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104戰機好唔好2025!(小編推薦)

特別的是加拿大除役後轉售給丹麥和挪威的二手CF-104應客戶要求改裝上了響尾蛇飛彈的使用能力,但是加拿大自用的卻始終沒有作該項改裝。 希臘:希臘空軍(146架):1964年4月~1993年3月間服役於希臘空軍,在海外軍事援助計劃(MAP)下收到了45架新造F-104G和6架TF-104,也有來自北約其他國家空軍的中古戰鬥機,其中包括79架來自德國,7架來自荷蘭,9架來自西班牙。 在1972年時,洛克希德公司再度以X-27設計為基礎,以爭取競爭輕型戰機合約的可能。 然而在YF-16與YF-17皆獲得初始合約之後,計畫再度無疾而終。 義大利的F-104S在北約攻擊南斯拉夫時亦有參戰,形成了第二代戰鬥機F-104、第三代戰鬥轟炸機F-4、第四代戰鬥機F-14、F-15、F-16等跨世代戰機同時參戰的罕見戰役。

  • F-104G的T型尾翼與戰鬥教練機型的F-104B/D相同,為了增加控制性能,翼面積與C型相比約增大了25%。
  • 據當時第八中隊的教官回憶,受訓時體驗到的與F-86相差很大,從前飛F-86F即使是未帶副油箱從離地到爬升至三萬五千呎也需十多分鐘,而星式機僅要一分半,也因為F-86F起飛時須以較淺的角度爬升,初次改飛F-104的飛行員常等到美國教官提醒才發現空速過大,趕緊拉高機頭。
  • 在有爭議的金門島和馬祖島,兩種力量之間的張力很高;自1954年第一次臺海危機以來,砲戰一直在進行,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PLAAF)將200架米格-15和米格-17轉移到東南沿岸機場,以對抗中華民國空軍(ROCAF)及美國空軍(USAF)。
  • XF-104是洛克希德公司根據1953年3月11日簽定的合同研製的原型機,共有2架。
  • 在1957年7月11日墜毀,該機正在為一架F-104A伴隨護航,卻遇到尾翼顫振問題。

恰好美國空軍戰術司令部需要一款填補F-105服役前空白的戰術攻擊機,因此便在1956年下單採購77架的F-104C。 中華民國AIDC設計F-CK-1之時,是以攔截機為主要的任務設定。 1956年3月2日,美國空軍向洛克希德首次訂下了15架F-104A的訂單。 f 104戰機 F-104的機體結構加強,以使得飛機最大可用超載達到7.33G。 原來在YF-104A上屬於試驗性質的單腹鰭成為標準設計,用於改善飛機高速航向穩定性。

f 104戰機: 二戰戰鬥機掩埋沙灘76年重見天日 飛行員當年已成功逃生

搜索狀態:當F-104被地面引導至預定空域後,即開始以螺旋掃描方式搜索目標。 當目標距離在16~32千米之間時,以圓弧形式顯示;當目標接近到16千米以內時,即以圓環方式顯示,飛行員按下跟蹤開關後,雷達進入跟蹤狀態。 高效率的吹氣襟翼大幅改善了F-104的低速性能,使得這種高速構形飛機能夠滿足空軍的起降要求只能單向偏轉的副翼。 由於翼展小,副翼操縱效率不高,而T形尾翼佈局大迎角操縱性極差,二者共同作用是飛機一旦失控就可能進入尾旋。 F-104戰鬥機被出口至德國、日本、加拿大、意大利、荷蘭和丹麥等國(F-104G改型),進行大批量生產。

  • 註二:軍刀式的飛操系統、射控系統是勝過米格機的,但這些系統也使得軍刀機重量重於後者,導致高空性能、機動性不如米格十五。
  • 顯示器刻度為32千米,但由於無回波信號,距離刻度無意義,只能確定幹擾源方向。
  • 第1架(首飛時發動機還沒有加力裝置)和第2架原型機分別於1954年2月28日和10月5日首飛。
  • CL-1200槍騎兵(Lancer):1972年,在F-104的基礎上,洛克希德推出了CL ,作為競爭國際輕型戰機計畫的項目,動力來源仍為J79。
  • F-104戰鬥機的光學瞄具是火控系統的核心部件,不僅擔負火控計算任務,還是主要的攻擊顯示部件。
  • 原型機於1961年6月30日在洛克希德公司首飛後分解運到日本,重新組裝後於1962年3月8日在小牧基地開始試飛。
  • 部分F-104C(No.57-910以後)飛機的光學瞄準具去掉了光學測距裝置,因而光環大小不再改變,其直徑爲50mil。

在高速時F-104的操控性能變得很好,十分靈敏,速度越高穩定性越好,以一架高空攔截機而言,可說是完美無缺。 第一架F-104B在同年五月十七日運交我國,我國飛行員在經過F-104B訓練後才開始接收F-104A。 美國軍援我國F-104A的原因很可能是F-104A小的作戰半徑讓他難以深入中國領空,也能增強我國的空防能力,大幅縮短我國與中共軍力差距之餘又不違背美國政府不贊成我國反攻大陸的立場。 一般對西德空軍星式機常摔機的迷思是來自西德空軍初期的摔機率,西德空軍初期之所以摔機不斷不外乎是因人才並未妥善保留,加上彈射椅設計有問題所致,在換裝新式彈射椅後失事率大幅降低。 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四日,巴基斯坦空軍的一架F-104A擊落一架蘇製Su-7戰機與自製的Gnat戰機,八日擊落一架執行夜間低空轟炸任務的坎培拉式轟炸機。 另一架米格十九此時方知大事不妙,意圖俯衝逃跑,然我方的三號機楊敬宗少校與二號機石貝波上尉並沒有放過他的打算,俯衝追擊敵方的米格十九,石貝波上尉佔據有利位置後以響尾蛇飛彈鎖定敵方,成功擊落該架米格十九。

f 104戰機: 日本代購

韓戰時的空戰大多在高空,而擁有更高的飛行高度的米格十五對空戰擁有較大的主動權,若米格十五不飛低,軍刀機可說沒有把它擊落的機會______當然,因為共黨空軍飛行員的素質,通常飛低的米格十五都會被打到地面上。 f 104戰機 f 104戰機2025 F-104在越戰期間從未與米格機發生空戰,不過仍有8架戰損,另有6架毀於事故。 F-104戰鬥機絕非一無是處,放在當時看,F-104同樣“星”光熠熠。 F-104是世界上第一種速度達到2倍音速的戰鬥機,最大可用過載達到7。 33,並在20世紀60年代長期保持爬升率與最大升限的世界紀錄。

該梯形翼的後掠角僅26度,但是機翼使用極小的相對厚度(3.36%,後期略微增厚)以及展弦比僅有2.45的設計減低飛行阻力,為了保證機翼輕薄而具備足夠的結構強度,其材質是由實心鋼板銑削而成。 F-104的機翼前緣厚度僅有0.16英英寸(0.41公釐),在美國電影「星戰F-104」(原文THE STARFIGHTERS)中,則有以F-104機翼切割紙張之畫面。 由於既薄且銳利,很容易造成地勤機務人員被割傷,因此落地保養時會在機翼套設保護罩避免受傷。

f 104戰機: 設計家

即由J79-GE-11/19發動機前段七級進氣壓縮器的可變定子葉片(I.G.V)逐漸改變進氣角度,將第17級壓縮器壓縮氣體送到襟翼上緣。 此時發動機由於轉速上升,發動機在到達轉速70~90%時壓縮比下降,即產生了一種特殊的「狼嚎聲」,也就是F-104戰鬥機降落時必須使用大油門的原因,此種狼嚎聲也讓軍事迷回味不已。 1960年,隨著F-104A從防空司令部退役,24架YF-104A和F-104A被改裝成無線電遙控靶機,型號改為QF-104A。 該機全部噴上紅色條紋,交付佛羅裏達州埃格林空軍基地的3205靶機中隊使用。 和大部分改造的靶機一樣,QF-104A仍保留了載人飛行能力,但也可以由地面遙控飛行。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哈密爾頓空軍基地的第83攔截機中隊是第一個裝備F-104A的部隊,該部於1958年1月26日開始換裝F-104A,並於2月20日形成初始作戰能力。

f 104戰機: 空軍軍史館F-104特展 呈現光榮服役歷史

日本之所以低一些,是因為三菱重工對其進行大量改進,零件與其它機型不能通用。 冤有頭,債有主;F-104如此高的事故率,“人操火箭”般的氣動外形難脫幹係。 直到停產為止,洛克希德共生產了2,578架F-104各式戰機,而最後一個退役的是,義大利空軍於2004年將麾下F-104s退役;而我國空軍的F-104戰機,多保存於國內作為展示機,2000年逢甲大學將一架校內教學機,運往美國「經典飛機航空博物館」進行修復展出。 前行政院長唐飛表示,F-104是他飛過的性能最好的戰機,可以全天候多功能對地或對空,什麼都能做,很少有國家像我們一樣,一架飛機飛了38年。 由於不少飛官因公殉職,所以唐飛在空軍總司令任內,便做了讓F-104戰機除役的決定。 而在1998年5月22日,F-104正式從中華民國空軍除役,正式卸下它多年的任務。

f 104戰機: 臺灣英文新聞

TF-104G 是 G 型的教練機,裝備有 NASARRF-15A 火力控制雷達,有實戰力。 洛克希德公司總共生産了 220 架,其中 48 架是在歐州製造的部件由洛克希德公司組裝的。 3、抗幹擾狀態當雷達轉到抗幹擾狀態(即雷達自動尋的狀態)後,雷達發射機不工作,雷達變成1種定向器。 從跟蹤狀態轉到抗幹擾狀態時天線仍然是圓錐掃描;從搜索狀態轉到抗幹擾狀態時天線變成螺旋掃描。

f 104戰機: 臺灣旅行趣

埃及為了獲取足夠強的遠程空戰能力,還訂購俄羅斯 46 架米格-29M 戰鬥機、 24 架 Su-35SE 戰鬥機。 但臺軍強調,F-5戰機飛行時數都還沒有超出原廠規範,明年起陸續量產交付的“勇鷹”高級教練機,將逐步接替F-5戰鬥機部隊的訓練任務,F-5戰鬥機則將於2024年全數汰除。 高齡87歲的前行政院長唐飛昨表示,很少有國家像我們一樣,一架飛機飛了38年,失事的F104所裝的J-79發動機購自西德,雖然使用時數不高,但因封存已久,僅可用來當拆零件使用,而空軍後勤司令部發現時數都低且狀況看起來不錯,於是忽略德國空軍的忠告,交給部隊使用。 而美國洛克希德公司早已於1972年停産該機,F-104成爲各國航空博物館的古董陳列品﹔但在臺灣卻仍是空軍第一線的主力戰機。 空軍透過各種管道向巴基斯 坦等國購買退役的F-104,來更換零件,空軍內部將這種做法比喻爲“死刑犯的捐贈器官”﹔一位基地隊長形容說,“臺灣的F-104除了編號沒換,其他部份都換過了”。

f 104戰機: 美國洛克希德公司所設計的第二代戰機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這款F-104C的進階版是一款與F-104最初發展目的背道而馳的新型機,不似F-104A的日間空優輕戰機設定,為了訂單,高傲的洛克希德工程師們不得不將F-104-7改為一款具有戰轟、偵查、空戰的全天候戰鬥機。 七十七架F-104C全數被佈置在加州喬治基地的第四七九戰術戰鬥機聯隊,用以替換F-100超級軍刀式。 空戰能力方面,在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三年的「磨石計畫」實行前與F-104A大至上無迥異之處,磨石計畫實行後,F-104C在起落架艙前增設了一具雙聯裝響尾蛇飛彈發射架,讓F-104C可攜帶的AIM-9增為四枚。 一如多數的空軍雙座機,F-104B採縱列座艙罩,為了增加一個人的座位,F-104B取消了單座型的M-61A1火神砲砲位,還有部分的機內油箱,這讓F-104B的滯空時間減少,F-104B在飛行時大多數時間是攜帶兩個翼端油箱的。 F-104A在兩次危機中嶄露頭角,讓防空司令部看見了他們那無人可出其右的攔截性性能,一九六三年年初成立第三一九中隊與三三一中隊時便將F-104A從空中國民兵手上要了回來,三個空中國民兵中隊的星式機盡數回到防空司令部手上。

f 104戰機: 生產次型

連續多次彈射失敗之後,洛克希德最終決定重新為F-104設計向上彈射的座椅,即C-2型座椅。 此外,C-2座椅還設計了飛行員肢體保護裝置:座椅底部的保護拉索掛在飛行靴後跟,一旦彈射程式啟動,拉索自動收回,將飛行員雙腿拉回以避開上面的儀錶板——否則彈射時飛行員的雙腿可能會被儀錶板切斷。 F-104戰鬥機於1955年4月便達到飛行速度馬赫2.0,後成為20世紀60年代世界三大高性能戰鬥機(米格-21、“幻影”3)之一。 執行截擊任務時,F-104可以攜帶AIM-7空空導彈和AIM-9空空導彈各2枚,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攜帶AGM-12A空地導彈2枚,900千克核彈1枚以及多枚普通炸彈,最大載彈量1800千克。 YF-104A是洛克希德公司研製的裝備J79發動機的試驗機,開始裝備的是J79-GE-3,後來換裝成改進了加力燃燒室的J79-GE-3A,軍用推力為4220千克,加力推力為6710千克。 加裝了腹鰭,垂尾後移,裝備1門固定式的20毫米M61“火神”6管炮。

f 104戰機: 設計

我方使用過包含:F-104A/B/D/G、RF-104G、TF-104G、F-104J/DJ等多型號機種,共引入247架。 但隨著大陸與美國關係解凍,機齡老舊的F-104戰機開始面臨零件短缺等問題,讓我國也陷入「寡婦製造器」的循環中,先後有114架戰機因故障墜毀、66名飛行員殉職。 f 104戰機2025 雷達換裝為NASARR F15A-41B多功能射控雷達,該雷達是當時的先進射控雷達,具備對空與對地模式。 對空模式可以提供射擊的前置角、前置量,並計算飛彈發射時機。 另外可以和座艙前的簡易紅外線偵測機連線偵測目標;對地模式有俯視功能,可作地形描繪具備全天候導航地貌與地形測繪、低空飛行地形迴避等功能。 配備LN-3慣性導航儀,其距離精確度,鐘點誤差在7浬以內(每小時航行),對於不良天候、夜間飛行有很大助益。

而在洛克希德公司生產的一百七十九架中,九十六架進入西德空軍,比利時與義大利各使用一架,剩下的八十一架則軍援美國其他盟邦,如我國等。 F-104G的彈射椅除了德國的F-104G外使用的都是洛克希德公司的C-2彈射椅,但德國的F-104G採用的是馬丁. 貝克公司的Q5向上彈射椅,使用之初曾造成數名飛行員喪生,在地面實驗後才發現,Q5彈射椅本身設計有問題,降落傘包位置擺放有誤導致飛行員過於前傾,彈射後會碰觸到座艙罩框架,加以改正後才讓德國F-104G的彈射逃生成功率增加。 F-104G的設計中,高空攔截作戰是很重要的一環,故座艙採加壓空調座艙,飛行員也須穿著壓力衣,設計之初便採用向上彈射椅,而非F-104A的向下彈射椅。 隨著美國介入越戰,F-104C也投入了中南半島的戰火中,一九六五年四月,四七九聯隊下轄的一個中隊首次進駐越南Da Nang基地,最初執行防空任務,但因北越空軍在此時對美國空軍而言只是有些困擾而非威脅,很快的便轉為對地攻擊任務。

f 104戰機: 服役動態

在英式戰鬥機方面,由於費用、業務因素,埃及空軍向義大利購買具有英國戰鬥機血統的颱風戰鬥機 24 架,還有同樣數量的 M-346 高級教練機,前者機動性高,被稱為歐洲三雄之一。 不過《嘯鷹評》直言,蒐集全網也只有《戰術報告》進行相關的報導,其他一連串的軍事媒體包括戰區、軍事觀察、1945 等並無埃及計劃引進 FC-31 的報導文章。 因此,他認為埃及究竟有沒有計劃與中方就引進 FC-31 戰鬥機進行談判,需要畫一個大大的問號。 據美國《戰術報告》 當地時間 16 日報導,埃及將與中國談判,除了希望購買中國製的 FC-31 戰機,還希望引進 FC-31 的生產線,直接在埃及本土生產。

購買新式「零重力、零高度」彈射椅的政策,是在空軍2020年10月29日發生F-5E戰鬥機墜海意外,飛行員朱冠甍上尉不幸殉職後,國民黨立委陳以信向空軍提議購買。 後來2021年3月22日,發生兩架F-5E戰鬥機訓練時相撞墜毀的事故,又導致空軍損失兩名飛行員。 且考量到F-5E/F系列戰機即將在2026年退役,未來這批彈射椅將能安裝到其他機種上繼續使用。 在“柏林危機”期間,上述 3 個中隊於1961年11月~1962年8月先後被動員重新進入現役,並在歐州展開,第 151 和第197 中隊部署在前西德,第 153 中隊部署在西班牙。 緊張局勢緩和後,3 個中隊的飛機再次配署給防空空軍(ADC),分別劃歸第 319 和第 331 兩個截擊機中隊。

到了這種時候,星式機理當無法再擔負臺海空防重任,但在一九九六年臺海飛彈危機爆發時卻依然拖著垂垂老矣的機身與同輩的F-5、替代自己的F-CK-1共同撐起臺海的空防。 而F-104G的雷達也令其在飛龍演習中屢屢奪得空對地項目冠軍,包辦八成的獎項,甚至有其他中隊的飛官抗議,飛龍演習的空對地炸射項目,乾脆清泉崗基地的飛官們自己比就好。 F-104G具有全天候、夜間攔截能力,華美間也時常進行假想敵來襲的攔截演習,代號「藍天演習」,在民國五十六年的一次演習中,天氣十分惡劣,兩架演練的F-104G身置烏雲之中。 在考量到戰場的生存性、RF-104G的高空性能後,高層決定將RF-104G執行任務的方式改為與RF-101巫毒偵察機相同的高空偵照。 剛訓練完的教官們和該批飛行員打了個照面,看著奇異如電影中外星人穿著的全壓式壓力衣,菲國飛行員不禁好奇的像美軍軍官探詢,這幾件奇怪的壓力衣到底是幹嘛的。

F-104B具有部分的作戰能力,可攜帶AIM-9熱追蹤飛彈,但不構成戰力,所以F-104B專司訓練、支援任務。 十二月第三三一中隊的F-104A率先退役,運到了亞歷桑納州的Davis Monthan基地封存,次年年底第三一九中隊的F-104A退役,F-104A在美國服役的歷史正式畫下休止符。 重新回到防空司令部手上的F-104A經過了性能提升,在一九六四年裝上了新式的M-61A1火神砲,其中三一九中隊更換推力更大的J79-GE-19發動機。

f 104戰機: 臺灣新生報

由於此次空戰我軍是在性能和數量都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獲勝,對臺軍極具羞辱性,對岸的WW從不承認戰敗以免影響其士氣,隻認為楊宗敬是失蹤;但不可否認的是至此,臺灣省空軍戰鬥機再也不敢進入大陸上空挑釁尋戰了。 F-104D是C型的雙座教練型,發動機與C型飛機相同,去掉了機炮,保留了5個外掛架(有的資料說機翼下沒有外掛架,隻在翼尖掛”響尾蛇”飛彈)。 1983年,義大利對F-104S的航電系統作改裝,以延長F-104S 的服役壽命,可說是F-104S 的壽命中期改良,改裝後的型號定為F-104S-ASA。

為了擁有優秀的偵察能力,偵查型F-104G,也就是RF-104G,將火神炮移除,以謄出空間來安裝三具KS-67A相機,前機身下方安裝了延伸到鼻輪艙的整流罩。 TF-104G的引擎改用J79-GE-11A型引擎,以及與F-104G相同的NASARR雷達,等諸多與F-104G相同的設備,唯獨未配置二零公釐機砲、自動飛行駕駛儀等。 丹麥空軍、挪威空軍則在軍援計畫下取得了F-104G,前者共獲得四十七架F-104(包含CF-104在內),後者則因決定採用較為便宜的F-5A,只購入二十一架的F-104G。 在各國F-104G的使用史中除了我國的F-104G曾在臺海參加了空戰外,荷蘭的F-104G也差點爆發空戰。 F-104G會有超級星式的讚譽還得歸功於他機首那具由北美公司研發的多功能雷達:F15A型NASARR搜索測距雷達射控系統。 f 104戰機2025 F-104G機身內共有五個囊狀油箱,可攜帶3392公升的油料,主翼下可攜帶兩具740公升副油箱,翼端兩頭則各可攜帶一具645公升副油箱,同時可加裝洛克希德的可卸式探針空中加油管。

f 104戰機: 戰機編隊飛越玉山 照片引發熱烈討論

超音速攔截中,F-104A的攔截預設速度比目標機多出零點五馬赫,是為了讓攔截機擁有絕對的運動優勢,便於第二次攻擊時能有足夠速度快速佔位。 我國空軍在砲戰時曾向美國提出換新戰機的要求,在那時飛行員普遍希望換裝的是F-100,心裡雖想換裝更為先進的F-104,但也不敢奢求太多。 F-104自然擁有「寡婦製造機」這類惡名,但如果忽略其失事的背景,對其評價將不夠客觀、公正,例如主要將星式用於攔截任務的希臘空軍F-104G在服役生涯中損失不到三架。 星式機為了要達到兩馬赫的高速,採用的短薄主翼,太過短薄的機翼導致氣流容易分離造成失速,T型尾翼又讓他極難做出改正的動作,往往一失速就無法更正。 十二月十二日下午兩點,兩架巴基斯坦的F-104A越過海岸線,企圖對印度空軍的Jannagar基地低空掃射,兩架米格二十一即刻起飛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