,不像Corolla Cross已經來到1,620mm。

但有了這些機能,並非是讓你有恃無恐的開這款前驅車進行重度 Off-Road 越野,而是比起傳統 Focus 多了更多地形應對能力,主要是假日露營去非鋪裝路面爛路或類產業道路等都有更多餘裕。 福特六和這次也特別在桃園揚昇高爾夫球場規畫輕度地形體驗場地,總計有包含大駝峯、大落差、穿越水坑、V 型溝、傾斜坡、S 彎道、直線加速共 7 個關卡。 懸吊結構不同於一般 Focus 有區分扭力樑、SLA 多連桿兩種後懸吊,Active 統一皆為 SLA 多連桿後懸吊,前/後控制臂轉向座重新設計,減震筒、圈簧行程加高並調整參數,配胎相較 ST-Line 也改用較窄、且扁平比加厚的 Goodyear Efficient grip Performace 花紋。 Focus Acitve 車內改為躍動藍刷紋飾板,前座雙側亦有 Active 專屬銀色車門檻,方向盤則是真圓式搭配鋼琴烤漆飾板點綴,甚至就連儀錶板中央設定都有 Focus Acitve 的專屬圖示,展現其活潑輕鬆的戶外風格。 車側有 Active 銘牌驗明正身,高階任性版採用專屬 18 吋 5 輻雙色切削鋁圈(215/50 R18)。 在 Active 的外觀套件部分,前水箱護罩的中網採用 Active 專屬霧面稜格,主要以 6 角形外突的格柵交錯、暗藏 Active 的「A」字視覺,水箱護罩外框更多出黑色鋼琴烤漆飾條包圍,與 ST-Line 類似同樣標配前 LED 霧燈組,但霧燈周圍以霧銀點綴。

focusactive規格: 內裝多處 Active 專屬藍色元素,高階配備確實有感

而在Focus推出之際,其實就有不少網友在敲碗期待跨界車型Focus Active,作為目前臺灣市場成長最快速的級距,Ford雖然過去也不乏有EcoSport小型休旅,但無奈銷售表現不如預期,加上各大品牌近年都在跨界休旅上積極補強,Ford陣營更需要找到能夠競爭的產品,因此就把目光把在以Focus掀背車為基礎延伸的Crossover車款,Focus Active就肩負著與跨界休旅列強一爭高下的責任。 雖然受限於並沒有升級電子手煞車,所以雖然擁有全速域ACC,但並沒有STOP & GO功能,跟車跟到停以後,過了一定時間也需要駕駛人接手煞車,BSM盲點警示在GR Sport車型上也需要額外加價選購,但以Corolla Cross的暢銷表現來看,能在上市不到一年就做出不小升級動作,確實將影響其他車廠後續佈局。 在二圈的體驗中其實 Active 良好的離地間距在穿越大駝峯、大落差、V 型溝等毫不費力,不過其他地形方面在「防滑」、「簡陋路面」二種模式下可以感受到截然不同的感覺。

Focus Active和標準版一樣提供6款車色,沒有推出更亮眼的塗裝稍微可惜了些,在這之中,最推薦的是星焰藍,和車身防刮塑料有比較鮮明的對比,沒有炫目紅的高調,也不會像多數車輛的灰、黑、白那樣普遍,至少多一些辨識度。 focusactive規格2025 18吋雙色切削鋁圈是任性版的專屬配備(好動版為17吋),尺碼越大,當然也會有更飽滿的視覺,配胎則為規格215/50R18固特異EfficientGrip Performance轎車胎,訴求低滾動噪音及濕地性能,符合本車的日常行駛需求。 Focus Active動力系統和標準版的Ecoboost 182完全相同,採用最大輸出182hp/24.5kgm的1.5升三缸渦輪引擎,搭配8速手自排變速箱,並維持前輪驅動配置,但為了強調多一些穿越地形的能力,Focus Active新增「防滑」及「簡陋路面」兩種行車模式,透過調整油門訊號、循跡及動態穩定系統的介入時機及分配,以對應更多種類的路況。 Ford Focus Active兼容歐系美學與跨界機能,擁有媲美豪華中型跨界休旅車相同的車格設定,提供符合臺灣市場最適切車身尺寸與最出色車室空間;Ford德國原廠更針對Active設定專屬後獨立式多連桿懸吊系統,同時搭配163mm離地高度與多達五種的動態行車模式切換系統,實現同級絕無僅有的駕馭魅力與多元地形適應能力。

focusactive規格: 一起野的斜槓夥伴,2021 Ford Focus Active 1.5 EcoBoost 任性版

而今編輯自用車第 2 個單元則是筆者購入了 Ford Focus Active,並且將嘗試不同於過往 [ 直購直測 ] 單元報導的方向,從購車的心路歷程、其他自掏腰包購買的配件與項目、乃至於觀察到的車輛大小事,與大家進行分享。 疫情略為趨緩,隔離政策放寬,也替 2022 年 12 月的臺灣新車銷售加溫,整月繳出 輛的成績,比起 11 月成長 5.5%,最終 2022 整年繳出 42 萬 9731 輛的成績作收,比 2021 年小幅衰退 4.5%。

整體在一般道路開起來,筆者認為相較自身使用的 ST-Line Lommel,Active 反倒多了些韌性與舒適 Q 彈的感受,就算坐在後座亦不會覺得路面衝擊感過大,對大多數臺灣用車族羣而言是更為適切的設定,若 Lommel 底盤帶來的感受是「熱血運動感」,Active 就則是有著略帶舒適的「律動感」。 乘坐空間也是這代 Focus 的強項,此優點也延續至 Active,新世代 C2 底盤不僅車身放大,讓筆者 178 公分乘坐有 2 拳膝部空間、半拳頭部空間,也特別在後座中央底板的隆起降低,不僅讓腳部更能夠輕鬆舒展,乘員左右移動或後排乘座 3 人也相當輕鬆,國內車型在後排也備有後座出風口與 USB-A/USB-C 充電孔,能夠降至底的後電動窗亦帶來出色視野。 Focus Active採用德國Ford原廠專屬調校多連桿後獨立懸吊,於前後控制臂轉向座採用新設計,使用新調校減震筒與簧圈,將其行程加高並優化參數設定,延續Ford Focus車系操控本質的同時,帶來更優異的乘坐舒適性(前懸提高40 mm/後懸提高44 mm),離地高度則增加至163mm,搭配後獨立式懸吊系統,展現從容穿梭都會與郊區的能力。

focusactive規格: 國產車2023車價全面喊漲!福特六和、MG調漲幅度曝光

拜著 C2 底盤加持,讓此代 Focus 擁有更好空間優勢,當然在 Active 車繫上也不例外,2,700mm 軸距表現,比起 HR-V、Corolla Cross 2,600mm 左右水準來得更出色,加上遼闊視野設定,Focus Active 亦相當適合一般女性族羣來使用。 Focus Active推出除了是為了替補 Ecosport 積弱不振的銷售量(在中國則是暫時停產的 Ecosport)以外,同時也是在面對 Toyota Corolla Cross 的衝擊之下所拿出「類 focusactive規格 SUV」Crossover 車款。 當然就車型原創度來說並不及 Corolla Cross,畢竟只是將底盤加高同時多幾個外觀套件而已,但對於部分「只想要休旅的型,卻又想要一定操控表現」的消費者來說,Focus Active 的確相當吸引人。 Ford Focus Active 選在 1 月 8 日正式發表,首波提供 2 款車型,以完善主被動防護、渦輪引擎、越野樂趣、優渥空間等多項優勢,來攻佔長年被日系軍盤踞的跨界休旅市場。 特別的是,原廠工程人員還強調 Active 的後多連桿包含牛腿、後羊角等結構並非像 Lommel 版全以鈑件製成,Lommel 版為牛腿與羊角整合的一件式鈑件設定;Active 則是跟市面上較多數車款一樣、採牛腿與後羊角分開組合而成的兩件式設定,其牛腿為鈑件,而 Rear Knuckle 後羊角則改為鑄鐵件,對應的就是其加高懸吊後的特殊佈局。

focusactive規格: Focus Active 任性版極具競爭力的價格設定

就筆者長時間體驗 ST-Line Lommel 的心得,我認為這代 Focus 的 HUD 可顯示速限與 ACC 等多種資訊,出色隔音搭配 B&O 音響表現不俗,原廠導航圖資更新頻率雖然較慢、但在手機訊號不佳時仍能清楚定位,聲控系統能在行車時快速調整收音機頻道,僅手機無線充電使用時會略為發熱,選購時若預算允許、筆者建議「直上」頂規體驗會更為完整。 走進 Focus Acitve 的車內,對筆者而言一切都是那麼的熟悉、細節處卻又略為不同。 首先進入車內的姿勢因提高座高更為從容,車內飾版從黑色碳纖維紋路、改為內藏「A」字樣的躍動藍刷紋飾板,甚至車內也採用藍色 Active「A」字樣的專屬標誌皮布混搭座椅,座椅以藍色縫線妝點,前座雙側亦有 focusactive規格 Active 專屬銀色車門檻,展現其活潑輕鬆的戶外風格。

focusactive規格: 「加高掀背車」Ford Focus Active Crossover 規格即將於 1/8 發表

Active 比起標準款 Focus 車高多了近 focusactive規格 50mm,而懸吊並非只是單獨做阻尼行程加高處理,在細節設定上,均與掀背款不同,加上車系獨有的「防滑」、「簡陋路面」兩大模式,讓 Focus Active 擁有更多輕度越野操駕樂趣。 只不過 Active focusactive規格 頂規接單價與同樣是 C2 底盤的 Kuga 時尚型接近(96.9 萬),要如何在市場上與消費者溝通彼此的產品定位差異,並讓消費者在考量 Mazda CX-30 等競品比較後選擇 Focus Active,就得端看福特六和最後的市場與定價策略了。 與同級距跨界休旅對手相較,Active 不俗的動力表現,精準且輕盈的車頭指向性,依舊帶給筆者十足的動態樂趣。 不過這具變速箱跟一般 Focus 相同,在低速市區部分某些時候仍有些頓挫,檔轉 D 檔的跳檔節奏較慢、迴轉時稍微要等 1 秒跳檔完再補油門,是使用上必須注意的細節。 雖然 Acitve 皆為前驅佈局,但原廠也替 Active 在既有的「一般」、「省油」、「運動」模式之外,新增「防滑 Slippery」、「簡陋路面 Trail」兩種行車模式,算是選擇 Active 額外的「紅利」。

focusactive規格: 駕駛雪地摩托出意外 美國知名賽車手「甩尾天王」Ken Block逝世!

Focus Active採用歐系美學設計,並融合越野元素,打造流線時尚的跨界扮相,車頭以Active專屬霧黑稜格水箱護罩,搭配Active專屬LED前霧燈組設計與Active專屬高抗磨運動套件(包含前後下擾流/四輪拱處/側裙),以及Active專屬運動車頂架(可承受75公斤負重),形塑精彩奪目的樣貌。 車身足踏Active五幅雙色切削鋁圈與Goodyear EfficientGrip Performance輪胎,帶來兼顧市區舒適靜謐體驗,以及郊區濕地抓地力的優異表現。 話說這一類主動式科技雖已漸漸普及,但在國產80萬元等級中可是零零落落,缺東少西的搭配就像擠牙膏,而Focus Active誠意足,Level 2等級的半自動駕駛直接給你,iACC智慧型定速巡航調節系統具備Stop & Go主動跟車功能,並結合TSR道路標誌識別輔助系統與導航圖資,協助駕駛者調節定速系統至該路段速限行駛,安全又不怕超速罰單。

focusactive規格: 缸渦輪動力獲國內市場肯定,Active 底盤更多舒適與律動感

另外,雖然 Acitve 皆為前驅佈局,但原廠也替 Active 在既有的「一般」、「省油」、「運動」模式之外,新增「防滑 Slippery」、「簡陋路面 Trail」兩種行車模式,算是選擇 Active 額外的「紅利」。 Focus Active 並沒有 1.5 NA 的版本,統一皆採用 1.5 升 3 缸 EcoBoost 渦輪增壓引擎、並搭配 8 速手自排,輸出同樣是 182 匹/6,000 轉、24.5 公斤米/1,600~4,500 轉,能源局平均油耗則是皆與 ST-Line/Lommel 相同為 16.4 km/L。 筆者以自身長時間體驗下來,這具 3 缸渦輪引擎抖動抑制出色,頂多冷天發車才會察覺些微的 3 缸震動節奏,整體而言算是 3 缸引擎中的優異作品。 福特六和更與 Thule 品牌合作,引進專屬 Focus Active 的橫桿組、搭配 Thule 通用型車頂行李廂,初期提供消費者 29,900 元的優惠價。

focusactive規格: 透過 Line 分享

進入福特FORD FOCUS ACTIVE前座艙時,映入眼簾的就是福特FORD大大LOGO的方向盤,向右推展為8吋多媒體螢幕、中控系統、延伸至副駕駛座出風口的質感線條設計。 整體的設計傾向使用個性化、運動風格的設計,從整體的艙內設計都能夠看出福特FORD的設計細節。 不過,先前 U-CAR 便有說明,借鏡過往福特六和導入小改款的期程,會在國外發表新車的一年後來看,如果第 4.5 代 Focus 與 Focus Active 國外在 2022 年發表,則臺灣最快也要到 2023 年才會見到,在此之前,福特六和勢必會透過像 2020 年推出 Focus 20.5 或 20.75 年式的操作,以追加配備的方式來維繫產品競爭力,以近期 Kuga 21.5 年式就是相同模式。

focusactive規格: TOYOTA Corolla Cross GR Sport:GR套件點綴 科技好用易上手

再說到功能性,都會化的用車需求為優先,這也呼應到車身大小的體型問題,市區道路擁擠紛亂,更有些老城區路窄人多,而且停車空間嚴重不足,這些都是必需考慮的環境問題。 搭上SUV大流行的休旅風潮,越來越多所謂的跨界車推出,各種款式與功能令人眼花撩亂,不知從何下手? 首先,最重要的前提不可忘,既然不買SUV,關鍵除了售價之外,車身太大太高,肯定是最重要的原因。 Focus Active 其實就是以 Focus 為基礎的跨界車,車高比 Focus 更高,離地高度為 150mm,勝過 Focus 的 120mm,加上全新的保險桿設計造型、黑色輪拱、車頂行李架,凸顯出與 Focus 的不同。 按照測試車出現的節奏來推斷,U-CAR 推估 Focus Active 不排除 2020 年底前就會上市,畢竟有測試車即代表福特六和內部已積極規劃 Focus Active 的導入,也可望與 Corolla Cross 等車正面對決,U-CAR 仍會持續追蹤,並替讀者帶來第一手的最新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