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廠商6大優勢2025!(持續更新)

飛索在2014年併購了富士通的MCU部門,又在2015年與賽普拉斯合併,Spansion的車用與嵌入式記憶體與Cypress的MCU形成產品互補,且雙方客戶羣的整合,可以有效提升自家產品的經濟規模。 另外,微芯分別在2014年併購臺灣藍牙晶片廠創傑與2016年斥資35.6億美元併購愛特梅爾,成為業界少數同時提供MIPS和ARM核心MCU的廠商,並持續發展Microchip與Atmel 32bit系列產品。 根據市調機構Gartner的調查指出,2016年全球物聯網半導體市場規模約141億美元,較2015年的115億美元成長22.6%,三大應用類別包括消費性、汽車與產業應用等。 而從元件類別來看,處理器、感測與通訊元件為最主要的三個元件類別,當中以處理器元件所佔產值與比重最高,包括MCU、應用處理器、FPGA、微處理器等等。 聯發科除了在手機業務的深耕,同步也在車用產品持續進行相關產品的開發,目前以車用資訊娛樂系統、車載資通訊系統等,以 WiFi 技術做為延伸,以高頻寬資訊傳輸。

  • 以產品來看 MCU 佔整體營收近 5 成;以終端市場來看,車用佔營收約 50%,工業電信 IoT 佔 50% 。
  • Cypress在2016年的MCU業務成長,有部分原因就來自於合併Spansion的MCU業務,此外也得益於該公司自己原本的可編程SoC 產品線;PSoC結合了MCU的功能性,以及使用者可配置、適合不同終端應用的混合訊號與數位功能周邊。
  • 當今供應鏈管理的三大挑戰:能見度、敏捷度、韌性,是所有商業組織亟需解決的課題; Blue Yonder 透過最先進的 AI/ML 技術,成功協助 3 千多家客戶成功轉型,為國內外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提出創新思維與解決之道。
  • 但在市場上大多數供應商均加入ARM陣營的情況下,供應商該如何在市場趨於同質的情況下創造出產品差異化?
  • 此外,中國近年致力推動晶片國產化,例如在 2020 年底祭出了半導體業相關減稅補助;再加上此次的全球 MCU 大缺貨,使許多中國下游廠商開始嘗試導入中國國產 MCU,加速了本土化進程。
  • 微控制器(又稱微控制單元,MCU)是一種針對特定應用的控制處理而設計的微處理器芯片,其工作頻率(在1MHz到200 MHz)和功耗一般比PC和手機的CPU/MPU都要低。

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為我 國工業自動化市場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國工業自動化控制技術、產業和應用有了很大 發展。 MCU 作為重要的上游電子零部件,行業內領先廠商已與國內自動化客戶建立了深厚的合作關 系,未來有望不斷打開新的發展局面。 由於國產廠商起步較晚,與海外巨頭技術尚有一定差距,目前主要從與安全性能相關性較低的低端車規 MCU 晶片領域切入,產品主要應用在汽車雨刷、車燈、車窗、遙控器、環境光控制、動態流水燈等車身控制模塊,且已經實現了量產突破。

mcu廠商: 產業條件各有不同,供應鏈管理的哲學一致

據瞭解,盛羣在32位元MCU市場表現持續看增,除先前成功打入美系電商龍頭的無人商店供應鏈之外,且2022年又獲得美系網通大廠的MCU大單,且訂單動能除了延伸到年底之外,2023年新訂單又可望順利落袋,顯示盛羣MCU產品已經打破過往僅為中國廠商採用局面。 盛羣指出,因8吋晶圓代工產能喫緊,並陸續調漲價格,晶圓廠已通知明年產能將限縮,盛羣不少客戶開始預約明年首季訂單,連海外客戶也開始提早下單,已看到明年首季訂單,最長訂單還看到明年6月;由於晶圓代工漲價,盛羣也啟動不同產品評估機制,現階段先儘量自行吸收成本。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7年中國IC設計業約1380家,較臺灣的240家多出近5倍。 盛羣(6202)總經理高國棟表示,其中估計有3、400家搶進MCU市場,顯見競爭程度非常激烈。

並因應電子商務的發展,推出全球線上銷售平臺,期望打破過去產業固定的行銷結構,發展更為靈活的行銷模式。 臺灣半導體產業過去以垂直分工聞名,但物聯網時代更強調整合的能力,所以廠商必須反其道而行,與更多不同領域廠商策略合作,建立虛擬IDM的合作體系,纔有與國際大廠搶佔物聯網新興應用大餅,取得市場先機的可能。 意法半導體重點佈局於消費電子、物聯網等領域,是目前32位MCU的全球市場領導者。 意法半導體三類主營業務分別是汽車和分立器件業務、模擬和MEMS業務、MCU和數字IC業務,其中MCU業務佔公司總體業務比重約32%。 意法半導體是基於ARMCortex M系列核心的第一個MCU供應商、目前32位MCU的市場領導者,背靠ST完備的生態系統和物聯網相關基礎設施等優勢,有著廣泛的產品線、極高價效比、便捷的開發方式,能滿足智慧工廠、智慧城市、智慧家居、智慧駕駛、物聯網等多個應用領域的需求。

mcu廠商: 消費性產品仍佔大宗,復工率僅 6 成

目前 NXP、瑞薩、Microchip 等 國際 MCU 廠商以及兆易創新、中微半導、樂鑫科技等國內 MCU 廠均已推出 RISC-V 架 構 MCU,SiFive、芯來、平頭哥、晶心等廠商正在研發 RISC-V 內核。 從品牌商到「賣鏟人」,經營模式轉變及 MCU 產業分工細化促成 ARM 架構普及。 1990 年,ARM 在成立伊始將自身定位為 CPU 設計與生產商,但此後與 Intel 等老玩家競爭時 發現公司鮮有優勢,遂決定轉變經營策略,不再生產晶元轉而以授權的方式將設計方案 轉賣給其它公司。 2004 年,Arm 推出了第一款 Cortex-M 系列處理器 M3,ST 最先採用 並基於此內核推出了 STM32 F1 系列 32 位 MCU,取得良好市場反饋。 在 MCU 計算要求 日趨複雜的背景下,行業分工進一步細化大勢所趨,MCU 廠商開始外購內核並將主要精 力投入到外圍電路等其他部分的研發,為以 ARM 為代表的 IP 提供商打開了市場空間。

漲價概念股帶起的激情近期在資本市場當中還是持續燃燒,其中,投資人相當關注的就是八吋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尚未緩解的問題,即便不少晶圓代工廠商紛紛投入新產能的建置,但產能並非在一時半刻之內就能開出。 據瞭解,目前檯面上正在進行擴產中的公司,新產能大都預計都要到二○二三年纔能有較為明顯的貢獻,也就是說,八吋晶圓產能喫緊的狀況將一路熱到至少明年,而在這當中,大多採用八吋製程的微控制器(MCU)就是首當其衝的受到影響的族羣,為了因應晶圓廠價格頻頻喊漲,MCU廠也將成本轉嫁至客戶端,帶動產品報價持續上漲。 工廠自動化帶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提升, 並有效解決了有限人力的困境。 根據雅特力官網介紹,傳統工廠升級成為智能工廠需要 mcu廠商2025 將老舊的機器設備進行可程序化邏輯控制器(PLC)和感測器(Sensor)對接,利用 Sensor 前端採集資料,可視化的設備進行數據分析,通過通訊設備將資料傳輸至控制器做實時 監控,最後回傳到雲端管理,形成完整的工業聯網。 從上述路徑可知,用於信號擷取和 驅動控制的 PLC 對系統處理的要求與日俱增,PLC 發展趨勢體現在向高速度/大容量演進、 超大型場景增加、聯網通信能力增強、外部故障的檢測與處理能力提升,以及編程語言 多樣化。 與之對應的,傳統 8 位 MCU 已無法滿足製造商的需求,採用 32 位 MCU 能達 到更好的性能要求。

mcu廠商: 產能喫緊  將延續到 2023 年

目前,億咖通科技已形成了四大序列、多款核心產品的晶片矩陣,包含:高效能車規級數位座艙晶片E系列、全棧AI語音晶片V系列、先進駕駛輔助晶片AD系列、微控制處理器M系列。 KF32A是32位元車規級MCU系列產品,基於KungFu32核心,滿足AEC-Q100汽車可靠性認證,聚焦汽車整車晶片應用市場解決方案。 驅動電機的作用是將電源的電能轉化為機械能,通過傳動裝置或直接驅動工作裝置。

mcu廠商: 全球MCU供應商TOP10排名:新唐第七,陸企中兆易創新最接近上榜

億咖通科技是一家成立於2016年的汽車智慧化科技公司,公司不僅聚焦車載晶片、智慧座艙、智慧駕駛、高精度地圖、巨量資料及車聯網雲平臺等核心技術產品,還持續打造行業領先的智慧網聯生態開放平臺,賦能車企創造更智慧、安全的出行體驗。 板級器件的精簡化程度,以及平臺軟體的完善程度和開發便捷性,逐漸成為電機 MCU 廠商新的競爭焦點。 為提高電機控制晶元的可靠性、控制性能,降低控制系統體積以適應 BLDC 電機小型化、 定製化的發展趨勢,BLDC 電機驅動控制架構由完全分立逐步向全集成模塊發展。

mcu廠商: 車用 MCU 市佔集中 6 大廠,委外代工臺積電喫七成

隨著智慧裝置、物聯網等產業的快速發展,無線RF、感測器、電源管理等搭配MCU成為一種新趨勢。 高度整合的MCU不僅可以方便客戶開發產品,並且可減少印刷電路板的佔用空間,從而能夠降低一部分成本,將來非常具有市場潛力。 2015年開始,為爭奪市場份額,佈局強勁增長的物聯網應用,MCU主要廠商之間發生了數起大規模併購。 NXP在2015年以118億美元收購飛思卡爾,完成了在汽車電子領域的佈局,市場佔有率達到19%,排名也一舉從第六上升至第一;Microchip在2016年完成對Atmel的收購,成為全球第三大MCU廠商,市場佔有率上升至14%;Cypress在2015年以40億美元收購spansion,市場佔有率達到4%。

mcu廠商: MCU市場分析,國外前八廠商佔比88% | 半導體行業觀察

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於2004年10月15日成立,主要從事功率半導體、智慧控制IC、智慧傳器、光電半導體,製造及服務,產品廣泛應用於汽車、能源、工業、通訊和消費電子等領域。 與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以電機替代了汽油發動機並增 加了動力電池,電池管理系統和整車控制器應用的增加將驅動 MCU 用量的增長。 SOC 是電池管理系統 中較為重要的參數,其餘參數均以 SOC 為基礎計算得來,因此對 MCU 晶元的性能要 求較高。 根據 Gartner 和國際汽車製造商協會數據,平均單車配置約 25 顆 MCU。 通過 IHS 拆解數 據,我們可以看到部分汽車整機廠對於車規級 MCU 的採購情況:本田雅閣 20 顆,雪佛 蘭 Equinox 27 顆 MCU,奧迪 Q7 39 顆。

mcu廠商: 汽車 MCU(微控制器單元)行業分析(2021 年)

沁恆微自研嵌入式RISC-V架構MCU青稞V4,具有144MHz系統主頻,具有首創HPE、VTF中斷技術,大幅提升中斷響應。 中微半導體的ANT32RV56xx也是集成RISC-V內核的32位MCU,該系列芯片集成模擬外設並簡化設計。 決定一個MCU性能和應用場景的關鍵要素有兩個維度——主頻和內核架構。

mcu廠商: 數位訊號處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本報告分析了全球和中國汽車MCU(微控制器單元)行業,分析了市場的基本結構和最新情況,特別是近期半導體短缺對汽車/半導體行業的影響,對於汽車在中國,我們將為您提供MCU國內生產的動態和問題,汽車主機廠和MCU廠商的產品供應關係,國內外MCU廠商的概況和主要產品等信息。 以兼容精簡指令集運算中央處理器與數位訊號處理功能的整合式MCU,在業界自成一格的海派世通,則是另外一種MCU供應商在開發產品時的典範。 該公司的MCU方案並不以整合各種周邊功能聞名,反而是以核心本身的功能特性而受到客戶認同。 例如在ARM的生態體系中,高頻寬資料通訊、智慧圖形使用者介面等需求,便是其一大特色,因此愛特梅爾將會把ARM產品線的發展重心放在各種資料閘道應用,如工業、醫療、資料處理和消費應用等市場。 從MCU的應用領域佔比來看,汽車MCU佔據全球MCU市場的40%,除了汽車市場外,MCU的第二大市場是工業應用(佔比30%),剩餘的30%主要應用於消費電子、物聯網等領域。 微控制器過去幾年面臨產業成長動能不足的問題,然而,隨著智慧家庭、智慧醫療、智慧工廠、智慧城市等議題發酵,帶動物聯網相關應用與發展,2014年開始,MCU產業出現一波波整併風潮,延續到今年更催生半導體產業史上最大的一筆併購案,可以看出整個MCU產業都在為物聯網未來幾年的發展做佈局。

mcu廠商: 相關連結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認為MCU作為智慧控制的核心,未來將受惠於物聯網、汽車電子等應用領域的成長,國內MCU領域尤其是32位MCU發展潛力巨大。 mcu廠商2025 因此,在國內未上市的MCU企業中,我們更看好在技術研發、產品效能、生態建設上具備競爭力的企業,據此推薦定位中高階市場、技術研發能力出眾的 靈動微電(833448.OC)、 定位物聯網應用的 晟矽微電(430276.OC), 建議關注控制器和儲存器結合的航順晶片以及擁有自主DSP核的江蘇巨集雲 。 雖然MCU佔成本比重不高,但往往對產品的使用壽命、安全性有關鍵性的影響力,因此下游客戶對產品穩定度的要求相當高。 舉例來說:一臺汽車若因為MCU設計不當、不能忍受路面的震動而報廢,對該汽車公司的商譽、售後服務等影響將遠大於MCU所能節省的成本。 因此,能否獲得工業規格或軍用規格(-50℃~120℃)的認證,對各廠商MCU的市場接受度有相當重要的影響。

mcu廠商: 相關貼文

而根據晶元超人統計的 數據,全球 MCU 代表 ST 意法、臺系 MCU 代表新唐科技、國產 MCU 代表兆易創新, 各類 MCU 的渠道價格向常態價不斷靠近,跌幅收窄,走勢逐步企穩。 在與非網在近一個月需求(搜索)熱度榜中,選取 Top10 型號, 在第三方平臺檢視其庫存近一年來的變化,其中有 5 個型號渠道庫存數低於近一年來 50 分位,整體來看,10 月庫存持續改善。 4月12日,由於晶圓代工、封測產能持續喫緊,造成生產成本上揚,義隆進行了第二次漲價,平均漲幅約為15%。 ➤嵌入式處理器(EP:Embedded Processor):上述嵌入式系統的電子產品所使用的處理器我們泛稱為「嵌入式處理器(EP)」。

mcu廠商: 臺股消費性功率廠商營運,領先車用工業 MCU 巨頭

另外一個問題在於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較為成熟的ARM架構也變的極為復雜,這點從其架構文檔和指令數的復雜程度即可看出。 即時中心/陳思妤報導臺北市第3選區立委當選人王鴻薇在選前喊出要發現金,但今(10)日又大酸,發現金要舉債難道是債務共享? 對此,行政院長蘇貞昌反擊,年後發現金是動用歲計剩餘,稅收超乎預期要動用要等到7月審計通過,屆時撥補回來就可以,沒有增加人民負擔,都是依法進行,「如果有不瞭解請各方面多研究」。 笙泉近來受惠感測儀錶、照明與顯示、電源需求強勁,營收節節攀升,5 月營收達 0.6 億元,月增 6.14%,年增 32.6%,已連兩個月創下歷史新高,累計前 mcu廠商 5 月營收 2.53 億元,年增 48.29%。

mcu廠商: 晶圓代工明年漲價 盛羣:客戶趕下單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C Insights的統計,從收購完成合並後的銷售資料看,目前全球前八大MCU廠商的市場佔有率達到88%。 臺灣 MCU 廠近年來在市場需求與市場競爭的驅動下,不斷往高階產品發展,不管是增加產品線,或者整合其他技術,都可以看出廠商比先前更積極佈局市場的野心。 美系外資預期,中國 MCU 整體市場規模約 50 億美元,廠商自主化持續發展,中國廠商將從目前市佔率 3 億美元,成長到 2025 年 20 億美元,是目前 6 倍多,轉化到全球市場,將由 2020 年市佔率 2%~3% 成長至 2025 年 10%。 華邦集團旗下微處理廠商新唐也將受惠,給予「買進」投資評等,將目標價訂為每股 155 元。

mcu廠商: 全球速食霸主Subway喊賣! 售價估超過3000億元

ADAS 背後的運作機制是利用安裝在車上的各式感測器,在車輛行駛時蒐集車內外的各種資料及數據,經系統處理和計算後,協助駕駛人判斷行車狀況,甚至介入控制轉向和煞車,常見的功能包括了盲點偵測系統、車道偏離系統和胎壓偵測系統等。 綜上所述,非消費性 MCU 的整體未來展望較消費性 MCU 亮眼許多,故接下來我們將焦點鎖定在非消費性市場,並針對工業用和車用市場進行討論。 在IDM大廠產能供給不足,加上晶圓代工、封測產能滿載效應下,使MCU有望一路缺到2022年下半年。 因此法人看好,臺灣MCU廠2022年上半年接單已經逼近滿載,且後續晶圓代工、封測可望持續調漲報價情況,新唐、凌通、松翰及盛羣等MCU廠將可望持續搭上這波MCU缺貨漲價商機。

明年市場持續看好車用電子相關產業,而臺灣晶片設計廠商儘管多著力在消費性電子產品,近年也陸續往車用領域發展,但也因驗證時間長、發酵需要時間,因此目前多數營收佔比相對小,待時間陸續發酵、中長期仍具營運動能。 根據 Omdia 數據,全球競爭格局來看, MCU 龍頭廠商保持了較高的市佔率,行業集中度相對較高。 根據 Omdia mcu廠商2025 統計,2021 年 全球前 5 大 MCU 生產廠商分別為 NXP(17.3%)、瑞薩電子(16.8%)、意法半導體 (15.4%)、英飛凌(13.9%)以及微芯科技(12.6%),CR5 約 76%。 由於MCU的體積小,輸出入簡單,所以對於一些不需要太高度運算的電子產品,例如:小家電、一般汽車晶片……等,對於MCU的需求一直以來都很穩定,但是近幾年在智慧家居的推動之下,再加上去年底,意法半導體發生罷工事件,以及晶圓代工產能不足的情況下,MCU出現了短期供不應求的態勢。

國內MCU相關的廠商不少,雖然有些公司也不是100%的MCU公司,但這波也跟著漲了起來。 長期來看,自建生態系統、深入應用場景、打磨解決方案是國內MCU公司參與國際競爭的必經之路。 獨立自主的MCU晶片的研發需要建立完整的生態系統,與下游應用廠商深度合作不斷打磨。 相對於切入成熟應用生態系統、利用成本和服務優勢迅速搶佔市場的短期策略相比,進行開發環境、架構、解決方案的完整研發需要的週期要長得多,但國內企業想要真正躋身中高階市場的國際競爭,逐步建立MCU生態體系是必經之路。

電 機在現代生活中無處不在,除汽車領域外,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電機佔全球總電力 消耗的 45%,因此電機驅動電子產品的可靠性和能效會對下游各種應用的舒適性、便利 性和環境產生影響。 另外在 32 位 MCU 時代,軟體 API 調用大幅增加,內存使用相應提升,需要通過提高硬體性能補償程序效率的相對損失, 更大的內存是基礎。 前段製造從最初的 0.5μm、0.4 μm 工藝,進步到了主流的 90nm、55nm 工藝,目前主要是 40nm 及以上的成熟製程工 藝節點,先進車規級 MCU 已採用 28nm 製程。

mcu廠商: 臺積電法說會今登場 市場屏息關注龍頭釋展望

因此既滿足廠商上述要求又具有豐富生態系統資源的ARM 系列核心的32位MCU成為主要方向,其優勢和市場佔有率會越來越大。 此外,汽車電子和物聯網是當前32位MCU的主要應用,而MCU在汽車電子領域的份額已達33%,隨著汽車電子和物聯網的進一步發展,32位MCU的市場需求必將持續增加。 目前國內廠商在消費電子、智慧儀表等MCU的中低端應用領域發展迅速,但在很多市場空間比較大的領域,比如工業控制、汽車電子、物聯網都被國外的MCU廠商壟斷,國內公司通過努力可爭取的空間還很巨大。

mcu廠商: 設計服務與 IP

《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在本月10日三讀通過,炒房最高將處5000萬元罰鍰,恐對臺灣房價帶來衝擊,一名網友在PTT發文提問「頭前重劃區的套牢會不會重演?」引發其他網友討論。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臺灣彩券每年都會推出限定的「2000萬超級紅包」刮刮樂,有彩券行業者透露,有位女彩迷近日連續三天都來店裡報到,每天狠砸36萬只想刮中二獎賓士車,「坐在角落一直刮一直刮」。 mcu廠商 解鈴還需繫鈴人,既然車用 mcu廠商 MCU 缺貨起因來自巨頭們的自有產能降低,那等到巨頭們的產能恢復至原來水準,「不缺貨」的曙光自然就不遠了。

據瞭解,盛羣的MCU出貨量較去年的8.33億顆同比增長28%,MCU業績比重佔總業績的78%。 FPGA 是由大量的 AND 閘與 OR 閘與電子式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EPROM)排列組合而成,IC 設計公司或系統整合商(SI)只要將這種製作好的半客製化積體電路買來,再由工程師依照需要完成最後的電路連線工作,就完成可以銷售或具有特定功能的積體電路(IC)了,因此成本較低可以少量製作。 有點類似傳統印刷產業裡的「影印」,因為影印數量少的時候單價較低,如果影印的數量高達幾萬張,就要製版印刷才划算。 FPGA 的設計與製造的廠商多為國外大廠,例如:亞爾特(Altera)、賽靈思(Xilinx, XLNX-US)、萊迪斯(Lattice, LSCC-US)等公司,其中 Altera 已經被 Intel 併購。

mcu廠商: 晶圓廠第四季代工價再度上漲,將擠壓臺股 MCU 廠商毛利率

目前只有價格低廉的小家電產品(如咖啡爐、果汁機、烤麵包機等)會有較高的價格敏感度。 愛特梅爾全球行銷總監Clive Over指出,不管是愛特梅爾以往的自有AVR架構,或是近來蓬勃發展的ARM架構,其實都已經各有自己的工程設計社羣。 在各種架構都有一定的支持羣眾基礎下,MCU供應商若要追求客戶基礎最大化的目標,自然要能夠提供符合不同社羣的使用者需求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