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智慧成像技術支援醫療專業人員,協助診斷與程式,以新一代 CPU 和 GPU 架構更快處理高解析度影像,並將加速的深度學習推斷與超聲波、MRI 和其他醫療影像裝置結合起來。 效能聲明以 SPEC CPU 2017 指標為基礎,該指標透過 2020 年 8 月 27 日 Intel 內部參考平臺上進行的測量所得出。 圖形聲明以 3DMark11_V1.0.4 圖形分數為基礎,該分數是透過 2020 年 8 月 27 日 Intel 內部參考平臺上進行的測量所得出。
現代的電腦視覺系統支援從製造、零售到金融等各種產業,協助企業強化 AI 功能,並延伸到邊緣。 TGL的1.25MB L2/Core也將組相聯數提高到20路,不過每核心1MB L2的SKL-Server採用16路組相聯, 提升25%容量的TGL也增加了25%的路數。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 inteltigerlake2025 整體而言,H35的時脈比標準版Tiger Lake高,而且可以35W的TDP也只比標準版Tiger Lake最高階的Core i7-1185G7高出7W,可以在維持筆記型電腦機身輕薄的前提下帶來更充沛效能。
inteltigerlake: 同一顆 CPU 功耗高低讓廠商自由設計
完全隨機下1165G7拿到了明顯更差的成績,當然這個結果會持續關注,而且最終這方面的情況,還是要以實際性能表現說了算。 PCmark10專業版允許用戶通過實際安裝的Microsoft office和Edge來測試現代辦公和網頁瀏覽性能,其基於的Microsoft office和edge由用戶安裝,使用的是用戶親自使用的軟件版本來進行測試,這裏使用的是最新版本的office2019與新版基於chromium內核的Edge實際應用進行的測試,更貼近用戶真實使用場景。 對比時選用了我的臺式機和我現在用的筆記本進行了對比,包括四通道HEDT的10980XE,3900X配PCIe4 SSD,當然SSD內存啥的各不相同,但可以看出,1165G7在越貼近多媒體的項目上,越能體現出優勢,在越偏向文字處理的word上,更偏向SSD和內存性能,當然總體也更接近。 Excel中有兩項計算建築設計和股市期權的項目可以用到CPU多線程的計算性能,所以excel項目對多線程性能也有較高的權重。 而到了PowerPoint,1165G7性能就比較出衆了,甚至擊敗了3900X的組合。
- 高效能 CPU 與 GPU 結合 AI 和深度學習功能,能夠在各種用途整合工作負載,例如電腦數值控制 機器、即時控制、人機介面、工具應用、醫療成像與診斷(在超音波這類用途),以及需要具備 AI 功能高解析度 HDR 輸出的其他用途。
- 值得注意的是,H45具有20條直通處理器的PCIe Gen4通道,可以拆分為16x、4x各1組,分別連接顯示晶片與固態硬碟,或是拆分為1組8x連接顯示晶片,其於3組4x連接固態硬碟,並能透過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技術建立RAID 0磁碟陣列,大幅增加儲存裝置效能表現。
- 而到了PowerPoint,1165G7性能就比較出衆了,甚至擊敗了3900X的組合。
- 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型號後綴多了「K」,代表是可以超頻的版本,其可調節式高TDP達65W,基礎時脈以及全、單核心Turbo時脈與H35相同分別為3.3、4.3、5.0 GHz,但因為核心數量多了1倍,將顯著提升多工效能。
- 英特爾於2020年8月5日宣佈,該公司將於2020年9月2日通過網路直播正式推出Tiger Lake。
第 11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採用第三代 10 奈米製程技術,在低功耗平臺兼顧了效能與回應能力。 這款處理器是專為符合物聯網市場需求所打造,能夠支援低延遲的時效性應用,並且能在單一平臺執行多重工作負載,包括 AI 與深度學習這類用途。 傳統上,電腦中央處理器的熱設計功耗(TDP),規範了 CPU 的溫度與時脈,而使裝置能夠在安全、不過熱的狀況下穩定運行。 通常筆電都能夠自由調整 TDP,讓系統工作負載較重時,透過較高的功耗來提升處理器時脈,藉以更快速的完成運算任務。 // Intel 承諾致力於尊重人權,並極力避免成為侵害人權的共謀。 Intel 產品和軟體的應用必須避免導致或對國際公認人權造成侵害。
inteltigerlake: 同一顆 Tiger Lake CPU 有 40% 效能差距,但 Intel 為何說「非常合理」?
據外媒《Wccftech》報導,Intel 十一代 Tiger Lake 行動處理器將比第十代 Ice Lake 的 Core i7-1065G7 更快,並擁有四個實體核心和八個線程,功耗方面則可細分成標準的 15W、高階版的 25W 以及省電版的 12W。 此外,基礎時脈為 2.70 GHz,透過 Intel Turbo Boots 技術可達 4.30 GHz。 Ryan Shrout 表示,Intel 目前不打算並進一步提供識別方式,幫助消費者區分 CPU 是在哪一種功耗下運作,當前 Core i3 / i5 / i7 / i9 的品牌結構,已經能夠讓消費者明確辨別他們對於產品性能所帶有的期望,這也是為什麼官方會推出 Intel Evo 這個新平臺(識別)。 UP3 系列的 Tiger Lake 處理器,其運作範圍落在 12W 至 28W,筆記型電腦製造商可以針對同一顆 CPU,發展出性能較差但強調電池續航力的 PL1 15W 產品,或者推出性能比較好但以 PL1 28W 功耗運作的筆電。
理論上來說,更大的緩存有利於高吞吐需要的密集計算的效率,尤其是矩陣乘爲基礎的大規模數值計算,更大緩存有利於降低矩陣分解的難度,可以將更大的矩陣放入緩存中,大L2可以進一步提高響應的速度,但如果是一些針對L3優化的程序,過多cover到L3上,這反而會對TGL的緩存帶來壓力,因爲此時TGL的作爲L2備選存在的大L3可能會帶來更高的延遲,過多在L3上,可能會不如過去inclusive的L3效率高。 1165G7單核4.7Ghz無需藉助Turbo Max 3.0和TVB這樣的有一定條件才能實現的睿頻提升方法,這意味着1165G7能更容易實現單核標稱頻率,對比之下,10510U標稱單核4.9Ghz,實際基本沒法達到,甚至4.7Ghz也很難實現。 至於Tiger Lake-Y的部份,則算是U系列的更低功耗版本,TDP只要4.5~9W,且配置4C/8T,時脈可能就比Tiger Lake-U更低一些。
inteltigerlake: Intel 第 11 代 H45 & Xeon 系列商務用行動處理器
電子表格測試表格中有兩項計算期權定價部分,是使用OpenCL,GPU加速計算的,但似乎我運行的時候對應的情況是有明顯的性能損失,UHD630幾秒就能完成的,1165G7用了幾十到100多秒,所以分數嚴重下滑。 AIXPRT是一個基於resnet-50和mobilenet v1的AI推理基準測試,CPU支持openvino推理框架加速,int8類型可以使用VNNI,但是實際可以使用的框架和應用較少,FP32則是更爲通用的CPU計算類型,目前CPU並不能支持FP16的SIMD直接計算。 Non-inclusive並非完全等同於exclusive,嚴格來說L3與L2不是絕對互斥的,同時L2與L3提升到同等地位,L3與L2的差異僅爲訪問所需的延遲差別,L2大幅增加,當LLC/L3緩存缺失時,可通過page確認其他內核L2是否有需要的數據,缺點在於如果遇到需要提取其他內核L2數據時,此時延遲會比inclusive設計高,但L2和L3容量的增加,能保證在L2 L3命中的幾率。 inteltigerlake2025 Intel也推出了支援vPro商務平臺的H45系列處理器,彌補了先前H35不支援vPro功能的缺憾。 不過 Tiger Lake-H 最大的特色在於它提供了 20 條 PCIe 4.0 通道,搭配對應的 PCH 晶片組再額外提供 24 條 PCIe 3.0 通道,即便 AMD 最新代號 Cezanne 的 Ryzen 5000 系列筆電 CPU 也不支援 PCIe 4.0。 Intel 曾於 CES 2021 發表代號 Tiger Lake-H35 的第 11 代 Core 筆電處理器,當時最高只有 4 核心/35W TDP,強調絕佳的便攜遊戲性,有興趣朋友可以參考本站評測。
inteltigerlake: 電腦王網站地圖
Intel 在針對 Core i7-1065G7 的 HandBrake 轉檔測試中,指出以 15W 運作的 CPU 可以短暫將功耗拉上 25W,接著回歸 PL1 限制以 15W 完成後續任務;至於透過 25W 版本執行的處理器,則是能夠短暫將功耗拉上接近 45W,接著才降速回到 PL1 規定的 25W,以較短的時間完成工作。 基於系統和元件之結果,以及使用 Intel Reference Platform(內部範例新系統)估計或模擬的結果、內部 Intel 分析或架構模擬或模型化之結果,僅提供給您作為資訊收集之目的。 結果可能會基於未來對任何系統、元件、規格或配置的變更而有所不同。 效能結果係依配置中所示日期的測試為準,且可能無法反映所有公開可用的安全性更新。 值得注意的是,H45具有20條直通處理器的PCIe Gen4通道,可以拆分為16x、4x各1組,分別連接顯示晶片與固態硬碟,或是拆分為1組8x連接顯示晶片,其於3組4x連接固態硬碟,並能透過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技術建立RAID 0磁碟陣列,大幅增加儲存裝置效能表現。
inteltigerlake: 支援即時工作負載
豐富的 8K 顯示晶片加上用於物件辨識和自然語言處理的加速 AI,為沉浸式娛樂提供了全新的工具。 在 CPU 上擁有 20 條 PCIe 4.0 通道,在 PCH 上有 30 條可程式化的高速 I/O 通道,可以結合額外的 PCIe Gen3.0、USB 3.1 和 SATA 6Gbps,以支援廣泛的高速儲存裝置、加速器、獨立顯示晶片、攝影機和乙太網路控制器。 四個整合式 Thunderbolt™ 4/USB4 埠支援周邊設備與監視器。 高效能 CPU 與 GPU 結合 AI 和深度學習功能,能夠在各種用途整合工作負載,例如電腦數值控制 機器、即時控制、人機介面、工具應用、醫療成像與診斷(在超音波這類用途),以及需要具備 AI 功能高解析度 HDR 輸出的其他用途。 I5的核顯規格會下降,儘管都叫G7,i3-1125G4是4核,相對i5,緩存沒有減少,但內存支持到LPDDR4X-3733,使用48EU的G4核顯。 實際上,Intel 在先前的第 10 代處理器,也就是Ice Lake CPU 時早就有過類似做法,只是現在於全新的 Tiger Lake CPU 推出時,特別強調了這一點。
inteltigerlake: Intel 第 11 代 H45 系列行動處理器
另外針對 vPro 商務平臺部分,Intel 也同步推出 Xeon 處理器,同樣有著亮眼的效能與支援性。 Ospray是使用最新Embree渲染庫和支持最新版openimagedenoise降噪的渲染器,針對最新Intel架構和最新SIMD指令集體系進行優化,充分發揮現代處理器SIMD性能,提高渲染效率的標杆渲染器,實際表現來看,1165G7 28瓦下已經能與10750H互有勝負,45瓦下已經基本完勝。 inteltigerlake TGL-U在單線程項目上QX和Arch選項都表現出了瓶頸,提升幅度18-19%,出現一些達不到頻率提升幅度了,這與早期低頻測試下反應出的情況有差異,同時從10875H相比9900KF的FP成績來看,內存性能對SPEC06 FP測試結果存在一定影響。 Intel編譯器目前QX+Tigerlake與Icelake字段等價(QX選項462不使用IFMA)。
inteltigerlake: 規格上限
外媒爆料性能級別有三種 據外媒《Wccftech》的報導,Intel(英特爾)最新的 Xe 顯示卡已經不是什麼太大的祕密,過去幾個月不斷有消息透…… T客邦由臺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媒體控股集團 / PChome電腦家庭集團」所經營,致力提供好懂、容易理解的科技資訊,幫助讀者掌握複雜的科技動向。 T客邦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採用網站分析技術,若您點選「我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這個頁面的內容綜合了英文原始內容的人工翻譯譯文與機器翻譯譯文。 本內容是基於一般資訊目的,方便您參考而提供,不應視同完整或準確的內容。 如果這個頁面的英文版與譯文之間發生任何牴觸,將受英文版規範及管轄。
inteltigerlake: CPU/中央處理器
Ice Lake 處理器在 HandBrake 轉檔測試中,可以顯著看出 PL1 設定對同一顆處理器帶來的效能差距。 同樣採用 Core i7-1185G7,PL1 15W 版本與 PL1 28W 版本,卻有近 40% 的效能差距。 Intel 處理器可以進行單核心或全核心的 Turbo Boost,正常狀況下的功耗值為 PL1,Turbo Boost 狀況下的功耗值則為 PL2,而 PL2 所能保持的時間則稱為 Tau。 Xe-LP也就是TGL-U核顯,視頻解碼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擴充。 通過CLWB指令,允許緩存行在寫回後依舊保留在緩存結構層次的一個或多個層級之中(呈現爲未被修改過的狀態)。 半導體到各種終端裝置,測試(Bench)與考驗一直在我們人生(Life)來來回回,網站名稱起源就是如此而來。
至於TDP方面則為35W,可配置的TDP範圍高達65W,至於在內建GPU方面當然也是配置了Gen. 12的Xe GPU,在周邊連接方面,可支援到現有DDR4至3200,暫時支援LPDDR系列。 有關於Tiger Lake的製程與技術已於上篇介紹過,本篇將深入其系統架構圖,來看看Tiger Lake有什麼過人之處。 由於植基於 Tiger Lake 架構,所以順理成章內建 Thunderbolt 4 介面,唯獨它僅支援 PCIe 3.0 匯流排介面,而且總共只有 16 條通道而非 20 條(16 + 4)可運用。 至於 inteltigerlake2025 UHD Graphics 內顯骨子裡是何物,從至多配備 32 個 Execution Units 這點來看(Core i B 僅 16 個),大概是和 Rocket Lake 相近的 Xe 架構簡化版本。 雖然 5 月 11 日纔要正式亮相,但外媒 HD-Tecnologia 提早公開了 Intel Tiger Lake-H 主流筆電平臺的第 11 代 Core 處理器所有規格細節。
inteltigerlake: 緩存設計的變化
就一般消費者的觀念而言,假設其他搭配硬體通通相同,那麼同樣一顆型號的處理器,無論安裝在哪一臺裝置上,理論上都應該要有相同的效能表現。 只不過,Intel 在第 11 代 Tiger Lake CPU 中,卻有意「模糊化」這種判斷原則,讓消費者難以僅透過「規格表」,就比較出市面上筆記型電腦的性能高低。 Comet Lake繼任產品Alder LakeTiger Lake是英特爾第11代酷睿移動處理器的代號,採用英特爾第三代10奈米製程製造,基於Willow Cove微架構。 Tiger Lake將取代上一代的Ice Lake系列移動處理器。 英特爾於2020年8月5日宣佈,該公司將於2020年9月2日通過網路直播正式推出Tiger Lake。
H45強大的效能與Xe架構內建顯示,搭配高速儲存裝置與Thunderbolt 4的連接能力,讓它也很適合應用於創作者筆電。 根據Intel官方資料,在相同的顯示晶片與功耗條件下,Core i HK的遊戲效能比前代處理器高出%~21%。 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型號後綴多了「K」,代表是可以超頻的版本,其可調節式高TDP達65W,基礎時脈以及全、單核心Turbo時脈與H35相同分別為3.3、4.3、5.0 GHz,但因為核心數量多了1倍,將顯著提升多工效能。 這次推出的Tiger Lake H45處理器一樣採用10nm Super Fin製程,其中最高階的Core i HK採8核16緒架構,追平同為第11代的Rocket Lake桌上型處理器。 Intel 指出,Tiger Lake B 已經獲得幾家系統廠商採用,稍後將會推出性能導向的小型化桌上型電腦系統產品。 至於 Intel 葫蘆裡到底賣什麼藥,還有待官方親自完整說明,至少產品本身看起來是有趣的。
在以前有關Icelake的回答裏提到,越是偏向現代多媒體和矢量化程序的項目,越能體現出新架構的優勢,當然這點在GPU上也能反映出來,即使GPU天生都是做並行任務的,Icelake在越傳統的,越偏向X86/X87的負載中,所體現的同頻性能提升就越小,直至沒有提升。 但是這也不是絕對的,在部分高度優化的,理想的浮點SIMD乘加融合相關的測試中,存在一定程度上都較好的保證了2X256FMA或者1X512FMA計算的項目中,可能結果無限趨近於理論情況,此時2X256FMA和1X512FMA處理器都表現出極爲接近的同頻性能,這也只能代表一種情況,不能完全代表所有情況,甚至難以代表絕大多數情況。 加密解密相關的計算在挖礦中最爲常見,日常在網頁瀏覽的證書認證方面有一定佔比,AES和hash是比較常見的兩種加密解密算法,最新的Icelake和Tigerlake架構都對加密解密計算有衆多的支持,比如AES單元帶寬相比Skylake翻倍,如果支持VAES,吞吐則相當於原來的4倍,支持了SHA快速哈希加速指令,並且支持AVX512來計算hash,同時GFNI伽羅華域計算指令,IFMA52也可以用於加密解密計算。 當然實際上密集的加密解密計算會帶來高內存帶寬需求,執行單元的高吞吐最終會受制於內存帶寬的限制,AIDA64是一個不太受內存帶寬限制的基準,sisoftware則相反。 AIDA64測試極爲短平快,且測試的項目偏向高性能,對延遲要求較低,且單線程的測試數據集不大,所以比較能夠排除內存帶寬/延遲帶來的影響,只有PhotoWorxx對內存帶寬有需求,AES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吞吐優勢(1165G7超過了10900K單線程的3倍),但由於是單線程,也沒有表現出帶寬瓶頸,所以能集中表現出來CPU部分性能差異,總體來說,1165G7都取得了略大於頻率提升幅度的性能提升。 擁有更強效能,更能滿足玩家與創作者需求的 Intel 第 11 代 H45 系列處理器(Tiger Lake-H),稍早終於正式推出,從官方給出的測試數據來看,果然不讓人失望,不論是遊戲、還是生產力的效能表現跟上一代相比都提升不少,也勝過競爭對手 AMD,而且預計市面上將有超過 80 種款式的筆電現身,正計畫添購新戰友的人絕不能錯過。
顯示晶片、媒體與顯示器引擎可輸出達 4x4k60 HDR 或 2x8K60 SDR,搭載兩個 VDBOX,可以用 1080p 和每秒 30 個影格的方式,解碼超過 40 個傳入的視訊串流。 引擎支援各種用途,例如數位招牌與智慧型零售(包括專為分析強化的 AI),以及具備推斷功能的電腦視覺,適用於網路視訊錄製器或機器視覺與檢測這類用途。 在sisoftware的科學分析項目中,其存在極高的memory bound,這使得內存和緩存性能是一個很重要的參數,1165G7如果跑在45瓦時,則具備與10750H一戰甚至更好表現得能力,N體模擬上AMD的表現相對較好,而1165G7在FFT的表現非常亮眼,總之如果從4核角度來說,1165G7體現出了最大限度的最優性能表現,如果能有6核那是很好的,當然如果是有更高內存帶寬的產品也更好。 影子堆棧僅包括返回地址,它存儲在系統RAM中,並受到CPU的內存管理模塊保護。 當子程序受到調用時,返回地址隱藏在線程的棧當中,通常而言,它也會在影子堆棧中。 當處理器返回一個指令時,會確保在線程堆棧上的返回地址與影子堆棧中的地址匹配。
12 Xe GPU,採用UP4 封裝設計,至於周邊與其他支援度,都跟Tiger Lake-U接近,記憶體則是僅支援LPDDR4X (因為要更省電,所以不支援正規DDR4了)。 比較特別除了Core i5與Core i7等產品線成員之外,商務級H45處理器還能見到掛上Xeon名號並支援ECC記憶體的W-11955M與W-11855M等產品,讓行動工作站的使用者有了全新的選擇。 Tiger Lake H45 示意圖,Tiger Lake B 是否也長這模樣還有待確認。 Intel 代號 Tiger Lake 的第 11 代行動處理器,在 Core H 系列 / Tiger Lake H45 推出之後已經全員到齊,不過 Intel 因應特定系統廠的需求,加碼新推出 Tiger Lake B 產品線供桌上型電腦系統採用。 這次 Intel 發表的第 11 代 H45 系列處理器採用 10nm SuperFin 製程,共有 5 個型號,分別為 8 核心 16 執行緒的「i HK」、「i H」與「i H」,以及 6 核心 12 執行緒的「i H」、「i H」,皆支援最高 3200 DDR4。 先前 Ice Lake 處理器產品推出時,同樣 CPU 卻有著效能差異的問題,就已經被提出來進行討論。
上篇有提到,Intel的Tiger Lake處理器,將使用到雙環互連機制。 目前低功耗電壓版本的Tiger Lake-U家族,核心配置將採用最高4組Willow Cove微核心,搭配一組Xe LP的內顯核心,具備96組EU (執行單元),每個EU含8核心,因此總共有768組繪圖核心。 GPU時脈大約是1300MHz,至於CPU爆發時脈則可以高達5GHz。 能做到這樣子的效能,對於10nm++製程的處理器來說,是非常厲害的! Intel這次可說是費盡心思,做出真正筆電所需要的處理器了。
inteltigerlake: Intel 推出效能更強的 Tiger Lake-H 系列行動處理器,最強遊戲筆電處理器 i9-11980HK 登場!
利用在 CPU 向量神經網路指令集 執行的 Intel® DL Boost,或是利用在 GPU 執行的 8 位元整數指令集,即可實現 AI 與推斷加速。
AMD處理器也得到了AVX2優化,本次測試使用的是針對最新SIMD指令集優化的版本,這也包括了AVX512。 最終結果是即使是54瓦的4800H,雖然面對同樣是AVX2,45瓦的10750H,憑藉功耗和核心數優勢以及本身不差的AVX2執行能力,明顯比10750H強出很多,但面對1165G7,則完全被逆轉了過來。 這次的Tiger Lake,也就是繼Ice Lake之後的下一代行動處理器,Intel屆時應該會稱之為第11代Core行動處理器,可應用於一般筆電與電競筆電中,這次同樣會推出Tiger Lake-Y、Tiger Lake-U與Tiger Lake-H等三種系列,分別主打極致省電、低功耗高效能,與高效能等市場。 inteltigerlake2025 目前Tiger Lake早已進駐各家SI廠商進行測試,並將於2020年底看到實際的筆電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