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同RCEP各成員的零關稅關係為例,目前中國對東協十國、澳洲、紐西蘭承諾的最終零關稅稅目比例均為90%左右。 除寮國、柬埔寨、緬甸3個最低度開發國家之外,其餘東協成員國、澳洲、紐西蘭對中國承諾之相應比例略高於中國承諾之比例。 中國對日本、韓國承諾的最終關稅稅目比例均為86%,日韓兩個對中國承諾值比例則分別為88%及86%。 以幾個東協主要國家為例,如印尼在原有的中國-東協自貿協定基礎上,就加工水產品、化妝品、塑料、橡膠、箱包服裝鞋靴、大理石、玻璃、鋼鐵製品、發動機、電視、汽車及零部件、摩托車等對中國取消關稅。
- 各國已加快國內批准程序,中方也將與各方共同努力,爭取讓RCEP協定儘早惠及本地區企業和人民。
- RCEP的成員涵蓋了22億人口,十五國GDP合計25.6萬億美元,無論從經濟總量的角度,還是貿易額的角度來說,幾乎佔到了全球的1/3。
- 其意圖含括經濟幾乎所有層面,例如貨品交易、服務、投資、經濟與技術合作、智慧財產權、原產地規則、競爭與爭端解決等議題。
- 2016年11月,RCEP部長級會議強調了以一攬子解決的方法迅速結束談判。
- 臺灣機車產業不論是在「整車」還是「零組件」,市場大多面向內銷為主,不像汽車零組件與自行車產業,國際化程度高,因此加入CPTPP或許是個加分項,藉機開始朝國際化發展也說不定。
- 臺灣作為小型開放經濟體,在RCEP中扮演關鍵地位的中國與東協,又分別是臺灣前二大主要出口國家或地區,不可否認臺灣被排除在RCEP之外,確實會受到嚴重的衝擊。
像是把臺灣非重點的生產品項,或是產業端幾乎沒有生產甚至是弱生產的品項,且未來也沒有打算重點發展的項目,在第一波談判中給予關稅調降,一來展現談判誠意,二來降低內銷影響程度。 臺灣沒加入CPTPP,較可能受影響的產業包括:石化、鋼鐵、金屬、塑膠、橡膠、化學、建材與服務業等,會面對較高的貿易障礙,整體產值與出口都會受到影響。 CPTPP成員國人口規模將近 5億(佔全球7%),總GDP超過11兆美元(佔全球13.1%),貿易值佔臺灣貿易總值超過24%,其中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更是臺灣的前十大貿易夥伴。 側面表示臺灣正式加入CPTPP後,除了可以抵銷因未簽署RCEP而帶來的貿易衝擊,還能擴大原先設定的新南向政策,將貿易觸角指向美洲與大洋洲,可謂是一箭雙鵰。 臺灣對RCEP國家的出口貿易額,從半導體到電機等產品平均已有72%的出口免關稅,其中約八成屬於WTO資訊科技協定(ITA)產品,二成是其他類產品,RCEP對臺灣的實質影響並非洪水猛獸。 此前東盟已與中國、日本、韓國等國簽署了多個“10+1”自貿協定,中、日、韓、澳、新西蘭5國之間也有多對自貿夥伴關係,相比之下,RCEP的服務貿易和投資開放水平高於“10+1”協定,將發揮區域內經貿規則“整合器”的作用。
rcep對臺灣的影響: 臺灣已有關稅優惠,前進東南亞設廠抵銷衝擊
近年來,亞太地區簽署了一大批高水平的雙邊及區域自貿協定,使其經濟一體化水平不斷提高,2020年11月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標誌着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區域自由貿易區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TPP原先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成員發起,從2002年開始醞釀多邊關係的自由貿易協定,旨在促進亞太區的貿易自由化。 直到2017年1月23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美國退出TPP。 首先,縱觀2021年世界局勢,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覆,疫情影響持續蔓延,各國產業鏈遭受巨大沖擊,全球經濟復甦受阻。 與此同時,冷戰地緣戰略思維正在破壞世界經貿合作大勢,阻礙全球經濟發展。 根據國際智庫預測,到2030年,RCEP有望每年帶動成員國出口淨增加5190億美元,國民收入淨增加1860億美元。
更爲深遠的意義在於RCEP的“體量”和“潛力”,以及由此形成的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 從體量來看(2019年的數據),RCEP涵蓋人口23億(世界佔比30%);成員國GDP總量25.6萬億美元(世界佔比29%)。 在目前主要的的區域自貿協定中,RCEP的這兩個指標都雙雙位居世界第一。 其次,RCEP涵蓋不同發展階段的多個經濟體,形成了新興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的良性互動與合作共贏,具有其他區域性協定難以比擬的優勢。 rcep對臺灣的影響 除統一關稅減讓外,RCEP在“原產地累積規則”“投資負面清單”“棘輪機制”等方面的創新也爲全球經貿合作樹立新範本。
rcep對臺灣的影響: 沒有美國很重要,RCEP將對衝COVID-19影響
中國、日本、韓國、紐澳及東協10國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達成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議。 臺灣被排除在外,是否對國內產生衝擊,民進黨立委王定宇今(15)天表示,傳統產業受影響較大,但臺灣對簽署國家的出口商品零關稅比率超過70%,所以也不用誇大其對臺灣的影響。 中國、紐西蘭、澳洲、日本、南韓及東協成員等國,於15日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整體關稅廢除率高達91%,超級經濟圈態勢引發全球關注。 對於臺灣未加入可能帶來的衝擊,中華經濟研究院臺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在網路節目《財經起牀號》中表示,臺灣除了未來要面對東亞3國的關稅挑戰外,即使是IT等零關稅產品,也會在RCEP的貿易便捷化措施中被排除在外。 專家指出,RCEP簽署之前,東協國家與中國、日本、韓國已有自由貿易協定(FTA),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臺商外移到東協國家佈局的情形已經行之有年。
由於臺灣與RCEP成員國的經貿往來都非常密切,在RCEP生效後,成員國之間關稅大幅下降,勢必排擠臺灣的出口。 產業部分,RCEP尚未公佈詳細內容,但像是石化、機械等傳統產業,恐必須提早準備可能的衝擊。 rcep對臺灣的影響 臺灣作為小型開放經濟體,在RCEP中扮演關鍵地位的中國與東協,又分別是臺灣前二大主要出口國家或地區,不可否認臺灣被排除在RCEP之外,確實會受到嚴重的衝擊。 在2020年東協輪值國主席、越南政府總理阮春福主持下正式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本首相菅義偉、韓國總統文在寅等其他簽署國領導人亦有出席簽署儀式。
rcep對臺灣的影響: CPTPP總結
由此可見,貿易協定均有助各方經濟成長,產生巨大的「貿易創造」效應。 據NHK報導,日本首相菅義偉在峯會上呼籲與會有關國家展開合作,以擴大自由和公平的經濟貿易區。 建立一個現代的,綜合的,高質量的和共同利益經濟夥伴合作關係,在本區域建成一個開放型貿易和投資的環境以加快區域貿易和投資的擴展並且有利於全球經濟增長和發展。 2018年2月5日至9日,各方在印度尼西亞日惹召開第21輪談判,就貨物、服務、投資和相關議題展開磋商。 李淳指出,原本沒有簽定FTA的中日、日韓,當RCEP生效後,臺灣在中國市場將面臨來自日本的競爭壓力,而在日本市場也會面對來自中國和韓國的競爭壓力。 經濟部長王美花盤點受到衝擊的產業時指出,因中日韓未來降稅,可能對石化業影響最大;紡織業的上游原料面將會面臨競爭,但中、下游廠商已進行分散佈局,衝擊較小。
rcep對臺灣的影響: 東協先行中日韓跟進,十年談判有成
這樣巨大的貿易體量,通過降低關稅,無疑將產生巨大的“貿易創造”效應。 商務部國際司負責人指出,RCEP通過採用區域累積的原產地規則,將深化域內產業鏈價值鏈;利用新技術推動海關便利化,將促進新型跨境物流發展;採用負面清單推進投資自由化,將提升投資政策透明度,這都會促進區域內經貿規則的優化和整合。 據悉,RCEP要求15個成員國均承諾降低關稅、開放市場、減少標準壁壘。 rcep對臺灣的影響2025 rcep對臺灣的影響 有韓國媒體預測,RCEP生效後,韓國出口到印度尼西亞的汽車零部件關稅有望從目前的40%降爲零。
rcep對臺灣的影響: 衝擊二:產業兩極化,電子強、傳產慘
再者,臺灣在東協市場面對中日韓的競爭,進口佔有率不減反增,從2016年起,更從東協主要六國的進口第七大來源國進步到第五大。 反觀日本,近年在東協市場的進口率逐步下降、韓國則起伏不定,顯示FTA固然有加分效果,但無法加入的臺灣,經過痛苦調整也找到若干因應方式。 其次,RCEP的生效將推動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形成。
rcep對臺灣的影響: 全球最大貿易協定上線啦!RCEP 生效,臺灣怎麼辦?
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亞太地區在世界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阮宗澤表示,可以預見,RCEP的達成爲亞太自貿區(FTAAP)進程提供了實現路徑,進一步提升亞太地區今後在全球發展格局中的分量。 分析人士指出,RCEP囊括了東亞地區主要國家,將爲區域和全球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 有國際知名智庫測算,到2025年,RCEP可望帶動成員國出口、對外投資存量、GDP分別比基線多增長10.4%、2.6%、1.8%。
rcep對臺灣的影響: 簽署生效
不過即使相當看好RCEP的經濟刺激,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依舊提醒外界必須慎防2022年貿易發展的「三重壓力」──需求收縮、供給衝擊和預期轉弱,影響在2022年勢必更顯著。 相較彼此互惠的亞洲國家,遭拒於RCEP大門外的臺灣經濟勢必面臨一定程度的衝擊,只是實際影響究竟有多大,各專家莫衷一是。 不過RCEP也並非完美無瑕,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指出RCEP勞動、環保規定都不足,爭議解決機制、競爭、服務和投資等領域的規定也相對弱勢。 但降低關稅可不是RCEP上路後唯一利多,談判過程各國一併簡化貿易程序,還針對電子商務、智慧財產權及政府採購等領域做相應規範,在在有利會員國經濟發展。
rcep對臺灣的影響: 服務貿易和投資
美國特朗普政府在任期內奉行貿易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美國利用高關稅挑起貿易摩擦的做法,對包括其自身在內的衆多國家的國際貿易造成了巨大傷害,其形成的不確定性深深影響着跨國企業的投資活動,進而破壞亞洲區域穩定的價值鏈網絡。 2012年11月RCEP談判正式啓動,歷經28輪正式談判、19 次部長級會議和 3 次領導人會議後,RCEP於2019年11月在泰國曼谷宣佈除印度外的15個成員國結束談判,於2020 年11月15日簽署協議。 RCEP協定在未來必將促成各成員國貿易擴大,並且成員國的GDP會加速增長。 RCEP 正式協定的達成,意味着推動亞太自貿區進入正式談判軌道所需要的前提條件已基本具備。 現在看來,在關稅的保護傘下,以內銷為主的汽機車「整車」產業似乎安逸慣了,CPTPP來了,才發現檔不了其他外銷產業為主的支持聲浪。 更多關於臺灣汽車產業的探討,志祺七七在YOUTUBE的《臺灣車價為何那麼貴?》這支影片探討的很好,很推薦大家觀看了解。
以中國馬首是瞻的RCEP生效實施之後,不只加劇與美國在區域的競合態勢,也會強化中國在東亞的影響力。 《紐約時報》認為,雖然RCEP並未大幅改變現狀,卻象徵中國對東南亞的經濟影響力逐步增加,能進一步鞏固中國在區域最重要經濟強權的形象。 雖然臺灣對RCEP成員國出口已經有逾七成是免關稅,但中經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也提醒說,剩下關稅受影響的三成,卻是臺灣重要的傳統產業,尤其以機械、紡織與石化業,影響最大。 rcep對臺灣的影響2025 RCEP作為目前為止最大的巨型FTA,不只讓東亞經濟整合更緊密,也將強化中國影響力,並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產生競合關係。
rcep對臺灣的影響: 美國缺席,中國將掌控全球經濟
10月24日至28日,第20輪談判在韓國仁川舉行,討論並形成了擬向領導人提交的聯合評估報告草案。 11月14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領導人會議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強調,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有助於經濟一體化和實現包容性增長,敦促各國代表加緊磋商以早日達成協定。 2014年1月20日至24日,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第三輪談判期間,16個參與國大量地交換了意見,希望能在2015年年底前達成結束談判的目標。 rcep對臺灣的影響 在商品貿易方面,參與國關於關稅程序,免稅措施,技術法規、標準與合格評定(STRACAP),衛生與動物檢疫措施(SPS)以及海關手續和貿易便利化(CPTF)和原產地規範(ROO)展開了建設性的討論。 在服務業方面,參與國討論了RCEP服務章程的結構與組成,市場准入的利益方面和一系列特殊的事項。
rcep對臺灣的影響: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
李淳表示,在美中貿易戰、疫情發生之前,全世界透過簽署協定、區域經濟組織建立夥伴關係,臺灣因而陷入邊緣化危機;如今全球局勢改變,轉而注重是否可信賴、是不是市場經濟等,有無簽署法律文件、自貿協定反而不是關鍵。 除了美中對立延續,疫情爆發後,產業發展也納入國安思維,「去中化」趨勢更為盛行;美國正建立可信賴夥伴聯盟,部分歐洲國家也跟進5G網路禁用華為中興通訊設備的做法。 並表示稱臺灣產品十多年來已在RCEP成員市場面對競爭,廠商透過產業調整、多元佈局與提升產品競爭力等策略,已逐步因應調適,在主要東協國家的進口佔有率是逐步成長的狀況。 不過對此臺北市市長柯文哲則認為RCEP進不去,加入CPTPP也是大概沒機會。
)是由東南亞國家協會十國發起,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等與東協有自由貿易協定的五國共同參加,共計15個締約方所構成的高級自由貿易協定。 此協議也向其他外部經濟體開放,比如中亞國家、南亞及大洋洲其他國家。 RCEP旨在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 經批准生效後,「各成員之間關稅減讓以立即降至零關稅、10年內降至零關稅的承諾為主」。
經濟部官員則說,傳統產業面臨重重關稅障礙,為了強化臺灣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避免產品難以跟他國競爭,政府不斷爭取加入國際組織,同時協助廠商拓銷, 找尋突破口。 rcep對臺灣的影響 李淳解釋,東協10國與中日韓紐澳之間已有實施生效的FTA,以及正在談判中的FTA,因此RCEP只是在既有基礎上「升級」,而且臺灣出口至RCEP國家約7成金額的產品免關稅,影響相對有限。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簽署,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勢必更為牢固,臺灣被排除在外有加劇經貿邊緣化隱憂。