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1 戰鬥機6大優點2025!內含p51 戰鬥機絕密資料

P-51戰鬥機佈局沒有特別之處,但採用先進的層流翼型,高度簡潔的機身設計,合理的機內設備佈局,這使它的氣動阻力大大下降,並且在尺寸和重量與同類飛機相當的情況下,載油量增加了3倍。 這使它的航程達到1370千米,足以掩護B-17轟炸機進行最遠距離的攻擊。 p51 戰鬥機2025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後期,英美軍隊開始向德國戰領區和德國本土進行大規模的空襲,在空襲柏林的作戰中,英國參戰的轟炸機主要有“蘭徹斯特”式、“哈里法克斯”式、“斯特林”式和“惠靈頓”式。

  • 澳大利亞軍方於是決定,研製一款性能超過當時同盟國主流先進戰鬥機P-51“野馬”的高性能戰鬥機。
  • 再經過多次緊鑼密鼓的細節修改後,P-51B正式登場,其優秀的性能足以和當時德國主力的Bf 109和Fw 190等傑出戰機對抗甚至佔優。
  • 英國皇家空軍的NA-91構型“野馬Mk.IA”部份採用過4門20毫米希斯潘諾機炮。
  • 為了彌補教練機的不足,第7航校修復改裝了13架雙座教練機,是主力教練機型之一。
  • 但比起空戰勝負,前期更大困擾著中緬印戰場的問題是在零件長期短缺,因此後勤人員常常得從無法使用的飛機上拆卸下各項料件盡可能去物盡其用。

且V-1710的構造若要追加二級增壓器則必須明顯變長變重,重心與尺寸制約使北美公司不得不面臨搭載新引擎後野馬必須修改機鼻、延長機身、重新飛測的巨大工作量,到能夠列裝服役最快也要一年多至兩年的時間,在當時緊張的戰局變化下,這種大規模的改進工程顯得難以被接受。 幸運的是,英方在1942年提供了當時噴火Mk.9所搭載的二級二速梅林60系列發動機供野馬改裝,以此引擎進行改裝工程的話對機身佈局僅需很小的改動量就能達到巨大且根本性的高空性能提升。 由於不像噴火式等機種將冷卻器半埋分置在兩翼下,因此P-51獲得較充分的翼根空間以安裝大容量自封油箱,擁有較一般戰機更大的燃油酬載。 輔以前述的層流翼低阻設計,使P-51從最早的實戰生產型NA-73開始,便具備幾乎兩倍於同量級歐洲戰機的航程。 自此脫胎換骨的P-51總體空戰性能與戰局影響力突飛猛進,為北美公司掙得大量該機的訂單,並在1943~1944年之間趕上盟軍最重要的長程護航需求,繼承P-38和P-47的戰果並將之迅速擴大,快速扭轉歐陸上空的戰力天平,終於為其贏得「史上最偉大戰機」的美名。

p51 戰鬥機: 生產型號

儘管性能比不上噴火和Bf-109,英國還是訂購了大量的貝爾P-39飛蛇和寇蒂斯P-40戰鷹。 舍爾夫也接觸過北美航空公司,向其訂購了一批NA-16教練機,命名為“哈佛”(Harvard)。 Confederate P51戰鬥機的靈魂是132立方英寸(2,163毫升)的V型孿生機牀,它是由航天級6061-T6鋼坯鋁加工而成的CnC。

標準翼厚比的主翼搭配著層流翼剖面型,在保證擁有充分強度與翼內空間的前提下獲得良好的低阻高速巡航特性。 五段式襟翼,則緩解層流翼低速下升力不足與失速特性嚴峻的問題(其中第一段至第二段能作為戰鬥襟翼使用,在不損失迴旋率的同時減小迴旋半徑)。 隨戰局演進該機亦改進副翼與升降舵等控制面,使低速到高速都有良好且均質的操控品質。 北美公司對前線使用者的這一切回應,使P-51系列進化到最終擁有絕佳的飛行性能。 冷卻器安裝在機腹,依據當時最先進的氣動外型理論,進氣口隨發動機的換裝歷經數次改變,以抗破片蒙皮包覆的冷卻器外罩曲線則順勢由機翼下方向後過渡延伸至機尾。 其獨特的曲線也隨著後續型號發展逐次變化,也成了P-51系列最大的外型特徵之一。

p51 戰鬥機: 使用國家

兩邊各自有自己的憂慮時,尋找第三家供貨商成為共識;在1940年9月13日,帕卡德公司獲得發動機承包,為英國生產6000部、美國陸軍航空隊生產3000部梅林發動機。 派卡德得到生產授權生產的梅林發動機美軍編號V-1650,梅林28型編號V ,雖性能不如預期,但仍為將來P-51使用梅林引擎打下基礎。 p51 戰鬥機 二戰開始後不久,美國戰鬥機無法滿足要求,明顯落後於德國、日本的戰機,於是美國把舊的戰機賣給了英國和蘇聯,轉而研發了P-51戰鬥機。

  • NA-87 / NA-97構型的A-36A為俯衝轟炸機型,有6挺12.7mm重機槍。
  • 在這些p51野馬航模的飛機種類有戰鬥機、固定翼、四軸無人機和客機等多種,在p51野馬航模的起飛全重有0.25kg(含)-1.5kg(含)、1.5kg(不含)-7kg(含)、0.25kg以下和1.5KG及以下等多種,在p51野馬航模的適用性別有中性和男等多種。
  • P-38D的主要任務是解決一些飛行特性的小問題,和幫助陸航飛行員適應這款飛機。
  • 1941年12月正式被美軍採用,廣泛用於歐亞戰場,二戰後仍有不少國家使用,一直使用到朝鮮戰爭為止。

最終該機幾乎在所有評鑑項目中都獲得陸航”滿意””優良”的極高評價,也得到該型號開發初期技術合作的英方高度肯定,此等成就在美製機種之中算是相當罕見。 太平洋戰區方面,自從美國海軍陸戰隊在1945年初攻下硫磺島後,P-51D就以此做基地陪同B-29超級堡壘轟炸機轟炸日本各主要城市。 NA-87 / NA-97構型的A-36A為俯衝轟炸機型,有6挺12.7mm重機槍。 P-40族譜中最後一款,同時也是產量最大的一款亞型,公司編號Hawk-87V,87W,共生產5,520架。

p51 戰鬥機: 二戰P-51野馬戰鬥機模型兼容樂高小顆粒moc積木男孩益智拼裝玩具

最終型號的P-51H其高性能的源頭依舊是源自於勞斯萊斯實驗型發動機RM.14.SM發展而來的V 。 受NA-105階段XP-51F / G / J輕量過頭使人不安的流言影響,部分駕駛對於在最大動力狀況下仍要分神關注機體結構限制的P-51H產生排斥感。 事實上這種顧慮是完全多餘的,P-51H在NA-105 → NA-117→ NA-126的演進階段中已逐次將結構補強回來。 這也是量產版P-51H空重遠比三款輕量實驗型要重的原因。

p51 戰鬥機: 評價

早期雖然在動力上只能採取和P-40相同的僅搭配一級增壓器的亞利森液冷發動機,但相較於P-40,該機以更先進的進氣配置與總體佈局使冷卻和空氣動力效率大為提高,並納入層流翼設計進一步強化高速性能。 之後改裝搭配有二級二速的機械增壓器的英國梅林發動機,使其高空性能突飛猛進,北美公司還針對新發動機帶來的問題逐一修改,進一步提升其飛行性能。 雖然在俯衝速度及滾轉性能上仍舊不弱於1942年之前的軸心國戰機,但陳納德等早期訓練P-40飛行員的指揮官都會告誡對上日本戰機時不要讓飛機減速進入纏鬥狀態。

p51 戰鬥機: 生產總數

在1940年11月4日的一次飛行中,一架YP-38的尾部在俯衝時突然解體,飛行員Ralph Virden犧牲。 在另一次事故中,美軍陸航上校Signa Gilkey在失去控制後沒有跳傘,他在飛機的高度降低後利用升降舵配平片又重新獲得了控制。 1940年代美國航空學界對振顫問題的觀點是認為機體尾部操縱面的剛性不足,然而P-38的尾部已經改採用鋁製蒙皮(而非原型機使用的布料舵面),剛性比較高,因此應該能降低發生振顫的機會。 為了證實這項推測,一架YP-38的升降舵和垂直安定面採用比設計厚63%的金屬蒙皮,可是更高的剛性並未消除振顫現象。 陸軍中校肯尼斯渥夫(當時陸軍生產工程部指揮官)因而要求洛克希德在升降舵上下兩側加裝配重以尋求改善,即便原始設計已於兩個垂直安定面內加上配重。 各種方案試飛後所紀錄的各項數據和表現,例如凱利強生在2414號報告中提到,…劇烈的震動現象並未改善,無論在哪一種方案下,俯衝時的傾向也和過去相同。

p51 戰鬥機: 中國與中緬印戰場

但相較於P-40,該機以更為先進的進氣配置與總體佈局使冷卻和空氣動力效率大為提高,並納入層流翼設計進一步強化高速性能。 之後改裝搭配有二級二速的機械增壓器的英國梅林發動機使其高空性能突飛猛進,北美公司亦針對新發動機帶來的問題逐一修改,因此成就其罕見的歷史評價。 P-40E則是由美國陸軍航空隊要求而生,1941年2月18號美軍要求將P-40D的武備增裝至6挺機翼0.50機槍、機下派龍架增為3具,共可外載1,500磅的各式炸彈,機身防禦裝甲增重至79公斤。 隨後在1941年5月起美國開始訂購首批420架的P-40E-1,並且以租借法案援助英國及蘇聯,英國將E型機稱為小鷹MKIA。 雖然E型機動力較弱,但火力、防禦和俯衝性能在同時期產物中則相對處於較高水準,在空戰中貫徹”一打就跑”戰術、或以縱向梯隊輪番攻擊的話表現尚稱不惡,對地掃射的威力與生存性也令人信賴。 1942年底英美雙方都成功地將新的英製梅林發動機換裝至野馬上並獲得了驚人的性能躍進。

p51 戰鬥機: 固定翼復材航模飛機p-51 二戰戰鬥機野馬p51像真機 20CC遙控航模

1939年4月26日,美國陸軍向寇蒂斯訂購524架Hawk-81,這在當時是美國陸軍航空隊建軍以來採購數量最大的一批訂單。 1942年,英國試飛員建議為P-51戰鬥機換裝羅爾斯-羅伊斯公司最新研製的發動機。 美國工廠根據英國提供的技術資料開始大規模生產英國發動機,並將原有“野馬”戰鬥機做了若干設計改進以適應新式發動機。 英國發動機使得P-51在保持較好的低空性能的情況下高空飛行性能上趕上了德國戰鬥機,而且換髮後的P-51大大節油,再加上新配上的副油箱,P-51成為了第一種能從英國直飛德國腹地的戰鬥機。 換髮後的P-51戰鬥機同時承擔高空作戰任務、低空偵察與攻擊任務。 P-61P-38「閃電」式戰鬥機是二戰時期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生產的一款雙引擎戰鬥機。

p51 戰鬥機: 型號

在美國情報部門破譯的一則密電中,情報人員發現山本將會到布幹維爾島的前線視察,於是美軍派了18架P-38去擊落山本的座機,整個計劃是這樣的:先在海平面以上3米至15米的高度低空飛行700公里(435英里)以避免被發現。 p51 戰鬥機 p51 戰鬥機 發現目標後,其他飛機則爬高擔任掩護,並由四架飛機攻擊山本座機。 這羣P-38成功攔截了山本和宇桓中將的1和2號座機和護航的零式戰機並與它們交戰(任務中有兩架因故障而退出),山本和宇桓中將的座機分別被擊中,墜入叢林和海面中,山本並在此役中陣亡。

p51 戰鬥機: 樂加 二戰P-51野馬戰鬥機1:48拼裝4D飛機模型 軍事航模玩具小禮品

關於此塗裝與隊名的傳說相當多,但將當年與事者的證言多方彙整後,最可信者為:長期躲警報的中國百姓看到該隊伍在空中神勇的與日軍交戰並佔據上風,極為振奮,但衡陽附近居民長期居住內陸,不識鯊為何物,見其血盆大口的塗裝,直覺地將之認作 “會飛的老虎”。 此恰與成語如虎添翼相符,口耳相傳、以訛傳訛下便成「飛虎隊」。 美國志願飛行團的人員聽到這個誤傳反而非常喜歡,既獨特也有中國風味,頗能突顯自身單位的存在感,便傳達給上層並獲得了相同的意見,最終獲得許可後成為對媒體宣傳上的正式名稱,這就是日後揚名海外的飛虎隊名稱之由來。 歡迎前來淘寶網實力旺鋪,足以掩護B-17「飛行堡壘」轟炸機進行遠距離的攻擊。 英國訂購大量P-51「野馬」戰機後,仍有一些國家在使用它。 不過有意思的是,是美國陸軍航空隊在二戰期間最有名的戰鬥機之一,誕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另外還擊落了超過 230 枚V-1飛彈,盟軍對法西斯的反攻日趨激烈。

這些飛機儘管載彈量大、航程遠,但自衛能力較弱,面對德軍“福克”式戰鬥機和“梅塞斯密特”式戰鬥機的攔截,戰損較大。 美國參戰的轟炸機是比較先進的B-17和B-29轟炸機,其自衛能力強。 但是沒有足夠的戰鬥機掩護,盟軍在轟炸初期仍然遭到重大挫折。 轟炸機的戰損率高達9%,這樣高的戰損率對於要進行長期的戰略轟炸的盟軍來講,是無法承受的。

p51 戰鬥機: 設計與發展

但是對老練的德國空戰菁英來講仍然很容易得手,因此北非空戰中幾位德國知名王牌戰果多半是獵殺P-40得來。 寇帝斯公司在Hawk系列上費盡苦心改進,但若非改動量巨大卻進步有限、就是成績尚可但仍輸給其他公司已服役的同等定位主力機,如該公司的X / YP-60各型。 ,但P-60在技術展示時的失敗表現提前為寇廠下一代戰鬥機劃下休止符,致使後續開發上出現斷層;因此P-40K在1942年6月決定增產到1,500架,量產機在1942年8月出廠,交機時間從1942年8月至1942年底。 P-40並沒有投入實戰,其中一架改造為偵查用的P-40A、44架改造增強武裝稱P-40G、其餘改造為RP-40。 針對第六代Mustang GT推出代表作,然後打擊德軍機場,後來也被Discovery節目《軍武科技排行榜-十大戰機》評選為第一名。

P-38L則是P-38系列中生產數量最多的,一共有3923架P-38L被建造出來,其中113架是由康維爾公司在它位於田納西州納什維爾的工廠建造出來的。 P-38L在1944年6月進入美國陸航服役,及時地為盟軍諾曼第登陸提供了支援。 洛克希德生產的飛機,它們的批號後面都會加上一個「LO」,比如說「P-38L-1-LO」。 康維爾公司生產的飛機,它們的編號後面都會加上一個「VN」,比如說「P-38L-5-VN」。 在珍珠港事件後,第1戰鬥機大隊加入了駐紮在聖地牙哥的第14戰鬥機大隊來保衛美國西海岸。 關於P-38的另一件問題是,它的兩具發動機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起飛時一具發動機出了故障,另一具發動機就會使飛機往運作中的發動機一方滾轉。

p51 戰鬥機: 使用國家和地區

但總體而言,這時的P-51戰鬥機還只是一種性能並不突出的中檔戰鬥機。 1940年4月,英國採購委員會再次召見北美航空的總經理金德柏格,要求北美為RAF按許可證生產寇蒂斯HAWK87(P-40D)。 接下來北美還要過軍方這一關,當時的美國陸軍航空隊(USAAC)具有無條件禁止任何飛機外銷的權力,無論是否涉及陸軍利益。

邢海帆衝向江灣機場時發現有一架敵機正在跑道上強行起飛,他立即將其擊落,成為這場戰鬥中唯一獲得空戰戰果的飛行員。 隨後3大隊的兩個攻擊中隊脫離航線拉起到長江口上空,再轉回搜索江灣、大場機場的目標,但沒有發現敵人疏散隱蔽的飛機。 擔任掩護的17中隊在黃浦江以東上空遭遇幾架日本戰鬥機和返航的轟炸機,遂將其悉數擊落。

根據地勤紀錄,1949年後美國空中國民兵部隊中某些P-51H接受近代化改裝,其中包括將武裝改為6挺白朗寧M3高速重機槍。 早期雖然在動力上只能採取和P-40相同的僅搭配一級增壓器的亞利森液冷發動機,但相較於P-40,該機以更先進的進氣配置與總體佈局使冷卻和空氣動力效率大爲提高,並納入層流翼設計進一步強化高速性能。 之後改裝搭配有二級二速的機械增壓器的英國梅林發動機,使其高空性能突飛猛進,北美公司還針對新發動機帶來的問題逐一修改,進一步提升其飛行性能。 P-51戰鬥機由美國北美航空公司(North American Aviation)研製,誕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最初應邀爲英國研製,裝英國“梅林”發動機,1940年10月26日首飛,公司型號NA-73。 p51 戰鬥機 1941年8月首先提供英國空軍使用,美軍以XP-51的型號試用。 1941年12月正式被美軍採用,廣泛用於歐亞戰場,二戰後仍有不少國家使用,一直使用到朝鮮戰爭爲止。

p51 戰鬥機: 動力

這正是先前應急改裝梅林動力的P-51B / C / p51 戰鬥機2025 D / K等型號因下方罩門面積過大,導致對地攻擊時生存性不佳的要因。 芬蘭芬蘭空軍芬蘭空軍取得P-40的途徑與日本相同,皆是自戰場擄獲;芬蘭人蒐羅了由蘇聯空軍駕駛墜毀在戰場的P-40戰機,重新組裝出至少1架P-40,現在可考者為P-40M-10-CU、機體編號 ;芬蘭空軍編號KH-51。 儘管從P-40F引進梅林引擎,但好引擎仍然是被所有戰鬥機青睞的對象,性能不夠優勢的P-40能分配到的數量有限,寇廠只好繼續在V-1710家族上努力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