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機能稍欠、遊戲數量不足,但功能有特色、配件齊全,每每推出既遊戲都驚喜不斷,係一部可塑性高既遊戲機。 如果你是老PS玩家,而且本身已擁有很多 PS4 ps5比較2025 遊戲光碟,PS5 光碟版可能更適合你,因為PS5可以向下相容。 相反,如果你過去一直都是在玩數位版遊戲的話,那麼選購 PS5 數位版對你來說是更好的選擇。 如果你把 PS4 Pro 當成是一部 RX 470 的電腦,那麼最新一代主機就大約相等於 RTX 2060 左右,你不能要求 PS5、XSX 能給你一部頂級打機電腦的圖像效能,但作為一部港幣4000元左右的遊戲機,是相對抵玩的。 例如小編安裝了以上的遊戲,主機僅餘的容量就只剩 29.20GB,如果想再安裝《Marvel’s Spider-Man Miles Morales》(安裝容量 42.68GB)就需要刪除一點遊戲了。 目前雖然 PS5 支援連接外置 SSD 儲存,但它並未支援 PS5 遊戲。
- 這方面 Xbox Series X 可說做得更好,所有歷代 Xbox 主機,包括初代 Xbox、Xbox 360 以至 Xbox One 的遊戲都能直接在 Xbox Series X 上運作(需應用 Kinect 的遊戲除外)。
- 雖然現在未至於在市場上擁有很大的佔有率,但不可否認的是Apple Arcade和 Google Play Pass將會是未來遊戲平臺的新趨勢,也有可能成為PS5的勁敵。
- 在讀取速度方面,PS5由上代的HDD更換至SSD,因此讀取速度大增,同時亦是PS5主打的強大效能。
- 微軟並承諾在主機上市時就能相容絕大多數的 Xbox One 遊戲軟體,以及目前在 Xbox One 上可以相容的 Xbox 360 與 Xbox 遊戲軟體。
- 更確當的想法是:我恆常地擁有PS5玩大製作遊戲,當Apple Arcade和 Google Play Pass偶爾出現佳作時,我再分時間去投入其中便可。
不過 PS5 這次 SSD 的讀取速度有大幅提升,藉由改變 I/O 架構,來實現未壓縮資料吞吐量達 5.5GB/s 壓縮資料更達到 9GB/s,這點就比 Xbox Series X 快上非常多。 除了 Xbox Series X 為光碟版,Xbox Series S 為數位版外,兩臺的硬體規格也有很大差別,這點跟 PS5 不同,後面硬體部分會在詳細介紹。 對此 PS5 有特別針對耳機、普通立體聲喇叭與多聲道環繞音效設備進行調整,透過像是虛擬環繞音效等技術,盡可能在不同類型的設備上還原 3D 音效。 這次 PS5 與 Xbox SX 不約而同將儲存系統的進化視為世代交替的一大關鍵,甚至 PS5 在最初消息披露時就非常強調導入 SSD 之後對遊戲體驗帶來的變革。 Xbox SX 則是搶先一步公開了實際主機的內部構造與運作狀況,可知其採用了先進的大型均溫板散熱器,搭配獨特的塔狀垂持風道進行散熱,運作起來非常的安靜,承襲 Xbox One X 為人稱道的優異散熱設計。 雖然 CPU 規格有高下之別,其實差異有限,在實際運行遊戲的時候多半感覺不太出來。
ps5比較: 規格&價格比較!
而這一系列提升讀取速度的硬體功能,包括資料解壓縮在內,都隱藏在系統底層不需要開發者操煩,只要透過 API 下達指示,就可以把想要的資料從 SSD 讀取到指定的記憶體空間中,進一步處理使用。 PS5 的向下相容功能可說是延續 PS4 Pro 的做法,從處理晶片硬體層級去達成。 PS5 的處理晶片支援 3 種運作模式,分別為「PS5 原生模式」、「PS4 Pro 模式 」與「PS4 模式」。 當執行 PS4 或是 PS4 Pro 的遊戲時,就會切換為相對應的相容模式運作。 硬體層級相容的優點是相容性與穩定性較高,缺點是比較無法利用新主機額外的處理效能或功能進行強化。 例如以 PS4 ps5比較2025 模式運作時,就只能利用跟 PS4 一樣的 18 組 CU 來處理 3D 繪圖,剩下的 18 組 CU 就只能閒置。
- 主機機身大小可說是較為膚淺的比較,不過對於寸金尺土的香港地來說,太大的主機有可能真的放不下電視櫃!
- 相反 XSX 四四方方的機身就較易安放,但如果講厚度,XSX 會顯得較為厚重,如果你只要一條狹縫安放主機,PS5 就顯得更有利。
- 不過Sony指出,頻率只是最高值,實際上是動態變化;至於頻率高會否在運行中降頻,Sony認為最壞情況下也只會小幅降頻,影響不大。
- 暫時無法入手PS5,不必心急,目前PS5獨佔內容不算豐富,待供應回穩再購入也未遲。
- Xbox SX 則是採用非一致的配置,16GB 中有 10GB 的頻寬為 560GB/s,提供高頻寬需求的繪圖處理,另外 6GB 的頻寬為 336GB/s,提供遊戲程式以及作業系統與常駐服務使用。
- 雖然只要訂閱 Xbox Game Pass、PlayStation Plus 就能擁有很多免費遊戲可玩,甚至是玩自己已購買的前幾代主機遊戲,但獨佔遊戲中是否有你想玩的,也是不能忽視的因素,要不然買回來卻無法玩,心裡一定會非常氣。
PS5 主機匯集一系列免費及付費的串流服務;只要點選按鈕,即可找出並開始觀賞最新的電視劇集、電影與推薦節目。 因為我認為PS5在家用遊戲市場在未來一段日子,都將找不到可以與之爭一日長短的對手。 再直接一點說,MICROSOFT的Xbox Series X以及任天堂的Switch都不是SONY PS5的對手。
ps5比較: PS5 與 PS4 / PS4 Pro 系統主要元件運作頻率 / 頻寬對照
雖然兩者都具備遠超越前一代的存取速度,但 PS5 在這部分下的功夫顯然較多一些,不但基本的存取頻寬大勝,資料解壓縮能力也勝過對手,而且配備更為齊全的專屬硬體來負責資料存取的處理。 相較之下 Xbox SX 雖然也有導入嶄新的軟硬體設計,但投注的資源較少,有不少部分仍採軟體處理。 至於這部分的差異在實際運作遊戲時究竟會帶來什麼影響,仍有待後續驗證。
Switch上有的遊戲PS5不會有,換轉來說PS5有的Switch上也不會有。 因此如今擁有Switch的玩家期待他朝PS5遊戲可以移植到Switch,可以說是異想天開。 Switch採用中央處理器ARMv8,圖形處理器為定製版NVIDIA Tegra,硬件配置理想當然係三部之中最低,但Switch的遊戲畫面大多以奇幻同可愛風為主,避重就輕;即使係移植遊戲大部分都有進行改良調整,畫面表現絕對唔輸比現時Ps4。
ps5比較: 主機功能、操作介面比較:XSX 快速切換遊戲超好用
PS5 沒有公佈配置的細節,從 448GB/s 的頻寬回推,應該是採用 256bit 匯流排搭配 14Gb/s 傳輸率。 Xbox SX 則是採用非一致的配置,16GB 中有 10GB 的頻寬為 560GB/s,提供高頻寬需求的繪圖處理,另外 6GB 的頻寬為 336GB/s,提供遊戲程式以及作業系統與常駐服務使用。 推測應該是混搭 320bit / 192bit 匯流排與 14Gb/s 傳輸率。
ps5比較: 遊戲流暢度比較:Xbox Series X 稍微佔上風
單就浮點數運算效能來說,約相當於 AMD RDNA 架構最高階的顯示卡 Radeon RX 5700 XT 超頻版,記憶體頻寬剛好也相同(448GB/s)。 Project Acoustics 主要是將聲波效果如吸收、阻礙、傳送、反射等加以模型化,因此不需要手動標記場景的區域或是動用 CPU 處理負擔繁重的射線追蹤。 實作方式類似 3D 繪圖的靜態光照效果,透過預先生成的精密物理資訊搭配低負擔的處理與控制來達成效果。 而在 Xbox SX 上則是額外配置有新的客製化音效硬體單元,讓開發者能更輕鬆應用 Project Acoustics 達成理想的音效表現。
ps5比較: PS5 電視推薦2022!PS5電視需求一文看清!3大PS5電視推介Ready for PS5唔好買錯!
跟 CPU 一樣,PS5 與 Xbox SX 的 GPU 都採用基於 AMD RDNA 2 架構所打造的客製化 GPU。 該架構是目前 PC 最新 Radeon RX 5000 系列 GPU 產品的第 1 代 RDNA 架構改良而來。 最大的特色在於首度在 AMD GPU 導入硬體加速光線追蹤處理功能。 透過專屬的「BVH 加速架構」硬體單元來計算光線追蹤所需要的射線穿越與交點判斷,模擬真實光線的反射折射透射,相當於 NVIDIA GeForce RTX 系列的「RT 核心」。 目前雙方都公佈了各自的音效系統,重點都是強調能提供更精確逼真的 3D 空間音效體驗。
ps5比較: PS5電視推薦二:Sony PS5 電視
Xbox SX 的 SSD 具備 2.4GB/s 的存取頻寬,在導入壓縮格式時可擴增為 4.8GB/s。 系統處理晶片配備有硬體解壓縮單元,支援針對一般資料的非失真壓縮格式 Zlib 以及針對材質貼圖資料的 BCPack 格式。 在不佔用 CPU 核心資源的狀況下獨自處理解壓縮運算,最高可輸出至 6GB/s,等同 2 個 Zen 2 CPU 核心以軟體處理的效能。 配合這些新設計,微軟制定了名為「DirectStorage」的 API 來取代已經有 30 年歷史的傳統檔案輸出入協定,將原本需要耗費 ps5比較 2 個 Zen 2 CPU 核心處理的輸出入負擔,減低為僅耗費 1 個 Zen 2 核心的 1/10。
ps5比較: PS5 臺灣大哥大 5G自由選專案價0元起
Xbox SX 同樣可以擴充內外部儲存空間,不過與 PS5 的設定有些差異。 內部儲存空間得透過微軟與儲存大廠 Seagate 合作研發的專用擴充卡(事實上就是一個特殊規格的 SSD)來擴充,並不能使用市售的 SSD。 擴充插槽位於主機後方,一樣是以 4 通道 PCIe 4.0 與處理器連接,效能與內建 SSD 同等。 外部儲存空間則是跟 PS5 一樣,都是透過 USB 介面外接,雖然官方沒有明言,不過推測應該也是給前一世代的遊戲使用。
ps5比較: 最新影片
值得一提的是看發布會直播時當全球機迷也引頸以待《GTA 6》推出時,官方卻很反高潮地說將會推出《GTA 5》。 後來我想這大概是官方看準了《GTA ONLINE》,因為後者是以免費形式供給玩家遊玩,到時只要推出新patch,那麼大家在購買新主機後很快便可以跟朋友連線同玩,如果遊戲售價特平相信這個也是測試新主機網絡服務的其中一個不錯選擇。 題外話一則,《GTA 5》是在2013年於PS3上推出,及後於PS4推出,現在又在PS5推出,是橫跨了三個世代的作品,締造遊戲界歷史。
微軟並承諾在主機上市時就能相容絕大多數的 Xbox One 遊戲軟體,以及目前在 Xbox One 上可以相容的 Xbox 360 與 Xbox 遊戲軟體。 不過 SIE 在後續的更新資訊中表示,PS5 將能以增幅頻率運作來提升畫面更新率與解析度。 推測應該是跟 PS4 Pro 的「強化模式」一樣,讓 PS4 / PS4 Pro 遊戲以超頻模式執行,來強化畫面更新率以及提升部分動態解析度遊戲的解析度表現。 由於 PS5 的頻率提升比 PS4 Pro 大很多,預料將能提供比 PS4 Pro 強化模式更有感的效果。
除此之外,PS5 跟 Xbox SX 依然配備了 4K UHD BD 光碟機,容量最高可達單片 100GB。 HD 攝影機具備可用於 1080p 影像擷取的雙鏡頭和內建支架,更能順暢地與 PS5 去背工具搭配使用,讓您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輕輕一按,各種娛樂立即享受,利用直覺的媒體與電視操作,便利地瀏覽 PlayStation 5 主機上的娛樂內容。 GPU是影響遊戲畫質的關鍵,PS5只有36組CU單元,數量上比有52組CU單元的Xbox Series X少得多。
另外,RDNA 2 架構還導入了一系列能提升 3D 繪圖效率的新功能,包括能更靈活操作幾何資料來讓繪圖處理更順暢的「Geometry Engine」、能在更早的階段就剔除無用多邊形的「Primitive Shader」等。 這些都是帳面運算效能看不出來,但影響 3D 繪圖效率甚大的改良。 也就是說即便帳面上的運算效能相同,新的 RDNA 架構還是能達成比舊的 GCN架構更優異的實際表現。 此次PS5 推出二款不同的主機,分別是光碟版與數位版,這兩款主機主要的差別在於有沒有內建光,從外觀就能明顯看出來差異,光碟版主機是光碟遊戲與數位遊戲都可以玩,而數位版主機由於沒有內建光碟機,所以只能遊玩數位下載的遊戲。 至於Switch,歷史已告訴大家,任天堂走的從來不是跟別人比較的路線,它自有一套「少少Gimmick加大量重製作品」的路線圖,而且推出的作品絕大部份都是自家IP,因此你很難比較「應該買PS5還是買Switch?」這種問題。
ps5比較: SONY PS5 價格規格 與 PS4 Pro 比較!到底該不該買PS5遊戲機?
當然較少的運算單元代表較小的晶片與較低的成本,顯示 SIE 這次走的仍舊是成本價格導向的務實路線,沒有與對手展開大艦巨砲的規格戰。 畢竟當年 PS3 高規格帶來的超高成本讓 SIE 幾乎賠光此前的收益,而且 PS4 勝出的關鍵之一就是比對手低的價格(399 美元 vs 499 美元),因此延續成本價格導向路線採用較低規格配置也在情理之內。 Apple Arcade及Google Play Pass的另一優勢是,兩間公司將會提供資源予遊戲廠商開發遊戲,從而吸納大量小型獨立廠商開發具有高度創意的遊戲,這是PS5比較欠缺的一項特質。 雖然現在未至於在市場上擁有很大的佔有率,但不可否認的是Apple Arcade和 Google Play Pass將會是未來遊戲平臺的新趨勢,也有可能成為PS5的勁敵。
ps5比較: 系統處理晶片小結
Xbox SX 亦將活用 SSD 的高速讀寫能力來提供「快速恢復」功能,可以無接縫切換多款遊戲。 每次切換遊戲時系統都會將當下執行的遊戲程式資料即時寫入 SSD 暫存,之後再即時讀取回來,不用從頭重新載入就可以馬上還原到最後的狀態。 目前 PS5 並未透露是否會有類似的功能,不過就硬體層面來說並沒有問題。 PS5 晶片規模與效能則是較為落後,雖然圖形處理效能有達到 PS4 Pro 的 2.4 倍,但 CU 數量只有對手的 7 成,即便把運作時脈拉高到相當驚人的 ps5比較2025 2.23GHz 程度,運算效能也只有對手的 83%。
ps5比較: 音效系統
更確當的想法是:我恆常地擁有PS5玩大製作遊戲,當Apple Arcade和 Google Play Pass偶爾出現佳作時,我再分時間去投入其中便可。 PS5未來的對手不是MICROSOFT也不是任天堂,而是Apple與Google。 玩家可以出外使用手機式平板進行遊戲,回到家打開接駁Mac或Apple ps5比較 TV的大螢幕無縫繼續遊戲,更可利用無線手掣打機,名副其實將手遊平臺搬到家用遊戲平臺。 如果要以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的話,編輯覺得大致上可以把 PS5 與 Xbox SX 視為前一代強加版主機 PS4 Pro 與 Xbox One X 路線的延伸。 因為兩者剛好都提供前一代加強版主機約 2 倍的效能,PS5 跟 PS4 Pro 都是走成本價格路線,Xbox SX 跟 Xbox One X 都是走高規格路線。
ps5比較: 【專欄】PlayStation 5 與 Xbox Series X 規格初步分析 差異化與高規格路線的對決
說回Sony於凌晨舉行的PS5新消息發布,可謂「期望愈大,失望愈大」。 Sony週二(3月17日)突然宣佈今日(3月19日)凌晨會公開PS5系統設計相關技術說明影片,不少人估計除了規格外,還會有外形、售價及推出日期等消息,結果全部欠奉,大失所望,唯一令人欣喜的,相信只有官方確認PS5可向下兼容PS4遊戲了。 官方售價為$2,340,呢個價錢黎講可以買一部比佢效能更出色既遊戲機(PS4/Xbox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